登陆注册
47529200000034

第34章 曹操——从西瓜籽到西瓜(7)

曹操之所以是曹操,因为他是肚里能撑船、额头能跑马的宰相。在曹操看来,这事能算什么深仇大恨?吃了崔琰的一通抢白,常常闹心、堵心倒有可能,若说因为这件事就动杀机,与曹某人的为人风格、行事风格不符。

何况,这件事过去十多年了,沉渣泛起,就要了崔琰的老命,也难以用常理解释。所以,曹操报仇杀人一说,我认为还是暂且存疑的好。

崔琰死因的另一种说法是,曹操神经过敏。所谓神经过敏,也就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意思。刚刚奉迎献帝的时候,对献帝和朝臣们来说,曹操是英雄、忠臣,是救世主。随着曹操权势的扩大、作风的专横,随着封侯、封公、封王的得寸进尺,那些忠于汉朝、维护献帝的大臣们,有的忧心忡忡,横眉冷对(如杨彪);有的冷嘲热讽,口诛笔伐(如孔融);有的磨刀霍霍,伺机下手(如耿纪、韦晃);有的离心离德,分道扬镳(如荀彧)。

鉴于崔琰此人的脾气品性、行为表现,曹操对他有些神经过敏,是很可能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曹操的神经怎么过敏,也不至于过敏到歇斯底里、丧心病狂的地步。曹操杀人,并不像晚年的孙权,喝醉酒说杀就杀。曹操杀崔琰经过了一个免职—劳动改造—赐死的过程。

平时神经过敏是很正常的,真的要动刀杀人,曹丞相总得拿出一点像样的证据,总得给自己心理上有个交代吧?所以,说曹操因神经过敏杀崔琰,并不是轻易讲得过去。

至于说崔琰是曹氏立储之争的牺牲品,似乎有点道理。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最中意的接班人是曹冲。

另一个堪当大任的是曹操的长子曹昂。可惜,曹昂在公元197年曹操南征张绣的宛城之战中阵亡。

曹操有个“黄须儿”曹彰,武艺高强,深得曹操喜爱,但只是一介武夫。曹操只好在曹丕、曹植两人之间选择接班人。曹植貌美而有才,曹丕深沉而稳重,曹操在立储问题上确实犹豫过,摇摆过,但最终抛弃了花花公子曹植,选择了曹丕。于曹操称王的次年,即公元217年,曹丕正式被立为魏太子。

这就是所谓的建安年间的“立储之争”。至少,文人学者们向来就是这么说。

崔琰的死,真的与曹操立储有关吗?

《三国志·崔琰传》记载:“时未立太子,临淄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惟(崔)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指曹丕)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意思是说,曹操立太子之前,喜欢才华横溢的曹植,在曹丕、曹植之间举棋不定。曹操以背靠背的方式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算是搞了一次“官”意调查。

别的大臣都匿名作答,唯独崔琰露板回复,誓死捍卫曹丕继位,坚决反对曹植接班。所谓“露板”,是指回函署名,不封缄,也就是公开作答。我也搞不懂,崔琰为什么总是要那么标新立异,特立独行。

这个大动作,效果“很好”。“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意思是说,曹操对崔琰的高风亮节赞叹不已,马上把崔琰提拔为近卫军司令。

曹操所立的接班人,的确是曹丕。崔琰的观点与曹操的做法是一致的。充其量,崔琰标新立异的做法让曹操反感而已。崔琰的赞成立曹丕,肯定不是拍马屁,搏前程,而是出于捍卫立长立嫡的传统道德,或者说,捍卫当时的皇位继承法。所以,崔琰的“露板作答”,冠冕而堂皇。

问题的另一面,可能也有崔琰的私心作怪。曹植的正妻,是崔琰的侄女,据说因为穿了一条花里胡哨的衣服,就被曹操以“违制命”的理由赐死。曹操的这个做法,已经明确暗示大臣们,选谁做接班人,俺老曹早已成竹在胸,你们可不要站错了队。聪明的崔琰,肯定知道曹操这一反常举动的政治含义,深切体悟到曹操的良苦用心和险恶用意。

聪明的人有时候又太过聪明,可能崔琰故意以公开作答的形式,明确告诉曹老大,我是没有私心的。俺老崔在灵魂的深处、从思想的高度,是赞成立曹丕为太子的,你老曹也用不着如此这般地敲打我,何苦用我侄女的命来玩呢?人太过聪明,总是不好的。

崔琰的这一手,看似高明绝伦,还换了个近卫军司令干干,实际上,很可能是弄巧成拙。什么叫聪明反被聪明误,崔琰的悲惨下场,可能是最不幸的注释。

即使是弄巧成拙,也不至于要命的吧?

曹操在立储的问题上,似乎曾经有过犹豫。但曹丕兄弟的立储之争,并不像后世之人想象的那么剧烈。曹操在自己称王的公元216年,早已心里有数。而且,曹操早就把曹丕当接班人培养,不仅上文所说的公元206年征并州高幹,由曹丕留守邺城。公元211年征马超、韩遂,还是留曹丕留守邺城,只不过,这次的留守师傅是程昱。

事实上的君王曹操,每次出征,留谁守大本营,是有象征意义的,那叫监国。公元211年,“天子命公(指曹操)世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这个五官中郎将是皇家警卫司令,而且能自行配置官属,又是曹操行政上的副手。前一年(公元210年),曹操发布了一个《让县自明本志令》,让出了献帝增封给他的三县二万户食邑。公元211年,曹操的三个儿子曹据、曹植、曹豹被封为县侯,曹丕未封侯,却当上了五官中郎将和副丞相。

曹操给其他已成年的儿子名誉、地盘、实惠,却用责任和担子砥砺曹丕,说明什么?说明曹操一直把曹丕当接班人培养。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曹丕立为王世子六年前,曹操的意图就相当明显。后世之人,包括一些历史学者,总是要为曹植打抱不平。比如陈寿,他也在《三国志·曹植传》里说:“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曹丕)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位嗣。”

陈寿的意思是说,太祖曹操很宠爱曹植,立储问题上犹豫不决,好几次差点就立曹植为世子。只是曹植任性而为,从不掩饰自己,又饮酒无度。而曹丕呢,正好相反,心机很深,虚情假意,连宫里的下人都说他好。进一步的意思是,曹植本来是可以当世子的,只是曹操被曹丕忽悠了。

陈寿的这段话说得有点好笑。好像曹植的失宠是直肠子和好喝酒造成的;曹丕的世子地位,是靠虚伪忽悠而来。乱世奸雄曹操,是那么好忽悠的么?

究其实,那些历史学者和文人墨客,为曹植抱冤叫屈,与给诸葛亮歌功颂德一样,都是精神自虐或精神自恋的表现。一些玩文字的人总是以为,会写史书、小说、散文、诗歌的人,或能出专著、论文、专辑的人,也就应该而且能够出将入相,济世安民。攒了钱,出了名,还得弄顶官帽戴戴,否则就愤愤不平。

当然,曹操的确喜欢曹植,陈寿在贾诩、桓阶等人的传记中多次提到“陈思王(指曹植)有宠”。但曹操分得清什么是喜欢,什么是信任;什么是才华,什么是才能;谁能当文联主席,谁能当最高领导。而且,曹某人的“宠”是理性的。必要的时候,宠着宠着,就可以叫人脑袋搬家。

曹丕是在曹操称王的次年(公元217年)十二月立为魏世子的,宣布曹丕为世子之前,曹操发布了一道《告子文》,其中有一句:“汝等(指曹操的儿子们)悉为侯,而子桓(曹丕字子桓)独不封,而为五官中郎将,此是太子可知矣。”谜面由曹操亲自揭底,总是可信的吧?

曹丕为五官中郎将是在公元211年。就在这一年,曹操心目中就确立了曹丕的世子地位,曹植去争,不是自作多情么?我倒是认为,曹植的沉迷酒色、放纵胡为,除了天性使然,就是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因为曹植早就知道,自己根本就没有希望。

曹丕、曹植之间的夺嫡之争,虽然不能说是子虚乌有的事,但后世的文人墨客们的杜撰成分要比当时的事实多。有些历史学者和文人墨客们倒腾历史,总是尽可能地弄一些夺嫡呀,宫廷谋杀呀,诸如此类的花边,来点缀自己的文章。正如某些小说,总得加上偷情通奸、单相思和手淫这些情节一样。

作为文学,搞一点吸引眼球的东西,多赚几文稿费,或者寄托一点自己的理想、梦想之类,是完全可以的。写历史,还是少弄些花花草草的东西为好。

为什么说,曹操的晚年根本就不存在立储之争?

首先,自从曹昂、曹冲死后,曹操即属意于曹丕,从来没有摇摆过。在那个时代,最高权力者的意志就是法律,是不可更改的。

其次,朝中的元老,如贾诩、董昭、桓阶、崔琰、毛玠、刑颙等等都是主张立曹丕的,元老重臣中并没分成所谓的拥丕派、拥植派,或者什么太子党、陈王党。至于曹植身边的几个小混混,如丁仪、丁廙等,哪里算得上派?只是陪曹植白相白相的文友加酒友而已。

再次,曹植可能有过当世子的野心,但他很快他就觉察到,世子之位,于己而言,只不过是一枕黄粱,一泡尿就憋醒了的美梦。他的酗酒成性,行为放荡,就是曹植自甘颓废的心证。曹丕为了稳固自己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肯定表现得有些虚伪做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世子,在老爹面前玩一点小把戏,这都是很正常的。

其实,曹操所做的、崔琰露板作答的这次“官”意调查,只是个形式而已,最多让自己酝酿多年的想法,请大家确认一下,同时给曹植一个说法。不出曹操所料,绝大多数官员是赞成立曹丕的,你曹植也就无话可说。不管是真是假,崔琰赞成而且是公开赞成立曹丕的。何况,曹操决心已定,崔琰的意见如何都不至于影响立储的人选。

既然崔琰在曹操自己封公、称王的问题上,未曾站出来反对;在立储的问题上,与自己意见一致,那么,说崔琰是曹氏兄弟立储之争的牺牲品,是说不过去的。

为什么呢?一、立储之争,似是而非。既没有立储之争,哪来的牺牲品?二、即使有立储之争,崔琰与曹操意见一致,立场相同,曹操有何理由杀崔琰?

曹操到底为什么要杀崔琰?

有些读史的人忽略了一个致命的细节。《三国志·崔琰传》记载了一件事。这件事是指,袁绍外甥、并州(今山西省中南部)牧高幹在曹操平定冀州后降曹,继而复反。公元206年曹操西征高幹,命曹丕镇守邺城,留下崔琰做曹丕的师傅和助手。曹丕这个时候是二十出头的小青年,玩心很重,经常乔装打扮,带一帮武士,驰骋野外,游猎取乐。

在曹丕看来,这只是好玩而已;在崔琰看来,这不是好玩的事情。曹操占领冀州以后,以邺城为自己的大本营(天子在许都),叫曹丕留守大本营,在政治上,是对曹丕的考验。曹丕频繁出猎,不仅是责任心和脱岗的问题,还有威仪和安全问题。这样下去,肯定是得不到曹操赏识、信任的。

所以,崔琰就以政治导师的身份,给曹丕写了这封劝诫书。书中严厉谴责(不是责备)曹丕,自轻自贱,玩物丧志,逐犬马之乐,忘社稷之重,命令他改过自新,必须毁掉打猎用的所用工具,“屎”盆洗手。果然,曹丕收到这封批评信后,吓得屁滚尿流,赶紧把打猎用的车上的华盖和外出穿的骑服毁的毁,丢的丢,赶紧收手。

陈寿不会无缘无故地把崔琰的《谏世子书》记载在崔琰的本传里。我们可以从崔琰给曹丕上书这件事得出一个推论:既然曹操不是为自己杀崔琰,那么他就是为他的儿子曹丕杀崔琰。

上文说过,崔琰刚从牢里被曹操救出,又被委以重任,就要给自己的救命恩人一个下马威,于是“太祖亦敬惮焉”。曹操这样的一个强人,平生敬过几个人?载之于史的恐怕只有三个:刘备,是曹操敬重的;荀彧,是曹操敬崇的;崔琰呢,曹操是“敬惮”的。连老曹对崔琰尚且“敬惮”,那么,曹丕对崔琰肯定是“惧惮”了。

曹丕既然已经立为王世子,曹操死后,曹丕的路还是要走下去的,必然篡汉。那么,曹操死后,令曹丕“惧惮”的崔部长,就是“曹操的荀彧”,必然是曹丕篡位的巨大精神障碍和人事障碍。

所以,崔琰的死,跟曹操立谁为继承人,可以说几乎没有关系。曹操的主要目的,是为自己死后,曹丕的篡汉扫清障碍。这个推论可以得到其他事情的印证。

公元216年曹操称王的时候,德高望重的朝中元老死的死,被杀的被杀,只剩下贾诩、董昭、崔琰、毛玠、程昱、桓阶、钟繇等。崔琰死后,毛玠以莫须有的罪名被逮捕下狱,赖桓阶、和洽的极力营救,得免一死;程昱早已被免职;董昭、桓阶是曹氏劝进之臣;钟繇也于曹操死前四个月免职。至于军队中重量级人物,都是曹氏和夏侯家族中人。何况,军人是没有什么尊君护汉思想的,只要有仗打,能在打仗中升官发财,就会乐呵呵、屁颠颠地赞成、拥护。

可以说,曹操的杀人,不仅为自己称王扫清障碍,还要为曹丕篡汉铺平道路。曹操的杀人,以荀彧、崔琰之间为分界点,分两个阶段,荀彧(包括荀彧)之前,是为自己称王杀人;崔琰(包括崔琰)之后,是为儿子称帝杀人,包括临死前的杀大才子杨修。

按理说,曹操该杀的人杀完了,大王的宝座也坐定了,还添置了皇帝的全套行头,享有了皇帝的全部礼仪。百尺竿头,为什么不进一步?

⒍曹操之死

曹操于公元216年称王之后,还活了四个年头。我们看看《三国志·武帝纪》就知道,曹操在这四个年头里,几乎没有干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公元217年春,南征孙权,到濡须与孙权打个照面就回来;夏天办齐皇帝的全部行头,争取到皇帝的全部礼仪;冬十二月,立曹丕为王世子。公元218年,无大事,下了一道公卿死后薄葬的命令。公元219年春,亲征汉中,刘备据险不战,五月回长安,七月立卞氏为王后,十月回洛阳。公元220年正月在洛阳去世。

一句话,这四年中,曹操主要的工作是为自己的死亡做准备。

曹操是怎么死的?在我之前,恐怕没有人对曹操的死因进行过科学的论证(注意,我说的是论证,而不是实证)。

诊断

曹操晚年的经治医师,是华佗,而不是御医。《三国志·华佗传》对华佗的医术作了详细的介绍。拿现在的话来说,华佗是那个时代著名的外科医师和运动医学专家。他创造了一种叫做五禽戏的运动体操。外科方面,主攻腹部外科和妇科,发明了外科麻醉技术,研制出一种叫麻沸散的麻醉方剂。

曹操的死因,正史上没有记载,但对曹操的一些病症则有所记录。《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太祖(指曹操)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意思是说,曹操苦于患头痛病,每当发作的时候,神志恍惚,双眼昏黑发花。华佗用针刺治疗,手到病除。

《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讲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曹操于公元219年十月,自征汉中的前线回到洛阳,一病不起。次年正月,孙权派人送来关羽的首级,曹操厚葬之。自此之后,常常梦见关公,想筑别殿居住,取殿梁之材时,冒犯了梨树神,病情更加沉重。

华歆推荐国际名医华佗为曹操治病。华佗望、闻、问、切一番之后,得出明确的诊断,说,大王,您的头痛发作,病根在脑袋里面,是脑袋里长了瘤子引起的。您的病,内科药物治疗是无效的,必须手术治疗。我有一种根除的方法,先给您口服麻醉药,待您不省人事后,用锋利的斧子砍开脑壳,把里面的瘤子取出,即可治愈。曹操认为华佗欲谋害自己,即将其下狱。十余天后,华佗不明不白地死于狱中。

杀华佗之后,曹操的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发展到恶心呕吐、视力丧失的地步,安排好后事,便一命呜呼了。

同类推荐
  • 水浒之祝家庄逆袭

    水浒之祝家庄逆袭

    水浒剧组的替身演员意外身亡,魂穿成为祝家庄祝龙。刚醒来,宋江大佬就带着梁山好汉杀来了,怎么办?在线等,急!
  • 大魏枭臣

    大魏枭臣

    梁进觉醒了前世的记忆,从此开始了他的奋斗史。但是首先,他要解决自己囚犯的身份……
  • 盛唐重启

    盛唐重启

    太宗下界沙陀部,飞虎重开大唐天;千里杀伐扶社稷,血染征袍定河山。
  • 璀璨皇明

    璀璨皇明

    朱宗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回到了元末红巾军起义之时。哼,看我用后代学识,努力攀升,积极进谏,为汉族的大明做最后的贡献!防止汉人复兴的明国,国衰灭亡!
  • 西汉游记

    西汉游记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市井之徒,流氓无奈,何以得天下
热门推荐
  • 泾源神话传说

    泾源神话传说

    本书是根据当地民间传说整理而成的10个故事,配以摄影、漫画等,生动再现了泾源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及历史文化的渊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有六格装备栏

    我有六格装备栏

    在家检查电脑线路的吴辽不慎触电,本想着自己小命就此呜呼,却在一觉醒来之后发现自己来到了最熟悉的瓦洛兰世界。手握六格装备栏,神装在手,左手挡符文之地的魔法,右手锤皮城高科技。逆转人生,却在新世界装起了在世神仙。书友QQ群:572602658欢迎大家来水群嗷
  • 三国之大夏龙雀

    三国之大夏龙雀

    一个小煤窑老板因醉酒受伤意外来到东汉末年被程普所救,醒来后看着周围困苦的村民他觉得要为他们做点什么,结果做着做着他发现他的村民越来越多,最后干脆决定取而代之,一并解决问题。
  • 天师后裔

    天师后裔

    命运,因果,轮回前世,今生,来世我们总以为摆脱了命运的安排,其实我们只不过走上了命运安排的另一条路。我们从不相信这世上有因果循环,只是我们忘记那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轮回是否存在?前世是否已注定了今生,来世我们还会不会相遇?神秘的养尸地,诡异的千年古墓。苗疆蛊术,赶尸秘术,等一切常人无法接触的事,我们的主角张三山却因为命运的推动,走上了这诡秘之路。
  • 冷傲总裁恶魔妻

    冷傲总裁恶魔妻

    她,绝美冷艳,伶俐聪慧,一手神鞭,出神入化,但就是太过聪明,搅的天翻地覆,苦不堪言,不得已一手扔下凡间,吾儿乖,去凡间玩,父王,我不要啊,母后……臭父王,坏父王,哼,不过这身体还挺有有意思白莲花继姐,狠毒继母,渣男父亲,看本公主怎么玩你们唉唉唉,小哥哥小哥哥,你好好看耶你是谁,小哥哥,你快有难事了,看你这么帅,我可以帮你,给你打8折耶不用唉,小哥哥,我叫冥情,这是我手机号。你会找我的,少爷,她一个小姑娘,别管他是
  • 这也能突破

    这也能突破

    秦闲被塑料电闸电击,带着至尊悠闲系统穿越到九洲世界,从此过上了轻松自在的突破生涯。“秦闲,又是你这个捡漏王,这一次我一定要杀了你!”“秦闲,你还真是名副其实的无赖啊,我服了。”“秦闲,你小子竟然又临阵脱逃,信不信我把你捆起来交给血巫教?”就这样,秦闲得罪的人越来越多,突破速度却是一如既往得迅猛,一步步成为了反派躲之不及的噩梦,正派求之不得的救星。对此,秦闲只想说一句话:“我就是随便转转。”
  • 竞争优势:浙江产业集群演变和发展研究

    竞争优势:浙江产业集群演变和发展研究

    本书回顾和分析了改革开放30年以来淅江经济发展的奇迹。全书运用产业集群及相关理论,对浙江“零资源”的产业集群、纺织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的互动及台州、温州等地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考察了浙江10多个产业集群的发展的相关性,揭示了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及内在机制。
  • 魔界宅急送

    魔界宅急送

    一切传奇,都不过是神创世界的大海一粟。当创神的眼皮开始不安地跳动,所创三界之内,红月魔族的一个遗民已然走上了逆神之路,代表着最大束缚的魔戒,赫然崩裂!这将是一段搅乱神之棋盘不可湮灭的传奇!***********************************谨以此文纪念大学里的最后一段冲杀之路,谢谢分享!
  • 末世逆袭:傲娇男神拐回家

    末世逆袭:傲娇男神拐回家

    末世来临,卿央带着一条大白狗与奇葩组合的众成员肆意潇洒,混得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