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29200000018

第18章 诸葛亮的悲与苦——自杀的第三种方式(1)

上一集说到,关羽的襄樊之战,才是实质意义上的、真正的北伐。诸葛亮掌权后所进行的所谓北伐,要么是形式上的,要么是形而上的。

如果诸葛亮的认识同我一致——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晚年的诸葛亮,内心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滋味?

不管诸葛老先生心里是怎样一种滋味,古往今来的中国人心里,却是喜滋滋、甜蜜蜜、火辣辣的一种滋味。

⒈诸葛崇拜

在中国,诸葛亮可谓是家喻户晓;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诸葛亮可谓是崇高伟大。大凡历史学家或文学作者评论诸葛亮,言必称善,言必颂美。有谁敢说诸葛亮的一点不是,必被人讥为狂妄,甚至被群起而攻之。就连一些治学严谨的历史学者对诸葛亮的历史功过、情长才短做一些不同于历史定论的分析、评论,也心怀忌惮,生怕冒犯了谁。

为什么会如此呢?到底冒犯了谁?

作为生命的个体,诸葛亮多少年前就化为一抔黄土,化为非生命的无机质,甚至这无机质也被植物的根系吸收殆尽,经历过N多个生命—非生命、有机质—无机质的轮回。

实际上,中国人心目中所存在的、所珍惜的、所膜拜的、所捍卫的是一个形象,是一个由生命个体的诸葛亮延伸、升华而成的文化载体的诸葛亮。一代代中国人,尤其是那些敏感脆弱、患得患失的知识分子、士大夫,对历史上真实的、作为生命个体的诸葛亮到底是怎样一个样子,是不太在乎的。

他们在乎的只是诸葛亮这个形象,只是把想象的、作为文化载体的诸葛亮当成情感的归依、理想的寄托、心灵的慰藉,把史书所载的、文学作品渲染的诸葛亮的所作所为当成自己的白日梦。

在万恶的旧社会,中国的读书人没有思想独立,没有言论自由,习惯了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心灵没有温暖,思想没有方向,便需要一个人造的太阳、一个人造的北斗星。在这个人造太阳虚幻的温暖中,让冷得瑟瑟发抖的心灵喘一口气;在这个人造北斗星微弱的光线下,让漂泊无依的思想蹒跚前行。

一个读书人,失意落寞、壮志难酬的时候,脑海中浮想起“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情景,是何等的欣慰,何等的惬意,何等的畅快。至少,诸葛亮这个形象可以作为一把伞、一堵墙、一个旮旯,让挫败的理想有一个遮风挡雨的避难所,让失意的人生有一个扶助依靠的支撑点,让受伤的心灵有一个疗伤舔疤的门诊部。

这也就难怪,谁要是对这个太阳吹冷风、泼冷水,谁要是对这个北斗星蒙黑布、下黑手,读书人、士大夫肯定是不答应的。诸葛亮碰不得,说些点点滴滴的不足和无关痛痒的缺点也不行。因为,说诸葛亮的“坏话”,是对同志们情感的伤害。

诸葛亮的不能受批评,还有政治上的原因。

在中国历代统治者的心目中,诸葛亮的政治品德,就是一个“忠”字。诸葛亮终身的理想是尊汉、护汉、复汉。诸葛亮不仅对前后两任君主忠贞不二,而且尽管后主终日吃喝嫖赌,自己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一个乖乖仔当然被历朝历代统治者树为忠君爱国的楷模。

诸葛亮不仅是忠君爱国的楷模,还是国际上最著名的劳模——累死在北伐前线。如果哪位历史学家或文学作者对这样的一头老黄牛,唠唠叨叨地说些此长彼短,对模范本人不恭倒还罢了,其“险恶用心”肯定是把矛头对准树立模范的领导。对领导表示不满,是要承受压力的甚至是有危险的。

年轻时,我也是很崇拜诸葛亮的。每次读诸葛亮的《出师表》,都五内翻滚,热血沸腾。那时候,饥荒连年,物质贫乏,生理上营养不良。好在我喜爱读书,算是退而求其次吧,经常喝些《出师表》这样的心灵鸡汤,弄得心理上倒是营养过剩,整天气昂昂的,想干几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人到中年以后,读的书多了,把书中这样那样的观点细细地咀嚼,便知什么叫人云亦云。人到中年以后,阅历的事多了,把世间这样那样的事理细细地品味,便知什么叫人生苦短。人到中年以后,雄心壮志渐渐消退,转而从容不迫地生活,不会再为理想和虚名焦躁不安。

有人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原来还不知道什么意思。一个半老之人再读三国,再读诸葛亮,再读诸葛亮的《出师表》,咀嚼出来的滋味,除了凄惶还是凄惶。可能,这就是“老不读三国”了。尤其是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如果反复揣摩,细细品味,总觉得有点像遗书、绝笔。

如果《后出师表》是诸葛亮的遗书、绝笔的话,那么,在潜意识里,诸葛亮就在北伐途中自觉地走向死亡。诸葛亮的北伐不是黄金周里的家庭旅游,而是一次次劳师动众、劳民伤财的军事行动。一个统帅每次出征都亲临前线,而且出师时就做好了死亡的心理准备,怎么说,都不好怎么说。

终于有一个夜晚,似睡非睡,似醒非醒之间,形容枯槁、神情憔悴的诸葛亮向我挥手(不是挥扇)告别,他举起的那只手,分明地,手腕处割破的桡动脉在汩汩流血。

就在那一刻,我得出一个结论——一个把自己吓一跳的结论。一个把自己吓一跳的结论,应该说是一个“怪论”:诸葛亮死于自杀。只不过,这种自杀,表面上没有明显的自杀动机和理由。

说诸葛亮死于自杀,肯定冒天下之大不韪。这里所说的自杀,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用自己的手,以物理方法(如上吊、跳楼,权且叫物理学自杀)或化学方法(如喝农药、砒霜,权且叫化学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是以一种跟自己过不去的方式,慢慢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种“跟自己过不去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其中最隐蔽的,由我第一次发现的,是以实现理想的名义跟自己过不去,诸葛亮即属此类。我们暂且把这种自杀形式称作生物学自杀。

我在前言中说过,本书不是严谨的历史著作,不在于严密地探讨三国的人与事,而在于借三国的人与事,探究人生生死荣辱、进退沉浮的机理和意义。“我自说自话,简单的想法”。各位听了这个奇怪的说法,不必暴跳如雷,听我慢慢道来。

⒉回归真实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祖籍诸县。诸葛家本来是姓葛的,迁到阳都后,为了区别阳都县原有的葛姓,在葛字之前加了个诸字,表示是诸县搬来的老葛家。葛姓面前加个“诸”字,提示诸县葛姓的地位高于阳都葛姓,否则,从诸县搬来的老葛家巴结还来不及,更不会多此一举。同时也提示诸县的老葛家在当地活得不耐烦,或活得不舒服,否则不会以高就低。至于在诸县为什么活不下去,恐怕连诸葛亮也不清楚,那是他姥姥的姥姥一辈的事情。

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死于公元234年,享年54岁。诸葛亮生于战乱,一生从戎,在平均寿命很短的古代,尤其是在世纪大混战的三国时代,跟平均寿命相比,不大不小地赚了一把。

诸葛亮生于官僚世家。其先祖诸葛丰做过汉元帝时代的司隶校尉(中央直辖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父亲诸葛珪做过梁父县尉(相当于县公安局长)和泰山郡丞(太守的副手)。诸葛亮有一位长兄诸葛瑾、两位姐姐和一位弟弟诸葛均。

诸葛亮9岁丧母,12岁丧父,丧父后随继母投靠赋闲在老家的叔叔诸葛玄。诸葛亮14时,诸葛玄被袁术(而不是朝廷)任命为豫章郡(今江西省北部,治所在今南昌市)太守,孤儿寡母随诸葛玄前往豫章生活,而此时21岁的诸葛瑾到江东孙策那里打工去了。

诸葛亮刚在豫章安顿下来,叔叔就被朝廷派来的豫章太守朱皓(黄巾农民起义军的死对头朱俊的儿子)赶走。15岁的诸葛亮只好随叔叔投奔叔叔的旧友、荆州牧刘表,直至17岁。

17岁时,叔叔诸葛玄不幸去世,此时二位姐姐也已出嫁,18岁的诸葛亮带着弟弟独立居住于襄阳附近的隆山(行政隶属于南阳郡,故诸葛亮在他的《前出师表》中说自己曾经“躬耕于南阳”)脚下,娶当地名士黄承彦之女为妻(据说此女叫黄婉贞,丑而贤,才智卓然),过着半隐半游、半耕半读、半学半研的生活,并进入官场社交圈,为今后的仕途做一些营销工作。

27岁时,也就是赤壁之战前一年,诸葛亮正式出山,加入刘备阵营。

27岁这一年,是诸葛亮人生的转折点。拿今天时髦的话来说,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诸葛亮跨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东汉王朝自汉桓帝起,皇帝幼年登基,大权旁落,宦官、外戚交替专权,朝纲败坏,民不聊生,狼烟四起。公元184年,诸葛亮4岁时,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为了迅速扑灭黄巾起义,朝廷一方面派出政府军平叛,另一方面允许、鼓励地方官员和豪强自行组织地方军与黄巾作战。这是官员、豪强变军阀,军阀拥兵自重、对抗朝廷的肇始。

公元189年,诸葛亮9岁时,凉州军阀董卓入朝专政,废立皇帝。董卓覆灭后,其部将李傕、郭汜专政。公元196年,献帝投奔曹操。再经过十年左右的军阀混战,在27岁的诸葛亮出山的那一年,曹操基本上平定、统一了中国北方。

曹操的统一北方,是地理概念上的北方,孙权稳居江东,刘表据荆州,刘璋偏安益州,张鲁割据汉中。这段时间(公元201—公元207年),刘备脱离袁绍依附刘表,带着两位老弟关羽、张飞,还有小老弟赵云,驻扎在新野县(属荆州的南阳郡),为刘表守北大门。

刘备在荆州期间,认识了据说是当时天下奇才的诸葛亮。出山前,诸葛亮帮助刘备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发展战略,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公元208年,诸葛亮28岁时,曹操统帅至少二十万大军南下,意欲灭荆州,并东吴,一统华夏。诸葛亮促成孙刘联盟,协助周瑜大破曹军。公元214—公元222年,协助刘备占领并稳定益州。公元223年刘备逝世后,大权独揽的诸葛亮成为蜀汉政权实际上的摄政王,修复吴蜀联盟,劝农桑,平南中(今云南省),五次北伐,于公元234年病死于北伐前线的军营中。

我用平铺直叙的笔法,描述诸葛亮的一生,看起来也就很平淡。当然,平淡并不等于不成功、没成就,“平平淡淡才是真”嘛。问题是,历史著作中、文学作品中、民间传闻中,诸葛亮的人生怎么也平不起来,怎么也淡不下去。诸葛亮的形象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怎么看,怎么望,也望不清,看不透。

平心而论,诸葛亮的个人成就还是相当不错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与刘老板和关羽、张飞等一道,建立了一个帝国。这个帝国虽然只有巴掌大,虽然吱嘎作响、摇摇欲坠,存在的时间也不到半个世纪,但它的名字很阔气、很响亮、很吓人——“汉”(蜀字,是后世之人为区别之前的两个汉王朝——西汉、东汉——加上去的,蜀汉帝国的学名,或者法人名称是“汉”),应算是事业有成。

第二,在一个政权内部,个人权力达到顶峰,大权独揽达十一年之久,对一个权力欲旺盛的男人来说,狠狠地过了一把瘾,累死也值。

第三,日理万机之余,专心笔耕和发明创造,有论文,有专著,有专利,这手硬,那手也不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第四,家庭和睦,兄慈弟爱,夫妇和顺,虽老来得子,却儿女双全。

诸葛亮的一生是一出戏,一出令人荡气回肠的戏。一出戏之所以能让人荡气回肠,因为它是悲剧,只有悲剧才能深深触动每一个人的心。悲剧英雄的死,当然是一出悲剧的落幕。

悲字从心。也就是说,悲剧是一种情感定位。我说诸葛亮的死是自杀,则是一种精神定位。情感和精神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层次,后者的定位高于前者。

现在,我们来条分缕析地探讨诸葛亮的精神世界。

⒊走下神坛

生死两茫茫

诸葛亮9岁丧母,12岁丧父,后随叔父辗转漂浮,寄人篱下。他叔叔寄寓刘表,诸葛亮依靠叔叔,其实是寄人篱下的寄人篱下。少年时目睹父母的死;颠沛流离的途中,经历尸骨蔽于野的触目惊心。这一切肯定在少年诸葛亮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早慧的诸葛亮应该对生与死的问题进行过深沉的思考。

诸葛亮进行过哪些思考,我们不得而知,但可在史书中寻得蛛丝马迹。《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意思是说,叔叔诸葛玄去世后,青年诸葛亮要自食其力。劳作之余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诗。诸葛亮身材高大,经常以战国时名相管仲、乐毅自诩,只是当时之人不认可。

诸葛亮喜欢吟诵《梁父吟》,应该与这首诗的内容有心灵感应,诗以寄情,诗以吟志么。《梁父吟》是怎样的一首诗呢?据有关学者考证,《梁父吟》全诗为: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垒垒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有学者认为这是一首咏史诗,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葬歌。我看两种说法都对,古代的诗是可以吟唱的,诗也就是歌。《梁父吟》可能是一首以历史事件为内容的葬歌。这首诗流行于东汉时期的齐鲁(泰山之北为齐,泰山之南为鲁)一带,讲的是“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二桃杀三士”讲的是,春秋时齐景公年代的齐国,有三个智勇双全的勇士:力搏猛虎的公孙接、黄河斩蛟的古冶子、威加敌国的田开疆。三人因招人嫉恨,见谗于君主,景公决计除掉他们。相国晏婴为景公设计,送两个御桃给三人,让他们三人依功劳大小决定前二位各领御桃一个。三位勇士争相谦让(其实是虚荣心作怪,以显示自己不贪慕虚荣),一个接一个自杀身亡。

历来的历史学者和文人墨客都认为,诸葛亮年轻时好为《梁父吟》,是因为诸葛亮仰慕、向往晏婴的足智多谋,年少时便立志成为晏婴之流的治国良才。

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一定很有道理。诸葛亮“好为《梁父吟》”的全部意蕴,可能不仅仅在于吟志,抒情的成分可能还要大些。《三国志·诸葛亮传》和其他历史资料里,并没有说诸葛亮年轻时自比晏婴,而是自比管仲、乐毅,只是“时人莫之许焉”。

《梁父吟》的内容有两个层次。一是悲三勇士之死(抒情),二是“赞”晏子之谋(吟志)。

将《梁父吟》译成现代汉语,意思大致如下:

“走出齐国首都城门,遥遥望去,有个叫荡阴的小村庄。村中有三座一模一样的坟墓,一字排开。请问那是谁的坟墓?原来是公孙接、古冶子、田开疆三位勇士身葬其中。这几位可是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贤才啊。一朝被人陷害,三位勇士竟然为二个御桃而丧命,真是可悲呵。谁能设计如此高明(或狠毒)的计谋?那是齐国相国晏子。”

看得出来,这首诗的大部分内容是哀三勇士之死,最后一句点名,三勇士之死是晏子之谋。诗的最后一句可能在暗示,三勇士之死,晏婴可能是始作俑者,是为了清除政治对手和权力竞争者而使的阴谋诡计。三条鲜活的生命,三个不世之才,哪怕你力能拔山,气能盖世,一旦招人嫉恨,遭人陷害,转眼间灰飞烟灭。生命何其脆弱,生死又何其难测。

同类推荐
  • 荒唐皇帝

    荒唐皇帝

    谁是在位仅仅27天就被群臣拉下马的君王?是荒唐皇帝刘贺!谁是在位仅二十七天,就干了1127件坏事的草包?是荒唐皇帝刘贺!谁是赐封了200多名亲信,最后却被处理到只剩3个家丁的孬种?还是荒唐皇帝刘贺!这样一个拥有日效率做下40多件荒唐事,能作能闹的妖人,再与现代人附身结合之后,究竟能够拥有什么样的作为?重生之后的他,是继续延续这个贻笑千古的“荒唐”之名,还是.....?所有的故事,都在《荒唐皇帝》当中寻找!
  • 从明朝开始往前穿越

    从明朝开始往前穿越

    大明朝洪武三十一年,魏泾河穿越成了燕王麾下的一个小小间谍,朝廷削藩,靖难起事,金川门开,他一直都在…
  • 帝有光辉裂变

    帝有光辉裂变

    一部帝王史,太后辅佐三代帝王,谁为帝王,谁是世间最美的情郎,谁就是受万民拥戴的王。
  • 大明驸马爷

    大明驸马爷

    敬请关注惜花起点签约作品《运唐》1月10日左右上传,谢谢~
  • 史上最强原始部落

    史上最强原始部落

    我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不知道你想先听哪个?好消息是我穿越了,并且还有外挂,分分钟可以走向人生巅峰的那种。坏消息是,我好像穿多了穿越在了原始社会?且看罗达斌如何靠着外挂将一个濒临灭绝的人种一个即将消失的部落打造为全球最强原始部落。部落冲突,人种之战,野兽驯化,奇观建设,原始社会也能过得元气满满 作者亲自为各位试毒(我怕是疯了)【不圣母但同样不黑暗,不是正宗种田文,全文战斗的地方不少,不修仙不玄幻纯原始文】
热门推荐
  • 穿越皇后训夫记

    穿越皇后训夫记

    他为得天下穿越到现代,遇到了在为保护家业做奋斗的她,两人达成交易,他护她安全,她帮他找回去的办法,这是一场斗智斗勇的家业保护战,两人强强联手,对付贱人渣男不在话下。只是,一次出游,他就这么毫无预兆的消失。再次寻到他时,却知道了让她对坚持许久的感情产生怀疑的秘密。最后,他才知道,他要的天下,不是财富城池,而是视他如命的她。
  • 究极传说

    究极传说

    十年前一场星球毁灭灾难—厄,降临十年后,一个没有起源的孩子,开始了他的星能修炼之路战斗的意义,从保护身边的人开始黎明荒野“抱歉,我来晚了。”(左下角那个加入书架即是收藏,轻点一下)
  • 菜根谭谋略全本

    菜根谭谋略全本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体文集。《菜根谭谋略全本》编者以现代人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来对它进行提炼和演绎,在每则原文基础上都加上了标题,最后还结合古今中外比较有影响的事例对原文进行了更为精辟、深刻的延伸。
  • 洛克菲勒回忆录

    洛克菲勒回忆录

    《洛克菲勒回忆录》是一部独特的家族史,作者戴维·洛克菲勒违背了祖父“洛克菲勒家族的人不出自传”的遗训,写出了历史上第一部,也是惟一的一部洛克菲勒家族的自传。作为美国第一家族的后代,戴维有机会可以接触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最有权势的家族、影响整个欧美政局的政治家、每一届美国总统,参与了很多改变世界格局的重要访问。
  • 青春钰小白

    青春钰小白

    一个六口之家,一个被从小溺爱的公主,一个爱打广告的富二代,两个十分妹控的哥哥,组成了一段肆意挥洒的青春,青是受伤,春是成长,而苦,则是青春渗透的味道。
  • 细水能否长流

    细水能否长流

    讲述白一与林子尤从相识至未来的故事,故事起于白一的幼儿园生活,终于未来。根据自身经历改编,如有雷同,那真是好巧~
  • 重生之嫡女狠轻狂

    重生之嫡女狠轻狂

    天赋异禀的凌羽落,不知为何被人封印了天赋,在大佬的手底下天天如履薄冰,生怕被人发现她的身份。堂堂京城墨少为了这个还未成长起来的高中生竟愿委身一个小小的高中保护她,说出去还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原以为自己爹不疼娘不爱,却发现自己不是亲生的,凌羽落这人生过得还真是凄惨,不过在遇到他之后,一切都变了。“墨少,这么一个没背景,没能力的学生,您确定要为了她,而放弃与我们的合作?”“你们算什么?”转头,他摸了摸凌羽落的小脑袋,“快点长大,让他们看看,你有多厉害。”本文1V1爽文,男女主超有爱哦~
  • 青石水流

    青石水流

    一群山中小孩,随波逐流,流浪在城市里的繁华大道,只为寻找自己的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学生青春期健康成长的教育艺术(下)

    学生青春期健康成长的教育艺术(下)

    我们根据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和发展规律,特别编辑了《学生青春期教育与培养艺术》,主要包括性知识教育、性心理教育、健康情感教育、健康心理教育、摆脱青春期烦恼教育、健康成长教育、正确处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坚强意志教育、人生观教育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知识性和指导性,能够全面指导广大学生的青春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