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495700000027

第27章 轰动效应

追悼会结束后,陈雅娟、邹静坤、孙桂琴、李英敏、何文鲁、调皮精一帮孩子来到工程兵十团驻地,围着韩政委、吴团长、虞连长、高指导员提要求。陈雅娟说:“敬爱的解放军叔叔,我们有一个要求。”高指导员问:“有什么要求?尽管说!”陈雅娟说:“雷锋叔叔不在了……”话没说完,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她一哭,跟着她来的孩子们也一起哭。虞连长安慰道:“好孩子,别哭,别哭。雷锋叔叔不在了。还有我们哪!我们都会像雷锋叔叔一样关心你们,爱护你们。”陈雅娟抹去眼泪:“我们见不到雷锋叔叔,要再看看他用过的东西。”韩政委一听,这倒是个好主意,也是怀念雷锋的好办法。雷锋不需要眼泪,他要看到行动。韩政委立即说:“这好办。孩子们,一定满足你们的愿望。我们把雷锋叔叔的遗物整理出来,加上说明,办一个展览。你们想看,就可以来看。”孩子们兴奋起来,连声说:“谢谢,谢谢解放军叔叔。”韩政委命令:“陈广生同志,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是。”陈广生立即行动起来。

陈广生领十几名干部战士,在部队空置的营房里粉刷墙壁,布置展品桌。雷锋的遗物:红皮箱,“节约箱”,工具箱,学过的《毛选》,看过的书刊,用过的笔和日记本,枪支,补过的衣服,穿过的鞋袜……有的摆放在展桌上,有的镶嵌在墙壁特制的板面上。陈广生在绿胶合板上书写说明词。墙上挂着横幅:“雷锋烈士遗物展览室”。

这个展览就算办成了。赵老师,陈雅娟、邹静坤、孙桂琴、李英敏、何文鲁、调皮精等本溪路、建设街两个学校的师生首先来参观。回去组织座谈讨论,写作文,谈体会。“工程兵十团有个雷锋遗物展览”的消息不胫而走,附近工厂的工人、机关干部、中学生、大学生,还有驻地居民,陆陆续续都来参观了。韩政委指示:人民群众要来参观雷锋遗物的,部队一律欢迎,展览对外开放。结果,不过20几天,就接待了近万名观众。此事惊动了抚顺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的同志。他们前来参观后提出:抚顺人民怀念雷锋,这个展览办得很及时,希望能把展品搬到市工人文化宫展厅重新布展,让全市人民特别是青少年都看一看,让更多的人从雷锋身上吸取精神力量,受到教育。经部队领导同意后,抚顺市当即重新筹划举办“雷锋烈士事迹展览”,在抚顺市工人文化宫展出。这是全国第一个全面介绍雷锋事迹的展览,短短40天,有12万多人参观。接着,中央报刊、电台找上门,四面八方来访的记者、作家、诗人们云集抚顺。《抚顺日报》捷足先登,首先连载了一个月的长篇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这个稿子,就是陈广生在雷锋牺牲前修改的《向阳坡上长劲苗》。军内外报刊发表的长篇通讯,如《辽宁日报》、《中国青年报》、《前进报》发表的《永生的战士》,《解放军报》发表的《伟大的战士》,《中国青年》杂志发表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都是依据《抚顺日报》连载的文章改写成篇的。邀请陈广生去作雷锋事迹报告的单位,更是不计其数……

一时间,雷锋热席卷了抚顺。学雷锋活动从这里走向了全国。

1962年年底,工程兵十团遵照上级指示,部署评“四好”连队、“五好”战士的工作。一位副团长在会上提出:“雷锋同志的死,十分可惜。严格地说,这是运输连的重大事故,也是四班的重大事故。按照‘四好’连队、‘四好’班的条件,它这次都不能评为‘四好’连队、‘四好’班。”有的干部也赞成这种意见:“说得对。而且事故的责任还没有追究……”

一向脾气温和的韩政委,突然把桌子一拍:“这是什么话?雷锋因公牺牲,是任何人都无法意料的。这一点军地双方的保卫、公安部门,已经作了勘察、调查,上级已经作了结论,是一起无法意料的不幸事故,雷锋因公牺牲。现在又来翻什么烧饼?我的意见,运输连出了这种事,不评‘四好’连队没得说,但雷锋生前带的四班一直是个先进集体,为了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四班不仅应该评上‘四好’班,我还想请求上级党委命名他们为‘雷锋班’。”吴团长紧接着发言:“我同意韩政委的意见。雷锋精神,是我们部队的光荣。我们都是雷锋的战友,宣传雷锋、学习雷锋,是我们的责任。”

刘家乐副政委也说:“韩政委、吴团长说得很好,我完全同意。我认为,雷锋不是一般的战士。他的特点,就是平凡中见伟大。他做的事,在很多人看来,都是琐碎小事,人人做得到,可人人又不去做。雷锋却天天在做!这是够我们学一辈子的。”副政委兼组织股长赵玉瑞只说了短短一句:“同意韩政委意见。”大家纷纷举手:“同意韩政委意见。”最后,连持反对态度的副团长及那名干部,也举起了右手,赞同韩政委的意见。是啊,他们都是雷锋的战友。战友牺牲了,我们能为他做什么呢?烈士不需要眼泪,要的是行动!要看见他未竟的事业后继有人!

根据团党委的安排,申报“雷锋班”的工作进入了程序。韩政委亲自带队,和刘家乐、赵玉瑞、冷宽下到四班,召开座谈会。议题一提出,战士们的发言情绪激昂,都表示拥护团党委的决定。按照层层申报的原则,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名义向连队党支部写了申请书,要求上级将四班命名为“雷锋班”。乔安山的情绪已经稳定下来,像班长那样活着,成了他的信念。尽管他写字困难,仍然笨拙地捏着钢笔,写道:“党支部:雷锋因公牺牲了。我们要继承他的遗志,向他学习,完成他留下的任务,特请求上级批准我班为‘雷锋班’。乔安山”。于泉洋、庞春学、韩玉臣、田生绵等都在写。不一会儿,四班战士的九份申请书摆在桌上。高士祥端详着这九份申请书,挠着头皮:“这九份申请书,连队党支部总不能在每份申请书上盖章吧?”这倒是个事,人们一下子安静下来。冷宽脑瓜子灵活,他说:“我看,这样行不行,由一个战士执笔,写一份申请书,四班的九位战士在落款处签上名字。这样,党支部就好盖章往上报了。这九份个人写的申请书,就放在运输连党支部存档。”韩政委看得更远:“以烈士名字命名的报告,要国防部批准。就是说,这份报告,经过层层审批,最后要摆在中央首长的办公桌上。必须认真写好。报告要言简意赅,既要写出雷锋的高贵品质,又要写出四班战士的决心,还要写出命名的意义。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打发的……”人们更安静了。显然,四班战士中,找不出写这份报告的人。冷宽打破沉默,他小心翼翼地说:“我来试试吧!我先起草一份草稿,看大家有什么意见,再修改。”四班战士热烈鼓掌。这是雷锋牺牲以来,四班的第一次掌声,表明他们申报“雷锋班”的决心,也由衷地同意由冷秘书代笔起草申请书。冷宽还和四班战士一起,选定雷锋的10件遗物“传家宝”:雷锋学习过的《毛泽东选集》1~4卷,驾驶过的13号汽车,手中的冲锋枪,训练用过的手榴弹,雨夜送纪大嫂回家的雨衣,“节约箱”,当校外辅导员戴过的红领巾,为战友和群众理发的工具,随身携带的针线包,装《毛选》、笔记本和钢笔的军用挎包。

申请书很快定了稿。全文如下:

党支部:

雷锋生前是我们的亲密战友,他虽然牺牲了,但他那种先进思想和光荣事迹,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决心以雷锋烈士为榜样,学习他对阶级敌人的刻骨仇恨,对党和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学习他坚定的革命意志;学习他艰苦朴素,处处注意节约,热情支援人民公社和灾区人民的高尚品德;学习他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苦钻精神;学习他对工作积极负责,坚决完成任务的模范行动。他的优秀品德和高尚风格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我们四班为纪念和发扬雷锋烈士的光荣事迹,经过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表示,决心继承雷锋的革命精神,把他的事迹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为此,全班同志特请求上级党委和首长批准我们四班为“雷锋班”。

四班全体:(签名)

张兴吉王继学

陈庆林田生绵

韩玉臣乔安山

庞春学蔡永海

于泉洋

1962年10月12日于抚顺市

这份申请书,经连队支部、营、团党委批准,立即上报到军区工程兵党委。工程兵党委批准后即上报沈阳军区。军区党委再上报国防部。国防部于1963年1月7日批准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

1月21日上午,沈阳军区在沈阳“八一剧场”隆重举行“雷锋班”的命名大会。参加大会的有沈阳军区的主要领导,军区领导机关和军区各军兵种的领导,中共中央东北局的领导,辽宁省委的领导,以及沈阳军区部队、机关、院校的代表,共计1500多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沈阳军区政委赖传珠都给大会题了词。

剧场里座无虚席,气氛庄严、隆重。

陈锡联上将,这位14岁参军,20岁当红军师长,22岁任八路军129师769团团长,率部夜袭阳明堡,消灭敌机24架,令日寇闻风丧胆的传奇英雄,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时,不过40岁。此刻,正当英年的将军,以洪亮的湖北乡音宣读国防部的命令。“雷锋班”班长张兴吉和副班长周述明正步走上主席台,从陈司令员手中接过国防部授予的“雷锋班”的锦旗。

在宣读了工程兵司令部、政治部的贺信和“雷锋班”的班长张兴吉讲话后,主持人宣布:“下面,请大家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雷锋班登台!”

话音刚落,全场立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然后响起了悦耳动听的进行曲,那1500多双巴掌又随着音乐的节奏越拍越响。

“起立!”随着一声口令,坐在第一排由九名战士组成的“雷锋班”齐刷刷地站了起来。“稍息,立正!向左转!齐步走!”班长张兴吉叫完一串短促刚劲的口令后,“雷锋班”就像一个人一样,整齐威武地向前走去。战友们的胸脯挺得高高的,乔安山也和战友们一样,充满了光荣和自豪。此刻,看着这么热烈的场面,面对着过去难得一见的高级首长,他不能不想到自己在雷锋之死中所承受的责任?内疚和悔恨啮咬着他的心,他无地自容啊!

他感到无数明亮的眼睛,像显微镜又像探照灯那样照着自己。他没有勇气和这些热情似火的眼光直视,不觉悄悄地低下头,耳边甚至听到了呓语:“就是他撞死了雷锋,就是他!”

爱兵如子的陈锡联上将,注意到乔安山的异常表现。他侧过身去问军区工程兵部主任王良太少将:“良太呀,这个低头的小战士是谁?”

“噢,司令员,他就是乔安山。”王良太低语着。

“噢。”雷锋的生平事迹和牺牲经过,陈司令员早已看过材料,对乔安山的情况,他是了解的。听了王良太的介绍,他胸中翻起一个浪花,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啊!这小伙子,思想疙瘩还没解开啊。”

首长们依次跟“雷锋班”的每一个成员握手。当走到乔安山面前时,陈司令员一手握住他的手用力摇着,一手拍着他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小伙子,抬起头来!不要背包袱。要像你的雷锋班长那样,好好开车,好好做人!”

“是,司令员!”乔安山抬起头来,直视着陈司令员,“啪!”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眼眶湿漉漉的,视线变得模糊起来。

“雷锋班”命名大会召开前一天的1963年1月20日,《前进报》以近一个半版的篇幅摘发了雷锋的32篇日记,其中包括1960年12月1日雷锋生前发表过的14篇。这期报纸连同登载雷锋事迹的那期《前进报》,被一同发给了参加命名大会的全体同志,以及前来采访的记者。有的记者又根据自己报道的需要,在雷锋日记原件中摘抄了一些,这便为雷锋日记同全国人民见面拉开了序幕。

命名大会的第二天,《前进报》发表了杜平将军的文章《雷锋同志不愧为毛主席的好战士》。

1963年2月5日,《中国青年报》率先发表雷锋日记摘抄和社论《要像雷锋同志那样战斗和生活》,打响了在全国范围内宣传雷锋的第一炮。

1963年2月7日,《人民日报》以更大的规模紧随其后,在二版头条发表了长篇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同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伟大的普通一兵》和罗瑞卿同志的题词“伟大的战士—雷锋同志永垂不朽”。在第五版刊登了雷锋日记摘抄和雷锋的一些照片。

全军第一大报《解放军报》也不甘落后,在2月9日发表了雷锋日记摘抄。在短短的半个多月里,接连发了三篇学习雷锋的社论:2月9日《像雷锋那样做个毛主席的好战士》;2月21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再论像雷锋那样做毛主席的好战士》;2月26日《发扬雷锋精神,争当五好战士》。在2月13日到26日这段时间内,陆续发表了2篇接触过雷锋的人回忆雷锋的文章。

这几大报刊一连串的动作,在全国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冲击波,产生了一种地震式的轰动效应。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中华民族,对于崇尚优秀的道德品质,有着全民的共同语言,这是雷锋精神被全国人民迅速接受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同类推荐
  •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3)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高晓松口述:与青春私奔

    高晓松口述:与青春私奔

    文艺男中年高晓松亲口讲述激情澎湃的青春年华,愿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高晓松亲口讲述,那些最香艳的情爱、最受老天眷顾的创作、最顶天立地的责任、最温暖的家……如今的你是否还能想起曾是同桌的你,是否还能记起睡在上铺的兄弟。在那些青春无悔的日子里,邂逅恋恋风尘。如丧的那些过往,让人回忆起一阙歌、一首诗,甚至是曾经的一霎那……
  •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本书是宋以朗围绕其父宋淇的一部传记。宋淇(1919—1996),笔名林以亮等,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在文学批评、红学研究、翻译、电影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与张爱玲、钱锺书、傅雷、吴兴华、夏志清等有深交,长期以朋友身份担任张爱玲的文学经纪人和顾问,张爱玲去世前将遗物(包括遗稿)交给宋淇、邝文美夫妇保管。作者在私家资料、家族记忆和公开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本书的叙述,书中涉及的大量细节不仅还原了宋淇的一生,披露了那一代文化人的相知相惜,破解了不少疑团和误解,也构建了一部“细节文化史”,使读者可以看到20世纪华语文学、翻译、电影和大时代的一个侧影。
  • 九华济公传:大兴和尚传奇

    九华济公传:大兴和尚传奇

    《九华济公传:大兴和尚传奇》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尊肉身菩萨——九华山双溪寺大兴和尚的传奇人生。大兴和尚因其一生中种种看似不可思议的神奇而被世人称为“九华济公”。作品以“庚子赔款”到改革开放的百年人生为背景,以大兴和尚在抗战时期杀敌救民以及他行孝感动他人、行善劝化众生,以其独特的医技治病救入等一系列事件为主线,生动地刻画出大兴和尚普通而传奇的形象;并以大兴和尚“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牛只需一把草就够了”等经典语录来化导世间、抑恶扬善。
  • 品关羽

    品关羽

    “关公一生,唯义而行,为国勇武,为民德泽,信义素著,守诺不违。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无欺无诈,坦然而立。不可威凌,不能收买,不愿投机。“不弃旧从新,乐为之死”;“金银美女,不足以移之”;“高官厚禄,不足以动之”。平民百姓之敬奉关公,“仰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就在于义,在于忠,在于诺而不海。因为他生则有功于国,有德于民。死则有灵于世。有所求而得报应,洪泽自远于是,兵家尊为武圣,商界奉为财神,民间敬为护佑平安的至尊。关公代表着平民的心意,是平民的神灵,是老百姓美好愿望的寄托。于是关羽从历史后面走出,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我们的神灵。本书从多个角度对关羽进行了品读,力求给读者一个最真实的感悟。”
热门推荐
  • 在古代的锦绣良缘

    在古代的锦绣良缘

    重新活了一次,本来只想安安静静的过好今生,但是想要躲在角落里平淡生活怎么那么难?莫名其妙卷入朝堂纷争不说,还成了别人眼中假想的情敌。以为遇到真正的爱情时他却娶了她……心灰意冷选择另嫁他人的时候,他又重新出现在我的生活中。那一个一直默默守护我的良人和我终会有一段锦绣良缘。
  • 拾梦者

    拾梦者

    总之文中的言语过于真情,故事过于梦幻。?正如作者想要通过文字构建的“爱情小屋”一样。仿佛就像《围城》喻意一般,冲出现实的墙,进入梦幻般的门。或者方强累了,想出来走走。或者我们醒了,想进去看看。主要叙述了方强的成长和路上所遇到的琐事,人生的经历与离家出生,人生追求,外面世界的闯荡,及一切所有的努力无疑是为了阿巧,和不得不面对的刁难老师和曾经一起追逐梦想的儿时伙伴
  • 佛说宝雨经

    佛说宝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诡谲死灵书

    诡谲死灵书

    顾境轩的成长中饱受屈辱,死灵书现世掀起厮杀不断,血气少年凭借力量改变窘境,为护所爱他毅然踏上继灵者之路,牵出惊世阴谋更引来疯狂报复,万人争抢的死灵书究竟隐藏怎样辛秘?卷入其中的他究竟是顺势而下还是逆天抗争?当阴谋真相大白天下,他又会如何决断?且看顾境轩如何步步为营揭开不世阴谋。
  • 九州寻

    九州寻

    寻找九州之妖怪。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古代的妖怪,却看到了各种人间世事,发现其实妖怪就是人心。妖魔鬼怪魑魅魍魉,这些中国历史里古人经常对于无法解释的事情都会以鬼怪来命名。山海经中记载了很多奇异的生物。当今妖怪的世界已经消失在了人类的脑海,因为人类自以为已经可以用所谓科学的方法来解释世界上那些现象,那么我们就进入了一个死循环里,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发现真的是没有办法再解释下去。
  • 寻物坊

    寻物坊

    裴千里觉得自己有很多长处:有钱、能打、聪明、长得帅、不要脸。短处嘛,就是在京城里新开了一个专门替人寻物的店——寻物坊之后,喜欢上了被人扔在他家门口记忆全失的韩冷香,还认识了几个损友。原以为是天意让他们相逢,可是替京城首富家的教书先生找到其声称丢失20年的金戒指而名声大噪,还解开了妓院头牌红玉的金簪失踪之谜等难题之后,他惊觉这些人都是带着不同的目的来到他身边,还跟他苦寻的身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他尚在襁褓中,就被迫参与了二十年前发生的皇宫盗抢案,这里面到底还有多少苦心隐藏的秘密……
  • 何为身不由己

    何为身不由己

    两广土官叛乱,被朝廷平定后,照例从俘获的土民里挑选了一些年轻男女带回宫去,女子为宫婢,男子为内监其中就有一位一身白衣的年轻男子,身后背一把桐木琴,衣袂飘飘纺若谪仙。他入宫后没有沦为内监,而是成为了君王的琴师
  • 焚修记

    焚修记

    从地球穿越到御天世界中,因体质不同,他无法感应力量,沦落成为了乞丐……焚火教的出现,让他看见了一线生机……于是,焚修的冒险,在兵纹刻录禁术重生之下开始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墨子凡

    墨子凡

    只因一个偶然的机遇,改变了他的一生。幼年无知闯祸,却反而被带上天庭。数百年后重新下凡,使得“通文阁”出世。这个不平凡的小店里,经常发生着松鼠追着猫跑的奇葩景象。冥冥中,这个小店注定会一直与故事相伴,让我们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