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465600000029

第29章 治学求知——一生受用不尽(2)

汝读《四书》无甚心得,由不能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朱子教人读书之法,此二语最为精当。尔现读《离娄》,即如《离娄》首章“上无道揆,下无法守”,吾往年读之,亦无甚警惕;近岁在外办事,乃知上之人必揆诸道,下之人必守乎法,若人人以道揆自诩,从心而不从法,则下凌上矣。“爱人不亲”章,往年读之,不甚亲切;近岁阅历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不足也。此切己体察之一端也。

涵泳二字,最不易识,余尝以意测之曰: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润花,过小则难透,过大则离披,适中则涵濡而滋液。清渠之溉稻,过小则枯槁,过多则伤涝,适中则涵养而勃兴。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程子谓鱼跃于渊,活泼泼地;庄子言濠梁观鱼,安知非乐?此鱼水之快也。左太冲有“濯足万里流”之句,苏子瞻有夜卧洗足诗,有浴罢诗,亦人性乐水者之一快也。

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尔读书易于解说文义,却不甚能深入,望尔能从“涵泳”“体察”二语悉心求之。

邹叔明新刊地图甚好。余寄书左季翁,托购置十幅,尔收得后,可好藏之。薛晓帆银百两宜璧还,余有复信,可并交季翁也,此嘱。

——此家书写于咸丰八年(1858年)九月九日

【译文】

字谕纪泽:

八月一日,刘曾撰来军营,接到你第二封信和薛晓帆的信,得知家中四宅都平安,至为欣慰。

你读《四书》没有什么心得体会,是因为不能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朱子教人读书的方法,就这两句话最为精辟。你现在读《离娄》,就应当像《离娄》第一章的“上无道揆,下无法守”。我过去读到这里也没怎么注意,这些年在外办事,才知道处于高位的人必须遵守道德,处于低位的人应当遵守法规。如果每个人都以遵守道德自居,只从心愿而不从法律,就是以下凌上。“爱人不亲”一章,我以前读它时,不觉得亲切,近些年来阅历渐渐深了,才知道治人者而不能治人,是智力不够,这是我切身体验的一个方面。

涵泳二字最不容易理解,我曾经解释说:涵者,像春雨滋润鲜花,像清澈的渠水灌溉稻秧。雨水滋润鲜花,太少了就不容易浇透,太多了就全倒伏,不多不少才能使花得到充足的水分;渠水灌溉稻秧,太少了稻秧就会干枯,太多了就会造成涝灾,不多不少才能使稻秧茁壮成长。泳者,就像鱼儿游泳,像人洗脚。程子说鱼跃进水潭,非常活跃;庄子说,在濠梁上看鱼,怎么知道鱼儿它不快乐?这是鱼在水中的快活。左太冲有“濯足万里流”的语句,苏子瞻有夜卧洗足诗,有浴罢诗,也是人天性喜水的一种快乐。

善于读书的人,必须把书看做水,而把这种心情看做鲜花,像稻秧,像鱼儿,像洗脚,那么对涵泳二字,就能有所体会了。你读书理解文章的意义比较容易,却不能深入体会。希望你能从朱子涵泳、体察二语,专心追求。

邹叔明新刊刻的地图很好。我寄了信给左季翁,拜托他购买十幅,你收到后,一定好好收藏。薛晓帆的百两银子应当送还,我有回信,请交给季翁。此嘱。

【心读】

在这封家书中,曾国藩借《四书》来谈视书如水,人心如花、如稻、如鱼,而虚心涵泳的道理,既是读书的意境,也是读书时的趣味。这实际上是读书读到深远处,物我两忘的一种境界。

将此心以花、稻谷、鱼的感受来体验人间,实在是读书读到深处的意味与趣味。人以极动之身可感极静之物,如此逸趣,如此空灵,如此虚静,此等意境如果不是读书人恐怕是不能够体验的。

林语堂说:“读书不是美容术,但是与美容术有关。”因为读书是对心灵的美容,而美化的心灵也自然会去美化世界。

美容这个字眼常被理解为对外表面部的美化修复,因为人之受风吹日晒,食五谷杂粮,事缤纷缭乱之事,焉有容貌不怠之理?美容是必要的;而心灵日益遭受岁月时光雕刻,遭遇境遇磨砺,世间万物迷惑,又焉有不渐行渐偏远之理?唯有书香常伴左右,将读书进行到人生之最后,修复、美化心灵,将此心养得意趣横生,生机盎然,风趣十足才可应付这迷惘缭乱的人间。而读书读到情趣深处,以生命化的视角来解读原本平常的世界,譬如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回敬道:“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西方哲人说:“幽默是一种有礼貌的沮丧。”此为至言。这种有礼貌的沮丧,含蓄的会心之笑,恐怕只有读书之人才能体味,因为读书人容易理解以有限面对无限。

曾国藩是一位老谋深算、老成持重、城府极深的人物,可他同时更是一个一生读书、视书为命,生命中无时无刻没有书籍陪伴的书痴。书中的意境,书中的情趣,只有亲身体味,才能带给人无限的、奇妙的感觉,在读书人的内心深处,甚至会呈现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诗化世界”。这是读书之人独特的奇妙的专属。

中国著名作家王小波曾说:“人只有一个世界是不够的,人除了现实世界,还需要有一个诗化的世界。”而构建这个诗化的世界,除了读书,至今找不到其他的途径。也许是因为同样诗化的缘由:读书可以让人想象;读书可以让人忘怀;读书可以使得时间停滞;读书可以使得生命无限。

4.读出书中平淡之气

【原文】

字谕纪泽纪鸿儿:

纪泽于陶诗之识度不能领会,试取《饮酒》二十首、《拟古》九首、《归园田居》五首、《咏贫士》七首等篇反复读之。若能窥其胸襟之广大,寄托之遥深,则知此公于圣贤豪杰皆已升堂入室。尔能寻其用意深处,下次试解说一二首寄来。

又问“有一专长,是否须兼三者,乃为合作”,此则断断不能。韩无阴柔之美,欧无阳刚之美,况于他人而能兼之?凡言兼众长者,皆其一无所长者也。

鸿儿言此表范围曲成,横竖相合,足见善于领会。至于纯熟文字,极力揣摩,固属切实工夫,然少年文字,总贵气象峥嵘。东坡所谓:蓬蓬勃勃,如釜上气。古文如贾谊《治安策》、贾山《至言》、太史公《报任安书》、韩退之《原道》、柳子厚《封建论》、苏东坡《上神宗书》,时文如黄陶庵、吕晚村、袁简斋、曹寅谷,墨卷如《墨选观止》、《乡墨精铭》中所选两排三叠之文,皆有最盛之气势。尔当兼在气势上用功,无徒在揣摩上用功。大约偶句多,单句少,段落多,分股少,莫拘场屋之格式,短或三五百字,长或八九百字千余字,皆无不可。虽系《四书》题,或用后世之史事,或论目今之时务,亦无不可。总须将气势展得开,笔力使得强,乃不至于束缚拘滞,愈紧愈呆。

嗣后尔每月作五课揣摩之文,作一课气势之文;讲揣摩者送师阅改,讲气势者寄余阅改。《四象表》中,唯气势之届“太阳”者,最难能而可贵。古来文人虽偏于彼三者,而无不在气势上痛下工夫,两儿均宜勉之。此嘱。

——此家书写于1865年8月23日

【译文】

字谕纪泽、纪鸿儿:

纪泽对于陶渊明诗的见识气度不能领会,试取《饮酒》二十首、《拟古》九首、《归园田居》五首、《咏贫士》七首等篇反复地读,如能窥见陶渊明广阔的胸襟、深远的寄托,就知道此公不愧为圣贤豪杰,造诣极深。你能寻找到他用意深远之处,下次试着解说一两首寄来。

你又问及有一方面的专长,是否须兼有其他三个方面才能算合乎法度。这是绝对不可以的。韩愈没有阴柔之美,欧阳修没有阳刚之美,何况其他人,怎能兼而有之呢?凡是说兼采众长的人,都是一无所长的人。

鸿儿说此表规范概括,横竖相呼应,足见鸿儿善于领会。至于纯熟的文字,极力揣摩固然是切实有用的功夫,然而年少时的文章总是以气象峥嵘为贵,就是苏东坡所说的蓬蓬勃勃如同锅上的蒸气。古文像贾谊的《治安策》、贾山的《至言》、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韩愈的《原道》、柳宗元的《封建论》、苏东坡的《上神宗书》,八股文像黄陶庵、吕晚村、袁简斋、曹寅谷,墨卷像《墨选观止》、《乡墨精铭》中所选的两排三叠的文章,都具有最强盛的气势,你应兼顾在气势上下工夫,不要只在揣摩上下工夫。大致上偶句较多,单句较少,段落较多而分股较少,不要拘泥于八股文的格式。短文或者只有三五百字,长的或者八九百字、一千余字,都没什么不可以。虽然是《四书》题,或者引用后代的史事,或者议论当今的时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总要在气势上舒展得开,笔力用得强,才不至于受到束缚,拘泥呆滞,越拘泥越呆滞。

以后你每个月写五篇揣摩的文章,做一篇有气势的文章。讲求揣摩的文章送给老师审阅批改,讲求气势的文章送给我审阅批改。《四象表》中,只有气势属太阳,是最难能可贵的。自古以来,文人虽然偏于另外三项,但没有不在气势上狠下工夫的。两儿都要努力。此嘱。

【心读】

曾国藩在这封家书中阐述了有关从文章中能够窥见作者胸怀气宇的问题,并且要求后辈少年之时多多写作气势磅礴、雄奇瑰伟之文,以培养其人胸襟见识。这是因为文如其人,修炼为文也能修炼为学。

少年之时,如日之东升,必然要做胸怀磊落的大气文章,然而年华逐渐老去,方知为文当不落痕迹,“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不曾说愁,胜似说愁之意。苏东坡说:“大凡为文,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孙过庭在《书谱》中也将学习书法分为三个阶段:“平正,险绝,平正。”其实大文豪的晚年所作并非全无气象,而是绚烂之极、峥嵘之至的“于无声处听惊雷”。

明代归有光以及现代的汪曾祺,“无意为文”,他们的文章在于对生活的咀嚼,语气平淡冲和,气定神闲,娓娓道来,其实这种“给人间送小温”的文章背后,是作家把人生尖锐的磨难苦涩嚼碎了,下咽到肚子里,经年累月发酵化解成一种微微泛泛的酸楚滋味,对于浓重燎呛的人间烟火的一种似薄茶、如淡墨的“涵化”。

难怪沈从文先生曾说:“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学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人生也是这样的过程,深得人生精义之人,在外会表露得淡泊、朴实、波澜不惊,内里实则已臻至境,这种处事不惊的人生态度其实是对现世清醒到极致的一种反悖。因为世间根本没有不食人间烟火之人,只是人至极处一如文至晚年,身处逆境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苦中求乐,懂得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冲淡之至。

无论为学为人,皆如长江,始则涓滴,继而波澜,最后归于平淡。这似乎是一个普遍规律。即使是性格豪放、为文气象峥嵘者做文一生也会有不同的变化,所以所谓气势之文或神韵之文与其说是彼此对立,不如说是作者彼时心境、境遇、生理变化的写照。张爱玲曾说过:“人性是一本最有趣的书,一生一世看不完。”人性、人生无定论,只是一个人自然而然的心路成长历程。少年时总喜轰轰烈烈、波诡云谲,直到生活慢慢的教会我们“隐忍”与“克制”的涵义,到了晚年才会逐渐领会那种“寄意寒星全不察”的化境与脚底烟云的冲淡人生况味,临终前方可体味诚如弘一大师的绝笔——悲辛交集。

5.以每日之流失,寻此生之归宿

【原文】

诸位贤弟足下:

九弟到家,遍走各亲戚家、必各有一番景况、何不详以告我?四妹小产,以后生育颇难,然此事最大,断不可以人力勉强,劝渠家只须听其自然,不可过于矜持。又闻四妹起最晏,往往其姑反服侍他;此反常之事,最足折福,天下未有不悌之妇而可得好处者,诸弟必须时劝导之,晓之以大义。

明年正月,恭逢祖父大人七十大寿,京城以进十为正庆;予本拟在戏园设寿筵,窦兰泉及艮峰先生劝止之,故不复张筵,盖京城张筵唱戏,名曰庆寿,实则打把戏;兰泉之劝止,正以此故。现作寿屏两架,一架淳化笺四大幅,系何子贞撰文并书,字有茶碗口大,一架冷金笺八小幅,系吴子序撰文,予自书。淳化笺系内府用纸,纸厚如钱,光彩耀目,寻常琉璃厂无有也。昨日偶有之,因买四张。子贞字甚古雅,惜太大,万不能寄回,奈何奈何?书不能尽言,唯诸弟鉴察,国藩手草。

附课程表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具,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读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五、读史。廿三史每日读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写日记、须端谐。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

七、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八、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气之盛否。

九、谨言。刻刻留心。

十、养气。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气藏丹田。

十一、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饮食。

十二、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做自己功课。

十三、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此家书写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二月二十日

【译文】

诸位贤弟足下:

九弟到家,遍走各亲戚家,一定有一番盛况,为何不详细告诉我?四妹小产,以后生育很难,然而这件事最大,决不可以人力去勉强,要劝她家只要听其自然,不可过于固执。又听说四妹起床最迟,往往是她的婆婆服侍她,这是反常的事情,最容易折去福泽。天下没有不孝的妇女而可以得好处的。弟弟们要时时劝导她,晓之以大义。

明年正月,恭逢祖父大人七十大寿。京城以进十为正庆。我本准备在戏园设寿筵,窦兰泉和艮峰先生劝止。所以不准备办。因京城张筵唱戏,名叫庆寿,实际上是打把戏。兰泉之所以劝止,就是这个缘故,现在做了寿屏两架,一架是淳化笺四大幅,是何子贞撰文并书,字有茶碗口大,一架冷金笺八小幅,是吴子序撰文,我自己写字。淳化笺是内府用纸,纸厚如钱币,光彩夺目,平常琉璃厂没有,昨天偶尔有了,因此买了四张。子贞的字很古雅,可惜太大,万不能寄回,奈何?书不尽言,请弟弟鉴察,兄国藩手草。

附课程表

一、主敬。做事要整齐严肃,时时都要有所准备。没事的时候心要放在肚子里,做事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心存杂念。

二、静坐。每天不管什么时候,都要静坐一会儿,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凝心静气,内心踏实安稳,如鼎镇住一般。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来后就要起床,勿贪睡。

四、读书要专心不二。一本书没读完,断不可以看其他的书,东翻西阅,都是置身于客观事物之外,不会有所收获。

五、读史。二十三史每日读十页,即便有事,也不能间断。

六、写日记、须端谐。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

七、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篇,学问篇,经济篇,艺术篇。

八、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气之盛否。

九、谨言。出言要谨慎,并时时刻刻留心。

十、养气。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气藏丹田。

十一、保身。谨遵大人教诲,节欲,节劳,节饮食。

十二、作字。早饭后作字,凡是笔墨应酬,也当是自己在做功课。

十三、夜不出门,以免耽误时间,劳神费心。切戒切戒!

【心读】

同类推荐
  •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三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政治哲学史)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三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政治哲学史)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三卷)》集结了国内政治哲学界的顶尖学者,摆脱传统的意识形态束缚,克服哲学史教材化的通病,用大论文的方式深入剖析以赛亚·伯林、列奥·施特劳斯、卡尔·施米特、约翰·罗尔斯、尤尔根·哈贝马斯等20世纪著名政治哲学家或者思想流派的观念,在精神源头和哲学根基处重新审视和考察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和动机资源,辨析西方现代性的动力与不足、优势及缺憾。
  • 心态即命运

    心态即命运

    本书是一本通过传统文化进行心理建设的图书。全书分成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纠正心理失衡、克服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化解压力、实现幸福人生等几大主题,是作者多年演讲的精华结晶,非常适宜年轻人阅读。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一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一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庄子讲故事

    庄子讲故事

    本丛书从做人的角度全新解读老庄,书中的故事与哲理双双吸引人。本丛书观点独特,文字脱俗,插图亦是一流,实是同类书的样板!庄子本是讲故事的高手,本书作者又通过庄子讲故事,这故事中的故事,不知是蝴蝶化庄周?还是庄周化蝴蝶?本书是《老子说人生》姊妹篇,通过采撷《庄子》原书故事进行哲理发挥,寓含诸多为人处世的智慧写自我修炼的法门。本书就是用亦真亦幻的庄子笔法写成的,不足为大人先生赏,倒不失为一部佐君清谈的闲书。熟书本书,可以在人前夸耀:我懂庄子了!
  •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本书立足于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制高点的唯物史观所主张的研究人类史和自然史辩证关系的“历史科学”的论域,按照唯物史观的实践视野、过程视野、结构视野、文明多样性视野和阶级分析视野等科学方法,提出作为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积极进步成果的总和的生态文明,是一种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并列的文明形式,是贯穿于渔猎文化、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智能文明等文明形态始终的基本要求,已成为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方向。
热门推荐
  • 许你一座城池

    许你一座城池

    假如我们相遇在干干净净的模样是不是结局就不会这么悲伤……若是可见你常年欢笑,许你一座城池又何妨?也许惊艳的那一眼就注定了结局,可我还是想再试试。我一直在想,若是我没有野心,你是不是会……可再也没有若是了。句号代表结束,省略号代表我们终将错过原创虐文,自带避雷针
  • 呱呱的从前

    呱呱的从前

    有一只来自蛙星球的青蛙叫“呱呱”,它的经历算的上很雷了,先是父母双亡,后是青梅竹马不能相恋还被那个印度阿拉伯霸主小厘抢走,最历尽千辛万苦才和小哦豁走到了一起
  • 替身皇后

    替身皇后

    千百年前河山一统时的蓝氏后裔,为了她不惜要放弃肩负的使命,蓝瞳焕然。惟独他没认出她,她闻言一笑,重回当初伤她最深那人的身边。缘来缘尽,阴谋重重间,前生今世交错中,她用她的柔弱双肩,为他抵挡了所有,即便不惜陷入万劫不复的误会中,也只怆然一笑,这一切只因,她爱他。
  • 鬼王的独宠新娘

    鬼王的独宠新娘

    为治我的梦游症,我父亲一次拜鬼,竟给我招来了两个鬼。一个是进仕、诗人出身的小鬼,一个是刽子手出身的鬼王。二鬼互不相让,都非我不娶。尤其是小鬼李黑,居然要强上我。人鬼殊途,我岂能从了他?为了迎娶我的童身,二鬼缠斗不休,将我身边的人一一拖下水。遇鬼不善,遇人不良,我自找脱身之计,怎奈二鬼早已洞悉天机。我被迫卷入四角之恋,以至我心中所爱林海扬葬身火海。回头不是岸,彼岸是鬼途。与鬼为伍,共破惊天大案,我待二鬼如初恋,二鬼待我又如何?一正一邪,影随形,只待我一如天使,重回人间,踏上红地毯。
  • 仗剑侠行之浪淘沙

    仗剑侠行之浪淘沙

    大浪淘沙,风波多起,看这个难以平静的江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总裁狂追妻

    总裁狂追妻

    依然抬头看了看天,蓝天白云,秋高气爽是个好日子。三年的婚姻走到了尽头,到现在他都没弄明白,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走到了这一步。他问了,但是没有得到答案,他不解但是尊重她的决定。上周五的晚上“离婚吧!”依然说。“为什么?”辛浩问。依然沉默了。“我同意离婚,我们现在这套房子归你。”辛浩说。依然想说我不要,但是考虑到在这寸土寸金的H城仅凭自己现在的收入是绝对买不起房子的就没再矫情。民政局门口辛浩先出来,回头看了眼依然,然后大跨步的走向车子绝尘而去…
  • 哈妹的奋战

    哈妹的奋战

    我叫哈妹,是被嫌弃的“初一娘娘”。家人怕被我克死,所以我成了詹岭乡第一个留守儿童。我从三岁就有记忆,却敏感自闭。在一次高烧晕过去后,有人叫我聋子。渐渐地,我的身体长成大块头,脑子却长成一根筋。从此,一路奋战。年少懵懂,曾自以为是同性恋,为能求得美人归,与男人一比高低。困扰了10年后,才发现自己爱江山也爱美男,征途一波三折……
  • 仙剑奇缘之仙山传

    仙剑奇缘之仙山传

    两千年前,她的前生为了能和他见一面,把怨念偷偷的注入了飘雪剑中,从而引起了凡间修仙的热潮。两千年后,他是魔族冷月,她是仙族彩月。他是她的杀母仇人,他却爱上了她一直保护她,而她却恨他。如果,可以从来,我绝不会爱上你。第一次仙魔大战,他杀了她母亲,第二次仙魔大战,他为了救她,被毁掉一切,包括自己的容貌。只求她的原谅。再四年后她对他说,“你为我付出很多,我今天为你付出我我最宝贵的东西,从此。你我互不相欠。”他对她说,“那怕放弃一切,换来的只是每天对你小小的陪伴,我已知足。”彩月爱着冷月就好好像两千年前的织女爱着牛郎,不是吗?其实我们都爱着彼此
  • 苏生不是书生

    苏生不是书生

    “苏生,你为什么不是书生?“前世:第一次见,她这样问苏生,第二次见她对苏生说“苏生,此刻,我多希望你只是个书生”今世:她站在桥边,笑着问苏生”你是不是书生?“明眸皓齿,一颦一笑便印在他的心中......两世牵扯,这份爱该何去何从?“苏生,你是不是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