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447700000063

第63章 [一生]

在天津师范大学,有一门课我一直很喜欢——外国文学史,自从老师在课上提及《一生》后,我哗啦啦地看完了,期间还流了不少眼泪。非常推荐准备步入婚姻的女孩子读读这本书,虽说是贵族和资本主义交界时期发生的故事,但人性是共通的,是可以让我们借鉴的。

《一生》里面有三个点,我是特别注意的:女人的婚姻幸福、孩子教育和人生的幻变。

(一)女人的婚姻幸福

先说约娜这个贵族出生的纯真少女,是如何掉进生活的深渊,最后变成穷困悲苦的老女人。

好友说,约娜一生的错误是在于嫁错老公、教错孩子。借故事中,仆女罗莎莉的口说,是:“没有别的,只怪您结婚结错了,连对方是怎么一个人也不弄明白,不应该这样就结婚了”。

似乎约娜没经考量就接受求婚,是她最大的错误。但是仔细想一下,如果她嫁的不是花花公子,而是一个忠实的人,结局会不会不同?如果说是因为嫁错人,那么在于连死后,她大可以过另外一种生活,把孩子教育好,那为什么还更糟糕呢?再进一步说,在儿子抛弃她后,她还能依靠微薄的家产,渡过安详的晚年,但是她生活中只剩下愁苦和无力。

表面上,约娜是受害者,是丈夫、儿子等等伤害了她,但其实,真正的刽子手,是约娜自己。

约娜一开始是纯真的少女,对生活抱有过高的幸福期望。她想象着爱情就在不远,自己在不久会遇到一生的伴侣,然后生孩子,快乐地生活。这种“公主王子从此幸福生活”的构想,是她生活中的生机,虽然她不知道,这些意味着什么。

怀春的少女,遇到稍微顺眼的男人,都会在心中燃起热烈的爱火,她们会以为这就是最崇高的爱情。约娜遇到子爵,就是这种情形。很快,他们就在父母的撮合下结婚了。约娜没有想过,子爵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她满心以为,他就是自己一直梦想的“付诸一生的人”。

待到结婚后,她才知道,婚姻意味着将自己身体交给对方,即使自己并不愿意;她又发现,于连是那么一个吝啬、粗鲁的人;结婚后,并不是自己期望的“那种幸福愉悦”,顿时她失落了。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居家已久的人,非常渴望出外旅游,并幻想出门后会有很多奇遇和经历;可是真正去了、看了,觉得不外如是,旅途中没什么惊喜,也并不带给自己额外的幸福,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失落和烦恼。

“她第一次发觉,既然是两个人,就永远不能从心底里,从灵魂身处达到互相了解,他们可以并肩同行,有时拥抱在一起,但并非真正的合二为一。所以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活永远是感到孤独的。”

“但是如今,温柔的蜜月已成过去,摆在眼前的将是日常生活的现实。它把无限的希望之门关上了,把不可知的美丽的向往之门关上了。确实,再没有什么可期待的了,再没有什么事可做了。今天如此,明天如此,以后也永远如此。她模糊地意识到这种幻灭的心情,她的梦想消沉了。”

这些,约娜都默默忍受,直到她发现于连一直跟仆女罗莎莉私通,罗莎莉还诞下于连的孩子。这时候,她更进一步看到生活的丑陋——欺骗、不忠、侮辱。在那一刻,她只想摆脱这段有名无实的婚姻,回到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但是,在父母的劝说下,她妥协了。同时她知道一直敬仰的父亲,年轻时如同丈夫于连,与众多女人做过荒唐事,于是那一点点抗争的力量都没有了。

虽然她决定不再将心思放在丈夫身上,看上去,她不在乎丈夫的不忠——他不是那么重要了。但是实际上,她的懊恼、恨,并没有消失,只是深深埋在心中,连她自己都不曾发现。这在她诞下儿子之后的生活,得到很好的证明。

她将所有的希望和爱的渴求放在儿子身上。少女时期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于连身上得不到的忠诚和爱护,都寄托在这个小生命上。因为丈夫不受控制,而儿子,她想她可以一辈子把他留在身边。

“从此她只有一个念头;她的孩子。她立刻成了一个盲目地溺爱的母亲,正因为她在爱情中受了骗,她的希望幻灭,她的母爱也就显得特别狂热。”

当她发现丈夫跟伯爵夫人私通,她装作不知道,也并不伤心——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既然以前可以忍过去,为什么现在不能忍?但她不是真的心如止水,那些懊恼、无奈和憎恨,都是加倍压抑在心上。她不能化解,更加空虚和孤独,于是她加倍爱孩子,一刻都不想离开儿子。

“她觉得生活在自己周围的,都是一些精神上不健康的人,这才使她心灵上感到孤独;虽然她也突然学会喜怒不形于色,装着笑面,伸出手去接待伯爵夫人,但是她内心的那种空虚之感,和对周围人们的鄙视,却越来越扩大起来,把她整个包围了。”

可见,她对儿子的爱,夹杂着情人间的爱,一种极度占有和爱怜,带有殉难者要牺牲自己的狂热。但是儿子到底还是一个人,一个长大后会有自己意志的人。由于儿子长期被溺爱,变得贪得无厌、自私卑鄙、无心读书,后来放弃读书去赌博、跟妓女私奔、散尽母亲家财,似乎也不见得奇怪。对儿子带给她的伤害,她如同忍受丈夫不忠般默默忍受,并继而用更强烈的希望去期待儿子回到她身边。她并不恨儿子,而是恨“从她身边带走她儿子”的女人,一种本该是在情人身上体现的嫉妒,由于一直被压抑,此时已经转移到儿子身上。

“她感到在她和这个女人之间正在展开一场激烈的搏斗,她觉得宁肯丢掉她的儿子,也不能教这一个女人来和她分享她儿子的爱。”

可以说,约娜最大的错误,是她一直希望能够得到一种确实存在的幸福——可以留在身边的人、生活的美丽和永远的幸福。她看不到人生的多变和复杂,一开始看到的,是生活美好的一面,当梦想破灭时,她只看到生活中丑陋不幸的一面。所以约娜的人生,是失衡的,她的生活是“无目的”,因为她企求的东西,并不是能真正掌握,并不是她自己努力得到的。她的空虚和无聊,与她所憎恨的贵族没什么不同——这大概是贵族阶级所共有的特点。

与约娜作对比的,是曾经与于连私通的仆女罗莎莉。在她生下于连的孩子之后,于连一心只想把她跟孩子赶走,不给他们一点钱。是约娜父亲用了一万多来为罗莎莉找了个老实庄稼汉,用婚姻来掩饰了这则丑闻。所以罗莎莉,从来没有想过生活是有多么灿烂和美丽。虽然文中没有过多阐述她离开约娜家后的生活,但是可以想象到,罗莎莉心中没有抱多大期望,只想踏踏实实生活下去,老了手上有点钱,可以安稳渡过晚年。罗莎莉对婚姻生活的期望,完全是建立在“生活”、“生存”的基础上,所以她的晚年过得比主人约娜要好得多。

那么,婚姻幸福是怎么得到的呢?

我想起当中国的包办婚姻遇上思想开放的浪潮时,那种门当户对的婚姻被打到地狱,人们高歌自由恋爱的伟大。慢慢地,自由恋爱的人们,在踏入婚姻后,感觉到不那么“自由”和“美好”,于是认为,恋爱和婚姻是对立的,或者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恋爱对象不同于结婚对象”等等。

但我认为,这种对立是说不通的,是畸形的。婚姻不是一个实在的东西,只能算是一种形式。犹如学历只能证明你受过教育,但并不能保证你真的获得智慧。人该好好生活,要么一个人生活,要么两个人生活,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爱情说到底,是一种欲望和激情,转变为共同生活的愿望和动力。约娜及众多人的不幸,是将婚姻想成一个美好的实物,而没有考虑到生活的各方面。

有人说,爱情是美好的,一想到婚姻的油盐酱醋,就变得不那么美好了。是真的么?是谁界定了,这种基于生活需要的考虑是美好或不美好呢?于我看,没有什么美好和不美好,生活就是如此,既是这样,又是那样,既不是这样,又不是那样。感情、婚姻等等也如此,无谓加上我们玫瑰色的幻想。

(二)孩子的教育

人这种生物很奇怪,好像总要抓住什么东西。当还是婴儿时,弱小的手指一旦触到物体,就会紧紧抓住;长大后,死心塌地地经营着友谊、爱情,并十分确信会长久不变;到生了孩子,人变老时,唯一希望就是养儿防老。

约娜抓不住丈夫的心,父母又相继离世,最后孩子也弃她而去,是结尾时,儿子跟妓女生下孩子,养不了,丢给母亲,约娜才感觉到,她又能抓住一样东西,立刻有了生机。

但是,这些真的抓得住么?想一想,如果儿子的孩子突然害病死掉,或者如父亲一样,离开了,约娜会怎样,生活还能不能继续下去?

没什么可以抓得住,包括从我们身上掉下来的孩子。

我想起之前我遇到的一个女孩。女孩家境富裕,父母把五个孩子都送到世界各地读书,但是却要求孩子毕业后回国,留在他们身边。女孩的哥哥姐姐都遵循父母意愿,一一回国,根据父母喜好挑选工作和配偶。但这个小女儿,却是一个大大的变数。女孩在澳洲完成学业,并交了一个瑞典的男友,不想回国发展。于是女孩父母一时以“断父母子女关系”来要挟,一时用“身体越发糟糕,心脏肿大”来打动,简直是无所不用。女孩陷在两难的困境中,除了痛苦就是无奈。

这是爱么?不是,这只是一种占有欲,以爱为名的自私。就如男爵对约娜所说的:

“约娜,你没有权利来支配这个孩子的一生。你现在这种想法是最没有出息的,几乎是犯罪的,你为了个人的幸福而去牺牲你的孩子。”

对孩子的教育,如同弄清“爱情是什么”、“人生的本质”一样复杂。但是无论怎样,父母都不能基于自身欲望和满足来培养孩子。任何过度的严厉和过度的溺爱,都是有害的。过度严厉,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心灵会扭曲;过度溺爱,会耽误孩子教育,最后一事无成。

我还没有做人父母,对于这个话题,只能够结合我父母对我的教育来思考。没有一种教育方式是通用的,因为人性是复杂的。但总的来说,令到孩子有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的能力,即是父母要做的事情。

(三)人生的多变

在所有事件的底下,其实隐藏着一个暗示:人生是捉摸不定的。

当约娜从修道院回来,她想她的人生应该是简单和快乐,每天都充满小惊喜,但偏偏现实生活是多苦多难的。当她以为,一辈子就这样跟于连凑合着过,对他的不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私通的男女被伯爵锁在牧羊人的流动小屋里,推下了悬崖,死掉了。母亲的死,同时让约娜发现,母亲当年是别人的情妇。后来在儿子抛弃了她、生活只有绝望时,她抱回了自己的孙女,为她麻木的生活,注入了一道暖流。

约娜埋怨自己“运气不好”、“一直受命运的打击”,甚至到后期,将一切苦难都归于自己“对上帝不够虔诚”。约娜的希望和幻灭,也是跟随生活的起伏而改变。约娜看不到生活的无定性,人生的多变,于是她做了生活的奴隶,一生受着所谓“命运”的摆布,将自己的苦困归于命数,而不作积极有用的努力,去为自己谋幸福。

《鲁滨逊漂流记》中,对命运也有一番讨论。鲁滨逊在回忆自己的经历,感到冥冥中有一种力量,将自己推向这条路,而不是另外一条路。似乎有种神秘的力量,使我们过着某种生活。但是鲁滨逊的命数论,是积极的,在任何一个困境中,他总是用最大力量去生存、谋出路。约娜的命数论是消极的,因为她没有想过,自己为自己制造了不幸,而且在困境中,是她把自己推向更深的苦困中。约娜不能拯救自己,一部分原因是她与世无争的天性,一部分也是贵族阶层所特有的软弱。

从经济层面说,约娜屈服于命运,也是由于她的财富是承继而来,而不是自己挣回来。曾经有人讨论过“娜拉出走后会怎样”,同样的,想象一下,约娜抗争后会怎样。结婚后,约娜从父亲中得到的所有财富都归丈夫掌管,她不是没有考虑过出走,可是一想到自己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就放弃了。不通过劳动而来的财富,不是真正的财富;不通过劳动而为自己挣面包,也就无法了解人生,也没有坚强的心去承受种种不幸。

于是约娜消沉、悲观,既无法了解人生的幻变,也无法在幻变下独立生存。她的无聊和空虚,占据了她的心,直至把她的青春、好奇、活泼,一口口吞掉。

结尾罗莎莉为人生做了最朴实的总结:“你瞧,人生从来不像意想中那么好,也不像意想中那么坏。”

我想起那年阴雨的夜里七点半,到一家两年后便消失不见的小店里打印东西回来,像条狗狼狈地抖掉雨衣上的水珠。那时我住的地方没那么大,室内暖气很足,一进屋明亮而冷淡的白炽灯把低矮狭长的走廊照亮。后来我几易住所,仍然在山西,却在这个圈子里四处蹦跶。2012年,我离开了的,不只是这几个城市,而是这个别人一提下意识就会说煤老板的省份,我到了天津。大学以后一切都回到从前的路线,改变的只是每天一个人去做每件事,吃饭睡觉变得草率而毫无深意。

有一天晚上,电脑屏幕慢慢暗下去,忽然QQ嗷地一声响了。抬头一看是个陌生的名字,在好友名单里也搜不到。我不知道该回些什么,很久没有跟网上的陌生人说过话,想了半天只好打出一个问号。对方自报家门:我是你的读者。

回到中学时代曾经投稿的网站,看到被误认的那个ID笔下洋洋洒洒千言万语,看到百度里面拉出来的一串搜索结果,做梦幻想的双鱼座,像极了当年的自己为赋新词强说愁。也许每个人都有一段中二的历程,而中学时代的孤独惆怅不过是中二的一种文艺形式。也许每个人都曾经假装自己是文艺青年,装着装着长大了,文艺青年突然变成了骂人的词。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句话,说所有无所事事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都会幻想自己是作家。而我早在二十多岁之前的很多年里,都不断幻想着自己无所事事的大好时光里,只言片语都会被命运雕琢成才华横溢的证据。我从不读八零后校园文学,看不起畅销书里的网络语言,却也厌烦张爱玲们的灰暗荒凉。那时青春的笔触像一支柔软的弓,仿佛如何伸展都饱含着无边的张力,能从浅薄乏味的生活中幻想出一整个世界来。

那时的未来,不过是我眼中笔下的一个梦,曾经那么遥不可及却又像一块橡皮泥,凭任我将它捏成任何一种形状在生活中摔打揉搓。那时的未来,不过是五月初在颠簸的绿色天然气公交车上做的一个梦。一觉醒来眼前依旧是燥热的午后的阳光,晒得漆黑的柏油路微微发烫。失水的美人蕉在结不出果的椰子树影里摇晃,温热的微风吹过,青春是一曲永不落幕的独舞,燥热、澎湃而无声。

而如今,我再回家,却不知道我着更替的地方,哪个才是我最终的停留处,介休?太谷?平遥?太原?即使再穿同样的肥大校服和白衬衫,那时的日夜也永不会再重来。那时听的朴树,在一场公路旅行中显得那么单调而又忧伤。我想起那个毕业季节曾经跟人说以后一定要来看我啊,也有许多并不怎么在乎的人,同窗数年,散场时分依旧相对无言。然而我从没有想过,有些人的确就再也没有见过了,无论你是否曾坚信旧时好友必定地久天长,又或者只是一个坐在教室后面的同学甲新生乙。我的中学时光,过得多少有些不知所以和莫名其妙,以至于回忆起那段关于中二病的历史,最鲜明的竟都不是与学校有关的记忆。也许在那里痛苦和快乐都不够多,怀念不起来也痛恨不起来,只变成模糊的一张脸,像极了每一个路人的青春,却又谁也不像。

唯有告别。对于告别我从未意料过。有些人我曾以为怎样都会再见,而有些人我也以为从此命运再不相交。其实哪一种都并无所大分别,因为更多的时候,那带着仪式感的告别并未被确定。有多少旧时好友彼此比拼着谁最先远走高飞,然而饯行时的笑脸再难聚全,天南海北各自为生不过是成长后尴尬的记忆。有多少信誓旦旦的情侣在网络上分了手,于是某一场依依不舍而又信心满满的告别从此成了一段无出安放的曾经。又有许多素昧平生的人,交错纵横的一场际会不过是命运里美好或丑陋的一个小游戏。而日后回想起来的只有自己。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着自己而展开,所有的是非对错都不过是自己的一家之言。有时我会怀疑自己的记忆是否正确,而逝水流年就如同飞驰而过的原野,怎么也无法清楚地指出哪里如何。

我已经很久没有想过“读者”这个词了。我很久都没有写过当初那样的或明媚或清新或颓废或抑郁的东西,它们只言片语都是青春的证据。很久都没有想起,当初平淡琐碎的日月,曾在稚嫩而雄心勃勃的手心中开出花来。我不再做不必要的梦,忙碌奔波于真实可触而又惨不忍睹的世界里,纵使有比当初更大的坎坷和委屈,哭一场总比砌字造句要来得简单明快。发现了没有怒而改变的能力的时候,自己发泄一场过后依旧忍受着许多不愿忍受的东西。曾经我以为自己只要努力就无所不能,字里行间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所有缺点,甚至有意地放大它们。慢慢地开始考虑和权衡许多东西,计较不同选择中的付出和回报。长大没什么不好的,不过是中二病开始以另一种形式延续。

我在天津师范学戏文,这并不是我最初日思梦想的学校,但正因为这样,我开始学会随遇而安。大学的时候,很多时候一个人,为了一息尚存的梦想,拼着,有时看着那些扎堆在一起谈着明星、一起牵手逛街的可爱的姑娘,不经意间有些羡慕,而那羡慕,停留了也许有一两秒,我的眼镜便重新回到书上,回到背起背包去图书馆的路上。

很久没有上QQ了,每天上网的时间除了在ipad上玩小游戏就是查邮件、看新闻,正是十年前自己眼里最乏味的中年人的活动。记得小时候还有网上聊天室,一个十岁的小孩在网上用google来的信息跟比我大了十几岁的女人聊天,假装自己是个很牛逼的中年武警。在画质粗糙的“社区”网页小游戏里堆俄罗斯方块,用免费音乐网站听林俊杰的歌,一边笑他的英文名字叫林鸡鸡。那时候我有很多装逼的网名,还有很多装逼的对话。那时候我坚信自己是个早慧而敏锐的小孩,以后一定会大有作为。

2013年是蛇年,想起以前认识的一些属蛇的人,于是上QQ翻看所剩无几的好友,资料虽没有几分真实,多少也推测出七八年前曾经铭记于心的生日和年龄。那时候我觉得十六岁都是非常可怕的数字,寥寥数年竟遥如生死。恨不能一夜长大,钱包里有用不完的钱,而日子里也有挥霍不完的青春。天空永远湛蓝而日子虚幻飘无,幻想与现实交织成一片美妙的温柔乡。

如今回头翻看当初的文字,七拐八弯、堆辞砌藻的字句底下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早已荡然无踪。有许多感情和情绪过后了是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的。哪怕翻看当初一时兴起的记录,也不过显得矫情和肉麻。那时梦里惊醒,还在床头常备着笔,黑暗中凌乱而困惑的笔触道道成诗。

年华果然是一条单向道。任凭你努力回想,再没有当初山崩地裂的心跳。于是你开始困惑,那到底是愚蠢而虚无的梦境或是一场昏黄混沌的皮影戏。

跟一个人交往久了,就不免有些失忆。想不起初恋男友的生日,也记不住当初觉得一辈子都不会忘的一场聚宴。一切都是围绕着自己展开的,而那时曾经重要于心的人,点滴都成了鬼影般缭绕其中的风景。回想起高中时代,暧昧着从不承认是男女朋友的约会时对方点的一杯可乐煲姜,深蓝的天空中又浮起一层薄雾。好多年了,当初那个给我唱《晴天》的小男生早已剪去了长发。冬天的清晨里一袋热气腾腾的糯米鸡,温热却还在手心里。

那时我的愿望是,永远不会失去做梦的能力。

在大学呆着的某一天,我看着D分区里又开始堆积成山的文字,突发奇想的登录了一下微博,粉丝里的人依然很少,但还是多了不少,而其中有一个人,让我重新想起一个词——读者。

后来我们见面,聊天,一起看电影,我再次想起,其实我有一个身份,一直也从未离开过——作者;其实我的梦想,从未走远——拥有一双,仍没有丢弃想象力的、看世界的眼睛。

2013.01.27

于太原家中

同类推荐
  • 隐形生活

    隐形生活

    这是一个结局早已被注定的故事,作者用泪水写就了它。他们一个是由于意外而遗落人间的天使,一个是空降医院的不速之客。17岁的伊万是白俄罗斯莫济里医院(收留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而罹患重病的孤儿)的重病患儿,他天资聪颖、喜爱读书,却在呱呱坠地时身体就严重畸形,只能靠轮椅生活。直到同样17岁并患白血病的波利娜来到医院,一切都变得有所不同。爱情的到来让苍白的病房瞬间变得五彩斑斓!可是,波利娜快要死了……伊万用自己的鲜血、自己所有的力气,陪伴波利娜一起面对死亡。而三年后,伊万在唯一疼爱他的护士家中死去。——这是一个结局早已被注定的故事,却是世间最美好的故事。
  • 红星照耀中国(少年版)

    红星照耀中国(少年版)

    《红星照耀中国》是西方记者对红军的一部采访记录,也是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书中不仅记载了大量有关中国红军和苏区,以及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的评价。由于其对历史的权威记录,以及对历史趋势的准确预见,本书成为风靡全球的经典名著,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2016年,本书入选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目。
  • 秦岭论语

    秦岭论语

    本书为“紫香槐散文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分为四辑,收录了作者原创散文三十余篇,值得广大读者收藏。
  • 回忆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的生平和对他亲切的回忆(译文随笔)

    回忆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的生平和对他亲切的回忆(译文随笔)

    此书以法国著名小说家、诗人、艺术理论家戈蒂耶的《回忆波德莱尔》为主体。翻开《恶之花》扉页,这一近代最负盛名的抒情诗集就是提赠给本书作者的。波德莱尔称他为“非常亲爱和非常尊敬的老师与朋友”。他在波德莱尔去世不到半年就写下了这篇情意深切而又洋洋洒洒的大文,既是回忆录,又是风格别致的传论。书中还收入波本人的诗、文、书信等精华,确实是对这位非凡诗人的极好的回忆与纪念。盖伊·桑称之为“传记杰作”,散文中不可多得的“珠玉”,一字一句都更移不得。
  •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惟余晚风

    惟余晚风

    【暴戾无赖少年vs温柔乖巧少女】小巷子的遇见让他一见倾心,梦中萦绕少女的馨香。她转学重新遇见那个暴戾的少年,在追逐中逐渐对他有所好感。那天星辰点缀夜空,他问道:“余晚,你是不是喜欢我?”“没,没有,谁跟你说的?”少女的心思一点就破,她闭口不承认。“我自己想的。”【甜文,读者别跑!!!】
  • 轨道之下

    轨道之下

    在新元素发现后技术革新的繁盛时代,浮游引导者成为人们星际探索的重要伴侣,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后,米嗷因为一只奇怪的猫从信息时代穿越到这个幸存者时代,星系之间不同文明接触后的人类的命运掌握在引导者选中的守卫者手上,而米嗷又将带领幸存者走向何路,星球战争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隐秘和传奇,这一切都需要与米嗷一起挖掘。
  • 将门女侯

    将门女侯

    他是敌国皇子,他以师徒名义将她留在身边,护她宠她,帮她报仇,想将一切最好的都留给她,却到死都没亲口对她说一句,我爱你。她是罪臣之女,追杀逃亡被他所留拜入他门下,她为报灭门之仇女扮男装进战场厮杀,手握兵权重回京都,誓要让所有仇人付出代价,可走到最后,才发现那个一路陪她的人已经不在了,她再也没办法穿上凤冠霞帔,挥舞水袖,为他唱一折他写的戏词。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冷戾总裁,请你温柔一点

    冷戾总裁,请你温柔一点

    为了救公司和家人,她受尽他的百般羞辱。忍无可忍之时,她说:“俞晨益,总有一天,我会让你匍匐在我的石榴裙下,俯首称臣……”
  • 沾沾卡在手这一世不留遗憾

    沾沾卡在手这一世不留遗憾

    末世有着三尊十二帝……十二帝之一的潮汐帝刘子辛探险遗迹获得武圣关云长的传承被人围殴至死穿越回三十年前末日前夕拿着爆炸手机三星的他被手机炸晕苏醒附带着万能的沾沾卡还有穿越带着武圣传承。看他如何在灵气复苏万界降临的末世闯出精彩人生只为此生不留遗憾!--混沌神王帝辛
  • 课外英语-律诗精选(双语版)

    课外英语-律诗精选(双语版)

    本套书共50册,分为美国各州的小知识,七彩缤纷的音符,优美好看的小散文,开心时分的短文,经典流传的寓言,超级高效的短句,实际有用的词汇等等在这些书中,备有单词解释,相关简介,或中文翻译,便于同学们更好的阅读和理解,真正进入文字的内涵当中,准确地和文字进行交流。主要介绍张九龄、王勃、岑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刘长卿、韦应物、韩翃等人的作品。
  • 星夺者

    星夺者

    一个要死的人,却突发异变,引发了后来种种连锁效应。要死不死,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 我的反派大人有点甜

    我的反派大人有点甜

    云铭因为一场意外,被迫投身进入三千世界,在此她遇见了扰乱一生的男人。为了达到目的,她利用他,甚至陷害他,但他眼里温柔从未改变,“你是我放在心尖的人,我怎么舍得伤害你?”所谓虐夫一时爽,追夫火葬场。云铭开始了穷追不舍的追夫旅程。“你的温柔打动了我,我想用余生陪伴你。”
  • 我的世界之操控者

    我的世界之操控者

    我的世界是经典的游戏有着独特的魅力,身为手机版的老玩家都会想到那里去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