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37400000005

第5章 概论(5)

(4)三焦辨证:《伤寒论》中虽然没有三焦辨证的名称,但已经具有三焦辨证与治疗的雏形,如阳明清法三证,就是三焦辨证与治疗的典范,伤寒学大家柯韵伯认为,栀子豉汤、白虎汤、猪苓汤治疗阳明病,有上宣、中清、下渗之异,指出三方是治疗阳明病的起手三法。从汤证性质分析,栀子豉汤所治疗的病证是热郁胸膈,扰乱气机,表现出为虚烦不得眠,心中懊,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舌上苔(舌苔薄黄或黄白相间),是热病过早使用下法,损伤了胃气,而致胃中空虚,邪气乘虚而入,无形之热归并于胸膈之间,治用轻苦之栀子与上宣之香豉等,以清宣胸膈郁热。白虎汤所治的病证是阳明胃热炽盛,充斥表里内外,症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心烦、舌干、口渴、脉浮滑,治用石膏辛甘大寒,擅能清热,配伍知母苦寒而润,长于泄火滋燥,石膏与知母同用,以清阳明独胜之热而保护胃津,并用炙甘草、粳米,益气和中,一则气足则津生,再则可免寒凉伤胃之弊。若症见大烦渴不解,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等,则可知阳明胃热炽盛,津气损伤严重,治当清邪热,益气津,方用白虎加入参汤。“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是热盛阴伤,三焦水道不通,水气内停,治宜清热滋阴利水,通调下焦,方用猪苓汤。成无己认为,此证虽属邪热客于下焦,但三焦俱受热侵,只不过以下焦为主。他在《注解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中指出:“此下后客热客于下焦者也。邪气自表人里,客于下焦,三焦俱带热也。脉浮发热者,上焦热也;渴欲饮水者,中焦热也;小便不利者,邪客下焦,津液不能下通也。与猪苓汤利小便,以泻下焦之热也。”猪苓汤证的“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与五苓散证的“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在文字表述上十分相似,两证病位均在下焦,由于膀胱气化失职,均见小便不利,治用猪苓、茯苓、泽泻以利水。猪苓汤证由于阳明余热尚存,津伤而水气不利,故见心烦不得眠,舌红少苔等阴虚内热证,其治在利水基础上加阿胶、滑石育阴清热;五苓散证由于太阳表邪不解,循经入里,邪与水结,气不化津所致,故见恶寒、发热、舌苔白等表寒证,其治在利水基础上加桂枝、白术,通阳化气,兼以解表。若症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悸头眩,脉沉紧,是中焦脾阳虚弱,水停内停,治宜温阳健脾,利水降冲,方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若脐下悸,欲作奔豚,小便不利,是心阳不足,下焦寒饮欲逆,治宜温通心阳,化气利水,方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自利不渴,属太阴”是中焦脾阳不足,寒湿内蕴,治宜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方用理中汤。“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治宜温补下焦命门之火,以回阳救逆,方用四逆汤。“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医者不能正确辨证,误认为痞利为实邪内阻所致,遂以他药下之,一误再误,以致里气更虚,下焦关门不固,而下利不止。医认为是中焦虚寒所致,而治以理中汤温中健脾,然下利不仅不止,反而更加严重,这是因为“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当用赤石脂禹余粮汤,以涩滑固脱止利。若利仍不止,又见小便不利者,是下焦气化失职,清浊不分,水湿偏渗大肠之故,治当利小便而实大便,使水湿去而达到止泻之目的。

(5)汤方辨证:汤方辨证是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着重辨识各个方剂所主治的证候,有是证用是方。如“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这里所说的“桂枝”、“柴胡”,并非药物名称,而是汤方辨证。桂枝证即太阳中风表虚证之互辞,柴胡证系少阳半表半里热证的代名词。太阳病包括麻黄汤证、桂枝汤证、葛根汤证、大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桂枝麻黄各半汤证等;阳明病主要由栀子豉汤证、白虎汤证、白虎加入参汤证、三承气汤证、麻子仁丸证、茵陈蒿汤证等所组成。这种每一病证与每一汤方的直接对应,互为约束限定的证用方名、方因证立、方证一体的内在联系贯穿于整个《伤寒论》之中。临床上只有认真辨识各个汤方的具体脉症,才能使辨证和论治得到最终的统一。《伤寒论》有112方,其中大部分汤方有主治证候的记述。这些主治证候,即是该方证的典型适应证。确立了与汤方相对应的证候,就使方剂的使用指征规范化。如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脉浮缓,是桂枝汤的主治症状;头痛,发热,恶风寒,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是麻黄汤的主治症状;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面垢,咽燥,口苦,腹满,身重,脉浮滑等,是白虎汤的主治症;潮热,谵语,大便秘结,腹胀满绕脐痛,拒按,手足漐漐汗出,脉沉实有力,属大承气汤的主治症状;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是小柴胡汤的主治症状。临床上无论病在何经,只要见到患者具备上述某个汤方出现的典型证候,即可径投某方施治,对应准确,疗效也显著。临床应用不求方证俱备,但求病机相合,如“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此之“一证”,是说表现症状虽少,但却要符合汤方病机,是反映汤方病机的主症或主脉,是汤方辨证的眼目。如栀子豉汤证的主症是虚烦、懊恼;大陷胸汤证的主症是心下痛、按之石硬、脉沉紧;炙甘草汤的主症是脉结代、心动悸;白头翁汤证的主症是热利下重、渴欲饮水等。主症体现了汤方证候的病理本质,是病机演变的客观表现,因之成为运用汤方疗疾的主要依据。病有常变,治亦有常变。一旦病机兼夹或交叉,引致病情复杂化,就需互相兼顾,如“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此“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是桂枝汤证;“微呕,心下支结”,系柴胡汤证。桂枝汤与小柴胡汤方证俱见,非一方所能获效,即将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外调营卫以解太阳之表,内和枢机而治少阳之里,方证合机。余如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桂枝二麻黄一汤证、桂枝二越婢一汤证等,都属于此种类型。如主要病机未变,而又兼有一些次要证候,则仍用主方,只需随证加减即可,如桂枝汤、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四逆散、通脉四逆汤、理中汤等,都有很灵活的随证加减变化。

此外,《伤寒论》还有经络、体质、逆从、真假等方面的辨证论治,内容丰富多采,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学之先河,同时也奠定了中医辨证与治疗的临床基础。

五、基本治则

疾病的论治法则,包括治则与治法两个方面。治则是治疗疾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治法是治疗某一疾病的具体方法。

《伤寒论》中的基本治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治病求本,本于阴阳《伤寒论》继承与发扬了《内经》治病求本、本于阴阳的精神,对每一病证,均遵照审证求因的原则,辨其病因之阴阳、病性之阴阳、病位之阴阳,如“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就是本于阴阳的典型例证。太阳病有发热恶寒,少阳病有往来寒热,阳明病但热不寒。三阳经病均有发热,说明正气尚旺,抗邪有力,属正盛邪实的阳证。三阴经病通常无热恶寒,甚至肢厥蜷卧,则是阳虚阴盛、正气虚衰的阴证。继而,按照病因、病性、病位的阴阳属性确定其相应的治法。

2.祛邪扶正,分清主次祛邪与扶正虽是治则的两个方面,却又是辨证的统一体,在具体应用时,又须分清主次。一般而言,三阳病属表、属热、属实,正盛邪实为基本矛盾,故以祛邪为主。太阳病治以发散外邪,少阳病治以和解清热,阳明病治以清泄里热或攻下里实。三阴病属里、属寒、属虚,正虚邪恋为基本矛盾,治以扶正为主,理中四逆辈方药加减。但疾病是复杂的,治则也需要根据病情而定。祛邪之时,应不忘扶正,如太阳病,身疼痛,脉沉迟,是气营不足,脉道失于充盈,治疗应以桂枝汤解表,又需加芍药以养血和营,加入参以补气生血,是表里兼顾之法。扶正之时,亦不应忘记祛邪,如太阳病屡用攻下,中阳受损,运化失司,寒湿中阻,利下不止,需用人参汤(药味与理中汤相同,剂量略有差别)温补中阳,但仍要加桂枝外散表邪。

3.调和阴阳,以平为期六经病证,不论采取扶正还是祛邪,无论是正治还是反治,皆应以协调阴阳、以平为期。如用桂枝汤解肌祛风,服药后喝热稀粥以助药力,并保养胃气。服药汗出病愈,停后服。如若不效,则需再进;若还不效,则缩短服药的间隔时间;病情严重的,可昼夜服药,甚者可加量到2~3剂,总以获效病愈为度。未感外邪,而病常自汗出者,是卫气不能固护营阴,也可给予桂枝汤调和营卫,使营卫和则汗出自止。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是卫阳浮盛而发热,营阴不能内守而自汗出,在其发热、汗出之前,给予桂枝汤,使营卫调和,则发热、汗出自止。

4.明确标本,分清缓急病有标本,证有缓急,故治有先后。如一般情况重在治本,此是论治之大法,但特殊情况又要急则治标,此是灵活之变法;先表后里为常法,而先里后表为变法,表里兼治为权宜之法。如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虽有身疼痛等表证,也不可按常规方法的先解表后救里,而应当速用四逆汤急救回阳,待服用四逆汤后,脾肾之阳恢复,腹泻停止,而身体疼痛等表证仍在者,再转方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以治其表证。

5.正治反治,依证而行六经病证绝大多数为表象与本质相符,故多用正治法,如三阳病热实证,治以“热者寒之”之法,三阴病虚寒证,治以“寒者热之”之法。然有疾病的表象与本质不一致,或病邪过强、拒药不受,或体质太弱、纳药不化,则又须应用反治之法。如阳气衰微,阴寒极盛,逼迫虚阳浮越于外,出现身热不恶寒、面赤等热象的真寒假热证,使用通脉四逆汤,回阳救逆,通达内外,即属反治。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更是以通脉四逆汤温经回阳,又以猪胆汁引药入阴,以防格拒。

6.随证治之,变化灵活《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既是针对六经兼变证而提出的治则,又是适用于所有疾病的论治法则。针对不同病证,采取不同的治法,是《伤寒论》的基本治则之一。在“宋本”《伤寒论》中,《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论述的大多是太阳病本证,治以解表为主,但也多随证加减,变化用药。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中,则大多是论述太阳病的变证与类似证,如结胸、痞证、蓄水、蓄血等,都是证变则治变,治变则药变,绝没有固定不变的套法。尤其是将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方证也置于太阳病篇中论述,都体现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灵活特性。

7.三因制宜,各有侧重疾病的发生发展,受客观环境及个体差异的影响,故治疗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此亦为《伤寒论》的基本治则之一。太阳伤寒治用麻黄汤,太阳中风治用桂枝汤,但若二证都不典型,也不严重,则需酌情调整方药。由于病延已久,邪势渐衰,既非单纯桂枝汤证,也非单纯麻黄汤证,则需将麻黄、桂枝二方酌量参合以治之。病有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其邪稍重;一日再发,其邪稍轻;发热恶寒全日无休止时,则其邪较重,但比桂枝汤、麻黄汤证为轻。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小发汗,治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之太阳表郁轻证。用桂枝二麻黄一汤的微发汗,治发热恶寒、一日再发的邪在肌表之轻微证。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外散表邪,内清郁热,治太阳病表未解而内有热的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全日无休止之轻证,也为微发汗,但兼清里热。麻黄汤、桂枝汤的诸多加减变化运用,都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体现,其他方药的变化运用亦然。

六、组方用药

《伤寒论》中的方药,组方严谨,用药精湛,配伍合理,疗效卓著,历2000年而不衰,被誉为“方书之祖”,张仲景之方,被称之为“经方”。

张仲景组方,君、臣、佐、使分明,药味精炼,严谨有序。一般方剂3~5味药,如四逆汤、四逆散、理中汤、白虎汤、承气汤、陷胸汤、泻心汤、真武汤、桂枝汤、麻黄汤之类;少则一二味,如桔梗汤、甘草汤、文蛤散、桂甘汤之辈。然一药多效,加之配伍不同、炮制有别,煎煮、调护有异,则复方功效殊然。

1.方不变,药味变如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为小建中汤,变调和营卫之方为补益气血之剂;桂枝汤加大黄,为桂枝加大黄汤,功在和脾通络,兼泻实导滞。桂枝去芍药汤即为桂枝汤去芍药,功在温阳通痹,治疗心阳不振之“脉促胸满者”。

同类推荐
  • 急重症救护新概念与新技术

    急重症救护新概念与新技术

    本书主要介绍了急重症救护领域的新概念和新技术以及实用的抢救知识与操作技术。包括基础和高级心脏生命支持技术、创伤生命支持技术、国际预检分诊系统与分诊技术、危重患者监护技术、常用的急救药物和危重患者常用抢救护理操作规程。该书借鉴了大量的国内外(尤其是国外)急救领域的新概念与新技术资料,从独特的角度诠释了生命支持相关的技术和概念,以ABCD方法说明挽救生命措施的关键步骤,力求急救的流程简单、快捷、清晰而易于实施,内容科学、先进、可行,可使读者较全面地掌握急重症救护的方法与技能。
  • 孙朝宗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孙朝宗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本书分“家传史略”、“学术研究”、“临床经验”、“医案医话”、“传世密录”5个部分对中医名家张学文中医世家的学术及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研究。
  • 外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外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共五十六章并十四项附录。第一章介绍外科门急诊常见危重症的急诊处理,附录介绍外科门急诊常用的诊疗技术,其他各章包含了各种外科常见疾病,对一些临床上少见的疾病《外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也略有涉猎。
  • 催眠人生:催眠治疗学探索

    催眠人生:催眠治疗学探索

    催眠其实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从小被家庭、环境、文化等塑造的过程以及后来选择的自我塑造的过程都是学习的过程。所有的学习事实上都是一种自我催眠。本书精选若干案例,深入浅出地引入一些心理学理论,为大众展示一些题材、一些示例、一些方法,让其去对照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的人生,并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 (便携式)金匮要略学习记忆手册

    (便携式)金匮要略学习记忆手册

    《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千百年来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是每位研习中医者的必读之书,是造就中医名家的奠基石。当前,“读经典,做临床”已成为中医界的共识。实践证明,掌握经典的原理和要点,对于提高临床能力和疗效有很大的裨益。所以,学习好《金匮要略》就显得十分重要。以此为动因,我们编写了《金匮要略学习记忆手册(便携式)》一书,希望给学习者些许帮助。本书的编写以“简要、实用”为宗旨。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临床意义大、涉及主要考核点为标准,选取《金匮要略》原文200余条。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大侠之路

    重生之大侠之路

    群孝一觉醒来,发觉自己身处在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莫名被灌输一身武功,似乎被赋予著某些使命。前世的好友,过往的仇敌一一历历在目,群孝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探索这未知的世界,又如何遵循历史的轨迹,拯救世界幸免於难?“我是生來要做大俠的人,這一切,又有何難?”
  • 我有驱暗系统

    我有驱暗系统

    每一个黑暗背后总有滴滴点点的星光闪耀,星光终将汇聚,照亮每个人的梦想。
  • 我的模拟系统

    我的模拟系统

    获得系统!你想长生好的我有长生药水!美女想容颜不老,我有驻颜药水!想要什么有什么!敌人踩在脚下!
  • 我被吓傻了

    我被吓傻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等等,我的金手指呢?大腿来了……不按常理出牌的三日之约……干吧!
  • 漫天星河不及你眼眸

    漫天星河不及你眼眸

    传闻中冷漠霸道还拒女人于千里之外的霸总陆辞安,在她面前所有人设崩得干干净净,什么冷漠,拒女人于千里之外…我呸,去他大爷的拒女人于千里之外!婚前,堂堂霸总陆辞安死皮赖脸以各种理由“偶遇”叶瑾末,各种套路无所不用其极。殊不知,叶瑾末之所以不揭穿他只是为了攒钱养老公。婚后,陆辞安宠妻无度,恨不得走哪儿都把叶瑾末拴裤腰带上,各种虐狗。“亲爱哒,我觉得这个剧甚得本宫心意,你觉得呢?”“嗯,可以”第二天,君特助:“夫人,这是您的剧本!”
  • 江山残梦

    江山残梦

    不曾想,我和他之间会陷入这样的死局。我天真地以为可以和他执手相依直到永远,却发现,原来从头到尾,都是一场精心谋划的骗局,一个悠长困厄的棋局……我和他之间的爱相距太远,一重又一重,隔了江山隔了天下,隔了漫漫恨意深远。背离,从一早便已注定,儿时的情谊终究湮灭红尘。江山梦,谁与共。残花泪,谁与殇。
  • 青春的年少轻狂

    青春的年少轻狂

    原本很是落魄的我被一位美女给看上了,从此她就一直追着我不放,在她的帮助下,我也混出了一定的地位。但是却有人说我是吃软饭的,那我就不愿意听了,我靠的是自己的兄弟,我挥洒的是自己的青春。我要和我的兄弟们一起证明,我们的地位是自己打出来的!
  • 帝王盛宠:妖娆逆天妃

    帝王盛宠:妖娆逆天妃

    那年初见,她从卑微的御女一跃成为帝王盛宠。盛宠之下尽是累累白骨,斗妃嫔,平外戚,一将功成万骨枯。深宫寒暑数载,从暮春到隆冬,她满身戾气,看帝王宝座下沾满她父兄亲人之血。帝王站在初见的枯树之下,敛眉,冷道:“阿樱,朕爱的只是这锦绣山河。”她悲凉大笑,帝王盛宠,殿堂誓约,原来终究镜花水月一场。帝王爱,美人面,玲珑计,诛心局,这是一部皇家贵媳的成长史。
  • 言之有礼

    言之有礼

    乔礼的工作还没做完,心情很烦。可某个人却不让她安静。“老婆,我们看电影吧?”“滚”“老婆,我们明天周末去附近旅游吧。”“滚”“老婆,我们养只狗吧。”“滚”“老婆,我们滚床单吧?”“滚”。话音刚落,就被抱走,貌似,她又掉坑了?
  • 开店创业必读手册

    开店创业必读手册

    本书内容系统全面,从开店的选址、开业策划到店面设计、商品管理、日常营运等十四个方面,对店铺经营的各个步骤进行详细分析,指导投资者一步一个脚印,从零开始成功创建、经营一家赚钱的旺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