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37400000036

第36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洽(3)

关于“脉紧则愈”,历代医家认识不同,有的认为,紧言脉象有力,是邪去正复的标志,故脉紧则愈;也有的认为,寒邪为病,多见紧脉,今胃阳来复,阳能胜阴,故当为“脉紧去则愈”;还有的认为,脉者,血脉也,因阳气得复,血脉紧因而外邪不入,故病愈等。尽管诸家见解有所不同,但就其正胜邪却这一点来讲,则是一致的。

【原文193】阳明病,欲解时,从申①至戌②上。

【词解】

①申:15~17时。

②戌:19~21时。

【释义】阳明病欲解时。

申至戌是指申、酉、戌3个时辰,即现在的15~21时。这段时间,正是太阳落山前后的6个小时。自然界的阳气由午后的隆盛状态,逐渐衰减下来。阳明病本属阳热过亢之实证热证,此时在里之邪热也顺应自然界阳气之衰减而下挫,有利于泄热于外,故为阳明病欲解时。

通常认为:阳明胃属燥金。金气旺盛之时,在于酉时前后。六经之气均有旺时,且与自然界六气相应。“从申至戌上”这段时间,人体正气可借助于自然界旺气而有利于阳明病外泄。古人常从“天人相应”的角度认识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但论述得比较抽象。张隐庵曾经对此作过解释:“日西而阳气衰,阳明之所主也。从申至戌上,乃阳明主气之时,表里之邪欲出,必随旺时而解”,此说有助于加深对本条文的理解和认识。

【原文194】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①。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

【词解】①哕:呃逆呕吐。

【释义】胃中虚冷及误下后的不良后果。

阳明病不能食,本为胃中有寒所致。若误认为是胃家实热,用苦寒药攻之,则必使中气更虚,胃寒益甚。胃寒气逆则发生呃逆呕吐之变,即所谓“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故攻其热必哕”为自注句,说明产生哕证的原因。这里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胃中虚冷,属于内因;二是外受寒邪或治以寒凉药物,内外合邪,使寒者更寒,胃气上逆,则成哕逆。

阳明病“不能食”:有的属于燥屎阻塞,腑气不通;有的属于胃中虚冷,不能纳谷。情形较为复杂。本条之“不能食”,属于胃中虚冷,从“攻其热必哕”可知。如果不能食因于燥热结实,攻其热必胃气因和而纳食。今攻其热反发哕逆,知胃气本为虚冷,攻之更伤其气,故“不能食”而“哕”。阳明腑实证也有“不能食”,但与本证大有区别,除不能食外,当有腹满硬痛、不大便、潮热、谵语、脉沉实、苔黄燥等,如215条“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应予以鉴别。

【原文195】阳明病,脉迟①,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②,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③。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词解】

①脉迟:脉搏跳动缓慢。

②头眩:头昏眼花。

③谷瘅:因水谷湿邪郁滞而导致的黄疸。谷瘅根椐其性质有湿热与寒湿的区分,此处指后者而言,即寒湿黄疸。瘅通疸。

【释义】寒湿郁滞欲作谷疸。

阳明病脉迟,迟主寒,为阳明中寒之象。本证脉迟腹满,系中阳不足,寒湿内阻所致。如因腹满而误下,则中焦更受损伤,而腹满如故。由是言之,寒湿之脉迟,必迟而无力。一般来讲,阳明中寒本不能食,此虽能食,但不能饱食,即所谓“食难用饱”,说明胃气虚寒,腐熟无权。若强求饱食,则虚弱的胃气就会被谷气所抑制,胃气郁遏,水谷不能化生精微物质,而反变生湿邪。寒湿凝滞,影响气机升降,胃气壅遏,则发微烦;清阳不能上荣头目,则头眩;下焦之气不行,水道不通,则小便难。寒湿郁滞不化,久之则有可能发生黄疸,故谓“此欲作谷疸”。欲作,是将作而未作之意。据《金匮要略》所述,谷疸生于脾胃,因于“风寒相搏……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所致。发黄有多种原因,但因湿邪蕴郁而发者,常有两种。一是湿热熏蒸,发为阳黄;二是寒湿郁滞,发为阴黄。据上述脉证,此之谷疸当属阴黄。寒湿发黄,应治温中化湿,兼以渗利。若因其微烦、腹满等而误认为是阳黄,妄用苦寒泻下,则不仅不能祛除寒湿病邪,反而还会更伤脾胃阳气,使寒湿郁滞更甚,故曰“虽下之,腹满如故”。从“腹满如故”可知,前证中有腹满,下后腹满不仅不减,反而更加严重。为什么欲作谷疸的腹满不能用泻下?其原因就在于本证属于脾胃阳虚而兼有寒湿凝郁。“所以然者,脉迟故也”,是通过脉象探测病机,借以申明寒湿发黄不可下的道理。

【原文196】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释义】以有汗与无汗辨阳明病之虚实。

阳明病,一般是指胃肠燥热实证。胃为水谷之海,是津液化生之源。阳明热盛,蒸腾津液外越,必见溅溅然汗出,或大汗出,故汗出被列为阳明病的重要外证之一。三阳为病,均有发热、汗出,但各有各的特点。太阳病见汗出者,为中风表虚证;无汗者,为伤寒表实证。阳明病“法多汗”,是讲阳明热实证的一般规律是多汗,而今无汗,故曰“反”。阳明病无汗,常见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湿热蕴郁,不能泄越,而致发黄,可见无汗或仅头汗出而身无汗;二是本条所述,因阳明气虚,水谷无以化生津液,则无以作汗。因虚不仅无汗,同时还有“身如虫行皮中状”之感。“皮中”,即皮肉之间。阳明之气主肌肉,阳明气虚,津液不足,无以作汗,热邪不能透发外出,壅遏于肌表,故身痒“如虫行皮中状”。因为中虚并非短期形成,故曰“此以久虚故也”。

《伤寒论》中23条二阳并病,也有身痒证,与此条病机不同。彼证身痒,虽日二阳并病,而阳明里热不重,因发汗不彻而邪郁肌表,太阳证候未罢,其身痒之机制,重在表郁不宣,故宜小发其汗。此证无太阳之表,而属阳明之里,但以久虚无汗,热不透达而身痒,故不可发汗,而宜清热益气生津。

阳明病无汗,尚有兼太阳之表未罢以及湿热熏蒸发黄者,需作鉴别,不得概以久虚论之。

【原文197】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释义】阳明虚寒夹寒饮上犯。

阳明病法多汗,本于燥热。而反无汗者,则非虚即湿。今小便利,说明三焦水道通利,可知本证非湿郁之患,而属阳明虚寒。阳明虚寒,腐熟无权,则易生水饮。寒饮上犯,使胃气上逆则作呕;使肺气不降则作咳;上蒙清阳则头痛;胃气虚寒,不能充养四末则手足厥冷。然而阳明胃气,毕竟还没有一蹶不振,若阳明气虚不甚,内无寒饮,则不呕、不咳、手足不厥、头也不痛。

三阳病均有头痛,太阳头痛以头项为主,且伴发热、恶寒、脉浮等;阳明头痛,以额颅为主,属寒饮者,其证如本条所述;少阳头痛,多在两侧,且伴口苦、咽干、目眩或往来寒热等症。

【原文198】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咽必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释义】阳明热邪上扰。

足阳明胃脉之支,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至喉部。可见肺与胃以经脉相连,关系非常密切。若阳明内有邪热,热邪上迫于肺,肺失清肃则咳,热邪循经上咽喉,则咽喉作痛。上条阳明有寒,则寒饮上犯清阳而苦头痛;本条阳明有热,易动风阳,上扰清空,故头目眩晕。阳明热盛于内而蒸腾于外,故不恶寒。阳明热盛,能消磨水谷,故能食。

本条实为阳明热证的补充,与上条比较:从病因病机来讲,一为虚寒夹饮上犯,一为实热夹风上扰。从症状表现来看,一为不能食,一为能食;一为手足厥冷,一为不恶寒;一为苦头痛,一为但头眩。两相对比,可加深认识。

【原文199】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者,身必发黄。

【释义】湿热发黄的成因及先期症状。

阳明病无汗,或因于虚寒,或因于湿郁。本条所论乃阳明之热被湿邪所郁遏,湿热纠缠,难解难分,热不得越,湿不得泄,故身无汗;或即使是有汗,也只是头汗出,剂颈而还,余处无汗。湿热蕴郁于里,三焦水道不通,故小便不利。湿热蕴郁内扰,故心中懊而烦郁特甚,若湿热不解,蕴郁熏蒸,影响胆液的正常排泄,则身必发黄。湿热发黄之因,在于湿热交阻而不能泄越,故这里的“无汗,小便不利”既是证候,又足以说明病因病机。心中懊是湿热蕴郁不能泄越的必见证,故亦常是湿热发黄的前驱证候。

阳明主燥化,燥热亢盛,逼迫津液外出,则多汗;汗多而小便利,其病多易燥化,而不发黄。然其病并非全从燥化,若太明湿盛,则脾失转输之职,以致小便不利,湿邪内停,湿热相合,胶结不解,气机阻滞,其身无汗。小便不利,则湿热无下行之路;无汗则湿热亦无外泄之机。因而湿热愈重,熏蒸肝胆,以致胆汁外溢,而为身黄、目黄、尿黄之证,即黄疸。此类发黄属于阳黄,常伴有胸脘痞闷、恶心呕吐、发热、无汗、或头汗出、腹满便秘、溲赤而短少、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

心中懊是发黄的主证之一,但此症还可见于虚烦、结胸、阳明病等,总由热郁所致。本证应与栀子豉汤证鉴别。彼证为无形邪热上扰所致,虽心烦懊,却不发黄,亦无湿郁之征象。本证由湿热熏蒸而成,其心中懊必伴有目黄、身黄、尿黄等发黄症状,且有明显的湿热征象。由于湿热交结,热欲外发,但又被湿邪壅遏而不得泄越,故其人烦郁特甚而有无可奈何之感。

【原文200】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释义】阳明病误火导致发黄。

阳明病发热常为蒸蒸而热,或伴有溅然汗出。但也有发热而不汗出者,此即湿热蕴结之证。若不明此理,而将阳明湿热认作表热,或以火劫发汗,则误之甚也。《伤寒论》中曾言:“火气虽微,内攻有力”,因而导致阳明之热更盛。阳明之热的发展有两种机转:一为热从燥化,即热迫津液外泄,汗出津伤,胃中干燥,大便硬结,形成腑实证;另一种是热与湿合而变为湿热证。今阳明之热虽盛,但被湿邪所郁遏,不能外越而为汗,故周身无汗,仅是额头微汗出,而且小便不利。热不得越,湿不得泄。湿热相蒸,故身必发黄。

【原文201】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①,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②出。

【词解】

①潮热:发热定时而作,犹似潮水如期而至。

②盗汗:寐中出汗,犹如盗贼出没于夜间一般。

【释义】阳明病浮脉辨证。

浮紧之脉,多见于太阳病伤寒表实证。但阳明病有时亦可出现浮紧之脉,此则非风寒所致,而是里热邪实的征象。阳明热盛,充斥表里内外,其脉应之而浮;紧脉主邪气实。潮热亦为阳明腑实燥结之征,发作有时者,谓发热盛于申酉之时,仍是对潮热的具体描述。若其脉不紧,但浮,是阳明之热虽盛,而腑未结实。不见潮热,亦是热而未实之象。脉浮主表是言其常,主里热则是言其变。盗汗也是热盛于里而逼迫津液外泄使然。寐则阳入于阴,卫表不固,邪热逼迫津液外泄,故睡中汗出。就病机而论,盗汗可分属多种,并非阴虚所独见,临床必须参合全部脉证判断。如属于阴虚盗汗,必有阴伤之象;如属于阳明盗汗,必有燥热之征。

【原文202】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释义】热入血分致衄。

阳明病因燥热亢盛,消耗津液,故口渴常为主证之一,尤以白虎汤证为甚,所云“大烦渴不解”、“渴欲饮水数升者”是也。此为热在气分,以气分燥热,汗出又多,则津液耗伤严重,故饮水自救。热人血分,阴液未有不伤者,但因血属阴类,血热蒸腾,营阴尚能敷布,故渴反不甚,但欲漱水不欲咽。因热入血分,血热妄行,灼伤阳络,故为衄血。

【原文203】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①,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词解】①差:临床症状基本解除而尚未完全康复。通“瘥”。

【释义】根据小便多少以推测大便情况。

阳明病本有发热、汗自出的外证,医者不明清热之旨,反误以发热、汗出为太阳表病,“更重发汗”,损伤津液。发汗后可能暂时汗出减少,发热亦随之减轻,医生以为“病已差”。其实不然,发热、汗出虽有减轻,但因发汗更伤津液,以致胃中干燥,邪热人里,又出现心烦不了了之证。津伤胃燥则大便必硬,“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是对误治伤津化燥的自注之词。由于二便相关,故此时应当问其小便情况。如果原来小便较多,日三四次,而“今日再行”,即减少为每天2次,则可断定“大便不久出”。其道理是小便由三四次减为2次,说明津液已经还入胃中,而不偏渗于膀胱,则肠胃有津液以濡润,“故知不久必大便也”。对于这种胃燥津伤的大便硬,不宜贸然使用攻下法,可待其津液自复,还入胃肠。津液自和,则大便自下。

同类推荐
  •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

    本书内容能够反映中医外科传统的诊疗技术及当代中医外科临床治疗水平,适合中医专业本科及硕士、博士研究生阅读参考。
  • 解读“中国第一病”

    解读“中国第一病”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就发病人数而言,又是肝炎大国。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三者之间,既存在疾病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又是3个完全不同的疾病。肝炎由肝炎病毒感染所致。按发病方式分为急性、慢性;按病毒分类可分5型,其感染途径相同,治疗原则也一样。得了肝炎不要恐慌,绝大多数是可以治疗的,转为肝硬化、肝癌的仅占极少数,况且,现代肝移植是可行的,存活可达5~30年。只要科学面对、调整心态、积极治疗、防止疲劳就可能治好。
  • 专家诊治肺结核病

    专家诊治肺结核病

    本书不仅有助于病人和家属了解结核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基本常识,同时也适合于广大结核病防治工作者、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查阅与参考。介绍了肺结核病的来龙去脉、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凡病人或家属可能之疑问,悉数详尽解述。
  • 保健食品研发与制作

    保健食品研发与制作

    本书详细介绍了许多具有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保健食品的制备技术、常用制剂和食品来源。
  • 骨科疾病影像诊断及护理知识问答

    骨科疾病影像诊断及护理知识问答

    本书将常见骨骼疾病以及常见护理知识收纳其中,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以利于医护人员随时方便查阅。分别对创伤、感染、肿瘤、肿瘤样病变等疾病进行简洁概述。
热门推荐
  • 少年同盟1龙子降临

    少年同盟1龙子降临

    邪兽,汝不配称龙!本座在此,岂容尔等放肆!化为巨龙的神兽嘲风怒吼着冲上夜空,嚣张的东方霸主一击秒杀应魔法召唤而来的西方红龙……云散月出,皎洁的月光勾勒出那可怖又可敬的龙影,映照出那暗紫色的犄角、闪烁着隐隐紫光的鳞片。太棒了!14岁的初中生卓燃欢呼着跳起来,拉上书呆子江君、美少女魔法师.撒莉露、御剑飞行的剑客.司徒巽,以及勇猛善战的暴风骑士.温迪,乘上神龙之背,瞬时冲上云霄。嘲风咆哮一声,龙吟九天,乘奔御风,好不惬意……突然,唧唧唧,只见无垠夜空中一只小黄鸡竭力扑棱着肉翅,而下方隐约传来卓燃的惨叫:“不是吧?关键时刻变小鸡,嘲风你能不能看好你的电量!啊啊啊啊……"
  • 易烊千玺之曲终人未散

    易烊千玺之曲终人未散

    风华绝代女帝被伙渣渣害得成为重生者,置三千美男于不顾,某位女帝立志重新来过,做人人畏惧避之不及的女暴君,然而却有各种奇葩处处阻挠她的暴君路,某女心血来潮想建行宫时,身为将军的某男打着美其名曰谏言的幌子阻拦她,“修建行宫,误国误民,请女帝自行砌墙搬砖去修建行宫!”“将军先去砌墙,朕随后就去搬砖!”痛快应付了某将军,谁知,某位女帝卷起衣袖领着所有将士誓要建座行宫,不能误国误民,她就误时伤官!【纯属虚构,切勿上升真人!不喜勿扰。】
  • 穿越成侯

    穿越成侯

    文兵,一位名副其实的啃老族,意外穿越到古代,成为翊贤侯之子。与四皇子共进退、同生死,一起去争那遥不可及的皇位,完成先辈所未能完成的遗愿。好男儿,志在四方!既然在人世间重新走一遭,就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佳人录

    佳人录

    古今狗血,皆可看到。美艳如花,出尘如雪。除此之外,亦有大呼阴山之气势,适应于中老少阅读观赏。
  • 天魔哪吒

    天魔哪吒

    修魔之人,不必刻意为善,也不须刻意为恶,本心所指,便是得道之途!天魔门弟子凌朱,为求修道契机,不惜自毁肉身,魂魄穿越时空,却投胎到了封神演义中哪吒的身上!顿时搅得天翻地覆,颠覆了整个封神世界!天地灵气为何会变得稀薄?封神榜中有何秘密?帝子辛真的是残暴无道的纣王么?乱世之中的神仙妖怪,猛将美女,又各自怀着怎样的目的?且看:《天魔哪吒》!
  • 惊天道主

    惊天道主

    天外坠落神秘虚影,仙霞偶得雷纹道瞳。林惊雷在无良师傅的教导下踏入武道。为守护美女班主任,组建整合地下势力,撵灭一切敌对势力。又得老头赠赐奇异兽卵,手持黝黑长棍,身伴变异凶兽,只为扫清身前障碍,不被他人所欺。敌人说他:残暴无情;挚亲说他:柔情似水;朋友说他:情侠仗义。战破这片天,踏碎这方地。看我如何征战四方,踏入武道巅峰。——林惊雷
  • 想与你走完余生

    想与你走完余生

    时浅:“你能离我远一点吗?”沈斯煜:“不能!”本以为她是个空有外表的花瓶,可当相处久了后,马甲一个一个掉,沈斯煜终于意识到危险了……某记者:“沈先生,请问您当初是怎么追到时大佬的?”沈斯煜:“是他追的我。”大众:“凑表脸!!!”
  • 这豪门极品女配我不当了

    这豪门极品女配我不当了

    黎缈重生了拿的剧本炮灰女配,还是个短命鬼。别人都是,霸道总裁爱上我。她的剧本却是什么,男向文,不是女主,还是个女配?白送给钱都被嫌弃那种?这不是虾搞?什么男女主的,她黎缈不稀罕。文案又叫:她只是业余路过的……作天作地,不会叫任何人好过。女主不是好人,做坏事有一手,三观爆表……无能接受者慎入啊……男主子可能不止一个,作者也不知道,进去看看就知道了。
  • 诱妻成婚:Boss心尖宠

    诱妻成婚:Boss心尖宠

    这年头还有一吻定情?!她不知不觉落入他“诱妻成婚”圈套,被他宠得无法无天,她却对此事浑然不知!他本是军界令歹徒闻风丧胆的“四少”,却为了娶她而选择退役,转战商界,成为新晋枭雄!然而,被他“圈养”在城堡里的“她”却非她。“她”顶着她的身份,毁了她的名声,令他对她心生厌恶,却终究还是一怒之下要了她的身。一夜旖旎,她销声匿迹。五年后,他对她强“娶”豪夺,婚礼上,他却莫名其妙地被一个四岁大的女宝抢婚,小萌宝一脸可爱地说:“嗨,本宝宝是你的小情人哟!本宝宝的妈咪跟叔叔私奔了,你娶本宝宝可好?”他一脸淡定:“老婆和小情人,我都会娶!你妈咪敢逃婚,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