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37400000030

第30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洽(18)

【原文150】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释义】太阳少阳并病误下而致结胸危候。

太阳病未罢,又出现少阳病,是谓太阳与少阳并病,当用太阳少阳两解之法治疗。攻下之法在此属禁用之列,不当下而下,故曰“反”,是误治。误下后,邪气内陷,热与水相结而成结胸,故“心下硬”。误下不仅使邪气内陷,而且损伤脾胃之气,使中气下陷,胃气败绝,所以下利不止,水浆不得人口;正虚而邪热内扰,故见心烦。

结胸证见下利不止,较之大便秘结者更为严重,是邪气壅盛,而正气大虚,预后大多不良。

【原文151】脉浮而紧,而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①,但气痞耳。

【词解】①濡:与软同,柔软的意思。

【释义】痞证的病机。脉浮而紧,为太阳伤寒主脉,说明寒邪在表,应以麻黄汤辛温发汗解表。若误以下法治疗,则寒邪由表人里,即“紧反入里”。这里的“紧”是借脉象而指在表之寒邪。误下里虚,脾胃气伤,寒邪内陷,结于心下,郁而化热,致使脾胃升降失常,中焦气机痞塞,故作心下痞。痞证内无有形实邪,仅是无形气滞,所以心下痞满不痛,按之自濡,此即所谓“但气痞耳”。此应与结胸证心下硬满而痛,手不可近者,作出鉴别。

痞证是以胃脘部痞满不适为主证的证候名称。131条已经提出痞证的成因是“病发于阴,而反下之”,149条提到痞证的特点是“但满而不痛”,本条则明确了痞证的病理机制。

【原文152】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芫花熬甘遂大戟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赢人服半钱匕,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释义】悬饮的证治。

太阳中风之类的病证,可继发胁下水饮停积。饮邪下迫大肠则下利,饮邪犯胃则呕逆。由于水饮之邪窝居两胁之下,非一般渗利之药所能取效,必须用攻逐泻水之剂。但必须在表邪尽解之后,方可议攻,以免因攻伐水邪损伤正气,而招致表邪的内陷。故仲景告诫曰:“表解者,乃可攻之。”

由于水饮之邪变动不居,故或见之症颇多。如水邪外走肌腠皮肤,影响营卫失和,可见漐漐汗出,发作有时”;水气上逆,蒙蔽清阳,则见“头痛”;水结胁下,影响中焦气机不利,故而“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水饮犯胃,胃气上逆,则“干呕”;水饮迫肺,肺气不利则“短气”。因其时汗出不恶寒,是为表邪已解,仅是里有水饮,故云“表解而里未和”,可予十枣汤。

十枣汤为峻下逐水之剂,芫花、甘遂、大戟皆是苦寒有毒之药,攻逐水饮,力猛效速,三者合用,可谓集泻下逐水药之大成,可斩关夺隘,使水饮自大小便而泄。大枣甘平,补中益胃,又能缓和药性,解诸药之毒,以达攻不伤正的目的。

本方的主要功能是攻逐水饮,然以“十枣”命名,意在告诫人们,祛邪勿忘扶正。

十枣汤以芫花、甘遂、大戟三味药,等份研末,用枣汤调服1~2g,清晨空腹服下,若服后泻下量少,病则不除,可酌情加量再服。得畅快之利后,则以糜粥自养,调理善后而安。

【辨治要点】

主症:胸胁满痛,咳唾引痛,干呕短气,心下痞硬满。或兼头痛、汗出、发作有时,但不恶寒。

成因:水饮停聚胸胁,气机升降不利。

治法:攻逐水饮。

方药:十枣汤(芫花、甘遂、大戟、大枣)。

【原文153】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①,无阳则阴独②。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瞤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词解】

①阴阳气并竭:表里之气都虚竭。阴阳此处指里和:表。

②无阳则阴独:无表证而里证独具。

【释义】误治导致的变证及其预后判断。

太阳表证用汗法治疗,本是正确途径,但应该以“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今发汗之后,表证非但不愈,反而发热恶寒较前为重,说明是汗不如法。汗后表邪未解,应当再汗,可医者却改用下法,是属误治。发汗不当伤其表,误下之后伤其里,致使“表里俱虚”,而“阴阳气并竭”。阴者,里也;阳者,表也;竭,乃正气虚甚,“阴阳气并竭”指表里之气俱虚之义。若脾胃之气受伤,而邪气乘虚内陷,致使气机痞塞、升降紊乱,即可形成心下痞证。表邪因误下而成痞,也即表证已罢而里证独存,此即“无阳则阴独”的含意。

误下成痞,其机制本是“邪热内陷”,当清热消痞。既使是寒热错杂,也应辛开苦降,温清并用,和胃消痞。但医者却用“烧针”的方法进行治疗,是“以热治热”,必致里热更甚,因而愈加胸烦。

此时病情较为复杂,不仅邪气未去,而且正气也大伤。因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观察脾胃的状态,对其预后的判断意义很大。青为肝之色,黄为脾之色,脾主肌肉。若面色青黄不华,是脾气败而为肝气乘脾之象,故多“难治”,预后较差。假令面色微黄,手足温暖不凉,说明脾胃阳气尚存,化源不绝,此虽是误治的坏病,但还是容易治愈的。

【原文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①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臣亿等看详大黄黄连泻心汤,诸本皆二味。又后附子泻心汤,用大黄、黄连、黄芩、附子,恐是前方中亦有黄芩,后但加附子也,故后云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也。

【词解】①麻沸汤:即沸水。

【释义】热痞的证治。

心下痞满,按之濡软,是痞证的主要表现,只是因为气机阻滞而已。无形邪气痞结心下,与心下硬满疼痛的结胸证不同,也与腹满疼痛拒按的阳明腑实证大异。

关上脉浮揭示了痞证的病理属性。关脉居尺寸之中,主中焦病,用以候脾胃。“浮”主阳邪。关上见阳脉,反映中州有火热之邪。“心下痞,按之濡”与“关脉浮”并见,一证一脉,确定了本证的病位、病机。脉证合参,不难看出,此证属火热之邪壅滞心下,使胃气不和而作痞。治以泄热消痞,用大黄黄连泻心汤。

本条言简意赅,然在临床上本证除上述一脉一证外,还可见心烦、小便黄赤及舌红、苔薄黄等火热见证。

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论》原文记载仅大黄、黄连二味药,《千金翼方》注云“此方本有黄芩”,又林亿等亦认为本方中有黄芩,说明本方当有黄芩。“热虽无形,然非苦寒以泄之,不能去也”,故用三黄以泄热消痞。但三药苦味厚重,且大黄更具泻下之力,三药煎煮内服,容易下走肠道而具泄下之功,难于清泄胃中之热。妙的是,本方采用了特殊的煎服法。方后注云,“以麻沸汤”渍之,“须臾绞去滓”,是说三药并不能煮,而是用滚开水浸泡片刻,然后即去滓饮汤。如此可取其气以清中焦无形之邪热;薄其味而防药过病所。

【辨治要点】

主症:心下痞满,按之柔软而不痛不硬,心烦,口渴,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或关脉浮。

成因:胃热气滞。

治法:泻热消痞。

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

【原文155】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释义】热痞兼表阳虚的证治。

承接上条,此“心下痞”也是热邪壅滞之痞。复见恶寒、汗出,是卫阳虚弱,失于温煦。卫出下焦,由肾阳所化生,经上焦开发,以温分肉,肥腠理,熏肌肤,司开合,固护肌表。今卫阳虚,温煦开合失职,故恶寒、汗出,此与恶寒汗出的同时见发热、头身疼痛的表证不同,应该注意鉴别。本证邪热有余,而表阳不足,所以治用附子泻心汤,一方面泄热消痞,一方面扶阳固表。

附子泻心汤即大黄黄连泻心汤加附子,方用大黄、黄连、黄芩,经麻沸汤浸渍,取其气而薄其味,意在清心下之热而消痞。附予另煮取,取使其发挥温肾阳、固肌表的作用。此寒热异其气,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效各奏。

附子泻心汤亦是寒热并用的方剂,然与和解寒热的半夏泻心汤等方剂的立意不同,因其主治的病证是心下邪热壅盛而卫阳虚于外,寒热分踞内外,所以该方的使用必须达到既清在里之热,又驱在外之寒的目的。若苦寒与辛温四药同煮则药性相互牵制,不能发挥各自的功效。如何使寒药与热药并行不悖,取得应有的疗效,其特殊的煎服法就成了应用该方的关键。

【辨治要点】

主症:心下痞,按之濡,心烦口渴,恶寒汗出,舌红苔黄,脉微数。

成因:胃热气滞,卫阳不固。

治法:泻热消痞,扶阳固表。

方药:附子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附子)。

【原文15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

【释义】水痞的证治。

因误用攻下法而形成痞证,改用泻心汤(包括半夏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其痞不解,说明药不对证。从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分析,则知本证原为水饮内停,津液不能上承所致。水液停聚,气化不利,故小便不利;气不化津,津液不能输布故口燥而渴,口干渴甚则烦。水阻气滞,痞塞于中,气机不利,故作心下痞。其痞因水而作,自然非诸泻心汤所能解除,需温阳化气利水,宜用五苓散。

水液停聚常与恣饮过多有关,应该适量限制饮水,或劝患者暂时忍渴不饮,使外水不入,则内水渐行,不服药亦可痊愈,原文“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是经验之谈。

在临床上如果见有小便不利而心下作痞,并见舌体胖大,苔水滑者,即当考虑“水痞”而投用五苓散。

【原文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①,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②,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四两,切甘草三两,炙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术,加黄连。并泻肝法。

【词解】

①干噫食臭:嗳气带有食物气味。噫同嗳。臭,指气味。

②腹中雷鸣:形容肠间响声明显。

【释义】心下痞而水食不化的证治。

原为太阳病,经发汗治疗后,表证得以解除,但遗留下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等症,是患者素有脾胃气弱,部分表邪人里化热,寒热错杂,升降失常,气机痞塞而致。一般地说,心下痞当按之软而不痛,此言心下痞硬,是指其人心下痞满为主,按之则有紧张感,较“心下痞,按之濡”为重,显示气机痞塞以外,还有水饮留结,所以张仲景作出了“胁下有水气”的判断。此虽“心下痞硬”或兼有疼痛,但与心下疼痛,按之石硬,痛而拒按的结胸证仍有本质区别。胃主受纳、腐熟,脾主消化运输,脾胃虚弱,不能腐熟运化水谷,饮食不消而作腐,胃气不降而上逆,嗳气时带有食物未消化的气味。脾虚气陷,水走肠间,肠鸣音亢进,并有腹泻下利。

从上分析可知,本证病理机制,较之半夏泻心汤证多了水食不化,临床表现还可见小便不利之症,治以生姜泻心汤和胃消痞,消食散水。

生姜泻心汤即半夏泻心场加生姜并减少干姜的用量而成,其组方原则与半夏泻心汤基本相同,均属辛开苦降甘调之法。方中重用生姜之辛,旨在温散水饮。

【辨治要点】

主症:心下痞硬,按之不痛,噫气带有食臭味,肠鸣,泻利,或见下肢水肿,小便不利等症,舌淡苔白或黄,多滑腻,脉弦滑,关弱稍沉,或濡数。

成因:脾胃不和,寒热错杂,水饮食滞。

治法:和胃降逆,散水消痞。

方药: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减干姜用量,加生姜组成)。

【原文158】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①,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②,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四两,炙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黄连一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臣亿等谨按:上生姜泻心汤法,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今详泻心以疗痞,痞气因发阴而生,是半夏、生姜、甘草泻心三方,皆本于理中也。其方必各有人参,今甘草泻心中无者,脱落之也。又按,《千金》并《外台秘要》治伤寒食,用此方,皆有人参,知脱落无疑。

【词解】

①谷不化:食物未消化。

②客气上逆:邪气上逆。

【释义】胃气重虚、痞利俱甚的证治。

伤寒、中风等表病,都应该使用解表法以疏散外邪,不能使用攻下法治疗,以免引邪入里,导致其他变证。医生违背常理,使用下法,是为误治。

同类推荐
  • 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理论与实证

    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理论与实证

    本书以食品安全中的信息问题为切入口,以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搜寻行为、追溯意愿等特征和种植农户、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施安全控制行为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借鉴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信息制度建设和管理的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制度和管理体系的相应政策措施。
  • 甲型H1N1流感防护手册

    甲型H1N1流感防护手册

    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在人际间传播。甲型H1N1流感在2009年暴发时,世界卫生组织使用了“猪流感”(SwineInfluenza)的名称。2009年4月30日,由于农业界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为了避免“猪流感”一词引起的误解,即通过吃猪肉食品可造成流感传播,于当日就开始用“甲型H1N1流感”代替“猪流感”来称呼该病毒。
  • 中风最佳保健方案

    中风最佳保健方案

    本书从中风病因、临床表现、用药、运动与康复、生活起居、心理、护理、婚育、性生活等方面提供了保健基本知识。
  • 不孕不育

    不孕不育

    不孕不育分为不孕症和不育症。育龄夫妇同居一年以上,有正常性生活,在没有采用任何避孕措施的情况下,未能成功怀孕称不孕症。虽能受孕但因种种原因导致流产、死胎而不能获得存活婴儿的称为不育症。因男性原因导致配偶不孕者,称男性不孕症或男性不育症,习惯称男性不育。
  • 老年护理技术

    老年护理技术

    护理专业工作岗位需求为基础,体现护理专业工作过程,具有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等教学改革特点的《老年护理技术》教材,使教材风格从学科型的《老年护理学》教材转向实用型的《老年护理技术》教材,填补国内同类同层次教材建设领域的空白。《老年护理技术》整体设计的创新,以国际上通用的Gordon功能性健康型态的十一个方面,划分、归类护理诊断,体现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和护理需求。
热门推荐
  • 从现在开始我叫乌鸦JOKER

    从现在开始我叫乌鸦JOKER

    这是个充满着混乱与暴动的世界,也是……充满着万千世界珍宝的世界。从睡梦惊醒的多弗,在这里获得了来自海贼的多弗朗明哥兄弟的力量。同样的也获得了来自世界的深深恶意……!
  • 吉尔·德·莱斯案:蓝胡子事件

    吉尔·德·莱斯案:蓝胡子事件

    本书为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乔治·巴塔耶的经典学术专著。作者撷取十五世纪法兰西元帅吉尔·德·莱斯弑童血案,钩沉索隐、爬梳剔抉、追根溯源,从时代背景、家庭环境、性格因素、风云变化等角度综合分析,深刻揭露了造成吉尔·德·莱斯悲剧的诸多原因,也为读者勾勒出了血案复杂的历史真相。乔治·巴塔耶以详实的史料尽量客观地还原了当年教廷对吉尔·德·莱斯的审判,以现代的方式剖析恶的根源——不加抑制的兽性。在西方文化中,兽性因体现人性原初与自然的一面,也有其“神圣性”,与宗教信仰的神圣性形成两个极端。历史上誓死追随圣女贞德、战功赫赫的法国元帅,虐杀上百幼童的吉尔·德·莱斯,在大众眼中不过是混同于童话、传说中蓝胡子的恶棍,而在乔治·巴塔耶这里,却凝聚了“神圣性”最极端的两面。巴塔耶深刻剖析了人性中原初的兽性与理性的斗争和冲突,从而使得吉尔·德·莱斯这个人物成为历史上表现“兽性、性、死亡”的绝佳典故。
  • 陪你走过春秋与四季

    陪你走过春秋与四季

    你问过我,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你的,我总说忘了。怕你笑话我,其实,遇见你,只一眼,余生都是你。
  • 活纸人

    活纸人

    篾(mie)匠心灵手巧,做个灯笼走阴阳,做个背篓能背山,做的纸人竟然能啪啪啪,做的纸马能驮着我一夜千里,做个竹篮能载山运湖,而我就是一个篾匠,我有一个人皮灯笼!
  • 不正经的魔王的日常生活

    不正经的魔王的日常生活

    炎宁宇救了个人,意外成为了魔王,他有一群手下,远古的巨龙、堕落的天使、凶猛的兽人、美丽的精灵…………,只是这些手下不怎么靠谱,但炎宁宇觉得无所谓,因为他自己也不是个正经的魔王。
  • 我做西游大反派

    我做西游大反派

    因为上面派他进行时空穿越记闻任务,意外流落到了西游世界,得知西游还未开始,孙悟空还没有拜师,那正好,抢他的师父,夺他的金箍棒,自己做西游主角……未料,变化太大,竟成了大反派。
  • 不孕不育中医外治法

    不孕不育中医外治法

    本书由人称“送子观音”的中医临床专家编著,共分9章,概要介绍了中医外治疗法的起源与发展简史、作用机制与治疗手段,收集中医古籍中有关不孕不育的外治方法,系统而详细地论述了不孕症和不育症的中医辨证论治和辨病施治及各种具体外治方法。
  • 妖忘尘埃落

    妖忘尘埃落

    片段一:雾中,若隐若现出一石床,三千青丝垂下,一皎洁的脸蛋上,睫毛微微颤抖着。不要……朱唇一张一合,脸上突然汗水淋漓。“呼……”片段二:夜夭亲吻那让她爱的脸,轻轻合上衣被。看来,颜尘真的累了啊……夜夭笑了笑。明明说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不连累任何人……但是,最后还是牵扯到了她们……他们……还有……她。“颜尘,我亲爱的魔王大人……再会了……我只是小小的仙姬……除非天攸上神原谅我。”夜夭无声无息道。片段三:夜夭听到笑声后,怒瞪银发妖孽。银发妖孽见到夜夭如此,便是不再笑那么了。“本尊叫颜尘。”银发妖孽……颜尘揉了揉夜夭的头发,道。夜夭耳根便是红了起来。
  • 易烊千玺若你我只是过路人

    易烊千玺若你我只是过路人

    当“高冷”易总,遇到傻白甜柳冉冉,爆笑甜蜜趣事一个接着一个。看一个傻白甜的灰姑娘传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