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37400000013

第13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洽(1)

太阳包括手太阳、足太阳二经和膀胱、小肠二腑。足太阳经外居体表,内属于膀胱之腑。膀胱位于下焦,内藏津液,与肾互为表里。太阳之气依赖于肾中阳气的资助,蒸化膀胱所藏之津液,形成一种雾露之气,达于体表,行于其经,称为太阳之气。太阳之气行于体表者,隶属于卫气。卫气生化于肾中之元阳,肾与膀胱为表里,故卫气首先运行于足太阳膀胱经。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有肥腠理、温分肉、司开合、卫外固表、抵御外邪之功,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屏障。卫气虽出于下焦,但其功能的发挥,必依赖于中焦的资助,上焦的开发,其中重要的是依赖于肺气的宣发与输布,才能发挥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的作用。因此,太阳主表与肺主皮毛是相互协调的。由于太阳之腑内合于肾,太阳之经外连督脉,得肾之元阳之资,督脉阳气之助,故太阳为阳气最旺之经;而太阳之腑藏津液而主气化,也与卫气关系最为密切。

当病邪侵袭人体之时,正气奋起抗邪,就发生太阳病,又称表证。因病属初起,正气旺盛,抵抗力较强,证候表现多属阳性。因此,太阳病之病因多为外邪侵袭,病程为初期阶段,病位在一身之表,病性多属阳实范畴,为六经病的第一阶段。

一、原著精读

【原文1】太阳之为病,脉浮①,头项强痛②而恶寒③。

【词解】

①浮:脉象浅表,轻按即得,主表证。

②头项强痛:头部与项部僵硬疼痛,有拘紧感。项,是颈的后部;强(jiāng),僵硬,不柔和。

③恶寒:厌恶寒冷。恶(wù),憎恨、讨厌之意。

【释义】本条讲述太阳病脉证提纲。

本条开宗明义,概括地阐明典型的太阳表证之主要脉象和症状。太阳主一身之表,为六经之藩篱,统摄机体营卫之气,有保护肌表、抗御外邪的功能。外邪侵袭人体,首先影响太阳经。《伤寒例》云:“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风寒之邪侵袭机体,太阳首当其冲,正邪交争于体表,便出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脉证,是太阳表证的主要病症,可见于太阳表证的各种类型,因而本条是太阳表证的提纲证。

风寒侵袭机体,机体的最早反应就是气血趋向体表以抗邪。由于外邪袭表,正气奋起抗争,气血充盛于外,故脉应之而浮。太阳经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人络脑,还出别下项,外邪束表,太阳经脉受邪,气血流行不畅,筋络拘挛不舒,故重者可见头项僵硬疼痛,轻者则转动不够灵活。《灵枢·本脏》曰:“卫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气被遏,功能失调,不能正常发挥其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的功能,不能正常卫外,所以症见恶寒。

“脉浮”是外邪袭表,卫气向外抗邪的反映,揭示病位在表,正气未虚,为表病的主脉。“恶寒”是太阳病出现最早和贯穿始终的症状,后人将其作为诊断太阳表证的必有症状,并总结出“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规律和经验。“脉浮、头项强痛、恶寒”三症并见,反应了外邪侵袭太阳,人体肌表受邪,正邪交争于体表的病理机转,是太阳病的基本特征,也是表证的共有症状,所以列在太阳病篇之首。以下凡称太阳病时,多含有此组脉证。也就是说,凡见此组脉证,即可诊断为太阳病。

外感病初起,卫气奋起抗邪,正邪交争于体表,多数病人会有“发热”症状,但本条却没有将“发热”列人提纲证中。究其原因:太阳病初起,发热较恶寒出现稍晚,早期未必都能见到。如论中第3条描述太阳伤寒表实证时就有“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之说,提示太阳病发热有迟有早,未必都能及时见到,但恶寒则是早期就有的必见之症,是为“必恶寒”。

“脉浮、头项强痛、恶寒”三症同时并见于外感病的早期才是太阳表证。如只有恶寒,而脉象不浮甚或沉微,则有可能是三阴虚寒病证,尤其是少阴阳虚寒化证,心肾阳气虚衰,阴寒内盛,常见恶寒,且四肢逆冷,下利清谷,后世称之为“形寒怕冷”,这是阳虚不能温煦周身所致,与太阳表证的恶寒相去甚远,临床需作仔细辨别,且勿混淆。

【原文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①,脉缓②者,名为中风③。

【词解】

①恶风:风吹到身上不舒服,恶寒之轻者。

②脉缓:与紧脉相对而言,脉象宽柔和缓,非怠慢迟缓之意。

③中风:中医证候名,以“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外感病邪所引起的一种太阳表虚证,与内伤杂病的中风病不同。中(zhòng),感受。

【释义】本条讲述太阳病中风证的主要脉证。

本条前有“太阳病”三字,即包含有第1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脉证,也就是在太阳病提纲证的基础上又见有“发热、汗出、恶风、脉缓”,是为太阳“中风”证。

本证系因风寒袭表、营卫失调所致。由于风寒侵袭而风邪偏盛,风邪伤卫,卫阳浮盛于外,与邪气交争,故发热;风性疏泄且伤于卫阳,使卫外失固,营不内守,营阴外泄,故见汗出;汗出肌腠疏松,不胜风袭,故云恶风,结合提纲证,实则是恶风寒;又因汗出,营阴外泄,故脉搏松弛宽缓而呈柔和之象。《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描述:“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张介宾释之曰:“缓者,缓纵之状。”均有松软柔和之意。再者,此处的脉“缓”是与第3条的脉“紧”相比较而言的。第3条“脉阴阳俱紧”,紧若弓弦之张,强调恶寒至甚的收引凝敛。本条之“缓”,则缓如弓弦之弛,有松软柔和之象。故本证脉“缓”,并非后世“迟缓”之谓。太阳中风脉“缓”,虽然是反映了局部脉象的特征,但同时也揭示了全身肌肤缓纵、腠理疏松的表象,故“汗出”与“脉缓”并见,这才符合“太阳中风表虚证”的基本病机。因此,在太阳中风表虚证的脉证中,尤以汗出、脉浮缓为特征,因为它既能确立太阳中风证“营卫不和、营弱卫强”的病机,同时又能区别于无汗、脉浮紧的太阳伤寒表实证。

由于太阳中风是以汗出、脉浮缓为特征,故后世医家习称其为太阳中风表虚证。但必须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表虚”,却并不是真正的虚证,而仅仅是肌表腠理稍疏、卫外功能不强之意,因为这只是与第3条无汗而“脉阴阳俱紧”之伤寒表实证相对而言的。

【原文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①者,名为伤寒②。

【词解】

①脉阴阳俱紧:寸、关、尺三部脉象都是浮紧的。寸脉为阳,尺脉为阴,此处是指寸关尺三部脉来均有紧束、紧张之象。

②伤寒:中医证候名,以“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外感病邪所引起的一种太阳表实证,属狭义伤寒。

【释义】本条讲述太阳病伤寒证的主要脉证。

本条前有“太阳病”三字,即包含有第1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脉证,也就是在太阳病提纲证的基础上又见有“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即为太阳“伤寒”证。这里的“伤寒”,是为狭义“伤寒”。

在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基础上,不论发热与否,只要见到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等脉证者,即为太阳伤寒证。“必恶寒”,说明恶寒必然最早出现,因风寒之邪一旦侵袭体表,卫阳即被郁遏,故起病便有恶寒。若风寒较甚,卫阳郁闭较重,正气尚未能及时达表抗邪,则也可暂不发热。稍后,正气则会与邪气作斗争,发热也就随之表现出来。文中“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只说明发热有迟有早,而并非是始终没有发热,因为发热终归是要出现的。寒邪有收引凝敛的特性,风寒之邪外闭卫阳,并使营阴郁滞,经气运行不畅,故身体疼痛,脉阴阳俱紧。脉之阴阳,柯韵伯谓指浮沉而言,陈修园谓指尺寸而言,二者可以合参。细心体察张仲景原意,应更加重视尺寸。浮沉主候表里,尺寸尤辨虚实。证之临床,太阳伤寒表实证应见尺寸之脉俱紧。紧者,如绳转索,为寒气凝滞、正气欲伸不得之象。

太阳中风表虚证的病理特点是卫外不固、营阴外泄,故有汗出。太阳伤寒表实证的病理特点是卫阳郁闭、营阴郁滞,故应无汗。本条虽未明言,但已寓有无汗之意。因为寒邪有收引凝敛的特性,患者腠理闭塞,是不会出汗的。

证之临床,太阳中风表虚证多见于平素体质稍差、肌腠不固之人,感受风寒,容易患病,以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为主症。太阳伤寒表实证则见于平素体质壮实、腠理固密之人,需在感寒较甚的情况下才会发病,是以恶寒、发热、无汗、体痛、脉浮紧为主症。太阳中风表虚证与太阳伤寒表实证之间有体制强弱和感邪轻重的差异,在辨证方面尤以有汗与无汗为其鉴别要点。

【原文4】伤寒一日①,太阳受之,脉若静②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③者,为传也。

【词解】

①伤寒一曰:外感病早期。伤寒:此指广义伤寒,与上条狭义伤寒有别。一日,约略之辞,指患病初期。

②脉若静:脉象变化不很大,与太阳表证相符,如伤寒脉浮紧,中风脉浮缓,无数急之象。

③脉数急:脉的速率很快。与脉静相对而言,表明脉象已经有了显著变化。

【释义】本条讲述判断外感病是否传变,以脉证为依据。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源于《素问·热论》“伤寒一日,巨阳受之”,巨阳就是太阳。伤寒初期,人体受邪,太阳首当其冲。太阳已病,就有传经之可能。本条以脉为重心,讨论外感病邪传变的问题。风寒邪气伤人,必先中于肌表。其演变途径:一是正胜邪衰,脉象平和,病情向愈,在太阳阶段即可缓解;一是正气能抗邪,邪气尚未传里,正邪交争于表,疾病仍在太阳阶段。二者均为“不传”。另一种状态是正衰邪胜,病情加重而进展,或向他经传变,故曰“传”。传变与否,应以脉证为据。若在脉象上的反应是不数、不急,说明邪气尚微,正能胜邪,显示病未传变。若脉现数急,又兼见欲吐、躁烦,则说明邪气转盛,传而为热,并影响胃气和心神,是病情加重和发生传变的迹象,这与《素问·热论》中“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的论述是一致的。既然已经转化为热病,就应引起足够的警惕和重视,并应按照热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来辨证论治。

【原文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释义】本条讲述外感病的传变。

本条承接上条继续讨论外感病的传变。上条言伤寒一日就有传变的可能,本条言伤寒二三日,亦有传变的可能。太阳主外,故风寒外袭,“一日”即可“受之”。少阳与阳明在里,而邪气化热传变常在二三日。若二三日传变之期,仍不见口苦、咽干、目眩的半表半里热证,也未见不恶寒、反恶热、口渴、脉大等阳明里热亢盛证,就说明病情尚未传变。病邪仍在太阳,治疗时仍可从太阳病辨证施治。

本条显然是受《素问·热论》中“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的影响。病邪是否传变,既要据时间推测,更要以脉证为据。时间可供参考,脉证更为重要。

【原文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①。若发汗已,身灼热②者,名风温③。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④,鼻息必鼾⑤,语言难出⑥。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⑦;若被火⑧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⑨,若火熏之⑩。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词解】

①温病:外感温热之邪,以发热而渴、不恶寒为主要脉证,是太阳病中的一种证型,属于广义伤寒的范畴。

②灼热:身热显著,扪之灼手,形容发热严重。

③风温:太阳温病误用辛温发汗后的一种变证。与后世《温病学》中的风温不同。

④多眠睡:嗜睡状态,非常人之熟睡。

⑤鼾(hān):呼吸时鼻中发出的响声。

⑥语言难出:语言不清晰,謇涩难出。

⑦失溲:大小便失禁。溲,一般指小便,但此处却是指二便失禁。

⑧被火:误用火法治疗。火,指温针、烧针、灸法、熏法、熨法等一类的治疗方法。

⑨时瘛疚:阵发性手足抽搐。瘛(chì),收缩。疭(zòng),松弛。

⑩若火熏之:如果使用火熏的方法治疗。另有医家将“若”解释为“像”,形容肤色晦暗,像火熏过一样。

逆:指误治。正确的治疗为顺,误治则为逆。

同类推荐
  • 古方新用:临床一通百通的奥秘

    古方新用:临床一通百通的奥秘

    本书共选编古方近百首、治疗病证150余种、病案举例60余例,按脏腑经络表里、由上而下的次序编写,对中医,临床有比较切实的指导作用。本书适合临床中医师、在校中医专业学生参考学习。
  • 刘茂甫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刘茂甫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本书分“家传史略”、“学术研究”、“临床经验”、“医案医话”四个部分对中医名家姚树锦等五位当代世家的学术及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研究。
  • 神奇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神奇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神奇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主要内容分为绝代医宗、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章节。《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
  • 医道还元注疏

    医道还元注疏

    作《医道还元》“注疏”,在“注疏”的规范性上难以把握。因为就《医道还元》正文的九卷,都分为“总论”和“洋解”两个部分,“详解”对“总论”进行逐句解释。如果把“详解”当作“注”,那所做的只能叫“疏”;如果把“详解”当作“总论”的“分论”,那所做的则叫“注”。从这个角度,《医道还元》原文本应该叫《医道还元注》才合适。就文本的实质而言,“详解”与“注”无异。既然原文本已经含“注”,那后来在此基础上做的工作,只能叫“疏”了。鉴于原文难以界定,所以本书名为《医道还元注疏》,此“注疏”的意思可以多熏理解:既可以理解为在“注”上作“疏”,又可以理解为有“注”有“疏”。
  • 读经典学名方

    读经典学名方

    本书共精选方剂50首,每一方剂的知识点都按原文、注释、译文、按语、病案举例、解析、结语顺序编写。通俗易懂,实属学习方剂的上佳读本。同时能带我们走进仲景既古奥又朴实的临床世界。
热门推荐
  • 放克众神

    放克众神

    地藏说:“稳住,别浪,我们能赢。”谛听摇头:“他生前就是浪死的。”程乾闭着眼拉动二胡:“听我给他们拉段摇滚版二泉映月。”本文是日常向轻小说,内容以轻松诙谐为主喜欢的大大们请收藏!
  • 银斯奥特曼

    银斯奥特曼

    一名奥特战士为了消灭黑暗魔神来到地球上,开始守护地球。最后创世之神卡拉法尔大帝降临。
  • 虐男主时手要黑

    虐男主时手要黑

    沈泽蘅重生一世历经磨难只为弥补曾经的遗憾,北境王沉肆天逆转时空只为再见心爱之人一眼,这一次,两人再次相遇,即是巧合,也是必然。
  • 青冥神道

    青冥神道

    做为微弱之神,高举王座,爬向那天空中的最顶端。
  • 在日本看中国

    在日本看中国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在日本看中国》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灵猫大陆

    灵猫大陆

    有一个奇幻的异世界,名灵猫大陆。有一种奇幻的小生物,名为灵猫。有一个神奇的异空间,名为伊西斯……来吧!万年一遇的幸运儿!携子之手,叩开奇幻世界的大门!缔结共生契约,加入探险小队,探秘奇境!因为你将成为这神灵之巅的主宰!这里是——灵猫大陆!小作有话说:这是小蝶我的处女作,不足之处多多见谅~本文慢热,目测n卷,所以建议养文~我会说其实是因为我懒么orz
  • 振海号

    振海号

    这是一部充满血泪的挣扎史!这是一曲赞颂英魂的赞歌!这是一部恢弘史诗巨著!二战开战之前,美籍华人杨振海,是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的学生。他和当时留美的中国海军学院张凌霄、王文昭成为好友兼死党。毕业后,他陪家人吃了最后一顿饭后,便不辞而别和二位好友回国参军了。回国不久,杨振海救下了海军上将陈季良将军的女儿陈文钰,四人便聚齐了。从此,四位青年成为中国海军。且看作者如何以他们四人的视角,还原中国海军悲壮抗战史。写作风格倒叙,绝非穿越,真真正正的历史纪实小说。(原名:宁海号)过几天将更正过来
  • 写给我心爱的女人

    写给我心爱的女人

    我非常爱她,她也非常爱我,我们相亲相爱。这本诗集就是献给她的!
  • 豪门命运:辛宠独生子

    豪门命运:辛宠独生子

    她原本是为了赚钱,到了一个错误的地方,后来她穿越了,穿越到了一个女人的身体里,那大小也差不多20满岁,身材火辣,精致的五官。然后她碰上一个男人……那个男人强暴了她,她就想办法将他的事情发到网上,匿名,是怎么也查不出来的匿名,没发露任何名字。请接下来看文章,我暴露的太多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