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34600000023

第23章 针灸基础理论(15)

13.章门(Zhānɡmén)脾的募穴;八会穴之脏会

【命名】章,明。本穴属肝经穴,肝主青、主生、主春,春天是阳光明媚,万物生发的季节。本穴位于胁部左右分列呈门状,故名。

【定位】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主治】①腹胀,泄泻,腹部痞块;②胁痛,黄疸。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肝炎、胃炎、肠炎等。

14.期门(Qīmén)肝的募穴

【命名】期即一周,本穴为十二经脉循行之最后一穴,人体气血运行起于云门,终于此穴;继之又进入另一周之运行,如环无端,该穴为周而复始的经气运行之门户,故名。

【定位】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四寸。

【主治】①胸胁痛,腹胀,胸满;②呕吐,反酸,呃逆,腹胀,泄泻;③乳痈。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炎、肝炎、肋间神经痛等。

十五、经外奇穴

(一)头颈部穴

1.四神聪(Sìshéncōnɡ)

【命名】穴在头顶百会穴四周,可以健脑益智,故名。

【定位】在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主治】头痛,眩晕,半身不遂,癫痫,失眠,健忘。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病、小儿多动症、血管性痴呆、大脑发育不全等。

2.当阳(Dānɡyánɡ)

【定位】在头前部,当瞳孔直上,前发际上1寸。

【主治】偏、正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鼽,鼻渊。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鼻炎、感冒等。

3.鱼腰(Yúyāo)

【命名】鱼指眉弓,中部为腰,人之眉毛状似鱼形,其穴适当眉毛中部,故名。

【定位】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眼睑下垂,眼睑瞤动,口眼喎斜。

【刺灸法】平刺0.3~0.5寸;禁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眶上神经痛、急性结膜炎、角膜白斑、眼睑下垂、面神经麻痹等。

4.太阳(Tàiyánɡ)

【命名】穴在头角处,是处俗称太阳,因此得名。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目眩,目涩,口眼喎斜。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高血压、急性结膜炎、泪囊炎、视神经萎缩、麦粒肿、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5.耳尖(ěrjiān)

【命名】因穴在耳尖处,故名。

【定位】在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尖端处。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麦粒肿,喉痹,偏头痛。

【刺灸法】直刺0.1~0.2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结膜炎、麦粒肿、扁桃体炎、咽炎、高血压等。

6.球后(Qiúhòu)

【命偌】因穴在眶下缘处,适当眼球后方,故名。

【定位】当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主治】眼疾:目赤肿痛,目翳,视物不明,夜盲等。

【刺灸法】轻压眼球向上,沿眶下缘缓慢直刺0.5~1寸,不提插;不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视神经萎缩、视神经炎、视网膜色素变性、白内障、青光眼、近视等。

7.止迎香(Zhǐyínɡxiānɡ)

【命名】穴近迎香上方,故名。

【定位】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

【主治】鼻渊,鼻鼽,鼻痔;头痛,迎风流泪。

【刺灸法】向内上方斜刺0.3~0.5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鼻炎、鼻窦炎、结膜炎、泪囊炎等。

8.内迎香(Nèiyínɡxiānɡ)

【命名】内指鼻内侧,因针此穴能恢复嗅觉,重新迎来香气,且与迎香相对,故名。

【定位】在鼻孔内,当鼻翼软骨与鼻甲交界的粘膜处n。

【主治】目赤肿痛,鼻疾,喉痹,热病,中暑。

【刺灸法】三棱针点刺出血,出血体质者忌用。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结膜炎、鼻炎、鼻窦炎、中暑等。

9.聚泉(Jùquán)

【命名】穴在舌体正中,与口腔津液生成有关,故名。

【定位】在口腔内,张口伸舌,当舌背正中缝的中点处。

【主治】舌强,舌缓,食不知味,消渴,哮喘,咳嗽。

【刺灸法】直刺0.1~0.2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舌肌麻痹、味觉减退、支气管哮喘等。

10.海泉(Hǎiquán)

【定位】穴在舌体正中,与口腔津液生成有关,故名。

【定位】在口腔内,张口,舌转卷向后方,当舌下系带中点处。

【主治】重舌肿胀,舌缓不收,喉闭,呕吐,呃逆,腹泻,消渴。

【刺灸法】点刺出血。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舌炎、咽炎等。

11.金津(Jīnjīn)、玉液(Yùyè)

【命名】穴在舌下两边静脉处,左称金津,右名玉液,乃因舌下多生津液之故。

【定位】在口腔内,张口,舌转卷向后方,在舌下系带两旁之静脉上;左金津,右玉液。

【主治】舌强,舌肿,口疮,喉闭失语;消渴,呕吐,泄泻。

【刺灸法】点刺出血。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舌炎、咽炎、口腔溃疡、失语症等。

12.牵正(Qiānzhènɡ)

【命名】牵有纠正之意,因治面瘫、口喎斜,刺之可以纠正歪斜,使之周正,故名。

【定位】在面部,耳垂前0.5~1寸处。

【主治】口眼喁斜;口疮,口臭,下牙痛。

【刺灸法】向前斜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舌炎、口腔炎等。

13.翳明(Yìmínɡ)

【命名】穴在翳风之后,有明目之力,故名。

【定位】在项部,当翳风穴后1寸。

【主治】目疾:近视,远视,雀目,青盲;头痛,眩晕,耳鸣,失眠。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视神经萎缩、白内障、青光眼、近视、神经萎缩、精神病等。

14.安眠(ānmián)

【命名】因有安眠作用而得名。

【定位】在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之中点处。

【主治】失眠,心悸,烦燥,癫痫;头痛,眩晕。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癔病、精神病等。

15.颈百劳(Jǐnɡbǎiláo)

【命名】百有多的含意;劳同痨,言其治疗多种痨症,故名。

【定位】在项部,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主治】颈项强痛;咳嗽,气喘,骨蒸潮热,盗汗,自汗;瘰疬。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结核、百日咳、颈项部扭挫伤等。

(二)胸腹部穴

1.子宫(Zǐɡōnɡ)

【命名】穴位近子宫,主治胞宫之疾患,故名。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主治】阴挺,痛经,崩漏,月经不调,不孕;疝气,腰痛。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子宫脱垂、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等。

(三)背部穴

1.定喘(Dìnɡchuǎn)

【命名】定有平息之意;喘指喘息、喘哮。因针此穴有宣肺平喘之效,故名。

【定位】在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主治】咳嗽,气喘;落枕,肩背痛,上肢疼痛;荨麻疹。

【刺灸法】直刺或向内斜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结核、百日咳、颈项部扭挫伤等。

2.夹脊(Jiājí)

【命名】又名华佗夹脊,因穴在脊椎棘突下旁开0.5寸,故名。

【定位】在背腰部,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位。

【主治】①胸1~5夹脊:心肺、胸部及上肢疾病;②胸6~12夹脊;胃肠、脾、肝、胆疾病;③腰1~5夹脊:下肢疼痛,腰、骶、小腹部疾病。

【刺灸法】直刺0.3~0.5寸,或梅花针叩刺;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相应内脏的病变,研究认为夹脊穴能调节自主神经的功能,故用夹脊穴治疗与自主神经功能相关的一些病,如血管性头痛、肢端感觉异常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脑血管病、红斑性肢痛症、高血压等。

3.胃脘下俞(Wèiwǎnxiàyú)

【命名】本穴善治胃脘部疾病,故名。

【定位】在背部,当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消渴,胰腺炎;胃痛,腹痛,胸胁疼痛;咳嗽,咽喉干痛。

【刺灸法】斜刺0.3~0.5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糖尿病、胃炎、胰腺炎等。

4.痞根(Pǐɡēn)

【命名】积块称“痞”本穴主治痞块、痞满之疾,针此可使痞积消散,故名。

【定位】在腰部,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

【主治】痞块,癥瘕,疝气,腰痛,反胃。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肝脾肿大等。

5.下极俞(Xiàjíyú)

【命名】极为“端”之意,穴近腰椎下端,故名。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痛,腹痛,腹泻,小便不利,遗尿,下肢痠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腰骶部病变、下肢瘫痪、肠炎、小儿遗尿等。

6.腰眼(Yāoyǎn)

【命名】穴当腰部两侧凹陷之处,该处状似眼,故名。

【定位】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凹陷中。

【主治】腰痛,尿频,消渴,妇科疾患。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腰肌纤维炎、腰肌劳损、子宫内膜炎等。

7.十七椎(Shíqīzhuī)

【命名】穴当第十七椎棘突下方凹陷处,故名。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骶痛,痛经,崩漏,遗尿,腿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腰骶部病变、下肢瘫痪、功能性子宫出血、小儿遗尿等。

8.腰奇(Yāoqí)

【命名】穴当腰部,疗痫有奇效,故名。

【定位】在骶部,当尾骨端直上2寸,骶角之间凹陷中。

【主治】腰骶痛,便秘,头痛,失眠,癫痫。

【刺灸法】向上平刺1~1.5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癔病、精神衰弱、习惯性便秘等。

(四)上肢部穴

1.肘尖(Zhǒujiān)

【命名】穴在肘部,尖指尖端,以其穴当尺骨鹰嘴突起之尖端,故名。

【定位】在肘后部,屈肘,尺骨鹰嘴的尖端处。

【主治】瘰疬,痈疽,疔疮,肠痈,霍乱。

【刺灸法】艾炷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上肢瘫痪等。

2.二白(èrbái)

【命名】白者素色,因穴在上肢内侧,其位置皮肤较洁白,又二穴对称,故名。

【定位】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各1穴,一臂2穴。

【主治】前臂痛,胸胁痛,痔疮,脱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痔疮、脱肛等肛肠病。

3.中泉(Zhōnɡquán)

【命名】穴位在阳溪与阳池之间而得名。

【定位】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桡侧的凹陷处。

【主治】掌中热,腹胀腹痛,胃脘疼痛,胸胁胀满,咳嗽气喘,心痛,唾血,目翳。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支气管炎、胃炎等。

4.中魁(Zhōnɡkuí)

【定位】在中指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点处,握拳取穴。

【主治】牙痛,鼻出血,噎膈,反胃,呃逆,白癜风。

【刺灸法】只灸不针。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齿痛、食道炎、食道狭窄、贲门痉挛等。

5.大骨空(Dàɡǔkōnɡ)

【命名】穴在大拇指背侧,指节空隙之间,故名。

【定位】拇指背侧指关节的中点处。

【主治】目痛,迎风流泪,目翳,吐泻,衄血。

【刺灸法】只灸不针。

【应用】现代应用于治疗白内障、青光眼等。

6.小骨空(Xiǎoɡúkōnɡ)

【命名】穴在小指背侧,指节空隙之间,故名。

【定位】小指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点处。

【主治】目痛,迎风流泪,目翳,指关节痛,喉痛。

【刺灸法】只灸不针。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白内障、眼睑炎等。

7.腰痛点(Yāotònɡdiǎn)

【命名】因该穴能治疗腰痛,故名。

【定位】在手背,当第二、三掌骨及第四、五掌骨之间,当腕背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两穴。

【主治】急性腰扭伤,手背红肿疼痛;头痛,小儿急慢性惊风。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8.外劳宫(落枕)(Wàiláoɡōnɡ)

【命名】可治颈强、落枕,故名。

【定位】在手背,第二、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

【生治】落枕,手背肿痛,手指麻木,五指屈伸不利。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9.八邪(Bāxié)

【愉名】邪指病邪,穴在手背各指缝的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穴,故名。

【定位】在手背,第一至第五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手背肿痛,手指麻木;头痛,咽痛,齿痛,烦热;毒蛇咬伤。

【刺灸法】斜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

【应用】配后溪、三间主治手指麻痛。

10.四缝(Sìfénɡ)

【命名】穴当掌面食、中、环、小四指第1、第2支关节横纹缝隙中点,故名。

同类推荐
  • 妇产科医师处方手册

    妇产科医师处方手册

    本书由药学和妇产科专家共同编写,详细论述了妇产科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及处方。主要包括妇科感染性疾病、妇科急症和妇科急腹症、妇科肿瘤、妇科内分泌、子宫内膜异位症、女性盆底疾病;妊娠病理、妊娠合并症、异常分娩、分娩并发症、异常产褥、新生儿常见病、产科特殊处理措施、妊娠期和哺乳期用药等。每种疾病按概述、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注意事项等编排。本书的特点是内容经典、简明实用,针对品种繁多的药物和疾病,提供了临床用药的最佳处方,适于妇产科医师、基层全科医师和医学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 临床护理操作技术

    临床护理操作技术

    本书侧重于对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介绍,并结合当今国内外护理技术的新进展,对有关新知识、新技术做了介绍。
  • 肾脏疾病知识问答

    肾脏疾病知识问答

    按照中医理论,肾是“先天之本”。肾脏最主要的功能是通过泌尿排出代谢废物,并维持水、电解质、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因此人们常常将肾脏比喻为“清道夫”和“下水道”。此外,肾脏尚有多种内分泌的功能,如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前列腺素等。
  • 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

    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桃花葬(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桃花葬(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作品以略带戏谑风格的精致语言展现了生活的荒诞一面。主人公王小日一事无成,自杀未遂的他却和朋友们进入了一段奇妙旅程,这同时也是一场葬礼,一趟行军,一次别离,一概疯癫。普通的现实生活在作者笔下表现出了强烈的结构色彩,捧腹之余令人深思。“灰雾漫,断桥长,赤浪卷苍茫。天不见,人彷徨,洞出要有光。青山绿水无归途,半落桃花坊。溪流尽,高台望,迭屋现灵堂。将出师,道穿肠,薄名莫传扬。林中路,卧河床,起落谁坐庄?盛极时,祸暗藏,颠倒安乐乡。周而复,卿命丧,终没乱坟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与细菌的战斗

    与细菌的战斗

    本丛书共8个分册,分别涉及考古学、海洋学、地震学、气象学、地质学、细菌学、地理学、军事学等学科,知识丰富,涉猎广泛。是一套具有活力、具有创新力的儿童科普读物。细菌真是非常讨厌的东西吗?但实际上,人类无时无刻也离不开微生物。微生物不仅是生态平衡重要的一环,也是生命世界的开拓者。本书选取了人类与细菌较量的故事,客观地评价了细菌的危害和益处。
  • 妖颜倾天:绝色倾城

    妖颜倾天:绝色倾城

    前世今生,她为爱付出所有,不计后果,为了爱,她偷红线,改姻缘,只为能与他一世相守。爱情是什么?真正的爱情是生死与共,三生三世,他们无怨无悔,最大的希望就是能与对方多呆一秒,多望一眼!只为那一句“我是你三生的好夫君,你是我三世不离不弃的妻”,风起云卷,那缠绕在一起的银发,就如同他们的心,交错相依!
  • 不朽传说帝临凡尘

    不朽传说帝临凡尘

    诸天万界,唯帝者独尊。万丈红尘,只身望天涯。繁华落尽三千雪,唯我!只身独存!知道一切,却忘记自己。这条路有谁陪我走下去?
  • 独家盛宠:季总养妻甜蜜蜜

    独家盛宠:季总养妻甜蜜蜜

    18岁的纪伏在花季年纪遇到了季祁,这个没有血缘关系,却比有着血缘关系的人还‘关心’她的小叔叔。“小叔,商量一下,做完这套题就睡觉。”“月考成绩语文56,数学72,英语34...”小叔掀起眼皮,捏着纪伏的成绩单。“...”有个班主任亲戚,纪伏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22岁的纪伏在早已过了青春岁月之时,再次遇见季祁,这个拿着一纸婚书要告她重婚罪的大尾巴狼!“小叔,商量一下,撤诉呗。”“可以,生个我的孩子。”小皮球呱呱落地。“小叔,撤诉呗。”季祁递出一张法院判决书:综合上述情节,纪伏女士罪名成立,以季祁先生为牢,判终身监禁。罪名:令季祁先生念念不忘。最怕小叔突然关心——“成绩单呢?”
  • 瞳乱天下

    瞳乱天下

    血狱十年,他是一个内心早已沧桑的神秘男人……杀手之路,他立志成为黑道的皇者!誓让这个国度的黑夜在他的脚下匍匐!凌枫,他是一个眼睛会说话的极品男人……绝狱归来,复仇诛心,聚人形兵器—夜影七血卫,创黑道帝国,他的名字是杀手界的传说,他的存在是所有黑道大佬的噩梦……
  •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者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可是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他似乎已经不能再用自己的双脚走路了,他必须要“拄着”父母这“两根拐杖”。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们也该好好找找其中的原因了,否则孩子将永远无法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