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90400000029

第29章

安禄山“洗三”(就是正式确定义母子关系的仪式)那天,唐玄宗为了表示对贵妃的宠幸,也是为了表示对安禄山的恩宠,在宫中张灯结彩,邀文武百官前去观赏。仪式极其隆重,贵妃娘娘亲手用各种绸缎将安禄山里三层外三层地裹成了个大粽子一般,俨然把他看成是一个刚出生三天的婴儿。只是安禄山大腹便便,身体强壮,叫贵妃娘娘为难的是怎样才能将他抱起来,无奈,只好命十几名宫女用一台彩轿抬着,在宫里前后游行,贵妃娘娘跟在后面笑个不停。安禄山就这样在唐玄宗和杨贵妃面前装傻装憨,赢得了他们的欢心,也消除了他们的戒心。

此后,安禄山借助自己的“傻样”讨好杨贵妃,他想尽了一切办法来让贵妃开心。安禄山知道杨贵妃喜欢洗温泉,便为她大加装修,从范阳运来石龙、石鱼、石凫、石雁、石莲花,把华清池弄得富丽堂皇,雕刻精美,巧夺天工,所以贵妃在沐浴时,一见到这些东西就会想起她的干儿子来。他每次从范阳来朝觐时,骆驼队长而又长,不仅带来了奴婢、珠宝、玉石,还特意为贵妃带来她所喜欢的媚玉箫管,用意很清楚,让贵妃吹着它,也想着他。

安禄山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唐玄宗看见自己对干娘多么孝顺,因为安禄山坚信:只要自己让杨贵妃高兴了,唐玄宗必然高兴;唐玄宗高兴了,那么自己仕途自然也就通畅了。

果然,安禄山这种傻乎乎的“孝顺”为自己换来了诸多好处,其中最重要的是信任,唐玄宗甚至为保证安禄山的安全,特赐安禄山一面金牌,专门用在别人劝酒时可以拒饮,以防中毒。甚至,唐玄宗在安禄山回北方之前,还特意命令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正员长官、御史中丞在鸿胪亭设宴为他饯行,以显示他对安禄山与众不同的高度信任。

随着安禄山服侍杨贵妃的力度的加大,自己的官职也不断提升,没有多长时间,他便当上了范阳节度使、河北探访使,即使这样,他仍然可以指挥自己原来领地的军队,无形中增强了自己的实力。

实力逐步膨胀后的安禄山开始积极筹划反叛唐王朝的秘密行动,即便到了这个时候,安禄山表面上仍装出一副忠厚老实的样子。一次上朝,他上奏说:“陛下,我安禄山本来是一个胡人,现在皇上对我这么信任,我即使肝脑涂地也无以为报,如果有机会,愿意以我这卑贱的身体去替皇上死!”唐玄宗不解地问:“你为什么愿意舍弃你的身体来保护我呢?”安禄山假意动情地说:“如果没有皇上,我肯定早就暴尸荒野了,因此,对于皇上的恩德我只有以死相报。”安禄山的一席话说得唐玄宗心花怒放,他高兴地说:“好!满朝文武大臣就你能够说出如此忠心的话来。”

这时,皇太子正好出来,安禄山一见皇太子,马上想到一个取悦唐玄宗的办法:假装不知道皇太子来了。唐玄宗让自己去跪拜行礼,自己坚决不跪拜,并明确表示只拜见唐玄宗以及朝廷里的官员。因此,当唐玄宗让安禄山去拜见一下皇太子的时候,安禄山故意问道:“不知皇太子是个什么职位的官?”唐玄宗解释说:“皇太子不是朝廷命官,只是一个封号。”安禄山故意做出不愿意的神态说:“那我不拜,我只拜朝廷官吏,他不是我朝官吏,我不拜。”唐玄宗只得进一步解释说:“皇太子虽不是官,但他却比所有的官都大,有朝一日我驾崩了,他就是管官的官,所有的官都不如他。”安禄山这才故做恍然大悟的样子,倒头便拜说:“噢,请原谅我不懂得朝廷的这些礼节,只知道皇帝而不知皇太子,罪该万死!太子,请受我一拜!”

安禄山前面的铺垫都是为了要说出这句讨唐玄宗欢心的关键话来,因为这样可以让唐玄宗以为自己确实只忠于他一个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安禄山取悦唐玄宗的“傻”功炉火纯青。由于他本人越长越胖,胖到腹部快垂到膝盖了,每次上朝非得两名彪形大汉扶着才可以走动;每次入京,半路上必须换马,而且换的马必须是可以驮五石米的壮马,否则,马匹肯定会累死。安禄山虽然胖,但时常跳胡旋舞给玄宗、杨贵妃看,取悦于他们,跳得风声呼呼。一日,唐玄宗指着他的肚子问:“你的肚子里究竟装的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这么大?”安禄山傻傻地回答说:“我的肚子里什么东西也没有,只有对皇上的一颗忠心!”唐玄宗听了很是高兴。

安禄山就是在他的“傻样”的掩护下,秘密积蓄力量,而这一切唐玄宗全然不知。安禄山在范阳城北筑起了一座城,号为雄武城,养兵积粮,将各少数民族的士兵、马匹、粮食都大量收归,又招募了一些有识之士为谋士。没过多久,安禄山便掀起了足以颠覆唐朝的叛乱,时间长达八年之久,唐王朝由此一蹶不振。

4. 朝着风向一边倒

——冯道官场不倒的能力

五代时期出了这么一个奇人,他是一位官场常胜将军,是一部“官场学”的活教材。他一生的意义就是教人怎样做官,并用他一生的实践向人们宣告着官场不倒的一个惊天大秘密。那么这个奇人是谁?他的惊天大秘密又是什么呢?他便是号称官场“不倒翁”的冯道。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省交河县东北)人,生于唐僖宗年间。他的家庭是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小康之家,他的祖先也不是名门士族,连一个县令以上的先人也找不出来。可想而知,在那个做官凭门第的时代,他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物,想跻身官场,无异于登天。可是,历史却永远记住了“冯道”这个平凡的名字,因为他不仅做官了,而且做了几十年的大官。

冯道生活在唐朝末年那个军阀割据、战乱频仍的时代,他知道,要想为官,第一步就得寻找靠山。然而要从万千割据势力中寻找到可靠的后台,还真是一门学问。不过冯道天生就精通这门学问,他四处调查割据集团的兵力、控制地域以及领导者的情况,逐一排除,最终将目标锁定在割据晋阳的李存勖身上。

冯道了解到李存勖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且求贤若渴,这点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出身低微的普通人来说很有帮助,因为冯道能够通过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升迁。基于这样的考虑,冯道决定投奔李存勖。可是,他并没有直接前去求见李存勖,他考虑到如果自己贸然前去,李存勖势必把自己当成到他那里混饭吃的平庸之辈,肯定不会受到重用,说不定哪天打仗还可能送了命。

这样愚蠢的事情他冯道绝不会做,因此,他首先设法掌握了李存勖的性格特点,知道这个人非常重感情,尤其是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然后,冯道想到应该找个跟李存勖关系密切的人来为自己牵线搭桥,这样自己一去便可让重情重义的李存勖另眼相看。

冯道搜肠刮肚地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名叫张承业的人。冯道很早的时候在离家乡较近的幽州做小吏。当时,幽州军阀刘守光十分凶残,杀人成性,对于属下,也是一言不合,即加诛戮,甚至杀了之后,还叫人割下死人的肉来吃。冯道知道在这个人手下干不了太久,因此,他积极为自己留后路,经常暗中释放被刘守光拘押的豪杰。一次,刘守光的部将张承业劝阻他不要去攻打易州和定州,话不投机得罪了刘守光,刘守光便将他抓起来打入死牢。冯道觉得张承业这个人日后必有大用,于是他想尽办法贿赂刘守光身边的人,好不容易保下了张承业的命,然后又买通狱卒帮助张承业逃出牢狱。而张承业曾经救过李存勖的命,算来张承业与李存勖是生死之交,而自己跟张承业也是生死之交,因此,自己可以通过张承业的介绍,让自己成为李存勖完全信任的手下。

想到这些,冯道便立即修书一封给张承业,张承业收到冯道的来信后,只顾高兴,根本没有考虑到冯道是在利用自己,欣然写了一封向李存勖推荐冯道的信。冯道如获至宝,他放心地前往李存勖的大营。

李存勖果然重情重义,听说冯道是张承业推荐来的,便毫不怀疑此人的品行,给了他一个重要的职位,让他做自己的贴身幕僚,即晋王府中的书记,负责起草收发各种政令文告、军事信函。

冯道充分利用这个能够接触李存勖以及相关核心机密的机会,深入揣摩李存勖的个人喜好,并试着将自己的个人喜好往李存勖那边靠拢,从而博得了李存勖的欢心。

冯道知道李存勖喜欢简朴的生活,常常与士兵和部将同吃同住,冯道便也装模作样地过着简朴的生活,他在军中盖了一个小小的茅草屋,连床席都没有,只睡在一束干草之上。

冯道发现李存勖心情不好的时候,会无故对部下发脾气,一旦心境平和下来后,又会经常自责。冯道想到,如果自己能够先于李存勖考虑问题,那么李存勖必然会感激自己。

不久,李存勖和后梁的军队在黄河两岸对峙,战斗打得十分激烈残酷,而此时晋王的军饷十分匮乏,李存勖心情十分烦闷,而大将郭祟韬却不识时务地劝李存勖说:“供应紧张,能不能少几个陪着吃饭的人?”这无异于撞在李存勖的枪口上,只见他大发雷霆,说:“我想为那些替我卖命的人弄顿饭吃都不成,哪里还能当主帅呢?你作为我的后勤主管,连这点小事都解决不了,还想从我嘴里抢粮食,你这个官也不要当了!”冯道察言观色后,觉得这些话是李存勖在气头上说的,等心平气和后,肯定会后悔的。因此,冯道不失时机地出来打圆场,他对李存勖说:“粮饷供应确实困难,郭祟韬这么说,也是对您的一片忠心啊!”过了没多久,李存勖果然后悔了,他觉得为了这么一点儿小事责骂部下太过分了,转念一想,多亏了冯道那个“打圆场”,否则自己就下不了台了,因此,李存勖大大奖赏了冯道,并连续提拔他,以示重用。

后来李存勖果然开国成功,是为后唐庄宗。然而,时运并不总是垂青冯道,后唐建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大臣的任用重视出身,一般显要位置都由那些名门贵族出身的人把持,冯道这样没有“来历”的人,便被踢出行政中枢的序列,让他领个空头衔在家等待重新安排。冯道善于见风使舵,他采取以静制动的策略,装作心满意足的样子安心在家赋闲。其实,冯道暗中却无时无刻不在密切关注着皇帝的更替,他力争在别人之前掌握新皇帝的脾气禀性,然后制定东山再起的计划。

不久,后唐庄宗李存勖被杀,后唐明宗即位。冯道马上积极活动,他通过朝中心腹迅速知晓了后唐明宗想要有所作为,因而提倡居安思危,关心百姓的疾苦,冯道从这个信息中看到了自己重新得到重用的希望。

一天早朝,明宗问满朝文武:“今年的年景如何?”很多大臣习惯了阿谀奉承,便说了些粉饰太平的话。然而此时的冯道根据先前得到的关于后唐明宗治国的基本方针的信息,很快明白后唐明宗这个问话的意思,实际上是在试探哪些大臣确实能够居安思危并关心民生疾苦,冯道决定迎合后唐明宗的心思来回答。可这又让冯道有些犹豫了,因为如果仅仅提到居安思危的问题,他自信毫不费力,但如果照实说年景的问题,那肯定扫皇帝的兴致,因为当时民间年景非常糟糕,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如果不照实说,那就跟其他大臣的回答没有两样,自然不能让后唐明宗满意。怎么办才好呢?他想到了一个借诗词来影射当时年景的方式。

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走到后唐明宗跟前说:“陛下,我想给您讲一个故事。”后唐明宗听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回答,非常感兴趣,便高兴地说:“很好啊,我倒想听听你有什么高明的见解。”冯道说:“我当年在晋王府的时候,奉命到河北中山一带公干,途中要路过井陉。我早就听说过井陉是个很难走的地方,人马到了那里,多发生被绊倒摔伤的事,我就十分小心地走过了井陉。没想到过了井陉,到了平地,却从马上摔了下来,差点摔死,我这才明白凡事要处处小心,时时提防。我的事虽小,却可以用来比喻大的事情,望陛下不要以为五谷丰登,河清海晏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要兢兢业业,不要放纵享乐,这才是我们臣下所希望的呀!”

冯道的这个故事正中后唐明宗的下怀,他微笑着点头说:“你说得一点儿都没有错,我们现在确实得有这么一种居安思危的态度。”接着,后唐明宗又问冯道:“那么,你认为现在天下百姓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了呢?”冯道按照早就想好的唐代诗人的诗词委婉地说道:“唐朝有位叫聂夷中的诗人,写了一首《伤田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帝王心,化做光明烛,不照绮罗宴,偏照逃亡屋。’当我看到现在百姓的生活,就不由地想起这首诗来,不知道陛下听后有何感触?”后唐明宗早就从冯道的话里听出了他所影射的内容,可是由于冯道精明地采用了诗词的方式,所以明宗不仅没有大怒,反而称赞冯道说得好,他要求所有大臣都要牢牢记住这首诗,多关心关心百姓的生活。冯道凭借自己精湛的官场用语术,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评价,他也因此被后唐明宗提拔为一品宰相,一度得到皇帝的重用。

后唐明宗去世以后,皇位的争夺战日趋激烈。面对这种情况,冯道“审时度势”地调整了自己的战略方针,他觉得如果想保全自己,必须看准风向,谁的势力大,就赶紧拥护谁;如果谁失势,则率先推倒谁。

后唐明宗的儿子李从厚即位后,同宗的李从坷就兴兵进攻,想要夺取帝位,李从厚得到消息后,吓得连臣下也来不及告诉,就慌忙跑到自己的姨夫石敬瑭的军中。冯道了解到李从坷已经控制了整个京城的局面,正摆出一副杀气腾腾的阵势准备镇压敢于反抗的大臣和百姓。冯道心想: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应该率先赞成李从坷取代李从厚成为新皇帝,这样才能既保住自己的性命,又能凭借拥立新皇帝的功劳继续得到重用,这样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天早上,当其他大臣对京城兵变不知所措时,冯道却按照自己已经想好的计划,一反常态,出人意料地向百官提议去迎接李从珂。对于冯道的这个提议,反对者很多,他们说:“哪有天子在外,大臣反去劝别人当皇帝的道理呢?我们是不是该去投奔天子?”冯道根据已经想好的辩词说:“李从珂拥有大军,且性格果断。而李从厚不过是个小孩子,即位以来尚未掌握实权,为人又过于优柔寡断,不适合做皇帝,我的决定肯定没错,如果大家信得过我,就跟我一起去迎接李从珂吧。”

冯道深知自己身为宰相,权位为诸官之首,又兼一些官吏为他所亲手提拔,因此,他坚信只要自己坚持,多数人都不好说什么。果然,当冯道提议表决时,绝大多数人都同意了,一起到洛阳郊外去列队迎接李从坷,并献上了请李从珂当皇帝的劝进文书。就这样,冯道凭借自己灵活的处事原则,由前朝的元老重臣摇身一变,成了新朝的开国功臣。

冯道善于根据不同握权者的性格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能够历经多个皇帝而依然活跃于官场的高层,足见其圆滑变通的为官手段之高明。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幕府

    曾国藩幕府

    《曾国藩幕府》是对曾国藩一手所创立的幕僚机构和该机构创立过程的描述,其中涉及晚清高级官员(如李鸿章、刘蓉、郭嵩焘、李元度等)的培养和与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因果,进一步理顺了相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对曾国藩幕府幕僚的叙述同时也是对曾国藩个人经历的侧面解读。
  • 无法重生

    无法重生

    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叫喊声,兵锋交错。嘶哑与狂吼在一瞬间从人群中迸发又被逐渐扩大,兵器之间的碰撞声随之而起。张斌在方阵的最后面,只能看到前面的士兵冲上去,紧接着就是一片又一片的血液混合着一具又一具尸体倒在地上。
  • 土尔扈特部东归祖国

    土尔扈特部东归祖国

    《土尔扈特部东归祖国》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书生万户侯

    书生万户侯

    大汉天下,历经千年风霜,坐拥万里山河,九州百郡、国泰民安。却架不住岁月长河的变迁,立朝百世,乱于一时。九州豪杰、世家皇族,乱世之中如何在忠义之间抉择。
  • 望族庶女的幸福日常

    望族庶女的幸福日常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林琅一直在问自己。做过普通的上班族打工妹,也不小心穿到了修仙世家修仙,却一不小心死在了雷劫之下。重生一世,林琅要好好的活着,她要幸福,要真挚的爱情,要这大周的权利与财富。大纲还未完善,写的时候一直在不停地修改,请各位同学养肥了再看也OK
热门推荐
  • 当你们遇到我们

    当你们遇到我们

    当你遇到我,世界是否会因此改变?当你遇到TA,历史是否会因此改写?当你遇到我们,命运是否会变得不同?当……停!答案就是:不会!我们渴望历史,研究历史,憧憬历史,如果我们和他们相遇会如何呢?礼尚往来?还是刀剑相向?或是……碰撞出搞笑事情?当你们遇到我们,你们我们依旧是正常的一切!——小九分队研究中心
  • 妻从天降:步步精心

    妻从天降:步步精心

    简介:本书为(修改版)正式更名为《妻从天降:步步精心》穿越言情+悬疑+武侠+复仇,但还是言情为主,悬疑,武侠,复仇为辅。谁说穿越好的,为什么她一穿过来先是砸了人还要被死人压?那谁,我等了你五年你都没来,我只能带着儿子去找他爹了。话说,她怎么这么悲催,好不容易清净了五年,再次遇到他们,她的生活又开始乱七八遭,被追杀,被通缉,害得她不得不又一次离开这里。生活处处是惊险,才从皇宫脱险又遇一大老板,可是为毛越与他相处她越觉得他很熟悉,老板大人看着她威武发话:“回去好好反省,若再敢不乖,家法伺候。”乐筱雨委屈的直挠墙,不带这样欺负人的!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别离再续

    别离再续

    穿越?还是穿书?作为一个21世纪的职场小白,沈安然觉得穿越大神是看自己的生活太安逸,人家穿越都是穿越成女主,自带各项技能,带着男主走向幸福生活,而自己则是穿越成书中炮灰女配,这个女配就是衬托女主,幸福生活的反面教材,书中5岁的沈安然就因为一场意外失去父亲,从此开启悲惨的生活,在青春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失去任性的资本,和那些恶毒女配不同的是,她作为女主儿时的小伙伴,最后的最后生命止步于28岁,当自己穿越成书中的符号时,且看沈安然能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
  • 万界行脚商

    万界行脚商

    当一个普通肥宅获得可以穿梭万界的能力,他是否可以成功逆袭。刘超就是这样的一个幸运儿,且看他如何在异界将生意做的风生水起。
  • 冥心澈骨

    冥心澈骨

    一次奇异的穿越之旅,两颗心灵的互相碰撞……一场命运的轮回,围绕在他们身侧。乱世,湮灭了多少希望?然,即使跨越千年,我也要找到你并且,牵着你的手,不放。永远。
  • 女帝又被暗戳戳盯上了

    女帝又被暗戳戳盯上了

    一朝穿越,萧天玉从一个普通老百姓一越成为人生赢家——皇帝,顺利得到了别人家主角梦寐以求的权力和地位,萧天玉表示无敌太让她寂寞了,唯一让她不满意的就是自己是个女的,自己美女如云的后宫是能看不能吃,她也不贪心,只想一生一世一双人,。
  • 公子重生记

    公子重生记

    这是讲述一个纨绔子弟重新做出人生选择的故事。大端朝立国三百年,西凉北莽如虎狼在侧。朝堂之上的昏君佞臣,边关沙场的士卒亡魂,朱门酒肉的达官权贵,纸上谈兵的士子文人。当山河沦陷风云骤起,当大厦将倾万民流离,当家门破败存亡于旦夕......他年我若为青帝,抱与桃花一处开。陆御之想了想,上辈子就挺遗憾的,这辈子怎么也不能重蹈覆辙,天下我不要,我就摘点桃花。
  • 踏破空间

    踏破空间

    辉煌时代,天骄并起,他们不停地穿梭在一片又一片的空间里,铸造着他们自己的传奇,而圣朝空间一位晚了七年觉醒的少年将要在这众多的空间里掀起一番腥风血雨。他将踏着敌人的传奇,谱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神话。
  • 轻松生活享受生活

    轻松生活享受生活

    本书阐释了如何才能拥有健康及快乐的法则。内容分为“从做人做事中轻松生活”、“从交际处事中轻松生活”、“从自动自发工作中轻松生活”等七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