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64200000020

第20章 指月不二

无言童子,妙得不言之妙

裴休相公有一次在法会上问看经僧:“你看的是什么经?”

僧人说:“《无言童子经》。”

裴休问:“这部经有几卷?”

看经僧说:“两卷。”

裴休说:“既然是无言,为什么还有两卷经?”

看经僧哑口无言。

后来有位禅师听了这则公案,代看经僧回答说:“如果是无言,岂止是两卷!”

《大集经》卷十二说,无言童子本是王舍城中师子将军之子,生时禀受神谕应慎言少语,以为将来宣示佛法做准备。无言长大了,喜欢默默地听人宣讲佛法。后来无言随父母礼见佛陀,佛的弟子舍利弗问佛陀:“这位童子一言不发,是不是做了什么恶业,而丧失了说话的功能?”

佛陀说:“你不能这么说。他其实是一位大菩萨!”

这时,但见无言童子低头合掌,口称皈依佛陀,并且跃上虚空,宣讲佛法。

南朝梁武帝《金刚经忏文》:“无言童子,妙得不言之妙;不说菩萨,深见无说之深。”

禅宗认为语言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仅凭语言文字是不能圆满地领悟真理的,因为真理是“不可思议”的,它存在于用语言文字去表达之前。因此,为了避免“口是祸门”的语言的危险,禅师在回答学人时往往说:“叮咛损君德,无言最有功。任从沧海变,终不为君通!”

佛教用“指”比喻语言文字,用“月”喻佛法真谛。

《楞严经》卷二:“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运用语言宣说佛法,如同用手指指月亮。手指是语言,月亮是真理。痴迷的人,却把手指当成了月亮的本身,岂非大谬不然。明代瞿汝稷曾搜集了大量禅宗的公案、语录,汇编成巨著《指月录》,至今仍是了解禅风禅法的重要参考书。

《楞伽经》卷四说:“如愚见指月,观指不观月;计着名字者,不见我真实。”愚人只看到指头,而看不到月亮。执着于语言文字的人,怎能看到真理的本身?《大慧语录》卷二十说:“古人云:‘见月休观指,归家罢问程。’……归到家了,自然不问途程;见真月了,自然不看指头矣。”

但禅宗富有创造性地提出了“指月不二”的命题,使它成为富有禅门特色的语言观。禅宗指出,超越了指月的分别,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同样可以传达出禅的至深至妙之境。语言有时不但是工具,而且本身也可以获得本体的意义。

羚羊挂角

为了对治学人执着语言的迷失,禅师在说法时使用玲珑剔透、不落痕迹的语言,这就是羚羊挂角:

“我如果说东道西,你们就会寻言逐句。我如果羚羊挂角,你们还向什么地方摸索?”

传说羚羊晚上睡觉时,将两只角挂在树上,足不着地,这样一来,纵是嗅觉灵敏的猎狗也找不着它的踪迹了。

羚羊挂角的妙喻,被宋代的严羽用来评论诗歌中含蓄有韵味的作品。他推崇盛唐王维、孟浩然等人的作品,说它们“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以境象玲珑、言近旨远成为诗中极品。

“羚羊挂角”的句子就是活句,即超出逻辑思维、意路不通、无意味的语句。禅宗将能通过逻辑思维来理解的语句称为死句。禅宗主张参活句而不要参死句。对微妙精深的道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旦用语言文字来表示,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了。参活句而开悟,才有真正的受用。

释迦掩室,净名杜口

《肇论·涅槃无名论》:“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杜口于毗耶。须菩提倡无说以显道,释梵绝听而雨华。斯皆理为神御,故口以之而默,岂曰无辩?辩所不能言也。”

佛陀在摩竭陀国说法,众生不肯奉行,佛陀遂于石室中坐禅三月,不使一切人天入室。

净名杜口,即维摩默然。《维摩经》中,三十二位菩萨各自解说什么是不二法门,后来文殊师利问维摩诘什么是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遂赞叹他真正得不二法门的三昧。

须菩提有一次在岩室中禅坐,帝释天称赞他善说般若,散花供养。须菩提说:“我并没有讲过什么,怎么说我善说般若?”帝释天说:“尊者无说,我亦无闻。无说无闻,是真般若。”于是天旋地转,花雨飘落得更多。

禅不可说,语言文字皆空,故释迦掩室,净名杜口。须菩提岩室坐禅,帝释天雨花赞叹。

真如自性超绝思量,可以用言说来表达的早已成了概念化、对象化的东西,而不再是禅。《景德传灯录》卷十二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僧问:“除去上下之类的相对概念,请师父开示禅法。”

大悲禅师说:“我一开口就错了。”

学僧听了,高兴地赞叹道:“您真是我的好老师。”

大悲说:“今日我败在弟子手里了!”

“上下”是相对的认识方法,一开口即落入相对,所以大悲指出开口即错。可当他说出“开口即错”这句话时,他也就错了,他并没有除去“上下”。学人立即抓住把柄,明扬实抑,大悲只得承认落了下风。在禅宗看来,“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斧”。真如非语言文字所能表达,一落语言即违背了真如大全,这时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杜口。

虽然掩室杜口成为禅宗内证忘言的范式,但切不可拘泥于此,否则它又成了新的思量概念。为避免执着,禅宗随说随扫,对它予以铲除:“释迦掩室,过犯弥天。毗耶杜词,自救不了。”

同类推荐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

    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

    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
  • 星云日记33:享受空无

    星云日记33:享受空无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三十三册。收录星云大师1995年1月1日至2月28日期间的日记,分为“心地宝藏”、“新的开始”、“享受空无”、“心的安住”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佛是觉悟者,法是认识宇宙人生,走向觉醒的方法;认识人生,改善人生,觉悟人生!《觉悟》是济群法师历年弘法的理念和核心思想,特别是他在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人生佛教,用佛法的智慧来指导人生。本书分三篇:“有所思”,讲述人生佛教的提出和思考过程;“有所行”,讲述佛教教育、弘法的具体实践;“修学之旅”则是济群法师本人的修学经历和体会。
  • 罗浮道教史略

    罗浮道教史略

    本书介绍了罗浮道教的历史发展,收录了罗浮道教诗词楹联,对罗浮道教两千年来的历史作了史料性的梳理,为中国道教史增添了一道风景。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那些年我的校园生活

    那些年我的校园生活

    这本小说是根据我真实小学五年的生活,不是抄袭的,女主名便是作者的真实姓名。
  • 重生嗜血女王

    重生嗜血女王

    她,沐檎,全国首富的千金,因太过单纯被继母李清婉算计,成了一个娇纵无度的千金大小姐失去了一切,她被前夫抛弃,肚子里的孩子也没能保住,最后含恨而死。她重生回到了十岁,她发誓一定要报前世的仇。以孩童之躯,在成人的世界步步为营,守住属于自己的一切,创建属于她自己的企业。身带异能,目空一切,珍贵珠宝逃不过她的眼睛。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有一个男人,默默在她身后帮助她,在她复仇时给予最大的帮助,小心翼翼护着她长大。她: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他:因为是你。
  • 晚安了心上人

    晚安了心上人

    夏忍忍从高中开始就喜欢陈琛,谁知道这一喜欢竟是6年。他喜欢五月天,夏忍忍也喜欢。只要是他需要,夏忍忍一转身就能看到他。可突然有一天,这一切都变了,因为顾然的出现,她放下了对陈琛的喜欢,而这一切迟钝的夏忍忍全然不知。而甜甜的恋爱,正向她大步走来。
  • 重生之嫡女归来倾尽风华

    重生之嫡女归来倾尽风华

    身为武林世家的掌门姚颖娢,一场意外莫名其妙的穿越到自己撰写了一本古代言情小说里的薛宰相家的四小姐,然而因恨意而重生的真正宰相家的四小姐合为一体,于是薛颖娢练武功,收神宠,开青楼,建赌坊,钱哗啦哗啦的进到她的口袋。渣男找她,狠狠的虐。白莲花姐姐陷害她,撕破她的脸皮,让她露出真面目。谁知被奉陌国太子盯上,拐回来当个太子妃,太子妃当得好好的,谁知这才是刚开始。
  • 浮沧录

    浮沧录

    北有大魏,南有齐梁。西夏东关浩瀚,南海北原苍莽。四海之内,皆为江湖。只因身负天缺绝症的小殿下北上要寻长生。于是这片江湖,便不再太平。
  • 我只想复活师妹

    我只想复活师妹

    师妹只剩下一缕幽魂,我要复活她,无论前路有多少艰险苦难。
  • 一位00后心理想说的话

    一位00后心理想说的话

    一位00后心里想说的话,你愿意听吗,可能会幼稚,可笑,还望您细细听来。
  • 步自衣

    步自衣

    花开花落,幻生幻灭。人生岁月当何如?自在心间:若愿嚣张肆意,自可战天地,破苍穹;若愿平庸无为,只得无英华可自见,无名誉可震俗;若悲观自已,或如奏残章,叹沧桑。尘世风雨一世,仓促彷徨;凌驾九霄云外,再创新章。
  • 穿越三国的情殇

    穿越三国的情殇

    一块古玉,却不想隐藏着传说中的异度空间,欧阳亦瑾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穿越,还是穿越到三国,与赵子龙,刘备,曹操一起经历这个群雄并起动荡纷乱的时代。一身医术外加随身空间,这块古玉带给欧阳亦瑾的究竟是什么,爱情,亲情,友情......她得到了多少,又失去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