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64200000016

第16章 不二禅机

不二法门

不二法门是佛法微妙的象征。所谓法门,就是入道的门径。不二法门是绝思议、无分别的佛教真理,高于其他种种法门。

《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载,维摩诘示疾毗耶离城,与诸位大菩萨共论不二法门。维摩诘请众菩萨说说什么是不二法门,三十二位菩萨列举了许多对立的概念(“二”),诸如生与死、垢与净、罪与福、善与不善、为与无为、我与无我、明与无明等等。众菩萨认为,消除了这些对立面,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即可进入不二法门。

文殊菩萨最后总结说:“根据我的想法,对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绝问答,这就是进入不二法门了。”

接着,文殊问维摩诘:“居士觉得是不是这回事呢?”

维摩诘默然无言。

文殊赞道:“好啊,好啊,连文字语言都没了,这才是真正的不二法门啊。”

三十二位菩萨通过把二见合为一见,即消除对立的方法,来说明什么是不二法门,这属于“以言遣言”;文殊比他们要高出一筹,认为无言无说即是不二法门。然而,这种做法仍然像用扫帚扫灰尘,灰尘虽除去,扫帚的痕迹还在。唯有维摩诘默然,才是不二法门的最高境界。

禅宗化解各种对立以获得主体精神无限超越的法宝是“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是中道哲学高度发展的结果,被禅宗视为家宝。

《信心铭》指出:“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去除了妄想分别,大道就会明明白白地呈现在目前。“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一生起相对的意念,就会破坏原本宁静圆满的心态。因此不可住于两边,凡是涉及相对的见解,都要加以扬弃,片刻也不让其停留心中。“一切二边,良由斟酌。”相对的二元意识的生起,是由于人的分别念,“要急相应,唯言不二”。要想与大道相应,就必须证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将好恶、是非、美丑、有无、大小、一多等相对观念打成一片。

禅宗运用“不二法门”,超越一切对立,以明心见性,回归于清湛纯明的本心,彻见“本来面目”。这些“不二法门”,主要有“彼此不二”“净秽不二”“生死不二”“指月不二”“色空不二”等。

不思善,不思恶

慧能在大庾岭头启发禅心,开示慧明:

“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慧明言下大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慧能启发慧明禅明时,运用的正是不二法门。

善恶代表诸如黑白、是非、真伪、美丑、净垢、得失、迷悟等一切相对意识。我们二元对待的思维,习惯地将一切事物相对地区分为善恶,然后执着一方,憎恶另一方。“正与么时”是相对认识尚未产生之时,“本来面目”存在于善恶二分法产生之前。重现“本来面目”就是要超越二分法而进入一念不生的境界。“不思善不思恶”的不二法门,遂成为禅宗精神超越的根本方法。

一刀两断

禅宗将剿绝情识的不二法门,喻为“一刀两断”,指师家采取峻烈迅猛的手段,斩断学人邪妄的见解。

禅宗指出,聪明伶俐之人,多被俗智所障,以至道眼不开,触途成滞。必须将相对的意念斩断,才能复活本心的妙用。“众生无始以来,为心意识所使,流浪生死,不得自在。果欲出离生死,做快活汉,须是一刀两断,绝却心意识路头,方有少分相应。”意思说众生长久以来,被心机意识所驱使,轮回在生死苦海,不能得到自在解脱。如果想脱离生死,成为快活汉,必须一刀两断,将相对的意识悉皆斩除,才能与大道相应。

禅宗随说随扫,“一刀两断”之后,对“一刀两断”的意识也予以超越,所以又说“一刀两断,未称宗师”。

坐断两头

与“截断两头”相类的表示剿绝相对观念的常用禅语是“坐断两头”。禅宗用它表现遮断从此岸(凡)渡到彼岸(圣)的渡口津要,断绝凡圣、生佛、迷悟、修证等对待关系,“坐断情尘意想,不落见闻觉知”。

“两头”是相对的认识方法,要使相对的认识成立,至少要有两种东西相对立比较,这就是“两头”。禅宗认为,陷于“两头”,就是陷于分别计较,就会丧失生命的本真。因此必须运用不二法门将两头截断。截断两头,消除了相对的知识后,才有绝对的知识。只有截断两头,方能归家稳坐。截断两头之后的境界是:“儒即释,释即儒;僧即俗,俗即僧;凡即圣,圣即凡;我即尔,尔即我;天即地,地即天;波即水,水即波。酥酪醍醐,搅成一味;瓶盘钗钏,熔成一金。”容不得丝毫虚妄分别,完全是平等光明的境界。

红炉片雪

绝对的般若消融相对知识,禅宗还用“红炉片雪”来表示。《十牛图颂》有“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之咏,是把红炉片雪视为调心臻于人牛俱忘时所获得的体验,有渐中顿的色彩。禅宗在使用红炉片雪象征时,更多的是注重它的顿悟性质。

片雪投入通红的炉中,立刻融化,象征般若空慧能当下消除一切执见和虚妄之情。所谓空慧,就是观察一切事物缘起性空的智慧。长髭见石头,一言之下,顿忘知解,说自己的感觉“如红炉上一点雪”,石头遂予印可。

禅僧喜用“红炉片雪”表示纤尘不立的悟心。其中圆悟克勤对“红炉片雪”一语尤喜运用,如:“到个里还容棒喝么,还容玄妙理性么,还容彼我是非么?直下如红炉上一点雪相似。”“此中不唤作心,不唤作佛,亦不是物,直似红炉上着一点雪相似。”“应须净秽二边都不依怙,有心无心,有见无见,似红炉着一点雪,二六时中透顶透底、洒洒落落。”其弟子宗杲亦善用此喻,如:“即心即佛莫妄求,非心非佛休别讨。红炉焰上雪华飞,一点清凉除热恼。”

触背关

参禅不疑不悟,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为了截断两头,禅宗在公案中故意设置了禅关,学人如果用思维定式去思考,就会两头受阻,绝难突破。过关而去者,即能归家稳坐。

触背关的设立,有其经典依据。《楞伽经》卷一指出,诸法既不属于有,也不属于无,执有执无皆为愚夫妄想。《摄大乘论》说,有是增益谤,无是损减谤,亦有亦无是相违谤,非有非无是戏论谤。四句若离,百非自绝。《通玄抄》提出五种谤,其中“第一执有,是增益谤;第二执无,是减损谤”。故禅宗谓“一法若有,毗卢堕在凡夫;万法若无,普贤失其境界”。

《景德传灯录》卷十六载,元安禅师博通经论,为临济义玄的侍者,去世前曾对僧众说:

“我不是明天就是后天就要与你们长别了。现在有一件事要问问你们:若道这个是,即头上安头;若道这个不是,即斩头求活。”

一切法平等不二,离绝思量分别,是为“如如”。一经思量分别,就陷入有无等执见中,“如如”遂不复存在。对元安之问,若答是,则头上安头,属于增益谤;若答不是,则斩头求活,属于减损谤。是与不是,都是对平等不二的“如如”妄加增损,皆是妄想分别。

芭蕉慧清示众谓:

“你有拄杖子,我与你拄杖子;你无拄杖子,我夺却你拄杖子。”

如果陷于有无、与夺等相对意识,就永远不能见道。

首山省念禅师拈竹篦示众:

“唤作竹篦即触,不唤作竹篦即背,唤作什么?”

也是著名的触背关。禅林颂云:“不触又不背,徒劳生拟议。开口更商量,白云千万里。”突破触背关,就是大地山河俱粉碎的开悟心态。对触背关,要像狮子翻身那样勇于突破,否则就成了追赶石块而放过掷块人的呆犬,弃本逐末,难有了悟之期。

突破触背关、破除迷执的最有效法宝就是不二法门。“干屎橛”“麻三斤”“吃茶去”是突破触背关中几则最为著名的禅语。

吃茶去

唐代高僧从谂禅师,居赵州(今河北省赵县)观音院,丛林中称他为赵州。他的师父是南泉禅师,师祖是马祖禅师。

赵州问僧:“你以前来过这儿吗?”

僧答:“来过。”

赵州说:“吃茶去。”

赵州又问另外的僧人同样的问题,僧答:“我第一次到这里来。”

赵州说:“吃茶去。”

院主大惑不解,问道:“来过也吃茶去,没来过也吃茶去,这是什么意思?”

赵州大喊一声:“院主!”

“在!”院主脱口而答。

赵州说:“吃茶去。”

赵州主张随缘任运,不涉言路,三称吃茶去,意在消除学人的妄想分别。一落入妄想分别,就与本性乖离。参禅的第一步,乃是“遇茶吃茶,遇饭吃饭”,除去妄想,所以清湛愚老人《心灯录》赞“吃茶去”三字“真直截,真痛快”。

庭前柏树子

僧问赵州:“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赵州说:“庭前柏树子。”

僧云:“师父不要将境示人才好。”

赵州答:“我不将境示人。”

僧又问:“那么现在再请谈谈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赵州说:“庭前柏树子。”

祖师指东土禅宗初祖达摩。禅法中热门话题之一便是反复参究达摩西来、弘扬禅法的宗旨。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中,赵州的答语颇见深度。学人探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是分别妄想,因为赵州曾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指出语言即是分别妄想。所以当学人生起妄想时,赵州随口一句“庭前柏树子”,让他蓦地一惊,顿断理路。学人怀疑他是将境示人,赵州立即否认,因为佛教主张“三界唯心”,一切境皆是心,因此以俗眼来看,柏树子是境;以佛眼观之,柏树子是心。所以赵州说自己没有“将境示人”。异日僧又问:“柏树子还有佛性也无?”赵州说:“有。”僧复问:“几时成佛?”赵州说:“待虚空落地时。”再问:“虚空几时落地?”赵州说:“待柏树子成佛时。”

僧人问柏树子是否有佛性,是以“无情无佛性”、只有“有情”才有佛性为前提的。柏树子属于“无情”,当然没有佛性,而赵州断言柏树子有佛性,能成佛,是因为境即心,无情之柏树子也是有情之心所现。“虚空落地”即指泯灭心和境、无情和有情等种种妄想差别。

庭前柏树子在丛林中影响尤著。宋代近了和尚有个弟子,因参“庭前柏树子”有所省悟,遂自号“柏树子”;真如方禅师一向“唯看柏树子话”;承审禅师亦以“庭前柏树子”启迪学人。

同类推荐
  • 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

    本书是计划中的星云大师套书人间万事中的第8册,是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本书有别于过去传统佛教读物的写作手法,是一种完全应世的、软性的文章。风格情形,朴实有味;取身近物,道不远人,体现出很强的人间性和普遍性。该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没有不合时宜的政治倾向,更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 圆觉经略说

    圆觉经略说

    本书为南怀瑾先生有关《圆觉经》的讲记。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对《圆觉经》的原文进行了逐句、逐段的讲解,变艰涩为流畅,化深奥为通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关于禅趣,很多人都会想到林林总总的机锋公案,然而那些讲解机锋公案的读物往往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本书则着力于贯通禅宗的核心义理,高屋建瓴地使所有机锋公案都可以迎刃而解。
  • 竺法护传略

    竺法护传略

    《竺法护传略》作者把竺法护对中华文化的巨大贡献,彰显于世,目的在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热门推荐
  • 废土无限合成

    废土无限合成

    空旷寂寥的宇宙废土,季铭觉醒无限合成之力,成为诸天试炼者,游走于诸天文明间。〈废土世界1-60章〉〈武道世界61-〉
  • 剑齐

    剑齐

    神兽大陆,武者为尊,且看一介废材,如何反废为才,称霸武道。
  • 认准你任你七十二变

    认准你任你七十二变

    胖子变御姐,御姐也要为钱发狂,御姐成为奋斗的小白。但是油嘴滑舌的帅哥曾经被自己冷落,摇身一变高冷气质高智商人才,又成为自己的上司,这种爱恨情仇,真的让人有笑、有恨、还有羡慕。
  • 小生多妖娆

    小生多妖娆

    言家二少是个流氓,这是全城百姓公认的。他喜欢执着一柄桃花扇,在街头巷尾调戏各式各样的——美男!那一日,他堵到了顾大公子,“美人,你销魂的风姿实在是让小生心痒难耐。”顾美人倚在墙上笑曰,“正好,我们断袖吧。”……于是,某个女扮男装的文艺女流氓歇菜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开店盈财的92条妙招

    开店盈财的92条妙招

    再大的家业,也是从小起步,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今天,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大都起步子最初开设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店。其成功的奥秘何在?就在于开小店赢得厚利的妙招。本书共设四篇,按照开店的经营流程和运作程序,分别介绍了筹划与准备、促销与服务、扩张与创新、理财和管理这四大类创业者迫切关心和急需应用的经营智慧和赚钱艺术。篇篇有新意,招招点迷津;篇篇有特色,招招出精彩。其中既有相关的知识浓缩,更有简明的操作方法介绍,删去赘言,免去空谈,重在实用,贡献良策。
  • 五界争霸

    五界争霸

    丹田破碎?没事,我有四个。被割腕?没事,我复活了。无法修练,没事,哥有系统。五界争霸,喂我独尊!
  • 清楼天下

    清楼天下

    身体里流淌着梦氏一族之血的梦源清,从平凡女生成长为称职的“清楼女帝”,经历了一系列奇妙的磨练与考验,终于可以与恋人共偕连理,却在婚礼前被神秘的力量带到了西大陆。没有大红花轿临门,迎面而来的却是一大片化石森林!在西大陆没有人的头发是黑色的,美杜沙用蛇的毒液把她的头发染成金棕色。然而追捕逃税奴隶商队的凯撒帝国骑士队长奥古拉斯,却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咬定梦源清的身份,他还想通过控制梦源清来达到不为人知的目的……
  • 狂欢

    狂欢

    董数学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总觉得冷。冬天,家里温度都在二十二度左右,穿件线衣,顶多套件薄毛裤就行,从没觉得冷。春天来临,按理应该减衣服了,王玉已经穿得很少,他呢,不但没减,反而离不开毛衣毛裤了。特别是坐在客厅里,穿着毛衣毛裤有时都打哆嗦。董数学想,或许岁数大了,不经冻了吧?董数学不再感到冷的时候,已经是六月初了,是在看到一个女人的名字之后。很多年,遇有出差,诸如外出开会,董数学一概拒绝,家里离不开他。同事知道他的处境,从来不和他攀比。这次实在没人可派,他才不得不出马。不参加这类会议,董数学也就谁也不认识。但他还是希望能有个熟人,于是拿着会序册翻看。看到那个名字,出于好奇,董数学随手抓起了电话。
  • exodus

    exodus

    你要和我赌?赌注就是你我不要倾天的权利,我只要你陪在我身边。青梅竹马总是不会轻易的在一起,因为总是会不经意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