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64200000014

第14章 渐修与顿悟

磨砖作镜

慧能的得意弟子之一是南岳怀让禅师。南岳怀让的门下,出了一代宗师马祖。

当初,慧能大师坐禅时,恍惚之间,一片紫雾缭绕,他似乎听到耳边响起一阵急促而又清脆的马蹄声,但见一匹雪白的骏马风驰电掣般闪过,那马瘦骨敲铜,四蹄腾空,凌厉奔驰,仰天长啸,气宇轩昂。又听得空中传来一个声音说:

“这是你的法乳。在你入灭之后,你门下的怀让将有弟子出世,阐化江西,踏杀天下人,大兴禅宗!”

慧能大师悠然出定,对随侍在一旁的怀让说:

“当年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罗曾作了这样一首偈语:‘震旦虽阔无别路,要假儿孙脚下行。金鸡解衔一粒粟,供养十方罗汉僧。’达摩祖师说一花开五叶,你在我入寂后应另立门户,弘法护教。你的门下将要出一匹马驹,会踏杀天下人。”

这匹马驹,就是马祖道一禅师。

马祖道一禅师二十六岁时在衡山传法院结庵而住,修习坐禅。当时怀让禅师住持般若寺,得知马祖每天坐禅,是一个值得造就的人,便前往传法院接引他。

一见面,怀让就问:“你整日坐禅为了什么?”

马祖回答说:“为的是成佛。”

怀让听后,一言不发,取了一块青砖在庙前的石头上磨了起来。

马祖见此十分惊异,问怀让:“你磨砖干什么?”

怀让回答说:“我打算把它磨成一面镜子。”

马祖困惑不解:“石砖怎么能磨成镜呢?”

怀让反问:“磨砖不能成镜,坐禅又怎么能成佛?”

马祖听后顿时醒悟,立刻俯首向怀让请教:“依你之见,怎样才是正确的成佛之道?”

怀让问马祖:“这好比牛驾车,当车子不走的时候,是打车还是打牛?”

马祖不知该如何回答,沉默不言。

怀让继续说:“你坐禅的目的是为成佛,那么禅并不限于坐卧的形式。因为佛法无所不在,没有固定的形相。在绝对的禅宗大法上,不应该有取舍的执着。所以,仅靠坐禅不可能悟道成佛。”

马祖道一听了,豁然开悟。

他恭敬地向怀让行了一个大礼,然后问:“怎样用心,才能达到绝对的最高境界?”

怀让回答说:“你学习明心见性的禅法,如同播撒种子,而我教导你禅法要旨,好比天降甘露。只要机缘契合,就可以了悟绝对本体。”

从此以后,马祖跟随怀让学禅,十年后大有所获。怀让去世后,马祖继承了他的衣钵。

“磨砖作镜”是坐禅成佛的形象化说法。坐禅成佛,即由定发慧,企图通过把心放在无感觉的状态下来获得解脱,在南宗禅看来,这是不可能获得彻底的解脱的。

调狂象

禅宗以制服狂象喻调伏妄心。“狂象”也称“醉象”“恶象”,比喻为害极大的迷乱之心。

《涅槃经》卷三十一说:“人心轻躁动转,难以把捉调服。它驰骋奔逸,像一头大恶象。”同书卷二十五又说:“好比恶象,狂痴暴恶,杀气腾腾。有位调象师,用大铁钩钩住它的颈部,狂象立刻就被调顺,恶心都尽。一切众生也是这样。”狂象是暴戾的心,调象师是修行者。调狂象,就是用坚韧的毅力和果决的手段,消除人心中的粗恶成分。王维《秋夜对雨》:“白法调狂象。”白法指一切善法,也就是对治三毒的三学戒定慧。以戒定慧调伏贪嗔痴,是佛教驯伏狂象的基本方法。

狂象一旦调伏,铁钩就纯属多余,无钩狂象就变成了露地白牛。

锁心猿

调伏“心猿”就是调伏妄心。心逐境起,如猿猴之攀树,故云心猿。《大日经·住心品》分述六十种心相,最后一种为猿猴心,谓此心如猿猴,攀缘外境。《心地观经》卷八:“心如猿猴,游五欲树。”意流注不息,一味追逐外境,犹如奔驰之马,故称“意马”。

“心猿意马”是成道的大障碍,心猿扰扰,意马喧喧,放纵着贪嗔痴三毒无明,执着人我等相,使人障却了自性的光明,因此必制伏之而后可。束缚住心猿意马,就不会逐境而生贪求之心,从而使“意马已成于宝马,心牛顿作于白牛”。此时心性调柔,纵是万境现前,是非蜂起,也毫不为动,正如宋代道潜禅师所说:“心猿意马就羁束,肯逐万境争驱驰?”

防六贼

“六贼”喻“六尘”。《涅槃经》卷二十三:“六大贼者,即外六尘……何以故?能劫一切诸善法故。”

六根犹如恶奴,引贼入室。众生没有智慧,处无明黑暗之中,色、声等六种尘境常趁无明黑暗,依六根为媒介,如眼根贪色,耳根贪声等,来劫掠善法。因此,妙普禅师告诫学人:

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

中军主将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六根”引贼入室,“自劫家宝”。为了防止这种情形,必须防护六根,使之不生起贪欲,所以学道犹如守卫禁城,不但白天要谨慎,夜里也要清醒。“中军主将”是无染的本心。保持警惕,不贪恋外境,就会心国太平,不起骚动。

龟藏六

“如龟藏六”是禅师教示弟子的一句常用语。

释尊在舍卫国祇园精舍弘法利生时,发现有一个修行人在河畔的树下修行了十二年。虽然他修行了很久,始终不能除去贪欲的念头,心思散乱,沉迷在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的欲念里。

一天,释尊看见机缘成熟,应该去指点那个修道者了,便化身为一个和尚走到河畔,跟那个修道者在树下住宿。

那是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河里爬出一只乌龟来,刚好有一条野狗饥饿地走来。野狗一瞧见乌龟,心中欣喜,毫不迟疑地张大嘴巴准备吞下那只乌龟。

乌龟吃了一惊,头尾四脚立刻缩进龟甲里去。野狗焦急地用鼻孔嗅着眼前的乌龟,左思右想,毫无办法,最后失望地慢慢离去。

乌龟见野狗走远了,才安心地伸出头脚和尾巴,逃离了一场劫难。

目睹了这一幕,修道者对身旁的释尊说:“那只乌龟因为有铠甲保护生命,野狗才不能得逞。”

“不错,人难道不如这只乌龟吗?世人不懂世间无常,贪图六根的欲念,这就给外魔以可趁之机。外魔会趁机破坏人身,摧毁精神,使人陷入生死轮回。其实,一切苦恼,全由自己的内心而起,我们应该适时地抑制它啊。”

修道者听从释尊的话,立刻断除了欲念,证得了阿罗汉果。

空色相

清末民初的苏曼殊,既是一位僧人,也是天才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和翻译家。

曼殊的诗写得很好,不知令多少人倾倒。因为在这一首首美丽的诗后面,有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曼殊出家时,有位女子对他非常痴情,愿意以身相许,苏曼殊在诗中记载了这件事: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君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据曼殊自注,“梵土相传,神女乌舍监守天阍,侍宴诸神”,可见他回绝的是一位美丽而多情的女子的爱情。因为他已许身佛门,不再属于多情世界了。

苏曼殊在日本时也有同样的遭遇,其《东居杂诗》云:

异国名香莫浪偷,窥帘一笑意偏幽。

明珠欲赠还惆怅,来岁双星怕引愁。

这位女子对自己再有意,曼殊也不敢随便做出响应。如果现在赠送她定情礼物,来年天各一方时,彼此望着牛女双星牵愁引恨,岂非罪过?曼殊早年写过“不向情田种爱根”的绝情诗,其《寄调筝人》也表达了同样的意趣:

禅心一任蛾眉妒,佛说原来怨是亲。

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嗔。

曼殊一心向佛,情愿忍受多情女的怨恨。诗意谓自己顶着雨笠披着烟蓑,归向那一片迷茫的烟雨,心湖早已平静无波,与人无所爱恋,也不会发生嗔恨了。

“忏尽情禅空色相”的苏曼殊,当选择了宁静作为生命的栖泊地时,心湖便不再有什么大波大浪了。

牧牛

禅宗经常用牧牛比喻调养心性,这是根源于佛教以“牧牛”喻调心。《佛遗教经》:“譬如牧牛,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禅宗发挥这一意旨,形成了很多牧牛公案。

石巩投马祖出家后,在厨房做事。有一次,慧藏正在厨房里忙活,道一禅师路过那里,便问道:

“你在干什么?”

“我在牧牛。”

慧藏回答说他在牧牛,意思是说在调养心性。在厨房里做事的同时还能调养心性,或者说,在厨房里做事的本身就是调养心性,这是个难能可贵的境界。道一心生欢喜,没想到石巩刚放下弓箭进入佛门就有这般见地,便进一步问道:

“不知你怎么放这头牛?”

石巩不慌不忙地回答:

“只要它进入草中,就拽住鼻绳,把它拉回来!”

石巩答语中的“草”象征见取,“入草”就是认同外境,追逐外物。而“牧牛”则要保持心态的调和,刻意防范。一旦牛要犯人苗稼,执着于草,就要立刻拽紧鼻绳把它拉回来。心如果追逐外境,也要把它拉回来。牛被训练调和得久了,便会驯服,一旦驯服了,鼻绳就成了多余的东西。心性修炼得圆熟安定了,纵使见了可以引起欲望的东西,也不会生起任何欲望,这时,一切的约束也都显得多余了!

因此,听了石巩的话,道一会心一笑,点头赞许道:

“你真会放牛!”

“牧牛”就是要保持心态的调和,一旦落入见取的“草”中,就要立即将心拽过来。大安参百丈,百丈引用《佛遗教经》开导他,说发现真我、明心见性即是“骑牛至家”,悟道后的保任是“如牧牛人执杖视之,不令犯人苗稼”。大安后来说:

“我在沩山三十年,没有干别的,只是照看一头水牯牛。如果它不走正路,进入了杂草中,就把它牵出来;如果它侵犯了别人的苗稼,就鞭挞它使它调伏。时间久了,它变得十分听话。如今它变成了一头露地白牛,常在面前,终日露迥迥地,赶也赶不走了。”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禅宗不堕顽空的主张,六祖实有首倡之功。

《坛经·机缘品》载卧轮禅师偈:

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卧轮认为,既是般若,就应该不生心。如果一生心,就有所住。慧能针锋相对地作了一偈:

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慧能指出,般若所证的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顽空。不思善,不思恶,并非善恶不分、是非不明,而是在分美丑、辨是非、明得失中,不起任何贪爱、执着,以平等无差别之心,明历历地观照事物的本来面目。

这两首禅偈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别基于渐修、顿悟的立场。基于渐修的立场,就要不停地断除各种杂念妄想,以对境心不起;基于顿悟的立场,烦恼本来空,即可于应物无心中彻见本来面目。

佛性常清净

禅宗的根本精神是超越。超越的途径是“不思善不思恶”,也就是“截断两头”的不二法门。慧能的得法偈是对南宗禅有重要影响的著名禅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慧能之偈,直指人心,认为人的本心便是一切,它天生清净,只要见到了这个本心,便能顿悟成佛。

“佛性常清净”是对“时时勤拂拭”的坚决否定。因为“时时勤拂拭”的努力是建立在分别净与不净的基础之上,而分别净与不净就把它们对象化了。只要把清净当作一种客体去追求,并将它与不净相分别,则所追求到的清净仍然不是彻底的清净。

慧能提出“佛性常清净”,意为佛性本质上就是清净的,在净与不净的分别产生之前就“常”存在了。清除了净与不净的分别,并参透这一分别产生的根源,便不会为净与不净的问题所困惑。所以“佛性常清净”可以不依赖去垢得净而成立。

由此看来,“清净”是我们存在和活动的基础,而不是将来要达到的目标。基于始净观点的“时时勤拂拭”,设想出一种超出现在状态的、作为终极目标的“清净”,通过不断地拂拭尘埃的方式来求得心境的明亮,殊不知镜子的明亮常在,即使它的表面蒙上了尘埃不再照物的时候,它的明亮也是存在的。明亮从来就没有离开过镜子,而不是“时时勤拂拭”才出现的。

本来无一物

“佛性常清净”后来被改成“本来无一物”,慧能的那首偈子便有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两副面貌。

《坛经》的十几种本子中有代表性的计四种:敦煌本、惠昕本、契嵩本、宗宝本。一般认为,敦煌本出自完成于唐代中叶的《坛经》原本,为了适应禅宗思想的发展变化,后世禅僧借慧能之名一再对《坛经》加以改编,时有增补。

依有的学者的看法,这句偈语的首窜者先把《般若》性空误解为“本无”,再以“本无”来窜改“佛性”。般若系经典的思想不仅否定现实世界,而且连彼岸世界也彻底否定;而慧能思想得力于《涅槃经》一类大乘经典,只是一种特称否定,只空现象,不空本体。故而《般若》空宗同《涅槃》一类经典中的佛性论思想,是分属于性质不同的两种思想体系。“本来无一物”反映了被误解的《般若》思想,因为“本来无一物”其实是“本无”思想的重复,而“本无”是“性空”一词不确切的译语。“性空”指宇宙万有无自性,仅有假相,“缘起有,自性空”,它空掉的只是事物的“自性”(本体),至于事物的现象,它是承认其为假有(“缘起有”)的。所以,“本来无一物”不仅同“佛性”思想背道而驰,而且也同“性空”之说相悖。可见窜改这句的人,不仅不了解“佛性”论,也不了解“性空”说。

得出“佛性常清净”与“本来无一物”绝不相同的结论,是基于对“无一物”就是什么也没有的理解。实际上,“本来”即是“佛性”,“无一物”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指没有任何形状、超越一切形相而言,指无染无净、无生无灭、无来无去的精神存在,犹如虚空之不受尘染。这个“无一物”正是不思善不思恶、超越二分法的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本来无一物”的意思乃是指本来就没有善恶、是非、迷悟、净染,正是“佛性常清净”之意。这两句话表达的都是超越清净与不清净二分法的禅悟体验,两者并无抵牾,之所以出现文字的不同,只不过是后来者想使这种观点表达得更为明朗、形象罢了。

同类推荐
  • 安然自在(星云日记一)

    安然自在(星云日记一)

    为学做人之道最大的障碍是固执、排斥,故学习初步就是要一入门,一切都要放在门外,如此才能过得安然自在!
  • 浮云

    浮云

    抬眼望,云烟散去,天际空空,这没有任何障碍的天空,浩荡苍茫,没有凝滞,多么羡慕那没有来处的流云,悠闲散去的归宿。生命原本都有着落,就如同花香,生在枝头,散在无处。多少云烟,不过是心头的迷雾,把追逐的目光收回来,让浮云还它浮云,我们终将发现,最宽的天空来自心底的辽阔。你是谁,他是谁,我是谁,故事里的,故事外的,书里写的,书里忘的,入眼的,错过的,都是风景。
  • 李叔同全集之佛学·杂记(01)

    李叔同全集之佛学·杂记(01)

    本书主要包含弘一法师《各地讲法汇集》、《随笔·杂记》、《晚晴集及格言别录》、《说律解经手书题记》和《书、画等的序和跋》五部分。
  • 零点星光

    零点星光

    本书内容包括夏季的川藏线、川藏茶马古道、草原明珠理塘、天地巴塘、巴塘弦子、英雄格萨尔等,展现了青藏线的旖旎风光,追溯了佛教源流,介绍了藏民的神秘习俗。
  •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本书作者作为深受怀特海哲学影响的基督教思想家,在当代宗教多元论的语境中探讨了基督教与佛教(禅宗、净土宗)的对话,提出了通过对话而超越对话并相互转变的对话模式,这对当今世界宗教文化交流与和平发展富有建设性。
热门推荐
  • 死神银行

    死神银行

    任何事物在死亡的渲染下,都会显得非常珍贵。而任何珍贵的东西比起生命,也都会有所降值————一间无数重叠的银行内,无数个影像重叠的世界之中...那当中充斥着无尽的凶魂厉鬼。而他们的密集地,或许是在一个平常到早已你深印入你脑海的场景,亦或许是你从未进行过想象的黑暗之地。而渺弱的人类只能够在当中立足,明明是想要安定的存活下去,可却矛盾地上演着一幕幕血腥厮杀。死亡...还是改变?!一切,由你选择!
  • 相易以沫

    相易以沫

    曾经我以为,爱情什么的,其实都没那么美好。即便有也不会降落在我身上。世界这么大,我又一直停留在原地。2012年,如果不是因为我的一番说辞,你也不会对我一见钟情吧。我原以为我对你不感兴趣,直到你的离开,我才发现有多么想念。原来我是一见钟情,也是久见倾心。可能麦熠易对我的爱比我对他的爱要多。我总是跟着他的脚步。而他,也想着我们的未来。我想,甜甜的恋爱应该轮到我身上了吧。
  • 你是我的一见难得

    你是我的一见难得

    全城都等着扒慕思悠的身份,她究竟是何德何能才能入了"万年冰山"沈修瑾的眼,殊不知一个个身份引来全城的轰动,更不想她还是一位算命"先生"。
  • 大佬收收你的马甲

    大佬收收你的马甲

    (高冷马甲大佬男神vs高冷马甲大佬女神;双洁加感情线。)十岁的姜凌云带着八岁的姜珊珊流浪在街头,被阴家和叶家接回,成为一代大佬。姜珊珊为了姜凌云的未来,一致撮合她和墨爷。故事的开始是18岁的姜凌云和24岁的程墨,结束的片尾曲却是21岁的姜凌云和27岁的程墨,将会永远留存在墓碑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呆萌小青梅:妖孽老公又使坏

    呆萌小青梅:妖孽老公又使坏

    【甜宠文】8岁的秦司允和5岁的光头小和尚成了一对好基友,一次共浴后,他发现小光头竟是纯妹纸!“哥哥,等我长大了也会长出小萝卜哒。”光头妹纸固执的认为自己是男孩,拽着他的小丁丁一脸呆萌傻乐。他将她壁咚在墙霸道一吻,事后邪笑,“放心,和男的亲亲不会破戒,佛祖不会怪你。”他18岁,看见她跟男生称兄道弟,愤怒的将她桃花撕碎,强势地咚,“再敢跟别的男生勾肩搭背,我就吻你三天三夜!”她18岁,他笑容妖孽,掐着她的小细腰将她床咚,一边解她衣服的扣子一边在她耳边轻语,“养了这么多年终于长大了能吃了。”那年是她主动黏上他,现在就不要怪他吃定她!
  • 不死丹修

    不死丹修

    【永久免费】少年云傲然,觉醒不死丹帝诀,凝结丹帝之躯;开虚妄轮回眼,掌混元不灭鼎,镇压亿万天骄,成就无上巅峰…
  • 幸好你还在我未走

    幸好你还在我未走

    “她只是想大声的喊出他的名字,他只是想听她大声的喊出自己的名字而已…她也只想大声喊出他的名字而已。”陆辞琛:你别哭,我没法光明真大拥抱你。楚漫音:我不哭,总会有天,你可以光明正大的拥抱我。【轻松,娱乐圈,甜文(小虐)】【主角:陆辞琛,楚漫音】【配角:陆衍川,陈阮熙】【其他:】
  • 凰途逆天:九重天歌之倾世

    凰途逆天:九重天歌之倾世

    风华千载,韶华陨落,她以为的此生不换最终也只剩下了那些被谎言编织成的承诺。无数伤痛蔓延,终究万劫同生,九重天宫之上,冥皇大殿,他那一句“你为云,我为夜;你为浊,我为清”成为了他们之间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
  • 我的刘备生涯

    我的刘备生涯

    那一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还在酝酿中。那一年,少年在老娘的威胁下,开始在涿县的大街上贩卖草鞋。那一年,少年十二,却已有心爱的女子。那一年,涿郡的天空下,一个少年心怀天下,不甘压迫,发出一声怒吼,四海为之颤抖一年又一年,少年已不再年少,当他站在时代的巅峰,回眸往事,叹人生如梦,兄弟、情人早已化为灰土。这是一个轻松却充满着悲伤的故事,屌丝励志传奇,笑声中总会有着独属于他的人生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