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6200000008

第8章 发展篇(1)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人事处

西南科技大学组建成立以来,经过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心下,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学校抢抓机遇,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努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面推进以“人才工程”为主线的师资队伍建设,开拓思路、完善制度、科学管理、强化服务,逐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基本合理,素质优良,学术风气较好,发展潜力巨大的师资队伍。

一、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2000年两校合并组建成立西南科技大学时,学校在岗教职员工1746人,教师934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96人,教师队伍在数量、质量以及结构方面均与科技城建设要求和西南科技大学的发展需求有巨大的差距。为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十年来,学校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围绕学校的发展战略,坚持“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举措、工作有新效果”的工作模式,取得了可喜成就。

(一)队伍建设体制与机制正逐步完善

制度建设一直是学校重点关注的工作。十年来,学校以人事分配制度为突破口,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为重点,从教师培养、引进和稳定等三方面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体制。为突出不同时期教师培养重点,先后4次修订了《西南科技大学教师培养管理办法》,通过适时地调整培养政策,突出教师的学历和海外学习背景的培养重点,为优秀中青年教师的进修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深化学校产学研联合办学特色,先后2次修订了《西南科技大学外聘教师管理办法》,根据不同时期学校对外聘教师的需求,加强对外聘教师的分类管理和柔性聘任。为突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导向性,公平、公开、公正的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修订了《西南科技大学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条件》,坚持主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突出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相结合的申报条件,坚持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突出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相结合的申报条件。为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学校出台《西南科技大学师资队伍“人才工程”实施方案》,有效地探索了高层次人才引进与使用的途径,学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2003年,学校探索创新了人事分配体制,以“业绩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通过强化岗位聘任,推行人事代理,探索“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队伍建设新体制,努力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05年,学校再次对2003年的人事聘任改革进行调整,并于2007年对人事聘任改革做了进一步的深化,逐步推行目标管理,深化“校院二级管理”理念,转变学校原有的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直线型管理模式为以二级学院管理为主体的自主化、扁平化管理模式,通过实施教学科研岗、实验岗等岗位的分类聘任,引导和鼓励教师发挥特长。

此外,学校还先后配套出台了《西南科技大学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办法》、《教职工请假及擅自离岗管理暂行办法》、《西南科技大学关于异地居住教职工管理办法》、《西南科技大学教职工人事档案管理办法》和《西南科技大学教职工福利费管理和使用办法(暂行)》等文件,实现对教职工的规范管理。《西南科技大学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办法》充分运用调解手段,及时处理劳动人事争议并化解矛盾,依法保护了学校和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教职工请假及擅自离岗管理暂行办法》、《西南科技大学关于异地居住教职工管理办法》等制度,严肃了劳动纪律,为教职工更好地实施岗位责任制,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秩序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西南科技大学教职工福利费管理和使用办法(暂行)》调整福利费主要开支项目,合理使用教职工福利费,解决教职工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

(二)队伍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十年来,学校通过对师资队伍现状与发展的正确定位,及时正确的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学校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教师招聘方面,学校一方面通过加大宣传和招聘力度,另一方面,结合学校发展需要,适时调整招聘人员的学历要求,先后经历了2000—2003年以本科生为主的招聘,2004—2007年以硕士研究生为主的招聘,到2008—2010年以博士研究生为主的招聘,并逐步转向以海外学习背景的高层次人才为主的招聘。在教师培养方面,先后有2次大的政策调整,对队伍学历结构的影响较大。2005年,考虑师资队伍本科学历层面教师的实际情况,学校结合教育部推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政策,鼓励并资助教师攻读硕士学位;2009年,考虑到学校发展的需要和师资队伍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实际情况,加大了教师出国进修学习的支持力度,加大了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的支持力度,并对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进行了细化管理。截至2010年10月,学校在校教职员工2164人,其中专任教师1657人。在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1049人,占63.3%,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248人,占14.9%;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582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659人;45岁以下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184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358人。

(三)学术梯队建设初见成效

为进一步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升学校学术科研的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按照“汇聚人才、凝练方向”的要求和“优势互补、动态发展、目标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以人事分配制度和教师培养新体制为支撑,依托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基地等相关平台,以优势学科为重点组建一批教学科研创新团队。目前,学校现有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博士点建设校级科研创新团队25个,校级教学团队28个,各学院(部)结合自身学科发展建设需要组建了各类教学科研创新团队数十个。

(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通过“人才工程”计划的实施,学校进一步统筹协调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等各方面工作,充分发挥人才、项目、资金和政策的综合效益。通过打破人才组织和使用上的体制性障碍,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通过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组建一批学术团体;通过学科带头人搭建的创新平台,进行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探索出一条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新模式;通过抢抓各类机遇,培养和引进了一批具有较大学术潜力的优秀人才。目前,学校具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6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4人。

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主要经验

(一)加强领导,深化理念,确保师资队伍建设正确性

在师资队伍快速变化的十年间,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健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领导机制,充分发挥了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了学校干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等相关机构的统筹协调作用,通过加强学院(部)的人才工作指导,积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和完善有关师资队伍的规章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体系,实现了科学管理。

十年间,学校人事部门通过经常性地开展调研活动,学习国内外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先进理念和做法,特别是在学校3次调整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推行岗位设置工作,制定师资队伍“人才工程”实施方案以及调整师资队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其他高校先进的工作理念和良好的工作措施,为学校平稳、合理的推行各项政策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处务会等形式领悟国家在不同时期人才队伍建设的主体思想,使得学校人事部门在师资队伍建设理念和工作重心能够与国家保持一致。通过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知识,能够让人事部门在队伍建设规划、人才甄选、人才培训、人才绩效考核等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和措施。

(二)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确保师资队伍建设的导向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人才队伍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制度的创新,离不开管理理念的创新,离不开工作环境的创新。十年来,学校十分重视教师工作平台的构建,通过创新人事分配制度,为教师构建了“能上能下,优劳优酬”的工作平台,为教师形成既有工作压力,又有工作动力的良好环境。通过创新人才引进与使用的方式,特别是改革外聘教师的管理模式,为教师搭建了良好的对外交流平台,为团队建设和高层次人才的培育构建了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发展空间。只有坚持改革,坚持创新,才能确保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和措施的导向性。

(三)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确保队伍建设的前瞻性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善抓机遇为人先”,这是我国人民在发展问题上形成的共识,也是西南科技大学健康快速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机遇是对发展主体而言的,所谓发展机遇,其本质是一种有利于快速发展的境遇、趋势和机会。十年间,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也是在抓机遇的基础上健康快速发展的。2001年,学校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契机,成为教育部确定的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地区14所高校之一,通过充分利用支援学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人才资源,为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2002年,在国家试行事业单位人事聘用制改革的背景下,结合国内部分高校改革的经验,特别是在北京大学和重庆大学教师聘任制的经验的基础上,我校战略性地推出了新一轮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构建新的发展平台。2005年,结合四川省加快人力资本向人才资本转化的发展战略,结合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行师资队伍“人才工程”实施方案。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学校正抓住新的战略机遇,制定学校师资队伍的“十二五”规划,加快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步伐,推动学校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

(四)大胆实践,强化措施,确保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效性

黑格尔说过:“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这告诉我们:只有经过实践,才能知道事情的成功还是失败,才能知道理论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环境建设、平台建设、制度建设,需要人力资源工作者结合单位的发展战略和现状,推陈出新,锐意改革,不断深化理念,强化措施,才能确保建设的成效性。十年来,学校通过大胆实践,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不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人才的发展搭建了科学的平台和宽松的环境。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学校结合人才队伍现状,分析同类高校的各项措施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改革创新,大胆实践,形成了符合不同阶段特点的教师培养与引进制度,稳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回顾学校这十年,是抢抓机遇促发展的十年,回顾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这十年,更是目标明确、措施得力、观念更新、成效明显的十年。让我们在回顾中去正确理解和总结师资队伍的建设经验,为推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而努力奋斗!

(执笔人:陈波,廖方伟,刘小楠)

凸显素质教育内涵

构建“多方位、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教务处

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是素质教育中的三个要素,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素质,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三个不同层级的目标和境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高校的责任在于把素质教育富有成效地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强化和更新对素质教育的认识,真正以素质教育为杠杆为目的去撬动人才培养体系创新。西南科技大学经过多年的理论构思与实践探索,着力构建“多方位、立体化”知识—能力—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并将之应用于本科人才培养之中。

一、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合理定位、突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思路

西南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多学科相结合的全日制多科性普通高校。教学质量被视为学校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发展之基。学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与完善培养方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自2004级起开始实施完全学分制以来,通过多方努力,完善了学分制和弹性学习机制,初步进行了“因材施教”“弹性培养”的育人探索。

2005年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通识教育(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等)、专业教育(工程技术基础、专业基础等)、综合素质教育(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等)“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十多个知识模块的培养方案,对各类专业知识体系的学分分配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培养方案加强了基础平台,拓宽了专业适应面;注重实践教学,加强了实践能力培养;规范了第二课堂,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凝练和提升大学办学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启动了200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新版培养方案以“英才教育、质量为本、科教结合、学科交叉”为指导思想,在对比分析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的培养特点与差异的基础上,科学设计“一条主线、两个渠道、三个层次、四条途径”的人才培养体系。具体来说,一条主线: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两个渠道:第一、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三个层次:拔尖人才、复合型人才、全体本科生成才培养;四条途径:宽厚的区域人文底蕴强化人才培养、多学科综合优势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带动人才培养、国际教育资源提升人才培养。

二、全面推动素质教育,逐步丰富人才培养目标内涵

同类推荐
  • 来不及相爱

    来不及相爱

    小小说文体究竟能走多远?或许要取决于两个必要的生存条件:一是小小说能否不断有经典性作品问世,以此来锻造和保证它独具艺术魅力的品质;二是在从者甚众的写作者中,能否不断涌现出优秀的代表性作家,来承担和引领队伍成长进步的责任。只有这样,小小说才会像一句广告词所说的那样: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 醒客的世界

    醒客的世界

    本书是周国平从未结集过的散文新作,内容上不仅延续了作者一直以来对人精神性存在的关怀,而且更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清醒审视。书题的“醒客”是英文thinker的音译,意为清醒的思考者。周国平在时代思考者的立场上,用明晰流畅的语言,漫谈哲学与生活、智慧与信仰、成长与教育、时代与道德、文艺与审美等话题。这些话题中既有存在的根本问题,如幸福与智慧,又有日常的生活问题,如教育公平与公共福利等,话题广泛,见解独到,发人深省。
  •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

    本诗集是为了纪念中法文化交流活动“诗人的春天在中国”举办五周年而特别推出的,由诗歌的摆渡者—树才、孟强和余中先先生翻译,收录了法国当代诗人雅克·达拉斯等十四位诗人的优秀作品。诗集展现了法国诗歌的现代性音调,使读者在聆听、阅读和分享中传播诗歌在文字理解之外的美妙旋律。
  • 中学生必读的精彩作文(下)

    中学生必读的精彩作文(下)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对于培养写作能力与思维能力有非常好的效果。本书精选了部分中学生的作文,以阅读来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加强文字表达能力,对于提高中学作文写作有很好的帮助。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梦溪笔谈)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梦溪笔谈)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大明特工皇帝

    大明特工皇帝

    刘航是特工,是精英,也逃不过无处不在的穿越潮,穿越后的职业很高贵,那是人人梦寐以求的皇帝,名字那是相当著名:朱由检。没错,就是那个人见人怜,恨不能洒尽心酸泪的崇祯皇帝!皇太极说,大明气数已尽,大清必将承天应命,继承大统!刘航说,蛮夷生番,茹毛饮血之徒,教化未开之辈也敢问鼎天命,图我疆土,杀我百姓,朕不以血还血,将尔等连根拔起,如何消得心头之恨!英国国王查理一世面对大明的使者,轻蔑的笑了“中国人的海洋时代已经终结两个世纪,现在的海洋属于打败无敌舰队,纵横世界无人能敌的大英帝国皇家海军!中国人生存的土壤永远是陆地!”刘航面对英国使者和蔼得笑了“当悬挂着大明龙旗的战舰出现之时,大英帝国的军舰有两个选择:要么回避,要么被摧毁!”
  • 度鬼餐馆

    度鬼餐馆

    这是一个餐厅和鬼的故事。ps:作者会尽快把名子改了
  • 万道孤存

    万道孤存

    在这修仙盛世,妖魔横行的大千世界里,万道齐鸣,一个来自穷乡僻壤的山娃子,走上了这修炼之路,卷入各种风暴漩涡之中......官方群:463266733
  • “小橘灯”青春励志故事·创业求实卷

    “小橘灯”青春励志故事·创业求实卷

    本书选取了近代以来最有励志价值的成功商人事迹,书写他们催人奋进、感人至深的经商报国的励志故事,将中华商人的非凡智慧、爱国忧民情怀书写的淋漓尽致,希望使青年读者从这些品德高尚的成功商人身上得到成功的启示和人格的淘洗,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 人为什么要长大

    人为什么要长大

    有时候的突发奇想,会随性记录,当记录下每一个瞬间,我就是作家????????
  • 卸妆后我依然很美

    卸妆后我依然很美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也是女人的专属权利。新时代的女性不仅仅追求美,还要追求完美。俗话说,没有最美只有更美。完美情结在女性心里的极度膨胀,让爱美的女人们在自己身上下足了功夫和血本。但是别忘了,时间是女人最大的敌人,无论是貌美的明星,还是姿色上等的职业白领。与职业、社会地位、收入无关,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岁月的蹉跎。
  • 三剑灭世

    三剑灭世

    三剑出世,恶神降临,人魔仙三族不计前嫌共同抵抗,盘古的预言就要降临!
  • 影舞

    影舞

    赵信一个三流大学的学生,平淡无奇的一个人。因为WOW生活才有了色彩。经典语句;1,在没有女人的日子里,我们以调戏男人为乐2,菊花有时候是名词,有时候是动词3....
  • 太凡人

    太凡人

    青春的岩浆停止喷发,代而立之的是肃穆的山岗,王水不爱吃软饭,也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软蛋,他需要证明,在这个社会顽强的奋斗,这是漫长的人生路。
  • 小豆棚

    小豆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