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6200000033

第33章 学院篇(10)

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学院充分发挥法学、应用心理学的学科专业优势,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彰显大学功能。一方面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面向地方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公众法制宣讲、基层法制服务、法律援助、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参与地方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学院的法律援助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认可,学院成立了西南科技大学法律援助接待站,本着“服务社会、完善自我”的宗旨,为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之手、奉献慈爱之心、建立保护之盾,在绵阳及周边地区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05年以来该学院法律援助中心曾4次被评为“绵阳市法律援助先进单位”。面对“5·12”汶川特大大地震,学院在重灾区绵阳的灾后心理援助、灾后重建法律纠纷解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6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心理所、中国心理学会、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与绵阳市教育局共同合作建立“四川省抗震救灾心理援助绵阳工作站”,针对绵阳受灾严重地区的中小学生、教师等人员进行心理评估、干预,帮助他们“安置安心”。2010年,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加油—在运动中成长”灾后社会心理援助项目,着力于灾区青少年心理援助和综合素质培养。同时,特别关注绵阳市公安系统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专业教师受聘担任了绵阳市公安机关重大突发事件民警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前往北川、平武等重灾区开展民警心理援助工作,为其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个别心理咨询多次并建立了规范的民警心理健康档案。与绵阳监狱开展“千人大帮教”活动,通过对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协助司法机关进行服刑人员改造。

学院发展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坚持将科研能力的提升与服务社会能力的增强有机结合。学院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研究工作,承担了绵阳地方司法机关、公安机关、教育管理机关委托的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的防控、监狱减刑假释听证程序设计、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纠纷解决机制研究、服刑犯罪人的心理矫正、警察心理咨询与辅导、灾区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等课题的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纵向支持和横向联合的科研项目100多项,科研经费300多万元,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发表论文数百篇,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30余项。学院也逐步发展为区域重要的法学科学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地方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

三、师资建设,抓住学院发展关键

建设高水平的法学院,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法学院建院伊始就坚决落实学校人才强校战略,把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以专业建设需要为基础,以学科发展为目标,制定培养提高与吸收引进并举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强化措施,优化结构,打造适应学院教学、科研和学科专业发展的师资队伍。

学院对高水平教师的引进,除了给予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外,还十分重视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解除后顾之忧,努力克服因地域较偏等原因造成的引进和稳定高学历和高职称的人才存在的诸多困难,将工作化有形于无形,让引进人才充分感受到学院的关心,有效调动了引进人才为学院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学院十分注重在职教师的培养提高,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名校攻读博士研究生,并对优秀博士生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在人才培养与引进上注意优化学缘结构和创造良好的学院科研与学术交流氛围。学院以发展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带动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努力,学院教师在学历学位、职称、学缘、年龄、专业等结构上不断改善优化,教师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法学重点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新办应用心理学专业师资发展趋势良好。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1人,45岁以下教师的比例为77%,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96%,其中博士6人,在读博士7人,专职教师中有正教授8人,副教授17人,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名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名西南科技大学教学良师。

学院在大力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创新优秀人才引进观念和工作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学院积极外聘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政法大学的知名专家刘家琛、何秉松、王牧、张建新等23人作为学院的特聘或兼职教授,支持和帮助学院开展学科建设、科研团队建设和研究平台建设。

四、人才培养,实现学院发展根本

人才培养是学院的立院之本,是学院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院始终坚持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坚持开拓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学院在保证基础理论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确立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探索诊所式教育、体验式教学、板块式选修课、司法考试辅导等为每个学生提供充分发展个性的空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院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介入研究课题。通过校(院)地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共建教学实验室、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全面推进专业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动,素质培养与就业竞争力提高的结合,建设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在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中,学院坚持将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多渠道让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并在实际的工作中积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为实践基地开展的法律诊所式教学实现了理论教学、专业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工作的有机结合,广大法学专业和心理学专业学生在诊所式教学中成长,服务社会、奉献爱心、完善自我。学院充分发挥合作办学单位在大学生培养及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在共建单位建立教学实践基地15个,共建专业实验室1个,特别是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西南科技大学审判庭的设立,让真实审判走进校园,为法学专业模拟审判实验教学以及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模式,2007年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教学实践基地被评为学校首批“十佳教学实践基地”。学院广泛吸收研究生参加与实践基地单位开展的科研合作,协助开展调研工作和学术论文撰写。结合专业学习,学院广泛开展了学生素质教育活动,以辩论为核心内容的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十余年来,已向国家和社会输送了2000多名本科、研究生,学院毕业生以其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广大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西部,在工作岗位上艰苦奋斗,敬业奉献,涌现出了如全国抗震救灾英模蒋敏警官、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王涛、全省十佳优秀选调生龙中杰等许多优秀的毕业生。

回顾历史,成绩斐然,法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具有西部办学特色、在四川乃至全国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法学院;展望未来,催人奋进,法学院全体师生将继续秉承优良传统,齐心协力,开拓创新,为学院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执笔人:廖斌)

巩固主阵地,建好主渠道,唱响主旋律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十年回顾与总结

政治学院

在西南科技大学组建成立十周年之际,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走过了她十年建设发展的辉煌历程。这十年,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者牢记政治责任与历史使命,秉承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学校精神,锐意进取,不断推进各项改革与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使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十年建设发展历程与成就

(一)管理体制与组织机构演变历程

2001年3月学校在机构调整和院系设置时,为了整合资源、理顺关系,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管理和建设,单独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的专门机构马列思政学科部。马列思政学科部的教职员工由组建成立前的西南工学院经法系的部分教师,西南工学院学生处的思政教研室全体教师,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的马列教研室教师三部分构成。学科部共有教职员工24人,下设党政办公室一个科级机构。

2003年1月马列思政学科部更名为社会科学学院。下设党政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两个科级机构。2003年4月成功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2004年9月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2003年9月招收首届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学生。

2005年1月,学校院系调整时为了整合资源,社会科学学院与法学院合并,更名为法学院。学院党委书记总体分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工作,教学副院长具体分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2006年,为了贯彻中宣部、教育部指示精神,切实推行“05方案”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学校先后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西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领导小组和由党委副书记任组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实施领导小组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

2009年3月,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经学校研究决定,组建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门教学科研机构政治学院。2009年4月8日政治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3人,专职教师41人,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32人。学院下设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形势与政策研究室、政治学与行政学教研室、实践教学中心7个教学组织机构,并设有党政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三个科级行政管理机构。

(二)以加强科学研究和硕士点建设为重点,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基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的龙头和主线。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点建设为重点,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学术团队,学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经过十年建设和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04年以来共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获省市优秀科研成果奖励20余项。

2003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开始招收第一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2006年增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同年,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要求,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调整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新增为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招生单位。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需要,政治学院以现有硕士点为支撑,已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硕士点建设有力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这对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目前,该学科共有教授14人(专职教授5人),副教授27人(专职副教授13),硕士生导师15人。

(三)坚持培养为主,不断引进优秀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2000年西南科技大学组建成立之初,马列思政学科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只有24人,且职称和学历低,结构不合理。这些专职教师中没有教授,只有3名副教授,教师中没有1名硕士,更没有博士。为了适应学校迅速发展的需要,加快队伍建设,无论是原马列思政学科部、社会科学学院、法学院,还是现在的政治学院,都始终如一地坚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职称、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来不断提升队伍素质,优化队伍结构。经过十年的努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如今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共3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3人。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19人,占教师总数59%,博士(含在读)5人,占教师总数16%。特别是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先后有12人次在四川省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竞赛中获奖。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案例入选教育部选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优秀教学案例。

十年耕耘,十年收获,今天我校已形成一支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科研实力、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且充满活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四)加强课程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体现时代特征,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任课教师不断运用党的理论创新的成果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不断探索教学规律,将教材体系转化为适合教学实际的教学体系,采取多种措施加快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同类推荐
  • 巴巴罗萨行动

    巴巴罗萨行动

    军工成就大国腾飞,备用铺就权力之路!瓜分波兰,轴心国貌合神离。诺门坎闪电战完美上演,日本北进策略胎死腹中,苏德之战一触即发。苏军势如破竹,“大雷雨计划”为何延迟?苏日谍战正酣,德军悄然逼近,斯大林为何错失良机?苏德之机——英国人的计谋与生机!190个师的德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分北方,中央,南方三个集群向苏联发起突然袭击。
  •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这是刘小枫的小品文集。作为哲学和神学研究者的刘小枫认为思想和学术经常是片断性的,而小品文正是捕捉这些片断的最佳文体。刘小枫是一位充满才情的思想者。深邃的思想在他笔下成了一种诗意的表达,空灵而回味无穷。一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浸透着他对个体自由和圣爱期盼的感情,由此也影响了好几代人。
  • 记忆:一九八四~二〇一四诗选

    记忆:一九八四~二〇一四诗选

    “朦胧诗”的重要诗人之一。诗风较之其他几位代表性诗人更为平易轻淡,但自有其独特追求和隽永意味。此诗集所辑作品跨度凡三十年,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和创作实绩。作者简介林莽(1949—)原名张建中。在北京上小学、中学。1969年到河北白洋淀插队,同年开始诗歌写作,“白洋淀诗歌群落”代表诗人之一。1975年回到北京,曾在中学和大学任教,1992年到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文学部工作,1998年到《诗刊》工作。著有诗集《林莽的诗》、《我流过这片土地》、《永恒的瞬间》、《林莽诗选》、《林莽诗歌精品集》等七部。另有诗文合集《穿透岁月的光芒》、随笔集《时间瞬间成为以往》、《林莽诗画集》等。
  • 如果没有归途

    如果没有归途

    阿鹏叔将自己的生活、旅途、主张,通过梦境、恰好、素昧、如面着四个部分娓娓道来。他说,人生总有新的命题,出现在你顺流而下或逆风而行的时候,像是不可拒绝的任务,接受、执行、毫无余地,不等人回神。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外企到私企,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国企铁路工人到有声杂志创办者,他习惯于为自己贴上一个个标签,再逐一撕下;他自觉自己是个拧种,但从不后悔。人生,就是一场没有归途的旅程。如果没有归途,我们是否终将后会无期?
  • 像草药一样生长:49个亲密关系的情感档案

    像草药一样生长:49个亲密关系的情感档案

    《像草药一样生长:49个亲密关系的情感档案》是作者王石平心理故事作品的集纳,主旨是普通人的生命如草一般脆弱,然而顽强的活下去就是生命的价值,卑微,但是像草药一样。这些故事并不是小说,而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一些人和事的记录,但它又不是纪实的,有些地方用了小说笔法,所有人物均是虚构。
热门推荐
  • TfboyS之穿越来爱你

    TfboyS之穿越来爱你

    一次神奇的穿越,让女主见到了自己的偶像tfboys,他们会有怎样的火花,会发生啥子事呢?看文就知道了!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 逆天弑途

    逆天弑途

    逍遥乱世,群雄尽出,盖世武功,谁能卷席天下?正邪两立,谁善谁恶,谁强谁弱,又有谁能分辨?尘世间的爱恨情仇,又有谁能淡漠?陆风,一个现代的人的灵魂,穿越到修真界。本与世无争,奈何事事不如己愿。那就恶到底吧!一个煞星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弑途。一脚踏入,便是红尘万丈,人世间的爱恨情仇没人能淡忘。君一怒为红颜,为你倾覆天下又何妨。且看陆风一路高歌,倒转修真界,冲入仙界,破入神界,
  • 重活的日子

    重活的日子

    他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啊。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重活的岁月里,没有那些遗憾,我们会怎样?(故事发生在平行世界,内容纯属虚构,如果雷同,纯属巧合。)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战斗吧,骑士公主

    战斗吧,骑士公主

    莫名其妙从海滩上捡回了一个美少年,他居然说她是传说中十恶不赦的食人族,带他回来只是储备食物过冬?从海难中救起贵公子夏晨茗的普通打渔少女玛小酱,偷偷混上夏晨茗家的飞机,费尽心机来到向往己久的季蓝市!贵为“希亚学院”王子殿下的夏晨茗其实是一个脾气臭到不行的大魔王!
  • 末世之一手好牌

    末世之一手好牌

    当温雅再次醒来,一切的苦难还未开始,而她已然成为了拥有金手指的那个人,一手好牌固然重要,怎么出牌更重要,切看她如何在这末世中大杀四方!
  • 轮月镜

    轮月镜

    那年曲终,为君舞断肠。那年雪飞,生死两相忘。良辰好景虚掷,脚有铁链,泪有千行。待我了却前世余孽,再与君,共剪西窗。
  • 落日下的星空

    落日下的星空

    “韩影帝,宋歌王,听说你们的粉丝不允许你们在30岁前谈恋爱。你们有什么想法吗?”“她们会后悔的”韩洛说。“她们就等着被打脸吧”宋辰说。两年后,“啊啊啊,姐妹们,落日cp太甜了!”“星辰cp给我往死里打磕!”
  • 仙魔变

    仙魔变

    六十年前,一个中年大叔带着一条长得像癞皮狗一样的麒麟和一头长得像鸭子一样的鸳鸯第一次走入了中州皇城。那一年,这个中年大叔穿过了山海主脉,穿过了四季平原,走进了青鸾学院。六十年后,林夕坐着一辆破旧的马车,从鹿林镇穿过半个云秦帝国,一路向北,行向青鸾学院…这是一个有关帝国和荣耀,有关忠贞和背叛,有关青春和热血,有关一个怀着与众不同目光的少年,有关一个强大的修行学院的故事。
  • 黄昏恨别

    黄昏恨别

    一世仓颉,一世莲花。一世圣人,一世兽首。一颦一笑见心事,一花一叶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