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6200000027

第27章 学院篇(4)

硕博士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科研项目层次及规模等,是衡量办学条件和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学院多次召开科研与学科建设研讨会,制定了“十五”、“十一五”科技规划。明确科研项目指导思想,即“以科学研究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大力推进应用型科研项目发展,逐步形成学院应用型科研特色和学术特色,提升学院知名度”,制定了“广泛交流、多方合作、重点培养、集中突破”的发展策略。充分发挥学校“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优势,加强与董事单位、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建硕、博士点和工程技术中心,共同申报、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和横向课题是学院在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的重要途径。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所共建四川省风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与中冶成工、四川省文物考古院等十余家国内大型企业、知名研究机构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学院科研工作经历了高层次科研项目从无到有,项目规模由小到大的快速发展历程。十年来,承担国家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基金等10余项,其他纵横向科研项目百余项。科研经费由年均不足百万元到2009年当年到校纵横向科研经费近千万元,十年间增长了10倍,这不仅仅是量的增长,其中更有质的提高。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冲击动力学与结构动态响应”、“工程结构灾害预测、预报及防治”、“工程结构健康诊断、评估与修复”、“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及节能”四个研究方向已逐渐成形,并取得可喜的收获。

自2000年以来,学院陆续建成结构实验室、建筑物理实验室、模型制作中心、土木工程检测中心及CAAD工作站,并对岩土实验室进行扩建。尤其是2007年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学院实验室的提升争取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获得学校一次性建设经费1500万元,建设了全新的力学与结构实验室。该实验室立足西南,面向全国,经过充分调研,建成近2000平方米的结构试验大厅和600余平方米的配套试验楼,购置了在国内较为先进的MTS试验系统,自行开发了HPB试验装置等设备。现在,结构与力学实验中心、建筑物理与环境中心、工程检测与分析实验中心三大公共实验平台已初具规模,为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目前,学院正借土木工程一级硕士点申报和博士点建设之东风,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更大成绩。

2008年的“5·12”地震是对学院社会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一次特殊检验。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第一时间奔赴抗震救灾一线,在做好学生及教职工安顿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学院精干力量积极投入学校和地方抗震救灾工作中。先后组织教师参与校内70余万平方米受损校舍,绵阳市、江油市、德阳市、广元市等地数百万平方米房屋、道路、桥梁等设施的安全评估和加固工作,参与三台、盐亭、安县等地灾后规划和技术服务工作,以及国家“863”项目“建筑结构抗震与重建材料关键技术研究”等灾后重建重大科研攻关项目。院长王汝恒教授因此荣获教育部“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学院灾后重建志愿服务团队也分别被学校、四川省和共青团中央评为优秀团队。

四、素质拓展,学生成才受欢迎

大学阶段是青年人成长的重要转型阶段,科学的引导和教育是使他们真正成长为品学兼优人才的必要手段。学院多年来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社会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始终坚持“围绕中心,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强化特色”的工作思路,紧紧抓住一支队伍(辅导员队伍),一个阵地(团学组织),一方平台(各类学生活动),通过教育引导、管理约束、评价激励和氛围熏陶等多维度、多手段和多渠道综合营造优良学风。

学院在队伍建设中,坚持推行和完善导师制和导生制,逐步形成了以专职辅导员为主、兼职辅导员、导师、导生相结合的学生工作队伍结构。通过对服务管理运行模式的探索,2008年大胆改革成立了9个相关的学生服务中心,初步实现了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三自”作用,也提高了管理质量和效率。

学院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自我教育功能,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教育活动。2005年由我院学生发起的“一天一毛钱”助困活动,催生出大学生公益服务团队:1+1爱心社,该团队连续五年资助贫困儿童,吸引了全校5000多名大学生参与,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反响。《绵阳日报》、《绵阳晚报》、绵阳电视台以及中国高校网等媒体做了连续报道。2006年建立了“77123部队、平武县南平乡、徐塘乡、泸沽镇”四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赤色羌乡之旅”社会实践、泸沽湖春晖支教、爱心献血以及青年志愿者进社区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涌现出绵阳市优秀青年志愿者马宝成等一大批青年典范。“春晖支教泸沽湖分队”持续开展七年,影响广泛,获得了国家五部委的联合表彰,成为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典范。

2004年开始,学院针对各专业特点每年举办蓝图杯论文大赛、结构设计大赛、学生文化活动节等一系列科技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兴趣。并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建筑院系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MDV中央空调设计应用大赛、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挑战杯等活动。近年来,有38人次获各类国家级竞赛奖,23名学生由教师指导在国内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全国力学竞赛、结构设计大赛等专业特色突出的科技活动已成为学校的品牌活动。2005年以来,先后有4位同学在“全国人工环境工程学科奖学金评选”中获奖;2006年以来,每年都有一名本科毕业生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校优秀毕业生”称号。获省市级优秀大学生称号学生人数更是逐年增加。

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人才的培养质量要由社会检验。多年来,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的思路,通过邀请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时反馈毕业生信息、共建20余个校外实践基地等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中国建筑集团、华西集团、中铁各局以及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等企业都与学院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质量逐年提高并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十年磨一剑,发展谱新篇。回首过去,我们感慨万千。满怀感恩之心的土建人深切体会到,如果没有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没有“西南科技大学”的发展平台,就没有土建学院的今天。十年前,我们勾勒发展蓝图,现在,正在一个个实现。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们将以绵阳科技城建设为契机,以博士点建设为抓手,深入总结办学经验,大力加强学院二级管理,深入推进教学质量、学科建设、人才建设、条件保障、文化建设、开放办学和管理创新七大工程,坚持土建风格,努力建设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学科,谱写土建学院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执笔人:古松)

艰苦拼搏求发展,上下一心铸辉煌

——环境与资源学院十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环境与资源学院

一、十年风雨兼程,铸就辉煌成就

环境与资源学院是西南科技大学历史上最为悠久的院系之一,有较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学院的前身为重庆建筑材料工业专科学校1958年开办的非金属矿床开采专业和地勘专业;1978年发展成为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的非金属矿系;1993年学校改名为西南工学院,非金属矿系分为环境工程系和地质资源系;2000年西南科技大学组建成立后,环境工程系和地质资源系分别改为环境工程学院和城建学院;2005年1月,由原环境工程学院和城建学院重组成为现在的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

学院坚持以教师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立院,科研强院,整合各种办学资源,突出“产学研”联合办学特色;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课程建设为载体,以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传承“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大学精神。立足四川,面向西部,服务全国。用创新的思路、振奋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抢抓各种机遇,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蓝图。十年兢兢业业,十年风雨兼程,铸就了环资学院今天的辉煌与成就。

现在,学院已发展成为一个以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及环境保护为主要研究特色、以应用型高级工程建设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教学研究型工科学院,开设了地质、测绘、采矿、安全、交通、环境、地理信息等7个本科专业和矿业工程、地质工程、安全工程以及环境工程等5个硕士点;现有教职工121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9人,在校学生总数已达2600余人;拥有“固体废弃物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核废物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环境工程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国家烟气脱硫工厂技术中心”分中心——“西南科技大学烟气污染测控中心”、“水处理与污染控制中心实践教学中心”以及“环境工程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一大批重要的实验研究平台。“环境工程与科学”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博士点建设学科;环境工程、地质工程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矿产普查与勘探、环境工程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爆破工程、岩石力学等5门专业课程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

2000年以来,学院已累计培养本科学生60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0余人;编写出版教材(教程)14部;承担国际科技合作交流项目8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6项、地市级及各种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先后获省部级科技奖14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7项,出版学术专著12部,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近百篇。

二、总结历史发展经验,展望无限美好未来

(一)重视办学条件的改善,着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学院十分重视办学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实验室、实习基地等涉及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条件改善,坚持建设高质量的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接触实践、应用专业知识的实战环境。在过去的十年里,学院花大力气建设了多个专业实验室,依托企业建成了多个教学实习及科研基地,保障了实践教学条件。同时,学院的实验室对外开放,满足了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实验要求,学院申请创新基金项目的学生人数不断增长。

在学院的7个本科专业中,每个专业都有各自的实验室,其中,水处理与污染控制中心是我校的最具特色实践教学基地之一,总面积1200平方米,拥有全国唯一一座日处理能力达1万吨并直接由学校运营管理的污水处理厂,不仅满足了环资学院、生命学院、材料学院的相关实践教学需要,并承担和完成了欧盟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及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等多项国际国内重大科研项目。

截至目前,学院共建有各类教学实习、实践及科研基地29个,其中有2个实习基地于2007年获“西南科技大学优秀实践教学基地”称号;2009年与北京超图软件有限公司签订了“GIS共建实验室”和“GIS人才培养基地”协议,并赠送给学院价值100万元的软件,本科教学软硬件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学院组建了“工程勘察与检测试验平台”、“数值模拟与数字试验中心”、“岩土力学实验中心”3个实习实训平台;实验室总资产已达2500余万元。办学条件的改善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努力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努力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随着学院的发展,不仅学生的数量显著增加,开设的专业也不断增加。为此,学院采取各种办法和途径,通过大力引进、送出去培养以及聘请国内外高水平研究机构及大学人才的办法,努力改善师资队伍的质量,为学院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目前,学院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22%,教授比例为15%;有“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员”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人员3人。同时,学院还聘请了董事单位及海内外的数十名知名专家直接参与我院的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学院的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学院十分重视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以资源和环境为主线整合学院各专业,重点突出学院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以及非金属矿科研特色,目前已形成了以“矿产开发利用”、“爆破与防护”、“固废处理与资源化”以及“低成本废水生态处理”等近十个具有鲜明特色和较高科研水平的科研团队。同时,通过“质量工程”建设,形成了5个精品课程为方向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其中“非金属矿产开发与利用”教学团队被批准为省级教学团队。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品德高尚的建设人才

学院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努力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培养和造就优秀的建设人才。在过去的十年中,学院涌现出一大批品德高尚、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的模范教师,矿业工程系郭学彬教授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桃李春风一支笔,满头白发十年灯。新生来了一批又一批;毕业生走了一批又一批。看得见的是全国各地的桃李芬芳;看得更加真切的是郭老师的丝丝白发和日益消瘦的身躯。左胸肿胀疼痛的他,依然坚持在攀钢兰尖铁矿做边坡开挖爆破试验;身患骨髓瘤的他,依然一字一句地审读修改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年近退休的他,依然经常骑自行车到学生宿舍,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5·12”大地震后,郭学彬教授带病并冒着生命危险,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到灾区现场处理堰塞湖问题。

“乐做绿叶托红花,甘当人梯通大厦”是采矿86级学生毕业20年同学会时对母校的赠言,更是环资学院广大教职工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在过去的十年中,学院的广大教师,以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精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培养人才的方法,改革现有制度和体制。特别是以郭学彬老师为代表的一大批乐于奉献,甘当人梯的教师,他们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科学研究方面上进行改进并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影响了一大批人;不仅使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也显著增强,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肯定。

(四)立足校园塑英才,走入社会作贡献

同类推荐
  • 世界屋脊之书

    世界屋脊之书

    散文与个人生活的关系尤为密切,它是个人生活情感思想和行踪最真实的记录,它是最纪实的文体。《世界屋脊之书》就是作者在世界屋脊生活和旅行的片段,是作者在那高海拔群山中行走时留在记忆中的点滴之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很少想起这些群山,正如法国作家克莱齐奥所说,遥远的美人不能触摸,如夜空中的星辰或如晨曦,它到达了路的尽头,越过了有限世界的门槛,进入不可逾越的区域。
  • 风雅湘西

    风雅湘西

    这是一本作者的散文集。怀化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作者土生土长在这个地方,从小耳濡目染当地的饮食、服饰、住宅、丧葬嫁娶、风俗礼仪、民间技艺等各方面的文化。作品书写当地风土人情、景点、小吃等特色文化。作者有着浓厚的乡土情,怀着对家乡的独特情感,写下了记录家乡方方面面的文章,也让读者通过这样饱含深情的文字了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习俗,感受伟大祖国的地大物博,习俗的千差万别。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德莱塞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德莱塞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是一套以学生、教师以及广大爱好文学的青年为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由若干分册组成;每一分册基本上介绍一位作家和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每一分册既是一本独立、完整的著作,又是全套丛书中的一个单元;分则为册,合则成套。这一分册介绍的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杰出的、进步的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和他的三部代表作:《嘉莉妹妹》、《欲望三部曲》、《美国的悲剧》。
  • 在世界遗忘你之前

    在世界遗忘你之前

    本书是青年导演杨树鹏创作的故事集,杨树鹏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写作者,他惯于用虚构的时空背景的来表达现实中情景、情绪,擅长利用电影分镜头脚本的手法讲故事,他笔下的故事有很强的画面感。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鲁迅作品集(4)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鲁迅作品集(4)

    自从中华民国建国二十有二年五月二十五日《自由谈》的编者刊出了“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的启事以来,很使老牌风月文豪摇头晃脑的高兴了一大阵,讲冷话的也有,说俏皮话的也有,连只会做“文探”的叭儿们也翘起了它尊贵的尾巴。但有趣的是谈风云的人,风月也谈得,谈风月就谈风月罢,虽然仍旧不能正如尊意。
热门推荐
  • 千古长歌

    千古长歌

    一朝白发;一袭白袍;一杆长枪;杀穿这九天,葬与这十地。未来有千万个不一样的未来,但是现在只有一个现在。我以我命改变现在,为众生寻一个未来。
  • 悄悄爱上你

    悄悄爱上你

    为了保住面子,她在前男友和前闺蜜的婚礼上一时头昏脑热,拉来这个路人甲充当自己的男朋友。没想到,这个路人甲,居然是RT集团的苏少。 更没想到,短短的一个星期之后,他会再次出现在她面前,表情厌恶声音冷淡,说出的话却是:“陪我去宋府参加晚宴。”威武能屈富贵能淫的她在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下屈服了,陪着他前去宋府演了第二场戏。说好从此以后各归各路一拍两散,可在晚宴上,宋府老太太却问:“对了,苏少,你打算什么时候把我们悄悄娶回去啊?” 她吓得差点把一口鸡汤喷出来,没想到他却笑眯眯地喝了一口鸡汤:“我当然是希望尽快了,悄悄这么讨人喜欢,不赶紧用结婚证把她拴牢我也不放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战仙道

    战仙道

    且战天道征战为仙,云云总总我只要一句问心无愧。
  • 战龙骑兵

    战龙骑兵

    战龙之力与符文之力交相辉映,演绎出了神奇大陆起伏跌宕的历史,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更是驾驭两种神奇的力量谱写出辉煌灿烂的文明,如今人类盛极必衰,内忧外困,猪脚赵元宛若穿越时空的蝴蝶,翩然而至,掀起人类复兴的序幕。。。。
  • 重生现代遇见你

    重生现代遇见你

    “爹,娘,我来了……”季韵寒大声呼唤着自己早已仙逝的双亲,声音在颤巍巍地回荡……转瞬间,她已落至悬崖之下。不知过了多久,季韵寒居然又睁开了眼睛,朦胧中她看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从此,帅气多才的医生走进了她的生命……
  • 三界论道

    三界论道

    拳碎山河,气冲霄汉,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站得住才有输出,打不死才是王道!你连我的防御都破不了,还敢在我面前嚣张狂妄?来来来,先让你三招,你再接我一拳,如果侥幸不死,那我就……再来一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兽噬天下

    兽噬天下

    原本已经无望成为一名兽灵师,只能甘心的做一名普通人……一次际遇,一个村落家族来一直保守着的秘密,让他重新有了希望……可是,际遇的出现并不是想象的那般美好……大陆的消沉,万年之密,万年谋划,万年的等待……都将因为他的改变而揭晓……【新人新书不易,请大家支持下!】
  • 这里没有主角

    这里没有主角

    每一个人都是主角,而这个二次元上演着一场场不同的戏剧,或着悲痛,亦或者趣味,也或者真实。没有人是万能的,也不会有人是全能的,整整美好的也仅仅只是为经历完成的游戏罢了。
  • 筑仙成神

    筑仙成神

    林洛穿越到异界之后,发现自己拥有了一个叫做筑界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