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67500000052

第52章 读书篇 虽九死而犹未悔:民国苦学(3)

父亲是个商人,目光短浅,小富即安,他觉得儿子这几年读书获得的知识,足够应付家中的账目了,再读下去,得不偿失。父子俩脾气都火爆,父亲斩钉截铁,儿子也不肯罢休。可老子毕竟是老子,掌管着家中的财务大权,他不松口,儿子再恼火也没用。张竞生却有办法,他情急之下,竟跑到三饶镇县衙门口击鼓鸣冤,状告父亲。

儿子告老子,这在当时简直就是忤逆行为。一时间,当地街头巷尾茶余饭后谈的都是这件事。开明者夸儿子大胆,保守者骂儿子不孝。不过当地的县令对张竞生的矢志读书倒是抱“同情之理解”,在他的劝慰和调解下,父亲不得不做出让步,同意资助儿子北上读书。

随后,张竞生先是去上海,就读于法国天主教会所办的震旦学校,一学期后,他又赶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1912年,张竞生因学习刻苦,成绩优良,获得赴法留学的机会,终成中国第一批留洋博士。

宁可背上“不孝之子”的骂名,张竞生也不放弃自己的读书梦。倘若他不采用这迫不得已的办法,听从父亲的安排,那么,当地也许会多一个碌碌无为的账房先生,但中国二十世纪却少了一个“性学拓荒者”。

马寅初:灯芯一根心中亮

1882年6月24日,马寅初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商人家庭,排行第五。

马寅初出生不久,父亲马棣生决定举家迁往绍兴邻县——嵊县浦口镇。马棣生那时经营着一家酿酒作坊,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浦口镇的水清冽、纯净适合酿酒。头脑精明,一心发财的他瞅准商机,立即和妻子商量,举家搬迁。

果然,几年后,马家的酿酒作坊的生意越做越好,马家的日子也红火得让当地人羡慕。

马棣生善于经营,但对几个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他不让马寅初读新式小学,只允许他读私塾。在私塾里死记硬背佶屈聱牙的四书五经,对活泼好动的马寅初来说,简直是活受罪,于是就像少年沈从文那样,他也学会了撒谎、逃学,在几个坏孩子的影响下,他一度还染上赌博的毛病。马棣生知道后当然是大发雷霆,于是拳头打、鞭子抽,想用武力迫使儿子改邪归正,结果收效甚微。马寅初人虽小,骨头却硬,再打再骂也不吭声不服软。

硬的不行,父亲只好来软的,一次,他和颜悦色、语气诚恳地对儿子说:“你渐渐长大了,又读了几年私塾,如果你真不喜欢读书,就回来管理家中的账目。”马寅初直截了当一口回绝:“我不喜欢读私塾,也不想回家管账目,我要去大城市读书。”父亲气坏了,他觉得孩子识几个字能当个账房先生就行了,去大城市读书,那要糟蹋多少钱?多少年来,他都是省吃俭用,哪舍得把大把的钱花在儿子身上。两人话不投机,又吵起来,像往常一样,父亲气急败坏时就喝令儿子“跪下”,马寅初毫不示弱,道:“跪下,我也要读书。”

父亲原本脾气火爆,在家中颐指气使、说一不二惯了,马寅初寸步不让的顶撞,让他火冒三丈,他操起鞭子,不有分说就是一阵猛抽,幸亏母亲及时赶来,才把马寅初从鞭下解救出来。马寅初趁机跑出家门。吃午饭时,马寅初没回家;开晚饭了,还不见他的影子,家人急了,四处寻找,一无所获。后来还是马寅初的一个小妹妹“告发”他的藏身地点,原来,他就躲在家中院子里的一个废弃的鸡窝里。父亲觉得被儿子戏耍了,恼羞成怒,作势欲打,这一回,马寅初忍无可忍,钻出家门,一口气跑到镇外,一头扎进水流湍急的小河中。

待马寅初再次醒来时,他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身旁站着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他认出此人是父亲的好友,上海瑞纶丝厂老板张江声先生,马寅初带着哭声说:“张伯伯,你干嘛救我,不读书,活着有什么意思?”张江声弯下腰,亲切地对他说:“谁说不读书,我来就是带你去上海读书。”

马寅初不想让儿子读书,张江声早有耳闻,这次回来就是想劝一下好友,让马寅初去上海接受新式教育。马寅初跳河获救后,张江声知道他们父子合不拢,就先让人把马寅初抬到自己家,再劝马棣生支持孩子读书。儿子为了读书宁可寻死,马棣生也不敢再阻挠,但他是个商人,悭吝成性,说什么也舍不得掏大笔的学费。张江声讲义气,又被马寅初宁死要读书的精神所感动,决定自己来承担马寅初的学费。

1898年,在恩人张江声资助下,马寅初来到上海,就读于“育英书馆”。张江声当时经济上也不宽裕,他的资助缴了学费就所剩无几了,所以,马寅初只能过十分简朴的生活。一次,有同学告诉他,用菜油灯比电灯省钱,于是晚上做功课时,马寅初就用菜油灯代替了电灯,为了省钱,他只点一根灯芯。某晚,有同学来访,觉得室内光线暗淡,就点了两根灯芯,马寅初忙说:“我没钱,点不起两根灯芯。”这事传到老师那里,老师连连夸赞:“孺子可教”,还为马寅初做了首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灯芯一根心中亮,寒窗十载必成人”。

清寒的生活没有浇灭马寅初求学的渴望,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在学校期间,他不和人比吃穿,比就比谁更用功,谁的成绩更好!

四年后,他以优异成绩从“育英书馆”毕业,并顺利考取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前身)。

在北洋大学,马寅初因学习刻苦,成绩出众而提前毕业并获得公派至美国耶鲁大学留学的资格。

在耶鲁大学,马寅初攻读经济学专业,三年后获得了硕士学位,旋即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财政学的博士学位。不久,北洋政府因经济危机停发了公派留学生的助学金。马寅初的生活瞬时陷入困境,他不气馁,坚持半工半读。然而,当时美国学费高昂,打工所得如同杯水车薪。马寅初的学业眼看难以为继。同学王正廷出于好心劝马寅初回国,他说:“现在国内处于乱政时期,各路军阀正在讨伐袁世凯。乱世出英雄,我们正好回去做官。”马寅初谢绝了同学的好意,说:“我读书不是为了做官发财,是为了救国救民,日子再苦,我也要坚持学完。”

导师赛利格曼听说了马寅初的情况,决定资助他完成学业。马寅初很感动,他向导师表示,等自己工作后将如数偿还这笔资金。赛利格曼却说:“大可不必,我对才能出众的学生一向珍爱,只要你的学习能取得出色的成绩,就是对我的最好回报。”

导师的资助解决了马寅初的后顾之忧,也促使他更努力地学习以报答导师的善举。1914年他完成了博士论文《纽约市的财政》。答辩会上,专家们给予这篇凝聚着马寅初心血的论文极高的评价。由于论文极富创见,出版社以最快的速度出版发行,一年后,这部著作还被选为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一年级本科生教材。博士论文能被选为教材,这是极为罕见的当然也是极高的荣誉。

68年后,在马寅初百年寿辰之际,天津经济学界权威李权在给马寅初祝寿时还提到这部名重一时的著作:“我1921年冬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拜读了马寅初先生1914年的博士论文《纽约市的财政》一书,当时虽未见先生之面,但对先生的学识才华就有了深刻的印象。”

沈宗瀚:尝尽苦学味

1895年,沈宗瀚出生于浙江余姚沈湾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自他记事时,家中就开始举债度日,他的大哥、二哥、三哥读了几年私塾后就相继辍学,分别教书、从商、务农去了。

沈宗瀚行四,在家乡读私塾时,目睹农民胼手胝足却忍饥挨饿的生活,他暗暗决心学农,立志以自己的知识,救农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个信念支撑下,他四处借贷,省吃俭用,终圆读书梦,获美国乔其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和康奈尔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沈宗瀚7岁那年入私塾开蒙,第一天念的是《诗品》,第一句为“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小宗瀚不解其意,难以背诵,就灵机一动将“大用外腓”想象为“大雄鸡外飞”;第二句则百思不得其解,终于背不出。

由于沈宗瀚不擅死记硬背,他在私塾因背书不熟常挨训挨打。尽管如此,小宗瀚还是常常将墨汁涂在唇上,向村人炫耀:我是读书人了。当时当地,农民们终日土里刨食,早不见日头晚不见天,对读书的孩子,羡慕也重视。

沈宗瀚8岁后,开始随塾师读孝经、四书、左传,死记硬背,乏善可陈,所获有限。12岁起,跟随伯父读书,其读书兴味才慢慢变浓,因伯父“重讲解,善开导,鲜扑责”。

14岁那年,沈宗瀚报考余姚私立诚意高等小学堂,不仅考中,且因分数出众,获得免费生资格。

读书期间,该校一位顽劣学生,常在晚自修时骚扰宗瀚,使他无法用心读书,成绩急剧下降。校长不明究里,叫来宗瀚父亲,严加训斥,道:“你儿子是寒额(免费生),却不知用功,这样下去,只能退学。”父亲也恨铁不成钢,责骂他“不知自爱,不孝之至”。那位顽劣学生其实不是外人是宗瀚一位恩人的儿子,他若说出实情,以恩人的脾气会痛揍自己的儿子,宗瀚不想因为自己的缘故让恩人动怒,他左右为难只得掩瞒实情,向校长和父亲保证痛改前非迎头赶上。

好在恩人的那位不思上进的劣子不久因成绩太差而离校了,沈宗瀚得以安心读书,学问大进,考试分数不仅名列前茅,且比第二名高出许多。

那时的沈宗瀚一心只读案头书,杜绝一切娱乐玩耍,有同学笑他迂腐,他则答:“我只求心安。”求学期间,他学问精进,思想进步,主要归功于对梁启超等硕儒著作的苦读精研,他说:“吾一年间思想之进步,第一为黄梨洲、梁任公之爱国思想,第二为曾文正之自省与修养,第三为王阳明之知行合一。此三者对于我以后求学做事之精神有莫大影响。”

假期在家,沈宗瀚苦读依旧,家中屋小,他就躲在阁楼上用功。以木箱为桌,借天窗的光亮,勤读不辍。大年初一,他给长辈拜完年后,就匆匆爬上阁楼演算数学。演算完一道难题,家人已吃过午饭。此事成为笑谈,家人说他是:“书呆子不知年月日矣。”

17岁那年,沈宗瀚即将从私立诚意高等小学毕业。当时几位哥哥已陆续完婚,家中入不敷出。父亲希望他尽快谋职贴补家用。经人介绍,沈宗瀚得到一个小学教员的职位,年薪90元。父亲催他尽快上任,可沈宗瀚想的却是进一步深造。恰好他在报上看到浙江省农业学校招生的消息,上面提及若考试成绩为前两名,可包膳宿费。于是他推掉聘书,回家请求父亲允许他继续求学,只要父亲拿出学费,膳宿费自己设法。

父亲大怒,道:“如我有田,可卖田给你当学费;如我不是债务缠身,也可借债给你读书,可我如今,一屁股债未还,利息还逐年加重,如你今年不挣薪水,我明年利息都还不上,你让我到哪里去筹学费?”

家中境况竟如此窘迫,沈宗瀚闻言放声大哭,但到底割舍不了读书求学的念头,就对父亲说:“不付利息,是不讲信用,但我不读书就没有前途。我有读书报国的志向,家中一时的困难我目下难以考虑。”

随后,沈宗瀚辗转托人找到债主,恳求他手下留情不要逼债太狠,让父亲能缓一口气。父亲也不让步,四处托人为儿子谋职,可沈宗瀚已决心读书,坚不应聘。他说:“余立志既定,百折不回,虽一时拂逆父命,然深信日后终能获得谅解也。”

后经朋友、亲戚的劝说和帮助,父亲也收回成命,允许儿子升学读书,还为他置备了一个黄皮箱和衣物。

家中兄嫂一向认为宗瀚随和脾气好,唯独对升学一事固执异常,谁劝也不听。沈宗瀚对他们解释:“我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也。”

在浙江农校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沈宗瀚颇为失望。因该校老师多照搬日文教材,教学内容不切实际,教学方法照本宣科。那年夏天,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在上海招考,宗瀚两位同学考取。沈宗瀚动心了,因他一直有赴美留学的志向,而只有专门学校的毕业生才有资格参加留美考试。于是,他决定报考北京农专,先读预科,再入本科。决心已定,他随后退学回家,和父亲商议此事。

他向父亲表明了升学的志愿和理由:“第一,浙江农校还要两年才能读完,北京农专三年半即可毕业。前者是中等学校,后者是专科学校,差别很大。第二,去北京农专读书,自信能取得第二名的成绩,学费可免,只需一百元可维持生活;第三,因有亲戚愿补助50元,向同学借了30元,本族祭产奖学金20元,如此,膳宿费不愁。”

父亲没想到儿子擅自退学,根本不听解释,厉声斥责:“人贵知足,你能就读浙江农校已属不易,现在又得陇望蜀要去北京。你这样读下去何时到头,你若不尽快挣钱养家,我就要被债主逼死!到时候,你就是毕了业,遂了愿,你能心安吗?”说着说着,父亲竟老泪纵横。沈宗瀚听罢父亲这番话也伤心愧疚,但读书的念头那么强烈,他实在无法听从父亲的安排。顿了一会,他对父亲说:“父亲穷困,是为给儿子娶亲所致。我的婚姻大事自己解决,不花父亲一分钱,你就把婚费节省下来给我读书吧。”

父亲没想到婚姻大事儿子也想自作主张,更是怒不可遏,又是劈头盖脸一顿训斥。最后,父亲逼迫沈宗瀚回农校继续学业。沈宗瀚佯装答应,实则准备去找在海滨收账的二哥想办法。

费劲周折,总算找到二哥。二哥被他求学的苦心所打动,决定向钱庄借四十块钱,给他做路费。

买了船票,沈宗瀚在旅馆给父母写了封长函,详述自己求学的志愿和苦心,希望二老能原谅他的“忤逆不孝”“不告而别”。

同类推荐
  • 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

    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

    该书是豆瓣人气作者王这么的全新散文集。共分为三个部分:旧家山、闲花草、凡人歌,从家庭琐事、市井生活写到花草树木、日常饮食等诸多方面。作者以她敏锐的触角捕捉到一地鸡毛生活的背后所透露出来的暖意与温柔,并佐以博识的跨界、犀利的见解、智趣的调侃,平静的日子在她的笔下显得尤为意蕴深长而情致动人。作者更像是一位既天真又通达的生活哲学家,在充满烟火气的讲述中,对平凡人的生活作了充满禅意的回望与记录。
  • 幕后珍闻

    幕后珍闻

    当您在舞台前或者银幕上,观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时候,本集报告文学想告诉您:幕后珍闻——《中国革命之歌》诞生记。
  • 寻找属于我的翅膀

    寻找属于我的翅膀

    本书作者通过对学习、生活的感悟,用细腻、真切的描写手法,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和对友谊、亲情的无限眷恋,点缀出了小作者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十五岁绚灿人生。
  • 在雪山和城市的边缘行走

    在雪山和城市的边缘行走

    心灵,无论是对于人还是对于文学,心灵都是不可或缺的。《在雪山和城市的边缘行走》书名落脚于“行走”,毋宁说,是在行走中感受。同时,作者也显露出一种野心,这个野心就是把生命当作一个奇迹,来思考或者说来捕捉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意味——哲学一词,是借用了作者文中自己的说法。生活的意味或者文学的呈现总能比哲学更丰富,更能摆脱概念的规定性而更加意味深长。
  • 德国故事

    德国故事

    旅居德国以来,带着审视和思索的目光,我对德国社会、文化、传统、人文、历史、政治各个层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感悟,有感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他们背后的故事,因此写就这一篇篇文章。它们是德国社会现状的缩影,真实反映了德国现今的民生百态。生活窘困却热心助人的邻居“艾普一家”;无私为埃塞俄比亚和尼泊尔孤儿慈善捐助的“女友伊纳丝”;热爱中国、痴迷中文的“勃兰登堡先生”;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自我奋斗的“柏林女孩莫妮卡”;反应典型德国乡村风貌和民风的“别样村庄”;反应德国人爱国情怀和精神风貌的“世界杯在德国”和“年轻的对手”;反应德国人文情怀和博爱的“在德国考驾照记”“养女丽萨”,等等。他们或许来自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性格与人生,但正是他们构成了五味俱全的德国故事。
热门推荐
  • 地狱鬼判

    地狱鬼判

    S市X中学一直流传着许多诡异的故事,校园建立在乱葬岗上?呵呵,这算什么?来看看X中学这些诡异的事件吧……而这些诡异事件的背后,又是一位地府判官的传说……
  • 话语的灵性:现代散文语体风格化

    话语的灵性:现代散文语体风格化

    本书稿从语体风格学的角度切入,对现代散文语体的交流阈、修辞阈、互文阈、审美阈等进行多维透视,探讨现代散文语体的交流属性与对话方式、修辞表达与诗性本质、语境创造与情感结构、语体交融与文本间性、个人格调与魅态审美等品格,实现对现代散文语体风格的整体建构。
  • 六王毕,四海一

    六王毕,四海一

    21世纪的公务员叶然,生活不如意,看了穿越小说以后一直就梦想着自己穿越到古代去幸运的是,他真的穿越到了古代;遗憾的是,剧本不对......
  • 千年一卦

    千年一卦

    方万鹤带着一张乌鸦嘴来到了一个名为方寸的世界,奈何记忆丢了大部分。性格逗比的他无奈之下只能开始闯荡江湖,努力的找回自己失去的记忆,而那说什么事都能灵验的乌鸦嘴也让方万鹤在江湖之中名声大噪,破解一个又一个惊天的阴谋,结识一个个热血的挚友,成就一段段传奇。风格:轻松、搞笑,热血,哪怕在最紧要的时候,方万鹤也能够展现出逗比的一面,同时又不失热血,一个个江湖上的人物背后都有一段令人深思的往事,方万鹤就是在这一段段往事中慢慢的成长、成熟。
  • 龙王传说之后

    龙王传说之后

    简介不说什么好了,主角是男的,终极斗罗前的二十年。
  • 男神陆家七少

    男神陆家七少

    听说陆家那个娘炮变帅了——变帅又怎样不还是个娘炮诶诶诶,听说陆家七少把战家的少爷给揍了战家战家那个少爷她居然打得过陆七少:我喜欢男人,我性取向正常众人:撇眼不理,真矛盾陆七少???:)这么明显暗示我是女孩子听不出来嘛
  • 收藏入门

    收藏入门

    “常常责怪自己当初不应该,常常后悔没有把你留下来。”这原是一曲脍炙人口的爱情歌词,可是用它来形容收藏者错失一件心爱的藏品却是再生动不过。当然错失的情形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是因为吃不准“货色”不敢拿,有的人是因为囊中羞涩“拿不动”,而更多的人则是因为犹豫不决错失良机。于是只有落寞惆怅、一声叹息。
  • 快穿:女配要崛起!

    快穿:女配要崛起!

    作为名十字空间的一名小恶魔,唐璐当然要力尽其职,努力让自己从小恶魔变成大魔鬼。所以,她不但要夺猪脚光环,抢猪脚地位,她还要猪脚身边的男神一个个拜到在她的牛仔裤下!让那些什么鬼的猪脚彻头彻尾地变成红烧猪蹄!(* ̄︶ ̄*)
  • 最强全能癌武

    最强全能癌武

    有一名18岁的地球人死于癌症晚期。却不料自己的灵魂竟然带着一粒癌细胞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并且这粒癌细胞落到了一个尸体上面令尸体重新出现生机,这名穿越者也因此获得了一个新的肉体。然后,从地球来的穿越者凭着一具神奇的肉体在这个世界创造了传说,刷新了历史记录,成为了走在时代前面的全能天才。操兽师,阵法师,炼药师,锻造师……别人做得到的事情,他都做得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也做得到。连时代都无法追及他的脚步。在这个世界,主角就是他,他就是主角。且看一个死于癌症的病人,如何在异界重生,开始他的丰富精彩人生。
  • 公主又在作妖

    公主又在作妖

    不好了,不好了!小公主和殿下又又打起来了。她凤凰一族的公主活泼可爱古灵精怪更是爱美下凡历劫却阴差阳错的跟他成了死对头。他九重天的太子殿下天帝独子清冷孤傲唯独面对她无计可施把她堵在墙上压着声音说:活得有些腻歪想早日见阎王爷?嗯?【1v1互黑这是一个傻蛋太子和貌美麻雀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