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67500000002

第2章 交游篇 转益多师是汝师:民国交游(2)

演讲中,胡适是这样分析《野有死麕》这首诗的:“《野有死麕》的诗,也同样是男子勾引女子的诗。初民社会的女子多喜欢男子有力能打野兽,故第一章:‘野有死麕,白茅包之’,写出男子打死野麕,包以献女子的情形。‘有女怀春,吉士诱之,’便写出他的用意了。此种求婚献野兽的风俗,至今有许多地方的蛮族还保存着。”

周作人不同意胡适的看法,说:“《野有死麇》胡先生说是男子勾引女子的诗,自然是对的,但他以为吉士真是打死了鹿以献女子,却未免可笑。第一章的死麇既系写实,那么第二章也应是写实,为什么‘白茅纯束,有女如玉’会连在一起去‘描写女子的美’呢?我想这两章的上半只是想像林野,以及鹿与白茅,顺便借了白茅的洁与美说出女子来,这种说法在原始的诗上恐怕是平常的。我们要指实一点,也只能说这是猎人家的女儿,其实已经稍嫌穿凿,似乎不能说真有白茅包裹一只鹿,是男子亲自扛来送给他的情人的。若是送礼,照中国古代以及现代野蛮的风习,也是送给他将来的丈人的。然而这篇诗里‘因家庭社会环境不良’而至于使‘那个怀春的女子对吉士附耳轻轻细语’,叫他慢慢来嘘,则老头子之不答应已极了然,倘若男子扛了一只鹿来,那只好让她藏在绣房里独自啃了吃。喔,虽说是初民社会,这也未免不大雅观吧?”

胡适又说《葛覃》诗是描写女工放假急忙要归的情景。周作人说:“照胡先生用社会学说诗的方法,我们所能想到的只是这样一种情状:妇女都关在家里,干家事之暇,织些布匹,以备自用或是卖钱。她们都是在家里的,所以更无所归。她们是终年劳碌的,所以没有什么放假。胡先生只见汉口有些纱厂的女工的情形,却忘记了这是两千年前的诗了。倘若那时也有女工,那么我也可以说太史公坐了火车采风,孔子拿着红蓝铅笔删诗了。”

对《嘒彼小星》一诗,胡适的解释是:“好像是写妓女生活的最古记载。我们试看《老残游记》,可见黄河流域的妓女送铺盖上店陪客人的情形。再看原文: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实命不同。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实命不犹。我们看她抱衾裯以宵征,就可知道她的职业生活了。”

周作人却说:“我把《小星》二章读过好几遍,终于觉不出这是送铺盖上店,虽然也不能说这是一定描写什么的。有许多东西为我所不能完全明了的,只好阙疑。我想读诗也不定要篇篇咬实这是讲什么,譬如《古诗十九首》我们读时何尝穿求,为何对于《诗经》特别不肯放松,这岂不是中着传统之毒么?胡先生很明白的说,《国风》中多数可以说‘是男女爱情中流出来的结晶’,这就很好了,其余有些诗意不妨由读者自己去领会,只要有一本很精确的《诗经》注释出世,给他们做帮助。‘不求甚解’四字,在读文学作品有时倒还很适用的,因为甚解多不免是穿凿呵。”

胡适有句名言曰: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周作人在文章最后提醒胡适:“要大胆,要大胆,但是不可太大胆!”

后来,在把这次演讲收入文集时,胡适删去了对《葛覃》的解读,部分地接受了周作人的意见。

周作人和胡适都属于自由知识分子,但两人的性格却完全不同,周作人偏“冷”,胡适偏“热”;周作人悲观、消沉,刻意远离政治,只想躲进书斋,倾心自己的“胜业”;胡适乐观、自信,喜欢介入政治,坚信一点一滴的努力,就会有一尺一寸的收获。周作人信奉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胡适则崇尚“少一事不如多一事”。

由于两人都坚守自由主义立场,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所以,虽然在学术上或在某个具体事件上所持观点不同,但两人惺惺相惜、彬彬有礼的关系却难能可贵地经受了风风雨雨的考验,维持了曲曲折折的一生。

生活上,胡适和周作人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学术上,两人相互切磋相互勉励。当一方陷入困境时,另一方瞬时陷入深深的担忧中,并会在第一时间向对方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

1929年,胡适在上海发表《人权与约法》等系列文章。这些言辞激烈的批评惹恼了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发文要撤掉胡适中国公学校长一职,中央党部也声称要严办胡适。周作人在报上看到消息后,立即给胡适去信,劝胡适“还是小心点好”,希望胡适“毅然决然抛开上海的便利与繁华,回到萧条的北平”,集中精力和才力,安心做学问。

胡适从信中读出了周氏对自己的深情厚谊,尽管他还不打算撤回北京,也不打算屈服于国民党的淫威,但周氏真诚的劝慰令他非常感动,回信中,他不免真情流露了一番:

“生平对于君家昆弟,只有最诚意的敬爱,种种疏隔和人事变迁,此意始终不减分毫。相去虽远,相期至深。此次来书情意殷厚,果符平日的愿望,欢喜之至,至于悲酸。此是真情,想能见信。”

1934年1月13日,周作人在《人间世》发表《知堂五十自寿诗》:

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

街头终日听谈鬼,窗下通年学画蛇。

老去无端玩骨董,闲来随分种胡麻。

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

胡适于1月17日依韵作《和苦茶先生打油诗》:

先生在家像出家,虽然弗着舍袈裟。

能从骨董寻人味,不惯拳头打死蛇。

吃肉应防嚼朋友,打油莫待种芝麻。

想来爱惜绍兴酒,邀客高斋吃苦茶。

第二天,胡适诗兴不减,又依旧韵和了一首五言诗:

老夫不出家,也不著袈裟。

人间专打鬼,臂上爱蟠蛇。

不敢充幽默,都缘怕肉麻。

能干大碗酒,不品小盅茶。

周作人收到胡适的诗后,也回了一首《为适兄再续八句》:

双圈大眼睛,高轩破汽车。

从头说人话(刘大白语),煞手揍王巴(谬种与妖孽)

文丐叫连天,诗翁满地爬。

至今新八股,不敢过胡家。

3月5日,周作人给胡适写信,附上所作牛山体诗一首:

半是儒家半释家,光头更不著袈裟。

中年意趣窗前草,外道生涯洞里蛇。

徒羡低头咬大蒜,未妨拍桌拾芝麻。

谈狐说鬼寻常事,只欠工夫吃讲茶。

胡适收到后,叠韵答之:

肯为黎涡斥朱子,先生大可著袈裟。

笑他制欲如擒虎,那个闲情学弄蛇?

绝代人才一丘貉,无多禅理几斤麻。

谁人会得寻常意,请到寒家喝盏茶。

1935年,胡适还做了一首和周作人的贺年诗:

可怜王小二,也要过新年。

开口都成罪,抬头没有天。

强梁还不死,委屈怎能全!

羡煞知堂老,关门尚学仙。

从胡适的“和知堂诗”中,可以看出,一方面,胡适不能认同周作人安于“吃苦茶”的闲适,认为这种消极无为于世无补,所以坦陈自己“不敢充幽默,都缘怕肉麻。能干大碗酒,不品小盅茶”;另一方面,由于对当时政府的失望,胡适又觉得,在“开口都成罪”的不自由社会,“关门尚学仙”的知堂老人也确实值得自己的羡慕。

周作人知道胡适听不进自己的劝,仍热心政治,喜欢管“闲”事,说“闲”话,但他并不因此看低胡适,只是很惋惜。在他看来,倘若胡适安心做学问,静心写文章,他的成就将不可限量,因为,胡适这样的大才,世所罕见。“文丐叫连天,诗翁满地爬。至今新八股,不敢过胡家”,周作人这几句对胡适的评价不可谓不高。

可见,两人虽然志趣不同,但却不妨碍相互欣赏。

1936年,周作人在报上看到丁文江积劳成疾,不幸去世的消息,他当即想到胡适。因丁文江是胡适的挚友,且胡适和丁文江一样,工作起来就不要命。于是,他致信胡适,劝胡适注意休息,不要再管政治的“闲事”,“不如专门讲学论学”。

胡适不能接受周作人的劝告,但他知道对方是真诚关心自己,所以就回了一封很长的信,详细阐述了自己的人生信仰:

“我是一个‘好事者’;我相信‘多事总比少事,有为总比无为好’;我相信种瓜总可以得瓜,种豆总可以得豆,但不下种必不会有收获。收获不必在我,而耕种应该是我们的责任。”

“生平自称为‘多神信徒’,我的神龛里,有三位大神,一位是孔仲尼,取其‘知其不可而为之’;一位是王介甫,取其‘但能一切舍,管取佛欢喜’;一位是张江陵,取其‘愿以其身为蓐荐,使人寝处其上,溲溺垢秽之,吾无问焉,有欲割取我身鼻者,吾亦欢喜施与’。嗜好已深,明知老庄之旨亦自有道理,终不愿以彼易此。”

周作人劝胡适“汔可小休”,胡适则对他说,自己越忙休息得越好,因为忙碌之后心能安,结果反而睡得沉:“三年多以来,每星期一晚编撰《独立评论》,往往到早晨三四点钟,妻子每每见怪,我总对她说:‘一星期之中,只有这一天是我为公家做工,不为吃饭,不为名誉,只是完全做公家的事,所以我心里最舒服,做完之后,一上床就熟睡,你可曾看见我星期一晚上睡不着的吗?’她后来看惯了,也就不怪我了。”

周作人责怪胡适不该再管政治的、社会的、学生的事,他认为胡适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这上面实在得不偿失,因为胡适的努力在他看来收效甚微甚至没有回报。对此,胡适说,自己已经得到很大的报酬:“但我也有我的酬报。良心上的谴责减轻一点,上床时能熟睡,都是最好的酬报。至于最大的安慰,当然是我收到穷乡僻壤或海角天涯一个,两个青年人来信,诉说他们在某一点上受了我的某句话的影响,使他们得到某种的改变。无心插柳,也可成荫;有意栽花,岂能完全不活!其不活者,只是耕锄不深,灌溉不力,只可责己,未可怨花也。”胡适说:“私见如此,老兄定笑我痴迷不悟吧?”

信末,胡适提醒周作人,写这封信,不是和老兄争辩,而是表明自己的“性情”而已。

一个是真诚地嘘寒问暖,一个是坦诚地自明心迹。这份真挚,不但化解了分歧可能带来的不快,而且使双方的友谊变得更加稳固、坚实。

1938年,胡适在伦敦给苦住在北京的周作人去了封信,信里是一首八行诗:

藏晖先生昨夜作一个梦,

梦见苦雨庵中吃茶的老僧,

忽然放下茶盅出门去,

飘然一杖天南行。

天南万里岂不大辛苦?

只为智者识得重与轻。

梦醒我自披衣开窗坐,

谁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

显然,胡适是在劝周作人要“识得重与轻”,千万不能当汉奸。“藏晖”是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留学日记用的笔名。周作人收到信后,回了一首诗:

老僧假装好吃苦茶,实在的情形还是苦雨,

近来屋漏地上又浸水,结果只好改号苦住。

晚间拼好蒲团想睡觉,忽然接到一封远方的话,

海天万里八行诗,多谢藏晖居士的问讯。

我谢谢你很厚的情意,可惜我行脚却不能做到;

并不是出了家特地忙,因为庵里住的好些老小。

我还只能敲木鱼念经,出门托钵募化些米面,

老僧始终是个老僧,希望将来见得居士的面。

周作人在诗里表明“老僧始终是个老僧”,其实是暗示胡适,自己不会当汉奸的。周作人将这首诗寄到华盛顿的中国使馆,转交“胡安定”收。胡安定是胡适的一个别号。遗憾的是,由于使馆人并不知道胡安定是胡适,这封信被扔在一旁,一年后才由一位胡适的熟人交到胡适手里。其时,周作人已经落水。收到此信的当天,胡适颇为感慨,写诗一首《无人认得胡安定》:

两张照片诗三首,今日开封一惘然。

无人认得胡安定,扔在空箱过一年。

在日记里,胡适做了一点说明:“周知堂去年九月寄一信一诗,又今年一月被刺后二诗和照片两纸,信封上写‘Dr.A.J.Hu,胡安定先生’,由华美协进社转。孟治兄不知是我,故搁到今天才转来。(最近他问我,我叫他寄来)。”

周作人晚年在给鲍耀明的信里还谈到了胡适“劝他南行”一事:

“适之的诗(稿已不存)系劝我南行,其意甚可感,但我因家庭关系实在无意摆脱,有母亲,鲁迅的故妻(另住别处),兄弟的故妻及三个小孩均在京,在自己一家大小四人,我女儿和她的两个小孩,以上均住在我处。故只能苦住下去,以诗答复,其自写的诗则一年后寄来者也。当年不便写真姓名,故写他的别号胡安定寄到中国使馆代收,却不料搁了一年不曾转到。此一件事值得写一篇文章,但大抵也就是回想记的一节。”

直到人生暮年,周作人仍觉得胡适的“劝他南行”,“其意可感”,“值得写一篇文章”,他对胡适曾经的关心和牵挂,可谓念兹在兹,铭心刻骨。

胡适和周作人,性格不同,志趣不同,人生的道路也不同;政治上有分歧,学术上有纷争,生活上也不免有龃龉,但两人的友谊却从未中断。根本原因在于两人都是伏尔泰的信徒: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却尊重你发出的声音。

钱玄同曾给周作人写过一封信,说:“我以为我们应该服膺圣训‘君子和而不同’一语……要是有依赖他人的行为,有结党成群的意味,别说干坏事,就是干好事亦是不足取。”

胡适和周作人想必都同意钱玄同这番话,因为他俩都做到了——和而不同。

“多识不能益智”——周作人和张竞生

1925年2月13日,《京报副刊》刊出周作人为青年列的十部必读书:《诗经》、《史记》、《西游记》、汉译《旧约》(文学部分)、严复译《社会通诠》、威斯德玛克《道德观念之起源与发达》、凯本德《爱的成年》、色耳凡德里《吉诃德先生》、斯威夫德《格利佛旅行记》、法兰西《伊壁鸠鲁的园》。

同类推荐
  • 城市器物

    城市器物

    中国历来有“诗的国度”之称,诗歌能让人们感受到最好和最美的中国文化元素。德国作家歌德就特别欣赏中国诗词,他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所展示的山水花鸟和姑娘明朗的笑声,神往中国迷人的典故、古老的格言,尤为崇尚中国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道德和情操。每一次欣赏好的诗词,都是一次重新发现的航行。李永才先生这部诗集《城市器物》,用自己的心迹引领读者走过城市与乡村,在时光与岁月的车辙中找寻自我的归属,体会生命的从容。正如诗人所说“从诗歌中获得一种恒久的力量”
  • 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

    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

    《十一五高等院校精品规划教材?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是一本文学评论写作的入门教材,全书分理论篇、实践篇、欣赏篇三部分。理论篇介绍了文学评论写作的基本理论;实践篇精选了全国重点院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评论写作部分的试题材料六篇进行解析,配以范文和学生的优秀考场文章;欣赏篇精选了111篇中外文学评论名篇,并配以导读。通过《十一五高等院校精品规划教材?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的学习,学生可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文学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掌握文学评论写作的基本方法,开阔学术眼界,提升文学素养,并通过具体的实践练习提高文学评论写作能力。
  •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4卷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4卷

    这部汇集李康学数十年文学创作作品共计267万字,是武陵地区历史文化集大成之作。李康学在《大湘西系列作品集》中,通过挖掘武陵地区留下的印记,拾掇民族地区传奇的历史;客观评价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并用散文笔调创作游记美文,把武陵地区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描绘得惟妙惟肖。
  • 北大文学课

    北大文学课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上百篇古今中外最佳美文,完美再现语言魅力,让你在诗词文章中邂逅一段纯美感情,于戏剧故事里领略几番悲欢离合。从北大走出了数不清的文学大家,他们博古通今、指点江山,对文学有着独到的见解。本书收录了众多优秀文学作品,内容涵盖古今中外,体裁涉及散文、诗辞、小说、戏剧。在北大学者的点评中,我们学习百家古文,重温民国美文,阅读国外经典,于文字中领略生活之美。
  • 无限江山,一晌贪欢:词帝李煜的悲情人生

    无限江山,一晌贪欢:词帝李煜的悲情人生

    本书为散文体传记,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背景,以李煜的词为脉络,运用散文化笔法点评、赏析,进行个性化、情感化解读, 展开李煜悲情的传奇人生。
热门推荐
  • 宠魅外传:另一个世界

    宠魅外传:另一个世界

    莫邪出现之前的世界,双乾坤尚未形成。在另一个世界,形形色色的魂宠纵横天地。故事,从那个卑微渺小的青魇魔岛开始......——————————————————PS:封面感谢《宠魅后记:魔神归来》的作者羽梦~~~=w=PS的PS:本书可以看成是《宠魅》的同人性质作品,原本打算发贴吧的……总之……不喜勿喷,我与诸位一样也是某书的忠粉呢~
  • 成为英灵的我要去拯救世界

    成为英灵的我要去拯救世界

    人死了,听说是会下地狱的。但是,为什么我死了就成了英灵?源,那是啥?幼女吗?难道不是两只萝莉?啥?还有任务?拯救世界?我能不去吗?可以啊,那就好……等等!那是……动漫啊啊啊啊啊!!!这是一个在无数的动漫世界里面拯救世界的英灵的故事(大概?)。(全文重写,放心,会写的咕咕咕)(顺手建了个群,不知道干啥,就……反正有人来陪陪孤寡作者呢,瑟瑟发抖。群号:853143827)
  • 复仇升级系统

    复仇升级系统

    万物有灵,沐天地灵气,夺日月造化,窥大道真经,可得长生矣远古之战,神魔哭泣,大陆崩塌,天地沦陷。一股暗然势力悄然崛起,顺他者昌,逆他者亡,世界格局发生改变!十万年后,一少年误入水池,得逆天系统,斗苍天,逆阴阳,在各个大陆掀起腥风血雨。背负诸多使命,开始他的复仇之路
  • MC之颠覆

    MC之颠覆

    故事的主人公Alex是一位探险家,在一次探险中失去了她的战友Steve,原本约定在重生点见面Steve却迟迟没有出现,经过一番调查,Alex发现,这个世界,已经被重置了,死亡的定义已经被摧毁了,讽刺的是,这位毁灭世界的幕后黑手,恰好也是创造世界的那位创世神。。。。。。
  • 一克拉之眼泪
  • 怪话夜谈

    怪话夜谈

    有些人天生好命,生下来就是含着金汤匙长大...而有的人则天生就是农民出身...这是一个白天嗜睡成性而晚上出来抓妖的惊奇故事....
  • 大侠上位

    大侠上位

    何为佛?何为魔?一念为善即为佛,一念为恶即是魔。林沐鱼得系统加持,智慧升级,内力升级,武力升级,主宰佛魔系统,开启最强主角人生。
  • 只为守护EXO

    只为守护EXO

    EXO.我到人间.遇见你们.守护你们.12个少年.为你们倾心.这便是我到人间的命格.
  • 乌云与乌鸦

    乌云与乌鸦

    这只是一个小姑娘的,短短的一生。黑漆漆的乌鸦,密布的乌云,她还没来得及说出,她并不是一个没有感情的疯子。
  • 仁王传

    仁王传

    千年的历史重演,将复制那个结局,还是逆转天命?什么是天,什么是命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俯首称臣,还是奋起反抗?天骄重新降临世间,千年的宿命终究将是如何?冲关一怒为红颜,待今生,我入轮回你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