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67300000013

第13章 工艺篇(1)

挽歌

(在屏风的后面)

“那几根木头,别乱动!”

小时候,在院子里玩,我总爱在没事干的时候学着祖父的样子,拿一把斧子或者手推刨,在木头上试来试去。祖父看见我要去碰房南的那几根木头,就会制止我。他一改往日慈祥而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的表情,反倒加剧了我对它们的好奇与新鲜感。

我知道,这些木头是从家乡以南的山里运来的。那时候,他们所说的山,就是我现在知道的小陇山。小陇山是西秦岭余脉的一部分,林海莽莽,一望无际。祖父常常说:“在那山里走三天三夜,也找不到边。木材的那个多呀!”家乡每座院落里的木材,除了采自山沟的槐树外,大部分都是从那里辗转运来的。可为什么偏偏就那几根不让乱动呢?有一次,祖父终于揭开了谜底:在山里伐木,常常会碰到一种树,树皮上粘有一种黏乎乎的东西,有的人碰上那黏黏的东西会相安无事,有的人则会全身疼痒,而且一时半会还好不了。

在祖父的讲述中神乎其神的这种树,就是漆木。置于房南的那几截木头,正是。

后来,在《诗经·秦风》里读到“阪有漆,隰有栗”的句子时,才恍然大悟了——《诗经》里《秦风》所指,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一带——原来,早在遥远朴素的诗经时代,这里就遍布漆木了。而这也是天水产漆的最早记载。后来流寓天水的诗人杜甫写下的“近闻西枝西,有谷杉漆稠”的句子,则更加证明了天水一带的产漆之盛。

这座绵延几百公里的小陇山,是天水的天然屏障,而深藏其间的大量漆林,则给这座古城雕漆业的发展、兴盛与繁荣,埋下了生动的伏笔。

万物皆有来历,亦皆有归宿。

这种连身为木匠的祖父都弃之不用甚至深恶痛绝的漆木,亦有它的去处与归宿。并且,早在遥远的战国,聪明的祖先们就已经在它身上学会了物尽其用。

1986年,在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墓葬里,就出现了几件破损的漆器。并且,据专家考证,非外地引入,系本地产。这就是说,天水的雕漆史,始自战国就揭开了序幕。所以,往回看,这门手艺和这座城市几乎是一起成长的。现在,城成了老城,有不少人动不动会说这是一座有着多少多少年建城史的古城,而他们却忘记了流淌在这座古城身上的点点血液。比如雕漆手艺,在经历了秦汉、唐宋、明清后虽然算是一路蹒跚走来,但它的模样,更像是这座城市某一天神不知鬼不觉走丢的一个落魄子民。

有一次,我奉公职之命,去寻访这位“子民”。寻访的目的,自然是有人想加深这座古城的历史与文化含量,而非手艺本身。我要采访的是一位老人,她年逾八十,从上世纪40年代起就在一家有名的雕漆厂工作,直到退休。从一个花季少女到儿孙绕膝,她人生中将近六十年的时间,一直和雕漆打交道。所以,她更像这位“子民”的化身,或者说,她才是这座城市雕漆史的活化石。

那是一个阳光朗朗的下午。她缓慢、吃力、甚至有些迟钝的讲述,像是在灿烂的阳光里用朴素之手替我打开了一间梦幻般的房间,里面盛开着一朵鲜艳夺目的雕漆之花。其实,她更像一位语言大师,把长达一生的内容浓缩成并不重复的叙述,简洁,精短。这位千叮咛万嘱咐不让我在文中提及她姓名的老人的讲述,在被我还原成文字时突然发现,这简直就是这座城市被珍存下来的一部浓缩的雕漆史!

——请允许我冒昧地在这里节录几节:

“最早的漆器,是常用的家俱,像桌子呀椅子呀,所以大多是木胎。油漆的方式也简单,漆地做好了,就用熟桐油调成朱色,然后髹,这手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罩漆。后来,慢慢地出现了石胎和陶胎。”

“20世纪初,最流行雕填。大概也就是这个时候,天水雕漆的名气大了起来。我的父亲是雕漆的把式。看他做活,就知道雕填有两种,一种是填入之彩漆与漆面相平,一种是填漆低于漆面。”

“抗战时期,国难当头,因为时局的原因吧,不少艺人改行了。整个天水城,只剩下一两家小作坊了。直到解放后,才有一些热心人,成立了一个生产合作社,还派人去外地学习,带来了一些新技术,学来了玉雕技术,还学会了彩绘、镶银、描金等几十种装饰技法。雕漆厂的生意又红火了起来,产品销到了全国各地,只要人们一提到天水,不说有个麦积山,而说有个雕漆厂。”

“那时候,要是谁家里有件雕漆茶几,就是一份荣耀,说明有钱,会招来亲戚邻居的羡慕。再往后,时代一下子变了,人们像负心汉,不喜欢雕漆了,渐渐喜欢上了玻璃呀大理石呀这些材质的家俱了。雕漆手艺,也一代不如一代了。”

……

断断续续的讲述,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有条不紊,既是一部雕漆史,也是一本可供后来者当以红绸裹之的教科书。记得那天,她讲起天水雕漆的辉煌过去,就像是说起自己祖上的光鲜事一样,兴奋,开心,情不自禁。临到最后,她一个人沉浸于一种深深的失落当中,那略显焦虑的表情仿佛在告诉我,这门古老的手艺,属于过去,并且只属于过去。我更不能忘记的是,她在那个阳光本来很好的下午穿插于讲述间的一次次情不自禁的叹息,像是回忆起了自己无尽伤感的心事一样。尤其那句“一代不如一代”的断言,让我好长一段时间心感不安。

我常常问自己,她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正是这次意外的采访——之所以意外,是因为从采访演绎成促心的交谈,这在我的记者生涯里是很少见到的——激发了我对这门古老手艺的浓厚兴趣,虽然在此之前我对其略知一二,却又是置若罔闻。于是,我在阅读和写作之余,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它。在随后我长达一年的艰难寻访中,尽管像是大海捞针,但我还是见到了不少流落民间的雕漆精品。小至手杖、茶盘、烟具、小圆桌、小凳、挂盘,大到花瓶、茶几、躺椅、沙发、古式书架、家俱……它们一次次以古朴、原始的手艺之美,闯进我原本琐碎不堪的世俗生活。那些日子,我仿佛就生活在一间无形的宽敞房子里,里面除了一架架书籍之外,就是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天水雕漆。我每天穿行其间,瞅瞅这个,瞅瞅那个,像是在一种古旧的气息里沉醉不醒的人。

在那令人迷醉的时光里,天水雕漆的真相渐次呈现。

天水雕漆之所以能够跻身于全国著名四大漆器流派之一,首先,与它精良甚至繁复的传统工艺是分不开的。一件上好的雕漆作品,倘若完成所有的工序,需要经过木工、漆工、石刻镶嵌、描金等100多道工序,花费的时间短则百天,长达一年的光景。画家朱鑑,我的忘年交之一,也曾在雕漆厂工作过。听他说,一件使用“花嵌”工艺的雕漆产品,用五光十色的石料及象牙、玉石等装配雕刻成人物、花鸟、走兽后,镶嵌在围屏或桌面上,复又交替运用镶银、贴金、印锦、胎花、描金、彩绘等方法——这还没有完,还要反复刷漆,次数达三四十遍后方可。除此之外,天水雕漆选料严,木胎得选红松木,石胎得取玻石;造型也极为奇特,富有创意。

而天水雕漆之所以拥有一个曾经辉煌的过去,依我看,与它注重实用性也不无关系。

其实,任何民间手艺的发展,乃至突破,都离不开这一点。只有植根于赖以依存的大地,以及大地上的子民,才会有更大的发展,才会更大可能更大限度地激活创造的想象力与才华。南通的蓝印花布如此,宜兴的紫砂壶也如此。而天水雕漆,恰恰因为漆质坚硬、耐酸、耐碱、耐高温等实用性而颇受平民百姓的喜欢。他们虽然低于尘埃,却又在更低的地方,提供了一种发展和土壤。于是,一个个手艺人的想象力、才华、乃至情感,落到了实处,一件件雕漆精品也应运而生。

而屏风,几乎是天水雕漆的集大成者。

据资料讲,天水雕漆屏风多以《群仙祝寿图》、《巡天图》、《八仙过海》、《松鹤延年》、《花好月圆》为题。或许,这样的题材虽然看起来有些落入俗套之嫌,但真正的艺术不是新瓶老酒或者旧瓶新酒这样简单。天水雕漆的屏风,题材虽然旧了点,但恰恰秉承了中国工艺传统里的一部分,而且在工艺上更加注重精益求精,以致在辉煌时期,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37个国家和地区。或许,这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是,当它们不远万里抵达异域他国的那一刻,也一定震撼了人心。

在我的寻访经历中,一次,在天水平南一带的乡下,见到了一面屏风,就让我激动得好长一段时间不能释怀。

那个村子毗邻山清水秀的陇南一带,安静怡人。主人的祖父,曾在解放前的天水城里做过官,后隐居家乡。屏风就是他老人家留下的,至今还完好地置于一间普通的厢房里。从屏风看,刀法多变,精细入微,填色典雅,生动传神。如此美仑美奂的雕漆手艺,再加之屏风上的山水画,几成绝配。记得那天,我一直出神于屏风上那隐约可见的远山,清清的流水以及苍茫的绿色。在山水间,渗透着些许江南的意味,但又与这户安静的西北人家浑然天成。尤其是那水面上漂过的点点小舟,使得整座院落缓慢地温润起来,像一个人甜美的梦,更像一个隐者静谧的退守之地。

这些年,久居天水,在了解了天水雕漆的历史之后,常常会生出一份幻觉:好像自己日日夜夜生活在一面巨大的雕漆屏风后面,甚至连躲藏在后面的平庸俗世,也一下子高洁了起来——我迷恋于这虚拟的感觉当中,就像在一场美好的梦中不愿醒来一样。

但美梦,终究是要破的。

就像一面清雅的屏风被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风吹倒了,哗啦一声,上面的花全碎了,看不到缤纷的花瓣,只剩下遍地残骸,凄清,零碎。抬头一看,不知道这风声来自何方。但我想起了2006年的一件往事。那一年的春夏之交,我去江南玩,在南通停留时,我固执地拉着朋友陪我去买蓝印花布。朋友嘻嘻一笑,脸上挂满了不屑,说:“那有什么好看的?还不是机器里生产的”。后来,我去看了,那一匹匹给了我梦幻般美好感觉的蓝印花布,果真是从某工业园区轰轰隆隆一刻不停的机器声里,生产出来的。

我一下子懵住了!

那么,天水雕漆呢?

雕漆雕漆,顾名思义,就是既雕又漆,或者先雕后漆。手艺更是一种慢,雕漆更不例外。所以,作为一门古老的手艺,天水雕漆更是一门慢的艺术。任何一道工序上出现的失误,都会让各种努力功亏一篑,会在结局上成为败笔之作。然而,这种需要慢的手艺,不小心碰上了一个追求快的时代,那么,它的结局,会是什么呢?至少,就像那位老人讲的,“一代不如一代”就是结局的一种可能。因为人心浮躁了,人心静不下来了。人心开始因为欲望而蠢蠢欲动的时候,大地上所有石屑木屑飞扬的手艺的房间,就会面临倒坍,真正的手艺也就从此走向衰落,如同一个人的寿终正寝。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这个伟大时代,天水,这座西北内陆城市也迎来了她的工业时代。一个个工业园区拔地而起的时候,自然会有聪明人盯上天水雕漆,想旧瓶装新酒,实现财富的最大增值。前不久,在我谋职的报纸上,就曾在重要版面刊发了关于一家雕漆生产公司隆重成立的消息。配发的照片上,满怀期待的市领导与精明的车间工人亲切握手,一派喜庆,仿佛迎来了天水雕漆发展的新时代一样。身为党报的小小记者,如果我奉命采访,亦会如此抒写。但是,我内心会安稳下来吗?我,能做到心中无数吗?

一家现代化公司的诞生,或许能发展一门技术,能获取不少专利,能在这个下岗的年代养活一批人,让他们安身立命,但是,绝对不会挽救一门濒临灭绝的手艺,并且,会用另一种反作用力加速它的灭绝。手艺是大地上开出的花,它需要阳光的照耀,需要雨水的滋润,需要手艺人的耐心与缓慢,只有在这个缓慢、天然的过程里,当一个手艺人埋头工作的时候,一个人的从容、才情,会一点点地显现和流淌出来。而这些,恰恰是这个娱乐至上、追求加速度的时代所无法供给的。诗人车前子在写到南通的蓝印花布时说:“当代为了求它的产量——这种商业的纵欲——反而使蓝印花布消失了。”那么,天水的雕漆产品呢,我想,一定会重蹈南通蓝印花布的覆辙,它们之间的唯一区别,只是时间的先后而已。因为这已经不再是具体一个人的错误,而是整个时代使然。如果有一天,当这些手艺的风物发出感叹的话,它们只能说:我们应该回到古代,回到缓慢的时光里,可惜我们生不逢时,碰上了这样一个过分追求速度和感官享受的盛世!

每一次,当我一个人静下来,回想起去世不久的祖父时,回想起那位老人缓慢的讲述时,回想起那些卑微的手艺人时,总会恍惚觉着那段消失的时光如同魔术师,能让人犹似坐在一面巨大的屏风后面,那里清风明月,水落石出,间有琴声渐起,诗情画意,好不雅洁。

而现在,在我的身后,是一块机鸣隆隆的工地,是一栋栋越盖越高的大厦,也是我们很有可能找不到出口的一个巨大迷宫,更是一曲手艺的悲凉挽歌。

麻鞋之歌

天水谣曰:秦安褐子清水麻。

同类推荐
  •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封建纲常起了很大作用。
  • 实用对联三千副

    实用对联三千副

    本书包括春联、婚姻生育联、寿联、挽联、宅第联、待业店铺联、治学联、修养联、风景名胜联等20类。这些对联有吉祥联、阳光联、科技联、民间民俗联。这瞟对联即可用于民间年节办事书写,也可供楹联爱好者欣赏研究。文字优美、可读可用。
  •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即为殷墟。殷墟是一个王朝的缩影,它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重要文化遗产,揭示了商代晚期的辉煌历史,也验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它所代表的殷商文明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难怪郭沫若先生也感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瑞士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瑞士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文化产业比较案例

    文化产业比较案例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文化产业比较案例图书,为“比较文化产业学”的举旗之作。在文化产业纵深发展的中国,对文化产业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案例比较,无论对文化产业实践还是文化产业学科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书精心搜罗国内外多方面文化产业比较案例,并加以深入解析,既可作为文化产业学科教材或教辅资料,又是文化产业管理者、从业者、研究者和对文化产业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本书分国际视域、区域比较、文化传媒、文化体验四大部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交融,对策思路与问题剖析相贯通,反面教训与正面启示相互验证,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兼具较强的学理性与可读性。
热门推荐
  • 月影秋风

    月影秋风

    小家碧玉的作品,看看吧。
  • 魂掣

    魂掣

    他,茫茫人海中普普通通的一员,却来到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虽身份显赫,但资质平庸,堪为废人,然而有一天却意外的得到了上古传承,成为一名早已绝迹的魂师,在这个灵修者遍布的大陆之上,在获得力量之后他该如何,为了红颜怒发冲冠,还是为了兄弟报仇雪恨,更甚者,抵御外族入侵......世间种种尽在魂掣!
  • 学生青春期摆脱烦恼的教育艺术(上)

    学生青春期摆脱烦恼的教育艺术(上)

    我们根据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和发展规律,特别编辑了《学生青春期教育与培养艺术》,主要包括性知识教育、性心理教育、健康情感教育、健康心理教育、摆脱青春期烦恼教育、健康成长教育、正确处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坚强意志教育、人生观教育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知识性和指导性,能够全面指导广大学生的青春期教育。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三界奇书

    三界奇书

    魔神现,混沌劫,洪荒破碎,六界不存;神劫再临,毁天灭地,天地岁月,是否会因此重生,万物生灵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八世至善,九世轮回,出生平凡,但是,鸿运齐天的秋小凡,又将如何以微末的生命,阻止这场延续至今的远古浩劫,一步步走上混沌封神之路。
  • 漆黑之翼V

    漆黑之翼V

    书本全名《漆黑之翼Variant》 V=变体=感染者 国历二二零零年一月一号凌晨一点钟, 全世界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流星雨”事件。无数不知从何而来的行星碎片化作了一片又一片星光点点的流星雨,“降临”到了这个世界。 在这次无法控制的大灾害中, 人类发现了这些陨落流星碎片的巨大能量! 因此年代在二十三世纪结束。 迎来了新能源科技时代。 时间年代被称之为「新源历」…… 如今是新源历1314年5月20号…… 漆黑之翼学院中…… 「本作书友裙号[1092285021]」
  • 这可能是假的灵气复苏

    这可能是假的灵气复苏

    因为懒癌发作,暑假的最后一天陈小澈在凌晨两点终于写完了所有的作业。他伸了个懒腰,只是眨了眨眼,墙上的挂钟向前移动了半圈。“嗯?”“时光倒流?”陈小澈看着面前崭新如许的练习册和卷子瞪大了双眼。……书房电脑前,他确定了自己穿越的事实。他决定拿起吉他靠着在这个世界并没有出现的歌来火一把,就在明天的开学典礼上。然而“灵气复苏?”天空中无数流星坠落。一段时间过后,陈小澈觉得这个灵气复苏恐怕是个假的,因为他不仅看到了灵气复苏,还看到了接连出现的妖魔鬼怪。一个月前还为此兴奋不已人们,脸上的笑容逐渐凝固。
  • 万兽独尊:毒医六小姐

    万兽独尊:毒医六小姐

    她,是30世纪的毒医,亦是第一杀手。玩世不恭是她的伪装,残暴嗜血是她的本性。遭遇背叛穿越到只有一岁的女童身上她不想说什么。遇到一堆逗比兽兽她不想说什么。可是!为什么家族的旁系全是一堆了不起的二货!还有,那谁,你一直缠着我要作死啊!
  • 血脉神威

    血脉神威

    在这个世界分为炼体武者,真武者,灵武者,术武者,仁武者,王武者,圣武者,帝武者,神武者。还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真神!在人界,有一个人,他遇到了一块晶石,不久后,他所在的家族,惨遭灭亡。他身怀重伤,逃了出来。怀着那个晶石。死出逃窜,最后加入宗门,与佳人共渡生死磨难,但他因为一个人死了,佳人为了救他也身受重伤,不过他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不断的成长,而后涅槃重生,杀掉灭族敌人后,随佳人统一天下!
  • 乱世梵花

    乱世梵花

    “花婆婆,梵花是什么?”“梵花是一种让人迷醉,让人追悔;让人期盼,让人绝望的不落之花。”“花婆婆,我能在哪里找到梵花呢?”“梵花长在我们的心里,它只会在我们的心中绽放,无色无味,无形无影。只有一天你真正爱上一个人了,梵花才会在你的心中绽放,也只有等那么一天,你彻底看透了爱,你才会看到你心中的梵花。”“爱是什么?”花婆婆轻抚了抚我凌乱的长发,“这个答案,我希望你永远都不知道。”七情六欲净是镜花水月,多少人尽其一生终究走不出情爱二字,为情痴、为情诓、为情狂,而生逢乱世,最不值钱的偏偏就是这情爱二字。这是一个关于爱,关于恨,关于执迷,关于执迷不悟的故事。我叫梵花,我愿你,永远看不到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