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66600000023

第23章 乡村“老”字号(2)

于是,就有人开始寻思,想搬出老屋去独自起房了。可搬出去,是他的东西还得带走。老屋里属于自己的房子,邻里间能相互转卖自然是好,可实在不行那还得“拆”。结果,今天搬走一家拆一间,明天搬走一家拆两间……,几年下来,好端端整齐划一的老屋,就一下被拆得千疮百孔。最后,就连老屋里的那些精致木雕、石雕,也被拆下,全部卖给了进山收购的文物贩子……。

如今的乡村,是再也难得见到一处完整的古旧老屋了!幸?!还是不幸?!

老井

山里的井,有些不太象“井”。根本不需要象平原那样垂直向下挖上个上十米深,才可见水。山里人挖井,总是先寻找到山泉或是山涧,然后傍着水源,选择一块挖得下去的空地,随便起上个深坑,一夜过后,那水就便满满荡荡的了。因而,山里的人们又常把那水井俗称为水坑。

——“坑”总是要比“井”浅。不是山里的人懒,而是山里的石头实在太多,挖着挖着就一下挖着石头了,想深挖都不成!

阳坡里的龙井,是一口老井。山里人迷信,老是习惯于把水和龙联系在一起,偶尔遇上一股好泉,便以为那都是冥冥之中的龙王所带来的恩赐,似乎只有用“龙”来命名,方才显现出内心的虔诚。

听老辈子讲,其实,龙井那地方,过去曾是一块土质深厚的斜坡地,斜坡地的最里边,紧挨着的是一壁高悬的靠山老岩。据说,也不知是哪一年下大雨,山洪暴发,一夜间卷跑了斜坡地里那层松散的肥黄土。结果,第二天早上,人们爬起来一看,靠山的老岩下,就现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深岩洞。那岩洞是一遇下雨就哗哗地向外直流水,可天晴两天那水就又彻底地干了。不管那岩洞是出水的时候多,还是干涸的时候多,只要它出水,当地的人们就还是很虔诚地为那岩洞取了个挺响亮的名字——龙洞。

龙洞时而出水,时而不出水。久而久之,洞门前的那块斜坡地,后来,就慢慢变成了一块常年湿盈盈的扎水田,是种什么作物都不长。——别看那些无口无心的庄稼,地里该湿的时候就得要它湿,可该干的时候还得要让它干才行!

庄稼人惜土如金。于是,后来就有人提议,说既然这扎水田是什么也种不了,闲着也是白闲着,不如在此起个井吧!或许还可以帮这田地滤滤水,能种上点什么。

大伙一听都说好呀好呀!说干就干!然后就选了一个天气晴朗、龙洞干涸的日子,左邻右舍一招呼,齐站在龙洞门口,前后左右只一比划,拿起锄头就真的“哼唷哼唷”地干了起来。可谁知,挖着挖着,还未挖到三尺深,就一下挖到了一壁潮湿的大老岩。顺着老岩再往下一挖,嘿嘿!那井还才刚挖够一人深,一股汪汪的山泉就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从老岩宽大的石缝间涌了出来……。

大伙一见都乐了。说这龙洞天晴两天就无水,原来水都是从这地底下给沁走了的啊!于是,赶忙四下里去寻找来垒井圈的大石块。待石料备足,砌井壁的砌井壁,垫踏步的垫踏步,清井底的清井底……,还未等到天黑,一口带着泥土香味的新井,就彻底地起好了。待大伙最后吧嗒着旱烟缓过了精神、收拾家什准备回家的时候,那井就已开始慢慢有了小半坑的浑黄井水。

结果,第二天一早,井沿边就一下围满了四下里前来看新鲜的人们。望着那满满一汪清亮亮的井水,大伙都说,这井挖在龙洞的门口,就叫它为“龙井”吧!

也巧,龙洞门前的斜坡地,自从有了这口龙井,后来就还真的是不再扎水了,是种什么都肯长,比起平地里的那些淌田来,都还耐得住干。只是那口龙井,常年盈盈满满的,一方的乡亲都来这儿挑水,也未曾见挑干过。一遇上下雨就止不住哗哗地要往外溢,让那条通往山脚天坑的流水沟,一年四季都青苔密布、湿漉漉的。

若要问及这阳坡里的龙井,单独存在了有多少年?现在,恐怕是已没有人能说得清了。也不知道究竟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年月,人们开始觉得这龙井上好的山泉,就这么长年白白地流入了山脚的天坑,委实可惜!于是,便想着要来给它寻找一个更好的出路。

结果,就有了后来的那口沿用至今的“龙洞堰”。如今的老辈子说起那口老龙井,都说,自他们晓事起,那龙井就已是一口地地道道的堰中井了。

龙洞堰傍着龙井开挖,井堰合一,浑然一体。只是这样,有些委屈了那口老龙井,堰满的时候,被默默地沉入了堰底,需待到天干堰枯的时候,才可从那堰的一角再显露出来。堰枯而井不枯,一如先前盈盈满满。以致后来的人们,都只知其龙洞堰而不知其龙井。

这样一来,就使得那老龙井更像是一位谦谦君子。平日里不逐名、不逐利,默默无闻,一到大伙最需要的关键时刻,就不计前嫌地勇敢站了出来!身边能拥有这样的一口灵性的老井,对于一方乡亲来说,是福哩!

在山里,水,绝对是一种好东西!正是因为有了水,后来便有了那龙井。因为有了龙井,后来便有了那龙洞堰。因为有了龙洞堰,后来便有了山脚下的那一冲银亮亮的好水田。因为有了水田,后来这一方乡亲们的碗里,就有了那亮花花的白大米……。

——早先的那些日子,在山里人的眼里,米,它金贵着哩!

老岩

老家的山都是些石山,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裸露的石头要占到地表的半数以上,少而薄的土层,就像是上苍在凸凹不平的石头堆里随手洒下的一捧灰,再被风、被雨聚拢到了那些石头与石头间的坎坎旮旯,最后,才被勤劳的农人侍弄成了田地或自然生长成为了山林。因而,在山里,山上山下,到处都是裸露在外的大石头。“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

当然,“石头”这是山外的说法。几千年来,老家的人们还是习惯于来把“石头”称之为“岩头”。而那些夹杂在石头间隙里,既不正当又不规则的小块田地或山林,大伙就时常挺不称心地全叫它们为“岩拐子田”、“岩拐子山”。

“岩拐子田”也好,“岩拐子山”也罢,虽然也叫“田”,也叫“山”,但那些岩拐子里竖立着的岩,绝对都是一些高高大大的老岩。是随便搬不动,即便是想着苦法炸开了,也一天两天搬不走。不是出于实实在在的无奈,否则,那些惜土如金的庄稼汉子,是轻易不会这样就此罢休的。

——“老岩”,那是老家的人们对那些最原始的、历经千古不变的巨大岩层的统称!

老家的那些老岩,后来曾有专家考证,说它形成于久远的奥陶纪,论起历史来长着哩!据说要以数亿年来算计。这样一来,老家乡村里所有的“老东西”之中,便只有那老岩的“老”,才算是真正最纯正的“老”了。

要论“老”资格,老岩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乡村“老”字号中第一号!

可是,不论那老岩在乡村“老”字号中到底排第几,老岩又究竟有多老,但那都只是人们在劳作歇息间,用以解闷的一个闲聊话题。而那些真真切切的老岩,除了在大热天扫净了可以用来晒点红苕片子、洋芋片子和干菜外,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一点实际用处都没有。反而在生活和劳作中还时常磕磕碰碰,显得有些碍手碍脚,那倒是真的!

在山里,老岩确实是有些不太讨人喜欢。以致分田到户的那时候,那些被突兀的老岩占去了大块大块面积的岩拐子田、岩拐子山,是谁都不愿要。最后,只好作为每家每户的零碎“搭头”,随随便便就给划了出去。大伙都说,光秃秃的几个老岩包,要它作什么用?

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老百姓的生活是慢慢地越过越好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老家的人们也开始尝试着推掉那些老式的土坯房,学着城里的人们来自己盖楼房了。起初是用红砖,可山里的土质太差,生产不了那“玩意”,还得要专程到山外去买,然后一车一车地往回拉。结果,一车红砖拉回来,成本加运费就高得有些让人受不了。

再后来,有几个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到外面转了一圈回来说,山里建房用红砖实在是太贵,太不划算了,其实,外面有许多地方建楼房也是不用红砖的,他们用的都是一种新型的水泥砖。

——水泥砖是一种用小鹅卵石和沙,拌上水泥再用模具浇注而成的空心砖。大伙一听都说,这方法好啊!山里虽没有鹅卵石和沙,可我们这山里有的是老岩,将那些老岩一炸开,用机械一破碎不全都得了,只需再从山外买几车水泥回来,就完全可以自己动手干了。

于是,就有一些头脑精明的人们,开始寻思到外面去购置制砖机械。待全套机械运回山里一试,那生产出来的水泥砖,敲起来“昂昂”地响,用起来是一点都不比红砖差。未过多久,建房使用水泥砖的做法,就在山里的老家全面流行开来。

水泥砖一流行,结果那些集镇边、公路边的老岩也就一下变得有价值起来。不光那老岩可以炸了卖钱,挖走了老岩开出的空地还可当作屋地基再出售。让那些上了年岁的老辈子见了,吧嗒着烟管直摇头,一个劲地感叹“世事难料啊!”谁能够想到,当初谁都不愿要、什么作用都不起的老岩包,如今竟还可以变出钱来?

而让老家人更没想到的是,一位山外老板来到山里,一下看中了一大片怪石崚峋的老岩包,掏钱买了下来,利用山里的老岩搞起了旅游开发,取名“奥陶纪石林”,竟引得无数城里人、山外人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

其实,让老家的人们没想到的事还很多。山里的老岩都是一些石灰石,那是造水泥的好材料。说不准啥时候,山里还会建起一个水泥厂,到时,过去左看右看不顺眼的大老岩,也许就会变得更加地值钱……。

未来的事情,有谁又能说得准呢?

同类推荐
  • 张新泉的诗

    张新泉的诗

    本书是著名诗人张新泉先生近十年的诗作结集,收录诗歌一百多首,按创作时间分上下两辑,由吉狄马加作序。作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张新泉的诗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关注眼前和民生,不做无病呻吟,他的诗歌中有铁器的撞击之声,铿锵冷冽。
  •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是由高为编写,《书缘与人缘》共分3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鹤坪印象》《谁的悲哀》《不可小觑的旧版书》《伪书盛行谁之过》《传记只读前半部》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白鹿原上

    白鹿原上

    本书是陈忠实散文精选集,收入《原下的日子》、《告别白鸽》、《拥有一方绿荫》等作品三十三篇,讲述了白鹿原乃至关中地区的独特风貌,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令读者身临其境,心领神会。
  • 中庸:中国人性格的秘密

    中庸:中国人性格的秘密

    本书揭示了中庸这一中国人性格的秘密,客观地解读了中庸之道,对中庸与中国人的关系、中庸的哲学机理、《周易》、《中庸》、《菜根谭》这些中庸文化元典的哲学关联、儒释道文化风格中的中庸智慧,以及自5000年前的黄帝、伏羲一至于今日的中庸文化源流。
  • 雅姆诗选

    雅姆诗选

    我爱这温柔的驴子,它沿着冬青树走着……比蜜蜂花更温柔的珍贵记忆居住在我悲喜交集的心里,像一座花园,满是少女……天主啊,从我的心头驱走文学的和别的顾虑吧,让我忘掉自己……选自《从晨祷到晚祷》《报春花的哀伤》《圣母与十四行诗》等几部诗集的近百首诗与诗剧《一天》,将带领读者走进雅姆温情、真挚、虔敬的精神世界。雅姆自成一家,拒绝象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任何标签。他是一位“爱驴子的诗人”。善良真诚的天性、对圣洁心灵的向往和对朴素事物的热爱,是他全部诗歌的出发点。他用他的语言天才,把日常生存的众多场景和事件,编织成了富于韵律、闪闪发光的诗篇。译者树才既是翻译家,也是诗人,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著有诗集《单独者》《节奏练习》《春天没有方向》《去来》等。诗人译诗,这是一场诗人的灵魂交流。
热门推荐
  • 爱吟草

    爱吟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变幸存者

    异变幸存者

    活人死去,死人复活,食腐肉,吃活人!丧尸围城,生物变异,越来越多的诡异不断浮现,没有人明白事情真相,只能在末世的角落乞求生存……
  • 直系教头冯国璋

    直系教头冯国璋

    冯国璋的一生,是充满了争议的一生。他是众人皆知的文武全才。他曾跟随过袁世凯,却在袁称帝之后发布“五将军密电”,与其决裂。他倡导革命,却依旧维护着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和名誉。他一生追求和平统一,却又拥兵自重,成为举世闻名的江宁霸主。他一生经历两次府院之争,却总是摆脱不了居间调解人的尴尬境地。正是这一个一个的争议,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冯国璋。
  • 灵古时代

    灵古时代

    轻视,排斥,嘲笑,通通是开胃菜。不服输,不妥协,不低头,从今天开始!欢迎来到充满未知和强者生存的时代!
  • 彼岸红色

    彼岸红色

    在这个地方,是人类唯一的乐土,我们将它称做庇护所!在我们眼中!
  • 公主你的形象掉了

    公主你的形象掉了

    初然穿书了,穿到她最近看的一本小说里,但很不幸,自认‘幸远’的初然竟然穿到小说惊鸿一现的——炮灰女N。初然:就......就挺突然的。
  • 做事先做人(超值精华版)

    做事先做人(超值精华版)

    本书告诉你怎样面对人生的选择,告诉你如何及时放弃阻挡你快乐的因素。让那一个个活生生的小故事,丰富你的心灵,净化你的思维,让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给自己的生活开一扇窗。
  • 我地无限世界

    我地无限世界

    进入到无限世界,你会拥有取之不尽的资源,实现一切梦想,也会平添许多烦恼,甚至是遗憾。
  • 王俊凯:霸道总裁独宠娇妻

    王俊凯:霸道总裁独宠娇妻

    因为一次偶遇,他,她,相遇,而刚好自己父母给自己找的对象刚好就是他/她
  • 墟无世界

    墟无世界

    蛮古时代,烽烟四起,蛮神以一己之力保存了最后的火种。人类?妖魔?不分一体,只因我们都有共同的敌人——邪族。不一样的体系,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