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67300000003

第3章 《六朝名文赏析》《登楼赋》(1)

登楼赋[1]

王粲

登兹楼以四望兮[2],聊暇日以销忧[3]。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4]。挟清漳之通浦兮[5],倚曲沮之长洲[6]。背坟衍之廣陆兮[7],临皋隰之沃流[8]。北弥陶牧[9],西接昭丘[10],华实蔽野,黍稷盈畴[11]。虽信美而非吾土兮[12],曾何足以少留[13]!

遭纷浊而迁逝兮[14],漫踰纪以迄今[15]。情眷眷而懷归兮,孰忧思之可任[16]?憑轩槛以遥望兮[17],向北风而开襟[18]。平原远而極目兮[19],蔽荆山之高岑[20]。路逶迤而脩迥兮[21],川既漾而济深[22]。悲舊乡之壅隔兮[23],涕横坠而弗禁[24]。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25]。钟仪幽而楚奏兮[26],庄舄显而越吟[27]。人情同於懷土兮,岂穷达而异心[28]!

惟日月之逾迈兮[29],俟河清其未極[30]。冀王道之一平兮[31],假高衢而骋力[32]。惧匏之徒悬兮[33],畏井渫之莫食[34]。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35]。风萧瑟而並兴兮,天惨惨而无色[36]。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37]。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38]。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39]。循堦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40]。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41]。

中华书局1977年影印清胡克家刻本《文选》卷一一[42]

注释

[1]本篇《文选》收入“游览”类,又见唐欧阳询等《艺文类聚》卷六三、北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六五、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卷二九《王侍中集》(本书参校时以摛藻堂《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本为主,简称张溥本。如又校之他本,则单独注明。)、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卷九〇等。本文是作者在荆州依刘表时登楼而作,是抒情小赋名篇。关于王粲所登之楼,向有江陵城楼、当阳城楼、襄阳城楼三说。明王世贞《仲宣楼记》引明末襄阳知府周绍稷《楚乘》云王粲所登之楼在襄阳,认为刘表始终据襄阳未离,王粲依刘表,为幕下参佐,似不应去襄阳而登他郡之城楼,故说仲宣楼宜“其在襄阳,去赋事辞稍远,而于理为近也”。《文选》李善注引刘宋盛弘之《荆州记》:“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清梁章鉅《文选旁证》卷一三:“王氏棫曰:仲宣楼有谓在襄阳者,有谓在荆州及当阳者。予考之,当阳为的。赋云:挟清漳,倚曲沮。按漳水出于南漳,沮水出于房陵,而当阳适漳沮之会。又西接昭丘,即楚昭王墓。康熙初,土人曾掘得之,有碣可考。距昭丘二十里有山名玉阳,一名仲宣台,谓即当年登临处也。”按赋中所述“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和“西接昭丘”的位置,似为当阳东南漳沮二水之间的麦城城楼,在今湖北当阳市河溶镇近郊沮水之西的古麦城遗址。

[2]四望:眺望四方。《楚辞?九歌?河伯》:“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楚辞?<九叹?惜贤>》:“登长陵而四望兮,览芷圃之蠡蠡。”兮:饶宗颐《敦煌吐鲁番本文选》法藏本所载正文均无“兮”字。

[3]聊:暂且,姑且。《广雅?释诂三》:“聊,苟且也。”《太平御览》卷九七〇引南朝盛弘之《荆州记》载陆凯《赠范晔诗》:“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一说藉,依靠。暇:闲。明州本作“假”,借,利用。李善注:“《孙卿子》曰:多暇日者,其出入远也。贾逵《国语注》曰:暇,闲也。暇或为假。《楚辞》曰:迁逡次而勿驱,聊假日以消时。”《楚辞?离骚》:“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销忧:又作“消忧”,消解愁闷。《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后汉书?文苑列传下》载边让《章华台赋》:“登瑶台以回望兮,冀弥日而消忧。”按:忧,原文繁体作“憂”。今“憂”简化作“忧”,但在古代,“憂”和“忧”是两个字。今简化字“忧”字义,古代用“憂”字表示。古代“忧”字少用。《说文》卷十下心部:“忧,不动也。从心尤声。读若祐。”《康熙字典?卯集上?心字部?忧》:“《集韵》:尤救切,音祐。《玉篇》:心动也。◎按《说文》《集韵》皆训不动,惟《玉篇》训心动。从心从尤。似应《玉篇》为是。”

[4]览(覽):从见,从监。“监”亦兼表字音(本义借水照形),这里表示观看。张溥本《王侍中集》作“覺(觉)”,当应校改。宇:本指屋檐。《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此指城楼。寡:少。仇:匹敌。李善注:“《苍颉篇》曰:敞,高显也。《尔雅》曰:仇,匹也。”

[5]挟:《艺文类聚》作“接”,《水经注》、《太平御览》引作“夹”。《水经注?卷三二?漳水》:“漳水又南径当阳县,又南径麦城东,王仲宣登其东南隅,临漳水而赋之曰:‘夹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是也。”障:漳水,发源于湖北南漳西南,东南流经当阳,与沮水会合,又东南经江陵流入长江。通浦:两条河流相通之处。南朝陈顾野王《玉篇》卷一九水部:“水源枝注江海边曰浦。”《艺文类聚?卷九?水部下?浦》:“《说文》曰:浦,水滨也。《风土记》曰:大水小口别通为浦。《楚词》曰:出溆浦而邅回。又曰:望美人兮南浦。《述征记》曰:兴浦,旧魏步道,吴揭水灌之,今绝道为浦。”

[6]倚:靠,依也。沮(jù):沮水,发源于湖北保康西南,东南流经南漳、当阳,与漳水会合,又东南经江陵西境流入长江。长洲:《太平御览》作“长江”。洲:东汉许慎撰、北宋徐铉校订《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据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同治十二年陈昌治刻本)不收,本作“州”,会意,水中陆地,不可再加水旁。后人加水以别州县字。《说文》卷一一下川部:“州,水中可居曰州,周遶其旁,从重川。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或曰九州。《诗》曰:‘在河之州。’一曰州,畴也。各畴其土而生之。臣铉等曰:今別作‘洲’,非是。”今本《诗经?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水中可居者曰洲。”《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陼,小陼曰沚,小沚曰坻。人所为为潏。”

[7]背:背靠,指楼的北面。坟衍:指水边和低下平坦的土地。或曰“坟衍”是偏义复词,泛指高地。坟,地势隆起。衍,地势平坦,这里意义偏重于“坟”。《周礼?夏官司马?邍师》:“掌四方之地名,辨其丘陵、坟衍、邍隰之名。”唐贾公彦疏:“土之高者曰丘,大阜曰陵,水涯曰坟,下平曰衍,高平曰原,平湿曰隰。”《后汉书?冯衍传》:“循四时之代谢兮,分五土之刑德。”唐李贤等注:“《周礼》五土,一曰山林,二曰川渎,三曰丘陵,四曰坟衍,五曰原隰。”廣(guǎng):现简化为“广”,日本和制汉字则将“廣”简化成“広”。在古代,“广”(yǎn)和“廣”(guǎngguàng)是两个字,音义各不相同。“广”本是因岩架成的屋。《说文》卷九下:“广,因广(当作‘厂’)为屋象对剌(当作‘刺’,谓对面高屋森耸上刺也)高屋之形,凡广之属皆从广,读若俨然之俨,鱼俭切。”《廣韵》:“广,因岩为屋。”“广”本为“廣”的义符,也就是形旁,读yǎn。知此,才能理解“府”、“廟”、“库”、“庇”等字所从部首的含义。“廣”作为“宏大、扩大、宽阔、宽慰、春秋时楚国兵制、横向距离”等****。“廣”后也指宽大的房屋。《说文》卷九下广部:“廣,殿之大屋也。”(以“广”代“廣”之)简化字“广”字,目前所见最早出现在1935年《简体字表》中。

[8]临:面临,指南面。皋(gāo)隰(xí):水边低洼之地。水边高地为皋,低洼之地为隰。这里意义偏于“隰”,泛指低洼地势。《诗经?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公羊传?昭公元年》:“上平曰原,下平曰隰。”沃流:可供灌溉的水流。李善注引《汉书》孟康注:“沃,灌溉也。”

[9]弥:尽,终极。陶牧:陶朱公墓地所在的郊原。李善注引盛弘之《荆州记》:“江陵县西有陶朱公冢,其碑云是越之范蠡而终于陶。”传说春秋时越国的范蠡帮助越王句践灭吴后弃官来到陶,自称陶朱公,经商致富,十九年三致千金。《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史记?越王句践史家》:“故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卒老死于陶,故世传曰陶朱公。”南朝宋裴駰《史记集解》(以下简称《集解》):“张华曰:‘陶朱公冢在南郡华容县西,树碑云是越之范蠡也。’”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以下简称《正义》):“盛弘之《荆州记》云:‘荆州华容县西有陶朱公冢,树碑云是越范蠡。范蠡本宛三户人,与文种俱入越,吴亡后,自适齐而终。陶朱公登仙,未闻葬此所由。’《括地志》云陶朱公冢也。又云:‘济州平阴县东三十里陶山南五里有陶公冢。并止于陶山之阳。’按:葬处有二,未详其处。”牧:敦煌吐鲁番法藏本作“沐”,当应校改。《尔雅?释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坰。”

[10]昭丘:亦作“昭邱”,地名,在今湖北宜昌当阳市河溶镇南六七里,因有楚昭王坟墓得名。李善注引《荆州图记》:“当阳东南七十里有楚昭王墓,登楼则见,所谓昭丘。”(《文选旁证》卷一三认为:“此注‘则’当作‘赋’,衍‘见’字。”)《水经注?卷三二?沮水》:“沮水又南径楚昭王墓。东对麦城,故王仲宣之赋《登楼》云‘西接昭丘’是也。”楚昭王,原名熊轸,楚平王之子,前516—前489年在位。据记载,他是春秋时通明大道的贤明君王,孔子曾评价他“知大道”。《左传?哀公六年》:“是岁也,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楚子使问诸周大史。周大史曰:‘其当王身乎!若禜之,可移于令尹、司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不榖不有大过,天其夭诸?有罪受罚,又焉移之?’遂弗禜。初,昭王有疾。卜曰:‘河为祟。’王弗祭。大夫请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雎、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榖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弗祭。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丘:此指坟墓。“丘”本义是自然形成的小土山,“邱”是邑名,后“丘”、“邱”混用,用作地名的“邱”亦写成“丘”字。又孔子名丘,因避讳,清雍正三年(1725)上谕除四书五经外,凡遇“丘”字,并加“阝”旁为“邱”(也有避讳将“丘”缺右边的竖笔。俗又作“坵”)。于是人名、地名、姓氏等中改“丘”字为“邱”。作为姓氏,清末民初,诗人邱逢甲倡议恢复本姓,并以身作则改“邱”为“丘”,得到闽、粤族人响应,但仍有沿用邱字者,于是形成邱、丘二姓并存的局面。

[11]华:繁体作“華”,“花”的古字,会意字,最早见战国鈢文,本读huā。《尔雅?释草》:“木谓之華,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華”引申义很多,均与花所象征的美好、青春、艳丽、尊贵等意象相关联。其中一个重要字义是指中国。初指中原地区,即華夏族,后成为整个中国乃至中国人的代称。因“華”字多被用于其引申义(这时读huá),南北朝时期又另造了“花”字。今“華”的现行简化字“华”,系民间自造字,未见于文献记载和碑刻、书法作品。黍(shǔ)稷(jì):均谷类,粘的叫黍,不粘的称稷(一说稷指高粱),此泛指农作物。黍是现代北方所说的黍子,又叫黄米。《诗经》里常见黍稷连称。上古时代,黍被认为比较好吃的粮食,故《论语?微子篇》说:“杀鸡为黍而食之。”稷是小米,又叫谷子。古人以“稷”代表谷神,稷在古代很长一段时期内是最重要的粮食,和社神(土地之神)合称为社稷,并以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由此可见稷在上古的重要性。《汉书?郊祀志下》:“稷者,百穀之王,所以奉宗庙。”畴:田地。李善注:“《说文》曰:畴,耕治之田也。贾逵《国语注》曰:一井为畴。”王粲《从军诗》五首其五:“鸡鸣达四境,黍稷盈原畴。”

[12]虽信美而非吾土兮:后南朝梁沈约《登玄畅楼》“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句用之。信美:确实美。《楚辞?离骚》:“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信:本义诚实,此处作副词,果真、的确。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美:本义味美,古人以作为副食品的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说文》卷四上羊部:“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臣铉等曰:羊大则美,故从大,无避切。”或说“羊”意为“驯顺”,“大”意为“国土辽阔”,“羊”与“大”联合起来表示国土辽阔、人民驯顺。按:“美”是个会意字,金文字形从羊、从大。又至迟汉代已出现从“火”作“羙”者,实为俗讹字,今日一些美容美发、装饰、服装广告牌亦多滥用“羙”矣。“羙”乃是“羔”的本字。《字汇?羊部》:“羙,同羔。”《说文》卷四上羊部:“羔,羊子也。从羊,照省声。”清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疑羔之本义为羊炙,故从火,小羊味美,为炙尤宜,因之羊子谓之羔。《楚辞?招魂》‘月臑鳖炮羔’是也。”味美之“美”俗书亦或从火作“羙”。而“羙”作“美”的这种写法汉碑中已见其例,如东汉《曹全碑》:“嘉慕奚斯考甫之羙。”又如东汉《西狭颂》、北魏《元怀墓志》、隋《董美人墓志》、智永《真草千字文》均作“羙”,唐写本中仍沿用不绝。“虽然‘美’作‘羙’可能与字形讹变有关(《五经文字》卷上:‘美,从羊从大;从火者讹。’),但正如徐灏所云:小羊味美,为炙尤宜,俗书‘美’字从羊从火,恐怕也是与字义相联系着的。”(参张涌泉《汉语俗字研究》第三章第十节,第108页)又有从“犬”者更是俗字,如唐颜真卿《颜勤礼碑》为加强审美功能加点从“犬”,作为书法作品可以理解,但实际无依。吾土:指作者的故乡。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五认为“吾土”指长安。《论语?里仁篇》:“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乐府诗集?卷四八?清商曲辞五?襄阳乐》:“人言襄阳乐,乐作非侬处。乘星冒风流,还侬扬州去。”

[13]曾何足以少留:五臣之吕向注:“言此虽高明寡匹,川原可赏,然非吾乡,何足停留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大人赋》:“世有大人兮,在于中州。宅弥万里兮,曾不足以少留。”王粲《七哀诗》其一“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和其二“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内容与赋相近。后北宋秦观《黄楼赋》“傥登临之信美兮,又何必乎故丘”反用二句义。曾:语气词,起舒缓作用。东汉班彪《北征赋》:“余遭世之颠覆兮,罹填塞之阨灾。旧室灭以丘墟兮,曾不得乎少留。”

[14]纷浊:纷乱混浊,比喻乱世,此指董卓之乱。作者《七哀诗》曾写到“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李善注:“纷浊,喻代乱也。”西晋傅咸《仪凤赋》:“秽惟尘之纷浊兮,患俗网之易婴。”迁逝:此指躲避董卓之乱南下荆州。

[15]漫:不仅代表时间之长,亦刻画出作者在荆州不得志的心境。踰(yú):敦煌吐鲁番法藏本作“逾”,超过。纪:古人以十二年为一纪。《尚书?周书?毕命》:“既历三纪,世变风移。”西汉孔安国《尚书传》:“十二年曰纪。”《国语?晋语四》:“蓄力一纪,可以远矣。”三国吴韦昭注:“十二年岁星一周,为一纪。”唐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按:唐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缪钺《王粲行年考》称:“粲于初平四年(193)南徙荆州,……既云‘逾纪’,则此赋之作当在建安十一二年(206、207)间。”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卷五考订本文作于建安十一年(206)夏秋之交。俞绍初《王粲年谱》则认为王粲是初平三年(192)年与王凯、士孙萌等南下荆州襄阳避乱,并于建安十三年(208)归附曹操后于麦城城楼写下这篇赋作。

[16]眷眷:亦作“睠睠”,念念不忘、留恋的样子,形容思念情深。《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小明》:“念彼共人,眷眷怀顾。”

懷:今简化作“怀”。在古代,“懷”、“怀”是不同的二个字。“懷”的本义是想念、思念。《说文》卷十下心部:“懷,念思也。从心,褱(huái)声。”“褱”是古“懷”字,从衣,眔(dà)声,字义为胸懷、懷裡、懷孕、囊括、懷藏等。而“怀”音fù,是个罕用字,金代字书《改併四声篇海》收录,注:“怀,怒也。”亦可见《宋元以来俗字谱》。“怀”大约是在近代开始作为“懷”的俗字流行。后世的“懷”字除“懷念”外亦包含了古“褱”字的字义。“懷”在古代的“简化版”是“”(可见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唐冯承素摹本《兰亭序》、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多宝塔碑》等),由行书而来,晋唐时在士大夫中颇为流行,被视为“懷”的通用字。归(歸):本义指女子出嫁,古时女子以夫为家,故出嫁曰“归”。《诗经?国风?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南宋辛弃词《鹊桥仙?己酋山行书所见》:“东家娶妇,西家归女。”后引申为返回、归还等义。今简化字“归”,系“歸”的草书楷化写法(日文汉字的“帰”则来自“歸”的行书)。和现行简化字“归”形体完全相同的字,目前所见最早出现在1932年《国音常用字汇》上。此外,在元抄本《京本通俗小说》上“歸”写作“归”,左边的短竖为一“点”。

[17]憑:俗字作“慿”(《正字通》:俗憑字。),靠着。《说文》未收“憑”字。卷一〇上“馮”字条注:“臣铉等曰本音皮冰切,经典通用为依馮之馮,今别作‘憑’,非是。”馮、憑,古今字。《玉篇》卷八心部:“憑,皮明切,托也。”《说文》卷一四上几部:“凭,依几也。从几从任。《周书》:‘凭玉几。’读若冯。臣铉等曰:人之依冯,几所胜载,故从任。皮冰切。”在古代,“憑”和“凭”是两个字,除“靠着”的意义相同外,“慿”作“登临、涉水、盛、烦闷”等意义时都不可写作“凭”。现“慿”简化为“凭”。轩槛(jiàn):门窗前的阑干。槛:栏杆,栏板。《楚辞?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南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槛,阑也。”遥望兮:古乐府多有遥望、思归诗。《艳歌行》:“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乐府诗集?卷六二?杂曲歌辞二?悲歌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汉无名氏《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18]向:对着、朝着。按:在古代,“嚮”、“向”是两个字。“向”的本义是向北开的窗户。《说文》卷七下宀部:“向,北出牖也。从宀从口。《诗》曰:‘塞向墐戶。’”古宫室北墉,无户牖,民间或有之,命之曰向。在“享受”的意义上“嚮”不写作“向”。现“嚮”简化为“向”。向北风:王粲家乡山阳高平亦或长安、洛阳均在麦城之北,故云。《诗经?国风?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尔雅?释天》:“南风谓之凯风,东风谓之谷风,北风谓之凉风,西风谓之泰风。”开襟:敞开胸襟,意思是说故乡在北,打开衣襟让北风吹拂,以慰思念之心。李善注:“言感北风,逾增乡思也。”五臣之吕延济注:“荆州在帝乡(即帝都)南,故向北开襟,思故国之风;而极目远望,为荆山所蔽,终不复见。”

[19]極目:《艺文类聚》作“目極”,远望,尽目力所及。现“極”简化为“极”。在古代,“極”和“极”是两个字,音均为jí,但意义各不相同。《说文》卷六上木部:“極,栋也。”“極”有“房脊、尽头、最、标准、疲乏、急”等意思。“极”则是指放在驴背上用来驮物的架子。《说文》卷六上:“极,驴上负也。”

[20]荆山:山名,在今湖北襄樊市南漳县西南,东南谷地宽广,西北巍峨陡峻,故云“蔽高岑”。岑:本义小而高的山,这里指高大、险峻。《说文》卷九下山部:“岑(cén),山小而高。”《尔雅?释山》:“山大而高,崧;山小而高,岑;锐而高,峤;卑而大,扈。”《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注:“岑楼,山之锐岭者。”按,谓山之层叠似楼也。东汉张衡《南都赋》:“幽谷嶜岑,夏含霜雪。”汲古阁本卷二引清何焯曰:“四海之内,各擅强域,王路不通,故托于荆山蔽障也。”

[21]逶迤(wēiyí):形容路曲折而长的样子。李善注:“逶迤,长貌也。”《淮南子?泰族训》:“河以逶蛇故能远,山以陵迟故能高。”《文选?杨雄<甘泉赋>》:“梁弱水之濎濙兮,蹑不周之逶迆。”五臣之吕向注:“透迆,长曲貌。”迆,一本作“蛇”。脩:赣州本、汲古阁本、张溥本作“修”,长。按:修、脩。“修”的本义是修饰。《说文》卷九上肉部:“修,饰也。”《礼记?礼运》:“故自郊社祖庙山川五祀,义之修而礼之藏也。”注:“犹饰也。”后指长、高大、美好、修建、修订等义。“脩”是干肉。《说文》卷四下肉部:“脩,脯也。”由于二字同音形近,所以常通用。凡是用“修”的地方一般都可以写作“脩”,但“干肉”的意思不能写作“修”。迥:远。《汉书?叙传上》载班固《幽通赋》:“梦登山而迥眺兮,觌幽人之髣髴。”

[22]漾:水长盛大的样子。李善注:“《韩诗》曰:江之漾矣,不可方思。薛君曰:漾,长也。”《文选笺证》认为“正文及注并当为‘羕’。”注云:“《说文》:‘漾,古文瀁。’不引《诗》。‘永’下引‘江之永矣’,许从毛也。‘羕’下引《诗》曰‘江之羕矣永’,兼采《韩诗》也。是《韩诗》作‘羕’不作‘漾’。后人多见‘漾’少见‘羕’,故改‘羕’为‘漾’。《尔雅》:‘羕,长也。’郭注‘未详’,景纯犹不识‘羕’字,今惟见《说文》,古钟铭借为‘永’字。”胡说是,《说文》卷一一下永部:“羕,水长也。从永羊声。诗曰:江之羕矣。”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毛诗》作‘永’,《韩诗》作‘羕’,古音同也。”济:渡,此处与“川”为互文,泛指河水。

[23]舊乡:即故乡。敦煌吐鲁番法藏本作“故乡”。《楚辞?离骚》:“陟陞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舊乡。”东汉张衡《思玄赋》:“据开阳而頫盼兮,临舊乡之暗蔼。”舊:宋元以来俗字作“旧”,并为今简体字所本。舊,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萑”(huān),鸱鸟类,下面是“臼”(作声符)。本义鸟名。《说文》卷四上萑部:“舊,?舊,舊畱也。从萑臼声。巨救切。”《说文》所收或体,又注“舊或从鸟休声”,鸺鶹,即猫头鹰。后指故交、过时的、陈旧的、从前的、长久等义。“旧”,“臼”的俗字。宋元以后的通俗刻本中常见“臼”作“旧”之例,可见元抄本《京本通俗小说》等通俗文学刻本。大约为了书写方便或避免与“日”、“曰”等字相混,俗因或书“臼”作“”(《干禄字书》:“臼:上俗下正。”),又变作“旧”。“舊”、“臼”音近,俗书因借用“臼”代“舊”,后遂以“”或“旧”代“舊”。《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潘松走到酒店门前,只见店里走出一人,却是结交的天应观道上徐守真。”(参张涌泉《汉语俗字研究》第三章第八节,第95—96页)壅(yōng):明州本作“擁”,阻塞。《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楚辞?严忌<哀时命>》:“道壅塞而不通兮,江河广而无梁。”本句也即“古词言,江淮水深,无梁可度,临水远望,思归而已”(《乐府诗集》卷一六《鼓吹曲辞一?巫山高》引《乐府题解》)之意。

[24]涕横坠:眼泪交错坠落。《诗经?国风?邶风?燕燕》:“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瞻望弗及,伫立以泣。”《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晏子春秋?谏上》:“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按:涕、泗、涙(泪)。上古没有“涙”字,眼泪的意思用“涕”字,“泗”、“洟”指鼻涕。《纂言》:“涕,目液也。”《诗经?国风?陈风?泽陂》:“寤寐无为,涕泗滂沱。”毛亨传:“自目曰涕,自鼻曰泗。”《说文》卷一一上水部:“涕,泣也。”《说文》卷一一上水部:“泣,无声出涕曰泣。”《广雅?释言》:“涕,泪也。”到了汉代产生了“涙”字并代替了“涕”,用“涕”代替了“泗”,而“泗”一般不用了。

[25]“昔尼父”句: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在陈国郊野绝粮时曾发出“归与(與)”的感叹。此以孔子居陈思乡自喻。《论语?公冶长篇》:“子在陈曰:‘归與(原文及《史记?孔子世家》此处均不作‘歟’),归與!吾黨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南宋朱熹注:“此孔子周流四方,道不行而思归之叹也。”昔:本义干肉,《说文》卷七上日部:“昔,乾(干)肉也。从残肉,日以晞之,与俎同意。”此假借为昔日,从前,与“今”相对。《诗经?颂?商颂?那》:“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尼父:“父”乃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又写作“甫”。孔子字仲尼,孔子字的全称是“仲尼甫”。《礼记?檀弓上》:“天不遗耆老,莫相予位焉。呜呼哀哉尼父。”东汉郑玄注:“言孔子死,无佐助我处位者。尼父,因且字以为之谥。”唐孔颖达《正义》:“尼父,尼则谥也。父且字甫,是丈夫之美称,称字而呼之尼父也。”欤(歟):《论语》里的“歟”字都写作“與”,音读和意义与“歟”字一样。“與”是会意字,本义赐予、施予。《说文》卷三上舁部:“與,黨與也。从舁从与。”《史记?项羽本纪》:“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后被借用作语气词,如《论语?微子》:“是鲁孔丘與?”为了与本义相区别,后造了“歟”字,成了语气词的后起本字。叹(歎):汲古阁本作“嘆”。汉字简化后,“嘆”为“叹”的繁体字,“歎”为“叹”的异体字。据《说文》,嘆息、太息、悲嘆字当作“嘆”,咏歎字当作“歎”,然载籍多以“歎”为“嘆”。

[26]钟(鍾)仪:春秋时楚人,是史书记载的最早古琴演奏家,世代都是宫廷琴师。春秋时楚、郑国交战,他被郑国俘虏,后献于晋国。晋侯让他弹琴,他弹奏的都是家乡楚国的乐曲。幽:囚禁。《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按:在古代,“鍾”与“鐘”是两个字,现“鍾”、“鐘”均简作“钟”。“鍾”有“酒器、乐器、量器、积聚、专注、姓氏、鍾山”义项,“鐘”是“酒器、乐器”义项。在“酒器、乐器”义上,二字一般可相通,“鐘”乃本字,但古籍往往以“鍾”代“鐘”。“千鍾”、“万鍾”、“鍾情”和姓“鍾”的“鍾”不写作“鐘”。

[27]“庄舄”句:指春秋时越人庄舄在楚国身居要职,但病中仍说家乡方言。显:显达。《史记?张仪列传》:“越人庄舄仕楚执珪,有顷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与上“钟仪”句所诵事迹相反,而用意相同,是“反对”的修辞手法。按:《文心雕龙?丽辞》:“长卿《上林赋》云:‘修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此言对之类也。宋玉《神女赋》云:‘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此事对之类也。仲宣《登楼》云:‘钟仪幽而楚奏,庄舄显而越吟。’此反对之类也。孟阳《七哀》云:‘汉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此正对之类也。……张华诗称:‘游雁比翼翔,归鸿知接翮。’刘琨诗言:‘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若斯重出,即对句之骈枝也。”李祥《文心雕龙补注》:“仲宣《登楼》四句——庾信《哀江南赋》:‘班超生而望反,温序死而思归。’亦足仲宣,而词并美丽。”

[28]同:《敦煌吐鲁番本文选》法藏本作“通”。於:“於、于”二字是同义词。这两个字历史久远,甲骨文中均已出现,只是古音不同。“於”与“乌”同字。作为虚词,古今通用,都读yú。《诗经》、《尚书》、《周易》多作“于”,其他书多作“於”。《左传》等则“於”、“于”并用,“于”常用于地名之前,其余写作“於”。但是动词词头作“于”,叹词作“於”(读wū),则不相混。如《尚书?虞书?舜典》:“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诗经?周颂?闵予小子之什?般》:“於皇时周!陟其高山。”汉字简化后,“於”以“于”代替。作为虚词,本书后文所收统一作“于”字。作为姓氏字,“於”读yū,“于”读yú。《百家姓》收录“於”和“于”这两个不同姓氏字。明代有於竹屋、于谦,二人不同姓。类似同音又被简化或同化的姓氏还有“醜”和“丑”、“党”和“黨”、“範”和“范”、“傅”和“付”、“乾”和“干”、“後”和“后”、“束”和“疎”(疏)、“郁”和“鬱”、“徵”和“征”等,均不同姓。穷:在古代,缺乏衣食钱财一般叫“贫”;不得志,失意困厄叫“穷”,如所引的钟仪。达:显贵,得意,如所引的庄舄。《吕氏春秋?孝行览》:“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

[29]惟:发语词。逾迈:逝去。《尚书?周书?秦誓》:“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本句也即《论语?子罕篇》“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之意。

[30]俟河清其未極:吐鲁番法藏本作“俟河清乎未期”。明州本“清”下有“乎”字。未:《艺文类聚》作“何”。河清:指黄河水清。相传黄河五百年(东晋王嘉《拾遗记》卷一说“黄河千年一清”)才清一次,故云未有极期。又黄河水本浑浊,盛世则黄河水清,河清是圣人出现、天下太平的征兆,这里用以喻太平盛世(实际黄河水的清浊,是自然现象,与圣人出否、天下太平无关)。《左传?襄公八年》:“子驷曰:《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兆云询多,职竞作罗。’”东汉张衡《归田赋》:“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东汉赵壹《刺世疾邪赋》:“有秦客者,乃为诗曰:‘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忧北堂上,抗脏依门边。’”三国魏末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

[31]冀:本义冀州,古九州之一。这里假借为“觊”,希望,期望。《国语?鲁语下》:“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韩非子?五蠹》:“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王道:出自孟子的学说。儒家认为圣人成了君王,其统治即是王道,故也可说成“圣王之道”。王,是高高在上的意思。“王道”是说君主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安抚臣民的统治方法,常与“霸道”相对称。或曰帝王车驾所由之路,平衍正直,后喻理想的社会治理。《尚书?周书?洪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古‘辨’字,piánpián);无反无侧,王道正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道:本义人走的路。《论语?泰伯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里引申为好的政治措施和局面等。

[32]高衢(qú):通达的大道,指清明的政治局面。骋力:用力奔走,指施展才能。

[33]:明州本、赣州本、宋建本同。“瓜”字据《说文》篆体隶定,本作“”。“”之形,当是唐代前后“瓜”的规范写法。六朝碑刻及唐敦煌卷子中“瓜”字或“瓜”作偏旁,亦多写作“”。宋代以后被视为俗字。(参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研究》第四章第二节,第375—376页。又见《登大雷岸与妹书》注[44])匏(páo)瓜:即匏子,葫芦的一种,与瓠瓜同属葫芦科,古有甘、苦两种。苦的挂在藤上,好看不能吃。又因比水轻,可以系于腰,用以泅渡。匏,瓠也,或作瓟。《诗经?国风?邶风?匏有苦叶》:“匏有苦叶,济有深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三国吴韦昭注:“材读若裁。不裁于人,言不可食也。共济而已,佩匏可以渡水也。”《庄子?内篇?逍遥游》:“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李善注:“《论语》:子曰:‘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郑玄曰:我非匏瓜,焉能系而不食者,冀往仕而得禄。”一说匏瓜,星名。《文选旁证》卷一三注:“姜氏皋曰:何晏《集解》言匏瓜得系一处者,不食故也。吾自食物当东西南北,不得如不食者物系滞一处也。是说意同于郑。而皇侃《义疏》则以为匏瓜,星名也。言人之有才智宜佐时理务,为人所用,岂能如匏瓜系天而不可食。《黄氏日抄》亦主此说。惟严氏粲《诗辑》,则谓匏经霜叶落,取系之腰以渡水,而不可食。故云:系而不食也。”《本草纲目?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三》壶卢条:“而后世以长如越瓜首尾如一者为瓠,瓠之一头有腹长柄者为悬瓠,无柄而圆大形扁者为匏,匏之有短柄大腹者为壶,壶之细腰者为蒲芦,各分名色,迥异于古。”徒悬(懸):似可与作者《莺赋》中“览堂隅之笼鸟,独高悬而背时”相参照理解。五臣之李周翰注:“盖喻修身全絜,畏时君之不用也。”按:縣、懸。縣,“懸”字的本字,现简化为“县(xuán)”。本义是把人头悬挂起来(古代一种斩首倒挂的刑罚),后指系挂。《说文》卷九上部(《康熙字典?未集中》并入糸字部):“縣,系也。从系持县。臣铉等曰:此本是縣(xuán)挂之縣(xuán),借为州縣(xiàn)之縣(xiàn)。今俗加心,别作懸,义无所取。”意思是说“县”字本来就是“悬挂”的“悬”字,后来假借为“州县”的“县”字。为了区别,人们习惯上在“县”下加了个“心”另写作“悬”字来表示“悬挂”,而“县”就专门去表示行政区划“州县”之“县”了。在先秦文献中“悬”字偶有所见,表示“悬挂”之“悬”意多用“县”字,如《诗经?国风?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县”又假借为“寰”(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则云:“颜师古云:古县邑字作‘寰’,亦为臆说”),为州县的县,是为行政区划单位。按:《说文》未单独收“悬”字,“悬”是“县”的后起字。《玉篇》卷八心部:“悬,挂也。本作‘县’。”在上古时代,除《孟子》外,作“悬挂”意义都写作“县”,不写作“悬”。

[34]“畏井渫”句:比喻洁身自恃而不见任用。李善注:“《周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侧。郑玄曰:谓已浚渫也,犹臣修正其身以事君也。张璠曰:可为侧然,伤道未行也,然不食以被任用也。”五臣之李周翰注:“盖喻修身全絜,畏时君之不用也。”渫(xiè):淘井。《周易?井卦》九三爻辞:“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周易正义?下经夬传卷五?井》注:“(唐孔颖达)《疏》:‘九三井渫不食’至‘王明并受其福’。《正义》曰:‘井渫不食’者,渫,治去秽污之名也。井被渫治,则清洁可食。九三处下卦之上,异初六‘井泥’之时,得位而有应于上,非‘射鲋’之象。但井以上出为用,犹在下体,未有成功。功既未成,井虽渫治,未食也。故曰‘井渫不食’也。‘为我心恻’者,为,犹使也。井渫而不见食,犹人修巳全洁而不见用,使我心中恻怆,故曰‘为我心恻’也。”南宋朱熹《周易本义》注:“渫,不停污也。井渫不食而使人心恻,可用汲矣。王明,则汲井以及物,而施者受者并受其福。九三以阳居阳,在下之上,而未为时用,故其象占如此。”

[35]栖(qī)迟:徘徊、漫步义。《诗经?国风?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东汉祢衡《鹦鹉赋》:“女辞家而適人,臣出身而事主。彼贤哲之逢患,犹栖迟以羁旅。”“白日”句:匿,隐藏,指太阳下山。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又《赠徐幹》:“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将:隋虞世南《北堂书钞》卷一四九天部一、《艺文类聚》、汲古阁本作“西”。将:《北堂书钞》、《艺文类聚》、汲古阁本均作“西”。隋虞世南《北堂书钞》卷一四九天部一仅录两句,曰:“王粲《登楼赋》云:步栖以徙倚兮,白日忽其西匿。”清孔广陶校注:“今案《百三家》登赋同陈本(指明常熟陈禹谟校刊本,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所录《北堂书钞》即该本),‘西’引作‘将’,《文选》亦然。”

[36]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楚辞?刘向<九叹?逢纷>》:“白露纷以塗塗兮,秋风浏以萧萧。”並:一起。汲古阁本作“竝”。《太平御览》卷八二引《竹书纪年》:“帝廑一名胤甲,即位居西河,天有祅(古同‘妖’)孽,十日並出。”按:幷(并)、倂(併)、並(竝),这三个字在古代并不完全通用。《说文》卷八上从部:“幷,相从也。从从幵声。一曰从持二爲并。”《说文》卷八上人部:“倂,並也。”小篆隶变为並。《说文》卷一〇下:“竝,併也。从二立。”“并”和“併”是同义词,“并”和“並”不是同义词(古音也不相同)。“兼并”的意义写作“并”和“併”,不写作“並(竝)”。“一起”的意义一般写作“並(竝)”,很少写作“并”和“併”。“依傍”的意义只写作“並(竝)”,“抛弃”的意义只写作“并”和“併”。按:小篆“竝”隸变为“並”。六朝碑志中“竝”、“並”并存,《干禄字书》以“竝”为正。惨:同“黪”,色彩暗淡。《玉篇》卷二一:“黪,浅青黑色也。今谓物将败时颜色黪黪也。”北周庾信《伤心赋》:“天惨惨而无色,云苍苍而正寒。”唐蒋凝《望思台赋》:“烟昏日惨,全非望月之中。鹤唳鸾惊,不在通天之上。”无(無)色:敦煌吐鲁番法藏本作“奇色”。南朝梁江淹《别赋》:“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無,是舞蹈的“舞”的本字,假借为有無之“無”,今简作“无”。六朝时,“无”字已多见于佛经写本或经幢、摩崖刻经中。

[37]狂顾:遑急顾盼,惊恐地回头望。《楚辞?九章?抽思》:“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东汉王逸注:“狂,犹遽也。”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注:“狂顾,左右疾视也。”狂:从犬,本义指狗发疯。三国魏阮籍《鸠赋》:“值狂犬之暴怒,加楚害于微躯。”引申为人的精神失常、狂乱、超出常度、放荡、轻狂等义。顾(顧):回头看。《楚辞?九章?哀郢》:“过夏口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按:顧、頋、顾。“顧”,最早见于战国时金文。《说文》卷九上页部:“顧,还视也。”“頋”,《玉篇》卷四页部:“顧,古布切。瞻也。回首曰顧。”又注:“頋,同上。”“頋”作为“顧”的简化字,来自于“顧”的草书楷化,大约西晋初年时受行草书的影响,书法作品、碑刻中“顧”已省作别字“頋”,并一直作为“顧”的俗字使用,见西晋《张郎碑》《晋任城太守羊君夫人孙氏碑》以及之后东晋王羲之《乐毅论》《钟繇千字文》、北魏《元诱妻薛伯徽墓志》、隋智永《真草千字文》等,左侧与今简化字极为接近。印刷物中的“頋”最早见于清龙启瑞的《字学举隅》。1932年《国音常用字汇》和1935年《手头字第一期字汇》也收入了“頋”字。“頁”以草书楷化的方式简化为“页”,《简化字总表》又将“頋”类推简化为“顾”。举:《艺文类聚》作“鼓”。鸣:李善注:“《大戴礼?夏小正》曰:鸣也者,相命也。”

[38]原野闃其无人兮:《楚辞?远游》:“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一作‘寞’)其无人。”阒(qù):寂静。《玉篇》卷一一门部:“阒,静无人也。”征夫:远行在外的人。《诗经?小雅?鹿鸣之什?皇皇者華》:“駪駪(shēn)征夫,每怀靡及。”一说指从役(兵役、劳役)之人。《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东汉郑玄注:“征夫,从役者也。”按:“征”和“徵”,在古代是两个字,除了在“征赋(税)”的意义上有时相通之外,不混用。“征”,“”的异体字,甲骨文从彳,从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说文》卷二下:“,正行也。从辵、正声,诸盈切。征,延或从彳。”《左传?襄公十三年》:“先王卜征五年。”注:“谓巡狩征行。”又有“出征、征伐、争夺、赋税”等义。“徵”的本义是征召。《说文》卷八上:“徵,召也。”《周礼?县正》:“掌其县之政令徵比。”又有“征兆、追究、证明、取”的意思。“徵”还是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现“徵”(zhēng)简化为“征”,但五音的“徵”(zhǐ)不简化。又在古代,人名多用“徵”字,如“魏徵”、“文徵明”、“宋徵璧”不写作“魏征”、“文征明”、“宋征璧”。从“步栖迟以徙倚兮”至本句,《管锥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卷九〇》:“按(清代)孙枟《余墨偶谈》卷一谓王维《临高台送黎拾遗》:‘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以十字括此数句。”

[39]“凄怆”两句为互文。凄怆:张溥本作“凄惨”,悲伤。《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东汉郑玄注:“‘非其寒之谓’谓凄怆……为感时思亲也。”忉怛(dāodá):悲痛。李善注:“《毛诗》曰:劳心忉忉。毛苌曰:忧,劳也。又曰:劳心怛怛。毛苌曰:怛怛,犹忉怛也。”清胡克家《文选考异》(下文凡不注明者均指胡氏《文选考异》,非孙志祖《文选考异》)认为注中“犹忉怛也”,“‘怛’当作‘忉’,各本皆伪。此《齐风?甫田》传文。犹者,犹上章。”托名李陵《答苏武书》:“异方之乐,秖令人悲,增忉怛耳。”憯”(cǎn):原文底本俗作“”,同“惨”,本义悲痛,伤心。《说文》卷一〇下心部:“憯,痛也。从心朁(cǎn)声。”主要指人心理上的疼痛感觉。《礼记?表记》:“中心憯怛,爱人之仁也。”《楚辞?九辩》:“中憯恻之凄怆兮,长太息而增欷。”《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汉书?司马迁传》载《报任安书》:“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醜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唐颜师古注:“憯亦痛也。”清沈钦韩《两汉书疏证》引《韩非子?解老》:“苦痛杂于肠胃之间,则伤人也憯。憯则退而自咎。退而自咎也,生于私利。故曰‘咎莫憯于欲利’。”

[40]堦(jiē):《艺文类聚》、明州本、赣州本、宋建本、汲古阁本《文选》皆作“階”。《论语?乡党篇》:“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儺,朝服而立于阼階。”《文选?何晏<景福殿赋>》:“飞阁干云,浮堦乘虚。”“階”字亦作“堦”。《说文》卷一四下:“階,陛也。”《玉篇》卷二二阜部:“階,登堂道也。”本义指台阶,引申指等级,又引申指升、登。除:指宫殿的台阶。《说文》卷一四下阜部:“除,殿陛也。”按,阶级如山石之高下,故从阜。《史记?魏公子列传》:“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后引申为一般的台阶。东汉蔡邕《伤故栗赋》:“树遐方之嘉木兮,于灵宇之前庭。通二门以征行兮,夹阶除而列生。”交愤:言心烦乱而气填于胸臆间。交:一作“狡”,通。李善注:“杜预《左氏传注》曰:交,戾也。王逸《楚辞注》曰:愤,懑也。《说文》曰:臆,胸也。”清朱珔(jiàn)《文选集释》谓“交愤即狡愤,交乃狡之借字。”《文选笺证》亦认为“交”当作“狡”,注云:“善曰:‘杜预《左氏传注》曰:交,戾也。’今见《左?僖十三年(当作‘十五年’)传》‘乱气狡愤’,注作‘狡’。按:据此则正文当本作‘狡’,传写者脱去犬旁耳。《礼记?乐记》注‘血气狡愤’,《释文》(卷一三‘狡愤’条):‘狡,本作交,古卯反,又音郊。’作‘交’亦通。然《左传》‘狡,古卯反’,不云作‘交’,知古本无作‘交’者。”

[41]夜参半而不寐兮:敦煌吐鲁番法藏本作“夜耿耿而不寐”。李善注:“《韩子》曰:卫灵公泊濮水,夜分,而闻有鼓瑟(或当作‘琴’)者。”按:《韩非子?卷三?十过》:“昔者卫灵公将之晋,至濮水之上,税车而放马,设舍以宿。夜分,而闻鼓新声者而说之。使人问左右,尽报弗闻。”夜参半:犹言“直到半夜”。参(cān):《广雅?释诂一》:“参,分也。”一说及。不寐:睡不着。《诗经?国风?邶风?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小宛》:“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二:“度夜不能寐,摄衣起扶琴。”盘桓:原为徘徊不进状,这里指内心不平静。反侧: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诗经?国风?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2]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的三十卷《文选》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收录作家除无名氏外共129人,上起子夏、屈原,下迄当时,唯不录生人。全书470题754首(篇),大致划分为赋、诗、杂文3大类,又分列赋、诗、骚、七、诏、册、令、教等37(一作38、39)小类,这样的分类体现了萧统对古代文体分类及源流的理论观点。《文选序》提出“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作为文学的标准,把经史子排除在外,意味着文学观念从杂文学向纯文学的进化。唐代以诗取士,《文选》是士子必读的范本,影响广泛。杜甫诗云“续儿诵文选”(《水阁朝霁,奉简严云安》),教育儿子要“熟精文选理”(《宗武生日》),宋人谚语也说“《文选》烂,秀才半”(南宋陆游《老学菴笔记》卷八引宋代俗语,又可见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一七)。流传版本甚多,现存最早的《文选》钞本是敦煌石室所藏、吐鲁番发现的若干唐钞残卷。至少还有淳熙八年尤袤刻李善注本、绍兴三十一年建阳崇化书坊陈八郎刻五臣注本、绍兴年间明州刻六臣注本、绍兴赣州刻六臣注本四种完整的宋版本。注释本有李善注本、五臣注本和六家本、六臣本等。清代《文选》学研究在校勘、训诂、评点诸方面成果颇丰,其中胡克家校刻的南宋孝宗淳熙年尤袤刊本,改正尤本讹误甚多,并据宋代吴郡袁氏、茶陵陈氏所刻六臣本详细校刊写成《文选考异》十卷(一说作者是顾千里,见《文献》第22辑李庆《胡刻<文选考异>为顾千里所作考》),现已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李善注释的标准本。有台湾艺文印书馆1955年和中华书局1977年影印本,并附《文选考异》于卷末。本书收文凡以《文选》为底本者均从胡刻本。

作者简介

王粲(177东汉灵帝刘宏熹平六年——217汉献帝刘协建安二十二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西南,一说河南修武一带)人。出身名门,曾祖父王龚、祖父王畅均为汉朝三公,父王谦为何进长史。献帝西迁时,王粲徙至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后到荆州依附刘表,未被重用。刘表死后,王粲劝刘表次子刘琮归降于曹操。曹操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建安二十一年随曹操征吴,二十二年春于居巢病故军中。粲二子,因叛乱为魏讽所引,诛。王粲因此绝后。太祖时征汉中,闻粲子死,叹曰:“孤若在,不使仲宣无后。”文帝既诛粲二子,以粲兄凯子王业嗣粲。他给王粲生了两个孙子,其中一个就是哲学史上的著名人物王弼。其生平见《三国志》卷二一及陆侃如《建安[王粲]诗稿初稿》、缪钺《王粲行年考》、俞绍初《王粲年谱》、沈玉成《王粲评传》等。

王粲为“建安七子”中唯一封侯者,亦是文学成就最高者,后人将他和曹植并称“曹王”。其抒情小赋和五言诗情浓意切,风格清丽,惟骨力稍弱,其中《登楼赋》、《七哀诗》皆为名作。今存散文以《为刘荆州谏袁谭书》《为刘荆州与袁尚书》两书、《荆州文学记官志》一志及《难钟荀太平论》等有特色。王粲在荆州作文不少,惜乎后多毁弃。其辞赋现在可以考知的有24篇,惜多为残篇,只有《文选》收录的《登楼赋》最为完整。《隋书?经籍志》四著录:“后汉侍中《王粲集》十一卷。”原书大概在宋末亡佚,今存都是后人辑本。明以后的辑本有《王侍中集》、《王仲宣集》。又清严可均辑其文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卷九〇、九一,逯钦立辑其诗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二。今人俞绍初辑《王粲集》,是目前收录最完备的校订本。又吴云、唐绍忠有《王粲集注》。

同类推荐
  • 遗盼

    遗盼

    也许时间会冲淡一切,但请你不要忘记,你是我最初的人间理想
  • 一口碳酸

    一口碳酸

    这世界如此吵闹,搞得人快要崩掉,靠快乐水来续调,不然阳气这曲就要垮掉。
  • 枯木逢春如我遇你

    枯木逢春如我遇你

    岁月如水,谁能一直伴你左右,情深似海,谁能给予你回应,决心等待,是否能盼到他归来。她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他活在私生子的框架之中,隐忍生存只为守护彼此不在意的东西,可是,隐忍真的能够生存吗?……
  • 梦岛之主

    梦岛之主

    一个活在自我中心世界嫉恶人际的中二青年的故事
  • 沈小姐的日记本

    沈小姐的日记本

    沈昭昭十五岁认识的江遇北十六岁和江遇北在同一所高中相逢还是同一个班费尽心思和他成为好朋友十八岁江遇北说他遇见了,他想照顾一生的女孩子。十九岁那个女孩子害的沈昭昭,这辈子都不能跳舞了,但因为江遇北沈昭昭没有追究。二十岁江遇北和那个女孩在一起了。二十一岁他们分手了。二十二岁沈昭昭大学毕业了。江遇北又和那个女孩复合了……猛的一回首沈昭昭发现她好像从认识开始就一直围着江遇北打转……
热门推荐
  • 必知的信息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必知的信息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快穿之路人甲攻略

    快穿之路人甲攻略

    【快穿】苏秒秒在高速上被逆行的傻x面对面撞成了鬼,还未来得及体验鬼生,便被白无常以复活为要挟,踢进了小说中。任务是连续在七本小说中,以路人甲的身份,成功挤掉女主,勾引并嫁给小说男主。苏秒秒虽然觉得这项任务有些缺德,可为了自己年迈的双亲,只能忍辱负重,背负‘小三’骂名……
  • 炫舞时代:错过

    炫舞时代:错过

    一段回忆录,一种百态人生,一款游戏体验。他说:祝你幸福他说:我爱你他说:冷叶枫,这一世我只爱你一人!
  • 冒险者和穿越者的故事

    冒险者和穿越者的故事

    风萧萧兮易水寒,美琴一去不复返~~~~简介什么的果然还是好难啊,还是不写的好!至于更新这种东西下班有空再考虑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浮生若梦唱悲欢

    浮生若梦唱悲欢

    浮生一梦梦悲欢,梦回相思长相思。浮生一梦梦冷暖,梦回人情泪沾裳。浮生一梦相见欢,南柯一梦徒悲凉。浮生一梦无人知,此中辛酸吾自知。恍恍惚惚人世沉浮,浮生一梦悲欢离合,你是为爱而战还是懦弱不前?浮生若梦,你是在梦中沉迷,还是苏醒?
  • 离歌三弄之惑爱

    离歌三弄之惑爱

    (上部完)《惑爱》又名《离歌三弄之惑红尘》,是作家霖江南创作的都市情感小说。讲述的是一群懵懂的人,在现代都市的情感历程。折射了生活的无奈和现实的残酷,剖析了人性本来的贪婪和善良。
  • 吃货美人鱼

    吃货美人鱼

    碰到一个比男人力气还大的女友是什么感受?就是当你要阻止她吃美食的时候,你死也拽不走她。席远之从来没有见过比海小鱼更能吃的女人。身为一条美人鱼,人生最大的乐趣是什么?就是吃吃吃!席老爷子:“小鱼啊,别只顾着吃东西,远之要被其他女人拐走了。”席羽书:“六嫂,相信我,失去你是六叔的损失。”小鱼刚想点头,看到脸色阴沉的席远之,转身扑进他的怀里:“老公,小鱼喜欢你。”甜文宠文,逗比一家欢乐多。
  • 我修的怎么是妖

    我修的怎么是妖

    一个大叔告诉我,修仙已成过往,修妖才是主流。于是我就信了大叔,每天跟他努力修妖,可是等我修妖完成以后,来到外面的世界一看!竟然清一色的修仙者。就这样我常常跟一大群修仙者玩你敢追我就敢跑的运动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