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08600000025

第25章 交友宁“缺”勿滥——荀子智慧与交际(1)

荀子特别强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良师益友为伴,你的德行会受到他们的感染而提高;与小人为伍,他们只会陷你与不义之地。与什么样的人交往?怎样与交往?人际关系实在是一门奥妙深邃的学问。我们不妨从荀子的智慧中揣摩个中滋味吧!

1.你最深爱的人,伤你也许最深

【原文】“人情甚不美,又问何焉?妻子具而孝衰于情,嗜欲得而信衰于友,爵禄盈而忠衰于居。人之情乎?

【大意】“人情很不好,又何必问呢?有了妻子,对父母的孝敬就差了,嗜好、欲望达到了,对朋友的信赖就差了,高官厚禄的愿望满足了,对君主的忠诚就差了,这就是人性呀!

荀子《性恶》中谈到:尧问于舜曰:“人情何如?”舜对曰:“人情甚不美,又问何焉?妻子具而孝衰于情,嗜欲得而信衰于友,爵禄盈而忠衰于居。人之情乎?人之情乎!甚不美,又何问焉?”尧向舜问道:“人性怎么样?”舜答道:“人情很不好,又何必问呢?有了妻子,对父母的孝敬就差了,嗜好、欲望达到了,对朋友的信赖就差了,高官厚禄的愿望满足了,对君主的忠诚就差了,这就是人性呀!这就是人性呀!这很不好,又何必问呢?”只有贤良的人才不这样做。

人情不美。人心叵测。人情如纸。

俗话说,生意场上无父子。之所以这句话流传多年,时至今日仍在教诲我辈,就因为人们很难做到这点。毕竟,中国人的血管里流淌着东方人的亲情之血,在“义”与“利”的冲突中,往往是理智的“利”让位给感情的“义”。但在实际的商战中,以“义”代“利”不仅违背追求最大利润这一商界最高原则,也常常带来事与愿违的隐患。

1997年7月的一天,小张的一个熟人跑来他这儿订一批办公用品。声言他的公司刚成立,贷款没下来,但新开张时费用超支,故先把货拉走,等开张后立即把货款送来。完了,还补上一句:“信不信得过这我朋友?”话到这份上,小张不答应显然不合适了,但还是让他打了欠条,写明还款日期。

可是时间过去四年,小张熟人的公司早开张了,自行车变成了摩托车又变成了长安面包车。他也没有上门,更别说还款之事了。其间小张也打电话或直接上门找过他。一提欠款,他不是推说贷款没下来,就是大诉苦经。煞有介事的悲痛状,仿佛他刚从旧社会过来,你不拍屁股走人,再说下去,他就难免追到你家讨口饭吃似的。尽有充分的理由,小张还不想设想拉他去对簿公堂。因为是“朋友”,不管你在法律上是能取胜,在舆论上恐怕已经出“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小张的遭遇就是典型的被熟人宰了。

因为彼此都是熟人,以为对方信得过。就像在两军对垒之时,指挥官是绝对不会相信自己的战友会从背后捅刀子的,而原因可能仅仅是为了一点利益,就残忍地置战友于死地,起到了敌人所起不到的作用。而这样之所以会成功,完全依赖于战友之间的熟悉、信任。

由此可见,宰熟是宰放心。因为彼此都很熟悉,对方毫无戒心,才会顺利得手。熟悉本来更应互相信任,结果却相反,熟悉充当了罪恶的掩护。信任久久蒙住了眼睛,等到刀子捅来肘,方才清醒,一切都晚了。宰熟这种特有的长久的隐蔽性,是其顺利得手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那瞬间的宰杀断难成功。而瞬间的出手是以被宰杀者来不及反应为前提的。在尚未完全看清死神的真面目的时候,就与死神紧紧拥抱了。这就是被熟识者所宰杀者最大的悲哀了。

宰熟宰得狠,狠到了一刀毙命,来不及反抗,来不及呼救,甚至连呻吟都来不及;就做了无谓的牺牲品。宰熟者是有备而来,可能已等待了几个月、几年、几十年,其刀自然是磨得再锋利不过了,刀尖上可能已蘸上了毒药,只要一刀宰下去,被宰者就会立刻死亡,断无复生的希望。被宰者呢?连想也未想到,连做梦也未梦到,宰杀自己的竟是自己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那见面的笑是多么真切,那平日里的问候是多么热情,那相逢的拥抱是多么温暖,那别离的思念是多么深情,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床铺,同走一条路,同喝一江水,伺练一种武功,同发一个誓……但未能同生也未能同死!

死在最熟最熟的战友手中,死在最大的信任之中,悲莫如此也!

遗憾的是,与战场上清晰可见的宰熟相比,商场和情场上的宰熟则更隐密、更狠毒、更惨烈,被宰者也更多。

杨先生开了一家小商店,他经常向邻居的朋友推荐“便宜货”,熟人们也觉得他可信。于是,几乎所有的生活用品都从他的小商店买。每次,杨先生都口称他的货是多么优质,价格是多么便宜,熟人们在杨先生的笑容中纷纷掏腰包,杨先生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在发财。

可过了不久,有人发现,杨先生商店的货质次价高,就去找杨先生退货,他不退。于是,双方就吵起来了。等到大家都明白杨先生在宰熟时;他的小商店也只好关门了。

本来杨先生有一群熟人,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熟人圈子内做好小本生意,但他失去了熟人的信任。为贪图一时的蝇头小利,而失去了永久的生意。他宰熟,反而被熟所宰。

宰熟之所以屡屡得手,关键在于有熟人的信任。信任程度越深,宰熟越容易,宰得也越狠。

情侣无疑是最熟的人了,任何人,只要一陷入情网,就会情迷意乱,不分寒暑,不辨昼夜,眼里只有情人了。情人的一笑一颦,无不牵魂夺魄;情人的一言一行,无不铭刻于心。为了情人,甘愿流汗,甘愿流血,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情人要上天摘星星,决不能给月亮;情人要下海捞月亮,决不能给星星。情人是心肝宝贝,情人是心中不落的太阳。对情人的信任超过了任何人……

正因为如此,惯于宰熟者才把利刃指向情侣。在甜言蜜语中挥刀,在卿卿我我中嗜血,情侣之间的宰杀才格外隐蔽,格外触目惊心。

王鹏和刘灵灵谈恋爱已三年了。突然分手了,周围的人都感到惊奇。更惊奇的是,王鹏竟去法院告刘灵灵行骗,要求法院依法索回自己的钱物,法院以证据不足不予立案。人财两空的王鹏,竟在法院门口放声大哭起来了。

原来,刘灵灵自从与王鹏相识后,就一直向他“借”钱。她总以“看病”、“买衣服”、“进修”、“旅游”的名义伸手,面对情人热切期待的眼睛,王鹏怎么忍心让她失望呢?开始,每次只有几百元,王鹏都毫不犹豫地给了,继而每次增加至几千元,只是工薪阶层的王鹏就拿不出来了。而他又是一个极好强的人,他不忍心让情人失望,于是,便开始四处借贷了。每次,当他东凑西借,把一沓厚厚的钞票毫不犹豫地装进刘灵灵的小坤包时,他会得到一个吻的奖赏。

面对情人含情脉脉的眼睛,他虽心疼有去无回的钱,却只是一瞬间的感觉,更多的,在迷恋情人的笑。

就这样,她一次又一次在借,一次又一次有去无回。王鹏虽觉得自己似乎跌进了一个圈套,在填一个永远也填不满的无底洞,但不敢相信自己钟爱的人,山盟海誓要在一起厮守一生的人,竟会骗自己……直到有一天,有朋友告诉他刘灵灵要和别人结婚了,王鹏才从好梦中醒来。

屈指一算,刘灵灵三年“借”他的钱已超过了20万元,这不仅是他的全部积蓄,而且还包括了近一半的外债。长期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王鹏,不得不向将为他人妇的刘灵灵索要借款。

而刘灵灵杏眼圆睁,大骂王鹏“小气”,“不像个男人”,“没有见过谈恋爱还要赔钱的”,以互相馈赠为由,一口回绝了。

此时,王鹏方才看清了刘灵灵漂亮的外表下所掩藏的贪婪和无耻。可已经晚了,他只能有泪往肚子里咽,全当花20万元买了一个教训。被温柔的刀子所宰,更疼痛,更悲伤!不仅仅失去了钱,更玷污了心中最美好的无价的情感。

即使是世界上你最爱或是最爱你的人,那又如何呢?他或是她是世界上无敢于无情伤害你的人,最敢于撕破面具、向你伸出匕首的人。他或她可以容得下世界上所有的人的伤害,惟独不能忍受你的伤害。难怪,连荀老夫子也要感叹“人情不美”了。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原文】“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大意】君子居住时必须要选择乡里,交游必须接近贤士,这是防止自己误入邪途而接近正道的方法。

自古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与什么样的人结交,对自己是有很大的影响。荀子也认为,君子居住时必须要选择乡里,交游必须接近贤士,这是防止自己误入邪途而接近正道的方法。

与不如自己的人交往或许可寻得一时心理上的满足,然而,对于你的事业却是毫无帮助的。

按中国传统心态来看,社交不应该带有功利之心,而应该“以情会友,别无所求”,应该奉行一种无为哲学。谁要是在交往中注重了交往对象的使用价值,然后想方设法接近他、利用他,这就被认为“太势利”。

根据现代社会的交际观念来看,社交有三个基本目标,即信息共享,情感沟通,相助相求。我们不能只强调信息共享、情感沟通而拒绝相求相助。我们也不能把相求相助都当成“势利”来看待。

接触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里面有一种神秘的交流和影响。

孟子的母亲见识可不浅,为教育孟子,她曾三次搬家。先前,她们住在郊外靠近墓地的山边,孟子整天看到的是奔丧的人。于是,她们搬到街市,孟子整天看到的是杀猪的人。最后,他们搬到一所学校附近,孟子整天听到的是读书声。不能说三次搬家就可以塑造成一个孟子,但孟子所受到的影响是无疑的,尤其是对一个孩子。

一个优秀的人、杰出的人、伟大的人,他们并不是生下来就优秀、杰出或伟大的。孔子就说:“我并非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我的知识是我喜好读书,勤奋钻研才得来的。”但一般人只是看到他们学习的结果,并不了解他们的学习过程。其实,理解和掌握一种知识,没有比了解一种知识的生发和形成更具效果的了。

既然知识是人创造出来的,那么你就可以从人的话动中去理解知识,追踪圣人或伟人对知识的选择、按受、摸索和成功的轨迹。这样,死的知识就成了活的运动形态,你甚至嗅到了知识的芳香;如果你还能探求到圣人的举止、言谈、性格、气质与知识隐秘而又微妙的内在关联,那你就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了。

总而言之,人总是在心里更多地想“关系”有无用处,看看是否能从对方的需要上做些文章,让对方欠自己的人情,以使关系套牢。此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所以,尽可能地去接近优秀的人或杰出的人,才能更深切地理解他们的成就,才能更透彻地了解自己的贫乏。所以,接近成功者,不能简单地视为一种屈侮和迎奉。

宋代福建有两个人,一个叫游酢,一个叫杨时,他们一同去拜访大学者程颐。刚好程颐正在休息,游酢、杨时不愿打扰先生,就恭立在门外,静心地等候程颐醒来。那时,天正下雪,他们仍然恭立在门外。过了许久,程颐才出来,发现他们仍然恭立在门外,雪已深达一尺。

尽可能地去接近那些杰出的人,去和他们握手、交谈,去倾听他们的声音,去感受他们的目光,你将获得书本中所没有的无形的影响与熏陶。

3.寻求志同道合之人

【原文】“其交游也,缘类而有义。”

【大意】君子与人交往,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并做到有礼义。

荀子说,君子与人交往,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并做到有礼义。所谓“志趣相投,相与为谋”。正如古人所言:“眼力一样的人才能看见同样的东西,听力一样的人才能听见同样的声音。德性相同的人即使不见面也会感到亲切。声气相同的人,即使在不同的地方也会互相响应。”

韩非子说:“志趣相同才会彼此欣赏,志趣不同就会互相排斥。”

只有具有共同追求和目标的人之间才会相互支持和了解,而与自己“志不同,道不合”者永远不会体察彼此的信念和追求。

楚襄王问朱玉说:“先生你并非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吗?为什么大家都不佩服你呢?”宋玉回答说:“鸟中有凤凰,鱼中有巨鲸。凤凰一飞冲上九万里云霄,翱翔于晴空之中。那笼中的鸟怎能知道天有多高?鲸鱼早发昆仑,晚宿孟诸,水沟里的小鱼,怎能知道海有多大?所以不单是鸟中有凤,鱼中有鲸,士人中也有与凤和鲸一样的人啊。圣人心志宏伟,超然独处。世俗之人,又怎会了解我的志向和所为呢?”

所以古人才会慨叹:“知人不易,人不易知。要真正了解和认识一个人的确非易事。”

朋友是要志同道合的,志不同道不合那也只会南辕北辙越走越远:孟子说过:“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培根说过:“财富非永久之朋友,朋友才是永久的财富。”

真正的朋友不会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娥们看到的却更多的是,为了小事而斤斤计较,各自只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会想到别人的感受。

生意场上的朋友真的是很虚伪的:一张名片,一句“你好”就成了朋友,为一点利益,商人们如蚁附膻,蝇营狗苟,一旦生意谈崩,即不欢而散,甚至要到法庭见面。还有一种朋友,就是酒桌上的朋友,这是最不可靠的朋友。中国人一贯会做表面文章,在酒席上拍胸脯,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似乎一个个都成铁哥们、好兄弟,其实呢,人一走,茶就凉。

心与心相交才会有真正的朋友,然而不相信任何人和盲目相信任何人都是错的。德谟克里斯特说过:“不要对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谨慎而坚定。”

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司马迁感叹说:“道不同,不相为谋。真是各人追随各人的志向啊!”这是政治态度不同不相为谋的典型。

司马迁又说:“世上学老子的人不屑于儒学,学儒学的人也不屑于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不是说的这种情况呢?”与孔子强调“道不同,不相为谋”相类似,“道不同,不相与谋。”从“道”的本义即“道路”来挽,广道不同”,即意味着人与人之间所取的“方向”或“目的”不同,以及达到“目的”的方式与方法不同,所以,“道不同”者,是不可能在一起共事与谋的。换言之,朋友就是“志同道合”者之谓,也就是朱子所谓“以义合者也”。因为人与人之间所崇之“义”不同,所以,又存在“物以类聚,入以群分”的情况,那么,像“狐朋狗友”之类是否也属于“朋友”范畴呢?

从孔子强调“君子群而不党”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来看,那种以谋取私利为目的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一种比较固定的关系圈子,表面上看似乎是朋友,但是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因为孔子及儒家所讲的朋友是以“道义”为基础的一种人际关系类型。

4.结交真正的朋友

【原文】“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

【大意】能与好的朋友交往,所看到的就是忠诚、信用、恭敬、礼让的行为,自己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懂得仁义。

荀子说,能与好的朋友交往,所看到的就是忠诚、信用、恭敬、礼让的行为,自己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懂得仁义。

朋友是我们人生环境的一部分,对我们的一生有莫大的影响,可以说,交上怎样的朋友,就会有怎样的命运。

同类推荐
  • 经典思维50法

    经典思维50法

    本书选择了五十种经典思维方式,阐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强调了正确思维的重要。
  • 美学思考力——创造经典的构图法则

    美学思考力——创造经典的构图法则

    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作品?什么样的作品能成为经久不衰的名作?这些问题或许是许多欣赏名作的观者都会产生的疑问。名作之所以脍炙人口,自然有它的过人之处,而在本书中,从构图的角度对名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构图特征,挖掘大师笔下出色的构图手法,帮助我们提升版面的组织能力,以及增长自身技能和艺术涵养。在灿若星辰的艺术大师笔下,每幅作品在构图上都具有各自迥异的特征,本书借鉴了西方绘画艺术上众多优秀的名家名作,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为读者揭开大师作品中精辟的构图法则。
  • 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纵横古今,横跨中西,齐集史上最权威的关于爱的学问,将爱的真谛通过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娓娓道来。高亮之,福建长乐人。江苏省农科院院长,美国俄勒岗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哲学爱好者,在长期阅读大量古今中外哲学原著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先后出版《综合哲学随笔》、《漫游西方哲学》、《浅谈中国哲学》三本大众类通俗哲学著作,获得各地读者好评。
  •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梁漱溟称作者是“多年相识的晚辈朋友”,在本书初版时亲自审定书稿并作序介绍。这是唯一一部经梁先生亲自审定的关于自己的传记作品。作者在特殊年代里记录整理了梁漱溟在当时的各次发言以及受批判斗争的情况,在文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记录了梁漱溟所经历的时代变化和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独家披露了包括1953年梁漱溟与毛泽东之争、“文革”中拒绝“批林批孔”等重大历史内容在内的1949年以后梁漱溟先生39年人生轨迹,为海内外梁漱溟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档案材料。
  • 周易六十四卦故事

    周易六十四卦故事

    本书是对《周易》六十四卦的解读,包括: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等。
热门推荐
  • 神话生物纪元

    神话生物纪元

    仙神妖魔,诸多神话传说中的东西成为现实中的生物。吴诚本想安安稳稳地渡过一生,却在不知不觉中……
  • 孪生兄妹变奏曲之校园风云

    孪生兄妹变奏曲之校园风云

    明里,一对双胞胎兄妹出身豪门,一位帅气小子寒门之骄;暗里两方势力水火不容。阴差阳错,他们竟然同父同母,同样的绝世容颜,不同的命运,一场校园风云即将上演..
  • 仙侠情缘之天外飞仙

    仙侠情缘之天外飞仙

    一位父母双亡的少年经,无意间杀死了自己的师傅,带上欺师灭祖的罪名,被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抛弃,与自己心上人刀剑相对,受到了经脉剧断之苦,心灵的创伤,种种磨难,究竟使他成仙还是让他入魔。。。
  • 玉壶计

    玉壶计

    顾卿焉本乃顾州第一茶商之女,被父兄宠爱得无法无天,却因突遭变故而与风尘挚友互换身份,一番虚与委蛇的较量之后,将奸人一网打尽,最终自己也出脱红尘之外。
  • 逍遥的神主

    逍遥的神主

    神界第一神帝天幻不明身陨,诸帝争夺其位交战千年,神界破残,源元流失,天地灵气面临枯竭。普天诸界再无人能修仙成仙,亦无人能够修神成神,只能于红尘中争渡百载。大学生王忆祖在一次与朋友的野营探险中,无意中得到一枚神帝死前凝炼的七色功力珠,炼化吸收使其一下成为了欲真重的修者,从此开始了他的修神之路,亦开始了履行承诺替神帝的复仇之路。然而,这是普天诸界灵气皆稀薄枯涸的时代,他能成功吗?··介绍一个本书的交流方式:QQ群:264598617微信:Langzhi-PFDLX
  • 你懂个锤子魔法

    你懂个锤子魔法

    陆清明打死都没想到自己会穿越到一个低魔的世界,成为了一个仅剩下三个月性命的白胡子老头,而随身的系统要求自己开办一所教授他人的魔法学院,唯有将魔法传授下去才能获得活命的时间。面对捏着火球想要攻击他的土著魔法师,陆清明一个闪现冲上前去,用魔法杖敲击他的头颅,大骂一声:“你懂个锤子魔法!”
  • 荒域神话

    荒域神话

    ——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容貌、最悠久的历史、最渊博的学识......神眷之子啊,你们还有什么不满意?——不,神从未眷顾过我们,我们拥有最美丽的容貌,那是来自自然的赐予;我们拥有最悠久的历史,那是族人共同的努力;我们拥有最渊博的学识,那是源于自身的笃学......可是曾经在你们不知道的时代,我们还拥有更多,是神夺走了这一切,但我们并不在意,我们只想回家,可是这一点小小的愿望,神都不肯答应,所以我们只好成为逆神者!当一个被神毁灭的文明的残存者来临到神创立的新世界,当记忆的大门开启,当仇恨的种子悄然发芽,洪荒之中,我们应该何去何从?这一条通往世界之外的回归之途,注定要用饱食鲜血的尸骸铺就!
  • 纯情大明星

    纯情大明星

    一觉醒来,顾独发现一切都变了,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本该出现的经典歌曲,还有电影电视剧,居然都没出现。最最重要的是,自己竟然成了一个渣男,娱乐圈公认的渣男。“喂,你说清楚谁是渣男”一本不一样的都市娱乐明星文,讲述了一个末路反派绝地逆袭的求生故事。VIP群:851014380书友群:871335981
  • 言七,你们走了

    言七,你们走了

    她说:言之,大概我这一辈子最难过的事,就是知道你是我哥哥。我能做的,只是远远地观望,七七,希望你不要怨我。直到死的那一刻,她才知道,世界没错,原来错的是他们。在错的时间,遇到了错的人,而你,言之,便是那个错的人。人最怕的就是失去,而我,失去了我最重要的言之。当我看见那个姐姐的那刻起,我就知道,言之不再属于我。言之,现在你在做什么呢?和那个姐姐约会?还是...接吻..言之,你说过会照顾我一辈子,最后,还是失言了么?
  • 百病食疗全书

    百病食疗全书

    本书针对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常见疾病,分门别类精选了行之有效的食疗窍门,内容丰富全面,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病患者如能在医生的诊断指导下,再科学合理地运用《百病食疗全书:居家保健与养生的家庭食物药房》的食疗方,就能达到滋补强身、防病治病、保健延寿的目的。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去医院求医问药,殊不知,是药三分毒,难免会产生毒副作用,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特别是有些人,由于过分迷信药物功效而对药物产生依赖性。长此以往,体质越来越差,抵抗力越来越弱,药物的服用量也越来越大,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