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54900000023

第23章 自然之子(3)

现在,阿波珠的学校里还剩三十八个学生,有条件的白马孩子都到县城读书去了。一些白马人是真的发财,几百万、上千万的都有。上世纪八十年代砍木头,买木头。多数是非法经营。有的甚至开了卡车直接去伐木厂的料场装木头。“别人砍得,老子也砍得。”白马人的逻辑是强盗逻辑,但真正的强盗是伐木厂,夺补河流域原本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砍了近五十年砍光了,他们还能有什么想法?

上世纪九十年代,山砍光了,开始发展旅游。十几年里,厄里家和祥树家的人还是赚了大把的钞票。今天我们走进厄里家,走进祥树家,看看那里的房子,看看那里的设施,看看厄里家人和祥树家人的欢笑就知道了。“5.12”地震前已经衰败,“5.12”地震后就更是萧条了。最火爆的是旅游刚刚兴起的那几年,厄里家和祥树家是夜夜篝火、歌舞升平,走九寨环线东线的旅游客车很多都要进白马山寨。为什么衰落?白马旅游打的是生态和风俗两张牌。生态遭受了四十多年的砍伐,从何谈起?华能又在水牛家修筑了水库,水牛家这样历史悠久的核心寨子也被淹没在几十米深的水下。水库造成夺补河断流,从厄里家到自一里的生态开始呈现倦态。展现的民俗也早已不地道。篝火晚会上,白马姑娘和小伙子跳的是现代舞,唱的是流行歌曲和大藏族的歌,很难听见白马人自己的声音。白马人要么是丢弃了他们自己的声音,要么是藏了起来。我们汉人的东西是太强硬了,我们所谓的文明是太强硬了,现代化是太强硬了。

有钱的白马人都有两个家。白马一个家,县城一个家。白马的家用来做旅游,县城的家用来供孩子读书。白马人认识到文化的价值,也希望孩子能走读书这条路。

发财的只是一部分白马人,还有更多的白马人很贫困,刚刚解决了温饱,或正力求解决温饱。白马孩子是县内失学率最高的,我想也应该是绵阳市失学率最高的。见到三个白马青年,问他们的学历,通常只有一个读过初中,而且只读到初一或初二,另外两个都只读到小学三、四年级。有一年,在祥树家遇到一个牵马的少年,他缠着我要我骑他的马,说他的马是从红原引进的纯种。我骑了马,他又缠着我买他的羌活鱼,价格从每条三十元说到五元。他是一个衣裳褴褛刚刚步入青春期的男孩,我很同情他,也很欣赏他的执著。我问他为什么不读书,他说读毕业了,小学读毕业了,初中读了一学期,不过已经领了初中毕业证。不单是藏区,汉区也都是这样“普九”的。我问少年为什么不读了,少年说家里没钱,读不起。“你们这里怎么会没钱?过去砍木头,现在搞旅游,没钱能修那么豪华的木楼?”我问少年。少年凑近我低声说:“有钱的是有钱的,莫钱的是莫钱的。”少年脸膛黑黑的。

五十七岁的布基坐在供销社的院坝里抽旱烟,我见到他的时候他刚刚喝过几盅。他给我讲了他的现状,从上壳子搬下来,花光了所有的钱买了一间供销社的房子,一间房子五个人住,三个孩子都成人了,他愁死了。我关心的是三个孩子所受的教育。问起,他也不隐瞒。老大牛军他,小学毕业;老二田勇,只读到小学一年级;老三牛小东,读到小学二年级。“为什么不读下去?”“交不起学费。”书没有读下去,毕业证或许是拿了的。三个孩子都没有成家,用我们四川话讲就是“说不到媳妇儿”。还是因为穷,找不到钱,没有房子。

我和布基还有一段对话,相当地幽默。“打没有打过熊猫?”“昨天打了一个。”“在哪里打的?”“那边包包上。”(布基手一指)“怎么处理的?”“交给你啊!交给你处理!”“现在在哪里?”“搁到家里的,不信啊?不信我引你去看!”布基还真把我带到了他家里,只是没有看见大熊猫,只看见两个狭窄昏暗的房间,两架脏乱的床。“国宝,哪个敢打?开玩笑的。打过盘羊,吃肉。”布基说。布基的玩笑可急坏了他的组长,组长跑过来反复跟我们解释说:“布基就是有十条胆也不敢打熊猫,他是酒喝麻了。”

嘎他躺在太阳下的一把长椅上,见了我们也不坐起来。他嬉皮的样子很是讨我喜欢。我点了一支烟,也扔给他一支。他依旧不坐起来,躺着摸打火机,躺着点火。嘎他告诉我,他也是上壳子的人,三十五岁了,光棍一个,住在亲戚家里。他穿一身破旧的棕红色裙袍,躺着显得特别瘦长。“妈老汉儿死我只有四、五岁,书只读到小学一年级,靠隔房的孃孃养大。”嘎他说。我问嘎他:“孃孃对你好吗?”“好还是好,就是我感觉不好,毕竟不是自己家。”嘎他说。

嘎他就是这样,他小时候的日子、现在每一天过的日子,都是可以想象的。夏天帮人、挖药、扯野菜,冬天就耍。我问嘎他将来有没有什么打算,他说:“挣一天吃一天,等到满六十岁,领五保户的工资。”嘎他满六十岁还有二十五年,他居然没有成家的想法。

格绕才里是我上个月才认识的白马人,六七年出生的,比我小两岁,上壳子人,至今单身。我们在上壳子外面的土坎上遇见他的时候,他打绑腿,穿一件藏青色镶花边的裹裹裙,脱帽。他的表情欢喜,带一点诧异与羞涩。格绕才里看上去非常地健康,准确地说是健壮;他一说话或者一笑,棕红色的脸膛便呈现出块状的肌肉,但不是横肉。他的眼睛长得好——像豌豆荚,眉骨和眉毛也长得好。看见他结实、洁白的牙齿,我禁不住要去想他嚼食青稞、荞麦、牛羊肉和盘羊肉的样子,它们会是非常尖锐、有力。

刚刚遇见格绕才里的时候,格绕才里还是一个谜,就像我们在一本书中遇见的一个生字,它会代表什么呢?格绕才里是一个白马人,是一个居住在海拔接近三千米的上壳子人,这个生字已经由它的偏旁部首泄露了意味儿。

五年前在下壳子仰望上壳子,我便决心要上去一回。我仰望到的上壳子在云霞中,感觉要上去非借天梯不可。不敢去想上壳子人的生活,几十年,几百上千年,只是这一匹山的寄生物。听说退耕还林过后,上壳子的人都搬迁了,也属于国家的高山移民政策,每一户都有一点补助。上壳子是我们汉人叫的,白马人自己叫卡氐(kadi)。格绕才里告诉我们,上壳子早就是个空寨子了,人都搬迁到了王坝楚,只是有人因为舍不得房子、牲畜和好地,偶尔还要回来打理打理,住上一夜。

格绕才里这天便是回家来打理的。说格绕才里是家园的守护者多少有一些伪抒情,他不过是很依赖上壳子;这样的依赖也涉及个人感情,但更多的还是涉及到个人的生存。他读书只读到小学三年级,没有文化也没有什么技能,除了放牧、种地、挖药便什么都做不了,他已有的人生都是在上壳子度过的。四十三个年头,一万多个昼夜,上壳子是格绕才里的寨子,也是他的公社、他的县份省份和国家。格绕才里就像我们在上壳子看见的篱栅边的一株带荆棘的灌木,从萌芽到死去,都无法摆脱上壳子;最最遥远的,也是最有可能赋予他想象的,就是他头顶的天空和星星。

当格绕才里领着我们钻进他出生的老屋的时候,一股不易觉察的悲伤向我袭来。祖屋外面的风光是宏大的,羊洞河对岸差不多与上壳子平行的山峰峥嵘、嶙峋,北望川甘交界的黄土梁,南望白鹤沟的雪山查里肯……是格绕才里家老屋里的幽暗把我带入了某种不堪入目的岁月。还有老屋里弥漫的腐朽味,它残留着那个时代特殊的气息。黯然,贫穷,酸臭,好像有人特意截取了一段时代的标本,收藏在这里,而标本在制作过程中没有处理恰当,腐烂变质了。

谁能说格绕才里不是一个标本?他坐在火塘边的一张兽皮上,用夹生的四川话回答着我们的提问。一盏白炽灯从烟熏的楼板上吊下来,微弱的光线混杂着柴火的湿烟,显得异常昏暗。太阳也没有办法将格绕才里家的火塘变得明亮。从成都过来的朋友把摄像机一直对着他,他居然不知道。我拍了他们家火塘的烟道——它的黑是颗粒状的、渗油的,一点点天光漏下来变成了蓝色。在我们一再追问之下,格绕才里说出了他已故的父亲、健在的母亲和自己至今未婚的现状。一个白马男子,四十三岁未娶,他该是如何地压抑!我首先关心的是,他是否有解决压抑的渠道?火塘对面的格绕才里很健壮,昏暗的光线混淆了他的健壮。我郑重地向他提到了压抑的问题,他淡漠地笑笑,言谈举止里满是对婚姻的不屑。我知道他像我们汉人一样,不屑只是为了维护可怜的自尊。格绕才里对我们讲,最近还有人给他提亲,女方是甘肃文县的,也是白马人,但他没有接受,他讲文县的女人饭量太大,一顿要吃几大碗,他供不起。怕女人跟自己争饭吃而不娶女人,在我们看来是幽默,在格绕才里和许多贫困的白马男子那里则是活生生的现实。

尼苏是祥树家的人,2009年夏天我在祥树家偶然碰见,对她做了两个小时的采访。她已经反感采访、不接受镜头了。我在夺补河的索桥上遇见她,产生了访问她的冲动,并与她预约。她七十二岁了,看上去仍有不少美丽的痕迹。她捧着一把熟透的连着枝条的羊奶子,一边走一边摘着吃,感觉离自然是非常的近。在我尚未发表的《尼苏的眼泪》一文里,有对这次采访的提炼。时间是我在索桥遇见她的第二天上午,地点是她的大儿子格波塔家的火塘边。两个小时,尼苏没有吃完一碗米粉,其间加过三次汤,眼泪几次掉进碗里。我感觉很是歉意,让一个七十二岁的老人去回忆辛酸、沧桑的一生。太阳从木窗照进来,一寸一寸移到尼苏的身上,我能感觉到屋顶上云层散去后天空爆出的碧蓝。

尼苏在当地人眼里是个神话人物,她1964年见过毛泽东毛主席,且被毛问询到。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幸福是常人想都不敢想的,可以是一个人的全部。然而尼苏的真实感受并非如此,那一刻她激动(害怕)得晕厥了,说不出任何话。那一刻是1964年10月5日下午。尼苏原本被安排站在前排,但她怕羞,主动调到后排去了。但毛的视线还是捕捉到了她——她漂亮,还在哺乳期(刚刚生了大儿子格波塔五个月),身上的裹裹裙别致、艳丽,白毡帽上的白羽毛惹眼。“这个是什么民族?”毛指着尼苏问。“四川绵阳专区平武县藏区的藏族。”尼苏听见了,害怕得说不出话,是四川代表团团长回答的。毛又看了看,摇了摇头说:“看穿着、人的面目,不像是藏族。”

尼苏见过毛主席之后,日子过得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幸福。这个少女时候便因为漂亮、耿直、不屈遭人嫉妒和暗算的白马女子,除去时代的磨砺,内心还有一个苦海子。她很善良——在伙食团当炊事员,煮一锅饭,人人有份儿,包括地主、富农。尼苏讲,从北京回到藏区,她与毛主席的合影就被区委书记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没收了,之后再没看过一眼。

尼苏的苦海子是她的婚姻。她有她心爱的人,但却迫于父母的私心,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亲表哥,直到五十岁离婚。说起她五个孩子的父亲“杨老汉儿”,尼苏哭了。尼苏在公社工作,时常接触人,她男人自己不长脑壳,总是怀疑她,被人灌得醉醉的,回家就打尼苏。在《尼苏的眼泪》一文里,我对尼苏的婚姻有过这样的描述:“尼苏的婚姻是一枚坚硬的山核桃,外壳的棱总是无法与现实吻合,同时也是对家庭暴力的暗示。尼苏的这枚山核桃只有外壳的坚硬、尖利,没有内瓤的喷香;即使有内瓤的香,也是她取不出的,只能供她幻想。”

1953年,土改工作团推荐十六岁的尼苏去成都的民族学院读书,她母亲不准,怕她读了书不要表哥了。尼苏跟妈妈犟,妈妈和表哥一人拿一根木棒追打她。妈妈说:“读书去,把你腿杆打断。”尼苏原本可以有一个美好的婚姻,有一个美丽的前程。

更多的太阳从木窗照进来,照在火塘和藏式火炉上,也有一些留在尼苏袒露的锁骨上。我去看那些阳光,不经意看见了她的半边乳房。它从少女时代走到今天,其间经历了怎样的苦闷?有过怎样的折腾与哭泣?

张利是走在汉化路上的年轻一代白马人的代表。她唱歌、跳舞,是平武白马人的一号歌手。我认得她的时候,她还是一名高中女生,已经不怎么穿她的民族服装。她看上去特别地健康、漂亮,眼睛、眉毛、鼻子、嘴巴,都透着异族的大方之美。她笑起来就是王朗的杜鹃花,皓齿如雪。张利是她的汉名,她的白马名叫嘎尼藻。这么一个年轻、现代而又集自己的民族韵味于一身的白马姑娘,她的名字适宜于叫嘎尼藻,还是更适宜于叫张利?过去我想不明白,现在我是倾向于她叫张利了。真正属于嘎尼藻的东西已经罕见。在央视和外省电视上,她还特别保留了一个嘎尼藻的外观,但在其它很多场合,她完全是张利,完全是一位时髦歌手。

同类推荐
  • 第九条建言

    第九条建言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的一本散文、诗歌、随笔集。按照时间跨度编选,文字铿锵有力,涉猎广泛,视角独特,见解独到。
  • 梁晓声文集·散文11

    梁晓声文集·散文11

    《梁晓声文集·散文》尽可能全地收录了梁晓声迄今为止创作的全部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渗透了社会历史的变迁、风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灵的内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史诗似的描绘了时代的全景,讨论了诸多社会热点问题。
  • 崇文尚武

    崇文尚武

    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新形势下,黑龙江省警察协会举办了首届全省民警书法美术摄影诗歌优秀作品展,从报送的800件作品中,经专家评审,选出书法、美术、摄影、诗歌类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共258件作品结集成册,本书是此次成果展的集中展示。本书的出版,不仅展示了黑龙江省警察的精神风貌,还体现了黑龙江省重视公安文化熏陶,着力推进文化育警、文化兴警,对于民警文化内涵的提升和公安民警综合素质培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 随园诗话(第二卷)

    随园诗话(第二卷)

    批本随园诗许,原藏清人某待郎家。近人冒广生据第十六卷跋语,知为满人福建总督伍拉纳之子所作;乃删润刊行。邓之诚复据伍拉纳子舒石舫所着适紊居士集及其行述,疑此批本作者卽舒之兄仲山;并加批语及引证若干条于书眉。此次,卽据王利器同志所藏邓、张二氏手批之本印行。
  • 璀璨明珠: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设立海南省的决定

    璀璨明珠: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设立海南省的决定

    《璀璨明珠: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设立海南省的决定》详细讲述了七届全国人大决定设立海南省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热门推荐
  • 完美帝师

    完美帝师

    九年前他是善良单纯的杨家四公子,她是只拜堂未圆房的大将军之女。九年后他是算尽天下人心的当朝第一谋士,她是当朝执掌凤凰卫的一等大统领。两人想见及发生的一切都在他的算计之中,却唯独算漏了自己的心。在这故意伪造的繁华盛世中,他们二人彼此相爱,却又互相伤害。在他覆灭皇权复仇的道路上,努力抹去她的身影,却又如影随形。在这繁华的乱世中,两人的爱恨情仇奏出了一曲令人心伤的乱世殇歌。繁华尽去,只是不愿你我之间咫尺天涯。
  • 命运的倒计时

    命运的倒计时

    (反正第一次写,就当打发时间,╭(╯ε╰)╮)生命中有你,幸福的是我,谢谢你带给我的欢乐和温暖,如果你会比我先走,那一刻我在悲痛也会记得,记得你曾如此丰富我的生命,记得我曾这样深爱你,如果月神想剥夺你的未来,我会让她不再知道未来是什么,我不明白这片大陆是否适合你,当你离开的瞬间,我想我会忍不住哭起来。
  • 血语苍穹

    血语苍穹

    早就想和朋友一起闯荡在魔幻的世界里逍遥自在,如果作为读者的你也这样想过,那么就请和主角一起,来闯荡这光怪陆离的世界吧!或许我们会收获到属于我们的不同感触,或许我们会为彼此的友谊感到难忘。不过,一路的风景归你观赏,一路的危险让我来抗!让我们一起进入,大寒兄弟的苍穹之旅!
  • 洎水悠悠(郭宏彬诗文集)

    洎水悠悠(郭宏彬诗文集)

    作者经过大约两年左右的思考整理,从300多首诗歌及文章中挑选组成本书,算是对人到中年的一种总结和回顾。故乡也好,母校也好,巴山蜀水也好,不仅是作者成长和生存的根基,也是创作的土壤。虽不知道这些作品最后的命运,还是借用黛玉之言,不指望它们带我“玉堂金马登高第,只望它高山流水遇知音”。这也是我真实的愿望。
  • 取你今夜美梦

    取你今夜美梦

    这个世界,遍布吃人的鬼。今晚是谁要杀了我呢,会是你吗?
  • 美食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美食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众多的菜系。目前有四大菜系、八大菜系、十大菜系之说。它们因地理气候、习俗、特产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中国饮食文化有着丰富的饮食观念、民俗风情、物产原料烹调技术、饮食器具、礼仪、食疗养生多重内容。我国的饮食调制方法各式各样,烹、炒、煎、炸、煮、炖、涮等。花样繁多,色香味俱全。《美食高手》一书方便易懂,更提取了各菜系中的精华,渴望成为城乡居民,尤其是家庭主妇的良师益友。
  • 亿万妻约:总裁,请签字

    亿万妻约:总裁,请签字

    新婚之夜,丈夫却不属于苏瓷。无奈买醉,却上了陌生男人的车……一夜缠绵,苏瓷只留下了男人的一粒纽扣。隔天醒来,却发现这个男人是丈夫名义上的姐夫!薄西玦步步紧逼,霸道地将苏瓷禁锢在自己身边,“不准逃!”苏瓷:“放过我!”薄西玦却在她耳畔吐气如火:“你应该说的是——我还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玄门高手

    玄门高手

    玄门一脉八代单传的郭家后人郭阳,为破解郭家流传百年的诅咒,而开始寻找解决方法,最终解开诅咒,在繁华都市打下一片江山,坐拥美女入怀。
  • 不要分离

    不要分离

    如果相爱,总有一天爱会变成不爱,如果是兄妹,不管岁月怎么变化,我们的感情都不会改变。只有生老病死,才能将我们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