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44700000026

第26章 绘画疗法(3)

涂鸦法,指的是在不进行任何思考的情况下,信手画出线条,再根据线条偶然形成的某种意向绘制出图画的一种十分简单的方法。这原本是儿童的游戏,因此可以用做游戏的形式引入。

目前已有许多文献介绍了涂鸦法。在英语里,涂鸦法一般有Scribble和Squiggle两种说法。Scribble一般译为“涂鸦,写草书,乱写乱画”,而它的原意是指“不加注意也不顾形式上的整齐,乱写乱画”。而Squiggle一般译为“歪歪扭扭的线条,潦草的书写”,原本包含“扭来扭去,挣扎,蛇行,克服困难,蒙混过关”等意。这两个词都常被译为“涂鸦”,混为一谈,但其实是有很大差别的。

Scribble是在儿童绘画和发展心理学中常用的术语,在绘画疗法中是指南博受身为美术教师的姐姐凯恩的启示而开发出的一种绘画手段。南博认为涂鸦法是能引导出自发性绘画表达的一种有效手段。

Squiggle是温尼科特(Winnicott,1971)创立的一种交替式涂鸦法。石川·玉井·森(1993)翻译并介绍了沃龙·斯金那(Walrond-Skinner,1986)《精神疗法辞典》中的Squiggle概念:“这是温尼科特为儿童的治疗性面谈而开发的一种绘画游戏。游戏要求儿童与治疗师交替着在一张白纸上画上某种符号,再由对方将该符号发展成为一幅画。温尼科特认为这个游戏是与儿童接近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能使儿童使用语言以外的形式来表现内心的不安和关切,同时也使通过非侵袭性行为在儿童和治疗师之间建立治疗同盟的尝试变为可能。另外还可以通过让家长看孩子的画并与治疗师讨论画的含义,从而加大家长在治疗过程中的参与。”

温尼科特在《儿童的治疗辅导》(1971)中介绍了大量的病例,全都使用了Squiggle疗法。最早的是1962年在杂志上介绍的事例。例如这时期的一个病例中介绍道:“我画一个Squiggle,再将它变为一幅画。接下来我再把他画的Squiggle变为一幅画,就是这么个游戏,没有其他的规则。”图4.5就是一个5岁男孩涂鸦作品。

在序言中温尼科特还写道:“涂鸦法以及图画等素材,能够在和孩子的父母交换意见或者开展治疗面谈时,提供孩子所处状态的具体信息,这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温尼科特认为把涂鸦作品给父母看对于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这样做是有一定限制的:“从绘画作品里看到从日常的家庭生活难以发现的个性与知觉能力,家人们常常会感到吃惊。但是,把观察到的一切东西都告诉父母并不一定适当。父母有时会恶意地利用治疗师对他们的信赖,以至于破坏以孩子与治疗师之间的亲密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治疗关系。”因此,在充分认识把涂鸦作品给父母看的意义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这样做的风险。

南博的论著强调涂鸦法是表达潜意识的方法,温尼科特的论著则关注治疗师与患者之间进行的游戏。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说涂鸦法本身就包含着这两方面的要素。

南博主张学习绘画疗法可以首先从涂鸦法开始。她总是在讲座的第一课就让学生们实际演练涂鸦法。因为这种方法无所谓技巧高低,就算是不会画画的人也能轻松地开展。不善画画的情况不仅患者中有,治疗师中也常见。这样的治疗师常常会认为自己不能进行艺术疗法,但涂鸦法能帮助他们找到自信,而且认识到心理治疗的重点不在绘画技术的好坏上。反而是那些专业的画家,因为长期受到专业的图形色彩方面的训练,对于涂鸦法这样的信手乱画的做法会感到难以适应。

(1)准备A4或B4大小的纸张(可视情况调整大小)、合适的笔。

用什么样的笔并没有一定的规定。南博的做法是用木炭。在日本用水彩笔、铅笔、蜡笔的都有。也有人用圆珠笔,因为圆珠笔画出的线条流畅,而且遇到下笔力度大的儿童也不易折断笔。如果患者下笔力度很弱则宜用较柔软的笔。

(2)让患者自己在画纸上开始涂鸦。

南博介绍说,她为了让患者更容易画开来,会先让患者做点体操放松身体后再开始画。她还会给出指示,要求患者不要让蜡笔或铅笔停在纸上而给自己形成构思的时间,要即兴地画出流畅的连续的线条。

温尼科特则会让患者闭上眼作画。温尼科特的书中介绍到的涂鸦作品只是在画面中央有一点简单的线条,这也许跟闭眼作画有关,如图4.6。

(3)涂鸦之后,与患者交谈,提问患者“从这里面能看出什么东西吗”,让患者对涂鸦线条作自我投射。

与其他描画法一样,画完后就画的内容进行自由交谈是非常重要的。投射的内容大多是潜意识的内容。从这些内容展开自由的联想,有助于进一步探索潜意识的世界。

中井(1971)的问法是:“我们来做一个找找看的游戏。这里面藏着什么呢?”南博的做法是要求患者:“说出图形、花纹也可以,但最好是看看能不能发现其中有人物、动物或者什么风景。”如果患者什么都看不出来,南博会转动画纸,让患者试试从别的角度看。

当患者有时无法进行自我投射时,中井(1971)的做法是提供一些提示性的选择,例如:“这是软的还是硬的呢?”“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呢?”“是轻轻的,还是重重的?”“它大还是小?”“是液体、气体,还是固体?”“它看起来远还是近?”“是张开来的还是缩起来的?”“是浮着的还是沉下去的?”“感觉是亮的还是暗的?”“看上去是什么颜色啊?”等等。

(4)最后给看出来的对象上色,完成作品。与其他描画法相比涂鸦法的游戏成分很强。对不善画画的人也能适用。儿童也能很快适应,可以做游戏似地进行。患者事后常常会吐露这样的感想:“从没有任何含义的线条中竟然产生出了图画,很有满足感。比想象的容易画。”

交替涂鸦法(Squiggle)

涂鸦法不仅可以让患者自己画并进行自我投射,也可以用治疗师和患者交替作画的游戏式的操作方式。这是温尼科特引入的方法。通过引入交替性,涂鸦法的适用范围大大地拓宽了。下面是交替涂鸦法的流程:

第一,治疗师与患者各自在画纸上进行涂鸦。第二,交换画纸。第三,分别想象对方画出的线条可以看做是什么东西,再把它加工成画。

第四,上色。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交替涂鸦法不仅表达出患者的潜意识,也能表达出治疗师的潜意识,这会给患者一定的影响。交替涂鸦法常见的感想是:“对方画的线条,我一定画不出来,很有新鲜感。而且自己信手画的线条,被对方变成了一幅画,很开心。”另外也会有“他没把我画的线把握好,他没有重视我”之类的反面的感想。

涂鸦法虽然是临床实践上的好方法,但有关涂鸦法的统计性的研究很少。乘松(1996)、后藤(1996)在论文中以小学生和中学生为对象实施了涂鸦法并总结出统计数据。另外,松濑(1995)参考墨迹投射测试的计分法制定了涂鸦法的评价标准。

乘松在1995年以小学一、三、五年级学生共253人(男121,女132)为对象实施了涂鸦法并总结了实验结果。画具使用的是A4的图画纸和黑色的水彩笔。在给出指示的时候,先在黑板上画出弹簧状的图,并说:“能看到什么呢?是不是可以看到山啊,鸡蛋啊?”因为作了这样的提示,结果可以看出,被测试者明显受到提示的影响,尤其一年级学生受影响程度最大。一年级学生多画一些有单纯周期性的不规则的线条,这是在原样模仿做实验人给出的范例。从男女来看,女生模仿做实验人范例的较多,男生相比之下画得更自由更大胆。

关于线条类型,小学生受做实验人示范的影响较大,中学生受影响较小。这显示出中学生比小学生更具有独立的自我。小学生的平均描画面积为60%~70%,中学生为80%~90%,整体上中学生的描画范围较宽。彩色面积(上了色的面积)是小学生30%~40%,中学生45%~60%。

色彩数是小学生、中学生均为5~6个颜色。投影内容数则是小学生4~6个,中学生2~4个,中学生较少。这是因为中学生整体的投射反应倾向多于小学生的缘故。

投射内容并没有太大差异,只是中学生抽象的内容较多。抽象的内容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出现,有随学年逐步上升的倾向。

从形态水平看,中、小学生差别不大。男生无论中小学生都较多地表现出“无视图形形态的牵强投射”,整体上男生较活跃,描线与投射都表现得较大胆。

涂鸦法给很多心理临床学家带来了灵感,因为它方法简单,实施自由,能与其他方法并用,因此衍生出诸多变化。下面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方法。

(1)涂鸦·框格法

框格法是中井(1974)提出的一种描画法,对其后的艺术疗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想法的出发点是在1969年11月,中井于东京召开的第一届艺术疗法研究会上,听了河合隼雄关于箱庭疗法的演讲。河合讲到,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会先在周围筑好栅栏,然后再在栅栏内侧做箱庭。中井受这一点的启发,把这种方法应用到了描画法中。具体做法是,治疗师先在画纸上用签字笔画上黑色的格子,再由患者在格子里描画。然后用没有格子的空白画纸再画一幅。

通过画上格子,能增强患者的描画积极性。与一张白纸比起来,画了格子的纸画面有了层次,使得缺乏描画意欲的综合失调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也能比较容易地作画。并且,有格子时和没有格子时相对照,描画内容、形态水平有很大的不同。有格子的画面表现出了“隐藏在内心的欲求、意向、攻击性、幻想、实质”,而没有格子的画面则多表现出“外在的、防卫性的、虚荣的、被现实所困的形象”。

框格法的使用,使描画法具有了表现患者人格的两面性的可能。这以后,框格法陆续被应用到各种绘画疗法中。首先是自由画法以及中井的风景构成法开始采用框格法。接着涂鸦法在操作时也开始使用框格法,先在画面上画上格子进行涂鸦,然后再用没有格子的画纸进行涂鸦,这样就会得到两幅作品,最后将二者作对照来研究患者的人格。

框格法在最初是由中井想出了治疗师画格子的做法,后来酒木(1991)提出让患者自己画格子,而且不只是画黑色的格子,患者可以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画格子。

(2)MSSM法(交替描绘故事统合法),MSSM+C法(MSSM与拼贴画结合的方法Mutualscribblestorymakingwithcollage)MSSM法是山中在1984年提出的方法。让患者把画面一分为6至8个小格。画面被分格后,治疗师与患者划拳决定先后顺序,开始交替涂鸦,然后互相由对方对涂鸦的线条进行投射,这部分运用的是交替涂鸦法。上色之后,最后的一格暂时保持空白,请患者就所画的图画编一段故事,由治疗师记录在最后的空格里。比起让患者自己记录,治疗师边听患者讲述边记录操作起来更自由,也不容易受到患者的拒绝。

讲故事的行为起到的是把投射出的潜意识的内容用“意识的丝线”串起来并固着到意识中的作用。

MSSM+C法是在MSSM法上加入了拼贴疗法的要素。据说是在实施MSSM法时患者表示“想要贴一点东西”,引发了方法的改良(山中,1998)。山中(1993)认为这样的方法是“在游戏中加入了美的要素,正像箱庭与梦的解释的结合那样,意识与无意识适当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具有治疗的效果。

(3)诱发线法与涂鸦法稍有区别但十分相似的有一种被称为“诱发线法”的描画法。这种方法也是临床上被认为十分有效的一种方法,所以简单作一下介绍。后藤·中井(1983)提出,为了诱导和启发患者作画,治疗师可以先描画某种线条。与涂鸦法那种“不带有任何意图”而绘出的线条不同,诱发线法的线条是“能激起描画兴致的”。至于什么样的线条能激发患者描画的兴致,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比起涂鸦法来,诱发线法中意识的干预性较强,较易促进患者的描画行为。并且,因为给予的刺激是一定的,诊断、研究起来也较容易。

这个方法也有很多活用形式。比如伊集院(1991)提出了“扩大诱发线法”。这个方法是在中井使用的4种诱发线刺激的基础上,再加上两种诱发线,一种是暗示无表情的眼和嘴的线条,另一种是暗示笑、悲、怒等表情的线条。另外,还有把在诱发线法中得到的作品剪切,再像做拼贴那样重新贴上的“重构法”等等各种不同的尝试(寺泽·伊集院·津田等,1992;寺泽·伊集院,1994,1995,1996)。瓦特格描画测试(Ave’Lallemant,1994;福屋·松原,1996)也可以看做是诱发线法的一种。

(4)契机法

诱发线法可以说是把涂鸦法的线完全变为了一种具有意图的线。另有一种方法是介于涂鸦法与诱发线法之间的,这种方法叫做契机法。

契机法是由治疗师在画纸上画简单的线条,再由患者添加线条来完成作品的一种方法(傅田·田中·笠原,1987;武井·太田·酒木,1996)。这种方法跟涂鸦法非常接近,不同的是所用的线条比涂鸦法的更简单。

同类推荐
  • 新编应急自救手册

    新编应急自救手册

    《新编应急自救手册》是为了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应急自救常识和技能,以便成功破除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威胁和伤害,我们精心编写的,《新编应急自救手册》以科学实用、简单易懂为原则,从地震自救、水灾自救、火灾自救及其他自然灾害自救、意外伤害自救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一些自救常识,来提高我们应对灾害和伤害的自救能力。
  • 朱秉宜肛肠病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

    朱秉宜肛肠病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

    本书系统总结了全国名老中医朱秉宜教授的肛肠病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经验方、验案、成才之路、学术流派、养生思想、名家风采,以及在朱老指导下取得的主要医疗成果。以便读者学习和运用,使名老中医的宝贵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等得到广泛的传承。
  • 儿童意外伤害救治指南

    儿童意外伤害救治指南

    本书全面介绍各年龄段儿童常见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社会性和特殊性意外伤害共150余种。就每一种意外伤害的发生原因、主要表现、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做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内容丰富、观点新颖、简明扼要、条理分明,突出干预方法和防范措施,提供实用的自救互救技术。是家长、教师、各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儿童安全宣教、防范和救治儿童意外伤害的重要参考读物。
  •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习题集第1辑医学影像科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习题集第1辑医学影像科

    为了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应全面、有计划地对影像专业医师进行培训和训练,使他们牢固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我们受江苏省卫生厅委托曾出版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医学影像科》,为了便于各级医院开展岗位培训和考核,我们又编写了这本习题集,供大家参考使用。本书包括了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影像技术、核医学和超声诊断等部分。在编写过程中限于编者水平,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艾滋病特定高危人群的研究

    艾滋病特定高危人群的研究

    本书从艾滋病疫情分析入手,概要介绍了国内外艾滋病流行现状、主要高危人群情况、国家艾滋病防治策略、国际艾滋病防治策略新动态等。同时结合同性恋(MSM人群中的一个主要群体)形成的历史与现状,解析了同性恋何以成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该人群HIV流行特点与感染艾滋病的特点,以及与HIV感染相关的最新生物学研究进展。本书还对在同性恋人群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和高危行为干预的方法以及效果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在同性恋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社区经验,从理论到实践,综合全面地介绍了与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相关的知识、经验,为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以及现场防治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热门推荐
  • 步忆迟之嘉玉郡主

    步忆迟之嘉玉郡主

    她是桑国的嘉玉郡主,亦是长公主之女,更是贵妇口中骄横跋扈的定安候府嫡小姐。她生于草长莺飞的季节,她的名字取自“姌姌善趋步”这句话,明明她被赋予了无限多的柔情,却不知为何成了目中无人的代名词。飞雪春晖,时光流转,少年狂妄,几段儿女情长,金戈铁马入梦乡!喜欢的小可爱们可以收藏+留言+投票(如果没有票了也没关系),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会用我最大的诚意回馈希望小可爱们,希望你们能够喜欢《步忆迟》!!
  • 转眼错过

    转眼错过

    很庆幸遇见你??但遗憾只是遇见.有些人一旦错过,便是终身的遗憾.
  • 她是你的宝贝

    她是你的宝贝

    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一个人,改变自己的一生。
  • 微风满星河

    微风满星河

    已完结~~欢迎大家到隔壁我的新书《上瘾偏爱》康康,收藏评论不要手软~年少【软萌富家小公主VS学霸穷小子】成年【网络人气小说家VS一身傲骨音乐才子顶流爱豆】谁都知道当红明星路星舟除了演戏唱歌之外就像一座冰山,哪怕是面对长枪短炮也不假辞色。可谁也不知道,路星舟也曾将自己的懵懂与倾慕全然交付给他的小太阳。曾经一身书生气,却因身份家境悬殊寄人篱下,徒手摘星爱而不得。再相见,他带着顶流的皇冠,却为求她原谅,而低到尘埃里,偶像包袱掉一地。为她沉寂,也为她闪闪发亮。微博上曾有个很流行的热门话题#怎样才能嫁给路星舟#有一个很火的答案这样说要会弹琴画画还要厨艺好,要悄无声息的成为网文大神要知道怎么做出清香晶莹最好吃的白米粽,还要成为博士,在路上被星探搭讪最重要的是,你还要在5岁的时候遇见他某天,梁音的微博小号被曝光原来无数人迷恋眷爱的音乐才子竟然在和网文大神谈恋爱!书名源自《舟夜书所见》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星河。
  • 白昼中的群星

    白昼中的群星

    一个平凡的少年长大后,想在这个社会摸爬滚打想要闯出属于自己的名堂
  • 异界导游陆小艺

    异界导游陆小艺

    传说在我们所认知的宇宙空间外,还存在着一个平行宇宙,导游陆小艺由于车祸穿越到了平行空间的另一个陆小艺身上,在这里开启了他另一段不同的导游生涯。修真,no!我要修维,修出一个四维空间乃至更高。魔头,灭了。魔女,收还是不收?
  • 修真世界逍遥行

    修真世界逍遥行

    本书诙谐搞笑,请君笑纳,≧﹏≦。一个万年大废物,竟然被一个叫做鸿蒙的中年人带到天庭福地,硬塞玉佩,转生修真世界,玉佩变成系统?“系统讲一下作用啊”“我这么帅的系统陪你就行了,还想着作用!”十四年后,天苍苍,野茫茫,取了媳妇,忘了娘,娘拿刀,一脸茫,一脸茫!“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想去好啊,我听儿子说,你想静静,又去了青楼,先给我跪搓衣板去!”
  • 瓷婚

    瓷婚

    《瓷婚》是一部描写婚姻家庭的情感小说。文中的男女主人公经过恋爱,结婚,小三来袭,再现了一个,二十年的婚姻的风雨历程。男女主人公又经历了下岗,创业,教育子女等一系列家庭矛盾,和社会问题。《瓷婚》让您看到一个不同的婚姻,家庭小说。您的支持,就是缕丝的动力。
  • 后宅不宁

    后宅不宁

    宁自凉这一辈子用一个字就可以总结了,斗!世家后宅中,她从丧母的庶女斗成了宁家的嫡小姐。恩怨情仇中,她无力抉择却自有人出手。王侯将相中,她无心插柳却得来美满姻缘。从丧母那天,她便步步心计,终是让她得来了她的一方安宁后宅!
  • 偷人半面——原阿言之花重锦官城

    偷人半面——原阿言之花重锦官城

    我想了很久,这总归只是一个思乡的故事。我与他的情爱,也总归只是他金甲战衣上的一个小小瑕疵。那时候他蹙着眉,焚了香,反手抽出袖里从不离身的短刀,刀上淬了毒。我却总想着,这是我的心上人,只一眼就认定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