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38900000018

第18章 名句由来(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由来

这是孔子论述学习上“学”和“思”两者关系的名言。实践证明,这句话是科学的,是含有辩证观点的。

这里所说的“学”,是指认知能力,也就是认识、了解前人已总结的经验和知识;所说的“思”,是指思维能力,也就是自己的思考、琢磨、追索。

这二者谁比较重要呢?孔子认为二者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哪方面都不可缺少。因为,如果只是埋着头囫囵吞枣地学,不作思考、分析和消化,那么,所学到的只是一片模糊的印象,一些似是而非的皮毛;如果只是关起门来思考,不寻师问友,不接受前人积累的经验,那么,将会被数不尽的问题所困惑而感到精神疲殆。

所以,我们必须学而又思、思而又学,认知和思维同时发展。

有人为了警戒自己,把这一名言写在书桌边作为座右铭。

有人用来劝勉朋友、同学。如果在书信、文字中引用,要看看对方是属于“学而不思”还是“思而不学”一类,然后有侧重地作一些阐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由来

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子说的一段话。曾子名参字子舆,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不聪敏但十分好学。

曾子说每天从三个方面来省察、检查自己:替人谋划做事有不尽心尽力的吗?和朋友交往有不诚失信的吗?老师教给我的东西,有不复习的吗?

由此可见曾子敦励学养的认真、切实、有恒。

“三省”的内容,各有不同的涵义。因此,人们往往按需要分别选用。引用时,一般又删去“乎”字,把疑问句改为陈述的语气。

如:“为人谋而不忠,就永远得不到群众的信任。”“你答应了他又忽然反悔,这岂不是与朋友交而不信?”“每天放学后你总是玩游戏机,从不见你翻书本看课文,这正是古人说的‘传不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由来

鲁国六地有个人,名叫仲由,字子路。这人性格粗野、直爽,威武有力,不肯低头服输。

当时曲阜有个大学者,姓孔名丘,学识渊博,通晓天地人事,有不少人拜他为师。

子路听说后很不服气,便戴了用雄鸡羽毛装饰的帽子,穿着用兽皮制成的衣服--这是当时勇士的服色,来到孔子门上求见。门上人告诉他孔子外出访友不在家,子路以为这是故意拒绝他,便凭着勇力,把门上人打翻在地。孔门学生出来相劝,子路出言不逊,辱骂他们,并扬言要和孔子较量比试,看谁的本事大。

孔子回家后一打听,知道子路是个粗人,勇敢好斗,但并不欺压弱者,他有个最好的品性是孝敬母亲。母亲年老爱吃粳米,子路家里穷,便徒步到二百里外去背米来供养母亲,几年来习以为常。孔子于是派人去请子路来家,很有礼貌地接待他,赞扬他孝母的美德,同时又以仁义礼法来启发他。经过一番交谈,子路不肯离开了,跪倒在地上要求孔子收他为学生。从此,子路便成为孔门的忠实信徒。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孔子教育子路时说的。意思是:知道的事就说是知道,不要装作不知;不知道的事就承认不知,不要装作知道。这才是真知。

后人引用这一名句时,一般把最后的“是知也”省略掉。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的由来

孔子“仁”的学说,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与人为善。这一名言说的就是孔子对“善”与“不善”的态度。

看到了好的人,会去接近他、向他学习;看到了好的事,会争着去做、去参加,那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表现。孔子进一步要求的是“如不及”,就像稍一迟疑会来不及去做一样,要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去做。

看到了恶人、坏事,正直、善良的人都会唾弃、鄙视、反对,孔子的进一步要求是“如探汤”,像以身体的某一部分去接触热得发烫的水一样,立刻离开、离得远远的,不再去碰它、接触它。

“如探汤”的比喻十分形象,因之,“见不善如探汤”这句话也深深地印在后人脑子里,而且还化出了“难如探汤”、“避之如探汤”等说法来。

全句引用的例子也是有的,如:“青年人初入社会,要看清社会的复杂性,要区分善恶,要有‘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的精神准备。”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由来

“士”是个人称名词,在古代可用来称好多种人物。一是封建统治阶级中一个较低的阶层;二是指勇烈有才能的人;三是指读书还没有得功名的人;四是兵士。曾子这句名言中所说的士,没有明确表示指哪种人,从曾子的地位和句意来看,是指第三种:读书还没有从政的人。

“不可以不”是双重否定的结构,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但比肯走的语气更强。“不可以不”就是“可以”,但更为有力。

作为“士”,一定要有宏大的心胸、坚强的毅力。因为,肩负的责任很重而需要奋斗前进的道路还很长--这是指建成儒家向往的以“仁”为核心的社会。

成语“任重道远”就是从这句名言中概括出来的,现在常引用。可以实指,如:“你带着那么多机器远去新疆,可真是‘任重道远,啊!”也可以虚指,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任重道远’,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建成。”

说了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干什么事,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这就是“言必信,行必果”。

“言必信,行必果”的由来

说了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干什么事,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这就是“言必信,行必果”。

如果一个人能在待人处世上做到这两点,我们一定会赞美他、称扬他。但是,当时孔子却是把它们作为品质方面的低要求提出来的。

孔子的学生子贡向孔子请教:“怎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士‘?”孔子回答:“在行为上没有任何污点或可耻的事,代表国家出使外国,不会损害国家的尊严,可以承认他是’士‘了。”这是从国事的角度提的。

子贡觉得这要求相当高,而且不是人人都有资格出使的,便再问:“请问,其次又该怎样要求呢?”孔子说:“其次,应该被宗族称为孝,被乡里誉为兄弟和睦团结。”这是从家庭伦理角度提的。

子贡再问:“有没有更低的要求呢?”孔子说的就是“言必信,行必果”,不过他又补充说,这只是他个人的品质,做到也不能算是君子。

可见,孔子对“士”的理解,不仅是指个人言行,还从齐家、治国方面提出适当的要求。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的由来

这句名言是孔子的学生、七十二贤人中的子贡说的。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子门下的高材生之一。

君子的缺点过失,是从不去隐讳的,就像天空中的太阳、月亮,在遇到日蚀、月蚀时,上面的阴影是公开显现的。他们的过失,人人都看得见。当他们改正时,也像日蚀月蚀过去了一样,人人都仰起头来望着他们。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君子对待自己的过失,一是不躲躲闪闪,公开承认自己的错失;二是在众人面前迅速地改正;三是让众人观察检查是否改得干净彻底。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这句话,现在常被人引用,主要说明君子所犯的错误过失是一时的,不是见不得人的,是可以公之于众,也是可以在大众的监督下较快地改正的。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的由来

这一名言中有两个假想的人物。一个是“知者”,即有智慧有能力的人;一个是“仁者”,即仁厚宽大、道德修养极高的人。

知者和仁者,由于气质不同、抱负不同,他们的爱好、行为、结果也都不一样。

孔子用对比的表达方法,概括地说明了他们的不同。

知者喜欢水,因为他聪敏有才,愿意积极投入世界的变动中去建功立业,像流水一样随势而变却又滔滔前进永不止息。

仁者喜欢山,因为他仁厚凝重,愿意乐观地静观万物自然地成长发育,像高山那样安详地孕育着各种生物的生长。

知者有进取心,有变革能力,所以他主张动。仁者没有任何贪欲,一切听其自然,所以他主张静。

知者运用他的智慧、才能,在奋斗中取得各种成绩,他是很快乐的。仁者对人对事都抱宽容的态度,没有什么要烦神劳心的,他往往长寿。

孔子的分析,当然根据他那时的情况和认识,但对我们仍有借鉴作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乐,仁者寿”这些话也常有人引用。

“既来之,则安之”的由来

“既来之,则安之”在孔子口中是有特定含义的。他是指:邻国、异族,如果不服领导,不要用武力去攻打,而应该在国内整顿政务,修明道德,使他们自愿来归顺。既然把他们吸引来了,就应该让他们安定、愉快地生活下去。

用整顿政务、修明道德、增强实力的方法使别国自愿归顺,当然要比纯粹的武力征服高明得多了。但是,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后来“既来之,则安之”这句话的含义就慢慢演变了。

后人用这句话时,往往解释成“既然来了,就安下心来”的意思。

句义变化后,原来作为使动用法的“来”和“安”就成为一般的动词了。原来是站在国君的立场上说的,后来的用法却是就来的人而言。

“既来之,则安之”又可以用于事情。如“患了肺结核是不幸的事,但那并非绝症,’既来之,则安之‘,好好静养吧!”注意,这里的“来”是指病来,“安”是指病人安下心来。

“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由来

这句名言是春秋时郑国国君庄公说的。

庄公名寤生,有个弟弟名共叔段。他们的母亲武姜从小讨厌寤生、溺爱共叔段。到他们的父亲去世,长子寤生继承君位,称庄公。

在母亲的纵容下,共叔段千方百计想夺取国君的位置。庄公是个很深沉毒辣的人。他对兄弟的谋叛意图看得很清楚,但他既不管教、也不制止,只暗暗派人监视着共叔段和母亲武姜,表面上不露声色。

庄公手下的亲信祭仲也发觉了共叔段的作乱形迹,特地来报告庄公。庄公满不在乎地说:“老太太喜欢他,我也没办法!”祭仲急了,说:“老太太还要让共叔段做国君哩,现在不当机立断,今后就难除了。”庄公还是冷静他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你等着吧!

不久,共叔段果然发动了武装叛乱,母亲武姜做他的内应。但事先早被庄公派去的监视者侦察清楚,叛乱刚开始就受到镇压,共叔段彻底失败逃到国外,武姜被软禁在隧道里,过了些时才被释放。

“多行不义必自毙”作为一个判断句常被后人引用,如:

“侵略者如此残酷猖狂,’多行不义必自毙‘,最后不会有好下场。”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的由来

春秋郑国的国君简公继位时,年幼不能理事,按规定,由公族内与简公关系最近的子驷执政。子驷对外攻伐鲁国、宋国,对内与好几家贵族争田,造成了很混乱的局面。

不久,五家贵族联合起来谋反,举兵杀了子驷等几个掌权的大臣。郑国百姓帮助简公的亲族反攻,迫使叛军投降,叛乱分子或死或逃,谋反被压下去了。

原先与子驷共同掌权的几个大臣都在战乱中被杀,按序推由子孔执政,仍像以前那样任命了一些辅助的大臣,遇到大事共同商议办理。

子孔是个权力欲很强的人,他想专权,就以国君名义立了个盟约,规定一切国事由执政者决定,取消了共同协商的制度。交换条件是执政者死后不再由他儿子继承权力地位而由位在第二的执政升任。

大臣们因子孔的威摄,都在盟书上署名同意,但在背后又愤愤不平,百姓更反对改变老制度。朝内外议论纷纷,有可能又引起混乱。

郑国的贤人子产当时并不在位,他看形势急迫就去见子孔,劝说他取消新规定,烧掉盟书安定人心。“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就是子产劝说子孔的话,意思是众人的愤怒不可触犯,只考虑个人的欲望而不顾及其它,事情最终难以成功。

子产最得郑国人尊崇,子孔不得不依着他当众烧毁了盟书。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后来分别成为两句成语。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的由来

这是晋国大夫祁奚的故事。

祁奚在晋悼公时任中军尉,公正廉明,很受悼公信赖。多年以后祁奚老了,要求退休。悼公问:“你退休后,谁可以继任中军尉?”祁奚早有打算,回答说:

“解狐可继任。”悼公奇怪了,又问:“解狐不正是你的仇人吗?”祁奚平静地说:“君问的是谁可继任,并不是问我谁是仇人啊!”悼公于是同意待祁奚退休后由解狐任中军尉。

不料,祁奚还没有退休,解狐忽然得病而死。悼公又问祁奚:“现在还有谁可以任中军尉呢?”祁奚说:“祁午可以继任。”悼公又惊异了:“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直接推荐儿子?”祁奚还是平静地回答:“君问的是谁可以继任,没有问谁是我儿子。”悼公于是任命祁午为新的中军尉,代替祁奚。祁午干得很称职。

当时人们都称赞祁奚,说他举荐外人时并不排斥自己的仇人--外举不弃仇,举荐本族人时又不遗漏自己的儿子--内举不失亲。

这说明祁奚真做到了大公无私,只考虑继任者的才能,根本不管他是仇人还是亲人。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的由来

这段名言,以弓和弦为比喻来说明管理人民的方法、道理。

弓以坚韧的木头制成,弦以牛筋绳子制成。

射箭时,把弦扣紧在弓梢的两端,搭上箭,瞄准后射出。

把弓弦扣紧叫”张“;指弓弦松掉叫”弛“。

孔子用弓的张和弛来说明政府管理人民所应取的态度。

他说:

如果只是把老百姓管得紧紧的像老是张着弦的弓一样,弓和弦都会变得无力,老百姓也要疲劳不堪。那时,即使是文王武王那样的贤君,也无法治理好这国家了。

如果老是让老百姓松松垮垮,像弓上的弦始终松弛着,那弓就无法射箭,老百姓也会懒散怕劳动,这是文王武王所不肯做的。

正确的办法是:有时该让百姓紧张起来,有时又该让他们放松放松,就像弓和弦那样有时”张“有时”弛“。这才是文王武王治国的方法。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治国,往小的方面说,也适用于工作和生活、学习和休息等。我们平时常说的“劳逸结合”也就是这个意思。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由来湖河江池里的水,当然是以清澈见底为美。

混浊污秽,人们不会欣赏,但是,“清”也得有个限度。如果经过几番的过滤或化学处理,水是清得不能再清了,但水里的生物也被消灭干净,就会产生一种结果:鱼类再也无法生存了。

“水至清则无鱼”这句话是符合科学的,但这里只是作为一个比喻,目的在引出下一句话来:“人至察则无徒。”人当然要精明强干,善于识人办事,不吃亏、不受骗。但是,精明也要有个限度,对人过分苛求,会不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呢?自己丝毫不肯吃亏,会不会有意无意损害到别人的利益呢?结果人人对他敬而远之,他周围再也不会有朋友和伴侣。

“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常被用来劝告那些精明过头、斤斤计较并自以为这就是聪明的人。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的由来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后世儒教学者的精神领袖。他并没有担任过一国之君的职务,但后代却尊奉他为“素王”,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王”字在古代有好几种含义,其中之一是指能发扬“仁”的观念以成就王业。孔子一生为行仁而奋斗,后人认为他虽然没有王的尊位却具有王的德行,所以称他为“素王”。

这句名言中“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王者”,指的就是行施仁德、成就王政的人,而不是指当时各诸侯国中大多已自封为王的国君。具体地说,就是像孔子那样的学者。

同类推荐
  •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下)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下)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 基础教育体制创新:杭州下城区的实践研究

    基础教育体制创新:杭州下城区的实践研究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教育体制创新的背景及若干理论问题;第二部分从区域组织重组与效能建设、资源优化配置与效益分析、教师制度改革与专业化发展等六个方面阐述下城区教育体制创新的实践。
  • 悦读MOOK(第七卷)

    悦读MOOK(第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防骗自助100招

    防骗自助100招

    家庭必备防骗读本学习防骗自助技能让骗术无所遁形!揭露街头骗术、电信骗术、商业骗术、网络骗术、上学求职陷阱……
  • 古今骗术揭秘·江湖骗局

    古今骗术揭秘·江湖骗局

    骗是中国古代一些不法之徒操执的一门职业,它是旧社会的一个毒瘤。在漫长的年月里,骗术发展了起来。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那些旧社会的陋习毒瘤进行了清除。这些骗子失去了生存的空间,一时销声灭迹了。但在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地方又沉渣泛起,骗子又露出头,有的善良的人不小心就被骗上当。可如果从被骗的手法上看,比起旧社会来,骗术并没有发展多少,不过是旧瓶装新酒,《古今骗术揭秘(古代卷)》作者对照新旧社会的骗局,来对骗术的传承来个揭露,以使读者尽量少受骗上当。
热门推荐
  • 庆轲

    庆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 全职法师

    全职法师

    一觉醒来,世界巨变。藏匿于西湖下的图腾玄蛇,屹立时如摩天大厦。游荡在古都城墙外的亡灵大军,它们只听从皇陵下传出的低语。埃及金字塔中的冥王,它和它的部众始终觊觎着东方大地!伦敦有着伟大的驯龙世家。希腊帕特农圣山上,有神女祈福。威尼斯被誉为水系魔法之都。奈斯卡巨画从沉睡中苏醒。贺兰山风与雨侵蚀出的岩纹,组成一只眼,山脊是眶,数万年来凝视着上苍。
  • 血色的爱恋

    血色的爱恋

    她用血来供养一个吸血鬼,吸血鬼的温柔和体贴融化了她冰冷的心,让她靠着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走下去。可是这一切全都是一个接一个的阴谋,最后她发现,她已经离不开他了。她到底该怎么办?当吸血鬼离开后,她又该何去何从?
  • 王爷请低调

    王爷请低调

    她本是个无忧无虑的女子。她曾经幻想过:自己有生之年遇见自己的合适人选,然后俩人在一起无忧无虑的,开开心心的过着日子。可做为一国公主的她却无法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她为了大魏和北凉之间不必要的争执嫁给了一个自己从未见过的男人。小剧场:“你是不是还在想那个人?”他怒气冲冲的对她说。她只是忧伤的看向窗外。“你居然嫁给我了,你就不要想其他人!要不然后果自负。”他霸气的对她说。“敢问王爷你指的是谁?”她咬着牙硬着头皮转过身对他说。
  • 寻龙奇缘

    寻龙奇缘

    战乱、动荡——漫漫历史之中,由此产生的遗憾数不胜数。传国玉玺、随候之珠、兰亭集序真迹等等等等!天知道到底还有多少值得我们民族传承的无价之宝,被蒙上凡尘,为世人所遗忘!既然现实之中,有的因为实际情况不允许,有的因为ZF政策不主张,所以这些遗憾都弥补不了。那本大人就虚构一点点,在小说之中把这些旷世的无价之宝,给全部找回来吧!PS:标题中的龙——指代的就是那些珍宝,并不是和龙有关系,所以不要说我是标题党!(本故事纯属虚构)
  • 光源之境

    光源之境

    如果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你会做什么?
  • 这不是大侠

    这不是大侠

    贪狼星动武林却迎来了灭顶之灾一众武林中人得在边疆给皇帝开疆破土才得以苟延残喘重压之下打破门第之见看这不是大侠能造出怎样的大侠
  • 致我最爱的幻想乡

    致我最爱的幻想乡

    “那个…可不可以放开我”想将胳膊从她怀里面拿出来的他回答道“啊啦,讨厌我?”八云紫如是说道…“放开他,他是我的!”一旁的风见幽香对着紫呵斥着。“阿诺,可不可以不吵架啊。”弱弱的抗议道。“闭嘴!”紫。“闭嘴!”幽香。
  • EXO你爱我

    EXO你爱我

    因为一次偶然,让她与他们相见,一次错过,让他们时隔多年相见,听...是你的声音,我爱你,你爱我,看...是你么?我一直爱的那个你,我爱你不好比你爱我,遇见错过......
  • 庶女传:浴火重生

    庶女传:浴火重生

    她,诸葛家庶出的三小姐。自两年前她老爹去世后,就一直备受家中嫡母暗算。先是被诬蔑,后是被告杀人性命。清白,名声,在她被抓进大牢的一夕之间,全成浮云。某女汗颜,她这破落的人生,还能更破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