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29800000049

第49章 神出鬼没

淮南庐剧团是淮南市五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中的佼佼者。它创建于解放前,经过几代人不断的努力、创新、改进,成为市级大型专业艺术团体。

一代观众养育一代演员,一代演员服务于一代观众。一方水土一方艺,一代名优一代腔。每个戏曲剧种的成熟,都离不开特定文化氛围的熏陶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庐剧,原名倒七戏唱腔,分上中下三路。上路唱腔高亢有力,独树一帜。它深受淮河两岸老百姓的喜爱,人们形象地称它为“农民戏”。

该剧种源于乡村,扎根于民间,它所体现的常常是农民、普通百姓的审美情趣。因而,更适合于表现农村生活。

随着淮南逐步发展成重工业城市,庐剧团由农村转向城市,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喜爱。可惜,“文革”前庐剧团被撤消兼并了。十多年来,老百姓再没听到过那熟悉的乡音。

“文革”结束后,传统戏解放。面对着文艺春天的到来,原市庐剧团一些艺人舍不得丢弃自己苦心经营几十年的戏剧艺术,自动聚集到一起成立了“恢复庐剧团筹备小组”,想借“三中全会”的春风重组庐剧团。

通过别人的介绍推荐,我被请来参加“筹备小组”。

所谓的“筹备小组”,一无经费,二无场地。一切活动全靠自己掏腰包。凭着众人对庐剧艺术执着的追求和顽强的意志,我们几个人不分白天黑夜地奔忙,组织演员开会,写申请材料,然后面呈领导据理力争。

忙忙碌碌一个多月,送去的申请报告如石沉大海,多次催问,毫无结果。望着演员们寄于重托的眼神,我们的心情越来越焦急,越来越沉重,越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情急之下,我们想到了庐剧表演艺术家丁玉兰。她不仅多才多艺,同时也是一位知名人士。她曾经在中南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亲切接见。何不利用她的影响力在上层活动一下,以求问题能够早日解决呢?

于是,我同朱玉仙(原庐剧团团长),戴宏云(原庐剧团主演)一起来到合肥。

在丁玉兰的大力帮助和引荐下,出乎意料的是,我们竟然见到了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同志。短短的十几分钟见面,全由丁玉兰老师向万里书记汇报。当时,万里书记听力很差,不时发问,丁玉兰便俯在万里书记耳边大声解释。她的汇报简明扼要,言谈举止恰到好处,万里书记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看得出,他对丁玉兰这样的艺术家还是很尊重的。我们坐在旁边既兴奋又紧张,一句话也不敢多说。我暗暗佩服丁玉兰老师的活动能力。

回去后不久,事情就有了结果。

鉴于剧团解散日久,又是在“文革”前砍掉的,多数演员都安排了工作,再加上市专业剧团超编等多种情况,不能恢复市庐剧团,但同意成立一个民营性质、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谋生路的民间庐剧团,由田家庵区文化馆负责管理。

按说,三中全会刚刚开过,各项政策尚未完全落实,领导干部思想还没彻底解放,全省尚无任何一家被官方承认的民间剧团,淮南市有关领导能够做出如此决定,还是比较客观公正和重视的。当然,这与丁玉兰老师的努力和万里书记的关怀也是分不开的。

田家庵区文化馆施馆长,是一位事业心很强的领导干部。他对艺人十分同情,不仅帮忙解决演员住宿,安排排练场地,组建领导班子,还不辞劳苦四处奔波,在市文化局领导面前为我们说了很多好话。在他的精心安排下,淮南市田家庵庐剧团很快挂牌成立。

万事开头难。剧团初建,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问题。购置服装、道具、乐器、灯光等演出设备,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钱从哪里来?这是眼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大家事大家办,共同商量想办法。我建议:大家出资,先把剧团办起来,以后在演出收入中提取部分钱来还个人投资;债务还清后,所有服装、道具、灯光、设备等固定资产为集体所有。这一倡议得到演员们的一致拥护,经施馆长批准同意,决定大家集资办团。

我带头拿出两千元,其他演员有给三百、两百的,也有拿出一千、八百的,七拼八凑集资了六千多元。当时物价便宜,经过精心选购、合理搭配,各个行当的行头都买了一点,虽说不够齐全,但也能凑合演出。

部分演员已有工作单位,为了支持办团,他们白天上班,晚上来参加演出。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于一九七九年中秋节正式开锣,对外公演。

首场演出地点定在田家庵区委礼堂(原是市少年之家)。海报一贴,观众蜂拥而至,场场客满,戏票提前几天抢购一空。七十年代末是戏剧发展的鼎盛期,尤其是在农村,农民对庐剧的热爱可以用如饥似渴来形容。

开场戏是最拿手的剧目--古装悲剧《窦娥冤》。该剧从旧班社“倒七戏”演出至今,已有几十年,也是观众所熟悉、喜看的一出戏。

扮演窦娥的是原市庐剧团当家花旦戴宏云。她出身梨园世家,自幼接受庐剧艺术熏陶,在父亲的影响和指导下,她六岁开始登台,经数十年的舞台实践,博采众家之长,从“唯法是用”的模仿,攀升到“化法于艺”的最高阶段。她演窦娥非常投入动情,尤其擅长水袖功,把窦娥的悲、愤、屈、恨,演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激愤时,一双水袖抛、划、打、扬,如银蛇狂舞;愤恨时,勾、拉、抓、勒,如驭手收缰;悲切时,拧、缠、握、绕,如蟒蛇缠身;急迫时,劈、抖、洒、颤,如水波涟漪。她扮相俊美,演技超群,人称“活窦娥”。在《梦会》一场中,她向爷爷哭诉道:

爹爹呀,孩儿屈,屈死黄泉!

孩儿冤,冤魂难散!

血染白绫长丈二,一腔鲜血练旗悬。我恨那,你不分好歹枉为地!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爹爹呀,儿将你等,将你盼,奈何桥上我苦苦等你三年!

在这段唱词中,她把窦娥满腹忧怨地痛斥糊涂官昏庸以及对世道不平的满腔愤恨,表达得淋漓尽致。她的唱腔迭宕有致,声情并茂,委婉细腻,感情起伏,一气呵成。她的表演具有扣人心弦的感染力,赢得多少人由衷的赞叹,催得多少人潸然泪下。她的成功有赖于多年的艺术实践以及她的“珠喉玉音,金嗓丽腔”。一出《窦娥冤》连演半个月,观众仍是热情不减,有的人一连看了好几遍。她在台上唱,观众在台下哭,有位老太太甚至掂着拐杖要上台去打“张驴儿”,大骂“楚州太守”昏庸!

每次演出《窦娥冤》,都会勾起我的痛苦回忆;忘不了屈死的贾明彪!忘不了那桩令人心颤的“狱中冤案”!

我每天除伴奏外,还要担负写海报的任务。

两个女儿也在剧团当学员,跑跑龙套,当当下手,演些书童、丫环之类的小角色。全家人自此走向演艺生涯,过上了居无定所、漂泊流浪生活。

正当剧团满怀希望顺利发展之际,一场意想不到的打击从天而降,将这棵幼苗扼杀在摇篮之中。

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一日,是永生难忘的一天。

剧团更换演出场地,来到九龙岗影剧院演出。首场戏票早已售完,开演前剧场门口已是人山人海,还有许多没买到票的观众吵闹着要加站票。就在这个时候,大通区文化馆来人通知剧团:执行上级决定,立即停演!理由是:我们演的《窦娥冤》是“鬼戏”,宣扬封建迷信……观众哪肯离去,吵闹着非要看戏不可,不愿退票。望着拥挤的人群,我担心要出乱子,恳求道:“让我们将这场戏演完再停,不然会闹出人命的。”来人摇头道:“我是奉命行事,你们必须停演。”人越来越多,越闹越凶,突然“轰”的一声,剧院大铁门被推倒了。观众蜂拥而入,奔进剧场,冲上舞台,座椅板凳被踩坏许多,演员们吓的东躲西藏。一些小流氓趁机捣乱,跟在女演员身边乱转,动手动脚,男演员上前劝阻,遭到他们围攻毒打。在外边进不来的人,开始用砖块砸门窗。一时间,剧院里乌烟瘴气,乱成一团,要不是派出所干警及早赶到,非闹出人命不可。

一场“停演事件”,院、团双方遭受巨大损失。演员多人受伤,团长头被打破流血不止,衣服也被撕成了碎片。直到深夜十二点后,在派出所干警的劝说下,观众才渐渐离去。

为赔偿剧院损失,剧团拿出了全部积蓄。

这次事件该由谁来负责?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为此,第二天我们去找到“上级部门”,他们只轻描淡写地给了一句话:“后果自负”。

通过了解,我们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有些“思想觉悟高”、“阶级斗争性强”的人,给市“革委会”主要负责人写了封人民来信。信中责问道:“社会主义的文艺舞台怎能让群魔乱舞?演鬼戏,为死人鸣冤叫屈,是不是宣扬封建迷信?你们为何不管?……”

是的,古装悲剧《窦娥冤》中“梦会”一场是有鬼戏出现。但那是窦娥被冤杀后,化做鬼魂在梦中向父亲哭诉冤屈,痛斥赃官草菅人命的种种罪恶。剧情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以及对封建统治的控诉和揭露。

《窦娥冤》是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一出千古名剧。七百多年来,流传至今,常演不衰。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被M·巴赞译成法文,介绍到国外。想不到,在二十世纪的今天,这出历史名悲剧却在它的故乡遭到了禁演!的悲剧。

随着戏被禁演,扮演窦娥的演员戴宏云本人也受到了无情打击。她被隔离审查,接受批斗,后来竟然被赶到医院扫厕所。多么可悲啊!

带着满腔的疑惑和不解,我们再次来到“上级部门”,那位负责人仍是老调重弹:“你们不该演鬼戏,宣扬封建迷信……”

“神话剧为什么能演?”我强压住心中的怒火,向他提出一连串的疑问,“《白蛇传》中蛇精成仙,《三打白骨精》中骷髅成精,《天仙配》中仙女下凡,《宝莲灯》里劈山救母,这些‘神’登台亮相算不算宣扬迷信?‘神’、‘鬼’,都是虚拟的,要说迷信,神鬼平等。为什么社会主义戏剧舞台只让‘神仙’翩翩起舞,不准‘小鬼’鸣冤叫屈?为什么‘神’可敬,‘鬼’可憎?这种‘神出鬼没’的现象,你该如何解释?这种‘颂神斥鬼’的政策是否公正?”我的提问使他沉默好大一会儿才说道:“有关‘神出鬼没’的现象,目前整个戏剧界普遍存在,也很正常。它的存在,有它的历史原因,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更不是你我之间争论、探讨的话题。禁演”鬼戏“,上面早有文件规定……”

纵观历史,我没有理由责怪这位文化干部。

六十年代初,吴晗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和孟超改编的昆曲《李慧娘》刚刚出现在戏剧舞台上时,立即受到国人的喝彩和欢迎,并引发了史学界和文艺界关于历史剧、鬼戏的热烈争论。时任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廖沫沙,就昆曲《李慧娘》在《北京晚报》发表评论文章《有鬼无害论》,肯定了这出戏。

一九六三年三月十六日,在江青的干预下,文化部党组给中共中央宣传部并党中央呈送了《关于停演“鬼戏”的请示报告》。《报告》中提出:全国各地,不论在城市和农村,一律停止演出有鬼魂形象的各种“鬼戏”。三月十九日中央批转了文化部的报告。

江青借助文化部的《报告》,用上海作为基地,抡起“批判”的大棒,展开了一场对昆曲《李慧娘》的围剿,从而打响了批判“三家村”的第一炮。文章蛮横地指责作者是影射攻击共产党,“什么李慧娘,人成变鬼也要向共产党复仇”。

正是有了批判“有鬼无害论”,这才引出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出笼。由此,拉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序幕。随之,像《窦娥冤》一类带有“鬼魂”的戏一律停演。令人不解的是“文革”早已结束,为什么一些人仍然思想僵化、保守、宁左勿右。

那位接待我们的文化干部说:“今天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勒令停演是市‘革委会’主要负责人亲自在人民来信上批示的,今后不要再来找我们了,找也没有用!”

怪不得剧团被勒令停演二十多天,至今一点消息也没有呢!原来是行政干预。

得知这一消息后,全团人心惶惶,议论纷纷。既然是市里主要负责人的意见,谁敢抗命?一出“鬼戏”得罪了“阎王爷”,只有认命了。干脆,分掉道具,散伙回家。

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刚刚起步的民间剧团垮掉,我心里非常不服气,便对大家说:“你们等几天,我自费去北京上访文化部,相信我们没有错。万一失败,再散伙也不迟。听说丁玉兰正在北京参加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也许她会帮忙的。”

演员们见我有如此大的决心,齐声说:“好!我们盼望你胜利归来。”

千里迢迢闯京城,虽是前途难卜,但我心地坦然。此时,我的耳边响起大戏剧家关汉卿的话:“我是个普天下郎君的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他为戏剧事业献身的精神,激励着我永往直前,更为我增添了一股闯关的勇气。

试问,在那艰苦创业、风险多多的日子里,谁敢做这件事?谁愿做这件事?--唯心者莫属,唯无畏敢为!

车轮翻滚,心潮澎湃。我似乎又听见了窦娥那呼天抢地的控诉:“无辜的窦娥我不服……死也不服……”

我也不服,到底是“鬼戏”害了我们,还是刚刚起步就遇见了“鬼”?

即使成为“鬼”,我也要为剧团的生存去闯一下“阎王殿”!

一个民间剧团的遭遇像一滴水掉进翻腾的油锅,顿时炸开;代表们慷慨激昂的发言,既是唤醒保守僵化者的警钟,又是讨伐极“左”思潮的檄文。文艺春天真的来了!

同类推荐
  • 忘川(上)

    忘川(上)

    她从风陵渡的月夜驾舟而来,携剑回到洛阳。然而却没有料到,在血薇来到夕影身边之前,听雪楼里,早已有了另一个女子,在他身边陪伴了十几年。昔年人中龙凤的传说,终究一梦。而她孤身远去天涯,绝望之中,再遇新的机缘。十年前惊鸿一瞥的陌路人,竟重归于她的人生。刀剑如梦,恩怨如潮。一饮一啄,俱是注定。如果早知道最后的结局,她是否还愿意学成一身的绝学?还是永远留在风陵渡,做一个只看着黄河日落、永远不知道什么是江湖的平凡女子?
  • 芭蕉雨

    芭蕉雨

    粟麦巧妙脱身,逃到城市,隐姓埋名,并从事着两份职业,她拼命挣钱帮助二茨的妻子棉花抚养三个孩子,却遭到仇人吴尔摧残,一度失去记忆……帅歌再追查二茨死亡真相的过程中,和粟麦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情感漩涡。粟麦的出逃让他伤透脑筋。二茨妻子棉花卷入一场背景复杂的纷争,成了真正的杀人者,最后也服毒自杀。棉花的死,让帅歌深感愧疚。他相信自己的爱情一定能够感化粟麦。他力劝粟麦主动投案,争取从宽处罚。粟麦却选择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再一次踏上了逃亡的旅程……
  • 蛇为什么会飞

    蛇为什么会飞

    《蛇为什么会飞》是苏童继《我的帝王生涯》《武则天》《米》之后创作的一部重要长篇,具有突破性的探索。在这部长篇中,苏童从他惯常叙述的历史和故乡中走了出来,将目光投掷于当下社会:北方来的金发女孩住进火车站旅社,随着她在浴室一声尖叫,这个城市的蛇灾突然爆发,到处是混乱的蛇群。吃社会饭的克渊为逼债奔忙,逼出了人命……围绕着火车站边生存和来往的小人物,苏童开始思考一群被社会抛弃的小人物的命运。
  • 新恋爱时代

    新恋爱时代

    电视剧《新恋爱时代》同名原著。本书围绕三个不同背景、个性不同的80后年轻女孩儿的情感故事展开,初入职场即面临事业和爱情的双重压力,既要坚守独立,又要追求幸福,且看她们怎样左突右冲,权衡取舍……小说全方位阐述当下80后年轻人的爱情观及人生观。小说中的人物在历经了大学毕业期的迷茫、职场生存期的磨砺、考研、创业、三角恋……最终逐步走向成熟。
  • 传世藏书-警世通言(上)

    传世藏书-警世通言(上)

    《警世通言》,白话短篇小说集。明末冯梦龙纂辑。完成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传说,或来自史传和小说。故事描述的时代包括宋、元、明三代。
热门推荐
  • 我以为的咸鱼翻身

    我以为的咸鱼翻身

    某个宅男大学生走狗屎运捡了个系统,以为自己走上了人生赢家的道路,准备脚踢高富帅,咸鱼大翻身,然鹅,他以为的只是他以为的。系统爸爸让他走上全职奶爸道路,在撸团子,铲屎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还。系统爸爸:我们的目标是撸遍全世界!!!张某男:你TM不是叫咸鱼翻身系统吗?!!!!系统爸爸:咸鱼也是鱼,没听过撸鱼吗?所以我们的目标是最牛铲屎官!!这不就翻了嘛~……
  • 女配上位之女帝登基

    女配上位之女帝登基

    凤芷凝穿越后,被青龙国三皇子魏锦离捡了去,为报恩,进杀手组织练习,16岁成功突围成第二,继续为其卖命6年,随后又被送给二皇子,受尽折磨又被送给大皇女,心有不甘,伤大皇女,废二皇子,最后被追杀,悬崖下昏死时才知道自己只是一本书里的女配,为了给女主在男主心目中留下白月光的痕迹,于是凤芷凝被救后黑化,开始报复,最后自己骗的“美人归”,也成功翻身,,从女配白月光翻身成为统一四国的第一女帝
  • 英雄联盟之霸哥的春天

    英雄联盟之霸哥的春天

    石霸,人称霸哥,thebug你可以叫他防御塔保安,国服第一石头人狗熊他曾是亿万联盟玩家中的上单一哥,是九亿少女的梦。稳健就是单杀第一上单,克制就是防御塔保安。霸哥回到了18岁会发生什么?一切要从那年说起
  • 娱乐巨咖

    娱乐巨咖

    一切从做梦开始..............
  • 樱花岸旁

    樱花岸旁

    校园的日常生活,每一天都可以过得充足,但是总是会却一个你!
  • 花千骨之爱恨干戈

    花千骨之爱恨干戈

    白子画,黄泉路上,忘川河中,三生石旁,奈何桥头,我可有见过你?你不知,在你转身错落的那个轮回间,我已万劫不复。剑断念,人断情......师父,你知道被最爱的人剖心噬骨有多痛吗?你知道悲伤至极,却依然抱住幸福的回忆不愿遗忘,日夜思念一个人的感觉有多苦吗?我不相信正,不相信邪,不相信幸福,可是我相信你。所以,微笑着不放弃,哪怕,爱比死更冷。桃花无尽,与君长留。她或许和世间所有人一样,在他心中并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可是对她来说,只需要他轻轻一瞥,整个天地都寂灭了…苦海无涯,回头无岸。一生逆缘,何必苦求。既为妖神,应灭天下。任他长留,残垣断壁。虚伪上仙,断念灭之。
  • 感谢生活有你捧场

    感谢生活有你捧场

    三年时间,夜以继日的训练,刻苦铭心的打磨!终于,她从一个被众人鄙视的私生女成为了受万人瞩目的亚洲天后。她原本天真的以为她终于有资格回到他身边与他并肩同行。可是当年许诺要守护她一生的少年,已经成为了她人的护花使者。她去找他,却换来了他疏离又憎恨的眼神“kingsing小姐请自重。”“你叫我什么?我是清橙啊,你的清橙回来了”她惶恐不安的说道。“抱歉,你是谁我不感兴趣”男子冰冷话让苏清橙怔住了“不可能,你说过我们会永远在一起的。那件事,你难道还在怪我吗?”“呵!我不怪你,我恨你”男子绝情的说道“不,阿哲,当年我离开你是被迫的,苏氏大夫人拿我母亲威胁我而且如果我不离开你苏氏他们就不肯答应救助暮氏,我都是为了你啊”苏清橙哀求解释着,暮哲冷笑道“呵!苏清橙我原本以为你只是心狠,没想到你这么虚伪,别把自己的所作所为说的多高大上,这辈子我都不会原谅你”清橙绝望的望着他追问道“不,你不爱我了吗”“爱?我的心早就被你踩在脚底下碾碎了,你让我拿什么去爱?”暮哲低沉的声音毫无感情的说完便扬长离去。天知道,暮哲此刻的心已动摇了,看到她哭的梨花带雨模样,他的心又何尝不痛,但是理智告诉他她给予他的痛不及这万分之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乘经纂要义一卷

    大乘经纂要义一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万界反派缔造系统

    万界反派缔造系统

    反派?能不能换一个?系统的机械声传来:“不能!”“那能不能把主角搞掉?狗头”“你没那个机会!!!”“额……,这样的话,那就做一个春风荡漾的反派吧!”斗破世界,暂时仅写一个世界,不是无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