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893200000001

第1章 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1)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成语“黔驴技穷”出自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笔下的“黔之驴”,它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没有别的办法了。说到这则寓言,人们大都会嘲笑黔驴虚有其表,是只不堪一击的“纸老虎”。但如果我们能运用逆向思维去稍作分析,就会不禁发问:黔驴技穷,谁之过呢?

众所周知,驴本非生于黔,它原本就没有与虎争高下、斗强弱的本领和野心,它只想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帮人们拉车、推磨,常年做着老虎所不能为的力气活。是“好事者”“船载以入,放之山下”,使之失其所长,才落得个“断喉”、“尽肉”的悲惨下场。倘若当初没有好事者的“好事”,那驴岂不是个拉车的“勇夫”、推磨的“功臣”吗?

非驴独然,天下事皆然,教育更是如此。无数实例证明,对于兴趣爱好千差万别、智力能力多元的学生,顺应其个性、合乎生命节律,就能够促进其主动自然地发展。否则,“技穷”的“差生”也就自然产生了。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托·瓦拉赫读书时,父母为其选择了文学之路。在难以造就文学之才后,改学绘画,不料又得了个全班倒数第一。就在许多人认为他成才无望时,化学老师发现他做事一丝不苟,具有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便建议他学化学。结果,瓦拉赫的智慧火花一下子被点燃,并一发不可收,终于在化学天地里成就了大业。试想一下,倘若当时瓦拉赫没有遇到化学老师,那他不肯定是位“技穷”的“笨蛋”?

在我国享誉诗坛的臧克家先生,大学入学考试时数学为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杂感,因而未被录取。是闻一多先生从这三句具有诗意的杂感中发现了他身上潜在的才气而破格录取了他,使他在诗歌领域里一举成名。可想而知,假设当初没有闻一多这位“伯乐”,臧克家至今还不是位“技穷”的“凡夫”?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黔驴技穷”责任应在“好事者”,所谓的“差生”原来还是教师制造出来的。

记得有位哲人曾说过:“一个人所成就的事业,必然是这个人的特长,弃长取短是天下最愚蠢的人才干的事。”可是长期以来,学生一进学校的大门,就必须得按照统一的课程设置,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考试方法同吃“大锅饭”。

殊不知,个性差异是客观的,它是教育的结果,同时也是教育的依据。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智力潜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有聪明的、有较迟钝的;有善于记忆的、有善于思考的;有性情开朗的、有心胸狭窄的;有比较坚强的、有比较脆弱的……甚至我们还发现有的学生音乐才能出色,有的学生写作能力出色,有的爱好语文,有的爱好绘画等。

我们的学生千姿百态,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整齐划一地要求他们呢?可事实上,教学中,我们常常是命题单一,指导统一,批改划一,讲评归一;我们往往用一个标准、一套模式、一种方法、一条思路去要求全体学生。这样,我们的教育就像生产流水线,经过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成了规格模式相同的机器模子,创新更是无从谈起,这是与时代背道而驰的!

《飞向成功》一书中有这样一则寓言:

为了和人类一样聪明,森林里的动物们开办了一所学校。开学典礼的那天,来了许多动物,有小鸡、小鸭、小鸟,还有小兔子、小山羊、小松鼠。学校为它们开设了5门课程,唱歌、跳舞、跑步、爬山和游泳。当老师宣布,今天上跑步课时,小兔子兴奋地在场地上一下子跑了一个来回,并自豪地说:“我能做好我天生就喜欢做的事。”再看看其他小动物,有噘着嘴的,有沉着脸的。放学后,小兔子回到家对妈妈说,这个学校真棒,我太喜欢了。第二天一大早,小兔子蹦蹦跳跳来到学校。老师宣布,今天上游泳课,小鸭子兴奋地跳进了水里。从不会游泳的小兔子傻了眼,其他小动物更没了招。第三天是唱歌课,第四天是爬山课……以后发生的情况,便可以猜到了,学校里每一天的课程,小动物们总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

这则寓言告诉教育者们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不能让猪去唱歌,让兔子去游泳。”

生活的圈子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项,也有自己的弱项,有适合自己耕耘的土壤、发挥自己优势的“用武之地”,也都有自己不喜欢做、不会做或不擅长做的事情,各方面都优秀的“完人”根本没有。避己之短,扬己之长,才会有成功的机会。

回到现实的教育中来,由于学校开设的课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囊括所有的知识本系,更不可能全面反映学生素质的所有方面,当学生面对自己弱项的学科,其强项就会因学科设置的缺位而无从考察,因而“差生”也就自然产生了。

我们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各类合格的人才。什么是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认为:“能让卫星上天的是人才,能让马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我们必须彻底摒弃“掠夺式”的智力开发模式,主动去适应学生,致力于每一个学生被遮蔽的天赋和潜能的开发与发扬光大,引导他们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顺其自然地成长、发展,做百年大计的“成事者”。

也许你知道这个故事:

有一个人从小双目失明,懂事之后他深深地烦恼,认定这是老天在惩罚他,感到这辈子完了。亲友、社会都来关怀他,照顾他,但他不愿在怜悯中度过一生。

后来一位老师对他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他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做是上帝的特殊钟爱,开始振作起来。若干年后,当地传颂着一位德艺双馨的盲人推拿师的故事。

上帝知道了这件事,笑道:“我很喜欢这个美丽而睿智的比喻。但要声明一点:所谓缺陷是指生理上的。那些道德缺陷的人是烂苹果,可不是我咬的,是虫蛀的。”

每一位学生又何尝不是一群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而且是最稚嫩、最脆弱的苹果。他们有的生动活泼,有的聪明机智,有的纯朴憨厚,有的忧郁寡欢,有的迟钝木讷。虽然差异很大,但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自己的智能强项,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负起责任,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要注重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当前的国民教育应是“水涨船高”式的大众教育,而不应是“水落石出”式的精英教育。基础教育更是如此。我们的学生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差,但发展的潜力却很大。

坚信没有差生,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密切关注学习“掉队”的学生,及时帮助学有“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学习不是强项,他们的强项也许在音乐、身体运动等方面,教师应该及时发现这些学生的强项,因材施教,同时在这些学生最需要关心的时候关心他,在他最需要理解的时候理解他,在他最需要鼓励的时候鼓励他,在他最需要表扬的时候表扬他……不能因为他们在学习上暂时是弱项,就说明永远是弱项,也不能因为学习上的弱项,就证明他们是毫无所长的差生。教师不能因为偏爱一部分而冷落另一部分。教育实践中,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学生观察得很仔细,而感受最深的就是那部分所谓的“差生”。同在一片蓝天下,让我们的教师把师爱的阳光洒遍每一个角落吧!

因材施教,投其所好

大约2500年前,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因此主张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

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很多,堪称典范的要数这段:

子路问孔子:“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这段话是说,子路、冉有、公西华都是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听到有意义的事情就去做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他们都需要你去照顾,你怎么能听到什么道理就去做呢?”而冉有也来问:“听到有意义的事情就去做吗?”孔子却说:“听到了就应该去做。”公西华不理解,因为孔子向来教导学生要言行一致,不可巧言令色,怎么面对同一个问题,孔子的回答却截然不同呢?于是就问道:“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不可以马上就行。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我弄不明白,请教先生。”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也就是说,因为子路性格鲁莽、爽直,所以孔子对他说,有父兄在,不可说做就做,言外之意是要他三思而后行;而冉有行为退缩,谨小慎微,一事当前总是讲究谦让,孔子毫不犹豫地对他说想到了就去做,是在鼓励他要果决勇敢,大胆前进。

同样一个问题,孔子的回答却因势而异,因人不同,这就是孔子的教育:针对各不相同的人的个性心理,分别施以不同的教育。

西方哲言中有一句:“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演绎一下:世上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爱好和特点,每个孩子都有不同于别人的长处,在学习上也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基于种种不同,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也不会一样。所以,因材施教尽管历时2500年不仅不过时,而且对当今教育更具指导意义。因为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强调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强调一个人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能通过科学的引导促使学生的个性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使其成为一种不同于他人的,能助自己事业发展的特质和才能。要做到这些,自然离不开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一个朋友在中学教书,他对孔子的教育理念甚为遵从,也一直要求自己遵照先哲的理念,力争做到因材施教。可是,他还是苦恼地说,在实际教学中,他不知道该如何才能因材施教。面对五十几位个性差异大,智力发展不平衡的学生,他只能找到一种适合大多数的方法,着重于整体的发展,而忽视个体的差异。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布置学生做同一道题,接受能力快的同学很快做完了,速度慢的同学还在愁眉苦思,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只能说让做完的同学先检查检查,等一等没做完的同学。这对先做完的同学是不公平的,可是为了照顾那些没做完的同学,只能这么做。顾不了每一个同学,只能“面向全体”。

这个烦恼几乎每天都在困扰着他,题目讲得深了,基础差的同学听得吃力,讲得浅了,基础好的同学“吃不饱”。用这样的教育方式,适合这几个同学,却不适合那几个同学,换一种教育方式,适合了那几个同学,又不适合这几个同学。对每一个学生做同样的要求,有的同学认为要求还不够高,有的同学却在心理上难以承受……这个朋友叹息说:“没办法,真的没办法,我不可能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我的教学方案……”

这似乎是每一个工作在第一线的老师的切身感受。所以有的老师说,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因材施教只是一种理想主义,幻想一下而已,或者作为口号喊一喊而已。

要求所有老师因材施教,确实有些勉为其难。

但是我还是想对老师说:请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孔子一生弟子三千,却将因材施教贯彻始终,几乎运用至极致。我们不妨以他为学习的典范,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特点,接受他们的个体差异。

要因材施教,当然先要了解被教育的对象的具体情况,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

而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尽管年龄相近,但是由于遗传、环境和先前教育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他们在身心发展水平、个性、智力、性格等很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要了解他们,必须深入到学生当中,做一个有心人,全面地观察、分析和了解,既要掌握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还要看到他们的缺点和不足;既要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又要了解他们的脾气爱好;既要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还要了解他们的人际交往情况;既要了解他们接受知识的实际能力,又要了解他们的知识体系有哪些漏洞……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费点心,将学生按智力、性格、气质、才能、志向、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类、归纳,此后就可以对不同类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了。

孔子在教学实践中很重视观察学生之间的差异,他把学生的性格分为三种类型:狂者、中行、狷者,而且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了如指掌,比如他认为:颜回能“闻一知十”,子贡只能“闻一知二”,“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客言也”。这些无不反映孔子对学生之间才能差异的明察。

有一位小学校长,他在这方面也很让人佩服。他管理的小学在校生有600多人,他能说出大多数孩子的性格特点,每个孩子每次考试的成绩,在校内的排名等等。只是,他如此了解自己的学生,却仅仅靠它来掌握学生的考试情况,或者靠它来决策如何惩罚那些不喜欢学习、捣乱淘气的学生。而并非用来因材施教,谋划如何挖掘孩子的长处,保护孩子的个性。这很让人遗憾,否则,这位校长该成为“中国基础教育因材施教第一人”了。

其次,要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实际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才是关键。教师只是了解学生还远远不够,如刚才提到的那位校长,了解学生却并不是为了因材施教,所以再了解也离“因材施教”十万八千里。因此,了解之后,要看该怎么做。我强调的是,“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做到了这一点,才算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因为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孔子在这方面做得很完美,《论语》中收录的有关孔子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育的例子有很多,如前面讲的那个对“闻斯行诸”的回答的例子,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也很典型:孟懿子问孔子什么叫孝,孔子回答说:“无违。”由于孟懿子的理解能力的限制,没有进一步问无违的内容,孔子也就不再讲下去。后来,樊迟也问孔子什么叫无违,由于樊迟的理解能力已达到相应的水平,孔子于是进一步具体说明无违就是父母生前死后都要按礼的规定对待他们,不能违反。这种针对提问学生的不同特点作出不同回答的做法,是因材施教最具体的体现。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孔子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人、因地、因势施教,门下三千弟子各有所长,成就各不相同,比如他得意的十名“尖子生”中,长于德行的有:颜回、闵子骞、仲弓、冉伯牛;长于言语的有子贡、宰予;长于政事的有子路、冉求;长于文学的有子游、子夏等。

同类推荐
  •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中生物经典教案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中生物经典教案

    为新课程实施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而精心编写,选取了大量教案,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 财务管理(应用型本科)

    财务管理(应用型本科)

    为了满足各应用型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需要,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了这本《财务管理》。全书共分十章,各章除正文之外均有导入语、小结,每章后均附有配套思考题和练习题,有些章节后还附有相关阅读材料。本书除可供应用型本科学生作为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外,还可作为大中专院校、成人高校和函授学校学生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用书,也适合企业经济管理干部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所用。
  • 盛开:第十七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A卷

    盛开:第十七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A卷

    本书为2015年春节期间举办的第十七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作品集,获奖者均为当下正游走在校园里的少年作者,他们拥有最崭新的视角和情感,以此描绘出新一代最年轻的成长面貌和梦想导航。作为《盛开》每年推出的特色系列,一直以来都是可读性非常强的作文辅导类和课外阅读类书籍。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三辑——希腊神话故事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三辑——希腊神话故事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城市发展学

    城市发展学

    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头等重大问题,也是城市的根本问题。城市的一切问题,既是在发展中产生,又是在发展中求得解决。城市发展学是城市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城市学也可以说是城市发展学。因为城市学的本质所在就是研究城市方方面面发展的学问。当然,相对而言,城市学的研究范围应当更加广泛和深入,其内涵和内容也会更加丰富。城市发展学的形成和建立,应当说是为城市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热门推荐
  • 虎啸三国

    虎啸三国

    一朝穿越,两世为人,命运的罗盘将他匆匆赶入三国乱世。智才的谋划,武将的搏杀,人性的抉择,时运的无奈,这一切才是真正的三国。时者,命也!天者,斗也!且看吕布温候如何搅乱三国,书写属于自己的一段传奇。
  • 壕在仙界

    壕在仙界

    钱还能花完?功法秘籍,灵丹妙药那不是那不是要多少有多少。修行慢,那就仙丹当饭吃,仙水当澡泡。身上搓下来的泥,都能当药卖了,隔壁家的大黑狗都馋哭了。有人说他是神壕,有人说他是圣人,而有人骂他瘪犊子,后来那人就凉了。秦秀则表示自己其实很平亿近人的。
  • 今天的娱乐圈也如此风平浪静

    今天的娱乐圈也如此风平浪静

    有钱人之间的爱情,1v1,多主角我流娱乐圈爽文,会有情节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 荒唐情事

    荒唐情事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为了获取顾可琛的第一手八卦新闻,罗卿卿不惜在凯越小区苦守两天一夜!结果顾可琛以采访之由,行强吻之实。面对顾可琛英气又妖孽的脸,罗卿卿用自己全部的理智果断拒绝:王子爱上灰姑娘,而且这个王子还是个镶钻石的,言情小说写写就好!可即使是这样,她还是悲催地成……
  • 魔与神之界

    魔与神之界

    在拥有一万多年记载的神魔大陆上,一颗新星相隔数代,闪烁无比,传奇时代即将开始……
  • 绝世特工妃:傻皇别玩火
  • 五行家

    五行家

    他为爱人,甘心耗费自己五十年的寿命。冥帝觉醒、灵素入侵、尸鬼再临,看似没有关联的灵玄事件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真相又是什么?他面对一切又该何去何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刀与针

    刀与针

    周辉全家被灭,还未出生的周辉意外存活下来,被郎中所救,跟随郎中学习医术和刀法,郎中离去后周辉便踏上了成长之路,从此结交各种人物,快意恩仇,名传四方
  • 媚世凄恋

    媚世凄恋

    玩穿越?她最拿手!这不,随便一穿,就是宋朝!身份嘛,马马虎虎,千金小姐不愁吃穿!可为何身边这么多帅哥如狼似虎?横看竖看,自己也是待宰的小羔羊!如此她哪能坐以待毙,反攻计谋手到擒来,哈,想吃我,乃们还嫩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