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799800000021

第21章 权篇(1)

世间万物,有所取,就必有所舍。当你取得一件东西的同时,也必会失去一些东西。人生的历程,就是一部短暂而复杂的取舍过程。只有懂得取舍的人,才能站到巅峰。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善于“量权”,即善于根据所称物体的轻重来变换筹码,即要学会掂量轻重、权衡利弊。

【原文】

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①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应对者,利辞②也;利辞者,轻论也。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难言③者,却论也;却论者,钓④几也。佞言⑤者,谄而干忠;谀言者,博而干智;平言者,决而干勇;戚言者,权而干信;静言者,反而干胜。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策选进谋者,权⑥也;纵舍不疑者,决也;他分不足以窒⑦非者,反也。

故口者,机关也;所以关闭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见奸邪。故曰:参调而应⑧,利道而动。故繁言而不乱,翱翔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观要得理。故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告以五音。故不可以往者,无所开之也。不可以来者,无所受之也。物有不通者,圣人故不事也。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⑨,言有曲故也。

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⑩;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虫之捍也,必以坚厚;螫虫紒紜矠之动也,必以毒螫紒紝矠。故禽兽知用其长,而谈者亦知其用而用也。

故曰:辞言有五,曰病、曰恐、曰忧、曰怒、曰喜。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恐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此五者,精则用之,利则行之。

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过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是故与智者言,将以此明之;与不智者言,将以此教之;而甚难为也。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而事不乱;终日不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忘。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

【注释】

①饰言:即修饰辞令,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②利辞:指巧辩之辞,思维敏捷、语言明快。

③难言:指责、诘难的言辞。

④钓几:诱出对方隐藏在心中的隐秘之事。

⑤侫言:奸巧谄谀、花言巧语。

⑥权:本指秤锤,这里是权变的意思。同时兼有权衡、斟酌的意思。

⑦窒:堵塞,阻碍。

⑧参调而应:参,即三,指心、耳、目三者。应,相互感应。意思是指控制自己、视察对方,相互协调。

⑨众口烁金:众人的言论可以熔化金属。

⑩工:擅长、善于。

紒紜矠螫虫:有毒刺的虫类。

紒紝矠毒螫:有毒的毛刺。

【译文】

所谓“游说”就是劝说、说服他人;劝说他人,就是要资助人,而资助人则先要为他人所接受。修饰辞令就是假借修饰和逻辑的手段来旁敲侧击、晓喻对方,使对方领悟,而达到说服人的目的。假借,就是为了强化语言的感染力量,弱化、避开对方心里障碍。应变对答,是用巧辩之辞,以求言语明快、思维敏捷,使自己接应对方话题能对答如流,从而说服对方。巧辩之辞是要多断少证,简洁准确而有力,具有义理,能有见解地提出主张的言论,是要是非褒贬观点鲜明、论述清楚、阐明真伪。而阐明真伪,是要验证是否正确。指责、诘难对方的言辞,是为了反驳对方的论调,揭示对方语言上的错漏,达到否定对方的目的,这是反驳的言论。反驳的言论是为了诱使对方暴露深层隐藏的思想。有时候使用佞言等花言巧语,是以谄言来顺乎对方,迎合对方以求得忠贞的名声,从而易于取得信任,使对方乐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有时以不实之辞奉承人,是以夸张雄辩、修辞饰句,显示自身知识的渊博以获取智慧之名来取得对方信服,增强言谈的渗透力;有时宜于采用平实公正的言谈,或是或非,或取或舍,果断不疑而求取勇的名声,使说话具有一定分量,增强讲话的严肃性与约束力;有时则宜于使用与对方休戚与共、显示怀君之忧的忧患之言,并善于权衡得失,权变而善谋,从而求取对方深度的信赖。有时则需运用思虑,使用巧饰之言,掩饰言语的失当、自己的过失,甚至相反,以进为退指责他人求取胜利。曲意巴结、奉承,就是谄媚;反复修辞饰句的,就是博;筹划运用谋略的,就是权变;果决而毫不犹豫的,就是决;自己不足,思考欠周,却责备他人的,就是反。

“口”就是人心的机关,是控制言语发出的地方。是用来封锁、宣传信息的。耳目,则是思维的辅助器官,可以用来观察知悉,发现奸诈邪恶。所以说,口、耳、目三者要调和相互呼应,共同运用,向着有利于己的方向发展。一般说来,虽有繁琐的语言并不纷乱,虽有翱翔之物并不迷惑人,虽有局势的变化并不危险,就是要在观物时,抓住言论的要害、掌握游说的真理。由此可知,对于色彩感觉不敏锐的人,不能给他欣赏色彩斑斓的画作;对于听觉不敏感的人,不要跟他谈论乐音的变化。之所以不能前往游说他,是因为他蒙昧暗滞而不值得开启,不能前去游说他,是因为对方过于浅薄,没有接受能力。事物有不通达的,而游说之人也有不能与对方进行思想交流的情况,因而碰到这种情况就不要去游说行事了。古人说:“嘴可以吃饭,不可以说话。”这是因为言语是有所顾忌隐讳的。众人的言论甚至可以熔化金子,是因为言语中常为隐情所制,难以明述的缘故。

人之常情,只要自己说出话,就希望有人听,只要筹办事情就希望能取得成功。所以一个聪明人是不会用自己的短处,而是用愚者的长处。不用自己的笨处而用愚人的擅长之处,这样做到避己之短用人之长,这样自己就永远也不会陷于窘迫。游说时论说到有利的地方,则要发挥其长处,陈述到不利的地方,则要回避不足。所以甲虫防卫,是用其坚硬厚实的甲壳。而带毒刺的爬虫采取行动,一定会用到它的毒螫。连禽兽都知道用自己的长处,人在言谈中也应该运用他自身的优点。

所以说,在言辞中有五种失常的情态,均须在言谈中避免,力求情绪稳定。这五种常态即为病态之言、幽怨之言、忧郁之言、愤怒之言、喜悦之言。一般地说来,病态之言就是指神态恍惚,精神不足,有衰竭之气、气势不足的言辞;幽怨之言是指心存怨恨,哀怨断肠而致失去理智,思维紊乱,失去主意的言辞;忧郁之言是指关闭阻塞,心情沉重压抑,思路不畅,不能宣泄,寡言少语的言辞;愤怒之言是指情绪激烈,言多狂悖,语失条理的言辞;所谓喜悦之言是指轻浮不庄,话语松散而无重点,抓不住要领的语言。以上这五种处于失去控制的情绪中的言辞,只有在情绪安稳、思虑缜密时方可使用;而为了便于达意,增强说服力,以唤起对方的情感反应,就必须以巧妙的情感表态去强化说服的效果。

所以与智者谈话,就要以渊博为原则,要显示自身的博学;与拙者说话,要以强辩为原则,要显示自己的口辩才能;与善辩的人谈话,要以简要为原则,显出自己语言的精要;与高贵的人谈话,要以鼓吹气势为原则;与富人谈话,要以高雅潇洒为原则;与穷人谈话,要以利害为原则;与卑贱者谈话,要以谦恭为原则;与勇敢的人谈话,要以果敢为原则;与行为有过失的人言谈,就要用尖锐、坚决的话语,这些都是与人谈话的原则。然而不少人却常常背道而驰。所以与聪明人交谈时,就要用这些方法去阐明道理;而与不聪明的人谈话时,则要用这些方法去引导,但是,这却是很难做到的。因此,言谈因说服对象的不同而有多种的方法,事物也有多种的变化。所以即使整天都在与人言谈,只要不失偏颇,分清不同类别的言说对象,也不会使事情混乱。整天言谈对象均没有发生变化,言谈的宗旨也不作变化,所以智慧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会使思维紊乱。故就智者而言重要的是要不乱不虚,听话善辨真伪,智慧高明,聪颖善断是非,出言要新奇巧妙,变化莫测,这样才能雄辩天下,说服人主。

【智解之一】

借助传媒 利用舆论

舌头没有骨头,但比铁还硬;舌头虽然不是钢板,却能伤人;舌头虽小,可以毁掉一座城市。“外交家或许手无缚鸡之力,但是他的舌头却八面威风。”不仅是外交官的舌头,有震撼人心的威力,普通人的舌头同样是“八面威风”的。

众人之言,很容易造成巨大声势,形成一种趋势。鬼谷子讲:“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忌讳也。众口铄金,言有曲故也。”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言论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个蔑视世俗舆论的人,称得上是一个勇敢的人,但是他为此付出的代价常常也是昂贵的。对于许多有创造意识和锐意进取的人来说,他们所惧怕的并不是面临的困难和挫折,而是舆论。他们怕舆论误解其初衷,蔑视其行为,嘲弄其失败。若舆论能对这些人多些理解,多些同情,多些帮助,社会和生活中便会多些创造,多些情致,多些色彩,人与人之间也便会多些和睦与宽容。

法国著名作家多让·拉古都乐所著《戴高乐全传》中的一段话:“当90%的法国人在忍受德法亲善的时候,他领导了国外抵抗运动;当3/4的法国人依然维护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时候,他开创了非殖民主义化的最大胆的行动阶段……”舆论令人信服才有力量。

传闻在流传中越传越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结果,如同一片完整的记叙文。说的人信誓旦旦,听的人深信不疑。传闻互相传来传去,其起源很难考究,事实真相如何,短时间内也无法搞清楚。所以,这真真假假的传闻,往往就给有心人以可乘之机。尤其在传播业还不发达的古代社会,有大智者就已经学会利用舆论来增强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了。

周的始主后稷传为姜嫄履帝迹而生,汉高祖刘邦乃斩白蛇起家,陈胜、吴广假借鱼腹狐鸣起事。起事者都喜欢借神异之事来武装自己。历代的封建君王都喜欢把自己“神化”,有意宣扬说自己是头顶祥云瑞气的真龙天子,是“神”在人间的代言人。他们善于在自己的头上罩上一层神圣的光圈,杜撰出种种神迹,以蒙蔽人民,让他们臣服于己。

中国古代讲究以歌谣,谶语等形式传播信息,利用歌谣、谶语造成大众压力,以惑众。

北齐后主高纬即位后其弄臣祖铤权倾朝野、结党营私、胡作非为。对此,战功卓著、正直刚烈的丞相斛律光十分忧虑,经常劝谏君王亲贤远佞,为此,祖铤十分嫉恨他。而此时正赶上北周企图进攻北齐,只因惧怕斛律光而不敢贸然行动。于是,他们就派间谍造谣说:“百升正升天,明月照长安。高山不推自崩,槲树不扶自坚。”祖铤一听正中下怀,马上报告给皇帝,皇帝不解其意,祖铤就解释说:“百升合起来就是一斛,明月就是光。高山指高氏江山,槲树指斛律光。这个歌谣的意思是说,斛律光要造反。”祖铤用意很明显,就是想鼓动后主高纬杀掉斛律光。后来,高纬终于在祖铤的挑拨下杀死了斛律光,不久,北齐也被北周灭掉了。

在近现代中国的某些重大历史事件中,“舆论”也发挥了引导公众的作用,如袁世凯想称帝时,全国都反对,却有几位很有名的学者劝进,大造复辟帝制的舆论。蒋介石想实行独裁,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都反对,“西山会议派”的政客们却为他大造“反共”舆论,帮助他执掌了军政大权。似乎是从那以后,掌权的政治活动家便越来越重视“舆论”的作用,制定出了种种“主导舆论”的策略与方法。舆论具有伟力,用于正途,可扬正气,斥邪恶,传播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用于邪路,则会黑白颠倒,真假难辨,正义难于伸张,邪恶常得逍遥。别有用心地利用舆论,制造传闻,利用真真假假、使人深信不疑的传闻,可以扩大自己的影响。

不仅如此,如果对舆论不加分析,有时还会上当受骗。舆论是有其虚假的成分存在的。社会就是一个化装舞会,人人都掩饰着自己的真正面目,但又在掩饰中暴露了自己的真实面目。妇孺皆知的华盛顿小时候砍樱桃树诚实认错的故事是1800年一位牧师编造出来的。西汉人邹阳曾为馋言所害,被囚于狱中,他写了《狱中上梁王书》,其中说道:“昔者鲁听季孙之说而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计而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梁王见书,才把邹阳放了。

世间的事,丑恶虽多,但仍是美好的。人们不能不看到,能真正影响人们思想的舆论传播,能真正进入人们心田产生影响力的舆论,莫不如中国古代诗人杜甫笔下“春夜”的“喜雨”,而几乎所有的战争舆论战略,均需要这类“细雨”的滋养。在市场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情况:那个叫喊得最凶的和发誓发得最厉害的人,正是希望把最坏的货物推销出去的人。

现代社会,公众舆论是一般大众对企业状态及特征的基本一致的评价,是企业形象形成的最后阶段,一般以对企业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两种形式出现。公众舆论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形象的好坏。好的公众舆论为企业塑造良好形象提供了契机,坏的公众舆论直接引发企业危机,损害企业形象。企业状态及特征的每一个方面都会经过传播引发公众舆论。其行为得当,顺乎民心,就会产生好的公众舆论。其行为不当或是遭到误解时,应该及时向公众表明态度,解释被误解的原因,承认错误或是说明真相,认真与社会公众取得沟通,求得理解或原谅,化解危机。为了影响社会舆论,企业可通过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展览会、赞助、庆典及公告、广告等活动制造和引导舆论,以引起公众注意,扩大企业影响,消除公众形成的某些偏见或误解,使舆论导向向有利于企业经营的方向转化。企业影响公众舆论,主要是通过扩大知名度、提高美誉度的方法实现的。

著名传播大师宣伟伯指出:“人既不完全像上帝,也不完全像野兽,人的传播行为,证明人的确是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与人相互交往,口耳相传,则传闻可以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具体,越传越丰富。谎言说上一千遍,就会成为令人信服的真话。所以聪明的人总是善用舆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智解之二】

谨言慎行 言简意赅

莎士比亚说过:“你的舌头就像一匹快马,它奔得太快,会把力气也绷满。”一个平常人每天平均要说两三千句话,其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废话。废话多了,就会有言语的失误,让人觉得说话的人轻率无聊,不愿再与他交谈。多嘴的人,不易得到他人的信任;利嘴的人,容易得罪别人;快嘴的人,容易失言;损嘴的人,容易招人恨。能够管得住自己的舌头是最好的美德。所以鬼谷子讲:“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即强调巧辩之言要多断而少证,简洁准确而有力,能够有见解地提出主张和言论。

同类推荐
  • 劝勉录

    劝勉录

    本书以尖锐深刻的字眼批评希腊诸神和民众文化的堕落、无耻与淫乱,以清晰、雄辩的论证,呼吁和劝勉人们在最世俗的生活中保持一颗超然的心,响应更高、更神圣的道德标准,要心存智慧和希望,对自然要有所敬畏,不要沉迷于不正确的道德观念中。
  • 中华家训(第二卷)

    中华家训(第二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以一种全新、简洁、有效的创新思维技巧,帮你迅速突破事业的瓶颈,提升竞争力。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改变思考的方式,打破思维定势,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让自己的生活精彩起来。你仍被“标准答案”束缚吗?你知道什么是“多元化思维”吗?你能快速、高效地解决学习或工作中的问题了吗?你准备好“灵感笔记本”了吗?停下无目的的忙碌吧!你需要的是丢掉不必要的东西,为大脑腾出空间整理思绪,保留真正重要的想法。
  • 人性与生死的秘密:自性光明论

    人性与生死的秘密:自性光明论

    生命的终极实体是永恒的实体吗?心灵光子源于超越时空永恒隐序的“王国”,人类智能的起源与宇宙的文明是什么?生命的终极实体与基因伦理学的关系又是什么?科学的终极真理与真空的理论:蛋白质生命-非蛋白质生命“生态物理学生命”,宇宙学的生命观-宇宙的智能生命;;寂光智能生命,人类与宇宙最新的对话。
  • 中国哲学十九讲

    中国哲学十九讲

    牟宗三,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海外新儒学的重要代表和集大成者。哲学大家刘述先曾说,牟宗三在当代中国哲学的地位比之于康德在西方哲学的地位。《中国哲学十九讲》为牟宗三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分为十九讲,大体按照时间顺序,论述中国哲学的特殊性问题、先秦诸子的起源及系统、魏晋玄理的内容及价值、佛教的哲学问题、宋明儒学等。书中所讲,关系到中国哲学的系统格局与义理综述。书中厘清的问题,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启发性。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诸芳尽

    诸芳尽

    东乌城的白色雏菊一夜之间顷刻凋零,那个终于回到禹城家门里的女孩,消香玉陨在一场美丽的梦里。“如果一切可以重来那该有多好。”可我知道,这世上本无重头再来这一说。
  • 匆匆行色

    匆匆行色

    《匆匆行色》是一部散文集。作者陈昌禄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这本散文集是作者在教学之余,游历山川,且行且思,写下的日记式的旅行笔记。全书共十辑,七十二篇文章。每一辑为作者去过的地方的行旅实录。作者在每个去处都深度感受了当地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并将自己的当时行为状态和思想情感付诸文字。
  • 超武全球

    超武全球

    震惊!地球竟然穿越了!从太阳系穿越到了遥远宇宙的大荒界,还不巧卡在一处古老禁地之中不能动弹。更离谱的是,地球意志满心无奈地和大荒界禁地意志经过交涉,完成了某个不为人知的交易,大荒界禁地成了地球人类的堡垒。于是,地球人类开启了大荒界的武道探索之路。然而,万年后,大荒界的土著人类们心里却有些慌了。什么时候,大荒界竟然出了这样一个危险神秘的顶级势力,难道是世界的灾难要来了?地球:玩笑了!玩笑了!
  • 巫族少女横行异界

    巫族少女横行异界

    喜欢美男的少女巫圣乐抱着龙胆,带着心爱的人穿越到了异世大陆。为了追查巫族秘辛,巫圣乐身怀神秘的巫医,巫乐两大技艺,在异世中组织佣兵队,打怪,升级,调戏美男。魔法绚烂,斗气昌盛又如何,她一样可以横行无忌。且看她巫圣乐在异世中的快乐生活……
  • 穷源

    穷源

    所有的物相似却不同所有的人相知却不识穷尽一切追溯源头
  • 淼焱之时,待君归

    淼焱之时,待君归

    淼(miao)人如其名,命中缺水,喜好水,焱(yan)是他生命中最珍贵的人,重生到另一个大陆依然坚持寻找,却不知。。。他一直在他身边。。。(现在正在帮老妹把这个文填好,最近先别看先,前后文不符合)
  • 天龙大主宰

    天龙大主宰

    普通人也能穿越?还获得了五色祭坛?且看他如何在异世搅风搅雨,登临绝巅,俯仰天下……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都市之神座传说

    都市之神座传说

    这是我的神座——当徐陵披挂铁甲坐上这空置蒙尘足有千年,甚至已经被凡人遗忘的神座时,他如是说。然后整个世界安静了,所有往昔的喧嚣、质疑,所有反对、末世都结束了。因为神说,这是不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