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797900000006

第6章 一个王朝的春夏秋冬(1)

清朝的历史,就像自然的四季一样,气候分明。清代的十二个皇帝,如果分为四个单元,那么,就构成了一个王朝的春夏秋冬。

春日:开国三帝的耕耘

清朝初年的三位皇帝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都背负着一个使命,如何让自己的政权壮大,如何让它壮大之后能够一统天下,又如何把这种统治维持下去。

他们就像春天耕耘的农夫一样,为这个新生的王朝播种着希望。

含恨起兵,终雪“七大恨”:努尔哈赤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努尔哈赤出生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州左卫一个小部酋长塔克世的家里。

明万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25岁。正月,明总兵李成梁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图伦城主尼堪外兰的引导下攻打古埒城,努尔哈赤父亲和祖父死于战火。努尔哈赤大怒,质问负责边境的明朝官吏,回答说是误杀。他要杀尼堪外兰,明官不同意。这时,苏克素护部萨尔浒城主诺米纳、嘉木瑚城主噶哈善哈思虎、沾河城主常书前来投奔,努尔哈赤与他们盟誓并把妹妹嫁给噶哈善。有三城主之助,努尔哈赤决定起事。

努尔哈赤凭借13副遗甲从攻打苏克素护部图伦城开始,以讨伐正在逃跑的仇人尼堪外兰为名,四处攻城略地。一次次的战斗,努尔哈赤都十分英勇善战。

他顺应时代潮流,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在内政、外务两大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在关系到一部、一国盛衰兴亡的用人问题上,努尔哈赤强调了六项原则:

一是必须任用贤人。

二为不论亲疏门第,公正举人,“勿论根基,见其心术正大者而荐之。莫拘血缘,见有才者即举为大臣”。

三系不拘一格,用其所长,“有临阵英勇者,用以治军。有益于国政之忠良者,用以辅理国政”。

四乃举贤贬奸,因“善良公正之人不举不升,则贤者何由而进。不肖者不贬不杀,则不肖者何由而惩”。

五是奖惩分明,功必赏,过必罚,“有善行者,虽系仇敌,亦不计较,而以有功升之。有罪者,虽亲不惯,必杀之”。

六为赏赐效劳官将,视其所需,赐与马、牛、阿哈、食谷、衣服、财帛和妻室。

他还制定了厚待功臣的重要国策。对于早年来投、率军征战、尽忠效劳的“开国元勋”,如费英东、额亦都、何和里、扈尔汉、安费扬古等“五大臣”,及杨古利、冷格里等人,给予特别礼遇和优待。努尔哈赤着重指出“贫时得铁,犹胜于金”,招徕了许多机智忠贞武艺超群的有才之人和猛将谋士。

有了这些准备,五十八岁的努尔哈赤,便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在赫图阿拉举行开国登基大典,自称“承奉天命覆育列国英明汗”(简称“英明汗”),定国号为后金,建元天命。一个辖地数千里、臣民数十万的强大的后金国,出现在中国的东北地区。

明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1618)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呈告皇天,声讨明国之过,发军征明。

努尔哈赤的“七大恨”,是指责明朝政府欺凌自己和广大女真的七条大罪。第一恨为明军“无故生衅于边外”,杀其祖父觉昌安与父亲塔克世。第二恨是明朝违背誓言,“遣兵出边,护卫叶赫”。第三恨系明臣背誓,指责建州擅杀出边采参挖矿的汉民,逼令建州送献十人斩于边上。第四恨,乃明朝“遣兵出边,为叶赫防御”,使叶赫将其许聘与努尔哈赤及其子代善之女“转嫁蒙古”。第五恨是,明廷遣兵,驱逐居住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不容收获”。第六恨为明帝听取叶赫谗言,遣人持函,“备书恶言”,侮辱建州。第七恨是明廷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并吞的哈达地区。

努尔哈赤与明朝交战,取得了胜利,第二年,明朝从各地调兵近十万,采用分兵合击的战术进攻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运用“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对策,击溃明军,取得了“萨尔浒之战”的胜利。

锐意进取的继承者:皇太极

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从小就受到努尔哈赤的喜爱。皇太极本人生来面色赤红,眉清目秀,行动稳健,举止端庄。他聪明伶俐,耳目所经,一听不忘,一见即识。他很爱看书学习,在努尔哈赤的诸将中唯有他识字。

努尔哈赤去世后,大贝勒代善与诸贝勒大臣商定由他嗣位。天命十一年(1626)九月初一,皇太极即位。

在位的16年中,他锐意革新,加强中央集权,对政府机构实行改革,缓和民族矛盾,扩大武装力量,发展生产,招降纳叛,网罗人才。他大力扩张,以武力征服朝鲜和察哈尔蒙古,多次出兵打击和掠夺明朝,先后攻占大凌河、松山、杏山、锦州,为清兵入关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皇太极能文能武:文能读汉文书,武能冲锋陷阵。年轻时,他就跟父兄一起统一女真,攻打明朝,驰骋沙场,智勇双全。萨尔浒一战,他凭借着智勇一连数胜:进攻吉林崖,明主将杜松惨死;攻打斡珲鄂模,明游击龚念遂殁于阵中;他与代善追击明监军康应乾于富察,明军溃败。

皇太极雄才大略,不满足于守成,决心要开创崭新的局面。他执政后,踌躇满志,从面临的内政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第一,“安民”。努尔哈赤晚年,境内的人民反抗如火如荼。皇太极继位后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他知道汉官汉民备受虐待是祸乱之源,因此规定,凡国内汉官汉民即使从前想逃跑的及令“奸细”往来的,事属已往,不再追究,结果“逃者皆止,奸细绝迹”。皇太极非常强调满、汉“均属一体”,审罪、服役,不要有差别。这使汉人得到安定,感到后金统治下的地方是一块“乐土”。

第二,“重本”。后金进入辽沈以后,不仅当地汉人从事农业,连满族也把农业作为本业了。

皇太极爱惜民力,停止修城筑墙,为的是“专勤南亩,以重本务”。他下令,所有村庄田土,八旗既已稳定,以后就不要变更了。对庄民的财产及所养牛羊鸡猪等,都不准任意妄取。

第三,加强集权统治。努尔哈赤时代的后金带有浓厚的民族原始特色。皇太极当汗以后,倾心仿照明朝大搞专制集权。他上台伊始,设了八大臣管理国务,称八固山额真,在旗内总管一切事务,国家有事,与诸贝勒“偕坐共议”,狩猎出师,各领本旗兵行,还负有稽察责任。

固山额真的设立,削弱了诸贝勒的权力,却加强了汗权。更有过之者是废除三大贝勒“直月”制度。天命六年(1621)努尔哈赤命四大贝勒“按月分直”,皇太极即汗位,四去其一,其余三大贝勒仍“分月掌理”,这是一种分权制度。天聪三年(1629)完全改为由以下诸贝勒代行直月之事。皇太极的权力便高高在上了。

对皇太极最重要的考验当然是对付明朝。皇太极即位时,明朝正因为宁远的胜利而变得强硬起来。皇太极一上台就曾致函宁远巡抚袁崇焕,表示希望“彼此和好”。袁崇焕绝不示弱,回信提出,既然希望和好,就应说明后金如何从占领的辽东地区退出。实际上双方都没有多大诚意讲和,后金想争取时间用兵朝鲜,明朝则时时不忘恢复一统天下。

皇太极在总的战略上要与明朝争衡,这是不可改变的。但在辽西受阻,一时不得不另找出路。他决定向蒙古进军,一方面征服尚未统一的蒙古余部,另方面也是寻找从蒙古向明朝进攻的道路。

皇太极对蒙古有所了解,当时他已参加过与喀尔喀、科尔沁等部的结盟,也曾领兵援助过科尔沁,为了表明与蒙古的亲密,他还娶了两位蒙古女子为妻。然而蒙古方面的最大劲敌是察哈尔林丹汗。他在对付蒙古问题上要有所进展,必须制服这个劲敌。

天聪二年、六年、九年,皇太极对蒙古察哈尔部三次用兵,击败察哈尔部林丹汗。林丹汗西逃,病死甘肃。

此后,皇太极放开手脚,对明朝进行骚扰战争。其间,他还利用明朝君臣间的矛盾,用反间计杀掉了明朝在东北的名将袁崇焕。

在皇太极一生的经历中,最大的转折是从后金汗到大清帝。他是第一位当大清皇帝的人,这是他个人权势的升华,也是他父亲努尔哈赤创建后金国以来的划时代的飞跃,同时也是满族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

天聪十年(1636)四月,诸贝勒大臣以远人归服、国势日隆为理由,请求为皇太极上尊号,未允。后来萨哈廉让诸贝勒检讨过去,表示今后忠诚效力,皇太极答应可以考虑了。然后皇太极又以“早正尊号”征询汉官儒臣的意见,鲍承先、宁完我、范文程、罗绣锦等都表示赞成。萨哈廉又召集诸贝勒各书誓词,向皇太极效忠。“外藩”诸贝勒闻讯也请求上尊号,皇太极同意了。

天聪十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极举行登基大典,祭告天地,受“宽温仁圣皇帝”尊号,建国号大清,实际是把后金改为大清,改元崇德,从此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清朝诞生了。

清朝的发展,皇太极设想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统一东北,第二步扩大到黄河以北,第三步才是统治全中国。

崇德二年,在征朝鲜皮岛获得大胜之后,皇太极做了一个梦。梦中他到了明朝,在宫中,仿佛看见了万历帝,仔细一瞧,原来是金代神像给了他一册金史。第二天早晨反复向大学士及诸王贝勒说梦并征求意见。大家都说是得国吉兆。但是从梦中所反映的皇太极的志向就是重建第二个金朝。

崇德三年六月,皇太极对喀尔喀蒙古达尔汉囊苏喇嘛说的一番话,有同样的意思。他说:“昔辽、金、元三国之主,当征战时,西伐厄讷忒黑,东抵朝鲜,北及黑龙江,南至于海,无远弗届。朕今日正与相等也。”第二年,皇太极致书明朝皇帝,一方面说自古以来未有帝之裔常为帝;另一方面又说辽、金、元亦曾君临天下,暗指他也要以一个少数民族取代大明的统治。崇德七年,他又用金朝曾占领中原为例,示意将像他们那样入主中原。但是明朝派兵部职方司员外马绍愉到清朝讲和,清朝只提出以宁远双树堡中间土岭沿海至黄城岛以西为界,黄城岛以东属清朝。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皇太极继承了努尔哈赤的遗志,发展壮大了后金,并建立了清朝,为入关做好了各项准备。可以说,在皇太极时代,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终于进入紫禁城:福临

公元1644年,北京城三次易主。先是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入北京,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在煤山自杀,而后山海关一战,李自成战败后匆匆退出北京,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护送着刚刚即位不久的小皇帝福临,进入了明朝的政治中心紫禁城,顺治皇帝变成了这座皇城的新主人。

从此到多尔衮死的七年十二月初,朝政由多尔衮一人独揽。多尔衮建立了全国性的新的国家政权,采用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顺治八年(1651)正月十二日,福临这位少年天子亲政御殿受贺。他表示:国家政务至繁,不是他一个人所能独理,诸王、贝勒及文武群臣都须殚忠尽职,洁己爱人,利弊悉以上闻。

为了改善吏治,顺治帝采取了三项措施。

首先强调官吏的选择。顺治八年(1651)闰二月初七,他指出,国家纪纲,首重廉吏。近来有的贪污成习,举荐冒滥。他谕令督抚严加甄别属官,把有德有才兼通文史的官员保举上来;对那些不识文义,任役作奸,不能管理百姓的要参劾。

顺治十年四月,他亲试词臣(文学侍从之臣,如翰林)62员。试题是《君子怀德谕》、《请立常平仓》。根据考试结果,21人从优外转——由京官转作外省同级官,41人保留原衔。十一年二月,甄别直省督抚,给予江南总督马国柱、直隶总督马光辉升级加衔,而浙江巡抚萧起元等降级,湖广总督迟日益革职。

第二是打击贪污纳贿。他要求揭露、弹劾大贪大恶。江南巡按秦世桢弹劾江宁巡抚土国保包庇贪污,朝廷下令严审,土国保听到消息便自杀了。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九,广西巡抚王一品因行贿被处以绞刑。十二年十一月初五,顺天巡抚顾仁因纳贿被处斩。为了杜绝贪污,他制定了严厉的处罚规矩。

第三是加强对官员的考核。顺治十年正月与十六年正月先后以大计考核全国地方官员。根据官员的不同表现对他们作出留任或降职等不同处理。顺治十年这次考核,969名地方官受到革、降、调的处理。

除考核外官外,他又于顺治九年五月确定以京察考核京官,六年一次。顺治十年四月初五,京察付诸实施。吏部侍郎、学士、詹事等官由顺治帝亲行考核,六部、通政使司、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等衙门均参加考核。

顺治帝还加强了皇权统治。过去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握有镶黄、正黄两旗,多尔衮死后,顺治帝把属于他的正白旗夺了过来,于是独有三旗,加强了自己的力量。

顺治帝吸取历代尤其是明朝宦官当政对于皇权严重干扰的沉重教训,把太监人限制在千余人,比明宫太监的十万(又一说数万)减少了许多许多。此外他还于顺治十年(1653)严申,不允许太监干政,规定太监官衔不能高过四品。

在这种逐渐接近中原统治方式的改革中,清朝已经蒸蒸日上,在顺治治理国家的后期虽然还说不上万象更新,但康乾盛世在此时已经呼之欲出了。

如日中天的盛世

如果说清代的开国像是播种希望的春天,那么康雍乾三代,则是清朝历史上的盛夏,那是一年中阳光最耀眼、最热烈的季节了。

天花选出的明君:康熙

康熙出生后不久,即因没有出天花等原因而被皇父顺治下令抱出宫外养育,因为天花在当时是一种令人畏惧、传染力极强的疾病。当时由内务府正白旗汉军包衣曹玺的妻子孙氏负责照看,住在西华门外稍北的一座府第(即今福佑寺)。但康熙两岁时仍染上了致命的天花,多亏孙氏的精心照料才逐渐康复。

出过天花的康熙随后被召进宫中,开始了他的读书生活。

由于严格的宫廷教育和康熙本人的聪明好学,使他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基本掌握了满族传统的国语(即满语)和骑射,以及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中那些讲究君臣之礼和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顺治十八年正月,顺治在亲往悯忠寺参加亲信太监吴良辅削发出家仪式后返宫途中一病不起。在发觉自己已染上致命天花病的情况下,顺治开始认真考虑继承人问题。具有政治远见的孝庄文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在继承人的选拔中,指名皇三子玄烨为候选人,理由很简单,他出过天花,对这种可怕的疾病有了终身免疫力,将来可不致为此影响大清帝国的基业。

顺治听从了母亲的建议。但为了避免他自己即位初年摄政王多尔衮专权独断的局面,顺治临终前制定了一套防范措施:废除皇室宗亲长辈代行摄政的做法,实行在异姓功臣中选拔成员的四大臣辅政体制,规定:凡涉及军国大事,四大臣议定后,必须奏请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裁决而行。因而在康熙即位的头几年中,朝廷政务主要由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辅政大臣主持,博尔济吉特氏则负责教养小皇帝,并参与重大决策。

康熙六年(1667年),玄烨十四岁。因为他的父亲福临从14岁开始亲政,所以辅政大臣索尼等人先后上疏,请求玄烨援例而行。玄烨便在祖母博尔济吉特氏(孝庄太皇太后)的支持下,于同年九月初九在太和殿举行了隆重的亲政大典,诏告天下,开始亲政。

同类推荐
  • 汉旗烈

    汉旗烈

    大汉末年,权臣当道,民不聊生,我来了开启人生的辉煌历程。
  • 三国之名将终结者

    三国之名将终结者

    三国是个将星云集的时期,能人异士层出不穷,可是有很多名将却死的默默无闻,比如江东吕蒙,鲁肃病死家中,陆逊被孙权逼死,张飞死于小人之手等等。为将者当以马革裹尸,战死沙场为荣,而不是死于阴谋和病痛上。
  • 大宋之巅

    大宋之巅

    被跟踪狂杀害的心理医生王天一,穿越到了北宋乾德四年。摇身一变成了开国功臣天平军节度使石守信的三子石保从,可却被动地卷入了削藩的政治漩涡之中。是生存还是毁灭,他在一次一次艰难的抉择中是把大宋迅速带入山巅,还是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且看他如何经历三朝而屹立不倒,走过充满传奇的一生。
  • 折戟沉沙

    折戟沉沙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物离乡贵,人离乡贱,更何况是穿越?别人穿越都是虎躯一震,王霸之气一测漏,美女江山尽入囊中,再不济也有漫天神仙指点,最差也送神器什么的。主角王焕,穿越之后没有虎躯,也没有王霸之气,而是穿越到汉末,变成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婴儿,重走人生路。作为一个艺术生,穿越重生在汉末,白手起家造豪车,招兵买马征战天下。
  • 三国之仅此一生

    三国之仅此一生

    一曲安魂乱,百战枯骨眠。映日江花冷,血火二人眠。
热门推荐
  • 冰焰传说战神篇

    冰焰传说战神篇

    九颗神奇的法珠,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奇妙修炼法则。原本无忧无虑的普通少年,在突如其来的奇遇和难以承受的变故同时降临时,踏上了一条别无选择的道路。
  • 执念踏天

    执念踏天

    心有执念,天不可覆。你出现在了我的生命里,我就绝不允许你以任何方式离去,纵然是寿元断尽也不行!既然世人皆因执念称我为魔,那我陈末从此,踏天成魔!
  • 圣女你的节操碎了

    圣女你的节操碎了

    他是高高在上的西阙国王爷,她是魔教圣女兼变态教主。一次意外的相逢,“杀了吧”,男子面无表情。他替她疗伤却废了她的武功,伤了她的蛊蛊,让她有家难回,还被自己人追杀。“姑娘,你的节操碎了”,尼妹的,你知道什么是节操吗?第一次见面,他救她因为与人相似的外貌。与他许下承诺,等她伤好了便给他做侍寝侍女,嘿嘿,等老子伤好了天高任鸟飞,管你什么承诺嘞!别忘了,老子是女子不是君子!!!他救她却不信任她,她缠他却不真诚与他,两人各怀心事,各有各的打算。。。。。。。。。。。。。ps:第一次写文,文笔不好请见谅,楼楼会一直更的!打滚求收藏,求评论,求阅读!!!
  • 货币政策研究

    货币政策研究

    开放经济意味着一国资源能够借给其他国家使用。如果一国能从外部借到资源,这个国家的支出就可高于其所拥有的资源禀赋和生产能力;在随后的某个时间,这个国家需要偿还先前从其他国家所借的资源,导致其偿还时的支出低于其所拥有的资源和生产能力。资源跨期跨境的使用和配置涉及利率、汇率、贸易条件等相对价格,与各国金融机构、货币当局、政府、住户部门、企业部门和国外部门的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密切相关。本书考察利率、汇率、贸易条件等相对价格以及货币供应、信贷等数量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货币政策传导的规律,将理论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提供参考。
  • 凤起云澜

    凤起云澜

    悦君风华年少,感君柔骨温情,不知何时情根已深埋,大抵只有一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方得其中滋味。惜卿窈窕温婉,念卿巧笑嫣然,哪知晓红线原已牵,怎一句“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道得个中灵思。
  • 艾泽拉斯之翼

    艾泽拉斯之翼

    这是一部自娱自乐的小说,写一部我喜欢的魔兽史诗。
  • 斗魂

    斗魂

    这是一个斗灵魂兽的世界,曾经的强者,穿越之后却因为觉醒的灵魂兽乃是斗魂大陆最最低等的猪,陷入到绝境,难道这一切都无法改变……主金的金刚王、主木的夜叉王、主水的修罗王、主火的毁灭明王、主土的罗刹王又将发生怎样的巨变……
  • 樱霜剑

    樱霜剑

    九月樱花落,寒雪异往来.....樱霜剑!见过樱花飘落吗?很美...那一抹淡淡的粉红飘洒在空中,像似飞翔像似坠落,随着记忆一点点的飘落在心弦的最深处....见过雪花飘落吗?很美...那一抹洁白的绒花轻轻洒在大地,飘落在脸颊上随之融化,就像一滴泪夹杂另一滴泪,滑落出心底阴霾的往事......一把神剑轰动江湖,得此剑者,得天下!
  • 大武林随想

    大武林随想

    武林?颜寻表示,我的武林很自在,泡泡柳若馨,追追展红绫,和无情妹子聊聊人生。对!就这么简单!
  • 万古第一进化系统

    万古第一进化系统

    (支持正版订阅!谢谢!)仙陵出来的青铜巨棺,撞破了太阳系的结界,笼罩远古时间长河的灵气苏醒了,进化大世初露一角,掌握万古前神秘的系统科技,楚天觉得应该冲破世间枷锁,成为万众生灵仰望的传说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