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797900000027

第27章 政坛游戏中的生存规则(1)

清朝是古代官僚体制的顶峰,历史上官僚制度积累下来的经验和诡诈伎俩,都为清朝所继承。清朝的官场规则,就是整个中国古代的“政坛现形记”。

官字两张口:皇帝与百姓之间的群体

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以皇帝高高在上、臣子按照金字塔形林立为其特征。那么,这个官僚制度中,处于皇帝和百姓之间的官员们,究竟是怎样一种生存状态?

俗话说“官字两张口”,实际上,在官场中生存,这两张口,一张要对上级说话,另一张要对百姓发威。

清朝的官员们,果然将中国几千年的官僚制度集大成,他们摸索出了很多的诀窍。

对上要开笑口

这些诀窍,被官员们归纳成为“官诀”。官诀在清代官场上是一应俱全的。其文云:“投桃、报李、拍马、捧场,此手腕也。标榜、拉拢、结拜、联姻,亦手腕也。排挤、造谣、掠功、嫁祸,又手腕也。如何模棱,如何对付,如何吹牛,如何装病,形形色色,无往而非手腕也。一切皆手腕,也就是一切皆作态,一切皆作假。一切皆作假,便做官矣!打官话,说假也。做官样文章,写假也。官场的道德,假道德也。官场的事务,假公济私的勾当也。”

在封建官场上,上司对下属的好恶对于下属的升降安危起着极大的作用。上司喜欢的下属,就可能升迁得快;厌恶的下属,则可能官位不保。就像《官场现形记》说的:“凡是做官的,能够博得上司称赞这们(么)一句,就是升官的喜信。”因而下属对于上司的喜怒好恶极为看重,“得上官一笑则作数日喜,遇上官一怒则作数日戚”。为了让上司喜欢自己,做下属的大都掌握一条诀窍:唯上是从。即绝对听从上司的,以上司之是非好恶为自己的是非好恶。有不同看法也不说,而只需唯唯称是即可。清代官场上,这种唯上是从的风气是极盛的。光绪朝《月月小说·序》云:“一言发于上,‘者者’之声哄然应于下,此官场也。”又有清人撰联云:“著著著(zhuó),祖宗洪福臣之乐;是是是,皇上天恩臣无事。”这种只知唯唯称是应声虫式的官僚,充斥于清代官场。

英国人威妥玛因久在中国,故对中国官场极为熟悉,他在日记中曾记述了自己所亲见的清朝官吏遇事不敢陈说己见,而只知附和上司,唯唯称是的情况。

他写道,中国虽事权不归一,但大臣仍不敢各抒己见。在总理衙门中,每当外国使臣发一议论,中国官吏都以目相视——大臣视亲王,新入署的大臣又视旧在署的大臣。如果亲王发言,则众人轰然响应,如亲王不说话,诸大臣便不敢先发言。

有一次,威妥玛自己到总理衙门办理外交事宜,说了一句“今天天气甚好”,无人敢应。有一姓沈的官吏忍不住应道:“今天天气确实好。”于是王大臣又说:“今天天气确实不错。”此时以下各官轰然响应。

由于清朝官吏唯唯称是已成习惯,所以有时对上司所说的话根本不过脑子就附和,以至闹出笑话。有一长官因嫌属吏办事不力而加以斥责,属吏连说“是、是”。长官又骂属吏为王八蛋,属吏仍连说“是、是”。

《官场现形记》也写了这类笑话:某都司侍候洋人时只知说“亦司”(英语“是”),有一次他不慎弄坏了洋人的行李,洋人问他是不是偷懒,他答“亦司”,又问他是不是存心想弄坏行李,他也答“亦司”,结果挨了洋人的打。他很不服气说:“我们官场上向来是上头吩咐话,我们做下属的人总是‘是是是’、‘着着着’,如今我拿待上司的规矩待他,他还心上不高兴,伸出手来打人,真正是岂有此理!”

身历乾、嘉、道三朝的显宦曹振镛是奉行“多磕头,少说话”官诀的典型。

曹历任三朝大学士,备受皇帝恩宠,死后还获得“文正”的谥号(“文正”是对有功尤其是品节端方的官吏的极高赞誉,据说清朝只有八人得此殊荣),并入了贤良祠,真可谓官运亨通,载誉后世。但他获得这样的高位和殊荣,并非因为他干过什么值得称道的政绩,而是因为他精通“多磕头,少说话”的官诀。清人朱克敬《暝庵二识》披露其自白云:“曹文正公晚年,恩遇益隆,身名俱泰。门生某请其故,曹曰:‘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这便是曹振镛自己概括的“身名俱泰”的秘诀了。

《清史稿·曹振镛传》夸他“实心任事,外貌讷然”,“小心谨慎,一守文法”。实际即说他任皇帝驱使,唯唯诺诺,恭顺过人。但就是靠这,他成了三朝元老,跟着哪个主子都吃香。

曹振镛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多磕头,少说话”的官诀,还向门生后辈加以提倡,甚至告诫那些专负纠弹之责,本应“多说话,不磕头”的御史也行此官诀。《暝庵杂识》记云:“道光初,曹太傅振镛当国,颇厌后生躁妄。门生后辈有入御史者,必诫之曰:‘毋多言,毋豪意兴!’”这些御史听了曹振镛的话,都“循默守位”,能不说就不说,得过且过了。

《官场现形记》有一段华中堂向门生贾大少爷传授“多磕头,少说话”官诀的描写,华中堂极像曹振镛。书中写到贾大少爷向华中堂请教关于磕头的问题,华中堂说:“多磕头,少说话,是做官的秘诀。”“应该磕头的地方万万不要忘记不磕:就是不该磕,你多磕头总没有处分的。”书中又写到黄大军机向贾大少爷称赞华中堂的秘诀:“华中堂,阅历深,他叫你多磕头,少说话,老成人之见,这是一点儿不错的。”

曹振镛一方面向门生后辈传授磕头秘诀,一方面又向皇帝献钳制大臣之策,使大臣们不得不“多磕头,少说话”。他曾向昏庸的道光皇帝献策说,对臣子们“指陈阙失”的奏章,可“择其最小节目之错误者谴责之”,使臣子们感到天子能“察及秋毫”,便更加恭顺听话了。于是道光帝吹毛求疵,闭塞言路,“奏章中有极小错误,必严斥罚俸降革”。结果,“中外(朝野)震惊,皆矜矜小节,无敢稍纵”。臣子们全成了“多磕头,少说话”的庸碌之辈,所上奏章也“语多吉祥,凶灾不敢入告”,报喜不报忧了。太平军起事时,大臣们互相隐讳,直到许多名城被攻克,才不得不上奏。对于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有人指出:“皆振镛隐蔽之罪有以成之。”

对于曹振镛倡导的官诀给吏治、世风带来的恶劣影响,许多有识之士给予了揭露和抨击。朱克敬在抨击曹氏官诀时说:“道光以来,世风柔靡,实本于此。近更加浮滑,稍质直即不容矣。”还有一位正直的无名氏填了四阕《一剪梅》词,讽刺曹振镛之流及恶劣的世风。其一云:“仕途钻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丰(这是说外官打探京城官场消息,贿赂京官)。莫谈时事逞英雄,一味圆融,一味谦恭。”其二云:“大臣经济在从容,莫显奇功,莫说精忠。万般人事要朦胧,驳也无庸,议也无庸。”其三云:“八方无事岁年丰,国运方隆,官运方通。大家襄赞要和衷,好也弥缝,歹也弥缝。”其四云:“无灾无难到三公,妻受荣封,子荫郎中。流芳身后更无穷,不谥文忠,便谥文恭。”真是惟妙惟肖又入木三分!

下僚有时对上司的意图并不那么清楚,要想迎合上司,就要加以揣摩,同时,迎合上司意图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套用上级公文中的现成文字。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借老幕友之口,道出幕友拟稿办案时以套用上级衙门的公文来迎合上司意图的情况:“吾辈办案,无不叙套,一切留心套熟,则不犯驳饬。”作者继而指出:这种处理公务时事事窥探上司衙门的意图,即“无不叙套”的秘诀,误尽了天下苍生。

清代官场上还流行着一条官诀:“得罪小民,得罪朝廷,不得罪上司和乡绅。”此诀也属唯上是从一类。得罪小民,小民不敢造次。得罪朝廷,天高皇帝远,责罚有时也无力,还能博得个“敢批龙鳞”的名声。得罪了上司可不得了,上司会明里暗里处处整你,使你丢官受罚,身家难保。做下属的一方面要巴结奉承上司,一方面又要贬低自己,以抬高上司。有一副趣联,生动地概括了这种情况:“大人大人大大人,大人一品高升,升到三十六天宫,与玉皇大帝盖瓦;卑职卑职卑卑职,卑职万分该死,死到十八层地狱,为阎王老子挖煤。”下官对上官自称“卑职”源于元代,明清积习相沿,上骄下谄,无职不卑。

圆滑者无忌口

封建官场常常是不平静的。同僚间钩心斗角,上司喜怒无常,政敌互相倾轧,政局变幻莫测,都是官场上常见的现象。因此,久历官场的人便揣摩出了圆滑模棱、以时趋避的做官诀窍。靠此便可以八面玲珑,左右逢源,谁也不得罪,从而顺利地做官升官。

清代官场上这种做官诀窍甚为流行。清初官场上的流行观念是:圆滑是明智,刚正是狂愚。顾炎武曾引白居易题胡旋舞女的诗形容这种坏风气:“臣妾人人学圆转。”晚清吏风败坏,政局多变,圆滑趋避之术更加流行和精微。刘光第曾感叹道:“宦途趋避闪烁,何止万端。”

《官场现形记》上说:“同人拉拢是没有吃亏的,这叫做做官的诀窍。”实际上,官场中拉拢决不止于同人之间,而是凡对自己有用者,皆尽力拉拢。其拉拢之法甚多,有拜同乡、拜把子、拜门、结干亲、内眷通往来、留客聚饮、代买婢妾、打麻将时谦让对方等等。其中前四种已在上面专节叙述,这里说说内眷通往来。内眷通往来即支使自己的太太联络同人的太太。此术之妙处在于“妇人女子之运动,尤捷于老爷之运动”。为了交际,太太的衣服首饰必讲究珍贵,虽老爷无衣无褐,太太则须绮罗摇曳,虽老爷无肉无鱼,太太则可一箸万钱。

身历咸、同、光三朝的显宦王文韶是精于圆滑趋避之术的典型。王文韶曾做过很多高官,在地方上做过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在朝廷做过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可谓官运极佳。他做官的诀窍就是遇事圆滑模棱,明于趋避。《清史稿·王文韶传》说:“文韶更事久,明于趋避,亦往往被口语。”因其圆滑模棱至极,所以被人讥为“琉璃球”“琉璃蛋”“油浸枇杷核子”。清人何刚德说:王文韶“人极圆通,人以琉璃球目之”。郑逸梅说:“王文韶为人柔和婉转,有琉璃蛋之称。”《清朝野史大观》记云:“京师士大夫艳传文勤(王文韶)有油浸枇杷核子之徽称,盖甚言其滑也。枇杷核子固滑矣,若再加以油浸之,其为滑殆有不可以方物(形容)者。”在清代官场上,类似王文韶这样的油滑官吏极多,因而该书又说:“清代官场,无论京官、外官、大官、小官,皆含有枇杷核子性质,未可专以此谥文勤也。”

王文韶圆滑的一个具体表现是遇到重要问题需要表态时,推三躲四,装聋作哑。李伯元《南亭笔记》讲到一件事,很能说明王文韶的这一特点:王文韶入军机后“耳聋愈甚”,一日,二大臣争一事,相持不下。西太后问王意如何,王不知所云,只得莞尔而笑。西太后再三追问,王仍笑。西太后说:“你怕得罪人?真是个琉璃蛋!”王仍笑如前。

王文韶的耳聋半真半假,他常以假聋作为躲事避风头的手段。深知其奥秘的清末大吏梁士诒在给其父的一封信里说,王文韶“有聋疾,而又遇事诈聋”。王文韶圆滑成性,素不与人争,而一旦遇到势大的权臣驳斥自己的意见便特别受不了。有一次在讨论对外政策的御前会议上,他的意见被某权臣驳斥后,竟吓得“汗流浃背,俯首不敢再言”。王文韶对自己的圆滑处世之道不但不羞愧,反而颇为得意,认为自己这样做与世无争,与人无仇,可以稳坐官位。

他当军机大臣时,每天凌晨入宫值班,轿前都导以写有很大“王”字的灯笼,使人一望便知是他。有人以革命党正谋炸权贵劝他去掉灯上的字,他说:“我一向与人和平共处,没有仇人,正怕误伤。所以特地把灯上的姓字写得很大,以便人能看到。”可以看出,王文韶是很欣赏自己的圆滑处世之道的。

《官场现形记》写了个圆滑模棱的徐大军机,很像王文韶。这位徐大军机“见了上头,上头说东,他也东,上头说西,他也西。每逢见面,无非‘是是是’,‘者者者’。倘若碰着上头要他出主意,他怕用心,便推头听不见,只在地下乱碰头……后来他这个诀窍被同寅中都看穿了,大家就送他一个外号,叫他做‘琉璃蛋’。”王文韶是杭州人,曾做户部尚书,“有聋疾”,书里写的这个徐大军机也是杭州人,户部尚书,且“两耳重听”,从《官场现形记》的描写看,徐大军机当是以王文韶为原型的。

对王文韶这个靠圆滑趋避之术官运亨通的庸吏,正直之士是非常鄙视的,除讥为“琉璃球”之类以外,还有人在其死后撰“挽联”讥之:“承尘集,耳眚闻牛,聪明不愧琉璃,速死毋成覆巢卵;鹿友乘轩,猿公恋栈,相业惟堪伴食,攀髯去作素餐臣。”联中嘲讽王文韶不愧是个“琉璃蛋”,虽官居相位,但不过是个尸位素餐的“伴食宰相”(唐代卢怀慎与姚崇对掌枢密,自以吏道不及姚崇,故每事推让,人谓之“伴食宰相”)而已。此实乃盖棺之论。

清代官场上精于圆滑趋避之术的官僚还有很多。下面再举翁同龢、李盛铎、善耆、徐世昌四人为例。翁同龢是个经过官场千锤百炼的老官僚,甚精趋避之术。在晚清政治风云中,他首鼠两端,既想替皇帝收回权力,又怕自己担当擅权的罪名,先是保荐康有为,继而又后悔。他所念念不忘的唯有个人的利害得失,唯恐承担半点责任。《续孽海花》里写梁启超评论他说:“龚师傅(影射翁同龢)太胆小,于官场中趋避之术太工,他只可以做承平良相,决不能做救时名相。”谭嗣同又分析说:“这位老夫子的意思,一来要迎合王爷的意思,二来要脱卸在小翁(指张荫桓)身上,不担责任;三来恐怕我(指康有为)不受羁勒。”可见翁同龢的圆滑狡黠。李盛铎也是个巧于趋避、见风使舵的官僚。他曾签名参加了保国会,但后来感到对自己不利,便退了出来,并上书劾会,以求自免。他起先奔走的是极端守旧派徐桐之门,为了迎合徐桐厌恶洋货的心理,他砸了自己的鸦片烟枪。但徐桐死后,他又马上转而攀附好讲洋务的奕劻,并一改追随徐桐时砸烟枪的面孔,向奕劻吹嘘起自己“深通洋务”来了。曾任民政部尚书的善耆在清末亲贵中以圆滑见称,他对于光绪帝和慈禧两派,采取骑墙式的两面讨好做法,八面玲珑。清末民初屡任高官的徐世昌经过几十年宦海沉浮,总结出四条秘诀,并自吹靠了这四条在宦海中没有失败过。第一条为“圆通”。即讲话要留有余地,耐人寻味;做事要容可转圆,随机进退;待人要保持不即不离;干事要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不致左支右绌。另外三条秘诀是“沉稳、柔韧、机警”。

同类推荐
  • 首席外交官

    首席外交官

    现代外语学院的高材生沈哲再一次西藏腹地的探险性旅游中阴差阳错地穿越回了1868年成为两江总督沈葆桢(时任福建船政大臣)的儿子,一代封疆大吏林则徐的外孙,本来想老老实实熬到老爷子去世就移民美国,但面对灾难深重的中国最终与那个时代的许多人一样走上了救国图强的道路,利用自己的优势与西洋各国谈判桌上迂回周旋,成为大清帝国的首席外交官。
  • 帝国由中世纪开始

    帝国由中世纪开始

    异世界梦幻之地,伟大的帝国由中世纪开始!
  • 源外人

    源外人

    意气风发的少年苏源,确因一次探险,莫名其妙的来到了大梁,开始了一段“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峥嵘岁月。他用自己的聪睿,度过了一次次的险难,结识了自己的心爱人,练就了旷世武功,更让大梁焕然一新……
  • 抻汉

    抻汉

    不就是蹭网估个分嘛?怎么转眼回到2019年前了?
  • 乱世之战争修罗场

    乱世之战争修罗场

    一个乱世中小人物的故事,也是新世界的开创者的故事!大明绝世
热门推荐
  • 革宋

    革宋

    天下非赵氏天下,乃华夏之天下。吾起兵,也非夺回赵氏江山,而是要光复华夏江山。
  • 青春不再之残缺

    青春不再之残缺

    大学宿舍里,四个性格完全不同极具个性的女生,她们的爱恨情仇,她们的奋斗拼搏,挥洒了青春与泪水,写下了一页页的青春篇章。不管曾经是多么地年少多么地花样年华,几十年过后也都只会是成为自己当初最不想成为的角色。不管曾经是多么地刻骨铭心,如今看来也只不过是人生电影中的一章。友情地久天长,爱情海枯石烂,这般的诺言,现在听来,有的不是可笑而是淡然,毕竟我们年轻过,而这些,就是我们年轻时发生的故事。
  • 穿越致未来

    穿越致未来

    唔.........我太懒了.......不想解释...........
  • 用随笔治疗解离型人格与双向情感

    用随笔治疗解离型人格与双向情感

    用随笔写作治愈自己的解离型人格障碍与双向情感障碍
  • 布洛妮娅的奇妙冒险

    布洛妮娅的奇妙冒险

    变成了布洛妮娅,穿越到斗罗大陆。(人设崩坏注意)(现在不想更辣,以后随缘更)
  • 名人传记丛书——杰克·伦敦

    名人传记丛书——杰克·伦敦

    杰克·伦敦来自社会最底层,幼年的他几乎没有享受过爱与家庭幸福,他因贫困而辍学,做过苦力、当过船员,甚至一度沦为小混混。但他从没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创作,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想。本书生动地叙述了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曲折的一生,把他人生的每一个精彩转变展现给青少年读者,了解并学习杰克·伦敦不凡的经历和勇于搏斗的精神。
  • 种族纠纷—屠龙者

    种族纠纷—屠龙者

    迷恋安宁生活的魔族太子隐藏身份与人类和睦相处,被压抑已久的龙族想要打破这宁静,魔族太子遇到了空前的危机是战?是和?都在魔太子一念之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之男神养成史

    快穿之男神养成史

    阮馨,一名内外科双修的天才医生,在连续几天高强度的手术因过度劳累猝死。再一次醒来却绑定上了坑宿主的系统,从此走上卖萌卖惨卖身的攻略之路。本文1v1,男主至始至终是一个人,女主前期不知情,后期逐渐揭晓,最后会回归现实世界本人第一次写快穿文,请多指教本文有虐有宠(看心情看投票)主打宠,不喜勿喷
  • 倒追我爱上你

    倒追我爱上你

    青春是最美好的回忆,也是最动人心弦的光。始终怀有善意对待身边的人与事,世界也会回馈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