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770600000008

第8章 路在山的那一侧(3)

饭桌上我没有哭。饭桌上,我将所有的菜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可是吃完饭,当我站起来,当我背过身去,我发现,我在刹那间,泪流满面。

吃饭这点事情

当她还是小娃娃的时候,家里粮食总是不够吃。似乎,有时候,连吃饭也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似乎那时候母亲很少吃饭,她看看碗里的饭,看看她,微笑着,对她说,慢点吃啊。那时她并不知道粮食的金贵,活着的艰辛,或者就算知道,也不会去管。她的全部心思只在吃饱,只在千方百计让自己饥饿的胃得到一点暂时的满足。若干年后她努力回忆当时的情景,可是她竟一次也没有回忆起来年轻的母亲吃饭时的样子。

当她长成小姑娘的时候,家里日子好过了一些。是仅仅能够吃饱的那种,绝没有闲钱可以享受。偶尔,母亲会做一盘好菜,每到这时,她便像过节一样开心。其实好菜不过是几块红烧肉,一条鱼,一盘炒蛋,或者一盘辣子鸡块。到这时,母亲的筷子便很少伸向那盘菜。充其量她只是将象征性地动动筷子,然后,便只顾啃着手里的馒头。她对母亲说,您也吃点。母亲笑笑说,好。筷子伸向盘子,却什么也不会动。母亲也需要营养,母亲的味蕾也能够分辨出粗粮与美味,可是她在家人面前,总是心安理得甚至无比幸福地拒绝着来之不易的好菜。

然后她结婚了,有了爱她的丈夫。家里日子自然不会太过拮据,可是她突然发现,似乎,她遗传了母亲在饭桌旁的习惯。当然她会与丈夫一起分享一道好菜,可是当那道菜所剩不多,当丈夫仍然意犹未尽地吃着那道菜,她便绝不会再动那道菜。她并没有亏欠自己的感觉,她认为她必须这样做,或者,只有这样做,她才能够心安。她爱她的丈夫,非常爱。世上还有比偷偷为自己的爱人省下几口好菜更令人幸福的事情吗?甚至,她以为,这也是浪漫的一种吧?

再然后,当她有了天真漂亮的女儿,她便坚信自己真的遗传或者继承了母亲的习惯。女儿有挑食的毛病,喜欢吃的菜更少,每到这时,她对那道菜更是连一口也不敢吃了。她认为她对快乐和幸福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她想一家人的快乐和幸福不正是她的快乐和幸福吗?假如能够让他们的胃口得到满足,那么,即使她顿顿馒头咸菜,又有什么呢?每每碰到女儿喜欢的菜,她的筷子便会转变方向,甚至,这已经成为她的本能。

她想她理解了自己的母亲。她想她真的理解了自己的母亲。

难得有了假期,一家三口回到乡下。她知道母亲的习惯,所以那天,每道菜她都做了很多。那些菜即使十个人吃都足够,她想,她的母亲终于不必只为给她省下一点好菜,而只啃手里的馒头了。

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啊。

可是吃饭时候,她突然发现,每当母亲的筷子伸进一道菜,她的女儿便会拒绝再去碰那道菜。桌子上有八道菜,几分钟以后,女儿竟然拒绝了其中的四道。她瞪了瞪女儿,可是女儿看着她,满脸无辜。她把女儿拉到一边,悄悄问她,怎么回事?女儿眨着眼睛,认真地说,姥姥脏!我嫌姥姥脏!

女儿自然是挨了打的。那是她第一次打自己的女儿,那天她下手很狠。母亲惊慌地跑过来护住外孙,又哄又逗半天,终于让她再一次坐回饭桌边。可是,重新回到桌边的母亲,筷子再也没有拾起。她只顾啃着手里的馒头,有时低下头,喝一口白开水,然后抬起头,冲她的外孙女轻轻一笑。她的笑容里绝没有半点埋怨和不满,从母亲的眼睛里,她只看到了满足与快乐。

那天她哭了,哭得一塌糊涂。那天她终于明白,其实,她并没有真正理解自己的母亲,或者,她并没有真正理解自己,或者,她并没有真正理解女人,更或者,她并没有真正理解亲情。亲情是美好的、真挚的、温馨的,可是为什么,有时候,亲情竟也这般残酷,令人心碎?

大山深处的土屋

土屋隐在大山深处,周围古木参天。土屋里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木床,一个灶台,一堆木柴,一铺被褥,一盒火柴,一把刀。除了他们父子二人,从没有其他人进入到这间土屋,当然更不会动用过这些东西。可是每隔一个月,父亲仍然会领着他的儿子过来,擦一擦桌子和椅子,晒一晒被褥和木柴,磨一磨刀,装走灶台上已经潮湿的火柴并更换一盒新的干燥的火柴。当这一切忙完,父亲就会领着儿子静静地离开。门上挂一把锁,却从来不曾锁上。那锁是为防止野兽们闯进土屋的。它对任何人都不设防。

父子俩住在另一座大山的山脚,距这间土屋,大约五十多里。从家来到土屋,再从土屋回到家,需要整整三天。离开家走不远就没有路了,三天时间里,父子俩几乎都是在密林中穿行。尽管世界上可能不会再有人比他们更熟悉这一带的山野,可是他们还是经常会在途中迷路。这绝对算得上一次遥远的艰苦的危险的跋涉。

父亲以前靠打猎为生,后来不让打猎,就在山脚下开了几亩荒地,闲时再上山采挖些草药,日子倒也安逸舒适。儿子第一次跟随父亲来到土屋,只有五岁;现在他已经十五岁了,父亲仍然坚持着自己怪异的举动。整整十年,整整一百二十个月,父亲和他,在家和土屋之间整整往返了一百二十次。一百二十次,或许并不算多,可这是一百二十次毫无意义的举动。每一次儿子都会心存不满,然后疲惫不堪。

问父亲原因,父亲总是笑笑说,到时候,自然会让你知道。

仍然,每个月,父子俩总要去一趟土屋。忙完,再锁了门离去。儿子认为这一切完全多余:不会有人来到这片没有人烟的山林,更不会有人来到这间土屋。--父亲究竟想要干什么?

终于,那一次,当他们推开木门,父亲惊奇地发现,屋子里竟有了住过人的迹象。--灶台边的柴火少了,火柴被划过,椅子被挪动,被褥尽管叠放整齐,却不是他们上次离开时的样子。并且,那把小刀也不见了。

父亲开心地笑了。他对儿子说,这就是我们十年来一直坚持的理由。

儿子听不懂。

父亲说很明显,有人在这里住过至少一夜。现在他虽然离开,不过这间土屋和土屋的东西却帮他在这片山林里度过了最难捱最危险的夜晚。甚至,可能挽救了他的生命。

儿子问难道我们每个月往返一次,每次用去三天时间行走一百多里,并在这土屋里准备这么多的东西,就是为了等待这个人吗?

父亲说是的,我们等待的虽然不一定就是这个人,但我们等待的无疑是来到这间土屋并需要帮助的第一个人。我们不过每个月来这里一次,却将一个人的生命挽救,难道这不值得吗?

可是,万一这个人没来呢?

那我们就把这件事坚持做下去。

假如永远不会有人来呢?

那就永远坚持做下去。

可是这样做有意义吗?

当然有意义。父亲说,你知道吗?在你来到这个土屋以前,我已经一个人在家和土屋之间往返了十年。就是说,其实我们并不是用了十年时间才等来第一位需要帮助的人,而是用了二十年。

你是说这土屋是你垒起来的?

不是,我只是修了修而已。这土屋是一位老人垒起来的。他垒这个土屋,和我们每个月来这里一次的目的完全一样,那就是--帮助一位未曾谋面却是真正需要帮助的路人。他的家,住在山的另一侧,每个月他都会从家来到这里,擦一擦桌子和椅子,晒一晒被褥和木柴,磨一磨刀,换走灶台上的火柴,然后离开,回家。他也用了整整二十年的时间,才等来第一位需要帮助的人。那个人在山里迷了路,他筋疲力尽,急需一把柴火……

那个人是谁?儿子好奇地问他。

我。父亲淡淡地说。

几年后父亲老去,不能够翻山越岭再次来到这间土屋。不过每隔一个月,土屋里就会迎来一位与他长得非常像的少年。他在土屋里擦一擦桌子和椅子,晒一晒被褥和木柴,磨一磨刀,换走灶台上的火柴,然后离开,一个人回家。

一切只为了明天、或者后天、或者明年的某一天、或者后年的某一天、或者二十年后的某一天、或者永远都不会到来的某一位路人。

第一次印刷

我的书架上,摆放着很多书。这些书,一部分是从书店购回,一部分是从旧书摊上淘回,一部分是朋友所送。密密麻麻的,似拥挤在一起的历史。某一日,一本一本地翻,本来毫无目的,后来,却几乎翻遍了书架上的所有。这时的心情,也愈来烦躁和不安起来。

我见到,大部分,绝大部分,在前几页或后几页上,印着,第一次印刷。印数,五千册居多。抛开其它因素,这等于说,这本书,世上仅存五千册而已。好像,一种物什,剩到了这个数量,就应该身价倍增了。而这些书,这些不过印了五千册的书,却常常遭受被人打捆送到废品站的命运。

书印上了“第一次印刷”,不仅代表了印次,更代表了信心。否则,只需“一次印刷”便罢,“第”字就显得毫无作用。想想看,“第一次印刷”之时,出版社和作者,对书的前景,怀着怎样的一种期待啊!然而,第二次,却只能永远成为一种美好的幻想罢了。假如书有生命,那么,我不知道,这是它完成了一生,还是夭折在襁褓。

也有第二次印刷,第三次印刷,第若干次印刷。不多,但有。一本书,突然间就火起来,火得你猝不及防、莫名其妙。然后,其中一些,被拍成电影,或者电视剧,或画成漫画,完成它的普及。作者们,也从幕后走向前台,端一张笑脸,便似普度了众生。

说这些书是庸俗的,对作者和读者,都不太公平。那么,称通俗吧,好像更恰当一些。通俗的东西得以广泛流传,通俗的制造者得以名利双收,也是好事。毕竟,图书的出版,更多地是以一种市场化的行为在操作。但我想,那么多“第一次印刷”且仅仅完成了“第一次印刷”之书,真高雅到百姓看不懂的地步么?不过是一些大气的散文,一些厚重的小说,一些生活的所悟,一些对文化和历史的精辟见解,或者,一些我们本就应该知道的事情甚至常识。难道我们,难道我们的脑子,真得没有多余的一丝丝空间,装下这些东西么?

并非要捧起谁,棒击谁。但一些时尚作家的书在畅销,以一种蜂拥之式,将一些出版社、书店、书架和脑袋们塞满。但另外的一些人呢?那么多沉重和厚重的东西,那么多生命的炼历和思想的精华,却只能接受“第一次印刷”并仅有的“第一次印刷”的命运。谁在读书?谁在读谁的书?

并非要逼人读书,并非要逼人研究学问。但我想,泱泱一大国,却有那么多“印数五千册”并“第一次印刷”之“绝版书”,是不是,有些太不正常了?5千比13亿,这个比值,于是让人的心,变得沉甸甸不知所措。

丢失的信任

小时候的村子里,全村锁头加起来,不会超过十把。门倒是结实厚重,关上,严丝合缝。门上两个大门环,其中一个门环上,拴一根红布条。逢需锁门时候,红布条往另一个门环上一搭,就算锁上了门。锁上门,别人就不能擅自闯入。那时候,对村人来说,一根一扯即断的红布条,远比现在的防盗门结实百倍。

想想那时候,人与人之间,是怎样的一种信任啊!红布条其实更像告诉别人,现在家里无人看管。然从我出生直到我离开村子,也从未听说过谁家丢过东西。后来我将这件事说给朋友听,朋友说,因为贫穷吧?家里没什么东西,所以才不怕偷。我笑。我想他没有经历过苦日子,才会这样说。事实上,越是穷苦的日子,一点点生活资料才显得尤为珍贵。随便一个人,随便推开一家,扛走一袋或者半袋粮食,都可能要了一家人的性命。然,没有。

所以来到城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人与人之间那种相互提防的紧张感极不习惯。为防贼人歹人,防盗门紧闭;为防受到欺骗,不与陌生人说话;为防受到伤害,不敢对朋友推心置腹;为防受到讹诈,不敢见义勇为。因少了信任,我们活得小心翼翼,苦不堪言。

还有,我们去饭馆吃饭,会怀疑他们的饭菜不干净;我们去公司应聘,会怀疑他们是否只为骗取我们的报名费;我们购买打折的商品,会怀疑商品的质量有问题;我们看到电视上的明星广告,立即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骗子!

信任之所以丢失,是因为我们或者我们身边的人曾经受到伤害。我们不想受到伤害,所以,对别人,对别人的所为,我们宁愿不信任。

我常常想,信任之所以丢失,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包括你我。在这个信任缺失的年代,也绝没有一个纯粹的受害者。包括你我。

前几日回老家,见到农村的变化,很是欣喜。然欣喜之余,又很是伤感。我见到各种各样坚不可摧的铁门和各种各样坚不可摧的锁头,那种一根红布条就可以让别人莫入的年代,真的是一去不复返了。

那天在超市门口,一个素不相识的小男孩突然交给我一只脏兮兮的断线的风筝,然后命令我,帮我看一会儿!人就跑进超市。他在超市里呆了半个多小时,我在超市门口替他看了半个多小时。那天我非常忙,但是那天,我必须也只能拿着那只也许永远不会再飞上天的风筝,直到他再一次从超市出来。

因为那天我隐约看到一根搭在门环上的红布条,因为那天我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来自于陌生人的信任。因为我想,不管可不可以,就让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这里重新开始吧?

口舌之快

呈口舌之快之人,多是空洞无物之人。

同类推荐
  • 世界上最具智慧的演讲全集

    世界上最具智慧的演讲全集

    本书是智慧的结晶,思想的典范,历史的记录,艺术的杰作。该书从古今中外的各界名人的演讲名篇中精心撷取最具智慧的篇章,并加以归类编辑。
  • 社交金口财

    社交金口财

    《社交金口财》以社交口才为基点,旨在传授如何让你运用口才在社会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每个人来说,只要你有良好的口才,在社交时就会讨人喜欢、人见人爱,你只要肯下功夫,学习他人的方法,吸收他人的经验,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方法和经验,那么,你就能成为演说家、口才大师、社交高手。
  • 决定成败的习惯与细节

    决定成败的习惯与细节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繁杂的工作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为人所忽略的习性——习惯,这是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平坦与坎坷,失败与成功,乐观与悲观,失意与得意的关键之处。现在,习惯与细节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行动,没有好习惯与好细节,很难成功;有了坏习惯而又不注重细节,是绝对不能成功。习惯是由一个人行为的累积而成定型,它决定人的性格,进而成为决定人生的重要因素,而细节正是习惯所培养成的。杰出的企业家之所以杰出,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平凡人所不具备的许多好的习惯和好细节。
  • 美丽一生的5项法则

    美丽一生的5项法则

    本书教你如何展示自己的美丽,发掘你多年生活经济积累的智慧,用他们来创造你与自己的爱人、家人和朋友之间更为紧密的联系。
  • 你可以不浮躁

    你可以不浮躁

    本书挑选了近百则生动而有趣的小故事,从十个方面阐述浮躁的缘由,以及对于浮躁个人可以运用的方法和策略,全面阐释个人如何正视浮躁、调整心态、控制情绪并战胜自己。穿插的故事融可读性、启发性、智慧性和实用性于一身,力图帮助读者走出浮躁,静心凝神淡定从容,挖掘生命的潜能,拥有快乐生活。可读性强,启发性强,适合社会大众读者阅读。
热门推荐
  • 烂透了的好人

    烂透了的好人

    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我不是个好人,却也不是个烂人,我得生活没有一波三折,却也不是顺丰顺水,感谢命运让我与你们相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妃太潇洒

    魔妃太潇洒

    她,是站在追杀榜上还可以谈笑风生的杀手莫云遥,扮猪吃老虎是她的代名词,却因上古神器自爆而死。她,是天仪大陆楚家有名的嫡系废柴,无任何修炼天赋,人人嫌弃,人人欺。一朝重生,契神兽,炼神丹,她一个也不少。他,圣阁圣子白邺尘,晋升圣王的条件都和她有关,她是他的追杀对象,他却爱上了她,圣王地位与她,他会如何选择?让我们一起见证云遥的重生复仇之路。?【片段】看它要说正事了,云遥也不开它玩笑了,咻的一声,小毛球成一条完美的抛物线,直接进了云遥刚刚喝水的杯子,“咳咳,谋杀亲宠啊!!”?“不好意思,扔的太准,没办法。”云遥一脸我不是故意的表情,把小毛球从杯子里拎了出来。
  • 重生之魂梦武侠

    重生之魂梦武侠

    饭店老板李三笑无意间得到一块石头,没想到是某神秘宗门信物,在被神秘宗门追杀时,意外开启了信物,肉体被毁,重生到武侠世界,每晚做梦,都能进入武侠世界的梦境里学习各种武学。
  • 简少他总是想离婚

    简少他总是想离婚

    你相信一眼万年吗?偶然的相遇,却又有着命中注定般的缘份,一旦认定了是你,便一生都是你,怎么也摆脱不了。当舞蹈演员邂逅至情至性的简氏独子,演就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甜得腻人,虐得纠心,兜兜转转,终是有晴天。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 你在天堂还好吗?:纪念港台六大超级明星

    你在天堂还好吗?:纪念港台六大超级明星

    作为我们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很荣幸亲眼见证着那曾在影视、歌坛中的天王天后叱诧风云,那靓丽青春的银幕形象、那绕梁的歌声,伴随着我们长大,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命运,激发着我们不断前进;作为不幸我们不能与他们“再见”,他们带着一缕青烟,不说一声“道别”就飞往了天堂的那端,留下的只是那逝去的回音。当我们听到现在千篇一律发无病之呻吟的歌声、看着做作的银幕电影然后感叹着现在没有好作品时,对他们的逝去,感到是心的阵痛,如果他们还在,又是怎样一番新景?本书记叙了港台六大超级巨星:李小龙、翁美玲、梅艳芳、张国荣、邓丽君、黄家驹,让我们一起怀念他们。
  •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

    《菜根谭》可以为大家清清火气,降降压力。菜根味苦,苦后有回甜。菜叶菜秆我们天天吃,其实菜之精华在于根,人之精华在于性。我们做人把先天本性巩固好,好比一棵青菜根肥苗壮,自然生命就旺盛。《菜根谭》内含格言,每天一段格言,每天提升一点境界。为方便讲述,《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分为三卷,中问经历苦、涩、甜,是为“菜根三味”,每味都是药,每味都是缘,每味都是道,每味都是福,请君自品之。
  • 梵芯结

    梵芯结

    “?梵?罗?”梵罗执起她的手,一笔一划的写下他的名字,那修长的指尖在她手心来回划动,又酥又痒。看着眼前惊为天人的绝美男子,醉离芯的心不可抑制的加快了跳动,不得不承认,梵罗比她见过的任何一个男子都要好看,就连皇兄这个京都第一美男在他面前都不值一提,他是那样的圣洁那样温柔,就连身后满树的梵罗花都失了颜色。她观察他的小动作好似被发现,梵罗坏心眼的攥着她的手不放,动作越发轻柔,看着醉离芯泛红的耳尖,梵罗勾唇一笑,那笑容不知晃了谁的眼。
  • 我一生要编辑的梦境

    我一生要编辑的梦境

    一个沉默寡言的少年,一位名声赫赫的商业领导者,一个仁慈心善的大叔,一位童心未泯的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