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743700000010

第10章 绘画篇(9)

20世纪仍沿用传统形式创作的画家,以“国画大师”的名声而为我们耳熟能详。在这个时期,画家所面临的环境远比他们的前辈更复杂,尽管在学术领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呼声不乏响应者,“中国画家”却需要在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不断侵蚀、传统文化越来越不占统治地位的背景下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出于对自清代“四王”以来泥古守旧之风的厌恶,一部分画月落呜啼霜满天家试图从文人画以外的其他美术遗产,如敦煌壁画、宫廷的工笔重彩和民间艺术中汲取灵感,创立新风,但是所有这些尝试均无法成为“中国画”的主流。文人画的理念和形式,事实上已成为决定民族文化心理特征的“国学”——即孔孟老庄之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戴上“国画”这顶桂冠,它也随着国学的兴衰而几经沉浮。20世纪上半纪,中国经历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覆亡、军阀混战、民国的建立、抗日战争、内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尽管这半个世纪中国的社会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却诞生了一大批国画大师。这些画家的作品虽然和现代思潮、现代审美理想保持着不同程度的距离,但他们表现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识,也不同程度地渗透了现代人的情感心理。身处这样的时代,他们不约而同以完成传统绘画的创造性转化为己任,融会古今,同时正视一切外来和现时价值观的挑战,付出了更强的毅力和更大的决心,而真正做到了自成一家,不致被扔进无限风光图废纸堆。

来自湖南的齐白石(1863—1957年)使我们想到元代的王冕和“扬州八怪”的金农,他们确实是齐白石欣赏的文人画家,他崇拜的前人还包括徐渭、石涛、朱耷、“扬州八怪”中的李觯以及“海派”的吴昌硕,但更关键的是他在乡下曾经作为木匠的经历,这种经历赋予他其他人很难具备的民间艺术家的灵性。齐白石作画极为勤奋,是一位长寿的画家。有评论家指出,他年近70岁时,才完成其天赋的乡村诗人式灵感与文人画风格的完美结合。他的画既属于文人画体系,又不完全是文人画,尤其来自乡间池塘原野的生命气息,取代了通常文人画那种陈腐的“书卷气”。齐白石晚年的大写意,与其说是狂放的,不如说是质朴的,早年“齐木匠”的天真率意仍蕴含其中,举凡乡间所见所闻,蛙声蝉鸣、农作物、仔鸡蚱蜢以至生活日用品,皆成为他的绘画素材,如《玉米蜻蜓》、《蛙声十里》,都是典型的齐白石式文人画佳作。在画风上,一般文人多追求清淡秀逸,齐白石却是红花墨叶,视觉感受淋漓而明快。

黄宾虹(1865—1955年)同是一位“早学晚熟”的大师,尽管他与齐白石属于完全不同类型的画家。黄宾虹具有高深学养,秉持近似于“四王”那样的治学精神,他几乎将整个青、壮年时期用于对古画的研究和临写,契而不舍;同时恢复了宋、元时期的画家对自然的探索态度,他壮游山河,终于在年近八旬时完成了笔墨上的“变法”,创造了浑润华滋、古朴苍劲、厚重沉郁的“宾虹山水”,成为难以企及的绘画泰斗。

还有两位天才型的大师潘天寿(1897—1971年)和傅抱石(1904—1965年)。对于潘天寿的画,王伯敏评论说:“论评艺术品,民国期间,常有人以‘厚、重、大’为品评标准。若以此而论,潘天寿的画,正可谓‘厚、重、大’,尤其是‘大’,时人无有出其右者。即使他画小品,也有评者以为‘小中见大’,这个‘大’,还不在于画幅的大小,而在于他的‘强其骨’,在于他的毫端有‘力’、有‘气’和有‘势’。“强其骨,虚其心”是老子的思想,意思是既要有健全强悍的骨骼或坚韧的“骨气”,又要虚怀若谷,追求空灵的心境。

潘天寿的气质中有农民的朴厚,他的学养却完全是文人的。他融南北宗于一,突破明清以来花鸟画清丽柔美的风范,创造了奇险雄劲的风格,其画以花鸟、竹石为母题,其强悍的架构足与硬材质雕塑相匹敌,却往往展现出清新旷达、仿佛包裹着晨雾的境界。傅抱石是石涛的热烈崇拜者,以至将原名“瑞麟”改为“抱石”。他平时嗜酒,酒后舞笔挥墨,是一位极具诗人气质和浪漫性情的艺术家。他曾赴日本学习西画,善于用色彩和调性控制画面气氛,所作山水潇洒奔放,酣畅淋漓;人物画竟越过自宋代以降萎靡不振的风度,直追远古画圣顾恺之,用几乎失传的“高古游丝描”法,绘《九歌》、《丽人行》,极为洒脱,古雅而高贵。

潘天寿、傅抱石的绘画,主旨上虽然仍体现文人画的理念,却为“现代中国画”开辟了道路。现代“中国画”

留洋的画家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1552—1610年)等人来华传教,把欧洲油画作品带进中慧贤皇贵妃像国。利玛窦献给明神宗(1573—1619年在位)的礼品中,就有油画绘制的天主像、圣母像等。这种精细逼真的绘画,使中国画家感到惊异,但并未给予较高的艺术评价,也没有中国画家追随这种画法。到清朝初年,有许多擅长油画的欧洲传教士来华,并在宫廷供职。其中较著名的有意大利人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S.J.,1688—1766年)、潘廷章(Joseph Panzi,1733—1812年),法国人王致诚(Jean-DenisAttiret,1702—1768年)等。他们是中国宫廷内第一批外籍画师,曾受命绘制过多幅油画肖像。乾隆帝弘历曾命宫中选少年奴仆,随洋人学油画技法。现存满族画家五德的纸本油彩山水画,便是这一时期中国画家的油画作品。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外交往较前频繁,《幽谷图》西方的宗教绘画和商业性绘画更多地进入中国,西方绘画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也较前显著。但真正掌握西方绘画技法的中国画家,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同治年间(1862—1874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土山湾设立孤儿院,向收养的孤儿传授各种技艺,其中的图画馆传授西方绘画技术。孤儿长大离院,把油画技法带到社会。清末民初活跃于上海的周湘、张聿光、徐咏青等人,都出自土山湾孤儿院图画馆。与此同时,一些中国文人到了欧洲各国,亲眼看到西欧画家的精心杰构。清晚期曾出使过英、法、意、比等国的薛福成(1838—1894年)1890年在巴黎参观蜡人馆和油画院后撰写的《巴黎观油画记》被广为传诵,近代思想家康有为(1858—1927年)也撰文《意大利游记》,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给予极高的评价。中国知识界通过他们优美的诗文,初次了解到与中国传统绘画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绘画。

对新的绘画样式产生兴趣的中国画家,往往从摹绘油画印刷品入手,并使用各种代用颜料、油料,绘制基本上是中国传统风格的油画作品。直到出洋学画的青年陆续回国,这种局面才有所改变。最早出国学习油画的广东画家李铁夫(1869—1952年),于1887年到美国,曾受业于沙金(J.S.Sargent,1856—1925年)。最早到日本学画的李叔同(1880—1942年),于1910年学成回国,随即在天津、杭州和南京从事美术教学,他首倡石膏模型和人体写生,并在学校中组织洋画研究会。

辛亥革命以后,出国学画的人渐多,他们的去向主要是欧美和日本。较早去欧、美学画的有李毅士、冯钢百、吴法鼎、李超士、方君璧等人,后又有林风眠、徐悲鸿、潘玉良、周碧初、庞薰琹、颜文梁、常书鸿、吕斯百、吴作人、唐一禾、周方白、吴冠中、吴大羽、赵无极、朱德群等。中国留学生初到西欧时,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已在画坛取得稳固地位,学院派古典主义虽有人支撑,但其影响已趋式微。留欧的李毅士、吴法鼎、李超士、徐悲鸿、颜文梁、常书鸿等人,提倡古典的写实主义美术。在日本,以黑田清辉(1866—1924年)为代表的新进画家,已经以印象主义的艺术观念改变了日本美术教育的内容。赴日学画的留学生有王悦之、陈抱一、胡根天、俞寄凡、丰子恺、陈之佛、傅抱石、王济远、关良、许幸之、倪贻德、卫天霖、王式廓等人。由于日本不像法国那样具有深厚的油画艺术传统,所以留日画家在艺术上普遍倾向于印象主义以后各流派。留学生归国后,通常都以美术教学为职业,通过所在的学校,传播自己的艺术思想和绘画技法。

徐悲鸿(1895—1953年)、刘海粟(1896—1994年)、林风眠(1900—1990年)这三位曾留学海外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既是杰出的油画家,也是20世纪的中国画大师,对中国现代绘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1912年,17岁的刘海粟在上海创办图画美术院,1919年将其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这是中国正规美术学校的开端。20世纪20年代,中国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第一所高等美术学院杭州国立艺术院,以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私立苏州美术专箫声科学校等相继成立,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和颜文梁(1893—1988年)曾主持这些学校的教学,他们不同的艺术主张,使这些学校的教学各具特色。

同类推荐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电影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电影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 课外雅致生活-凡高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凡高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舞动真情

    舞动真情

    "本书是以美国著名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的自传为中心,重点反映其与前苏联著名诗人叶赛宁婚恋纠葛的一部书,共分三个部分:一是邓肯在生命最后两年里撰写的《自传》,二是邓肯与叶赛宁婚恋纠葛相关资料的整理,三是叶赛宁诗歌精选。"
  • 课外雅致生活-工业设计漫谈

    课外雅致生活-工业设计漫谈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正方形的乡愁

    正方形的乡愁

    本书是摄影家阮义忠继《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之后,又一再现二十世纪70—90年代真实台湾的经典摄影。在不断变化的时代,阮义忠着意寻找不变的价值,跋涉于旧日的乡土、温淡的老镇,记录下遇见的每一张纯朴面孔。80张照片及其背后文字,投递给我们那些已散落无踪的乡愁:成年对童真的乡愁,游子对家园的乡愁,车水马龙的都市对田野农耕的乡愁。黑白的正方形影像,隐藏着最深沉的情怀。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博弈空间

    博弈空间

    清晰的未知,迷茫的坦途。凡人的博弈,禁忌的攻防解放你的....咳咳,那啥。欢迎来到——博弈空间无限副本流游戏文
  • 我家林傲娇

    我家林傲娇

    从小林慕年和许年就被大家明里暗里说是天生一对。为此,许年表示很无奈。虽然,我俩名字是很暧昧,虽然,林慕年那货对我挺好的,虽然林慕年他是我邻居,还是竹马。但是我俩真是三四岁已经被取了名字很久以后才搬到同一个小区的。名字很暧昧,但是两个人当事人当真一点非纯友谊的关系都是不存在的。林慕年的人生梦想就是早点让许年那个傻子明白他的心意。许年那个傻子还天天对外解释,说他俩没关系,名字也只是凑巧,说他林慕年不喜欢她。我去您母亲大人的,老子要真不喜欢你,会天天教你写作业,给你送零食,还带你打游戏吗?抱歉,老子还真没那么闲。从小到大愿意扑老子身上的女生多了去了(小傲娇)见老子搭理了吗?
  • 爱你没有归期

    爱你没有归期

    年少时期的一见钟情,终究敌不过婚姻的三年之痒。决定放手的那天,夏沅将一纸离婚协议放到霍东年面前:“既然你已经有了更好的选择,那就分手吧。”他轻勾嘴唇,眼中带笑:“这么多年了,你终于把这句话说出来了。”原本以为放他自由彼此都能解脱,谁知换来却是万劫不复的深渊。他说:“你这个杀人凶手,你怎么还有脸活在这个世上!”她擦去眼角的泪水,让刀尖刺进胸膛:“要不……我把这条命赔给你?”初雪的那天晚上,霍东年疯了。他抱着一个鲜血淋漓的女人跑向医生:“救不活她,我让整个医院为她陪葬!”后来,有人见他掘地三尺,只为寻找一个叫夏沅的女人。
  • 无限之勇者归来

    无限之勇者归来

    无限之后——众多的强者回到地球,是摧毁还是保护?危险究竟来自哪里,敬请观看《勇者归来》......“探测到域外敌人,主神空间将在三部恐怖片后关闭,取消团战,恐怖片难度降低,所有小队成员在三部恐怖片之后回归原点!”......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宙源之晶

    宙源之晶

    这是一个未来的世界,一个动荡开始的时代。这是一个修行宇宙与科技宇宙刚接触的时代。......一块宙源之晶......将揭开整个宇宙破碎的序幕!......
  • 胡椒粉与幸运

    胡椒粉与幸运

    这是一位追求者的日常故事...难得如此精彩的盛世(雾),不如让在下沐浴更衣,穿西戴领,梳个发型泡个妹,冒个小险再与你小酌一杯?五十二如同流水潺潺,如同清风徐来,如同杨柳摇曳,柔软坚韧随遇而安的在吃货祖国和异世界徘徊于前。
  • 桃之夭夭,旖旎其华

    桃之夭夭,旖旎其华

    因为爸爸工作调动,她不得不从一个小镇来到大城市。即使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她还是融不进这样的环境。直到遇见他,他温柔、善良,带着她见识了太多美丽的风景,然后,也让她领会了爱情的美妙。但是有一天,他突然消失了,徒留下她一片伤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