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640800000007

第7章 反馈流程(4)

观众与观众互相传染、互相影响的问题,越来越引起艺术家们的注意。他们发现,戏中可笑的内容,总有几个观众首先感应到并发出笑声。尤其那些微妙的笑话,最早领悟的观众总是少数。他们的笑声提醒了邻座,使更多的人获得了理解,爆发出笑声。即使有一些并未真正理解的观众,也被周围的笑声所溶解。这一来,那几个最早发出笑声的观众又会有新的兴奋表情加入,借以表达对自己“先觉”的满足。就是在这种互相递接中,观众间取得了一种平衡和统一。奥·威·史雷格尔曾论述过这种现象,他说:“这时每一个人看见周围的人和他自己同样受到感动,彼此原来素不相识,一下子变成莫逆之交了。”他还把这种集体性的感受力和反应力描述得非常神奇:

多数人彼此之间这种外显的精神流通,几乎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它加强了平时总是隐藏起来或只向密友才倾吐的内心情感。由于这种精神流通,我们对它的有效作用已深信不疑。在这么多的同感者之中,我们感觉到自身的强大,因为所有的心灵与精神汇合成了一条不可抗拒的洪流。(奥·威·史雷格尔:《戏剧性与其他》。)

观众与观众之间的传染性,也可出现干扰演出效果的作用。观众是比较轻信的,对于剧情和邻座都是如此。一个在生活中像顽石般一样坚定而木然的人,一旦置身于剧场中,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邻座一声轻轻的抽泣可以使他的心弦也微微颤动,而邻座所发出的不信任的一哼,也可以在他的审美目光中蒙上一层疑虑。即使是那些对所演的剧目极有信心的人,也很怕与那些审美趣味迥异的人一起看戏。这本身就表现了人们在审美心理上的脆弱性。

坐闹市通衢而读书,听觉上的干扰可以扰乱阅读心境,但并不涉及书本内容;剧场里的情况要严重得多,即使是邻座最愚劣的议论和品评,也会造成正常审美程序上的顿挫,甚至造成实质性的破坏。有主见的观众当然不会放弃对这部作品的基本理解,却有可能对眼前的这台演出减少信任,抱怨它在艺术处理上的失当。这就是观众的心理传染对审美效果的干扰。在剧场之中,不满的星星之火会燃成一片大火,把整个演出葬送。对演员来说,这种传染性不啻是一场瘟疫。

上述剧场内的三组反馈关系,同时发生,互为因果,流转往还,组合成整个戏剧空间内的集体心理体验。

四 剧场内外的反馈

剧场内外的反馈,也可称为戏剧的宏观反馈,主要出现在由剧作家、导演、演出制作人所组成的创作群体与观众之间。

奥·威·史雷格尔指出:

关于一个作品是否宜于上演,常常要看观众的接受能力与癖性,因此,要看一般的民族心理与社会大众艺术修养的现有程度。在各种艺术中,戏剧,要算最世俗的了。虽然它出自热烈的心灵深处,却不怕在社会生活的嘈杂喧嚣中把自己表现出来。剧作者必须比其他作者更能博得人们的公开赞扬、高声喝彩。(奥·威·史雷格尔:《戏剧性与其他》。)

观众的接纳程度决定戏剧作品的社会命运。古希腊的几位剧作家就是从全民参加的戏剧大赛中评选出来而流芳百世的。中国明代昆曲兴盛之时,也曾出现过苏州虎丘山曲会,万千观众一年年在千人石前评选着唱曲家。观众的评定并不一定公平,后来清代戏剧家李渔就曾对此写过“曲到千人石,惟宜识者听,若逢门外客,翻着耳中钉”(李渔:“虎丘千人石上听曲”,《笠翁一家言全集》诗集卷七。)的诗句,指出了演唱的水平与观众的水平之间有可能产生的落差;然而,一个作品的命运,毕竟主要还是以广大观众的接纳程度为标尺。

契诃夫的剧作《海鸥》从失败到成功,当然与导演和表演水平的改进有关,但是,观众的因素更为重要。彼得堡的官僚和商人根本看不懂这出深沉的戏,他们在观众席里投给舞台的是不理解和不欣赏的信息,结果,连老练的演员也演得很糟糕。失败的信息又传递给剧作者契诃夫,使他颇为灰心,以致抑郁成疾。反之,莫斯科艺术剧院的观众们是可以领会契诃夫的思考和提问的,他们的由衷赞叹促成了演出的成功,这个信息传到契诃夫那里,他产生了另一种抑郁:后悔由于担忧而没去莫斯科参加首场演出。

人们常常援用此例,赞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回春妙手。但是实际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根本不能预期演出的效果。在演出的过程中,他无法揣测观众将作出什么判决。他曾这样回忆道:“我记得,我很害怕地坐在黑暗当中,在查列琪娜雅说那一段独白的时候,我的脊背对着观众,不知不觉地把一条腿翘了起来,因为这条腿在神经质地抖动。”“看来我们是失败了。在死一般的寂静当中闭了幕。”(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我的艺术生活》。)如所周知,如雷的掌声就在这时候响起。观众的欢迎是对契诃夫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报偿,但事实上观众很有权利不给这种报偿,尽管那是不公平的。正是为此,有着极丰富的艺术经验的剧作家和导演都为之忧心忡忡。

观众的需求历来不是凝固的,他们的审美口味在不断地变化,艺术家必须了解眼下的时间和空间中观众审美心理的新需求。正如波波夫曾经用过的一个比喻说的那样:他们倾听观众席有可能产生的反应,就像传说中的古代勇士俯下身来倾听大地中传来的声音一样,用耳朵紧贴着大地的胸膛,那么专注,那么虔诚。

观众对艺术创作群体经常会作出不公平的消极反馈,这是我们多次提到过的“公共期待视域”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应该与观众重建一种积极的反馈关系,而不能听命于观众的消极反馈而采取奉迎态度。一味奉迎,会使整个反馈关系下滑直至沉沦。爱尔兰诗人叶芝曾经断言:“现代剧场枯萎到今天这般光景,是因为剧作家只想到观众,忘记了题材。”(威廉·巴特勒·叶芝:《语言、性格与结构》。)他所说的“只想到观众”,是指有些剧作家一味寻求“百试百灵”的剧场噱头,实际上只是迎合了一般观众的平庸趣味。西班牙戏剧家洛尔伽认为,戏剧家应该把观众从平庸之中引出来。他满怀激情地写道:

舞台上充斥着头上戴着温室蔷薇的迷人的水妖,于是观众就心满意足了,对浮夸的对话鼓掌叫好。但是,不愿湮没的戏剧诗人决不应该忘记盛开着野花的广阔原野;不应忘记被黎明的露珠打湿的田野,农民在那里劳动着;也不应该忘记被神秘的猎人打伤的鸽子,它痛苦地躺在草丛里,没有人听见它的哀鸣。(费特列戈·加西亚·洛尔伽:《谈戏剧》。)

法国作家雨果在这一点上说得更为透彻,他甚至认为观众心甘情愿地聚集到拥挤不堪的剧场里来,就是为了让艺术家来揉捏自己的,就像家庭主妇揉捏柔软的面团一般:“莫里哀强有力的大拇指马上会印在上面;高乃依的爪子也将攫住这尚未成形的一团。”(雨果:《莎士比亚论》。)

观众被揉捏是不是会感到愉快呢?洛尔伽的回答是肯定的,他把观众比作学校里的学生:这些学生非常尊重主持公道、严格苛求的教师,却很看不起只知讨好学生的胆小教师,甚至还要捉弄他们。

观众与剧作家之间的反馈关系,以演员为中介。现在来看一看剧作家与演员的关系。

桑顿·怀尔德指出:“剧本里的性格塑造正像一张空白支票,剧作家将它交给演员,由演员自己去填写——但这张支票并非完全空白,因为有关个性的一系列的指示已写在那里,只不过比起小说来,它的确定性和绝对性的

程度要少得多了。”(桑顿·怀尔德:《关于戏剧创作的一些随想》。)演员的“填写”与那张并非空白的“空白支票”的关系,几乎就是全部表演学和导演学的基本学问。卡美尔剧院的创立者塔伊洛夫(旧译泰洛夫)曾简洁地用“大真实”和“小真实”这两个命题来阐述这对关系。他认为,剧作家所记录的真实是“小真实”,是他一个人看到的有限事实。而我们的全部生活则是“大真实”。导演和演员必须熟悉和理解生活这个大真实。剧团有权、有义务“调整、改善、加深、加强剧本里的小真实”。因此,导演和演员绝不能做剧本的奴隶,要做剧本的主人,积极主动地体现剧本的构思。(参见白嗣宏:《塔伊洛夫的演剧理论》。)

美国剧作家奥尼尔充分地评价了演员在演出自己剧本时的再创造。他深信只要剧作家能为演员提供施展他们才华的机会,他们大多会演得非常出色。很多剧作家常常抱怨演员把他们的剧本演坏了,但在奥尼尔看来,演员演不好,倒往往是由于剧作家未曾在剧本中为他们提供发挥的机会。奥尼尔说,剧作家要为观众扩大想象提供机会,首先就要为演员提供这样的机会。他有一段话表达了他对剧作家和演员关系的认识:

我感到特别幸运的是:我剧作中的一些主要角色都演得异常出色,对此我万分感激。当然也有一些表演坏得要命,那就让它过去算了。演得坏,主要是因为剧本坏,那就只能由我自己负责了。大抵,当一个角色要求男女演员发挥最大的能动性时,他们总会拿出辉煌的创造才能和技巧来满足这个要求。我特别要讲清楚的是:当剧本要求演员超越他们惯于表演的套路时,情况尤其是这样。他们始终期待着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尤金·奥尼尔:《一个剧作家的笔记》。)

既为演出提供足够的依据,又为演出提供足够的余地,因此在写剧之时应该不忘演出实情。这一点,深有舞台经验的李渔说得特别生动,他自述道:

笠翁手则握笔,口却登场,全以身代梨园,复以神魂四绕,考其关目,试其声音,好则直书,否则搁笔,此其所以观听咸宜也。(李渔《闲情偶寄》卷一。)

如此写定的剧本,演员和导演仍然有权进行修改和调整。对此,剧作家完全不应恼怒,因为这是自己的创作投入反馈流程的标志。导演和演员以“演出需要’’的名义来改动剧本,实际上也就是为了把剧本接纳进剧场内的即时反馈之中。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观众的要求,是让剧本在直接承受观众反应信息的冲击前,先受到积贮在演员和导演身上的习惯性反应信息的洗刷。这是整个戏剧宏观反馈循环圈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关节。

总的说来,剧作从剧作家心头走出,先去占据导演和演员的心理,然后又和演员的艺术创造融化在一起,去占据观众的心理。越是成功的剧作,越具备占据力,因而离剧作家个人也就越来越远。法国剧作家让·吉罗杜略带几分伤感地叹息剧本的“异己化”过程:

从第一次演出起,它就属于演员们了。在舞台侧翼徘徊的作者像个幽灵,如果他在偷听台词,或者举止不够合适,就会招致后台人的讨厌。演到一百场之后,如果这出戏是好戏,它就完全属于公众了。实际上,剧作家唯一可以称为他自己的东西,只有他的那些坏剧本。他的那些成功的创造,已经完全独立,离他远去了。(让·吉罗杜:《两个法则》。)

大空间的接受也就是大空间的释放。越是成功的剧作家越是不能控制自己作品的宏观命运。这就是戏剧整体的宏观反馈流程所带来的悖论

同类推荐
  • 每天要看的快乐心理学

    每天要看的快乐心理学

    本书选取了生活中一些饱含乐趣的问题和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它们进行解释、分析,让读者理解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思考,这样感受,这样表达,这样行动。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学学聪明的心理战术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学学聪明的心理战术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学聪明的心理战术》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 墨菲法则

    墨菲法则

    本书从立身处世的角度出发,对墨菲法则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包括原理、意义及解决的办法,作者将跟随它所揭示的道理进入到事实真相的内部,并反过来为读者服务,争取降低坏消息到来的概率。
  • 释梦

    释梦

    本书共分十九章,内容包括:释梦的方法论、释梦活动的意义、梦的心理学研究、释梦的预备、释梦的基本操作等。
  • 每天用一点神奇催眠术

    每天用一点神奇催眠术

    作者以轻松优雅的文笔,叙述了催眠的原理与技巧,使催眠变得简明、易懂、好学、好用。同时,作者也针对一般人常有的疑问,例如被催眠了会不会醒不过来,会不会被催眠师控制等问题华人催眠大师廖阅鹏首次公开普及版催眠术,从入门到进阶,每天用一点,生活大不同。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荼靡花开你可在

    荼靡花开你可在

    青梅竹马的爱情终是不成熟的,等你长大了也就不是我的了——乔初
  • 乾隆传

    乾隆传

    留下江南的风流韵事,早已传得人尽皆知。与他的祖上不同的是,大清皇位传到乾隆手里后可谓已经根深蒂固,于是他在圣裁之余,开始了享受人生。他不止留情后宫,更留恋市井,乾隆就像是一只困在笼中的凤凰,时刻都想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本书在书写乾隆皇帝治国安邦之余,适当地加入了联想,使得这个皇帝不仅权倾朝野,同时也走访民间。
  • 拂光终见你

    拂光终见你

    “那些细枝末节被拼凑成很长很长的故事,这一次,我想说说我们的故事,黑夜虽无尽,拂光终见你。”网游(QQ炫舞)*校园,成长向。这是一个“男神总是在打脸”的故事。
  • 最美不过初见,悔不如当初

    最美不过初见,悔不如当初

    反正,应该,大概,可能,挺好看的。。。。。。。。
  • 快穿:戏精女配的诞生!

    快穿:戏精女配的诞生!

    她,本是既有爱情又有面包的淮安王妃,谁知莫名其妙竟成了冥界的契约者?!没系统,没金手指,连原主的愿望也是奇奇怪怪的!锦鲤妹子翻了个白眼:“希望生活能对我下狠手!千万别再这么顺利地过一辈子!”霸气女总裁一挥手:“做绝世白莲花!靠别人,不用努力就能成功的那种!”丑女艺人傲娇抬头:”我,就要用颜值,向看脸的娱乐圈宣战!“王妃:……原主太奇葩,在线等怎么办好吧,为了重生,她认了!管你绿茶红茶还是阿萨姆奶茶,戏精出手,女主靠边站!“所以,亲爱的,想好你的愿望了吗?”
  • 绝世药奴

    绝世药奴

    说他是奴才?秦峰却手刃大少爷,打死奸邪老管家,得仙师赏识,踏上仙途!为救亲人,他卖身为仆,最终还是难逃分离之苦。神奇大棒,无名功法,他在仙门之中被誉为天才!可惜百密一疏,仇家上门,他要如何应对……
  • 命运的独奏

    命运的独奏

    每个人生来有自己的命,可是它只是个开头,并没有结尾……
  • 漠尘记

    漠尘记

    “全世界都在假装好人,那我只能自己假装坏人了。”揉了揉被打肿的脸,“坏人,也不好当啊!”
  • 重生超模强又撩

    重生超模强又撩

    Sunny小姐被公司开除了,正伤心呢!这是一千万,给她成立一人公司!Sunny小姐要登报声明,她和您单纯是朋友关系!给所有记者发红包,把消息换成我们即将订婚!他是豪门唯一继承人,扑克脸的冷面总裁,身边美女如云,却单单宠她上天!上一世,她是社会学硕士高材生,却被富家女狠心推下悬崖殒命!重生后,她一举成为闪光灯下璀璨的超模明星,继母成为她使唤的保姆,富家女也沦为她步入豪门的垫脚石!欠我的,全都一一还来!爱情!财富!幸福!全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