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501000000029

第29章 历 史 学 编论特权与封建官僚的门阀化(1)

叶林生

所谓门阀制度,本来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规定的封建地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制度。

但实际上,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中,由于特权横行,封建官僚的门阀化现象都是难以避免的。在朝代更迭的动乱中,特别是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旧有的封建门阀不断被摧毁,但另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之后,新的官僚又沿着贵族化、门阀化的老路走下去,计财产、论门第、查血统、比出身,自高自贵。这种现象对造成历代政治的腐败,对阻碍社会的进步发展,影响极大,因此,今天在肃清林彪“四人帮” 余毒、在清算封建主义残余的斗争中,研究特权在封建官僚“遗传工程学” 上的作用,揭露腐朽的封建门阀化现象的实质,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封建官僚的门阀化,首先是同他们的经济特权紧密相关的。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常说,在中世纪,权力、自由和社会存在的每一种形式都表现为一种特权,一种脱离常规的例外。在这里不能不指出这样一个经验事实,就是这些特权都是以私有财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种官僚和特权、官僚和私利紧密相连的现象,虽然指的是中世纪的欧洲,其实,封建专制时代的中国也并不例外。

封建官僚的特权,最根本的是经济特权。不管他们担任何种官职,不管其职务多大,都往往要把职权变成特权,变成私利。尽管他们口头上常常表示要“躬勤政事”、“清廉自守”、“爱民如子” 之类,但都掩盖不了升官发财这个根本目的。宋朝时,赵匡胤手下有个名将叫曹彬,他直言不讳地说:“好官不过多得钱耳”。清朝时,很多官僚则更是如市侩一般,计财受任:接到委任状后,首先要计算这个职位“出息” 若干,花费若干,人情应酬若干等等,如果认为大有油水可捞,才能领凭上任。不难看出,为发财而当官,把权力变金钱,正是封建官僚们的主要目标。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是主要的生财之道。因此,封建官僚们首先是利用特权,兼并土地。西汉张禹,“家以田为业”,显然,作为地主阶级的一分子,总是要霸占土地的,但是,“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径、渭灌概,极膏臾上贾”。这里,“买” 只不过是史学家们的饰词,“富贵” 之后,他才能霸占大量田产,这倒是事实。东汉的“跋扈将军” 梁冀,“多拓林苑,禁同王家。西至弘农,东界荥阳,南极鲁阳,北达河、淇;包含山薮,远带丘荒,周旋封域,殆将千里”。梁冀作为总揽朝政,大权在握,又身兼皇亲国戚的官僚,侵夺如此巨幅田产,更就非一般官僚可比了。到清朝,权臣和珅占地八千余顷,两个家人也依仗他的权势,占地六百余顷;大官僚琦善强占土地竟达二百五十六万多亩。李鸿章兄弟六人,在合肥县每人平均有十万亩土地,占合肥东乡土地的三分之二。

从这种土地大量集中在封建官僚手中的现象,人们不难看出官僚们特权的严重。当然,历史上也屡有所谓“循吏” “清官” 之类,他们也确实要好一些,但实际上,他们的“好一些”,只不过是侵夺数量有差、程度有别而已。史称清廉,自称“不自治生” 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成都也还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这样,也便能称作“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似乎很清苦了。

封建官僚除兼并土地之外,还要利用特权,聚敛金钱。贿赂则是常见的一种形式。首先,因为上宪掌握着下僚的考察、荐举、去留等大权,他们便要利用这种权力层层受贿。

“地方官吏,谄媚上官,总督、巡抚、司道又转而馈送在京大臣”。这种“馈送” 花样百出,名目繁多,不去细说了。其次,官僚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以利用手中的任何一种权力受贿。吏部掌握官员考核、升降,迁徙之权,可以卖官;礼部握有科举考试、简拔人才之权,可以鬻爵;刑部则可用断狱、决人生死之权卖法;兵部也可用练兵、发饷之权,甚至用战争之机大发横财,如此等等。清季有人揭露说:“今中国大小衙门,上下官属,于贿赂一事,既已视之理之所当然,分之所应得,一人如此,人人如此,无复敢以受贿相讥。”当时有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的民谣,绝非偶然。

封建官僚们为了发财致富,可以不择手段。他们在广大百姓面前,是“父母官”,是主宰,他们更可以利用权力,敲诈勒索,鱼肉百姓,这也是他们的金钱、他们万贯家财的最终来源。明人有散曲一首刻画得非常深刻,其辞曰:“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肚内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中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这里的“老先生” 虽然是指的地主阶级的总头目皇帝,但封建官僚作为皇帝的爪牙,作为搜刮的具体执行者,这首散曲无疑也揭示了他们无孔不入进行搜刮的实际情况。

这类实例本文不准备多叙述了。上述只在于说明封建官僚利用特权聚敛金钱的事实。这在整个封建社会中都是司空见惯的。

封建官僚们利用特权,聚敛金钱,兼并土地的结果,从根本上导致了封建官僚的门阀化。一方面,他们田连阡陌、家累万金,朱门华堂,荣耀乡里,自是高人一等,同时,他们田产的大小、金钱的多少,也就成了他们门第高下的标志。清朝江左季氏、山西平阳亢氏,“俱以富闻天下”。怀柔郝氏,“膏腴万顷”,纯庙(乾隆皇帝) 常驻跸其家”,招待皇帝及其随从,“一日之餐,费至十余万”。历代总有很多官僚或为“一县首富”,或称“富甲一方”。至若上述三家,则是“富闻天下”,连皇帝都要时常光顾的,自是无比荣耀。不难明白,官僚们的门阀与财产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官僚们霸占大片田地、大肆聚敛金钱的结果,必然使广大农民丧失土地、倾家荡产。一般来讲,这些农民就沦为他们的佃户、庄客、僮仆。官僚们占有依附民、僮仆又成了他们权势、富贵的象征。北魏高阳王元雍,官至丞相,第宅匹于皇宫,家有僮仆六千,妓女五百。历代各朝,很多大官僚还豢养着大批的家丁、部曲,平时可以壮声威、霸乡里,乱世可以称雄一隅,割据一方。

所有这一切都成了他们声势显赫、门庭高贵的资本,这样的豪门大户,在一般人眼里,自是高不可攀。即使在官僚之间,交友往来、婚丧嫁娶也苟且不得,而必须论财产、看地位,力求门当户对。五代时,侯景请婚于王谢,梁武帝说:“王谢门高,可于朱张以下求之。”不难窥见,官僚之间门阀的高下,竟是何等严格。

封建官僚政治、文化教育方面的特权也是通往贵族化、门阀化的阶梯。

封建地主阶级之间之所以会形成高下各别的门第,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封建官僚能够利用政治、文化教育方面的特权,造成官位世袭或变相世袭的现象。不管各封建王朝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来选拔官员,这种现象都难以避免。

在历代封建王朝任用官员采取征辟、荐举的条件下,由于官僚们掌握着荐举的大权,自不免“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已”,甚至“所疏则削其所长,所亲则饰其所短”,他们的子孙、亲属当然就会首先被荐举做官。即使某些官僚主观上想举荐贤能,但由于他们“分高位崇,与下民隔绝,虽有奇杰异能之士,安得而知?何从而友?日夕所接者,下僚狎客而已”,“所亲者私亲密友而已”。这样,他们的“私亲密友”、“门生故吏” 自然就可以首当其选。官僚世代相继的现象也就是自然的了。汉时,除极个别的例子之外,“贤良、方正、茂材、真言多举现任官”,“大抵从布衣举者甚少”。这绝不是偶然现象。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行九品中正制,名为荐举,而实际上“有司选举,必稽谱牒”,首先是查出身、问家世,这样,就造成了“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途之昆弟”、“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 的现象。这几乎同贵族政治下的世卿世禄制并无差别了。其后各朝,虽然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但荐举官员方面的情况也大抵如此。

当然,除了政治特权之外,官僚们掌握着文化教育方面的特权,也使官僚及其子孙们具有首先被荐举的特殊条件。他们优越的条件决定,生活上不用为温饱操劳,教育方面不需要为延师求教奔走。而且,由于他们所处的特殊环境,“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使他们自然就对官场熟悉,对封建礼节了解详备。荐举时,就使他们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东汉时,“刘昆少习礼容,子轶,传昆业,稍迁中正,卒官。遂世掌中正焉”。孔子的后代,孔霸的七世孙孔昱,“少习家学,征拜议郎,自霸至昱,卿、相、牧、守五十三人,列侯七人”。“优氏自伏生以后,世传经学……此一家历两汉四百年”。这些例子无疑揭示了官僚们文化教育方面的特权同官爵相传、官僚门阀化、贵族化的关系。

在采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下,官僚子孙世代为官也同样是难以避免的,某些有权有势的官僚或则直接充任主考大员,或者委员代任,他们也往往利用这种特权,首先录取自己的子孙、亲友、上司及同僚子弟。这里只需讲一个笑话便足以说明问题:五代时,崔棁知贡举,有举子孔英者,素有丑行,宰相桑维翰谓棁曰:“‘孔英来矣’。棁不喻其意,反疑维翰属之,乃考孔英及第。”

在那种特权猖獗,势利熏天的时代,某些权大势盛的官僚一颦一笑、片言只语便可以决定弃取,其子孙中试得官,易如反掌。这类例子历代各王朝都屡见不鲜。宋真宗时,“三司使刘师道以弟几道举进士,属考官陈尧咨,时已糊各考校,乃于卷中为识号,遂擢第”。清康熙朝,徐干学任礼部尚书,荐其表亲杨某任主考,徐则开列数十人的名单送杨录取。历史上披露出来的这类“科场舞弊案” 只不过是极少的几起,更多的却被封建官僚们的权势掩盖着。

即使是正常的“公正” 的考试,由于前面讲到的生活、教育等方面的特殊条件,能够“皇榜及第” 的自然首先也是他们。在“学而优则仕” 的条件下,官僚们自然可以世世代代常通仕进之路,清末大官僚张之洞,九岁便能博通四书五经,二十六岁高中进士,这与他出生在一个“三世为州县官” 的官僚家庭是分不开的。

至于某些封建王朝推行的捐官,买官之制,更就为官僚子弟的仕进独开了方便之门。

官僚们搜刮的大量金钱,当然又可以用来买官。东汉时,“悬爵而卖之,犹列肆也;争津者买之,犹市人也。有直者,无分而径进;空拳者,望途而收迹。其货多者,其官贵;其财少者,其职卑。

南明王朝也曾公开将官爵定价出售,清朝行捐纳制度,也是公开的官爵买卖。每个官位、爵位都是成百上千两的高价。对一般寒士来说,固然无权问津,即使封建地主阶级内部、官僚子弟之间必然也要根据财产多少,出身根底来捐买相应的官爵。

这样,自然就区分出了门第的高下,出身的尊卑。清朝有人写诗说:“厮养功名何足异,衣冠都作金银气。” 这一针见血地揭露了金钱和官爵、功名的相互关系。

封建官僚们利用特权,世代为官,就造成了他们的特殊的门阀。在一般人看来,他们世世代代“入则高坐,出则舆马,堂上一呼,阶下百应”,自非寻常可比。他们荣华富贵、门第显赫姑且不论,似乎血统也是高贵的。他们自己也因此而自重自贵,自命不凡。东汉袁绍,就常常以“四世三公” 而自豪;历代也总有很多人以“世受国恩” 而自尊。某些气焰烛天的官僚甚至用自己的官爵、姓氏以及自我标榜的“德行” 等等来改定乡里名称,据史书记载,诸如什么“太尉乡”、“司徒里”、“衣锦乡”、“拥族乡”、“孝行里”、“表节坊” 等等各色名目,无非是用以表示他们高贵荣宠,当然,也显示其门第非同一般。晋朝时,还根据官僚们官位高低、出身好坏等等明确规定了阀阅等级,诸如北方王谢袁肖、江南顾陆朱张,山东崔卢李郑等豪姓就成了凌然不可侵犯的神圣家族,成了互相往还时不可逾越的铁门限。诚如鲁迅先生所说:他们“发狂似的讲究阀阅,区别等第,守护极严”。

甚至连皇帝也要另眼相看。直到唐文宗时,虽然法律规定的门阀制度早已废除,但想把两个公主嫁给崔卢两家,还感到为难。连唐文宗也感慨地说:“我家二百年天子,反不若崔卢耶?”

其后,经唐五代之乱,旧有的门阀基本上被摧毁了,但新官僚仍然不断地趋于贵族化、门阀化。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满洲贵族的门阀化现象姑且不说,在汉族官僚中,也出现类似的情况,如清季大官僚李鸿章,其兄、子、侄多人显贵,官至督抚之类,门第显赫一时。

封建官僚的门阀化,当然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如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家族观念以及天道观等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但是,官僚们凭借特权,由贵而富、由富而贵,互助作用,乃是官僚门阀化的最根本的原因。各封建王朝官僚之间实际存在的阀阅等第,正是建立在大小有别的特权基础之上的。

封建官僚的门阀化造成了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一个不容讳言的事实是:封建官僚的门阀化也导致了统治阶级本身的衰亡。近代有人说:“国家之败,其端不一,莫不由于官府之邪。”这句话是颇有道理的。

如前所说,封建官僚门阀化的过程,必然是大肆兼并、聚敛无度、巧取豪夺的过程,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吏治大坏、政治腐败、国穷民困的局面。

从政治上看,封建官僚为了挣得或保住他们长享富贵、世代荣宠的贵族地位,为了建立或维护他们的高贵门第,他们或则排斥异己,植党营私;或则杀逐无辜、威福自专,这必然要造成政治的混乱和社会的黑暗。从这种意义上看,历代的“外戚专权”、“宦官乱政”、“朋党之争” 等等,都不过是与封建官僚门阀化俱生的现象。东汉时,“宦官子弟亲戚,并荷荣任;凶校无行之徒,媚以求官,恃势沽宠之辈,渔食百姓,穷破天下,空竭小人”。在他们营建高门华阀的同时,对社会来讲,无疑是一场浩劫。唐朝时,牛李党争,互相倾轧。庙堂之上,争权夺利。得势时呼朋引类,固权保位;下野时图谋再起,乃至交结宦官,走宫廷的“后门”,真可谓不择手段,其时政事混乱,可想而知。其后,宦官专政,废皇帝如同儿戏:自穆宗之后八帝,有七个为宦官所立。他们专擅朝政,为所欲为,杀戮于喜怒之间,斥逐于是非之外。遂至社会一片黑暗。明朝时更甚,以严嵩父子为首的一帮大官僚,“遍引私人居要地”,戕害人以成其私”,前后弹劾他们父子的,几十人“皆被谴”,“他所不悦,假迁除考察以斥者至众”,真可谓虎狼当道。历代各朝都有这类现象。官僚们为了个人贵不可言的地位,为了子孙的功名永久不衰,这种结党争权的活动便越是剧烈,社会也便越来越混乱、越黑暗。清朝时,同样也党争频仍,诸如鳌拜之党、徐干学之党、明珠之党、和珅之党等等,明争暗斗,剑拔弩张,与清王朝相始终。

这样的结果,无疑也直接引起了清王朝越来越混乱的局面。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十二卷)

    悦读MOOK(第十二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大报智慧:《环球时报》研究

    大报智慧:《环球时报》研究

    本书对《环球时报》的发展历程、报道特点、标题、版式、发行、广告、人才、文化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全景展现了《环球时报》的积极探索和丰硕成果,揭示出其成功的秘笈。本书指出,在国内国际新的传播环境下,《环球时报》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大报,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本书观点鲜明、逻辑严谨、材料着实、图文并茂,综合运用新闻学、传播学、叙事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加以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书可为传媒从业者提供借鉴,也可为传媒及相关专业师生提供参考。
  • 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技巧

    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技巧

    任何管理都必须依赖于人去实施,班级规范管理也必须依靠班级的干部、教师去做。因此要强化班级规范管理,就要重视班级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我们的干部、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并且在工作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用自己良好的言行和优秀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影响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启迪和帮助,并且通过这两支队伍贯彻执行规范管理的各项规定、制度。班级的各种活动是老师、学生展示自我的最好舞台,也是师生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活动是常规管理的一个部分,是规范办学的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为学生创设舞台,张扬个性,陶冶情操。形成生动活泼,充满朝气的校园氛围。
  • 报人成舍我研究

    报人成舍我研究

    本书共分三部分:专题研究论文、成氏原著文选及相关附录文献,其中成氏原著文选为成舍我离开大陆前发表的主要新闻学文章,在大陆地区首次集结出版,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原始资料。本书第一次提出了成舍我独特的“二元一体化”办报模式,并对其新闻思想与办报理念进行了多角度、纵深化的详尽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 魔鬼成语

    魔鬼成语

    本书分为人性的张扬、世态的感悟、思维的花朵、文化的传承四辑。从生命的价值、做人的真谛、审美的情趣、合作创新精神等方面理解成语蕴含的文化精华。
热门推荐
  • 梧桐树的童话

    梧桐树的童话

    梧桐树下的寂寞没有人会懂,哪年飞雪,有你真的太好啦。。。童话的美好到底属不属于我们呢?
  • 陈迹·清欢

    陈迹·清欢

    自古以来,无论是淡酒、清茶、疏梅、幽兰,还是老巷、石桥、山水、花鸟……都如诗般浸润在传统文化的漫漫长河中,也都出现在我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各处。无论文人骚客,还是市井小民,都或多或少地沾染着这风雅的趣味。白落梅以其优美典雅的文笔,将这其中的闲情逸致娓娓道来,点缀以诗词典故,向读者铺张开了一卷美好的画轴,其中的风华,读者自知。
  • 代宗朝赠司空大辩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

    代宗朝赠司空大辩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五域十国名利传

    五域十国名利传

    一个人需要什么?要功名?要利禄?要成功?要天下?一个人想要什么!想男人!想女人!想结婚!想立业!所有一切尽在五域十国静待诸君。
  • 双灵体

    双灵体

    豪门三代恩怨情仇,前世今生情感纠葛。其中穿插着多段男女主人公错综复杂的情感生活,讲述不同成长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世界,剖析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爱情观。
  • 神医狂妃:魔神大人轻点宠

    神医狂妃:魔神大人轻点宠

    世人皆知,君家四小姐是难得一见的废柴,人人皆可欺之。她二十六世纪最后的修仙者,却因为身怀异宝被人追杀致死。一朝穿越竟然变成一个无灵根的废物?没关系,欺辱我者,害我至亲者,她都会一一讨回来!丹药很值钱吗?抱歉,她家饕餮一吃一大把。上古神兽很高冷?她身边这些卖萌撒娇求安抚的是什么鬼?世人皆说鬼王嗜血冷酷无情,可是眼前的这只天天想跟在她身边的物种是要闹哪样?!且看她如何一袭红衣倾天下,傲视群雄持剑走天涯!
  • 与你无疆之始终

    与你无疆之始终

    郑泽站在皇宫城楼的高台上远远望去,大江东去波涛汹涌。她回望自己的一生就像是这滚滚长江,能霸道地横扫六合手握着御玺拥有全天下最尊贵的地位。可她所失去的东西也如这江水逝去不复回。父母慈爱,兄弟和睦,这些世人所拥有的最朴实的东西,她终于是再也没有了。“姑娘,太阳落了,小心着凉。”身后的男子为她披上大衣。她笑着回握住他的手,至少她还是保住了自己挚爱之人。是啊,太阳落了,金乌颓然西坠,已是玉兔东升之时了。
  • 骇客病毒

    骇客病毒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他是黑客。小心他会黑掉你的女人。。。。。—————————————————————————————小说讨论群讨论群(1):28485173(,鑼ド頭~”建)
  • 兽世攻略

    兽世攻略

    北楠本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说作者但因为一次偶然她穿越到了一个神奇的大陆北楠:这位帅哥请你矜持一点,说好的高冷呢?北楠:还有这位也是,你不要撒娇呀!你兽医的人设嘞?(因为我是新手可能写的不怎么样哈)
  • 亲爱的陆仁贾

    亲爱的陆仁贾

    每个人都会遇见这样一个人,在你的心里他或她是你的主角,而在他的生命里,你只是一个路人甲,一个怎么努力都只是路人甲的角色。但其实啊,你也是别人生命里的主角呢,嘿,你知道吗,亲爱的陆仁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