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学说是人择原理,主张可能存在许多不同类型的宇宙,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物理参数和初始条件,只有在参数取特定值的宇宙中,才能演化出人类;因此人也就只能看到具有特定参数的宇宙,被观测者的宇宙与观测者的人的存在是互为依托的、和谐的。它试图把人的存在和宇宙的演化统一起来,用人的存在来解释我们的宇宙为什么具有这种而不是具有那种的初始条件,为什么具有这种而不具有那种的物理参数。这种理论典型地体现了宇宙具有和谐完美形式的自然观,并给了这种具有美学意义的古老观念以全新的现代的内涵。1967年,人们在被实践证明了的狄拉克(英国物理学家,1902年生) 正反粒子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正反两个世界的“正反物质宇宙” 假设模型,更加显露了和谐论自然观的作用。
1965年,美国人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了3′k微波辐射,后来迪克也重复了这项工作。
这使20世纪40年代就由美籍俄国物理学家伽莫夫(1904—1968) 首次提出的热大爆炸宇宙模型很快活跃起来。这种模型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热大爆炸,后来随着热膨胀、发展演化而来。这种膨胀运动使宇宙的物质密度和温度都有一个由高到低的演化过程,具体分为极早期的混沌、爆炸三分钟后的元素形成期和爆炸数万年后的星体形成期三个阶段。大爆炸宇宙模型有四个现代科学的根据:第一,1965年发现的3′k微波辐射。对此,有位英国学者说:“1965年……发现神秘的背景辐射,现在人们相信,这种辐射就是标志着宇宙起源的原始爆炸的余晖”。这就是说3′k是宇宙背景的微波辐射。第二,科学发现,在各个可观测星体上氦的丰度都是在30%左右。说明星体有着同一个起源——原始大爆炸。第三,科学观测发现,迄今各种星体年龄没有大于100多亿年的。大爆炸理论认为与其爆炸过程的第三阶段(星体形成在爆炸后数万年) 是相一致的。第四,科学发现河外星体呈红移现象,即在逐渐离开我们。这一发现的根据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光谱分析,即如果谱线向光谱是红色的一端,恒星就是在离开我们;如果谱线在向光谱紫外光的那一端移动,恒星就是在向我们这个方向运动。很多人认为这一红移现象与大爆炸宇宙学的热膨胀观点相一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1889—1953) 据此提出了“哈勃定律”,有人计算出每天仅银河系周围的空间体积就要增加1015立方公里。这当然也有应用“多普勒效应” 的成分。另外,大爆炸宇宙模型还把黑洞理论引入到自己的体系之中。迄今为止,黑洞还是天体物理学上的一个预见性理论模型。天鹅座X-l虽然被认为是个黑洞,但因无确凿的证据而科学界尚存争议。就黑洞理论本身发展而言,大致经过了经典模型和量子模型两个阶段。
从1798年的拉普拉斯到1939年的奥本海默和斯尼德,完成了经典黑洞模型。它是一个容许质量、尺度和密度几乎有无限的宽容度的时空区域,如恒量级黑洞(质量100~101Mθ,尺度100~101公里,密度10l6~1014克·cm-3),星团级黑洞(质量104~105Mθ,尺度10410公里,密度108~106克·cm-3)、星系级黑洞 (质量108~l012Mθ,尺度108~10l2公里,密度100~10-8克·cm-3)。在这个区域中引力场也是如此之强,以至进入这个区域的任何东西,即便是光线,也都休想逃出。如以德国天文学家史瓦西 (1873—1916) 命名的“史瓦西黑洞” (1915年)、1916—1918年的“带电黑洞” 都是如此。
随着黑洞热力学的发展,l974年,英国天文学家霍金提出了量子模型。证明“黑洞完全就像一个普通的炽热的天体那样,能产生并射出粒子和辐射”。由于各种粒子将以极高的速度喷射出来,引起高能粒子在黑洞附近的大爆炸,此时的小黑洞实际上变成了“小白洞”。这显然是与经典黑洞模型不相容。大爆炸宇宙学在经典性前提下纳入了黑洞理论,但对量子黑洞未给予任何说明或解释。
大爆炸宇宙模型打破了传统的宇宙和谐自然观,但还存在某些困难。
第一,它在具体应用某些科学根据时,切断了科学和科学理论自身发展连续性的脉络;从认识方法方面看,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如:它把3°k微波辐射看成是整个宇宙的背景辐射,给宇宙设置了一个统一“背景”,从而使自己的宇宙模型陷入了宇宙有限论。3′k微波辐射是布满银河系内的连续性的物质形态,宇宙空间中确实存在着各种辐射。但是以3′k微波辐射的“各向同性” 来证明“宇宙背景” 的存在,这是困难的。1978年人们就发现存在“偶极各向异性”,1979年美国科学象又发现存在着“四极各向异性”。同时,大爆炸宇宙学引入了经典黑洞理论,却对量子黑洞理论感到困惑。
第二,它本身还存在着一个“奇点” 的困难。该理论认为:“宇宙从虚无中、从一个具有无限密度的奇异之点(奇点) 爆炸而来的…… 时间和空间终止于奇点”,其状态就像“一个滚圆的气球收缩的不复存在”,温度高到无限,半径等于零,时空中断。早在1927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1894—1966) 称之为“原始原子”,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宇宙蛋”。宇宙从这个奇点中出现后就无限地扩张下去,“宇宙目前的扩张不过是其膨胀——收缩无限反复周期的一个阶段……” 宇宙还会回到奇(起) 点,从头开始新的周期。它所说的“虚无” 到底是什么?按照它的理论,这种“虚无” 只能是一无所有的“真空”,是一种绝对空间,这是热大爆炸宇宙学的形而上学性。
回顾宇宙概念的发展历程,的确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但在这条道路上,众多相继产生的宇宙模型理论又相继泯灭,至今我们还没有得到一个令人十分满意的模型。这就启示我们:对于物质世界的图景,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物质世界的辩证图景是多样性的物质形式的间断性和连续性的对立统一。我们不否认在宇宙的某一层次、某一区域有其数学解和物理解以至生命化学解。尤其在对待时空、物质特性和宇观现象等问题,不能主观的使之复杂化或简单化。
从纵的方面看,宇宙物质的间断性之中存在连续性。在物质结构的整个系列中,间断形式的物质是连续性物质结构层次无穷系列中的一个构成部分。从横的方面看,连续之中又有间断。作为物质结构的整个连续系列是无穷的。但连续性的物质总是有限的,它不可能连续下去直到均匀地布满宇宙。从实质上看,宇宙就是运动的时空,宇宙间的物质由于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具体表现为间断和连续的多种多样性。宇宙间没有不表现为具体物质形式的绝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不表现为间断与连续相统一的运动。
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就会看到一个由于物质的运动而使间断性与连续性对立统一起来的宇宙整体图景。形象地说,就是一幅等级或阶梯状的宇宙图景。“阶” 意味着间断,“梯” 意味着连续。
阶梯状的辩证的宇宙图景,还可用另一种更简单的方式表述。即以宏观为原点:
第一,向右(正向) ———宇观。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的宇宙大尺度是一级一级向外扩大的图景。人们从认识地面到认识地球———行星———太阳———恒星———星系,一直到认识现在可观测的150多亿光年的广大天区……第二,向左(负向) ———微观。从各种实物发展为近现代意义上的分子、(真正科学意义上的) 原子、基本粒子、夸克等。
第三,阶梯状宇宙图景设想逼真地表现了世界事物的多样性。作为连续形态,场是客观存在的。阶梯状宇宙图景还能把宇观、宏观、微观三大阶梯的多种多样的事物按级有次序地联系统一起来,最终统一于运动,使整个宇宙成为一个普遍联系、连续统一、间断多样、可感无限的整体。这样我们可以说,阶梯状结构的辩证图景是一个形象生动的、对人们认识宇宙具有简明性、启发性的并留有必然想象和推测余地的比喻模型。
参考文献:
[1] Y·拉德查鲍夫.宇宙起源的几种假说 [J] .哲学科学,1978,(3) .
[2] 方丹群.天体演化探索 [N] .北京日报,1978-07-08.
[3] 浩元.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谈谈哥白尼太阳学说的确立和发展 [N] .北京日报,l978-08-08.
[4] 周桂钿.浑天说探源 [J] .学习与思考,l981,(2) .
[5] 李迪.日心说和地心说的斗争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6] (苏) M·丘吉诺夫.爱因斯坦与宇宙无限性问题 [J] .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1980,(4) .
[7] 卞毓麟.“宇观” 概念评述 [J] .自然杂志,1982,(3) .
[8] 吴延涪.恒星的演化与自然界的辩证法 [J] .哲学研究,1982,(3) .
[9] 吴泳时.真空是物质的一种特殊状态 [J] .自然辩证法通讯,l979,(2) .
[10] 王国政.黑洞物理的发展及其意义 [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1,(6) .
[11] 秦学圣,洪历建.宇宙的起源 [J] .社会科学研究,1981,(1) .
[12] 何香涛,沈小峰.宇宙大尺度的再突破 [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3,(l) .
[13] 卞思祖.宇宙是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J] .自然辩证法杂志,1973,(3) .
[14] 李柯.3°k微波辐射的发现说明了什么?——兼评大爆炸宇宙学 [J] .自然辩证法杂志,1973,(l) .
[15](法) 德·伏古勒.论证等级式宇宙学 [J] .自然辩证法杂志,1973,(l) .
[16] 叶式辉.太阳 [M]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l982.
[17] (美) I·阿西莫夫.宇宙黑洞的秘密 [M] .上海:知识出版社,1983.
[18] (美) F·因曼·C·米勒.今天的物理学 [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19] 恩格斯.反杜林论 [M] .北京:人民出版社,l974.原载《社会科学》 1990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自然辩证法》 1991年第1期全文转载。
论儒家思想的原始宗教文化特征
侯玉臣
儒家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思想,在中国社会扎根很深,从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思想和观念。而以前人们在研究儒家思想时,完全将其作为一种封建文化对待。这使人们很难看清楚其全貌,也不利于对儒家思想进行准确评价。
必须看到,儒家思想产生于一个特殊的历史变革时期,它源于一种东方古老的原始宗教文化,又是西周社会原始宗教文化的直接继承,在其思想理论中保留有大量的原始宗教观念。
西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加以改造,已同春秋战国之际的儒家思想有所不同。但是儒家思想中的某些落后愚昧的观念对封建统治者有利,因而仍被保留下来。而这些观念仍然属于原始宗教文化的范畴,因而形成了中国封建文化同西欧封建文化所不同的“天人合一”、“人神合一” 的思想文化体系。
从某种意义讲,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与儒家思想的长期统治及其理论的原始宗教观念有重要关系。以往一些人,包括近代一些封建知识分子,把中国人民群众中所流行的种种迷信、落后、愚昧的思想加以夸张,说成是人民群众的愚昧落后。殊不知,这些观念全部出自儒家思想。出自二千五百年前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及其弟子之手。
本文将就此进行粗略论述,以使儒家思想也能恢复其本来面目。
一、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及其文化特征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们有过光辉灿烂的历史,还有前人所留下的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这些对于研究古代文化都是有利条件。但是,当我们真的下手研究一些具体内容时,便碰到一个难题,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些出自儒家之笔的历史资料,可信度实在太低。
通过一个实例便可以很好说明问题。西周文化在儒家的笔下,简直是一个尽善尽美的理想的社会文化:“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被儒家称之为“圣人之道”。而西周文化的代表人物周公,则被称之为“圣人”,孔子甚至连睡觉也要梦到周公。这位被吹得神乎其神的周公及其所制的周礼,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还是先看一下著名学者顾颉刚先生的论述。
“我们通常从纲鉴易知录等书中得来的印象,总以为是一位极漂亮、极重实际的政治家。哪知读了此篇(《周书·金滕篇》),竟是一个装神作怪的道士!他筑起了几座台,招了先灵,自己头顶了圆玉,手捧了长方的玉,旁边站着了通表疏的法师,占卜吉凶的起课先生,试一设想,真不禁哑然失笑了。孟子说:‘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这明明是一个思想极精密的人,和这篇记载哪里能合拢来呢。”
其实,周公的所为,在那样一个时代,却是很正常。作为原始的宗教文化形态,西周文化远远高出周边的其他民族。就是同现代原始宗教文化相比较,也要高一些。不正常的倒是儒家,他们从来不会实际地考虑问题,更不是实事求是地论述问题,至少也要加以夸张。孔子对西周文化的描述便是如此。
其实西周文化最高也只是比较高级一些的原始宗教文化。一部《周礼》,无论是什么时代的著述,或是无论加入多少水分,它所表现出来的仍然是一种原始的宗教文化形态。
在《周礼》 中所列的官职,从最高到最低,与祭祀活动无关者极少。即便是不负责祭祀的大司马、小司马等,其下属也同样要从事与祭祀活动有关的事务,如“小子掌祭祀羞羊肆、羊淆、肉豆”;“羊人掌羊牲,凡祭祀,饰羊”。至于其余官职,差不多主要职责都与祭祀活动有关。祝、巫、师、大小宗伯、司乐、占人、卜师等,都属专门从事祭祀活动的官职。即便是都鄙的最高行政长官,其职能的第一项便是:“一日祭祀,以驭其神”,在其致邦国之用的九贡之中,第一项便是“祀贡”。可以说西周的整个礼乐制度,都是围绕着宗教活动为中心内容的各种祭祀、丧葬礼仪以及占卜等活动建立起来的。以乐、舞为例:“大司乐……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国”;“分乐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这些音乐、舞蹈,都是作为宗教礼仪而产生并发展起来。因此,西周礼乐制度的实质,就是原始的宗教礼仪。
原始宗教文化,尤其是我国古代的原始宗教文化,其重要的特征之一,是鬼神观念和祖先崇拜等,体现在社会日常生活的各方面。无论是生产、生活方式还是各种集会等活动,无不以宗教观念为主要内容。
我国古代北方地区的原始宗教文化,如前所述,从儒家的记述中,很难看到其本来面目。不过,从现代社会所流行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所保留下来的萨满文化中,还可以看到历史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