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66300000026

第26章 怎样信仰(3)

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中也有一个“最后的斗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揭示了历史的规律,认为历史发展的趋势是扬弃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社会。马克思主义者在长期以来认为自己是在进行最后的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抗是最后一个阶级对抗,资本主义是最后一个剥削制度,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是最后的斗争,此后将再也没有阶级和阶级斗争了。这种“最后的斗争”的观点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历史观为基础的,是一个科学的历史结论。这是与其他任何一种信仰中那种没有科学根据的结论不同的。但人们在估计自己所处的历史阶段时,却往往陷入盲目乐观,认为自己是处在最终理想即将实现的阶段,自己的斗争是最后的斗争,只要再加把劲,就会实现最终的理想。

为什么不论是以科学的历史观为基础的人,还是以宗教的非科学历史观为基础的人都认为自己是处在即将实现理想的阶段,认为自己是在进行“最后的斗争”呢?或许有一种共同的心理规律在起作用,即人们只有在认为自己马上要实现理想的时候,才是最能鼓舞起热情和干劲的。似乎成功就在眼前,再加一把劲,就能成功。

在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全力以赴,把一切抛于脑后,不顾一切地向即将实现的目标扑过去。在日常生活中,也往往有这种现象。比如,当一个单位的人们为了某项工作而连续奋战,疲倦不堪的时候,如果领导者向大家宣布说:“大家再加一把劲,这是最后一点活了!”

那么人们就会精神振奋,再进行最后的一搏。这样的道理,从前农村的生产队长都晓得。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道理是浅薄的,事实上这是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它说明,这种“即将实现”论和“最后的斗争”论,正是激励信徒勇往直前、克服困难的最佳手段。它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既然是最后一搏,那么人们就会不遗余力地投身目标,调动起全部的热情和力量;第二,既然是最后的斗争,那么人们就会不怕困难,对胜利充满信心。有一种“黎明前的黑暗”的说法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既然是黎明前的黑暗,那么再黑一点是正常的,并不可怕,因为黑暗很快就会过去,黎明很快就会到来。这就使人们鼓起了勇气,充满了必胜信心。

但是,人们关于“最后的斗争”的意识,容易陷入一种盲目的状态中,犯超越历史阶段的错误。在我国过去刮共产风的时候,人们由于听说实现共产主义已经不是遥远的事情,并开始向共产主义跑步前进的时候,人们的信仰热情空前高涨起来,并且不顾一切地向前狂奔。结果并没有能够提前实现共产主义。而且在这样的急性病之后,是容易对未来的目标失去热情和信心的。

11.信仰要有股呆劲

毛泽东曾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还说要股愚公精神。刘少奇也曾认为,追求理想需要有一种“傻劲”。他说:“我们的理想是美丽的,我们的途程又是艰难的。祖国建设的各方面需要更多的这类‘傻子’,需要更加发扬发挥这样的‘傻劲’。……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怕自己吃亏的人,才是高尚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才是真有理想,能够站得住脚、能够得到人民信任的人。”

历史学家顾颉刚也认为,信仰要有股呆气。这里的所谓愚、傻、呆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并不是说要追求理想就智力降低,成为愚人、傻子和呆鸡。而只是说,真正的信仰必须是认真、执着的,不计利害得失的,这在外人看来,就是有股傻气和呆气,不够聪明。

顾颉刚说:“信仰宗教信得真,舍身为人的牺牲精神表现得贯彻,便显得这人有几分呆气,但这不要紧。顶可怕的,却是那没有呆气的信仰。这种没有呆气信仰的人,他信仰的不是宗教,而是信仰‘信教可以得到洪福,厚禄,长寿’这一句话。中国人信仰宗教的多半信的是这句话,不是信仰宗教。因此,以前中国佛教徒,只能使香烛纸马店多赚笔钱,而不能如西洋基督教回教徒做出许多社会事业。”

要分清两种不同的呆傻。一种是由于献身于信仰的事业,而对个人的得失在所不计,因而在惯打小算盘、玩弄小聪明的人看来,自然是呆傻。这种呆傻只是由于不屑于算计个人的得失,只是表现为一种牺牲精神,一种执着精神。愚公移山的精神,精卫填海的行为,都是有点愚的表现。愚公的事就不用说了,精卫以一鸟之力而衔石以填海,当然更是愚不可及,但这也表明了一种信念。愚公老人和精卫鸟不计成败,只顾照着信仰去做。这就难免要受到智叟们的讥笑了。但这种信仰者的呆劲傻劲,正是信仰者的可爱之处。而且这种呆劲只是牺牲自己,而不是来牺牲别人。这种所谓呆傻是信仰执着的表现,是忘我精神的体现。信仰是人生的大本大源,是神圣之所在,对待这一根本性问题,不能像对待现实中某种小事情那样,用个人私利或小聪明来衡量。这里需要真正的献身精神、牺牲精神。

谁如果愿意把这称做傻或呆,那就这样称呼好了,真正的信仰就应该是这样的。此外,还有一种呆和傻,那是由于信仰某种东西而着了魔道,失去了正常人的健全理智,陷入狂热,行为受非理性支配。这时,信仰者对于事理失去了判断能力,成了愚蠢的象征。

这才是真正的呆和傻。毛泽东和刘少奇指的显然不是这一种。

12.愚公移山:一则信仰教育的寓言

毛泽东很喜欢讲这个故事。在着名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讲了两次。一次是长篇口头政治报告,一次是闭幕词。

毛泽东在口头报告中,以口语化的语言讲述了这个故事:

“有一个愚公移山的故事,说在山西有一座太行山和一座王屋山,现在这两座山比较矮,从前比较高,不大好走路。有一个人名叫愚公,是一个很笨的老头,在他附近还住着一个老头名叫智叟,是一个很聪明的老头。有一天他们两个人吵起来了,为什么吵架呢?

因为愚公要把太行山、王屋山移掉,带着他的儿子孙子挖山、挑土。

那个聪明的老头就告诉他不必挖了,太行山、王屋山这样高,怎么能挖掉呢?愚公说:这两座山虽然高,但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儿子的儿子,儿子的儿子死了还有儿子的儿子的儿子,父而子,子而孙,孙孙子子,子子孙孙无尽,而山是不会再增高的。

后来,有一个神仙为愚公的精神所感动,报告了上帝,上帝就派人把山移走了!”毛泽东讲这个故事,是为了增强人们的革命信念,将革命进行到底。他的结论是:“就是只剩一条枪,我们也要打到底的。只要我们手里还有一条枪,我们被打倒了,就把枪交给我们的儿子,儿子再交给孙子。”

毛泽东闭幕词上又讲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更明确地提出革命信心问题和信念问题。他说,这次大会的路线,“就是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但这还不够,还必须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觉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马克思和恩格斯讲过“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树立了马克思主义者的革命信念,毛泽东在这里也讲了“两个必然”,即国民党必然失败,共产党必然胜利。他说:“我们坚决相信,中国人民将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大会的路线的领导之下,得到完全的胜利,而国民党的反革命路线必然要失败。”这“两个必然”连同“愚公移山”

都起到了坚定信念的作用。

13.增强信仰的方法

增强信仰有多种形式和办法。有的是好办法,也有的则纯属馊主意。比如,有的寺庙为了增强善男信女对菩萨的信念,就派人藏在泥塑神像中,当有人来向菩萨忏悔或求告的时候,就假装成神灵加以应答。结果是该寺庙香火大盛。由此看来,寺庙似乎也不纯是为了增强人们的佛教信仰,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寺庙热闹起来。

还有一个更为典型的例子。《马可·波罗游记》中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专好从事暗杀活动的伊斯兰教派,头目叫山老或山中老人,在山中训练一批杀手。为了使刺客死心塌地,就用信仰来控制他们。

他讲得最多的是伊斯兰教的天堂即临诸河的天园,说只要他们认真地完成自己的任务,真主就让他进天园享乐一番。为了使人们深信不疑,他在一处极为秘密的山谷设立了一个假天园,照着经典的记载和人们的想象,加以建设,使那里不仅流水潺潺,树影婆娑,而且美女佳肴一应俱全。这样准备好了之后,就挑选那任务完成得出色的人,先用安眠药使其睡去,然后偷偷地把他抬进“天园”。等他醒来之后,不知身在何处,看看周围的环境,才知道来到了天堂。

一番享受之后,天园侍女再用安眠药使其睡去,偷偷送他出山谷。

再等此人醒来,以为自己做梦。从此坚信天园的存在,坚信只要表现好就可以进天园享受。这个故事在历史上应该是实有其事,这个教派的这种坚定人们信仰的做法只能属于馊主意之列,大概在伊斯兰教中它也不能算是很走正路的吧。

下面我们谈一谈坚定信仰的另一种情形,可以说是完全与上述作法相反。那就是依靠理论的科学性,依靠科学的预言,来坚定人们对自己的信仰和对未来目标的信心。

一种理论在人们心目中能否赢得信仰,人们对其“灵不灵”有没有信心,当然取决于这种理论的正确程度以及其他因素,其中一个因素是这个理论或这个理论的倡导者能否对历史发展的趋势或重大历史事件作出科学的预测。这个预见的正确性直接地关系到这个理论的信奉者们对于这个理论的信心甚至信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许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于历史趋势的预见动摇了信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列宁于1918年6月写了《预见》一文。他说:“如今在我们周围时常可以看到一种可耻的灰心丧气甚至绝望的情绪,在这种时候提一提下面一段已经得到证实的科学预言是有好处的。”列宁引的话是恩格斯在30年前谈论未来战争的一段话,这段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惊人的应验。列宁感叹道:“多么天才的预言!在这个明确的、简要的、科学的阶级分析中,每一句话的含义是多么丰富!那些现在陷入可耻的信念动摇、灰心丧气和绝望状态的人,……如果那些惯于对资产阶级奴颜婢膝或让资产阶级吓倒的人还能思考,还有一点思考能力,那么,他们应该从这里吸取多少教益啊!”在文章的结尾,列宁写道:“我们有一切根据来极其坚定地和充满信心地展望未来,这个未来正在为我们准备新的同盟者,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在许多更先进的国家里的新的胜利。”

毛泽东对科学预见及其对鼓舞人们信心的作用有过精彩的论述。他说:“所谓预见,不是指某种东西已经大量地普遍地在世界上出现了,在眼前出现了,这时才预见;而常常是要求看得更远,就是说在地平线上刚冒出来一点的时候,刚露出一点头的时候,还是小量的不普遍的时候,就能看见,就能看到它的将来的普遍意义。”“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整个人类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对于社会的发展历来没有预见,或者没有很清楚的预见。……只有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才对社会发展有了预见,使人类对社会发展的认识达到了新阶段。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基础的,它对于将来和前途看得清楚,对于社会各个阶级向什么方向发展也看得清楚。”还具体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曾被列宁正确地预见到了,而预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是斯大林,他们的正确预见,证明马列主义是真正的科学真理。”

14.狂热信仰

这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信仰方式或状态。当信仰达到狂热的地步,信仰方式就表现出相应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从事任何一种活动,都可能达到一种狂热的地步。

所以狂热现象具有多样性。如集邮、足球等,都可以使人达到入迷的程度而陷入狂热。但总的来说,这类狂热往往是零星的、个人性的,属于个人的爱好;即使有些狂热带有规模性,如足球热,其狂热也是有时间性的,而且没有相应的理论色彩。信仰活动也有可能达到狂热的地步,成为狂热信仰。信仰狂热是社会生活中最典型的最完备的狂热现象。与信仰狂热相比,日常生活中的那些零散的狂热现象就是小巫见大巫。可以说,狂热现象的特点,在狂热信仰中得到最完全的体现。

信仰为什么会发生狂热呢?

任何信仰主体在个人素质上说,都有出现狂热的可能。哲学家不止一次地指出,人不仅有理性,而且有情感和激情。马克思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列宁也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当然,热情、激情本身并不就是狂热,但它的夸大和升温则可能导致狂热。同时,任何一种信仰中都包含有不确定性,为各种随意的想象和夸大留下了余地。信仰对象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因为作为目标还没有实现,其中包含着理想化的、想象的成分。信仰心态也是不稳定的,其中希望、想象、愿望等起很大作用。此外,任何信仰都可能遇到导致和引发狂热的历史条件。

信仰狂热具有极大的盲目性。信仰主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极大地摆脱了理性的控制。洛克认为,“所谓狂热就是要排弃理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也表达了相似的意见。所谓狂热之摆脱理性的控制,并不是指个人在神经病理学的意义上失去了认识能力,也不是忽视了抽象的理性原则,更不是人的生物本质在摆脱了社会规范之后的真正实现,而是人无法理解社会的客观进程和自己活动的社会意义。

狂热与幻想结合而不断膨胀。狂热作为一团炽热而沸腾的感情,在摆脱了理性控制之后不断升温和膨胀。其中想象和幻想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信仰中,感情和情绪总是附着于一定观念的。如果这观念是真实的、合乎理性的,那么附着其上的感情就难以无限制地膨胀。但如果这个观念是虚假的,是幻想的产物,那么随着这个观念的被夸大,感情也膨胀起来。

同类推荐
  • 在路上

    在路上

    在路上,是一种状态。始终绷紧神经,随时准备出发,在路上的状态,让我们每个心怀责任的记者都不敢懈怠。
  • 魔鬼成语

    魔鬼成语

    本书分为人性的张扬、世态的感悟、思维的花朵、文化的传承四辑。从生命的价值、做人的真谛、审美的情趣、合作创新精神等方面理解成语蕴含的文化精华。
  • 支农心曲

    支农心曲

    这是一部反映农村金融业的颇具理论性的心得体会与调查报告文学集。
  •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本书是作者李岗在多年研究生教学材料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产生背景,跨文化传播学的性质、对象与任务,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科基础,跨文化传播原理和模式,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化的认知要素和文化类型,语言与跨文化传播,非言语行为与跨文化传播,视觉符号与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研究作为一种理论观照。
  •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本书关注有效课堂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从教学设计、课堂资源、学习方式、教学模式、课堂互动、课堂伦理、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管理等十个专题讲解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
热门推荐
  • 蠢萌三小姐遇上邪魅王爷

    蠢萌三小姐遇上邪魅王爷

    她是一个时而冷酷时而蠢萌的佣兵,一次任务悲惨穿越;她是一名怯懦的将军府嫡女,被人设计害死,当眼眸再次睁开,气势转变。他是一名邪魅腹黑的王爷,当他遇上她,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
  • 野性的呼唤

    野性的呼唤

    巴克原是米勒法官家的一只爱犬,经过了文明的教化,一直生活在美国南部加州一个温暖的山谷里。后被卖到美国北部寒冷偏远、盛产黄金的阿拉斯加,成了一只拉雪橇的狗。
  • 无名的伊芙

    无名的伊芙

    故事简要:周晓晨和第一始祖融为一体后从魔王的降临和第一神灾中幸存,但是被关在了某个地方,后来被第二王权者的女儿所救后来得知科学院的阴谋,从而通过加入学院寻找失踪的第三王权者然而在寻找第三王权者的同时,各方势力为了得到第五王权者,纷纷将祭品献给了身为始祖的周晓晨,一场历史性的改改革悄然开始了
  • DNA启源至尊

    DNA启源至尊

    细胞九府,是人类再一步进化的第一个基础境界!一府脑,二府心,三府肾,四府肝,五府肺,六府脾,七府胃,八府腸,九府四肢骨骼!而DNA则如同大管家一样主导者身体的进化。 地球上被女友与好友背叛的皇轩,被宇宙中的一股势力拉入天王星域坐下的地灵星!而藏身于皇轩DNA灵脉中的罗璇正是这股势力中的一员,为了宇宙的最后一劫,暗中保护训练着对这一劫极其重要的皇轩! 皇轩到底是谁,宇宙又是什么?为什么在这个宇宙,DNA主导者逆天改命的进化,修仙!会不会宇宙本就是……启源~~启动DNA中最后一段无法解封的源代码,成就传说中的境界~至尊!让生命在全新的遗传密码的带领下,变得更美,更强大!
  • 五拳总诀歌

    五拳总诀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顽皮小新娘

    顽皮小新娘

    她,韩佳影,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小女孩,却因为一次意外穿到异世,来到这个陌生时代的她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经过十年的努力,获得了前世所没有的满满的父爱,也终于可以大胆的靠近陌生人了,这个时候却被逼要求成亲,只好拖延时间成亲,谁知没过多久父亲被人杀害,自己却被卷入一场江湖斗争,于是励志要为父报仇的她下定决心只有变得强大才不会任人宰割……她是如何应对和江涵的感情,或者是古麟的一见倾心,亦或者是筱炎的守护……她希望一生一世一双人,但她又会怎样选择那个对的一个。
  • 狗血故事合集

    狗血故事合集

    是谁拔了他的针管,又是谁夺走他一生所爱,让我们敬请期待……就不告诉你。
  • 所有我们相爱了吗

    所有我们相爱了吗

    当古灵精怪的夏依染遇上高冷的宋词。“宋词,你喜欢什么样的女生啊。”“我喜欢你这样的。”“宋词,你去哪了?”“帮你买姨妈巾。”“宋词,我喜欢你。”“我知道。”“你喜欢我吗”“……”“喜欢吗?”“我也喜欢你”
  • 凉聘

    凉聘

    落魄长公主秦寻瑶VS穷酸教书先生岑洵之。落魄长公主背负通敌叛国余孽的骂名被贬封地八年之久,两国交战城池为诱,在有婚约的情况下被燕国求娶召回尚都,卷入和亲纠纷。未婚夫却是书院的穷酸教书先生,拼命维护不惜得罪陛下。天子却妄图成为牵线人操控秦寻瑶,蛰伏隅安城八年之久,她怎么甘心做旁人的牵线木偶……被嘲长相平平?不好意思,尚都第一美人了解一下。穷酸落魄?不好意思,你脚下这条街都是长公主的,你脸上的胭脂都是长公主商铺出的。嫁不出去?不好意思,燕国七皇子和岑洵之疯狂求娶,今日燕国七皇子约逛街,明日岑洵之约游湖。通敌叛国的余孽?蛰伏尚都八年之久,只为一朝沉冤得雪!既然陛下不肯翻案,那就只好将尚都这潭死水搅得天翻地覆……
  • 叶宝妈咪

    叶宝妈咪

    “叶西啊!这两个男人为什么跟我长得那么像?”六岁的小叶宝指着杂志封面上的两个男人问道。叶西一瞥,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那个……儿子啊!这个世界是很奇妙的,总有些长得相似的人,这很正常的。”宝宝,原谅妈咪不能告诉你,那两个男人中有一个就是你爹地,而那俩男人,又是兄弟……“哦!这个我知道!”叶西开心的看着对自己万分理解的儿子,又看着儿子指了指两个男人中面目较冷的那个说道:“妈咪跟这个男人也有些像,这样就叫……夫妻相,对不对?”“……”叶西一头黑线,鬼才跟那个家伙有夫妻相!就算要像,也该是旁边的那个嘛!不过他们本来就是兄弟,那也就同理可得了吧?咳……小叶宝看着正沉浸在无尽幻想中的妈咪,灵动的大眼睛里闪过一丝不该属于孩童的狡黠,忖道:爹地啊!看来你不怎么讨妈咪喜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