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65800000008

第8章 “关键先生”的跨洋大对决(1)

在美西战争爆发之前,西班牙还能勉强称得上是海洋大国,但是,自从美西战争结束之后,西班牙头上“海洋大国”的帽子便被摘掉了,从此彻底远离了强国行列,就如同当年华盛顿在建国时依靠情报工作一样,美国之所以能够打赢美西战争,出色的情报工作绝对是必不可少的,这使得美国获取如此巨大利益的同时,仅仅损失了一艘军舰“缅因”号而已。

1.约翰·威尔基的“情报帝国”

阿兰·平克顿在美国侦探史上或许占有重要地位,但他的确没有给美国特工处开个好头。在他身后,美国吞并夏威夷事件被曝光,美国特工处愚蠢而拙劣的表现又使美国政府名声扫地。这样一来,特工处的工作变得极为被动。首先,国会已不信任它了,“霍尔修正案”在国会通过后,国会议员们便牢牢盯住它的一举一动,工作上稍有闪失就有被拉出去示众的危险。这种背景下,谁做头儿都是个苦活儿——压力实在太大了。威廉·黑震是不是在国会“沉默的注视”下垮掉的不得而知,但他的确是继平克顿之后又一个栽倒在“秘密情报”上的倒霉蛋。

1898年,不知是何原因,在美国市场忽然出现一大批假美钞,政府不得不作废了一版美元,才算稳定住自己的货币系统。恼恨不已的白宫无处发火,便把火全撒在无法提供假钞准确情报的特工处头上,同时直接把黑震降为一般行动人员。

从此大家都知道了特工处长不是什么好差使,自从黑震下台后,同僚中就没人再敢主动站出来接任,而白宫也已对特工系统失望透顶。在任的麦金利总统要求自己的内阁部长们推举一个新人选出任特工处长。财政部部长助理弗兰克·范德利普就把约翰·威尔基推荐给了总统。

麦金利总统并不介意威尔基缺乏间谍和侦探方面的经验,因为在他看来,所谓的“专业人员”实在是蠢透了,他最感兴趣的其实还是威尔基在伦敦的工作经历。而且他认为,这个曾担任《芝加哥论坛报城市版》的编辑至少可以呈给自己一份像样的工作报告,因此他很痛快地接受了推荐。

和平克顿一样,远离政治的威尔基同样是“一步登天”进入白宫。但不同的是,威尔基身后有芝加哥大银行家莱曼·盖齐的鼎力支持——这位银行家同时还担任着美国的财政部长。威尔基在财务上的要求因此可以得到迅速满足。他的改革计划也因为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进行得非常顺利,这样特工处很快就面貌一新。

威尔基改革特工处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重金打造“反间谍特别行动队”。在许多场合他一再强调,这支队伍是由有能力的人组成的,他们不干特工,而是语言学家、银行家或商业精英。

按照这个标准,特工处的人才选拔是异常严格的,据说90%的应征者都被淘汰。而被选上的人员确实属于“精英”级别,他们的工作能力远比以前那些通过“走后门”等方式混入特工处的人高,从此后,特工处就进入了偏离已久的正确、高效的轨道。

说不清楚到底是不是平克顿的夸张风格也影响到了威尔基,因为威尔基的工作也带有一丝夸张的成分。但和平克顿的夸张不同,他更注重利用舆论制造所谓的“恐怖气氛”,进而使特工工作的重要性凸显。这和平克顿的夸张只为赢得麦克莱兰个人的信任有很大不同。究其原因,原来威尔基本人是做媒体出身的,他喜欢能吸引眼球的标题而并不在乎标题是不是太过耸人听闻。由于他和媒体的关系密切,新闻界也被特工处这种夸张的工作作风所感染,大惊小怪式的报道也开始在美国新闻界到处泛滥,大批记者、撰稿人沉迷于夸大其词的报道方式。正是在特工处和新闻媒体的相互作用下,19世纪90年代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好也是最坏”的年代。一方面在“白宫权势人物”威尔基的支持下,官场腐败、商业舞弊等丑恶现象不断被报章揭露;另一方面,“恶性犯罪”与“国家安全”也成了新闻从业者“爆炒”的话题,威尔基由此受到了公众的瞩目。

杀人凶手就是杀人凶手,可是在机会主义者笔下,两名杀人凶手却有可能被夸张成犯罪浪潮。

在这样的宣传下,一切都被无限地放大。即便是无能的黑震也会摇身一变成为“关键先生”,因为实际情况可以被夸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你只要抓个小偷,就会被立即宣传为破获史上最大的偷窃团伙,你想不走红都不行。

但威尔基的夸张还是和平克顿不同,他不会制造出话题后无力收拾局面,在反间谍领域,他的确取得了不凡的战绩。

“在他那个两层高的书房里,摆满了可能连伦敦蜡像馆的创建人杜莎夫人都会垂涎的犯罪工具和赃物——伪造工具、奖金、手枪、匕首等各种各样的东西——这些令我着迷的战利品都是特工处特工在执行任务时从犯罪分子手中缴获的。”

这是威尔基儿子唐·威尔基描述自己儿时在父亲书房里看到的情景。由此可见,威尔基这段时间的工作并不能仅仅用“夸夸其谈”来概括——至少他还真的抓了不少“坏分子”。

约翰·威尔基如果想做个循规蹈矩的幕僚,肯定不会做出如此“哗众取宠”之举。也就是说,他利用舆论使话题扩大化是有野心的,那就是他想使特工处在和平时期壮大成为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机构。

在舆论的“引诱”下,已经在诸多领域涉足的威尔基的特工处不单单是一个政府的情报部门。威尔基似乎更喜欢把“秘密情报工作者”看做是“秘密警察”,而他也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权力。

国会的人也注意到特工处的手伸得过长,所以不断有议员提醒威尔基注意特工处最重要的职责是“国家安全”。他应该带着同僚在反间谍领域多做文章,而不是利用舆论把公众引诱进一个“警察社会”。

但白宫显然是支持威尔基的,因为人们经常能看到特工处一些明显超越本身职权范围的工作一再得到白宫的许可。而特工处的职权也让它可以利用平克顿的遗产——“全美罪犯及嫌疑人数据库”在各地标志所谓的“反政府主义分子”,甚至邮政部门也得配合他们的情报人员进行“往来邮件检查”。从此,“安全”的概念不断被扩大,特工从原本隐秘的空间走出来并与公民比邻而居,再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威尔基成功地使自己成了美国“关键先生”的同时,“秘密情报”工作以及运行它的官僚机构也逐渐与政府“水乳交融”。

威尔基的“夸张”作风为什么可以被接受,而平克顿就不行?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看看美国当时的具体情况。19世纪末,急速扩张的美国前所未有地开始面对“自我安全”这个问题。换句话说,这时美国的敌人已不单是单纯的殖民者或美洲土着,它的威胁来自于各个方面,因此它必须在这个转型期中体现出对未来的强大掌控能力。不管它的人民愿不愿意,它必须要体现得足够强大,否则它的人民只能惶惶不可终日地苦熬生活。威尔基准确地抓住公众这种对“国家转型”的好奇、紧张乃至茫然的心态,巧妙地利用舆论触发人民内心的恐惧。当人民确信自己遭遇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危险时,他便可以信心满满地站出来,轻而易举地捉拿几个被夸张了数倍的“敌人”。这时,公众会责备他还是信赖并依靠他呢?答案不说大家也知道。

国会或许非常讨厌利用浮夸来凸显自身价值的做法,但白宫却喜欢,资本家也喜欢。因为白宫乐意人民遭受这样的“恐吓”,而人民一害怕就会依附在政府的怀抱里做乖宝宝。资本家则希望白宫为“国家安全”考虑而和他们不停地借钱——他们不缺钱,他们需要的是权力,只有权力既能保护他们已有的,更能提供他们还没有的。因此威尔基和他的特工处虽然承受着一些指责,但特工处始终在“奢侈”地运转着,它从来都不缺钱!因为它不单有总统“秘密基金”的支持,芝加哥银行也是慷慨的“董事”。这还不算白宫一直呼吁国会继续给予特工处更有力的财政支持。因此特工处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成为美国政府最有钱的部门了。

有些议员对特工处的预算和资金用途提出过质疑,但“秘密基金”在宪法中的存在使威尔基只需要提供一张写明费用数额的纸片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总统则可以振振有词地说,钱来自于“秘密基金”而且远远不够。众议院拨款小组委员会的一名职员不无挖苦地说:“威尔基每个月都被迫制作假证明。”但他们对此却的确无能为力。

“总统保卫工作”是威尔基常用的说辞,他利用这个说法经常可以轻易过关,但这并不意味着威尔基是个挥霍无度的人。他自己秘密花费了多少?很多人内心都有这个疑问,事实上,威尔基并不是个穷奢极欲的人,尽管特工处掌握着天文数字的经费,他却仍然严格限定特工人员的花费额度,特工处的报销开支相当透明,并没有明显的作假痕迹。如果说有什么不合规则的,通过资金的用途就可以看出,特工处的工作正向更多的领域进行渗透,尽管看上去都和“总统安全”、“国家安全”有关联,但追究起来那些钱至少不必从特工处花出去。

这么说,威尔基不是情报界的腐败分子,他处心积虑地扩大情报工作的影响,营造恐怖气氛,大把消耗国家经费,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建造起一个庞大而缜密的“情报帝国”。

那么,对巨额花销而言,这个“情报帝国”真的是物有所值吗?

2.“西班牙风格”间谍网

拉蒙·德·卡兰萨是个英俊的小伙子,即使是当“国会事件”发生后,也几乎没有美国人认为这个性格粗鲁的西班牙贵族会是一名出色的间谍。

28岁的卡兰萨对美国式生活并没多大兴趣。当他穿起西班牙皇家海军的上尉制服,略带忐忑地等着登上开往菲律宾前线的军舰,他满脑子都是壮烈殉国的前辈们的光辉形象,而自己设想的是成为19世纪西班牙最值得人民怀念的英雄。

遗憾的是,卡兰萨得到的是一纸西班牙驻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的任命。这时,小伙子的神色顿时像踢飞点球的劳尔·冈萨雷斯。后来,在妻子伊比利亚女人特有的温柔怀抱里,卡兰萨才最终恢复了从前的自信。他出于对祖国的热爱,虽然万般不愿意,但还是于1898年1月初来到美国,而且很快就在华盛顿主演了“国会事件”。

19世纪的西班牙已远离了“强国”行列,不但在欧洲的利益大受损失,海外的殖民地也渐趋瓦解。1898年,菲律宾与古巴相继爆发了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起义,西班牙政府当然不甘心就此交出海洋的控制权,便派出重兵在菲律宾和古巴登陆。

1898年2月15日,鉴于古巴形势严峻,美国国会要求总统迅速组织力量撤退本国在古巴的侨民,同时麦金利总统随即派出“缅因”号军舰前往加勒比地区运送本国侨民,但结果该舰在哈瓦那湾发生了爆炸后沉没。

消息传到美国,W.R.赫斯特和约瑟夫·普利策两个媒体巨头控制的各个媒介立即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而且令人惊讶的是,平日里针锋相对的两家媒体,这次的报道竟然口风惊人一致,无不把谴责的矛头指向了西班牙政府。随即,从哈瓦那返回的调查官也声称,有充分证据证明,是西班牙政府蓄谋炸毁了“缅因”号。现在,无论是舆论的报道,还是白宫的调查,西班牙政府都难辞其咎,国会当然便开始要求西班牙驻美大使接受质询。

美国人的傲慢态度使质询会从一开始就变成了美国单方面对西班牙的谴责和审判。在特工处供职的调查官更是用激愤的语调陈述了相关证据,西班牙大使路易斯·波洛·伯纳比的表现还是相当绅士的,只是当调查官用肯定的语气指出是西班牙政府蓄谋炸毁了“缅因”号时,陪同大使前来的卡兰萨才拍案而起,要求和两名说谎的美国官员进行决斗以维护西班牙的尊严。

习惯做“挑战者”的美国牛仔们眼看着脸色涨得通红的西班牙年轻人,从心里是有些欣赏的。议长看到这种情况,便礼貌地提醒海军上尉,除了西部部分地区,美国大城市已废止了这种古老的欧洲传统。但如果卡兰萨有证据证明自己国家的清白,可以随时呈送到国会,他本人愿意就新证据进行重新调查但不愿意做一场射击比赛的裁判员。议长的幽默有效控制了事件的恶化,西班牙大使随即阻止卡兰萨进一步挑衅,两国间的战争总算没有在美国国会提前上演。“国会事件”本身没有任何阴谋,即使卡兰萨本人这样做有预谋——目的是激怒西班牙大使,让他把自己遣送回国——这样自己就有机会到海军部队去服役了。但事情的结果却是除了使美国媒体更加叫嚣“西班牙挑衅”外,对卡兰萨本人没有任何帮助,伯纳比的确严厉斥责了他这种鲁莽的行为,但并没有把他调离使馆的意思。卡兰萨无奈,只好自己主动提出要求,大使隔一天才答复了他,当他兴冲冲地打开大使派人送到卧室的信封,里面的委任状却没有使他欢喜起来。上面清楚地写着他新的工作地点:加拿大蒙特利尔的“西班牙驻加拿大总领事馆”。

和卡兰萨不知道自己将成为美国“史上最伟大的间谍战”的主角一样,威尔基也没有想到自己能通过这一“历史性胜利”而加冕“情报皇帝”。但他早已经感觉到,美国和西班牙的这场战争将有可能就此把美国推向蔚蓝色的海洋。他的心中是否荡起神圣感姑且不说,但直觉一定正在驱使着他立刻着手搜集一切关于西班牙的情报,他甚至早在卡兰萨之前就知道伯纳比将于1898年4月21日借道加拿大回国。就在伯纳比把卡兰萨叫进办公室的同时,他也已安排了特工处的四名特工每两人一组监视伯纳比的一举一动。美国特工接受使命后不久,卡兰萨走出了大使办公室。这时的他稍显神色兴奋,但仍旧隐约透露出一丝紧张,因为此时的他马上要和大使一起奔赴加拿大的蒙特利尔,那里的一家侦探社已经帮西班牙建立了一个情报站,而这个情报站的负责人就是他,另外大使回国绕道就是要掩护他合法进入加拿大。

火车上的卡兰萨看到报纸上“西班牙间谍将在北美天主教群体中高举圣旗”这样的新闻时,车窗外的北美大陆一片荒凉与孤寂。但伊比利亚人的心情却没有因此而消沉,他的嘴角泛出一丝含蓄的微笑,因为通过看这样的新闻,他对自己的工作瞬间充满信心——原本他认为自己干间谍是个外行,但新闻显示出,美国人似乎都是白痴。

对于美国新闻界的内幕卡兰萨还是不了解,他认为是美国国家情报部门提供的那些滑稽的线索,却不知道美国人通常把阅读这些新闻并传播谣言当做是消遣。真正的“秘密警察”是绝不读那些本来就是他们自己炮制出来恐吓民众的“新闻”的。他们此时正衣冠楚楚地坐在自己所在的车厢一角,冷漠地注视着这群兴高采烈的西班牙人。

同类推荐
  • 谁在包围中国

    谁在包围中国

    21世纪中国崛起,美国焦虑。两个世界大国都小心翼翼地避免正面的摩擦、冲撞,而背后的暗战却在悄悄进行。一张围堵中国的大网正在亚洲形成,并逐渐收紧。是继续“韬光养晦”,还是借力用力,对美“重返亚太”战略实施反介入和区域拒止?中国面临自己的战略抉择。这是一本分析和还原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所包藏的深层次意图、策略、起因、可行性,以及它对中国可能造成的影响的书。美国战略转向的真正意图,就在于遏制中国崛起。这是一本回击美国的“中国威胁论”、揭露美国威胁的书。旨在揭示是美国而不是中国才是当今世界乱源的始作俑者,才是亚洲乱局的背后策动者,才是中国之困的真正幕后编网者。
  • 特朗普背后的智囊:美国幕后总统

    特朗普背后的智囊:美国幕后总统

    《特朗普背后的智囊:美国幕后总统》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班农,在这里我们将全面了解他,看他如何从一个工薪家庭的孩子成长为“华尔街之狼”,看他如何帮助特朗普一步步走向成功,成为新一任美国总统。
  • 公务员职业道德:基础知识(一)

    公务员职业道德:基础知识(一)

    本书内容包括:道德、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涵和作用,公务员的责任、义务和纪律,公务员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务员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有关要求,国外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做法,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原则和实现途径等。
  • 与官员谈领导方法

    与官员谈领导方法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决策。由此,拉开了全党和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学习的序幕。用科学的思想和先进的文化武装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形成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和机制,已经成为全党和广大领导干部的共识。党政领导干部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他们理应成为学习的楷模。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今天,没有千千万万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积极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不可能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 日本 日本人 日本文化

    日本 日本人 日本文化

    本书介绍了日本国的简况,风土人情以及日本文化。日本文化被认为是暧昧的文化、“耻”的文化,说明日本人比别国人更含蓄、更自律。
热门推荐
  • 烦恼咖啡馆

    烦恼咖啡馆

    这是个神奇的咖啡馆,每天都有不用的有着生活中的烦恼的人经过这里,他们来到这里诉说着自己的心声,职场女强人,当红小明星,学生等,他们在生活中的烦恼。
  • 青春的味道有点苦

    青春的味道有点苦

    青涩的青春,简单的情感。一个少年,他的青春也许和你一样,有那么多的憧憬与美好,同时,也有那么多的心酸与苦涩……纪念我身边的那些朋友,那些一起走过的青春岁月,那些一起成长的幸福与痛苦……
  • 人生节结人生

    人生节结人生

    这本小说以一个普通的中学生李潇的视角展开,写她在校园里的点滴小事,写她的成长经历,最终收获了友情和爱情的故事。
  • 余生不可将就

    余生不可将就

    遇见你,让我又相信了爱1V1(女追男)也许想接近你,是因为你的颜值,那么想拥有你,是因为我的心想用余生待你,不想将就的余生是因为有你沈初白,我只想与你共度余生?-----许清
  • 爱鹿吴道理

    爱鹿吴道理

    鹿晗为了青梅竹马男扮女装潜入学校,遇见霸道的世勋,会擦出怎样爱的火花,主勋鹿,其他更成番外,由于小说情节需要,所以先更灿白番外,纯属虚构……
  • 绝色宠后:腹黑邪君别乱来

    绝色宠后:腹黑邪君别乱来

    她,21世纪的金牌杀手,是美食鉴定专家,一朝穿越成冷傲的公主殿下,又遇一个糟老头,各种各样的人,让她”心“累死,后遇一个麻烦,唉!他,一代皇帝,对“他”却是腹黑的很。后来遇上一个邪君,他“就算你从我身边逃走,我也会把你抓回来的。”看到,她被他的人追,他不累,她累。又不是你自己,当然不累!她的强势来袭,他能抵挡的住吗?她红衣红发,在这其中又有一个秘密来袭。
  • 古玉灵缘

    古玉灵缘

    上古灵玉跌落凡尘,引起了人世间剧烈的动荡。在这纷乱的战争年代,群魔乱舞,人间生灵涂炭,天界众神渡劫,冥界怨声载道,谁又能顺势崛起?谁又能独霸天下,俯首苍生?魔前叩首三千载,回首红尘不做仙。小船驶,影相随,来世修得自由人
  • 龙之弃子

    龙之弃子

    前世,为华夏第一狙击手重生,为孤儿一枚这里,人类并不完全是世界的主宰这里,人类只能模仿各个强大的种族能力,开创出一个个职业也许,是妄图超越但。种族,真的完全决定了所有?…………………………他将,打破种族的屏障他将,以区区人类的身躯,踏向一个个未知的大陆他将,驾驭一个个看似蹩脚的人族职业他将,成为凌驾于所有大陆的强者!就算,是弃子,也要活得精彩!…………………………而现在,一切不过刚刚开始……
  • 幻儿传

    幻儿传

    “子华哥哥,长大后你娶我好不好”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对着一个少年老成,干练的小少年撒娇道。小女孩长大了小少年还是没有给她答复。直到小姑娘死去的那一天,他还是没有回答。
  • 极品圣女

    极品圣女

    “你说,老天爷是不是在开玩笑啊,竟让我这个世间最穷凶极恶的异教徒,担任缉拿异教徒的最高长官?”“那又如何?你只须知:莫贞莫贞,莫与天下争。这天下,便是你嘴里的老天爷!”“你又错了!这天下,必然是人的天下!”塔匿雪脉,侍塔成徒。昭元历1376年,天选之子彰台清降临世间,压抑已久的大陆势力纷纷抬头,席卷世界的皇国之战就此爆发!覆灭在即的元塔皇国因为神塔宗的暗中支持,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逆转颓势,灭佛国,奴星都,大杀四方!同年八月,作为回报,《大陆架法》与《大陆宗教纯洁化章程》颁布,大陆迎来了一场血腥的宗教清洗。九年后,青山圣女奉天下山,于帝都昭天成立宗教事务局,作为宗教清洗的延续,监察诸国塔徒。………………………………………………………………………………………………打滚求收藏,卖萌求推荐、、、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