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53800000007

第7章 人生三宝

关于个体在社会中如何自处,是老子《道德经》里阐述最多的内容,与孔子仁爱、济世思想所不同,老子向往一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境界。那么老子为什么会产生这么消极的人生哲学?我们又能从老子的处世哲学与智慧中寻找什么有益的启示呢?

老子的思想里面,写的最多的是关于个体在这个社会上,如何自处的问题,我们把这个问题称之为人生哲学。我们知道老子的《道德经》分成《道经》和《德经》。前面三十七章是《道经》,后面四十四章是《德经》。《德经》实际上就是讲个体的部分。那么老子的人生哲学,建立在一个什么样的基础之上呢?

实际上老子的人生哲学,包括后来庄子的人生哲学,都建立在一个基本的判断之上:这个世界是危险的;这个世界是不可信赖的;这个世界是充满陷阱的;这个世界也是没有正义的。因此,你对这个世界越是有用,你越是危险,你要想没有危险,你要想好好保全自己,那么你最好要成为一个无用的人。庄子在《人间世》的最后讲了两个人的故事。这两个人特别有意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庄子虚构的人,几乎是一个废人,另一个却是大名鼎鼎的圣人孔子。令人非常吃惊的是,庄子在这两则故事里边,给予这个废人是表彰、羡慕和推崇,把他当作一个模范,向别人来推荐。而给予孔子的是什么呢?是嘲笑、批评,是否定。

当然这个故事是庄子编的,我们看看他怎么来编这两个人的故事。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废人,这个废人的名字是庄子虚构的,这个名字一听也就很有意思,叫支离疏。一看到这三个字,你就会想到汉语中一个很有意思的词,支离破碎。没错,汉语中支离破碎这个词,就跟这有很大的关系。

一个人的名字就给人感觉是支离破碎的,他那个人会怎么样呢?他说这个人是一个严重的残疾,“颐隐于脐”,自己的下巴跟自己的肚脐连到一起了。“肩高于顶”,两个肩膀比头顶还高,“会撮指天”,辫子是指向天的。我们大概可以想象出来,这个人肯定是严重的一个畸形。“五管在上”,既然头已经垂到了下面,那么身体的内脏也就在头的上面了。“两髀为胁”,两条大腿夹在自己的肋骨上面,严重残疾,而且残疾得让人目不忍睹,简直没法看了。可是庄子偏偏写出了他“废”中的不废,正是这样的人,在这个社会里边,却偏偏是混得最好的人。他怎么养谋生呢?“挫针治繲”给人磨一磨针,缝一缝衣裳,他就足以糊口了。给人筛筛糠,簸簸米,他甚至可以养活十个人。而且像他这样无用的人,社会不会来找他麻烦,这是最重要的。“上征武士”,统治者要打仗了,要征兵了,不会征到他的身上。他是残疾人,所以他不要服兵役。很多年轻力壮、体格健壮的,到了前线战死了,成了炮灰。他这样的人,反而可以待在自己的家乡,寿终正寝。反过来,当统治阶级哪一天发善心了,要给全国的残疾人一点恩惠,名单上肯定有他,征兵的名单上没有他,但是国家给残疾人接济的时候,他反而可以去领一些粮食和柴火回来。

庄子写了这样的生存状态之后,发出了一句感慨。他说,很多体格健壮的人,都已经战死了,而这个人就是把自己的身体搞得如此支离破碎,才足以养生,终其天年。

讲了这个故事之后,庄子又马上说出另外一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孔子。孔子是这个社会中最有用的人,也是最希望能得到重用的人,所以他周游列国,颠颠簸簸,希望有朝一日,用他的思想来改造世界。那么庄子在故事里对孔子进行嘲讽。说孔子到了楚国去,楚国有一个狂人,相当于一个隐士吧,名叫接舆。接舆就专门到了孔子的门口,把孔子教训了一番。他说: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 天下无道,圣人生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 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他把孔子称为凤。老子是龙,孔子是凤,这也是中国文化两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他说,孔子啊孔子,你的道德怎么如此的衰败啊!你整天这么颠簸周游列国,试图推销你的治国思想,可是你知道不知道?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啊。过去的一切你追不到了,未来的一切你也等不到啊。今天这个世道,你能够免于刑罚,能寿终正寝已经很不简单了,你怎么这么糊涂呢?福在那个地方,像羽毛一样轻,你却不知道把它接收下来。祸是那么重,你却不知道避,你偏偏在这样一个充满凶险、充满陷阱、没有正义的世界上到处碰壁。

接舆最后还唱了两句诗: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郤曲,无伤吾足。

迷阳是一种带刺的小草。他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陷阱,到处都有迷阳草。带刺的迷阳草,你不要妨碍我行走,你不要伤了我的脚啊,我已经绕着弯子在走了。接舆用这样的歌,来告诫孔子,这个世界处处都有危险,你绕着弯走,都不一定避得开,你偏偏在这个世界上如此大意,如此莽撞。

支离疏者,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挫针治繲,足以糊口。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栗,则受三钟与十束薪。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郤曲,无伤吾足。”(《庄子·人间世》)

庄子在《人间世》这一篇文章,最后写了这两个故事,表达了儒家和道家对这个世界的不同观点。道家对这个世界的整体的看法。就是这个世界没有正义,这个世界没有安全。这个世界到处都是危险,到处都是陷阱,到处都是荆棘。既然如此道家所选择的是什么呢?是惧怕,是躲避,是绝望。而儒家的选择是介入,是参与,是改造。

所以老子的人生观和人生哲学,就不是积极的人生哲学,恰恰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如果说老子的人生哲学是一种大智慧的话,那么我们也可以讲,他不是积极的智慧,而是一种消极的智慧。

从庄子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老子和道家的思想,虽然有大智慧,但也有消极厌世的一面。那么我们又能从老子的思想中,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呢?

老子有一句名言,他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我有三个人生的法宝,我一直紧持在自己的手中,保护着它不要丢失,哪三种人生的法宝呢?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很多人解释这个“慈”就是慈爱,也不错,但是不准确。这个“慈”实际上是珍重、慎重、保重的意思。就是对自己来说,这个世界既然如此的危险,所以我一定要珍重自己的生命,一定要慎重的为人处事,要好好保重自己,这是“慈”。所以韩非子的解释很准确,韩非子的《解老》中说:慈于子者不敢绝衣食,慈于身者不敢离法度,慈于方圆者不敢舍规矩。

一个人如果真正爱护自己的话,绝不会违法乱纪。我们有很多人追求享受,甚至不惜违法乱纪,那不是真正的爱惜自己。真正爱惜自己的,一定不敢违背法度。所以“慈”这个地方是珍重、珍惜的意思。

后来庄子又讲了一句话,他说一个人在世上有两句名言: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庄子·养生主》)

这个话讲的非常好。就是做善事,你不要想着出名,因为名声大了有害处。我们刚才讲了,因为老子对这个世界整体的判断,是觉得这个世界是坏的,是充满凶险的,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你的名声越大,你的危险越多。所以你做善事没问题,但是不要追求名声。那么有的时候,你可能也会做一点坏事,做一点小恶,这有时候是难免的,但是你一定要注意,“无近刑”,不要触犯法律。“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我觉得这是对于老子“慈”的一个准确的解释。

三宝之二——“俭”。有的人说“俭”就是节俭,没错,但是不全面,还要加上简单、节制。什么叫简单?不把事情弄得太复杂,自然而然,做得随意一点,为人处事简单一点,这是简的一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节制,节制是最为重要的,做事情一定要有所节制。所以老子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没有什么比不知足更大的祸了,没有什么东西比贪得无厌更大的过错了。韩非子对这两句话,曾经举过一个古代的故事来说明,为什么不知足是最大的祸呢?他举了春秋后期三家分晋的故事。晋国是北方的大国,晋国一开始有六家大夫,权力很大,国君的权力全在六家大夫那。有哪几家呢?范氏、中行氏、智氏,除了这三家之外,还有就是战国以后的赵、魏、韩,总共加起来六家。在这六家里面,范氏和中行氏是比较弱的。所以智氏、赵氏、魏氏、韩氏这四家合起来,首先把这两家灭了,这两家的土地就被瓜分了。按说已经不错了,你们已经瓜分了这两家了。

在剩下四家里面,智氏是最大的,当时智氏的掌权人叫智伯瑶,这个人很贪得无厌。他在分掉那两家之后,他又在想着把剩下的三家,也一家家蚕食掉,然后整个的晋国就被他一家把持。他有这么样的一个贪得无厌的欲望,不知足。于是,他一步一步来。首先,巧立名目,让赵氏、魏氏、韩氏,每人拿出一百里土地给他,魏氏和韩氏很害怕智氏,因为智氏的势力也很大,一家给了智氏一百里地。智氏又派人到赵氏那个地方,赵襄子是一个强脾气,赵襄子说,我的土地是祖先传给我的,我做子孙的怎么能够随便地吧我的土地让给别人呢?坚决不给,还真碰到钉子了。

智氏既没有面子,也没有满足他的贪欲。为了实现他的贪欲,他就联合了魏氏和韩氏,这三家组成了联合军队来进攻赵氏,想把赵家也一举灭了。可是魏氏和韩氏心里很明白,今天把赵氏灭了,下面智氏要动手,就要收拾他们两个了。所以他们当时是迫不得已,不得不跟着智氏去攻打赵氏,但实际上他们内心并不愿意,这场战争打得也不顺利,整整打了两年,赵家的城市还没有攻下来。打到最后,赵家终于抵不住了。赵襄子就派他手下的一个人,找到了魏氏和韩氏,跟他们说,今天我赵家灭了,明天就是你们,我今天的下场就是你们明天的下场。韩氏和魏氏心里也很明白,知道这肯定就是这样的结局。赵襄子就说,不如我们三家联合起来,把智氏给灭了。最后的结果是赵、魏、韩三家联合起来,出其不意,把智家给灭了,把智伯瑶给杀了。而且智伯瑶被杀以后,赵襄子因为非常痛恨智伯瑶,他把智伯瑶的头给砍下来了,把他的头颅做成夜壶。

我们来看一看,智伯瑶本来是晋国六家里,势力最大的,可是他最终的结局是最惨的。为什么他有这样一个结局呢?韩非子给他的评价,就是老子的这一句话,“祸莫大于不知足”。如果他当初知足了,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

韩非子在解释老子的“咎莫大于欲得”的时候,也举了一个例子,也是晋国的事情。晋献公想灭了虢国,但是要灭了虢国的话,必须要从虞国经过,因为虢国和晋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晋献公就向虞国的国君请求。你能不能够让我的军队,从你的国家经过,我们到你国家的另一边,把虞国给灭了。虞国的国君当然不愿意,虞国的大臣们也不愿意。大臣们还讲了一番道理,我们和虢国之间是唇亡齿寒,它被灭了,我们也就跟着麻烦了,所以千万别这么做。所以一开始晋献公想从虞国借道去消灭虢国的这个想法,受到了挫折。

那么他接着要想办法,要给虞国的国君送一点礼物去,晋献公身边有一块很漂亮的玉璧,而且还有一匹很好的马。他就派使者把玉璧和宝马送到了虞国,跟虞国的国君说,我给你送这一块漂亮的玉璧,还给你送这一匹宝马,怎么样?你能不能给我们让开这条道,我们到你的国家的另一边去,把虢国给灭了。本来虞国的国君是很聪明的,这事是不能干的,但是他一看到这一块漂亮的玉璧,看到这一匹宝马,汉语里有一个词,叫“利令智昏”,这个时候他的智慧就昏了,他就答应了。于是,晋国的大军,从虞国过去,把虢国给灭了。灭了虢国之后,晋国的大军回来的时候,顺手也就把虞国也灭了。

当虞国被灭了之后,晋献公送给虞国国君的玉璧和宝马,自然又回到了晋国。晋献公还说了一句很难听的话,他摸了摸玉璧,这个玉璧还是那一块玉璧,可是这个马已经老了一点了。虞国国君最终的下场,是身死国灭,他为什么会得到这样一个不幸的下场?韩非子讲,“咎莫大于欲得。”他到底犯错误犯到什么地方?他犯错误就犯在他太贪得了,他看到这么一个好东西,他就想要。当你有欲望的时候,就可能是你犯错误的时候。

智伯兼范、中行而攻赵不已,韩、魏反之,军败晋阳,身死高梁之东,遂卒被分,漆其首以为溲器。故曰:“祸莫大于不知足。”

虞君欲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不听宫之奇,故邦亡身死。故曰:“咎莫大于欲得。”(韩非子《喻老》)

所以老子说,人生的三个法宝之二是“俭”,就是要节制你的欲望,不要贪得无厌,要知足。同时,不好的欲望也要节制。所以这个人生三法中的节制啊,可能比“慈”还重要,“慈”就是对自己好一点,更珍惜自己一点,不要违法乱纪。但是节制自己的欲望,这个要难得多啊,假如能够节制自己的欲望,那他真的就可以免于犯很多的错误。

鲍鹏山教授用晋分三国、唇亡齿寒两个历史故事,论证了老子所说的: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的观点。从中我们可以了解老子人生智慧所倡导的:慈与俭,而其中俭更为重要。鲍鹏山认为,老子所说的俭,是一种节制,节制个人的欲望。而中国同时期的另外一位圣人孔子,也有相似的观点。

孔子也讲过类似的话。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论语·里仁》)

“约”就是俭。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说一个人假如能够能很好地约束自己,很谨慎、很节制,那么他就很少有失误。孔子的这个思想,跟老子的“俭”是非常相近的。而我们知道孔子本人,在他的性格和气质里面,也有很注重“俭”。子贡曾经总结过他的老师,孔子的气质,他说我们老师的气质是五个字:温、良、恭、俭、让。

实际上,你贪来的那么多东西,真的会给你带来幸福吗?贪来的东西,就一定能够守得住吗?所以老子又告诫我们: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道德经·第九章》)

满堂的金玉,你有办法能守得住它吗?一个人富贵可能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你富贵了,又骄横霸道,那就一定会带来祸患。“富贵而骄”可是人的通病。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贡子也谈过,一个人富贵以后,往往是骄横霸道的。而老子告诫我们,富贵了以后你如果骄横霸道,你一定是“自遗其咎。”

周公就曾经对他的儿子说过类似的话。

周公就是周公旦,他的身份很高贵,他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周武王灭商了以后,不久就病死了,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继位,周成王年幼不懂事,而当时周王朝刚刚建立,天下还不太平,成王当然无法震住这样的局势,周公作为周成王的叔叔,就主动担起大任,留在西周的首都镐京,帮助他的侄子来治理天下。而周成王自己的封地在哪呢?在鲁国,鲁国开国的国君就是周公。但是因为周公要留在镐京帮助他的侄子治理天下,鲁国这个地方他就不能去了,于是他就让儿子伯禽去。

周公在伯禽去之前,给他讲了一番话,他说,你要小心一点,你不要因为现在有了鲁国,有了这么一个诸侯的身份,你就骄横霸道,一定要谦虚。然后周公以自己来做例子,他说我是周文王的儿子,我是周武王的弟弟,我是周成王的叔叔,而且现在我又做天下的宰相,你看我的身份怎么样啊?我的身份难道不是既富又贵吗?可是我有了这么样尊贵的身份,我是怎么做的呢?

一沐三握发,一食而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我正在洗头,假如听说有人要来见我,我根本不敢把头洗完,我赶紧用手抓住湿淋淋的头发,跑出去见他。常常我洗头的时候,因此要中断很多次,我不会让他们在外面等我。吃饭也是一样,我正在吃饭,听说有人要来见我,我不是让他等着我把饭吃完,我是赶快把吃到嘴里的饭吐出来,我先去接见别人。一顿饭也常常被这样中断过很多次。他对他的儿子说,我为什么要这样,我担心别人说我骄傲,说我因为有这样高贵的身份以后,就轻视天下的人才,所以我要特别谦恭,这样才能够收揽天下的人心,才能够避免后患。然后周公对他的儿子再一次说,你一定要引以为戒,你到了鲁国以后,千万不要犯富而骄的毛病。

昔成王封周公,周公辞不受,乃封周公子伯禽于鲁,将辞去,周公戒之曰:“去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矣。我,文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今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尝一沐三握发,一食而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之曰: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此六守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不谦者先天下亡其身,桀纣是也,可不慎乎!故易曰,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夫天道毁满而益谦,地道变满而流谦,鬼神害满而福谦,人道恶满而好谦。’是以衣成则缺衽,宫成则缺隅,屋成则加错;示不成者,天道然也。易曰:‘谦亨,君子有终吉。’诗曰:‘汤降不迟,圣敬日跻。’其戒之哉!子其无以鲁国骄士矣。”

孔子读易至于损益,则喟然而叹,子夏避席而问曰:“夫子何为叹?”孔子曰:“夫自损者益。自益者缺,吾是以叹也。”(以上两段引自《说苑卷十·敬慎》)

老子是明智的思想家,周公是明智的政治家,无论是老子还是周公,都知道“富贵而骄”是会给自己带来后患的,当然孔子也一样,我刚才讲了,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贡就曾经讨论过,人生的几种境界,他认为“富贵而骄”是人生中最低的一种境界。

有这么一幅很好的对联,我们来看一看: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就平出坐,向宽处行。

当然这幅对联是后人写的,但是从这幅对联里面,仍然能够看出来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思想是两千多年前的思想,但是老子的思想已经变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智慧。他的影响是不知不觉的,在我们这个民族的智慧里边,有很多很多的思想,很多很多的智慧,最终的来源都是老子。

这幅对联充分体现了老子的“慈”,老子的“俭”,以及“不行其险”,平实人生的哲学精髓。“享下等福”就是“俭”,就是节俭、节制。“就平出坐,向宽处行”,也就是我们的人生应该是平平实实的人生,不应该有很多艰险。

为什么我们说要“享下等福”呢?为什么老子说人生应该要节制,不应该不知足,不应该贪得无厌呢?因为老子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祸福是相依的。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你别看那是一个祸,福也往往在其中。你别看这一大堆的福,可是祸也就潜伏在其中。所以享下等的福,你也就可以避免太多的祸,享下等的福,你的心态一直是谦卑的,你的人生一直是平实的,你就可以有一个平实的人生,有一个宁静的心灵。

韩非子在《解老》里进一步解释说,人遇到了灾祸迫害就会小心翼翼畏惧惊恐,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小旻》)

人一旦畏惧惊恐就会行为举止端正正直,那么,行为举止端正正直就会怎样呢?他就一定会深思熟虑,然后就会明白事理。

所以只要他能保持行为举止端正正直就不会遇见祸害,也就能安享天年了,人生圆满。同样的,明白事理的人一定做事情有好的结果和收获。如果一个人能身全长寿又富裕高贵,那不就是“福”吗?

那我们反过来想一下,是不是同样是这个关系呢?一个人有福了,大富大贵了,那么他是个什么状态呢?一定是锦衣美食,生活奢华是吧?那么我们说这种人,他就一定会怎么样?一定会有生出骄奢之心。骄奢之心一旦生长,那么行为就一定不会端正正直,会怎么样呢?会“行邪僻”,也就是品行不端,乖谬不正。那他做事就一定会违背事理,违背客观现实规律。结果是什么呢,“则身死夭”,那么就容易面临死亡和夭折,做事情也就很难成功。如果一个人内有死亡夭折的灾难,在外又没有成功的可能,那不就是大灾祸吗?

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得事理则必成功,尽天年则全而寿,必成功则富与贵。全寿富贵之谓福,而福本于有祸。故曰:“祸兮福之所倚。”以成其功也。

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行邪僻,则身死夭;动弃理,则无成功。夫内有死夭之难而外无成功之名者,大祸也。而祸本生于有福。故曰:“福兮祸之所伏。”

所以祸往往是依附着福而来的,福里面又经常潜伏着灾祸。这就是老子说的智慧。也是老子对我们一种真诚的告诫。

老子的人生三宝里面,我们特别分析了,“慈”和“俭”。那么还有一条,“不敢为天下先”。这个“不敢为天下先”又是什么意思呢?“不敢为天下先”为什么也能够成为我们人生的三大法宝之一呢?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3

    中华家训3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鬼谷子

    鬼谷子

    《鬼谷子》一书是鬼谷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是纵横游说之术的高度总结,是纵横家理论争鸣的之著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含《捭阖》、《反应》、《内揵》、《抵巇》四篇。中卷含《飞箝》、《忤合》、《揣》、《摩》、《权》、《谋》、《决》、《符言》八篇。下卷含《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三篇。此外还佚失《转丸》、《胠乱》两篇。上卷以权谋策略为主,中卷以言辩游说为重点,下卷则以修身养性、内心修炼为核心。下卷是上、中两卷的基础,是它们的思想指导。鬼谷子在书中讲授了不少政治斗争权术,其中重要的是取宠术、制君术、交友术和制人术。因此,《鬼谷子》堪称是一部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权谋的智慧宝典,一直被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
  • 四库全书精编4

    四库全书精编4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 三言二拍精编(第二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二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史记(第一卷)

    史记(第一卷)

    《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热门推荐
  • 圆梦之大唐傅红雪

    圆梦之大唐傅红雪

    喜欢傅红雪,喜欢大唐双龙传,尤其喜欢寇仲。所以,把他们弄到一起吧!傅红雪所在的世界里,他是悲情的,那么高傲的一个人,却有着种种不完美。傅红雪不懂什么叫爱,仅有的爱也已被他埋葬。傅红雪的刀很快,最后甚至超过了小李飞刀的速度,但是他却没有自信,傅红雪的一生为他人而活,唯一的一滴眼泪,也是在最爱的人的墓前。试问,这样的男人谁能不爱?双龙里,喜欢寇仲,不是很喜欢徐子陵。喜欢寇仲的霸气洒脱,极度讨厌李世民的虚伪,也极为讨厌师妃暄那帮和尚道士,所以,小说的基调就是如此……
  • 给他幸福

    给他幸福

    小说里和电视剧里令人意难平的男配,他或者童年悲惨不懂爱,要么伤得太深不敢爱,要么深情执着最终偏执成魔......而秦欢的任务,就是要给男配送去爱的温暖、爱的怀抱。
  • 御灵神徒

    御灵神徒

    地狱从来都不是恶魔的聚集地。天堂也不是灵魂最终的归宿。人间才是。你身边才是。我叫陈莫飞,你可以称我为神子,亦可叫我魔童。
  • 儒林外史(二)

    儒林外史(二)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如写周进、范进为考中举人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到胡子花白还没有考中秀才。尽管生活极为困顿,还是念念不忘科举考试。周进路过一处考场,进去观看,触动了一生的辛酸和痛苦,放声大哭,竟然难过得死去活来。后来在一些小商人的帮助下参加了考试,博得了考官的同情,才时来运转。当他考中举人时,以前讥讽挖苦他的那些人,都来奉承他,把他吹捧成最有学问的人。又如范进,中举前家里穷得没有米下锅,抱着一只老母鸡去集市上卖。当得知自己中举的消息时,竟然喜极而狂,变成了疯子,幸亏岳父胡屠户打了他一巴掌,才使他恢复了清醒。这时候,当地的乡绅等有头脸的人物都对他刮目相看,有送房屋的,有送财产的,范进的生活立刻发生了变化……等等,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 阿修罗王传5

    阿修罗王传5

    千年之后,一段往事,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众神之间隐藏真相,少年为寻找真相,夺得万人天下,以武相逼,揭露出惊天阴谋,故此战争爆发,揭露历史背后的污点,成为真正的-----暗黑破坏之神……
  • 北爷强行和我传绯闻

    北爷强行和我传绯闻

    被天道妈妈一脚踹下来的南淮表示:→_→老子不服,老子揍死你!←_←身在天上,心在北爷上,魂在原主这个造了八辈子孽的身体里,南淮表示:\(^o^)/老子最强!老子最棒!十八年后老子还是一条好汉!~\(≦▽≧)/~北:淮淮,不要说脏话,嗯?[摸头笑]南:哦哦哦哦哦哦,我知道了(但是我不改)。粉丝:男神请不要阻止我南黑化,不然谁替她撕渣!!!明星,导演:哦,南南快过来~让俺等兄弟姐们护着你。北:放手,我来,我的媳妇,我自己护!……(此处过于血腥)……跪下!**********快进来呀快进来进来让我把你理发又割脉哼哼~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揭甲御清柯

    揭甲御清柯

    看似平凡无奇的她,实则多重身份加身。初到锦化偶遇清风拂面的他,两位互相隐瞒马甲。她四海为家,他心细如麻,就这样的两个人安邦定国,携手天涯。
  • 轻情一梦

    轻情一梦

    韩雨薇唯一的亲人是她的舅舅,但她的舅舅嗜赌成性,因为输得钱太多,将韩雨薇输给了别人当做女佣,不过她服侍的大少爷却不算坏,对她很好,只是大少爷脾气坏了点,没事就喜欢折磨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