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49200000031

第31章 南北朝(10)

宋纤,字令艾,是敦煌效谷人。年轻时即有远大的志向,沉静安详,不和社会人士交往,隐居在酒泉南山。学习研究经纬之学,有弟子三千多人跟他学习。不应州郡的提拔任命,只和阴颙、齐好打交道。张祚当权时,太守杨宣把他的像画在家里的小门上,进出都看着他,并赞颂道:“他头枕何处的石头?在那一条河流洗漱?他的形体不能够看见,名声也不能够寻求。”酒泉太守马岌,是一位高尚的人,带着大队人马和仪仗,敲打着锣鼓,去拜访他。宋纤躲在高楼的顶层,不愿和他们相见。马岌叹息地说:“他的名字可以听说,然而身体却不能够见到,高尚的品德可以景仰,然而风彩却不可目睹,我从今以后知道先生是人群中的蛟龙了。”在石壁上刻诗说:“红色的山崖深百丈,青色的峭壁高万尺。奇特的树木郁郁葱葱,那个人的品质如白玉,是国家的宝贵人才。他的住处这么近而人却那么远,实在让我心里挂念。”

宋纤给《论语》作过注,写有数万字的诗歌颂词。八十岁了,还坚持学习,毫不倦怠。张祚后来派遣使者张兴带着礼物召他去做太子友。张兴强迫他,反复和他讲道理,要他应征。宋纤长叹地说:“我道德品质比不上庄生,才能不如干木,怎么敢违抗君主的命令。”于是随着张兴一起到了姑臧。张祚派遣他的太子太和以挚友的身份去拜访他,宋纤说有病而不见他,馈赠的东西一概不收。不久升任为太子太傅。很快,宋纤给皇帝上书说:“我生性不合世俗礼仪,内心羡慕向往着蛮荒远古,活着不因活着而欣喜,死了不因死去而悲伤。早就写有遗嘱,告诉诸位亲朋好友,在山就停在山里,临水就投进水中,放在沼泽地上会露出形体,在有人居位的地方就埋进土里。既不要告诉我的家人,也不要写信给他们。现在就是我要死的时候,请满足我的心愿。”于是不食而死,时年八十二岁,赠给他的谥号是“玄虚先生”。

郭瑀,字元瑜,是敦煌人。年轻时即超尘脱俗,向东游历张掖一带,拜郭荷为师,继承了他的事业。精通经文辞义,善于争辩谈论,多才多艺,会写文章。郭荷去世,郭瑀认为是父亲生了他,老师培养了他,君王给了他地位,然而依据五服服丧制度,为教师服丧是不够重的,这大概是圣人的谦虚,于是就穿了丧服中最重的斩衰这一种,墓旁筑庐守灵三年,丧礼完毕后,隐居于临松薤谷,凿石洞居住,吃柏树的果实以使身体变轻,著有《春秋墨说》、《孝经错纬》,知道姓名的弟子有一千多人。

张天锡派使者孟公明带着帝王的信物和探望隐士的礼物,驾驶装有蒲草包着车轮的舒适的车子征召他出山,给他写信说道:“先生的光彩被深深地埋没着,却胸怀真诚,志气超远,心情与最高的境界一样良好,兴趣与四季的更迭一样变化无穷,那里知道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天下等待着救世主的出现。我勉强趁着时运,担负主理国家的大业,想和你们这些贤明君子一起把国家治理好。过去傅说在殷朝像龙一般翱翔,尚父在周朝像鹰一样飞扬,孔子的车不敢停下,墨子要出发等不到天明,都因为老百姓处于灾祸之中,不能不去相救。君主不能遗世独立,大业是由众人去完成的。何况现在天下被少数民族所霸占,两个都城也成为少数民族的巢穴,天子避难江东,名流也散失在少数民族人群中,灾难之深重,自开天辟地以来闻所未闻。先生怀有匡经济世的才能,坐在一边旁观而不相救,是对老百姓不尽仁智,我私下里感到不太明白。所以派遣使者前来,空出重要的位子,盼望先生的到来,愿先生能顾惜我们的国家。”孟公明到了山里,郭瑀指着翱翔的飞鸿对他说:“这种鸟,怎么能够把它装进笼子呢?”于是远远地逃匿,灭绝了行踪。孟公明逮捕了他的门下人,郭瑀叹息说:“我是逃避俸禄官爵,不是因为有罪才逃避,怎么能够因为避世隐居,施行大义,反而害了门人。”于是出来应征。到姑臧时,恰逢张天锡母亲去世,郭瑀束起头发去吊唁,拜了三拜就出来了,回到了南山。

张天锡被废黜后,苻坚又用舒适的车子征召郭瑀出山,帮助国家制定礼仪制度,正好碰上他父亲去世,这件事便被耽搁下来。太守辛章派了书生三百人跟着他学习。到了苻坚末年,略阳王穆在酒泉起兵造反,以响应张大豫,派人去请郭瑀。郭瑀叹息说:“站在河边,拯救落水的人,也不管自己的生命有无危险;病了三年的人,也不知道哪天就不行了;鲁仲连在赵国,为了正义不惜据理力争,何况人民即将被少数民族统治者蹂躏,怎么能够不拯救他们呢?”于是和敦煌人索嘏一起带领五千人起义,运粮三万石,以响应东边的王穆。王穆任命郭瑀为太府左长史和军师将军。他虽然身居要职,然而嘴里总是念念不忘黄帝和老子,希望事业成功、天下安定之后,仍然隐居,追寻伯成的遗踪。

王穆受到挑拔离间,向西讨伐索嘏,郭瑀劝阻说:“过去汉代安定了天下,然后就讨伐有功之臣。现在事业还没有成功就杀掉他们,马上就可以看见麋鹿野兽在现在朝廷所在这个地方游荡。”王穆不听他的劝阻。郭瑀出了城门大哭不止。挥手告别城门说:“我再也见不到你了。”回去后拿被子盖住脸,不和人说话,七天不吃东西,有病回到了乡里,早晚只求快死。夜里梦见自己乘着青龙飞上了天,飞到屋顶上就停住了,醒后叹息道:“飞龙是在天上的,现在停在了屋顶上。‘屋’这个字,是‘尸’下面放个‘至’字,龙飞到尸体上,喻示着我将要死了。古代君子不死在家里睡觉的屋子里,何况我是一个真正的正直的人呢!”于是到了酒泉南山赤崖阁下,吸了一口气就死了。

祈嘉,字孔宾,酒泉人。年轻时家里贫困,上进好学。二十多岁时,有一天夜里忽然窗子外面有一个声音说道:“祈孔宾,祈孔宾,隐居去吧,隐居去吧,入仕做官,在社会上钻营,是很苦的,不可能愉快。所得到的不值一文,所失去的重如泰山。”第二天一早他就向西去,到了敦煌,跟着老师读书,很穷困,没有吃的和穿的,任书生养一职以自给,于是博览经传,精通大义,向西游历海边、边境,教授门生一百多人。张重华征召他为儒林祭酒。他性格温和,从容闲雅,教授学生不知疲倦。依据《孝经》体例作《二九神经》。当朝卿士、郡县守令彭和受业学生中有成就的人有二千多,张天锡称他为先生而不叫他的名字。后高龄而终。

戴逵,字安道,谯国人。年轻时即博学多闻,喜欢谈论,善于写文章,会弹琴,精通书法和绘画,其它技艺无不精通。少年时,用鸡蛋汁淘洗白瓦屑作《郑玄碑》,又写了文辞自己刻在上面,词采华丽,器物精妙,当时的人没有不惊异和赞叹的。自己不以入仕做官为乐,所以常以弹琴写字自娱。在豫章拜术士范宣为师,范宣很赏识他,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太宰、武陵王晞听说他会弹琴,派人去叫他来,戴逵当着使者的面摔破了琴,说:“戴安道不做王公贵族的唱戏人!”晞很愤怒,于是改请他的哥哥述。述听到命令后很高兴,抱着琴就去了。

戴逵后来迁居到了会稽的剡县。品性高洁,常依据礼仪制度行动处事,认为放纵、不拘小节是不合礼义之道的。于是著有这样的论说:

双亲去世,因为采药就一去不复返的人,是不孝的子孙;君王危险而经常出入近旁的人,是苟且偷安的臣子。古代的人没有因为这些而损害礼仪、典章,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知道礼义的宗旨。知道礼义的宗旨,就不被人们的行为所迷惑。像元康年间的这些人,可以说是喜欢隐居而不追求隐居的宗旨,所以有舍本求末的弊病。这样做就像是认为西施漂亮而学她皱着眉头,羡慕有道的人,所以也把头巾的角折起来。他们之所以羡慕这些人,并不认为他们的行为是美好的,只是外表上跟着他们学。紫色之所以混同于大红,是因为它像红色。所以老好人貌似公正和气,这样就混淆了有德的人和无德的人;狂放的人貌似豁达,这样就混淆了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和道德品质不高尚的人。然而竹林七贤的放纵,是有病才皱眉头这一类,元康年间那些人的放纵,是无德而折头巾角这一类,这难道能不分辨清楚吗?

儒家崇尚名誉,其根本是想激励贤人的产生,既然已失掉了它本来的作用,那么就会有以貌取人的做法。情怀失去了纯真,以外貌欺骗众人,它的弊病是最大的。道家不讲究名声,是想鼓励世人看重实质,如果违背了它的原意,就是没有意义的行为。本性和礼仪都受到损害,那么仰慕和吟咏都会被忘却,这样的弊病也必定是最上一等。这两种弊病,不是因为失去了它的本意,而是因为这样做的人一定是假托这两种本义作幌子的。道有规律可循,而弊病是无规律可循的,所以《六经》也有失误,王政也会有弊病。如果违背了根本宗旨,就是圣贤也没有办法。

奉行公正的人当然不是十全十美、万无一失的,怎么能够不怀念远古的英烈,不向近代的贤人看齐呢?如果相信他们,想向他们看齐,然后才行动,商议以后才说话。一定要先辨明他们的追求之所在,寻求他们的用心是什么,了解他们各种行为的宗旨,明白他们外表粗朴,而内心深具美德的原因何在。如果这样,道路虽然不同,而他们的最终目标就可以看清楚了;行迹虽然纷乱复杂,而他们的意志却是不相违背的。不这样的话,就会忘记如何返回,就像波浪一样随风而动,为物所驱使,被假象所欺骗,被喧嚣华丽的东西迷惑,内心里丧失了道的实质,用流行的时尚来取代了真理的追求,用尘俗的污垢来蒙蔽自己纯真的天性,使千年以后的人们讥笑嘲讽,怎么能够不慎重呢?

孝武帝时候,戴逵多次被征为散骑常侍、国子博士,他都以父亲有病为借口不去上任。郡县的官吏不停地催逼他,他于是逃到了吴国。吴国的内史王珣有一座别馆在武丘山,戴逵偷偷地去拜访他,与他游玩相处了十多天。会稽内史谢玄担心戴逵长期在外不回来,于是上疏说:“我看见谯国的戴逵一心向往脱俗之风,不愿被现实的事务所缠绕。栖息在简陋的房屋之下,把琴与书当做自己的朋友。虽然多次下令征他做官,他却保持高刘裕洁的操守而不回头。超脱尘俗,独自追求自己的志愿。并且快到六十耳顺之年了,身体经常有病。如果一旦遭遇大病,就会逐渐加重而至病危。现在皇帝的委命并未撤除,他就有遭受风霜侵害的危险。陛下既然爱护和器重他,就应该使他的名声和身体一起存留下来,请您撤消征召他为官的任命吧。”上疏报到上面之后,皇帝批准下来,戴逵才回到了剡。

后来王珣为尚书仆射,上疏再次请求征戴逵为国子祭酒,并加散骑常侍征召他,他再一次不应命。太元二十年,皇太子刚开始继位,太子太傅会稽王道子、少傅王雅、詹事王珣又上疏说:“戴逵极其坚持他的操守,独来独往,年龄已经很大,却更加清高。皇太子品德谦逊,其恩泽已普及到外面,应该对戴逵加以表彰和任命,使他得以参予政治。戴逵既然看重隐居的节操,必然会以不轻易出山为美德,应该让下面的人准备周全的礼节来征召他。”正在此时,戴逵因病而死去。

戴逵的长子戴勃,具有和父亲一样的风范。义熙初年,朝廷征召他为散骑侍郎,不应命,不久死去。

陶淡,字处静,太尉陶侃的孙子。父亲陶夏,因为道德品质败坏被废黜。陶淡幼年丧父,喜欢按摩导养之术,说是成仙之道因祈求可以得到。十五、六岁时,便炼丹服药,不吃东西,不结婚。有家产千金,奴仆数百人。然而陶淡终日端坐,不问家事。很喜欢读《周易》,擅长占卜算命。在长沙临湘山中盖房子住下,养了一头白鹿和自己作伴。亲朋故友中有人来探望他,他总渡河离开,没有人能够走近他。州里选举他为秀才,陶淡听说后,转移到罗县埤山中,从此没再回来,没有人知道他死在什么地方。

刘裕建宋

晋元熙二年(420)六月,刘裕称帝,改国号为宋。刘裕(363—422),字德舆,小名寄奴,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其曾神刘混,永嘉之乱时渡江居于丹徒的京口(今江苏镇江),至刘裕时家境已衰败。刘裕起初投奔北府军,靠平定桓玄之乱而官至侍中、车骑将军,逐渐掌握东晋王朝的军权。东晋义熙六年(410),刘裕率军北伐平定南燕,受封为太尉、中书监,执掌朝权。此后四五年间,刘裕相继除掉刘毅、诸葛长民、司马休之等政敌,然后,他第二次北伐,克复关中,以功于义熙十四年(418)受封为相国、宋公。至此,刘裕取代东晋的条件已经成熟。晋元熙二年(420),刘裕拿着自己手下拟好的禅位诏,让晋恭帝抄录,“恭帝欣然操笔,书赤纸为诏”。刘裕筑坛于南部,登上皇位,国号宋,是为宋武帝。宋武帝改元永初,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改《泰始历》为《永初历》,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六月,刘裕派人将他毒死,开了杀“禅让”退位者的先例。至此,历时104年、共11帝的东晋王朝结束,南北朝时期开始。

北魏入主中原

淝水之战后,强大的前秦土崩瓦解了,拓跋部便乘机复国。北魏登国元年(386年),拓跋珪被诸部推戴,即位代王,并任命张兖为长史,许廉为右司马。同年,改国号为魏,表示已不愿再受晋朝的封号。

拓跋珪称帝后施行的重要措施就是务农息兵,并首先取得后燕(慕容垂)的援助,借以抵御内部诸部酋长的不稳定性。拓跋部属游牧民族,那些酋长往往叛服无常,不懂得要在一个固定的国家内服从一个国王对自己有什么益处。因此,在登国二年(387年),拓跋珪制定了一条措施,即在每次战争胜利后,按战功分赏给群臣将士应得的战利品。这使得诸部酋长和鲜卑兵可凭战功得利,由此而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好战心理,不致随时叛逃。在取得内部的团结之后,登国三年(388年),魏便开始攻打库莫奚(东胡),并获大胜。登国四年(389年)破解如部与高车诸部。次年,又大破高车袁纥(回纥)部,并再于次年打败了拓跋部的世仇刘卫辰部(南匈奴的别支),缴获马三十余万匹,牛羊四百余万头。魏开始占据黄河以南(河套)的广大牧地,由于国力剧增,便开始窥视中原。

当时,占据北方广大地区的后燕国前来向拓跋部索取马匹,并扣留了拓跋部派往后燕的使臣,拓跋珪便决定断绝与之友好的关系。北魏登国十年(395年),后燕皇帝慕容垂下令太子慕容宝统兵8万,进攻北魏。张兖建议可暂退避其锋芒,拓跋珪率领部众退到河套一带。后燕出兵三个月,却未找到北魏主力。九月,传来慕容垂病逝的消息,慕容宝便烧毁准备渡河的船只,准备退兵。拓跋珪带领两万兵马,迅速渡过黄河,日夜追赶,到达参合陂(今山西大同东)西,截断后燕的退路,将后燕军队团团围住。慕容宝见势不好,抛弃大军,轻骑出逃。北魏兵乘机攻击。后燕大败,俘获的四五万人全被活埋杀死。后燕由此开始衰落。

同类推荐
  •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下)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下)

    公元960年,赵匡胤践祚登基,大宋帝国肇造。大军入城之际,东京汴梁“市不易肆”,针对刁民趁乱打劫则“索得数辈斩于市,被掠者官偿其赀”。对于私有财产的尊重和保护预表了一代圣君将要开启传统中国最绚烂的篇章。公元960年至公元976年,是赵匡胤的“帝王时间”,历史迎来了百姓富足、兵强马壮的“建隆之治”。此后16年间,他笃行德政、偃武修文,而终怀揣未竟之志于斧声烛影中神秘而逝。大宋立国之初,赵匡胤在怀柔天下、偃武修文之际,先后征潞州、平扬州,采纳宰相赵普锦绣良策“侵削藩镇”,收兵权定祸乱,以至升平之世……
  • 我的俘虏老婆

    我的俘虏老婆

    解放初期,云南解放军某部在和国军残余遭遇,俘获一个女俘虏。正愁找不到老婆的杨成群团长竟然借坡下驴,众目睽睽之下和那位女俘虏结为夫妇,由此展开了一场离奇而又惊心动魄的人生……
  • 历史年鉴之1914

    历史年鉴之1914

    本系列包含了世界历程、科技、文学、宗教、哲学、历史、国运纪事等各方面的整理记录,作为系列年鉴。
  • 中共党史珍闻录

    中共党史珍闻录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影响了整个世界。这样的一个政党革命、改革与建设的历史,堪称人类历史上的思想宝库,它传递出的智慧与感悟必将是厚重而深刻的。白云涛编著的这本《中共党史珍闻录》完整系统地回顾了党的历史,全书主要包括:中共中央从上海秘迁瑞金始末;瞿秋白与《多余的话》风波;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共两党争夺人才的较量;中共“理论家”陈伯达政治沉浮记等内容。《中共党史珍闻录》从框架结构设计到内容材料选取再到语言表达,群众都竭力突出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点,是当前鲜见的广大党员“愿意学、学得懂、用得上、用得好”的最基本、最权威的党史读物。
  • 我是王富贵

    我是王富贵

    我是王富贵。在大明朝,没有人比我的钱更多,没有人比我的官更大……不过要做这两点,首先就要帮朱厚熜坐上龙椅,要帮他保住自己的亲爹。守护最好的朱厚熜,坚决捍卫兴献王的亲爹身份不动摇……总结起来,就是两个中二少年的抗争之路,无论有多难,我都要这满朝大臣,烟消云散!…………读者群:284,427,642
热门推荐
  • 壹生所恋

    壹生所恋

    兮爱花子花爱兮,这一刻,她是他的花子,他亦是她的兮。
  • 隆记

    隆记

    从隆帝国,及关联势力中,看帝国成败,人之沉浮。
  • 快节奏中的慢生活

    快节奏中的慢生活

    为何我们总是步履匆匆?“快速之美”的确令生活变得丰富吗?是什么让我们欲慢不能?我们总是感到时间紧迫,因而要求加快做每一件事情的速度。速度的确能够增加效率并创造财富,没有谁能否认这一点。然而“快”并不等同于“高效”,在很多时候,“快”只会让我们手忙脚乱、头昏脑胀。我们越是急于完成就越理不清头绪,不停返工,一塌糊涂,所以说“欲速则不达”。只有冷静下来,从容地思考,才会事半功倍。因此,“慢”有时比“快”更能让我们接近成功。本书总结了让人们的工作生活由快转慢的35个小锦囊,权当是抛砖引玉,希望每个人都能在眼下这个快节奏、强压力的时代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以优雅的姿态,健康快乐地享受人生。
  • 这斗罗啥画风啊

    这斗罗啥画风啊

    当唐三的童年闯入了一个中二的小孩子,那这个世界会不会有所不同?
  • Journal of A Voyage to Lisbon

    Journal of A Voyage to Lisb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索子迷情

    索子迷情

    他在自己公司的走廊里,发现一个酷似自己的男孩儿,立时引起他的注意,这孩子从何而来?和自己会有什么渊源?于是展开调查,发现孩子的母亲竟然是自己身边的女秘书……她为了承载沉重的家庭负荷,大学毕业后到某公司干起“侍女”兼秘书的工作,当她负气离开这家公司,却为了给自己的养子医病,而不得不向欺辱她的总裁借款三十万,这三十万又当付出怎样的代价?又将引出怎样的一段爱恨情仇?
  • 唯我称孤

    唯我称孤

    世界抹除了他的一切,兄弟姐妹父母妻儿朋友敌人,于是大家都称他为“孤”。可是有一天他发现世界连他也要抹除,于是他决定持剑去问问,问问这个世界“你是不是看不起孤”。
  • 花雨宫之太子的妖娆妃

    花雨宫之太子的妖娆妃

    花雨宫:超越时空的存在创始人代号:血曦夜冰柔,21世纪金牌杀手,一朝穿越,成为最受宠的丞相之女。一旨婚约,成为了皇太子妃。他,宠她宠上天,渐渐的她付出了爱。他的目标是统一天下,她竭尽所能的帮他,但到最后换来的却是最疼爱自己的父母和哥哥惨死在自己面前。当他以造反的名义将她送上斩首台上时,她心中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当他明白自己的感情时,她却像消失了一样,杳无音讯。三年后,当他们在武林大会上再次相遇,又将何去何从。〖本文先甜后虐哦(>﹏<)〗
  • 夫君是只骷髅娃

    夫君是只骷髅娃

    一具身体,两个灵魂,以魂替魂,到底是享受还是代受呢?女主司马怜琴捡了个手镯成了医病的金手指,捡了个骷髅娃,没想到是个比她还大的男人!上千年的恩怨情仇即将牵动整个天下……
  • 吃货神妃有点冷

    吃货神妃有点冷

    命运桎梏,诅咒缠身,天性浪漫的她一步步被天罚推入无尽深渊……当黑夜来临时,她的生命中总是会出现一道光,是他来了……当纯真变的邪恶,当善良黑化,当角色反转,且看她,如何一步步撩上高冷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