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49200000016

第16章 两晋(9)

此前,琅邪王司马睿因在“八王之乱”中“恭俭退让”,得以与司马越保持较好的关系。居京都洛阳时,也与王衍族弟王导“素相亲善”。王导便常劝司马睿回到自己的琅邪国,并为其治理琅邪国出谋划策。由于当时中原战乱,晋朝王室垂危,王导便想借司马睿兴复王室,对司马睿“倾心推奉”。司马睿也同样对王导“雅相器重,契同友执。”晋永兴元年(304年),司马越收兵下邳(今江苏邳县南)。封司马睿为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镇守下邳。司马睿即请王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晋永嘉元年(307年)一月,晋怀帝继惠帝即位,司马越以太傅身份辅政,进一步感到中原难以维持而意迁南方。七月,司马越让司马睿以安东将军身份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渡江移镇建邺,为司马氏退守江南奠定了基础。

由于司马睿才能平庸,在司马氏宗室中名望不高,初到建邺时,江南世家大族对他都较为冷淡,一个多月过去,还没有一位有名望的士族前去拜见。王导很担心,便与从兄王敦商量:“琅邪王仁德虽厚,但名望尚轻,兄长威风已振,应帮助他复兴晋室。”王敦也表示支持。于是,在三月三日当地人们的修禊日,王导请司马睿乘坐华丽的轿子,排出威严的仪仗队列,由王导、王敦和一批北方名士骑马跟从。南方士族顾荣等在门隙中窥看,大为惊讶,赶快相继到路旁拜见。王导接着向司马睿献计说;“古代的帝王,无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招揽俊杰。况且当今天下大乱,九州分裂,我们大业初创,急于用人。顾荣、贺循是南方士族的首领,招他们来任职,以收揽人心。其他的士人自然就会前来。”司马睿便让王导亲自登门去招顾、贺。顾循、贺循曾在洛阳晋朝做过官,中原大乱后回江南。顾荣还认为“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太傅司马越今日不能复振华夏”,只有江南如孙权之类的人物才可能独立称雄。这时见司马睿前来招抚,便欣然而至。顾荣出任军司马后,还向司马睿推荐了不少名士,以致出现了吴越国人心所向的局面。

当时,南北士族间的隔阂仍然很深。王导为联络南方士族,常常学说吴语。北方士族骄傲自大,他们讽刺王导没什么特长,只会说说吴语。王导向南方士族陆玩求婚。陆玩推辞说,小山上长不了大树,香草臭草不能放在一起,我不能开乱伦之先。义兴郡今(江苏宣兴)强族周玘因被北士轻侮,准备起兵杀北方士族,败兵后忧愤而死,并嘱咐儿子周勰要报仇雪恨。周勰纠集了一些怨恨北方士族的豪强束谋攻王导、刁协等人。事败后,王导并不追究。为争取南北士族间的平衡,王导采取了十分忍让的态度。

王导除了争取南方世族支持司马睿中兴晋室之外,还鼓励北方南下的大族坚定信心,合力协助司马睿定安南方。北方战乱以来,避乱南渡的北方世族很多。琅邪国随司马睿一起南渡的就有近千户,中原士族南下的也有十分之六七。王导建议司马睿要同时安抚好南、北两方的士族们,以获得他们的支持。司马睿听取了王导的意见,选用了一百多北方名士担任官职,如汝南人周、渤海人刁协、颍川人庾亮等。王导还制定了侨寄法,在南方士族势力较弱的地区设立侨州、侨郡、侨县,安置北方而来的士族与民众。这种侨州郡县大都在丹阳、晋陵、广陵等郡境内,形势上可护卫建康,又可使北方流亡士族仍在寄居地管辖逃来的民众,使流民得以安置。

北方官僚士族初到南方时,对司马睿振兴晋室表示怀疑。谯国(今安徽亳县)人桓彝,原为西晋骑都尉,初来时见司马睿势单力薄,对周说:“因为中原战乱,我才来到这里避难。不料如此不济,看来前途不佳。”以致忧心忡忡,和王导谈话后,知道他有些办法,才安心任职。一次,名士们到江边的“新亭游宴,周目睹了长江美景之后,叹息说:“风景没有变,只是黄河边成了长江边!”在座的北方人士都哭了起来。王导也在座,他正色道:“大家应当共同努力辅佐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于像楚囚一样那样对泣呢!”名士们听了都停哭认错。心里逐渐踏实下来。于是,人们就把王导称为管仲式的人物,心里逐渐踏实下来。

由于王导、王敦等的辅佐,司马睿在南北世家大族中的威望剧增。西晋之前,司马睿虽名为琅邪王,但已控制了长江流域的荆、扬二州,成为司马氏中惟一强盛的诸候王。西晋亡后,司马睿政权中的官僚纷纷上书拥立司马睿为皇帝,在北方忠于晋室的汉族官僚刘琨,及乌丸、鲜卑族贵族一百八十人也上书劝解。晋大兴元年(318年),司马睿称帝。登基之日,司马睿登上御床,并叫王导与他一起就坐,共受百官朝拜。王导再三推辞,司马睿才独自坐到皇帝座上。

新建的东晋王朝,是在王氏家族的一手扶持,和在南北世族大家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王导身历元、明、成三帝,辅政执权,推行政务求清的政策,相对保证了东晋的稳定发展。

扶植东晋的王导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王览之孙。父亲名王裁,官至镇军司马。王导年幼时就有风度,有远见。十四岁时,陈留县名士张公见到他十分吃惊,对他的堂兄王敦说:“看这位少年的相貌心志,是做将相的人才。”最初王导承袭祖上的爵位即丘子。不久司空刘寔引荐他做东阁祭酒,升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他均未赴任。而后做了东海王司马越的参军事。

当时晋元帝还是琅玡王,他与王导一向亲密友善。王导看到天下已经大乱,便全力拥戴(琅琊王),暗自立下复兴(晋室)的心志。晋元帝对他也十分器重,志趣相投如挚友,元帝在洛阳时,王导时常劝他到自己的封国去。及至元帝出镇下邳,请王导做安东司马,凡军国大计,他都积极筹划。元帝出镇建康后,吴人并不依附,时过一个多月,仍没有士人百姓前去拜望,王导为此深感忧虑。待王敦来朝见,王导对他说:“琅玡王仁德虽厚,但名望还轻。你在此早已声名大振,应该设法匡济时局。”三月上已节,元帝亲自前去观看修禊仪式,一路乘坐肩舆,威仪齐备。王敦、王导以及众名臣骁将也都骑马扈行。吴人纪瞻,顾荣都是江南一带名望极高的人,他们私下前去观望,看到这种场面,都十分吃惊,于是相继在路旁迎拜。王导因此又献计说:“古代凡是能够称王天下的,没有不礼贤遗老先贤,存问风俗,虚心坦诚,以便招揽天下俊杰。更何况现在天下大乱,九州分裂,我们立国的大业尚在初创,当务之急在于取得民心呢。顾荣、贺循二位是当地名门之首,不如将他们吸引过来以便广收人心。他们二位一来,其他人便没有不来的了。”元帝遂派王导亲自登门拜请贺循、顾荣,他们两人也就应命前去朝见元帝,吴地受其影响,民心归附。从此之后,各地相继尊奉元帝,开始有了君王与臣子的礼数。

王导像不久洛阳陷落,中原一带十之六七的士人和妇女逃避战乱迁到江南,王导劝元帝招揽其中的贤人君子,同他们共图大业。其时荆州、扬州一带社会安定,人丁兴旺。王导为政力求清静无为,时常规劝元帝克制一己私欲,励行节俭,匡正君主以使国家安定。由此更为元帝倚重,君臣之间也日见亲密,朝野上下众望所归,尊他为“仲父”。元帝曾缓缓地对王导说:“你就是我的萧何。”王导答道:“昔日秦政无道,百姓愤而反叛,豪门奸宄欺凌百姓,暴虐无道,人心盼望汉的德政,革命反正便容易成功。自曹魏至太康,公卿士族,竞相攀比侈奢豪华,政务教化衰颓,法度无人遵守,众公卿士族皆苟且偷安,于是奸猾之徒乘隙而起,使至道有所亏损。然而否极泰来,是天道常理。大王正在建立命世勋业,要一统天下,管仲、乐毅因此而存在,这哪里是我这小小国臣所能比拟的呢!希望大王从长远计,广择良能。顾荣、贺循、纪赡、周玘都是南方俊杰,希望能给他们充分的优崇和礼遇,若如此便会天下安定了。”元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永嘉末年,(王导)升丹阳太守,加辅国将军。王导上奏道:“昔日魏武帝是执政至善的君主,荀文若是功臣之首,但(魏武帝)对他也只是封了一个亭侯而已。仓舒是最得宠的爱子,对他也只是赠了一个别部司马。以此推究其他一切,还不该慎重吗?如今只要做了一郡之长,不论贤能愚钝,不问豪贵低贱,一律加封重号,恩赐鼓盖,他人也竞相比附。偶或有得不到封赏的,便以为是耻辱。致官吏中鱼龙混杂,朝廷威望衰微败坏。我徒负重任,不能填山淘海、疏导乱源,只是尸位素餐,紊乱法规。现谨将鼓盖等加赏之物奉还。愿自此从我开始,或能使雅俗有别,众望不致迷乱。”元帝下令称:“王导德行高尚,功勋崇厚,深为我所倚重,理应以殊礼表彰。但他反而检点自己,淡泊心志,更思竭尽忠诚,以身率众。应当顺应他的雅志,给他拓开壅塞的机会。”拜王导为宁远将军,不久加振威将军。愍帝即位,召王导为吏部郎,为王导所辞。

晋国建立后,以王导为丞相军咨祭酒。桓彝刚过江时,看到朝廷微弱,对周说:“我因中原多难,才来到这里求生存,现在这里如此势单力薄,拿什么来扶危济难呢!”于是忧虑、疑惧,闷闷不乐。后来去见王导,两人畅谈时局国事,回来后对周说:“刚才见到管夷吾,我不再担忧了。”由北方渡江而来的士人,一遇闲暇,常相约出门到新亭聚会宴饮。周居中而坐,叹道:“风景依旧,抬眼望去,江河已自不同。”在坐的人都相视垂泪。只有王导十分不悦,正颜说道:“我们应当同心同德为王室效力,以便早日克复中原,何至于如做楚囚般相对流泪呢!”众人于是收泪认错。不久王导官拜右将军、扬州刺史,监江南诸军事,升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都督中外诸军事、领中书监、尚书事、假节,仍任扬州刺史。王导因王敦统御六州,坚辞中外都督,后又因事除去假节。

其时战事不断,学校未建,王导为此上书陈说:

“风化的根本在于正人伦,人伦要正在于设学校。学校设立,就可做到五教分明,德礼遍通、伦常有序,人人有羞耻之心,且能自我约束。父子、兄弟、夫妇、长幼这些人伦关系和顺有序,君臣的名份就固定了,这就是《易经》所说‘治家使之端正有序,则天下安定’。所以圣明的君主对臣民都是启蒙时养正,年幼时教化,使之深入肌骨,习以成性,不知不觉便能做到近善远恶,等到已形成良好的举止和高尚的道德,再量才授官。既便是君主的子嗣,也与贵族之子无异,要使他先通晓义理,然后才使他显贵。大凡择取人才,任用士子,都要先根据学问。所以《周礼》记载说,卿大夫向周王进献贤能之书,周王行拜礼而后受纳,就是以此表示尊崇义理,敬重士人。人们明白了士人所以尊贵是因为天下存在义理,便可退而修养身心乃至治理家庭,家庭正然后治理乡俗,学于乡然后才能登朝,如此循环往复,人人各善其身,就会使敦朴之风大张,浮华虚伪之气日消,这就是教化的作用。以这样的人事国君,他会忠心不二;治理下民,他会以仁德为怀。这就是孟轲所说‘没有仁人会遗弃自己的父母,义士会怠慢自己的君主的。’

自从近来皇室衰微,听不到朝廷上乐颂之声至今已二十余年。《左传》说‘三年不举行礼仪,礼仪必定损毁,三年不奏乐,乐必定崩坏’,更何况已过了这样久的时间。前人忘掉了拱手相让的礼仪,后辈晚生也只听到过鸣金击鼓。日日操动干戈,祭祀之礼不行,这样离先王之道越来越远,侈华虚伪的习气于是滋生漫延,这可不能说是正本清源。殿下以命世才略,逢阳九机运,兴礼乐,举征伐,促成晋室中兴。实在应该整理古籍,倡导学术,以训导后生,让文王武王之道在失落后复兴,祭祀的仪典自幽冥中昭著。如今戎虏气焰嚣张,国耻未雪,忠臣义士为此痛心疾首。若礼仪稳固下来,谆朴之风渐次昭彰,那么就会使教化深入人心,德政广布天下。使帝王典章缺佚而后复补,皇朝纲纪松弛而后更张,使兽性者洗心革面,贪险者收敛行迹,并以揖让之礼使四夷臣服,以政令从容使天下归顺。只要合乎治道,做到这些还会困难吗!昔日有虞氏舞动干戚而使三苗归化,鲁僖公创设泮宫而令淮夷臣服。齐桓公、晋文公称霸天下都是先教化而后征伐。如今若遵从前典,兴复道德教化,选朝中子弟送入学校,取明达博学、优贤通礼之士做老师,使教化成而风俗定,便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元帝十分赞同,采纳了他的意见。

及至元帝登基,百官陪位,命王导到御床与元帝同坐。王导坚决不肯受命,再三推辞,说:“若太阳降至同万物一样,苍生靠什么来照耀呢?”元帝于是不再坚持。王导晋升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因讨伐华轶有功,封武冈侯。进位为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领中书监。其时太山太守徐龛谋反,元帝想选派一员能够镇抚河南的将领,王导举荐太子左卫率羊鉴。不久羊鉴战败抵罪。王导上疏道:“徐龛反叛,早当受诛,我提议征讨,推举羊鉴赴命。羊鉴愚昧软弱,致使大军倾覆,被朝廷处以极刑。赖圣恩广施天地,将其性命保全。而我身负重任,总领机要,三军战败,我也责无旁贷。我请求贬黜,以整肃朝纲。”元帝下诏不准。不久王导代贺循领太子太傅。当时晋室中兴草创,尚未设置史官,王导首倡设立,于是典籍大致完备。孝怀太子为胡人所害,要下葬时,有司奏请天子下葬举哀三日,群臣下葬哭悼一次即可。王导以为皇太子地位仅在天子之下,普天有情,因此也应行三朝举哀之仪。元帝听从。刘隗当权后,王导逐渐被元帝疏远,他遇事诚心推让,与刘隗分担政务,自甘淡泊。有识之士都称道他善处荣辱进退之境。

王敦举兵叛乱,刘隗劝元帝尽杀王姓族人,朝野人士都为此担心。王导率领王氏族人弟子二十余人,每日清晨赴朝廷待罪。元帝念王导一向忠诚有节操,特送还朝服,并召见他。王导跪下叩头谢道:“逆臣贼子哪朝没有?不料今天竟出我们王姓家族!”元帝赤足扶起他说:“茂弘,我正要任你出镇方面,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呢?”下诏说:“王导大义灭亲,可以把我做安东将军时的节钺授他。”王敦得志后,加王导守尚书令。当年西都洛阳覆没,天下企盼早立君主,群臣及四方人士都劝元帝登基。当时王氏势力强盛,有专治天下之心,王敦惮惧元帝贤明,想更立他人为帝,王导坚持抗争才制止。及至这次事变,王敦对王导说:“不依我的主张,几乎导致王氏全族覆灭。”但是王导依然坚持正义,王敦无法令他改变。

自汉魏以来,赠赐谥号大多依据死者爵位,这样既使生前地位显赫、德高望重,但若没有封爵,死后也照例不能加赠谥号。王导为此上疏称:“武官有封爵必定有谥号,而卿校、常伯没有封爵便得不到谥号,这样实在有失制度的本意。”他的意见被采纳。从此公卿没有封爵也能得到谥号,正是依从了王导的建议。

当初,元帝偏爱琅玡王司马裒,有意废黜嫡子皇储,征询王导意见,王导回答:“立太子理当立嫡长子,况且司马绍又很贤能,不应改立他人。”元帝仍犹豫不决,王导日夜劝谏,太子地位终于稳定。

同类推荐
  • 特种兵在古代

    特种兵在古代

    一个从没有失败过的特种兵,阴差阳错地来到了古代。过人的技术,冷漠的性格,让他在新的时代成为无可替代的万人迷...
  • 隋唐之无限召唤

    隋唐之无限召唤

    隋唐时期,江湖纷争,英雄辈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猪脚穿越到了隋末,带着系统召唤历史人才争霸,于是,历史进入了另一条河流。人生,只是一场游戏,天下,不过是手里的玩具。他高高在上,漠视一切!
  • 见闻杂记

    见闻杂记

    车祸意外穿越,学习道术,创立学院。仗剑行走天下
  • 天衍虚无

    天衍虚无

    生于末世,是谁的悲哀?长于乱世,是谁的机遇?活于盛世,又是谁的幸运?说不准、道不破、看不清......生而为人,都有自己的无奈,为乱世奔波劳碌,为盛世举杯同庆,你说我缔造了一个时代,可是我知道,我其实只是一个历史的记录者,从泥潭到星宇,尽是你在书写~
  • 乱世珏公子

    乱世珏公子

    一纸荒唐,一笑轻狂,一身戎装,一杯酒凉。岁月匆忙,如梦一场。在这场注定不平凡的大梦,功名与富贵总在欲望中摇摆。楚家:天下是强者的战利品,道义是平庸之辈的牢笼。江大虎:我不做你故事中的宋江,我是万寨之王。突厥:待我百万铁骑踏入天朝,定让尔等灰飞烟灭。吐蕃:一个自相残杀的国度,别跟我谈情操,可笑。皇帝:保住山河,朕封你做王。儿子:今晚我要睡你女人,你可以出去了。(……)历史的轨迹已经扭曲,危机四伏,战火纷飞的国度,一刻静赏闲云的安宁也是奢侈,那就用自己喜欢的姿势且听风吟吧。
热门推荐
  • 收购异星王子

    收购异星王子

    倒霉蛋就是我!最倒霉的事:大半夜,我家后院被异物突袭,火光冲天。我承认我很衰,但是老天爷你没事烧我的房子干吗?Mygod!紧接着便是一团黑色的不明物体从火堆里爬了出来,还嚷嚷着:“我饿,给我一点吃的!”唉,我不过是好心给了他一点吃的,他竟光明正大的在我家过起了寄生虫生活……如果外星王子都如他这般,叫我怎么活呀!
  • 冥战风暴

    冥战风暴

    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面各种嗜血妖兽、风云门派、万年王朝、古老宗族共同演绎天地间生存法则。少年唐风,一个不甘于向命运低头的卑微生灵,在面对家族将灭的危机,他凭借脑海中的一本神秘金书,毅然决然地将振兴家族的使命担负起来。从此开始了清理家族毒瘤、毁灭凶狠敌族、踏平强势宗门、覆灭古老王朝、轰杀各路天才的逆天之路!武技、宝器、阵法、练功升级、泡尽天下美女、感动、爱情、亲情、热血……,一样都不能少!“爱你只是借口,守护你才是我的使命!”且看《冥战风暴》如何带大家引爆这异世的狂潮!
  • 无限之无限进化的世界

    无限之无限进化的世界

    特维斯的情人,合金弹头中的怒队......无限世界中有着无限的可能,一位死去的普通人,他不知道自己的身上有什么是被世界看中的,他为什么会被世界复活,他只知道,他不想死!他绝不要再次成为死亡的猎物!天国神族有八个人,代表着不同的自然之力,可一直以来,第八人还未展现出他的力量之前就已经逝去了。在无限的世界里,天国神族的血脉又能走多远呢?
  • 剑锋侠客传

    剑锋侠客传

    一人一剑入江湖,百转千回不曾叹;花开花落君尚在,斗转星移梦已迁。有朝一日惊天下,气吞山河定乾坤;试问谁能真豪杰,还看剑锋侠客传。
  • 我的青春伴友

    我的青春伴友

    江浩仍然放不下15年前的她,似乎每分每秒甚至每个夜晚都在想她。在15年前有太多的遗憾,为什么会离开,为什么会离开这个世界!一场梦还是真实的,一场意外的经历让江浩回到了当初第一次见面的那段时间。让我们来一起揭开15年前的谜底吧!
  • 格赫拉斯的故事

    格赫拉斯的故事

    格赫拉斯家族的历史也是HP狮子与狼的小前传讲述上一辈格赫拉斯生活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秘血族公主的王子们

    神秘血族公主的王子们

    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救了某只“小狐狸”,她并不知道他是狐族的太子。又因为一次不是很偶然的时间,小狐狸回去了。等她的小狐狸回来之时,竟然给她求婚了。于是。。。。为了逃婚。。。。她很不偶然的启动了传送阵法,被自己丢到了不知道是哪里的世界。那里被血族的人称之为:人间!在那里她又遇见什么不平凡的事呢?
  • 大唐神武传

    大唐神武传

    贞观年间,玄武门之变的血腥味还未消散,江湖中突然出现了三把神器(弑神剑、武王刀、冰魄神针),原本平静的江湖因此炸起了惊雷,各大势力暗流涌动,小门小派纷争无数,且争斗逐渐将江湖各大门派卷入其中……此时此刻崆峒山上出现一婴儿,被崆峒派掌门欧虹子偶遇,他的身世之谜和大侠之路将由此开启。
  • 世界模拟研究录

    世界模拟研究录

    这是一个人工智能与模拟仓技术逐渐成熟的时代,二级研究员张敛,世界模拟学专业毕业,热衷于各种奇特世界观的他,决定要亲身感受那些光怪陆离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