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49100000034

第34章 甘肃省防治土地退化法规、政策和机构能力建设评价综述(2)

甘肃省十分重视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与土地退化防治有关的立法工作,从1988年开始,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初步形成了甘肃省土地退化防治的法规政策框架,为防治土地退化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各领域主要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有:

农业法领域:《甘肃省农村能源建设管理条例》、《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条例》、《甘肃省耕地保养办法》、《兰州市蔬菜基地管理办法》、《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草原法领域:《甘肃省草原条例》。

林业法领域:《关于认真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定》、《关于贯彻执行种草种树发展畜牧的方针的决议》、《甘肃省种草种树实施条例》、《关于认真执行〈森林法〉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林木的决议》、《甘肃省木材林木产品运输管理办法》、《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细则》、《甘肃省森林植物检疫实施办法》、《甘肃省育林基金征收管理办法》、《甘肃省实施森林防火条例办法》、《甘肃省林木种苗管理条例》、《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甘肃省湿地保护条例》。

防沙治沙法领域:《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办法》。

水法领域:《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甘肃省水利工程设施管理保护条例》、《甘肃省实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甘肃省实施防汛条例细则》、《甘肃省引洮工程移民安置办法》、《甘肃省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办法》、《甘肃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此外,还将《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管理条例》、《甘肃省讨赖河流域管理条例》、《甘肃省水文管理条例》、《甘肃省节约用水条例》、《甘肃省河西地区发展节水型农业若干规定》等法规列入2003—2007年立法规划。

水土保持法领域:《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

土地管理法领域:《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甘肃省土地监督检查条例》、《甘肃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甘肃省土地登记条例》、《甘肃省基础设施建设征用土地办法》。

环境保护法领域:《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甘肃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三)甘肃省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和防治土地退化方面的主要法律制度和措施

20世纪70年代以前,甘肃人民就围绕土地退化防治进行着不懈的探索,70年代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甘肃坚持从省情出发,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广泛参与,在防治土地退化、保护生态环境工作中,坚持用法律、政策、教育、行政、经济等手段,综合治理,并认真贯彻执行包括履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湿地保护公约》、《防治荒漠化公约》等国际公约在内的有关土地管理、森林、水利、畜牧草原、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粮食、扶贫等涉及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注重发挥法律法规和政策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方面的引导、保障作用,不断加强法规政策和机构能力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甘肃省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加大生态综合治理工作力度,生态环境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三北”(西北、东北和华北)防护林建设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实现了400多万公顷国有天然林全面禁伐和封山禁牧。截至2005年,完成退耕还林128.7万公顷,完成生态防护林23.6万公顷,退牧还草152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万km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符合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的工程、生物和管理技术措施被广泛采用,如修筑水平梯田、修建水窖、推广日光温室、沼气和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营造各种经济林和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封滩育草等。这些工程、生物措施和管理技术经过多年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有效和成功的。

1. 农业法领域的主要法律制度和措施

明确规定了保护利用结合的原则,实现能源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的总体发展政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同时也明确了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责;规定了所有承包耕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坚持用地养地相结合,投入与产出并重的原则,履行在保养耕地、防止耕地退化中的共同管护义务,体现了IEM利用保护结合、活动瞻顾生态的理念;规定了有关耕地保养、提高地力、防治耕地退化的各项技术和行政管制措施,对各耕地使用主体规定了具体的共同管护义务,对工矿企业排放“三废”设定了限制义务;建立了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制定了优惠政策,健全了市场激励机制;规定了各级计划、经贸、科技、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协同管理农村能源建设的职责,形成了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共同管理的联动机制,体现了IEM广泛主体参与的原则。规定了“鼓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技团体、生产单位和个人,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农村能源技术和产品”,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

2. 草原法领域的主要法律制度和措施

规范了草原权属关系及其争议纠纷解决机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将沙化、碱化、退化和水土流失的草原纳入国土治理建设规划,在资金、物资和技术上给予扶持;确定了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原则,规定草原草场、草甸草场利用率应控制在年产草量的60%左右;荒漠草场、半荒漠草场利用率应控制在年产草量的40%;规定合理使用草原,保护草原植被。防止过量放牧,防治草原病虫鼠害;禁止开垦和破坏草原,禁止在荒漠草原、半荒漠草原和沙化地区砍挖灌木、药材及其他固沙植物;耕地、草原、林地因采矿受到破坏的,采矿单位和个人应采取复垦利用、植树种草等措施予以恢复,防止水土流失。

3. 林业法领域的主要法律制度和措施

确定了森林实行生态公益林、商品林分类经营管理的原则,规定生态公益林的面积不得少于林地面积的70%。凡坡度25°以上坡耕地应有计划限期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林草植被。建立了全民义务植树制度,规定凡本省常住公民,男性11岁至60岁,女性11岁至55岁,除无劳动能力者外,每人每年均应完成5至8株的义务植树任务。规定在湿地区域内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遏制地下水位下降,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4. 防沙治沙法领域的主要法律制度和措施

有针对性地将沙化土地分为封禁保护区、预防保护区、治理利用区,进行分类治理;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实验区和经营区,确立了保护区必须以管护为主,积极造林,封山育林,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坚持实行统一规划,科学管理,依法监督,协调发展的原则;提出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治理谁受益的政策;建立保护区水源涵养林补偿制度;明确了城镇、村庄、厂矿、部队营区、国防基地、农牧渔场经营区、铁路、公路、水库周围沙化土地治理的单位责任制,形成了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共同治理的联动机制。

5. 水资源领域法主要法律制度和措施

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应当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应当根据水资源的供给能力确定城镇规模和建设项目、实施跨流域调水;在水资源严重不足、生态恶化的地区,禁止兴建耗水量大的建设项目,采取轮耕、退耕、移民等措施,逐步恢复生态。确定了水资源有偿转让的原则。水权转让作为水资源市场化的产物,尚处于探索阶段,属于前瞻性的规定,对于加快水权转让探索的步伐和规范水权转让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克服水资源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重叠各自为政,部门利益之争,责任相互推诿的弊端,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务统一管理,协调关系,逐步推行对水量、水质、水能、水域以及水的供、用、排、回收再利用统一管理体制。

6. 水土保持法领域的主要法律制度和措施

提出了水土保持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规定防治水土流失,要以地方投入、群众投劳为主,国家补助为辅,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增加投入,体现了公众参与的原则;规定禁止在25°以上的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对25°以上的坡耕地,由县级人民政府制定退耕计划,限期退耕,植树种草,恢复植被,这体现了IEM遵循自然规律、生态制约管理的原则。

7. 土地管理法领域的主要法律制度和措施

建立了土地权益保护、土地用途管制、土地有偿使用和土地监督检查等制度,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制度保障;规定制定和实施土地管理相关政策,要广泛听取社会公众及有关方面的意见,吸引公众的参与,使土地的利用和保护政策措施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同,使土地政策利益体现更趋合理;确立基本农田保护要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管理的方针;规定全省基本农田应当占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

8. 环境保护法领域的主要法律制度和措施

注重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原则;规定了油田生产单位应当实行清洁生产,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防止油田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油田生产单位应当建设清洁井场,做到场地平整、清洁卫生;规定油田生产单位新建油区专用道路占用土地的,应当依法报批,并采取措施保护耕地、植被和石被,自然保护区内禁止进行油田勘探开发生产活动;已经开发生产并造成损害的,应当采取补救措施,限期治理。

9. 政策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甘肃省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组织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以陡坡地退耕还林为突破口,稳定基本农田建设规模,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乔灌草结合,恢复和增加植被,分片治理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2001—2005年期间,列入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共有12个,总面积为487.75km2。截至2005年底,已完成205.79 km2。

水土保持。为了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在水土流失地区普遍实施了以封禁恢复植被为主要手段,辅以林草抚育、人工补植、退耕还林(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等人工措施,建成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治坡、保掌、固沟组装配套”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治理程度由立项前的11.4%提高到39.5%,林草覆盖率达到了33.3%。

风沙治理。从1991年开始,甘肃省实施了沙漠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农业项目即UNDP无偿援助项目、中日绿化合作敦煌市黑山嘴(月牙泉周边风沙口)防风固沙林项目、防风治沙工程、日元贷款的重点风沙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一系列防沙治沙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草原“三化”(退化、沙化、碱化)治理。甘肃的天然草原中荒漠和半荒漠草原面积约600万公顷,目前,全省天然草原90%以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为了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牧区开发示范工程、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退牧还草等为主要内容的治理。通过采取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落实草畜平衡,推广舍饲圈养、草场围栏,天然草原改良,人工草地建设,保护草原野生植物和鼠害防治等措施,累计治理“三化”草原面积达257.6万公顷。

退耕还林。从1999年开始投资64.4亿元人民币,在全省范围内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经过六年的努力,全省累计治理沙化和陡坡耕地65.6万公顷、绿化宜林荒山荒地88.7万公顷。与此同时,还在白龙江、洮河、小陇山、关山、兴隆山、祁连山等12个天然林区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总投资近40亿元。

自然保护区建设。1988年至2006年,甘肃新建各类自然保护区47处。按类型分,森林生态保护区22处,地质遗迹保护区2处,野生动物保护区19处,荒漠生态保护区3处,生物遗迹保护区1处;按级别分,国家级8个,省级35个,市州级1个,县级3个。这些保护区保护了90%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包括大熊猫、金丝猴、野骆驼、野马、野驴、野牦牛、白唇鹿、马麝、北山羊、扭角羚、白冠长尾雉等一些珍稀动物以及杜仲、裸果木、胡杨、白皮松等珍稀植物。目前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为954万公顷,从事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人数已达3 600余人。

雨水集蓄利用。这是由甘肃省政府直接领导,中央各部门大力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项目,是在甘肃特殊的自然条件下,人民群众的创举。通过几年的努力,全社会捐资1.09亿元,用于补助农民兴建“121”雨水集流工程(是指每1农户修建2眼标准化的水窖,除满足人畜饮水外,利用集蓄的雨水再发展1亩庭院经济)。共建水窖52万眼,建集流场3 700万㎡,集中解决了26.7万户、131万人、118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

农村能源建设。2001—2005年期间,为解决农村能源短缺问题,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实施了“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示范村项目”、“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农村能源项目”、“农村沼气基本建设项目”和“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等,示范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太阳灶、太阳房、省柴节煤灶、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高效节能灶连炕等农村能源建设技术措施。5年总投资2.75亿元,截至2005年底,累计建设完成户用沼气池17.3万户,太阳灶2万多台。

(四)中国签署的相关国际公约中省级承担的土地退化防治义务

1.《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中有关省级层次上的责任和义务

同类推荐
  •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本书借鉴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的相关知识,从传媒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即传媒治理与治理传媒角度,特别是就传媒如何参与社会治理进行了具体探讨。本书包括社会风险语境概说、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的可行性、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传媒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治理传媒五个部分内容,并联系中国媒介现实列举了大量报道个案以及详细的案例分析。
  • 教师工作减压手册

    教师工作减压手册

    为了指导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图书,分为《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手册》、《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教师快乐工作手册》、《教师工作减压手册》、《教师文化娱乐手册》、《教师饮食保健手册》、《教师身体健康手册》、《教师医疗预防手册》、《教师心理健康手册》10册。本图书除了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给予一定指导外,同时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研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在校专业大学生和有关人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收藏的最佳版本。
  • 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

    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

    本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迷思为何存在

    迷思为何存在

    如同人类生存的压力可能是自然生态恶化的原因,但不能成为人类任意破坏生态环境的借口一样,激烈的商业竞争可能是新闻一时无顾伦理的原因,但不应该成为新闻伦理道德肆意缺失的借口。
  • 法学教育价值研究:兼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走向

    法学教育价值研究:兼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走向

    在社会法治化的进程中,法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为世人所瞩目。这种现象的发生源于法学教育自身的巨大价值的存在。本书以法学教育价值为研究视界,以高素质法律人的培养为线索,集中地探讨了法学教育传授、整合与创新法学知识,训练和提升法律技能,养成和改善法律思维方式,培育法律职业道德,培植法律信仰等方面的价值。
热门推荐
  • 猫神大人有系统

    猫神大人有系统

    这是来自异世界的召唤。在家里睡大觉的柳三潼莫名其妙的穿越了。穿越也就算了,为什么会变成一只小黑猫?变成猫也就算了,但被人签了生死契约又是什么鬼。还好契约者是一个人畜无害的美少女,看着自己脑中的的什么惩戒,闪现,治疗......柳三潼悠悠的叹了口气。身处在这么一个充满了剑与魔法的世界,为了保护这个家,主子也是操碎了心。
  • 刑侦探案

    刑侦探案

    夜风在北京市东城区的街道上呼呼吹过,在市中心,有一座并不起眼的别墅,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竟是一座警局,虽说警局很大,但人很少,每个都是精英,破案无数,任何一名罪犯都逃不过他们的法眼,里面有一名男子冷笑了一声,说道:“开始行动.”
  • 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

    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生离不开的xiang

    一生离不开的xiang

    Xiang:为什么作品会是拼音,因为它有很多的含义,闭上你的眼去体会这个拼音,你第一个想到的字是什么!想、祥、享、降、饷、翔,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就是这几个字,代表了我们的人生!
  • 首富家族继承人

    首富家族继承人

    因为他穷,所以他女朋友嫌弃他,跟他提分手,分手后家族下来人通知他,他的资产解封。然后从此开启新的人生。
  • 阎锡山日记

    阎锡山日记

    阎锡山的日记,始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2月17日,止于1950年,前后近30年。他去世后,由阎氏纪念会整理,并于1997年正式出版。
  • tfboys爱永不离

    tfboys爱永不离

    当tfboys遇上三个普通女孩会怎么做呢,他们会心动吗?最后结果又是怎样呢?一起来期待吧!
  • 快穿之we

    快穿之we

    说真的,泠涵只是个死宅。虽然不可否认,她也做过如星辰般梦幻的美梦,在梦里,她遇见了她的白马王子……但谁告诉她现在这是什么回事?一个明明就很二哈的系统,说着“跟着本系统混,别说白马王子了,黑马我都能给你找来,还有猪猪侠呢!亲,确定不考虑一下?”
  • 救救地球吧

    救救地球吧

    当春姑娘来临,花儿争艳、芳香满怀的时候,你一定不愿看到、闻到旁边河流流淌着黑臭的恶水。
  • 邪魅庄主的逆世魔妃

    邪魅庄主的逆世魔妃

    她是21世纪国际顶尖的金牌杀手,再睁眼成了琉璃国人人鄙夷的废材小姐。废材?......面对这个强者为尊的世界,且看她这个废柴如何打恶奴、斗庶妹、气姨娘,收尽天下财,拢尽天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