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31800000009

第9章 著述的存废与皇权

当我们喜形于色从书架上拿出《资治通鉴》的时候,我们一方面可以感受到司马光的出众才华和高尚人格,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专制社会下统治者的重视具有极大作用。今日我们仍然有福气阅读《资治通鉴》,得益于宋英宗、宋神宗对这部书的重视,特别是宋神宗为这部史书所作的序言。最高统治者为一部书写序,不要说在封建时代是不得了的事,就是现在,也会使这部书身价大增。这样说似乎严重了,但确是实情。

写成《资治通鉴》,不消说,司马光渊博的学识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起着决定的作用,没有这一点,任何支持都没有用。然而,如果没有皇帝的支持,我们会不会看到这样一部取材广泛,网罗宏富的书很难说。

司马光虽然自幼喜欢阅读历史著作,但要写出一部不同以往的作品,只靠个人的力量恐怕是难以实现的。这一点他在给皇帝的感谢信中说过。那时当政的宋英宗爱好历史,他看了司马光写出的几卷《通志》,多所鼓励,并说书名应该加以改动。由于编纂一部大书是相当繁难浩大的工程,宋英宗不仅在精神层面加以鼓励,也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支持司马光,如“尚方纸墨,分于奏御之余;内阁图书,从其假借之便”。即是说政府供应纸笔墨砚,可以借用国家的图书典籍,也可以向私人借阅图书。并同意设立书局,让司马光推荐人才。从此,这部编年体史书又进入了集体编修的新阶段。后来宋英宗去世,宋神宗即皇帝位。

宋神宗对撰修典籍的工作更加重视,书尚未编成,就让司马光先行进读。此外,宋神宗还指出,编写的要领应该“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后来宋神宗又将司马光编写和进读的《通志》改名为《资治通鉴》,熙宁元年(1068 年)二月,《资治通鉴》还未完成,宋神宗撰写并书《〈资治通鉴〉序》一篇,当面授予司马光。宋神宗还赐给司马光颍邸旧书两千四百卷,作为修史的参考资料。

宋神宗在《序言》里指出“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用它作为学习历史的最高准则。司马光一心一意写书,不过问政治上的事,神宗也不要求司马光在行政上有成绩,工资照发,待遇也没有改变。客观上为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创造了宽松环境。

元丰七年(1084 年)十一月,全书 294 卷修成呈上。神宗皇帝非常高兴,下令嘉奖相关人等,赏赐银、绢、衣带、马匹,又对宰相、执政大臣等夸道:“前代未尝有此书,过荀悦《汉纪》远矣。”元祐元年(1086 年)十月,国子监获准在杭州刻版。七年(1092 年),《资治通鉴》版成。从此时起,这部伟大著作进入了人们的眼帘。

不论何种体制,完成一件事,领导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但支持不是一种空洞无物的表态,空头支票会使支持变得轻如柳絮,变成苍白无力的语言游戏。支持是精神的鼓励,是物质的输送。一般而言,中国古代科学文化发展之时,必是皇帝对创作者多支持少干涉之日,顶不济,也是虽然谈不上支持,但也说不上干涉,更不会倾全国之力反对。也就是说,创作者置身的环境比较宽松。

如果高层支持与否的作用仅止于“产作品”,也就罢了,实际上,这种支持与“毁作品”也有很大关系。宋哲宗即位,因年幼,其祖母高太后垂帘听政,以司马光为宰相。哲宗亲政后,重新重用新党,对旧党(元祐党人)处分甚重。虽然司马光已死,可仍被追贬,几乎被破棺鞭尸,《资治通鉴》也面临被毁版的厄运。周辉《清波杂志》卷九“毁《通鉴》” 一节云:了斋陈莹中为太学博士。薛昂、林自之徒为正、录,皆蔡卞之党也,竞尊王荆公而挤排元祐,禁戒士人不得习元祐学术。卞方议毁《资治通鉴》板,陈闻之,因策士题特引序文,以明神宗有训。

于是林自骇异,而谓陈曰:“此岂神宗亲制耶?”陈曰:“谁言其非也?”自又曰:“亦神宗少年之文耳”。陈曰:“圣人之学,得于天性,有始有卒,岂有少长遬旌?”自辞屈愧叹,遽以告卞,卞乃密令学中敞高阁,不复敢议毁矣。

《资治通鉴》险遭毁版的事发生在绍圣四年,是由蔡京之弟蔡卞提议的,具体负责人是他的同党林自。此事被太学博士陈瓘闻知后,特意在太学的考题中,引用宋神宗所写的序文,蔡卞因此不敢再提毁版之事,将《资治通鉴》的刻板束之高阁了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亦有类似记载,世人多认为李焘的材料取自《清波杂志》。

可以说,宋神宗对《资治通鉴》的关怀,一方面促成了它的编纂,另一方面保护了它后来的完整。专制社会,高层的一个字、一句话就可以救活或毁灭一个人、一个团体。盖专制之下,一本书的去留,并不取决于书自身于人是否有益,而是取决于权力者的态度。就如《资治通鉴》,它的存废在蔡卞之流那里与它本身的价值无关,发挥巨大作用的是宋神宗的序言。

同类推荐
  • 唐时月

    唐时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 秦皇纪

    秦皇纪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穿越成谁不好,偏偏穿越成操蛋的秦异人。秦异人是谁?秦始皇他爹!我不想再捡吕不韦的“破鞋”,不想成为吕不韦的傀儡,更不想成为短命而软蛋的秦庄襄王,我要奋发有为……究竟我是始皇大帝,还是我儿是始皇大帝?这是“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战国大争之世,风起云涌,铁血横流,英雄辈出:秦始皇、秦昭王、白起、范睢、王翦、尉缭子、蒙骜、蒙恬、蒙毅、王绾、李斯、韩非、黄石公、李牧、蔺相如、廉颇、乐毅、荀子、公孙龙子、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吕不韦、田单、鲁仲连、项燕、项梁、太子丹、荆轲……各显神通,竞风流!Ps:秦朝被肆意污蔑、扭曲,因而落得一个“残暴不仁”的暴秦骂名,真正的秦朝又是什么样儿的呢?本书力图还原历史,展现一个铁血强悍的秦国。
  • 沧桑巨奇

    沧桑巨奇

    同时作为一个群体,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几十年的沧桑巨变。
  • 大周北荒录

    大周北荒录

    大周元年,太祖筑长城,设守卫军,不受调宣,享诸侯供奉。诏曰:国之利器,永镇北荒。
  • 科榜

    科榜

    唐风来到了一个以学识为境界的世界,看他能否走向世界的巅峰
热门推荐
  • 碧血顾熙记

    碧血顾熙记

    碧血教一夜之间分崩离析。教主下落不明,安平王千里通缉。顾熙: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安平王冷笑到:“顾熙,你够狠。”顾熙:“你想怎么样?”安平王:“慢慢来”
  • vv世界

    vv世界

    远信公社里,有着一群少年们,一次意外,一颗水晶球,一场沙雕冒险
  • 啄着阳光的鸽子

    啄着阳光的鸽子

    《啄着阳光的鸽子》为中小学生量身打造的儿童文学作品集,以“可读性强”“文笔优美”的选稿标准,精选了曹文轩、梅子涵、毛芦芦、李娟等国内知名一线儿童文学作家的优秀作品,体裁涵盖小说、童话和散文等,借助经典篇章、璀璨字句和优美文笔,充实广大青少年的课外阅读生活,借助阅读的力量,帮助他们发现世界、体验人生、汲取思想与文化,提高文学修养。
  • 斗罗之穿越的皮卡丘

    斗罗之穿越的皮卡丘

    当一只重伤的皮卡丘穿越到了斗罗大陆还成为了十万年魂兽化形成人整个斗罗大陆又会因为一只小小的蝴蝶的到来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呢……
  • 刁狗小黄传

    刁狗小黄传

    浮生若梦但愿长醉不复醒,世事纷扰且酌一壶老酒细细品,叹人生豪迈,能否从头再来。重生为狗,努力活出狗模狗样来!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精彩!
  • 顾少一往情深

    顾少一往情深

    世上有能挽回的和不能挽回的事而时间就是一种不可挽回的事也许不负光阴就是最好的努力而努力就是为了最好自己遇见最好的你
  • 玩转游戏人生

    玩转游戏人生

    日落圆月之时,抑郁少女打开了封尘已久的游戏CD。下一刻瞬息万变,世界的转变太快。抑郁少女开始了全新的冒险人生。让谷底的少女来一场年少轻狂。
  • 我有一张百万黑卡

    我有一张百万黑卡

    我叫王宇是一个“百万富翁”但是我不同于其他的百万富翁,我的则钱来于一个每天都有一百万的黑卡,小小的卡片内藏无数的秘密,让我从草根变成神,也让我平淡的生活变得惊心动魄,而她的来历竟然是因为一个无人认领的尸体…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西方文学史

    西方文学史

    本书中对如何进行西方文学提出了精深的见解。作者探讨了西方文学的性质、范围等问题,结合西方文学史上的实例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