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89100000008

第8章 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5)

工业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本身已经远远不够,至关重要的是知识的不断创造。因此,知识经济时代将使人类的社会生活像工业经济时代依赖于能源一样,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一旦知识的创新中断,社会经济就会像工业经济时代被切断了能源一样而陷入瘫痪。知识经济的这种特点,把人类的社会生存、经济生活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转向了对人类自身素养的依赖。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知识创新的能力呢?只有通过教育。由于教育与知识创新的密切联系,就使得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面临着深刻的历史性的变革。这种变化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教师不仅仅是传统的传授知识者,而且要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素养,特别是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为此,教师要探讨育人规律、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而成为教育的研究者,从教书匠转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其次,教师成为研究者之所以成为一种趋势,被世人所关注,就在于它具有重要的价值。一是可以改变教师的职业形象,使教师不仅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而且具有崇高的学术地位。二是推进和提升教育与课程改革。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与课程改革,都包括许多方面,如教育体制的改革、课程的改革、观念的转变。所有这些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在教师身上。因此,教师是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关键性因素。要想使教育与课程改革得以实施,就必须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教师成为研究者。三是建设一门既科学又生动的学科。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他们的研究与问题都是与他们自己的教学有关,教师可以获得第一手的鲜活的资料,教师的观察、文档和实验可以作为形成和检验更为基础的教育理论所需要的材料。教育理论的发展离不开对教育实践的研究,从这种意义上说,教师研究可以丰富、充实教育学的发展,从而逐步使之成为既科学又生动的一门学科。

第三,丰富的研究机会,最佳的研究位置,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了可能。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已广为流传,它来自于专业人员即研究者的启示,许多学者通过文章与专著不断地宣传这个观念,其基本假设是,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动加以省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建议。由教师来研究、改进自己的专业工作乃是最直接、最适宜的方式。外来的研究者对实际情境的了解往往非常肤浅,因此提出来的研究建议往往无法切入问题的关键。从这点上看,教师与其他的外来者在进行研究时相比,处在一个极其有利的位置上。

教师不仅处于最佳的研究位置,而且还拥有最佳的研究机会。教师最主要的活动场所是教室和校园,从实验研究的角度看,教室和校园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科学研究过程来系统地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这使教师拥有了研究机会。从自然观察的角度看,任何外来研究者都会改变课堂的自然状态,如要既想达到观察目的,又不改变原有的气氛与状态,就只有依靠教师。教师是最理想的观察者,因为教师本来就置身于教学中。对于教学活动,他不是一个局外人,他可以是掌握观察的方法、了解观察的意图而又不改变原来课堂教学情境的最佳人选。

(三)基本途径

教师从事研究,目前有几种不同的各具特色的方法可供选择:正统的“学科规训”、新兴的“质的研究”、国外引进的“行动研究”以及“建构性试验”。

教育理论界不少学者从方法及方法论的角度对教育学的研究作反思,呼吁教育研究的科学化,保持理论研究的相对独立性和严谨求实的学风,实行教育研究的语体变革。逐步地,“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等等成了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对广大教师进行基本的教育研究规范的训练是完全必要的,可以使之懂得研究程序和方法须经得起检验,决不能篡改实验事实和数据;报告成果必须实事求是,不可自我吹嘘;尊重别人的研究成果,不容许剽窃掠美;将时下的研究置于学术史上的相应环节中分析,漠视学术史的研究谈不上真正的学术研究等等。但是,在这套严格的学科规训制度下,教师们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如他们对研究领域内的中外学术史不甚了解,难以从中选择富有创新意义的课题;难以从研究总体中随机抽样,而总是面对学校情境下特定的儿童;不能设立一定的对照班控制组,不能为归因分析提供必要的条件。

长期以来,正统的教育学科规训实际上是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规则,是以事实与价值的严格区分为前提条件的。而教师在具体的学校生活中,无法与儿童保持实证主义研究所必要的心理距离,做到“客观如一”和“价值中立”,而总是“与儿童一起实验”,在与儿童丰富多样的互动中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具体的理解,进而生成教育的智慧、策略。

方法及方法论本无所谓绝对的正确与错误,只是存在与特定的研究问题是否相适宜的问题。实证的以经验为依据的数量型范式适合于寻求普遍性答案的决策与规划问题,而质量性、解释性、认识性和偏重于实际技能知识的范式适用于处理某些儿童实际问题的工作和情形。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参与课程与教学研究,应当更多地遵循定性研究的范式。

定性研究又称“质的研究”,“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质的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活动之中,与其展开积极有效的互动,亲身体验、了解研究对象的心灵世界和建构方式,给每个参与的“人”以极大的尊重;注重访谈、观察、实物分析等具体方式的运用,在原始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建立“情境化”和“主体间性”的意义解释,自下而上地建构理论;主张研究过程中的自我批判、学习、修正、换位、分享,处处显露着一种人文关怀、一种价值追思。这些都给教师在微观层面上对某种教育情境作比较深入细致的理解、描述以多方面的启发作用。运用质的研究方法技术无疑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师的研究水准。

但是,质的研究强调在自然情境下进行,只是以人文学科的主观方法对具体的个人和事件进行解释和说明,这种自然主义的态度又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它把研究活动限定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而不去解决问题;只是理解自身和理解社会,而不去改造自身和改造社会。深入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但它不能等同于解决问题,况且分析问题的正确与否,从根本上讲必须由问题的解决情况加以说明。

把真理看成一种“与实在的相符合”,这只是一种静止的观念。要探究真理,说明真理之“真”,这中间不可缺少“行动”的环节。当“研究”与“行动”结合在一起,也就有了所谓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有若干定义、丰富的内容层次和类型,通常我们把它作为克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良策介绍到教育研究之中,其实它的要义不在此。如果说“质的研究”重在倡导研究者参与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之中的话,那么,行动研究则重在倡导被研究者参与研究过程,它的实质是解放那些传统意义上被研究的“他人”,让他们接受训练,自己对自己进行研究。在行动研究中,被研究者不再是研究的客体或对象,而成了研究的主体,通过“研究”和“行动”这一双重活动,参与者将研究的发现直接应用于社会实践,进而提高自己改造社会现实的能力。如此,行动研究与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念是一致的。它与其说是一种方法策略,不如说是一种方法论,一种新的教育研究理念。至于说教师如何在这种新的理念下开展研究,如何在行动中研究,有关行动研究的倡导者则语焉不详,所谓“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环节,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如此策略并没有真正告诉教师应该怎么办。

教师从事教育研究应当以建构性试验为中心展开。英语中“试验”一词experiment,源于拉丁语experimentun,意思是指人们某些尝试活动,与“实验”为同一个词,本无分别。试验后来经过自然科学的改造,发展为强调变量分析与控制的科学认识的重要方法,即发展为严格意义的“实验”,也就与“试验”有了明确的区分,即前者强调变量尤其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外的无关变量的控制,借以确认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而后者在变量控制上并无严格的要求,它注重理论假设引导下的尝试探究以及具有创新意义的教改方案的形成。不加分别地将一切教育革新尝试统统称之为“实验”,极易造成“实验”的泛化,失却其原本具有的变量控制的内涵。实验以试验为基础,从试验发展而来,并没有取代试验;试验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实验无法取代之。教育过程本身具有的价值性、道德性、综合性、多变性等等,往往使严格意义上的实验控制难以施行。而且教育活动,尤其是微观教学的艺术性、个性化又使许多实验变量的分析和控制变得没有意义,甚至有害。富有个性特色的教育方法智慧,它的形成、发展与走向成熟,必须依赖教师本人的主观感受、领悟,在试验探索中反复尝试,不断琢磨。面对众多的教育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教师作为研究者需要更多地采用试验方式加以探讨。

所谓试验的建构性所表征的是一种认识的能动状态与过程特性,强调试验本质上是创造性的经验建构过程。教育革新试验很有必要引进“质的研究”方法技术,借以考察教育革新情境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情感层面的变化,而不仅仅是某些数据的罗列,但试验观察、访谈的对象是在理论假设引导下创造出来的。从这一意义而言,试验情境所获得的知识是被创造出来的。

试验建构的过程是开放性的。它不同于尝试错误式的盲动,不能没有假设的引导,任何过早、过于僵硬的方案设计都会妨碍教师的即兴创造。整个建构性试验过程是一个由“问题——设想——尝试——总结”等基本环节所构成的螺旋式的运作过程,是试验教师不断反思、研究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的教育教学的现象被不断地建构出来;原有的革新设想、方案,需要根据不断变化了的现实作补充、修正;甚至原先理论假设、教学理念也需做出必要的更新、提炼。真理是一个过程,追求真理的路没有尽头。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对试验过程的总结宜从撰写教育教学活动个案起步,进而从若干丰富多样的活动个案中筛选出主要变量、基本要素及其相关关系,建构教育教学模式,并在建模的基础上,提升教育理念,生成教学理论。教师的文章与其说写出来的,不如说是做出来的。

八、文化的创造者

教育文化学揭示,教育是文化变迁的动因之一。也就是说教育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创造过程,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教育对文化的传播以及在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增值。传播(包括文化借用)是文化变迁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在文化传播论看来,甚至是文化变迁的惟一因素。而作为教育来说,它之所以能得以存在,且在代代之间生生不息,其主要原由就在于它是进行文化传播的有力工具和途径。并且教育在进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出现的不同于所传文化的成分,有时也会酿成文化革新浪潮的“胚芽”和“细流”,进而可能成长为“大树”和“江河”。

二是教育对人的创造性的培养。人类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的结晶,没有人类,就没有人类文化可言。同样,没有具有创造性的人才,人类文化也不能变革、创新和发展,人类文化的变迁就会失去原动力。人是在创造活动中并通过创造活动来完善自己的。他的创造机能就是那种对文化最敏感的机能,就是那种最能超越成就的机能,也就是那种最容易受到压制与挫折的机能。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主要力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机体内的各种潜能,促使其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从而为文化的更新、变革提供源泉。

三是高等学校在文化创新和发展上的独特作用。高等学校在文化变迁中处于独特的地位,它们不仅传送着系统化了的知识、观念,而且在创造文化的职能上也显得日益突出。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提出大学既是国家科研工作的重要阵地,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场所,高等学校在文化变迁中承担着特殊角色,起着其他机构无法替代的作用。

无疑地,在教育的文化创新过程中,教师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扮演着文化创造者的角色。随着现代文化哲学的发展,人们对文化实质内涵的挖掘和理解越来越深刻和丰富,从文化是人的精神形态或观念形态的文化,比如宗教、神话、文学、艺术、历史、科学等,到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再到文化是人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分为物质文化、规范文化和精神或心理文化等几个层面,一直到文化是人的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从这样的角度和层面出发来看,教师作为文化创造者,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具有生命及其优化活动的自我意识,能够挖掘、建构和享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幸福地生活着。

具体到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上,教师作为文化的创造者,也就相当于McIntyre等人所谓的“革新者角色”。在这个意义上,教师作为文化的创造者,需要理解和遵循下述原则:

(一)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作为文化创造者的教师需要充分的知识、策略和技能,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思考者。做一个文化创造者对于课堂中的每一个教师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富有成效的教师能够实际地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他们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各不相同的,并且能够通过使用不同的策略和行为来满足学生的这些需要;他们还能够通过激励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问题解决者和思考者来创设一个学习者团体。但是,或许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创造者的教师应该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并且很乐意为了更好地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做一个有创造力、有活力、有组织能力和热心的教师,也就是作为文化创造者的教师,具有一些典型的特征,了解这些特征上的倾向将有助于教师指导自己的行为。

同类推荐
  • 都市中的青少年:发展危机与社会管理

    都市中的青少年:发展危机与社会管理

    本书立足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与积极的青少年发展视角,从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出发,分析当前中国都市青少年成长危机的影响因素,探索青少年社会管理的路径与方式。
  • 中国·电视观众节纪实

    中国·电视观众节纪实

    在这本书里,讲述的是一个电视节庆活动,展示的是一群电视人组织创办的大众娱乐活动。我们汇编它,是因为这里记录了浙江广电集团举办中国电视观众节的生动历程和精彩瞬间以及他们对于推动和创新大众文化的全新认知和不懈追求。我们的电视,自诞生之日起就是被仰视的。它集国家政治、现代技术和精英文化于一体,登高远播,凌空独步,传入千家万户,引来万人空巷。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它的影响面、渗透力和关注度是以往任何媒体所无法企及的。在相当一个时期,我们置身于这种居高临下的精英文化之中,执着辛劳且乐此不疲,沉醉其间而陶然自得。
  • 可爱的80后

    可爱的80后

    所谓80后,是指出生在1980~1989年的人群。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80后的实质意义远远超过80后的字面含义。因为,80后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变迁,代表着这一群体的喜怒哀乐。其性质与60后、70后一样,具有深深的时代印痕。其实,所有的80后,就像我们的小弟小妹一样,有着成长时的幼稚、有着不被理解的苦恼、有着桀骜不驯的叛逆。我们无需担心,也无需责怪,80后就是80后,他们将是民族的脊梁,将是时代的砥柱,必将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勇立潮头!
  • 胡适治学讲演集·提高

    胡适治学讲演集·提高

    《胡适治学讲演集·提高》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治学方面的讲演,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 纸媒变革

    纸媒变革

    本书为第二届浙江省报业经营管理论文集,收录了相关征文大赛中获奖的40余篇论文,按内容分为发展战略篇、运营方略篇、纸媒转型篇、发行策略篇、广告经营篇、文化产业篇、内部管理篇七个部分。全书对我国与浙江报业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体现了浙江报业面临严峻现实的冷静思考,阐述了积极应对的战略思路与创新探索。
热门推荐
  • 甜酒甜不甜

    甜酒甜不甜

    29岁的孔甜酒还是母胎solo,把父母都急得天天烧香拜佛安排相亲,可是,对相亲已经极其厌烦的孔甜酒,竟然和一个一面之缘的相亲对象直接结了婚。好吧,那个人其实是孔甜酒到29岁都不结婚的理由。
  • 异界帝王传

    异界帝王传

    讲述一个穿越位面,来到异世的军事发家史,看主人公如何从一个小兵,到王侯,到帝王,到征服世界,如何开展的工业革命,如何推翻的各种制度,如何跟神殿以及邪恶势力做斗争的一代传奇帝王。
  • 唯有青春与你不可辜负

    唯有青春与你不可辜负

    齐研结了婚才惊觉,自己貌似从小就被刘子豪这个家伙套路了。就像是一颗小青梅,长在树上,一直被盯着,直到成熟,然后一口被啃了下来。刘子豪表示,自己也不容易,防着被人偷摘,防着自家青梅想出墙。好不容易吃到了,果然,这颗青梅,很甜从棚户区,到老楼房,最终住进梦想中的家,看外来务工者子女的奋斗爱情史。
  • 玄武本录

    玄武本录

    从欧洲职业俱乐部中回归,何解终再次踏入到玄武的世界当中。崭新的角色,一本特殊的功法,不变的是虚拟世界带来的光怪陆离和电子竞技带来的激情。新建书友群:711181676,欢迎各位到来
  • 不灭凌门

    不灭凌门

    十三亿年前,异魔入侵,人族圣门凌门举教御敌,却使得十万强者血洒星空,也使异魔退去。十三亿年以后,异魔再次出现,人族又当如何御敌。屠道十三剑,一剑一世界,一剑一轮回。
  • 百年春光

    百年春光

    形意拳的末代弟子宋茶,机缘巧合在一片深山中意外走入二十一世纪时空,救了年仅二十出头就已经享誉国际的天才画家沈旧,被其收留家中。渐渐适应现代的宋茶再次被拽回民国,才知道磁场对他有特殊的影响。数次时空穿行中,他发现自己与沈家素有渊源——宋茶与沈旧的曾祖父是过命的至交,沈家的离散也是因他而起。宋茶怀着特殊的情感试图弥补沈旧生命中缺失的家庭温暖,两人在相处中渐生情愫。后来,沈旧母亲周芸在研究出新型杀菌素去往领奖的路上不幸身亡。沈旧不相信母亲的死是简单的车祸所致,暗中调查发现这场意外背后有着一个隐藏数年的阴谋。
  • 飘渺山河录

    飘渺山河录

    天下三分,时局动荡。今有风云少年姜一白,仗剑闯江湖,策马定江山,潇潇洒洒,恣意而行!
  • 重生之熟人甲

    重生之熟人甲

    风华绝代的小医女和妖媚毒舌的狐妖的故事,欢迎大家踊跃跳坑。那一年,他的心上住了一个人,傻兮兮的祈求相伴,只愿从此相依。那一世,他机关算尽,只为与她相遇,换得她和他人鬼殊途的惨剧。那一世,他耗尽所有妖力,只得来一夜白头,和一朝惨死的下场。她,内里大妈,外里少女,手执银针,扎死不长眼的,唉呀妈呀,伤不起!他,傲娇冷漠,毒舌妖媚,权势滔天,捅死没长眼的。哎呦我去,注孤身!容貌诚可贵,气质价更高。若想揽娇妻入怀,两者皆可抛。前世版:相爱想杀,断肠人在天涯。今世版:你侬我侬,蜜里调油。看一对别扭小情人,双双携手,打遍天下无敌手。重生爽文,结局一对一。
  • 柒的万界旅游史

    柒的万界旅游史

    柒…在原本的世界实力突破了极限,被某个至高无上的存在(作者)丢进了万界,却意外的进入了某个萌妹世界,当获得这个世界上真正意义的绝顶实力,将允许带两个人前往下一个世界(作者施加设定),会在这万界中擦出怎样的火花呢…?………………………………………ps:歪歪成分较多,从零开始作者目前只看过第一部动漫,以后的剧情还没有看过,一些坑都不知道怎么挖,请见谅……这应该是唯一一部将这两部动漫相结合的小说吧?
  • 青春往事之青春如梦

    青春往事之青春如梦

    本文以许浩然在北京某公司打工为线索,描写了九十年代进城打工年轻人的友情和爱情,生活中的苦乐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