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83700000002

第2章 想走成功捷径,不了解人心怎么行

一眼看透人心,让世界零秘密

你要是看不透他人的心思,

本来十拿九稳的生意就可能被撤单;

老实向领导汇报,

可能迎来老板的一顿臭骂;

向心仪的姑娘表白,

可能被人家骂成呆子;

想找朋友诉诉苦吧,

一句话还没说完,

人家就直跟你翻白眼。

可见不了解人心者就是受气包。

而了解了人心,

以上问题多数都可以得到圆满解决。

在了解人心的基础上说话办事,

就好比听过天气预报再出门,

无论刮风下雨都有保护措施,

一路上想不一帆风顺都难。

很多时候,人们的千百次见面都比不上他人的一夕之缘,恋爱中最常遇到类似的事情。这是什么缘故呢?这证明知人知面不如知心。顺其心,则得其意,这便好比钥匙碰对了锁,这扇大门就将为你敞开。

不了解他,就不可能有更深的交情

如果我们能够学会知人之长、避人之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便如同一个人能熟练操纵自己的手、足、七窍一般,我们在社会中就能行动自如、无不顺遂。

真正了解一个人是前提

纵览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知人善任在任何一个朝代都关系到国家的兴盛与衰亡。同理,一个人的一辈子是兴还是衰,也与他能否知人,能否恰当用人与调配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以试想,如果我们在任用一个人之前,连这个人最基本的状况都搞不清楚,我们能做成什么事呢?恐怕再好的计划也要功亏一篑。

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无法从其表面获悉的特长,只有在真正了解了一个人之后,才能够充分运用他们的才能,使他们为我们心愿的达成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堪称慧眼识人,但是在二出祁山时却犯下了不可弥补的大错——任用马谡为主将镇守街亭。

马谡其人,历史对他的评价是庸才,只懂得纸上谈兵。然而当时在很多人眼里,马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谋士。平南蛮,马谡进言要以攻心为上;在魏国任用司马懿统领雍凉人马时,马谡又献计,建议利用反间计让司马懿的兵权不攻自夺。这一条条妙计,每一条都在说明马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谋士。

以用人见长的诸葛亮十分放心地将镇守街亭的重大任务交给马谡时,马谡为什么没能一如既往地发挥他出色的才能,不负诸葛亮的重托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诸葛亮犯下了一个很低级却足以致命的错误。诸葛亮在任用马谡之前,没有做好知人这个用人的最基本的功课。

历史可以证明马谡不是像某些历史评论家所断言的那样是个庸才,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因为他的纸上谈兵才导致街亭失守。其实如果当时诸葛亮能够做到知人然后善任,那么相信就不会有后来的挥泪斩马谡,也不会有后来的事必躬亲、直至累死的可悲可叹的个人命运了。

马谡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然而正如蜀汉四英之一的蒋琬所称赞的那样,马谡只是“智计之士”,却不是将才。诸葛亮就是因为没能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很好地知马谡,发现他的谋才,将他当做运筹帷幄的谋士,而是错误地将他用作了决胜千里之外的将才,才导致了两个人的悲剧命运。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其实用人不难,难的是知人。

用客观的眼光

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做到知人然后善任呢?自古人们就常常感叹人才难得,其实不然,难的不是人才难得,难的是知人不易。

知人要抱着一种客观的心态,不要片面地断言一个人。

试想如果你碰到一个令你十分讨厌的人,而你又总是出于私心,戴着有色眼镜看他,那么相信你眼中看到的都是他的短处,又怎么能任他呢?更别说善任了!

换一种可能,如果你“情人眼里出西施”,相信即使你如诸葛亮般善用人,也会犯下任用马谡的错误。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知人的同时还要时刻保持一颗理智的心,不要因为时间的长短而感情用事。时间不代表了解,了解也不一定是时间够久了就能做到。要记住人不可貌相,还要记住知人最重要的是要综合考查。

这个社会上的通才、全才少之又少,然而只要你学会知人之长、避人之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相信你的交际活动就能顺遂很多。

最初瞬间决定了整个交往过程的基调

求职或是交际,其实就那么几秒钟,赢得了这几秒钟,也许你能赢得许多意想不到的机会;相反,失去了这几秒钟,或许你要做很多事来弥补。

神奇的第一印象

记得大学二年级那会儿,在大学生求职规划的第一节课上,老教师告诉过我们,其实你们每一次求职也好,做人也好,有时候只有几秒钟。当时大家都不明白老教师话中的深意,而当老教师看到大家都无心他的课堂的时候,也并没有给我们做过多解释,只是微微地笑了笑,说:“相信你们以后会有亲身体会的。”

毕业那年参加了很多招聘面试,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每次面试时,如果面试官看你一眼对你有意思,整个面试过程中都会认真地盯着你;如果对你没意愿,整个面试过程中就会心不在焉。面试如此,和人交往也是如此,“一眼万年”,交往的最初瞬间往往决定了整个交往过程的基调。所以如果你打算和陌生人进行交往,就一定要注意交往的最初瞬间,注意第一印象。

人都是视觉动物,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高速运转的社会环境下。有人做过调查,发现了这么一个事实: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其实很多时候关键在于最初的十秒钟。也就是说当有人给你介绍新朋友,或者你的面前走来一个陌生人,你会不自觉地在十秒钟内作出判断:我喜欢不喜欢这个人啊,这个人怎么样啊,这个人的性格怎样啊……也许有时候十秒钟的判断并不准确,但是十秒钟的瞬间却能够决定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交往态度。

也许你会说这很不公平,这只能说明太注重外在了,而忽略了人的内涵,会让你失去很多朋友。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奉行速食主义的社会,这个社会有高度激烈的竞争,让人和人在交往时不再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认识彼此,对彼此的认识很多时候只是在有效的几秒钟的时间内产生,而这几秒钟的瞬间判断也就决定了以后整个交往过程的基调,并且一旦作出判定,在以后往往是很难作出大的改变的。

首因效应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心理实验,将同一个人的照片给不同的两组人,同时告诉第一组人这是一个囚犯,告诉第二组人这是一个教授,然后让两组人各自分析手中照片上的人的性格。

第一组人的结论是:这个人眼睛深陷,是性格凶恶的人的典型特征,而他高耸的额头也正说明了这个囚犯死不悔改的决心。

第二组人的结论却是:他深陷的眼窝,说明他将一生都献给了教育,正像他的知识一样深邃,他高耸的额头不也表明了一个老教授光明磊落的精神吗?

面对同一个人,两组人的认识却截然不同,这不能不说第一印象给人的心理暗示作用是不可想象的。

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首因效应”,也叫做“最初效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通常是瞬间根据对方的表面特征形成的,然而由于它带有的强烈的情绪色彩,所以能够在人的脑海中留下强烈的烙印。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印象,当我们和一个人相处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分开很长一段时间,当我们再回想起对方的时候,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第一次见到对方时的样子,而不是以后相处中他的样子。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由于交往的最初瞬间往往决定了以后整个交往的基调,所以当我们和人交往时,一定要重视首因效应,力求在陌生人面前,从仪表到谈吐,都展现一个完美的自己,让对方对你“一见钟情”。要知道在与人交往时,往往是这样一种情况:在几秒钟里给对方留下的印象,我们有可能用一年也难以改变。

给他一个理由,他才会照你的意愿做

有谁会愿意无缘无故地帮你,完成你的远大梦想呢?如果有人愿意,那一定是有原因的,请试着去找出这些原因,找出的越多,那么你的人生中将会有越多的贵人。

嘴能办成事

中国历史上存在着这样一类人,人们称之为游说家。他们游走于各个国家之间,不是靠刀枪、金钱,而是仅仅靠着三寸不烂之舌为自己、为自己的国家赢得利益。遍观他们的游说,不难发现一个共通点:每一次的成功游说都是因为他们不是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是先找到对方的利益所在,将对方的利益摆在对方面前,然后再摆明自己的目的。而这也正是他们成功的原因所在。

其实不只是游说家,历史上,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谋臣贤士,只要他们想要达到某种目的,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信任,或者让君上采纳自己的意见,哪一次不是先要找出促使他人帮忙、信任、采纳意见的原因,也就是要找到对方的利益所在点,然后才能达到目的,让对方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事呢?

《红楼梦》“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一回,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观点,也刻画了王熙凤“唯利是图”的形象。

铁槛寺的老尼求王熙凤帮忙摆平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强娶金哥一事,先是直接用金钱“贿赂”王熙凤,然而却打错了如意算盘,王熙凤笑着说道:“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

净虚老尼听了凤姐的话,打消了只靠银子说服王熙凤帮自己办这件事的妄想,遂打起了名利的念头,叹道:“虽如此说,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稀罕他的谢礼,倒像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

正是这句话说到了王熙凤的心头上,才促使王熙凤最终决定帮净虚完成这件事。

找到双方的共同利益

其实要让别人按照你的意愿去做事情并不难,就像净虚那样找到促使对方这样做的原因,换句话说就是找到双方的共同利益。找到对方想要什么,以对方的意愿为出发点,然后回到自己的意愿。也只有这样,对方才会愿意帮你。

这是通过影响他人从而达成自己意愿的很实用的诀窍,就好像你要想撬动地球,必须先找到支点一样。你要想让别人按照你的意愿行事,就必须要告诉对方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否则对方是不会做没有理由的事情的。

记得在一次销售培训上,培训老师曾经给大家上过这样一堂课:他告诉我们,一流的销售员是人——销售,二流的销售员是销售——人,三流的销售员是销售——销售。换句话说就是真正的销售人员应该先要学会观察客户,然后找到他们的需求点,适时推销自己的产品,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把握打动客户。而那些不懂得销售的人,却只懂得不辨对象地讲解产品的优点,结果却是不起作用。

现在想来,不仅仅是在销售上,我们与人相处时,只要有意愿让别人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就要先学会让对方发现他们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告诉他们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做便可达到目的。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话不投机半句多。话要投机,最主要的就是要先找到对方想要听什么,然后才有可能和对方很好地交流下去,让对方有意愿倾听你的谈话。同样的,我们做事,要想合对方的意,就要先了解对方想要什么,然后告诉对方只要按照你的意愿行事,对方就能得到他想得到的。

多询问,多观察,多倾听,先想别人所想,这样别人才能做你想做之事。

人首先关心的是自己,而不是你

遇到事情,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其次是与自己相关的人,然后才可能是他人。这是人的本性,也近乎于本能。这是理解人性的一大原则。

找“爱”的男孩

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因为从小失去父母,被寄养在叔叔婶婶家,然而叔叔婶婶却不爱他,整天把他当奴隶一样对待。小男孩为了上学,不仅每天忍受着叔叔婶婶的打骂,还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隐忍了十几年,他终于考取了梦想中的大学,离开了叔叔婶婶的家。

因为从小缺少爱,大学里、工作后的男孩总是尽力去关心别人,即使是牺牲自己,他也总是会为别人着想。然而无论他怎样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别人总是对他的付出表现得无所谓。

后来,男孩不幸出了车祸,悄无声息地从公司里消失了。对于他的消失,刚开始似乎并没有引起同事的在意,直到四天后,一个一直以来受到男孩关心的女同事才注意到他已经从他们的世界里消失四天多了。

最后,同事们终于找到了躺在医院四天无人问津的男孩。当大家守在男孩的床边听完男孩的故事后,才明白原来男孩一直在等待相同的爱。

了解到这一点,就理解了人性的关键。我们在和人交往时,就能很好地抓住他人的心理。谈别人想谈的,说别人想听的,这对于双方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十分有利的。

如何找准话题

在我们和别人谈话时,只要能找准话题,谈他们想谈的,他们理所当然地就会愿意和你交流。而你再要求他们做你希望的事情,他们觉得能从中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自然会乐于帮助你。

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做到呢?

首先,我们要学会客观地分析事情。

虽然能够时刻做到先人后己很不容易,但是要知道在社会中生存、和人交往,就必须要懂得适时放下自己。

其次,还要在倾听、观察中真正了解什么是别人想听的、想要的,了解别人所想。

人首先是对自己感兴趣,而不是对其他事物感兴趣,人关注自己永远胜过关注别人。所以在和别人交往时,要想抓住人心,就要找到别人的兴趣点,去了解别人感兴趣的,谈别人感兴趣的。

最后,了解到了别人的兴趣点,还要学会巧妙地让对方觉得你将对方看得很重要,巧妙地满足对方渴望被承认、被了解的心态。

要做到这一点,就请记住,在和人交往时要学会多聆听,而不是表达,要学会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要学会多关注每一个人,要学会将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对方身上。

要想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就请用心记住从引导对方谈论他们自己开始,这样你就会拥有越来越多的朋友。

攻克对方的心理防线是了解对方的第一步如果一个人对你满是戒备,那你跟他之间的合作与交际根本无从谈起。只有当他浑身轻松、满怀坦诚地愿意跟你一起坐下来,敞心交谈,这才是你成功的开始。

自我防御机制

人是一种自我保护性很强的动物,和其他动物一样,在社会中生存,尤其是在和同类的交往中,总会用各种方法保护自己。

为了保护自己,人们有时候会刻意将自己的真实性情用不同的衣饰、行为、表情掩饰起来,不让别人看到真实的自己,隐瞒自己最真实的一面。甚至为了不让别人走进自己的内心,看到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总会时不时地设置多道心理防线。

外表上无论人们怎样伪装,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对方的语言、神态、行为等细节,就能看到他外表下掩藏的真实性情。如果对方给我们设置心理防线,我们要想真正地了解他,第一步就需要突破对方的心理防线,让对方放下对我们的戒备心理,而这相比较透过人外表的伪装看真实的一面要难得多。

人人都有戒备心理,尤其是当我们面对陌生人的时候,由于彼此不熟悉,自然就会给对方设置心理防线,这是人自我保护意识在起作用。这就好像含羞草遇到外界的刺激会立即合起叶子保护自己,刺猬遇到外界的碰触会竖起浑身的芒刺一样。自我保护意识越强的人,其心理防线越牢固。

走入他人内心

我们要如何才能攻克对方的心理防线,了解对方呢?

销售界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年轻的销售员为了推销产品,常常是看到顾客进门就会赶紧主动迎上去,然后口若悬河、热情备至地向客户介绍产品。然而一天下来,年轻的销售员累得口干舌燥、眼冒金星,却卖不出几件商品。老销售员则不同,每次顾客临门时,他们或许只会点头问候一句“欢迎光临选购”,然后就默默地观察顾客,之后又总会在合适的时机,用很少的话和顾客达成共识。

有人说是因为老销售员积累了很多经验,才有了很好的销售技巧,年轻的销售员没有经验,当然会事倍功半。这种说法其实也正确,因为有了长期销售经验的积累,老销售员会“看人”,能够看懂顾客的心理需求。一个优秀的销售员不在于嘴皮子多么厉害,而在于他的眼睛有多“毒”。

是的,老销售员总能通过细微的观察,从一堆潜在顾客里发现谁才是真正会发生交易的顾客,然后再细心找到这些不同类型的顾客的心理防线是什么,最后一针见血地进行突破。而不是乱施针,将顾客弄得“千疮百孔”,也将自己弄得精疲力竭、费力不讨好。

突破对方的心理防线要有针对性,要学会分析不同人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当然,这其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学会真诚以待。

人为什么要对陌生人,甚至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设置心理防线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信任问题。因为我们不信任对方,害怕被欺骗、被伤害,所以选择在彼此之间设置一道甚至几道防线。不信任度越高,防线就越坚固、严密。如果我们学会真诚对待对方,让对方感觉到诚意,对方自然就会选择相信你、走近你。

如果你真诚地面对他人,那么打开对方的心理防线、走出了解对方的第一步,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著名翻译学家傅雷曾说过一句话,“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而让人生疑”。他一直认为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思想深处都有内隐封锁的一面,然而人又都矛盾地希望有一个人可以了解自己,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告诉可以信赖的人。所以如果你要想真正读懂对方,就要学会敞开心扉,让人看到你的真诚。只有这样,对方才能放下戒备、突破对方防线,让你看到他真实的内心世界。

再自负的人也有“己不如人”的自卑心理生活中没有伟人,每个人都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血肉之躯,所以很多人其实并没有如表面看上去那样难以接触。你学会读懂人的心,就可以同世上任何一个人平等交互,建立良好的友情。

自负与自卑相随

有人说自负与自卑是一对孪生姐妹,而生出她们的共同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自负的人往往觉得自己处处都比其他人优秀,于是就会处处和别人作比较,每当在比较中遇到己不如人的时候,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而自卑则是自负的对立面,自卑的人总是在比较中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又往往很不服气,觉得命运不公,把好运都给了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

自负的人永远用一双高傲的眼睛盯着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盯着盯着就会患上“红眼病”,生出己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自负的人因为自身的优越,总是想让自己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成为所有人的焦点。他们一旦发现了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发现有人夺走了在他们看来本应该是投射在他们身上的目光,就会变得自卑,甚至会嫉妒,然后就想要尽快把那种优越据为己有。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雍正帝,在他继位之前,也就只是个阿哥的时候,就已经很出色了,文武兼备,许多政治见解都受到康熙帝的赞扬和关注。胤也自视有才华和抱负。他从小被佟佳贵妃收养,自己的亲生母亲德妃偏爱小儿子十四阿哥。同时,康熙帝又深爱已故皇后赫舍里氏生的嫡皇子,即当时的太子二阿哥。

处于这种情况下的四阿哥胤,自负的外表下又有着深深的自卑。自卑的他总是时时刻刻和太子,和自己的同母弟弟,和所有自己身边能够引起康熙帝注意的兄弟作比较,并且为了让自己更优秀,他时刻严厉地要求着自己。

在康熙帝眼中,甚至在胤羡慕、嫉妒的太子和十四阿哥眼里,四阿哥胤其实很优秀。然而自负的四阿哥胤,后来的雍正皇帝,甚至一生都无法消除“己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越强硬的人越是脆弱,这就好像一块坚硬的石头,其实只要找对着力点,一锤子就能将它敲得粉碎。就好像坚硬的铁,只要熔炉里的温度足够高,就能将它变成铁水。就好像人,越是优秀到自负者,越有着透到骨子里的自卑,他们根本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伟大与坚强。

自己给自己绑上的精神枷锁

自负的人大多很优秀,长期生活在被赞美、众星捧月的环境中,但是他们也会时不时地产生自卑情绪,害怕自己不够优秀,在别人面前出丑,或者害怕失去这种优越感,失去众人目光的追随,认为这就是失去了自尊。

自负的人总是将自己想象成最完美的人,同时又会时不时地意识到自己与这个最完美形象的差距,所以他们也常常被自卑的情绪困扰着。自负的人在外人看来很伟大,甚至是万能的,于是他们也总是将自己看成是万能的。而他们一旦认识到自己不可能像别人认为的那样伟大、万能的时候,他们就会害怕被人看不起。

那些自负的人,他们为了消除时时可能出现的自卑心理,总是用各种“必须”来强大自己,“我必须成为最优秀的”,“我必须受到所有人的注目”,“我必须不犯任何错误”,“我必须……”。

在各种“必须”的压迫下,他们热情地对待每一件事,然而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很轻易地变得沮丧、灰心,直至全面否定自己,变得莫名自卑,甚至走向极端。

人是有弹性的动物,而自负的人总喜欢将自己绷得紧紧的,以力求强大。殊不知将自己绷得越紧就越容易断裂。一旦断了,将会是不可恢复的,甚至会产生“我已经毫无可取之处”的心理,从而憎恨自己当初的无能为力,憎恨自己不能完美,憎恨自己无用,由此产生完全否定自己的自卑感。

记住,生活中没有伟人,我们都很平凡,过度的自负只会让我们更自卑。

卸下你的防御是接近别人的最快途径

一只全身硬刺竖立的刺猬,任谁见了都要退避三舍,有谁愿意靠近这只危险的小动物一步呢?遇到事情,首先考虑自身问题,这永远是我们做人做事的第一原则。

两则故事

摘过玫瑰花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你害怕玫瑰的尖刺扎到手,于是就戴上手套去摘花,这样反而更容易被扎到。如果摘掉手套,小心翼翼地接近玫瑰花,摘的时候反而不容易受伤,能摘到完整的玫瑰花。

同样,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抓到一只刺猬,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小刺猬太可爱了,十分好玩,于是纷纷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小刺猬。而小刺猬也像是有灵性似的,“温柔”地对待每一只伸来的小手。这时,一个下班路过的家长看到我们在用手摸刺猬,害怕我们被扎到,于是大声训斥我们离小刺猬远一点,然后奔来就要抓起刺猬,哪知道手刚伸过去就被扎到了。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教训:要想不受伤害地成功接近别人,自己首先就要卸下防御。

我有个同事叫冷颜,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是个不折不扣的冷美人。同事都是一群二十几岁的女孩子,成天在一起唧唧喳喳,而冷颜从来没有参与过。冷颜和同事们的交流就是每天例行公事似的打招呼,还有就是工作上的一些交集。同事们看到冷颜总是一副不爱答理的样子,刚开始时还觉得无所谓,后来慢慢开始感到反感了。

“谁也不欠她的”,“给谁看那副臭脸呢”,“整天阴着个脸”……这些就是大家对冷颜的评价,当然谁都明白,冷颜并没有招惹同事中的任何一个人。然而大家似乎是商量好的一般,都离冷颜越来越远,甚至开始对她产生防御心理。

之后的一个偶然机会,改变了大家对冷颜的看法。这天,公司里新来了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女孩,名叫小夕。小夕因为刚来,性格又很活泼,所以对每个人都很热情。几天后,大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小夕竟然和从来不与人打交道的冷颜相处得越来越好,而从不给人笑脸的冷颜也总是微笑着和小夕打招呼。

大家都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于是就去问小夕。小夕听完大家的话,笑了笑,说:“和她说话啊!你们都没跟她说什么话,那她又怎么跟你们说话呢?”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很微妙,就像冷颜和同事之间的相处。如果一开始大家不是介意冷颜态度的冷漠,对她心存芥蒂,后来甚至产生防御心理,那他们之间的关系又何至于僵滞呢。而我们在和人相处时,如果一开始就心存防御,又怎么能靠近对方呢?

主动卸下防御

不知道你是否有参加聚会的经历,聚会上是很容易发生这种情况的。一桌子人一起吃饭喝酒,如果谁都能放得开,一起聊天,气氛就会很亲切,即使散了会后,这些人之间也会建立起熟络的关系。如果谁也不说话,那么这桌人很快就会散去,之后也会和陌生人没有两样。

同样的,当朋友之间吵架后,如果一个人能主动放下芥蒂走近对方,那么两个人很快就会和好如初。如果谁都不能放下防御心理,一直僵持下去,两人之间就会越来越陌生,最后只会失去这份友情。

这就是和人相处时的先动优势:卸下你的防御,是接近别人的最快途径。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其实就是一场博弈,如果我们都拼尽心力防御别人,别人就会拼尽心力攻击于你,对你设置最强硬的防御,结果可能会取得胜利,但也可能是两败俱伤。但是如果我们放下防御和对方打一场友谊赛,最大的收获将是博弈双方相处的快乐,而这却不是防御所能获得的。

放下防御,这是你接近别人的最快途径,也是最有效途径。

同类推荐
  • 职场人脉圈

    职场人脉圈

    本书稿主要从职场人脉关系入手,分别从职场做人、做事、说话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分别介绍了一些职场生存策略,笔调刺骨、辛辣,对职场中人具有很强的指导和警示作用。
  • 做事有尺度——如何提高你的做事能力

    做事有尺度——如何提高你的做事能力

    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多么能干,背景条件多么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将会是失败。能做事,做好事,把难办的事尽可能办好,才能创造骄人的成绩。本书从各个角度深入阐述做事的学问,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仔细观察成功奉行的准则,加以归类整理,形成实用的为人处事指南。让读者在轻松愉悦中吸收和学习办事的智慧。当你真正掌握了为人处事这门学问,你就拥有了成功人生的资本。希望本书能成为你生活、事业的好帮手。
  • 四十惑不惑

    四十惑不惑

    高邑编著的这本《四十惑不惑》紧紧围绕“四十惑不惑”这一核心内容,从生活中取材,着重点部分进行分析。书中的内容只有在付诸行动实践那一刻才有真正的价值,才能感受到四十“入世”而惑与“出世”不惑的巧妙结合。
  • 快乐人生必备的9种心态

    快乐人生必备的9种心态

    亲爱的朋友,你快乐吗?如果你快乐,希望本书能给予你更多的快乐;如果你希望自己快乐,马银文编著的《快乐人生必备的9种心态》也将借由许多富有哲理的的小故事,唤醒你分享快乐的能力。《快乐人生必备的9种心态》总结了快乐人生必备的9种心态,书中一个个蕴含哲理的经典故事,除了能使我们了解如何从内在释放压力、克服外界所引发的负面情绪之外,同时也能让我们用更积极的视野来重新看待这个世界,进而在待人接物上从容自在。
  • 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

    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

    本书主要围绕大众读者如何在舍与得中达到幸福和平衡,并且一直保持着幸福的状态。其实享有快乐和幸福也不难,只要你从点滴做起,将幸福分解,你就一定能经营好你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国际商法

    国际商法

    本书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学习,让读者对国际商事法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尤其是在本课程的引导下,就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国内法、国际公约和国际贸易惯例对相关商事问题的规定作一个简单的比对,了解各主要国家的国内法、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对同一个商事问题的不同规定,初步养成用差异性思维和法律的视角考虑国际商事问题的习惯,为从事国际经济、贸易及相关行业的工作奠定基础,也为从事商事法律研究提供思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瓷梅上白云宫

    青瓷梅上白云宫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江湖纷争不断,唯有毒者称雄。数载寄人篱下,一日契约嫁身。霞姿月韵妖女,社鼠城狐仙君。青瓷梅上几盏,晓风残月了晚。【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 刹灭八荒

    刹灭八荒

    少年因天赋超常遭嫉妒,被逼绝命崖悔恨死亡。不料重生异世大陆,在新的世界,少年又会收货什么意想不到,他又会掀起怎样的风波?敬请期待刹灭八荒!
  • 桃花树下的流浪狗

    桃花树下的流浪狗

    桃花树下的湖畔,醉醺醺的27岁,救下了想要自杀的19岁。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桃花劫”吧......
  • 极品小白脸

    极品小白脸

    昔日闻风丧胆的战神,却在阴谋和权力的战斗之中成了牺牲品,在繁华的大都市中本想着过自由的生活,哪知却是身不由己,一场场的阴谋,权力之争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不得以出手,在金钱,美女,权力错综复杂的人生舞台上大显身手。这里妹子如云,帅哥扎堆,总有一款适合您。
  • 枪舞天下

    枪舞天下

    命运之人,天道之敌。他身边的人屡次遭受劫难。他说到:“哼!天道,那是什么,天道敢夺走我身边的人,我必定灭了天道。”前面的剧情并不是怎么好,大概二十章一后就会好。
  • 登彼岸

    登彼岸

    监狱生活写真
  • 洪荒风云

    洪荒风云

    少年的到机遇改变他的人生,会展开怎样传奇经历呢?且看他如何从一个默默无名小卒一步一步走向巅峰‘最终主宰三界逆袭成圣,享受无尽长生,
  • 亲亲夫君

    亲亲夫君

    初初穿越,国家被灭-_-!拉上萌婢,撒腿就跑T^T身负重伤,如何是好::>_<::这时美男来,拉上咱就跑!(☆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