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54400000011

第11章 揭开原子核的秘密(2)

为了纪念居里(Curie)夫妇对放射性研究做出的杰出贡献,便以他的名字居里作为放射性强度的单位。若某一放射源每秒钟能产生3.7×1010次原子核衰变,它的放射性强度就规定为1个居里(Ci)。这个单位太大,有时使用起来太不方便;小一些的单位还有毫居里(mCi)(1毫居里=3.7×107次/秒)、微居里(μCi)(1微居里=3.7×104次/秒)。国际单位制中,放射性强度的单位使用贝克勒尔(Becguerel),通常简称为贝克(Bg),一个放射源每秒钟产生一次原子核衰变,就是一个贝克(Bg)。显见,1居里(Ci)=3.7×1010贝克(Bg)。放射性强度单位对于测量一个放射源的放射性强弱有着重要的意义。

衰变链

某一种具有放射性的核素A,衰变以后,变成了一个新的、但仍具有放射性的核素B;核素B继续衰变,又产生了一个具有放射性的核素C……这样持续下去,直到衰变为一个稳定的核素而终止,形成了一个衰变系列,即A→B→C→…→稳定核素,比如铅(Pb)。相邻的两个核素称为母核和子核,如A为母核,B就是子核。连续衰变中产生的核素构成一个“大家族”,这样形成的放射性系列又称为放射系。

目前自然界中存在有4个放射系或称衰变链。其中3个属于天然放射性系列,1个属于人工产生的放射性系列。这4个放射系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参看图5-7、5-8、5-9、5-10。

(1)每个放射系都起源于一个半衰期很长的重核素,称为始祖。

它们分别是铀-238(23892U)、钍-232(23290Th)、钚-241(24194Pu)。

(2)各放射系的母核经过α衰变或β衰变以后形成了子核。

(3)各放射系经过一系列的衰变后,形成一个非常稳定的核素,它们分别是铅-206(20682Pb)、铅-207(20782Pb)、铅-208(20882Pb)、铋-209(20983Bi)。

(4)各放射系核素的质量数A分别满足下列关系式:

A=4n+2,4n+3,4n+4,4n+1

n取正整数。

为了便于比较这4个放射系的基本情况,有关内容列表如下:

人工放射系的各个核素都是通过人工方法制造出来的。这个放射系的始祖元素是钚,它的半衰期只有14年。而其中的镎元素(23793Np)半衰期最长,为2.14×106年,于是就以这个元素的名字命名这个放射系,称为镎系。人类生活的地球,至今已存在了46亿年。因此,镎系中除了稳定的核素铋外,其余的各放射性核素在地球上早已不存在了。由于近代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过人工的方法才发现了这一重要的放射系。最早是1935年由居里夫妇等人发现的,全部收集的数据直到1947年才公布于世。

典型的衰变方式

放射性核素进行衰变时主要有3种类型的衰变方式:

(1)α衰变

一个放射性核素放出一个α粒子而变成另一个核素的过程,称为α衰变,这是1899年发现的一种核现象。在α衰变过程中,衰变以前的母核与衰变以后的子核和α粒子的质量数、电荷数是保持不变的。这种过程的衰变方程式表示为:

AZXA-4Z-2Y+42He(α)

大写字母X表示母核,A是母核的质量数,Z是母核的电荷数;大写字母Y表示子核。母核放射出一个α粒子以后,它的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因此,生成的子核质量数便为(A-4),电荷数便为(Z-2)。α称为出射粒子。例如:

22688Ra22286Rn+42He(α)

23292U22890Th+42He(α)

每经过一次α衰变,母核的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于是,产生的子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比母核向左移动了两个格:母核与子核的这种关系称为位移定则。掌握这条规律,对于正确书写衰变方程式,利用元素周期表由母核确定子核,或反过来,由子核推断母核都是非常重要的。

(2)β-衰变

放射性核素放出一个β-粒子变成另一个核素的过程,称为β-衰变,这也是1899年观察到一种核现象。在β-衰变过程中,母核的质量数不变,而电荷数减少1。因此,生成的子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比母核向右移动1格。β-衰变过程的方程式一般表示为:

AZXAZ+1Y+0-1e(β-)

例如

2712Mg2713Al+o-1e(β-)

21483Bi21484Po+o-1e(β-)

(3)γ衰变

放射性核素经过α衰变或β衰变时,产生的子核往往处于能量很高的状态,这些状态称为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子核是不稳定的,当它由激发态向较低的能量状态跃迁时也要发射光子。由于原子核内能级的间隔要比原子内能级的间隔大很多,因此,发射出光子的能量非常高,可达到几万电子伏,甚至十几兆电子伏(1兆电子伏等于100万电子伏),通常称这种高能量的光子为γ光子或叫做γ射线。原子核发射γ射线时,母核的质量数、电荷数都没有发生改变。于是,子核与母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只是它们的能量不同而已。

例如,钴-60(6027Co)经过β-衰变,生成的子核镍-28(6029Ni)处于激发态,当它向低能级跃迁时就会发射出γ射线,其能量有两个数值,今别为1.17兆电子伏和133兆电子伏。过程参看图5-11。钴-60是典型的γ射线源,在医疗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放射性的应用

具有放射性的核素在科学研究和许多其他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这是人类和平开发利用原子能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示踪原子

同一种元素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与非放射性同位素,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完全相同的。因此,为了研究某种物质在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中的变化与作用情况,往往在非放射性元素中加入一些放射性同位素,由于这些元素能够不断地向外放出射线,很容易用仪器探测出来。这样,利用放出的某种射线作为标记,从而显示出变化和作用过程的“踪迹”。这种方法叫做示踪原子法,掺入的具有放射性的原子称为示踪原子。

在农业方面,利用示踪原子可以研究给植物施肥的效果、农药的使用方法及害虫活动的一些规律。比如,在棉花成熟期,把含有放射性3215P的磷肥施在棉花的根部,这是古老的传统的一种施肥方法、祖祖辈辈沿用至今。对施肥效果的实际测量中发现,在棉株中放射性磷很少,表明在这个时期将肥料用在根部效果不好。于是,有人提出根外施肥的方法,将磷肥喷洒在叶子上。结果发现,很快就在棉株中测量到比较强的放射性,显示出这种根外施肥方法的优越性。这是放射性应用在农业上一项非常突出的成果,如今已被广泛使用。

在工业方面,示踪原子的应用也是多方面的。诸如机械磨损情况的检验,了解混合物中各种成分的分布情况,半导体生产中杂质含量的测定及杂质扩散情况的分析,流体流动速度的测定等。例如,地下管道中的石油或水的流速不便于直接测量。假若在液体中掺入少量的具有放射性的溶液,用探测器在相距一定间隔的两个固定点跟踪测定液体的进程,便很容易测得流体的速度。

在医学方面,利用示踪原子检查人体各部分组织的功能及病变情况,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情况等更是常见的事情。比如,在肿瘤患者的食物中掺入微量的磷-32。病人食用后,肿瘤所在位置探测的放射性强度比周围要强得多,依此,便可确定肿瘤的位置与大小,病人不会有任何痛苦的感觉。同时,对于手术的实施是非常有益的。

(2)射线的应用

射线的穿透本领、电离作用以及由它们引起的一些化学效应和生物效应在工业、农业等方面可以直接加以运用,给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造福了人类。

在工业生产中,利用射线可以测定产品的厚度、探测产品的伤痕和砂眼,可以用于静电除尘等方面。比如,利用γ射线探伤仪可以检查金属材料或制品的内部伤痕。当γ射线穿过金属时,根据对射线的吸收和散射的不同情况,分析“诊断”金属内部是否存在裂缝、气孔等缺陷,而且还能准确地判断出它们的位置和大小。在金属加工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射线穿过金属板的强度变化情况,来自动检查和控制金属板的厚度。化纤、纺织生产中,利用射线使空气电离作用,可以中和掉聚集在物品上的电荷,保证生产安全正常进行。

在农业方面,利用射线的生物效应进行辐射育种,可以提高发芽率,促进作物早熟,还可以培育优良品种。例如,用一定强度的γ射线照射水稻的种子,就可能得到变异的后代,从中选出良好的种子,再经过几代培育,可以获得高产、抗病虫灾害能力强、成熟比较早的优良品种。若用射线照射谷物,可以防止谷物发芽,能够长期贮存。其他如水果、蔬菜等用一定强度的射线照射后,能够防腐,起到保鲜的作用。

在医疗上,利用射线照射可以杀菌、消毒;可以用来治疗甲状腺亢进;利用射线可以抑制或杀死癌细胞,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放射性衰变规律的应用

(1)利用放射性可以推断地质年代

地壳中一些重核素,如铀-235、铀-238等,具有很长的半衰期,它们衰变得非常缓慢,几十亿年过去了,至今仍能在地壳中找到它们。因此,利用这些重核素放射性衰变的特征和规律,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地球存在的年代。

例如,铀-238(238U)在岩石中经过一系列的β衰变或β衰变,最后变成了非常稳定的核素铅-206(20682Pb)。假定在岩石形成时,单位质量中含有铀-238的个数用N0表示。经过漫长岁月的衰变,到如今,岩石里面每单位质量中没有衰变的铀-238的个数用N表示,铅-206的个数用N表示。中间的衰变产物由于半衰期都比较短,经过久远的年代,存在的数量非常少,同N与N′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于是有

N0≈N+N′

N=N0e-λt

化简后得到关系式

t=1λln(1+N′N)

铀-238的衰变常数λ是已知的。只需测量出岩石中N与N‘的数值,代入上式中,便很容易计算出地球存在的年龄。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最古老的岩石年龄长达3×109年,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谈的地球的年龄。宇宙大爆炸以后,地球形成至今已经历了46亿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们的地球几经磨难,几经沧桑,才逐渐变成今天这样美景。人人都应珍惜她、爱护她,用我们的双手把她建设得更好,装扮得更美,为人类生存创造出更灿烂的明天!

(2)考古工作中的应用

具有放射性的核素碳-14(146C),在考古工作中常常用来鉴定古生物的年代。碳-14的半衰期为5730年。在空气中碳-14与稳定的核素碳-12(126C)含量的比值为1.2101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在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被吸收和放出。因而,生物体内碳-14与碳-12含量的比值应与空气中相同。当生物死亡后,新陈代谢也就停止了。这样,生物体内的碳-14由于不断衰变,含量就会逐年减少,使得死亡的生物体内碳-14与碳-12的含量比值也必然减少。假定生物活着的时候,碳-14的个数为N0,碳-12的个数为,那么有

N0/N′0=1.2/1012

而出土后的古生物体内,这两种元素的个数分别用N与N′表示。由于碳-12非常稳定,不论生物体活着还是死亡,体内碳-12的含量是保持不变的,也就是有

N′=N′0

依据放射性衰变规律得到

N0/N′0=N0e-λt/N0′

整理后为

t=1λln(1.2N′1012N)

碳-14的衰变常数λ是已知的,只需测定出古生物遗骸中N′/N的比值,利用上面公式,便可计算出古生物生存的年代。

例如,1972年,在湖南长沙发掘的马王堆一号墓,利用出土的陪葬品梅核壳作样品来鉴定这座古墓的年代。通过上面公式推算出的年代为公元前165年,这一计算结果与有关文字记载的年代仅差30年。

放射性有着广泛的应用,这是对人们有利的一面,但由于各种射线对人体的细胞组织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因此,人们受到过量的照射,就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为避免受到伤害,应注意防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点金术

要揭开原子核神密的面纱,侦察内部的结构、性质及其运动规律,就必须变革原子核。如何实现呢?途径主要有两个:一个就是我们前面已经介绍过的,通过原子核的自发衰变,来研究原子核内部的情况;另一个途径,我们可以主动出击,利用具有一定能量的粒子作为炮弹轰击原子核,迫使它变革,原子核这种人为的变化过程叫做核反应。历史上第一个实现人工核反应是80多年前,由著名的物理学家卢瑟福来完成的。

1919年,卢瑟福以氮原子核当靶子,用天然放射性元素钋(21284PO)放射出的α粒子当炮弹轰击靶核。经过大量的实验,观察到其中有五分之一的α粒子与靶核发生了作用。产生了以下的核变化过程:

42He+147N178O+11H

氮原子核被α粒子打击后,变成了一个性质与氮原子核完全不同的新原子核——氧原子核,同时还产生了一个氢原子核。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破天荒的重大发现。人类在很早以前,就一直幻想把一种元素“炼成”另一种元素,即所谓“点金术”。卢瑟福首次通过实验完成了元素的人工转变,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用人工的方法实现了“点金术”,把人们的夙愿变成了现实。

卢瑟福做实验的装置如图5-12所示。A是一个密封的容器,α粒子放射源R放在可以左右移动的支架上,位置由刻度尺D表示。B是银箔,S是荧光屏,M是观察镜。C是气体进、出口,可以将气体灌入,也可以将气体抽出。R与B之间的距离刚好满足这样的条件:当容器内没有充气体,或者充有氧气(O2)、二氧化碳(CO2)时,银箔刚好能阻挡住由放射源射出的α粒子。由于α粒子打不到荧光屏上,观察镜自然看不到闪光。卢瑟福先后将不同的气体充入容器进行实验,当他把氮气充入时,却观察到了荧光屏上许多的闪光,表明已有粒子穿过银箔打在荧光屏上。当然,这种粒子一定不是α粒子。实验中观察到的这种现象说明,放射源发射出的α粒子,首先与氮原子核相碰,从而产生了一种能够穿透银箔的高能量的粒子,这种粒子打到荧光屏上引起闪光。为了确定这种新粒子的性质,卢瑟福让它通过电磁场,由测出的电荷与质量,可以确认引起闪光的粒子就是氢原子核,并命名为质子,用字母p表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发现质子的实验。质子的发现,为人们逐步揭开原子核内部的密秘,迈出了非常可喜的一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原子核整个变化的过程,利用云雾室这种探测装置,可以清楚地观察到α粒子、新产生的氧原子核以及射程很长的质子的径迹。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乖乖老婆不要走

    乖乖老婆不要走

    【已完结】自从遇到了他,她的生活变得黑暗,他用尽各种方法折磨她。她无法逃脱,只有接受,慢慢习惯这种生活。此时,她发现自己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受虐狂,竟然渐渐喜欢上那种生活,并想着继续走下去。可是,正室的回来打碎了她的梦。他明明白白地告诉她,他在他心中就如草芥,她永远取代不了她。她的心瞬间碎了,她端着破碎的心和他的种子离开了。五年后,他抓着她的手腕时,她一甩头发,潇洒对他说:“大叔,请放手!”
  • 一拳超人之我是个好人

    一拳超人之我是个好人

    “我就是个做生意的,哪里懂这些弯弯绕绕?”人已至中年的易秒爽朗笑道。“那些荣誉都是附加的,我只知道——”“用心创造快乐。”
  • 重生之女主每天都虐狗

    重生之女主每天都虐狗

    前世为了自己最爱的男人,背叛自己的家人和她的丈夫,为了他,放弃了一切,结果却是他和自己最好的闺蜜都背叛了她,只有那位让她所厌恶的丈夫陪着她一起掉落悬崖,可她竟然重生了!
  • 探索未知-物理光学与摄影技巧

    探索未知-物理光学与摄影技巧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自己特有的表现手段。摄影家的表现手段是光,如果没有光,他们就会像雕塑家没有粘土或者画家没有颜料那样一事无成。虽然摄影艺术在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总是追随着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之后而形成自己不同的流派与风格,特别是近年来,未来主义摄影、荒诞派摄影、剪辑派摄影、立体泥摄影等等,都可以在形式上找到与姊妹艺术相通的地方,但是,它们毕竟还是有所不同的。原因之一是摄影家充分发挥摄影独特的造型手段——光的语言。通过光,形成了他们自身的造型方式,决定了画面的表述意图;通过光,不仅区别于其他姊妹艺术,同时在摄影家之间,也产生了他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 心尖宠不够

    心尖宠不够

    林七七,胸心外科学霸小白兔。夏辰,唯小白兔是图。我是你的大狗狗,想什么时候rua都可以。你是我的心尖尖,搏动的每一秒,为你。
  • 千如传

    千如传

    元和年间,烽烟四起。她本是护国将军府上的六小姐,闲散度日,却因遇见他,心甘情愿修习剑术。他是堂堂一派宗主,敢舍尽天下,只愿护她一世长安。他是当世一国之主,终究只是她在乱世中的一抹长忆。魔教教主、敌国王子,与她是何联系?国仇家恨,情丝牵绊,她又该何去何从?她不过是世间俗人,只盼那人在冥冥之中,与她相伴,共她一生一世,生生世世。
  • 盛世宠婚:腹黑王爷的专属美娇娘

    盛世宠婚:腹黑王爷的专属美娇娘

    传旨当日,她大胆抗旨:“臣女抗旨!”他道:“若你不愿嫁给皇上,便嫁给我可好?”她不语。“你可愿,一生只我一人?”“当然。”“你可保我一家平安无事?”“当然。”“你可在我出嫁之日允我十里红妆?”“允。”她苦涩一笑:“我嫁。”出征那日,她轻轻跑过去,环住他见状的腰肢,深情道:“我等你回来!”他沉默,不敢回头,他怕她看见自己落泪的模样。她送他离别诗:“应有得胜归来日,与卿共度良宵。盼携手终老,愿与子同袍。”他深情开口:“待我凯旋归来,铺十里红妆可愿?”
  • 家国与世情:晚清历史的侧影

    家国与世情:晚清历史的侧影

    《家国与世情:晚清历史的侧影》是著名文史作家十年砍柴的新近力作。本书在晚清大历史的框架下从家国与世情两个维度入手,呈现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彭玉麟、刘坤一等众多文臣武将的诸多历史细节,并从他们身边的朋友、幕僚等延伸开去看当时的历史和社会,深入探究家国与世情之于历史的影响和作用力,深度解析晚清王朝的命运以及个人命运的历史真相。本书既书写了晚清名臣曾、左、李等,也书写了诸多晚清历史重要时刻的“另类人物”如毓贤、连文冲、耆英等。这些人或多或少具有家国情怀,但他们无力挽救王朝衰亡的局面,有些人内心充溢的道义优越感,却反而害了家与国。作者以历史人物的人际交往为着眼点,细微观察和客观审视历史上的那些人、那些事,借一个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尽量还原晚清王朝如何一步步走向衰亡的历史路径,解锁了大清王朝终结的根源和迷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谁的等待,昙花一现

    谁的等待,昙花一现

    亲生妹妹被狠心的爸爸抱走了,为了生妹妹的妈妈却永远醒不过来了,爸爸又娶了一个后妈;十三年的卧薪尝胆,她遇到了他,他们会燃起怎样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