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49800000007

第7章 科技发明(1)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星夜升空

1970年4月24日,酒泉卫星发射场折腾了整整一个晚上的综合检查于早上6时终于结束:各系统各设备的故障和隐患均已排除,现全部处于发射状态。

“0”号发射指挥员杨桓检查一结束,便躲到附近的一个锅炉房里睡觉去了。已经好几天没有睡觉了,今晚就要发射,再不保存点精力,晚上难以对付。

正当他酣然大睡之际,有人突然跑来通知他:7点钟去指挥部参加气象会议!

当杨桓走进指挥部时,钱学森教授、李福泽司令员、石荣屺副司令员以及气象室的有关人员已经到了,杨桓的妻子彭凤绍也在其中。

紧接着走进的是吴传竹,他还未落座,李福泽便问:“王好元呢?”王好元是基地气象处的处长。吴传竹回答说:“他有事去发射场了,很快就来。”“马上叫他来!”“是!”吴传竹很快把王好元叫了来。

李福泽这才宣布开会。会的议题很简单,就是看今晚可不可以发射?王好元和彭凤绍先简单汇报了一下总的情况,认为可以。钱学森问了问北京和海南的气候然后李福泽指着吴传竹说:“你再具体讲讲!”吴传竹站起来便讲:“今晚的总云量是七至十层,云状是卷云,云低高5500米,云厚500至1000米,没有降水,没有大风,没有雷电。”“关键是晚上8至10时能不能看到星星?”吴传竹刚一讲完,李福泽又提问道。

“可以看到星星。”吴传竹回答得很干脆。

“而且越往后越多!”彭凤绍补充说。

“为什么?”钱学森和李福泽几乎同时问道。

“因为根据戈壁滩这么多年的气象规律,晚间随着气流下沉,云就会变薄;云一变薄,星星就能看见!”李福泽点了点头,想了想,尔后手一挥,说:“先就这样,你们注意观察,有情况及时报告,发射窗口一定要保证好!散会!”会一散,李福泽便朝发射架方向走去。发射场上,加注分队的战士们正给第一级火箭加注燃料。下午1时35分,加注全部结束,氧化剂和燃料分别灌满了4个贮箱。

但今晚到底发不发射,仍未接到北京方面的最后命令。

李福泽来到了发射架下,叫过一位气象预报员,问了问情况,便蹲在水泥地上细细地观天。

内心相当急躁不安。20年后他回忆说,那天他最着急的,其实是希望尽快得到毛主席同意发射的消息。

就在同时,北京科委指挥所的罗舜初将军也守在电话机旁焦急地等等着。

下午3时50分,电话终于响了:

“罗舜初同志,毛主席已批准了今晚的发射!”周总理接着指示说:“请把这个喜讯告拆发射场的全体同志,希望大家鼓足干劲,过细地做好工作,要一次成功,为祖国争光!”罗舜初立即抓起通往发射场的专用电话。李福泽很快召集指挥部会议,传达了这一特大喜讯和指示。

晚8时正,指挥员下达了“一小时准备”的命令。但这时发射场的上空,依然是满天云。有云就可能有电,有电火箭发射时就有危险,而且因为有云能见度就差,直接影响光学仪器的跟踪与测量。

当人们正为头上那片乌云而忧心如焚时,更为严重的事情发生了。本来发射程序在一分一秒地往下走着,一切都很正常,负责卫星应答机的工作人员却突然报告:“应答机信号丢失!

”这时离发射时间只有35分钟了!

消息一传出,地下控制室一阵慌乱,李福泽当即严厉发问:“怎么回事?!”坐在旁边的沈振金慌忙回话:“是应答机丢失了信号!”李福泽接着又问:“故障排除需要多少时间?”沈振金又答:“得半小时!”面对如此情况,指挥部只好被迫决定:推迟发射!

但此决定只能算是向中央的一个建议,建议通过罗舜初向周总理作了报告。周总理简单询问了一下情况同意推迟发射,并强调:“必须把应答机的问题解决好!”此时此刻的李福泽,再也坐不住了,他站起来,在屋里走了两圈,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上。

而这时的钱学森,却在离发射塔100余米远的哨位旁背着双手,一边踱着步子,一边不时停下来凝视着火箭与卫星,脸上写满了焦虑与深重。作为技术总负责人的他心里清楚,如果问题不是出在卫星上,结局也许还较乐观;假若故障是卫星本身所致,那麻烦就大了!因为根据气象预测,今晚可用的“发射窗口”仅有一个小时,卫星上的问题即使能解决,也肯定会错过。

9时零5分,指挥员下达了“30分钟准备!”的口令。

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发射场上空的云层,突然神话般的裂开了一道长廊,并向着火箭即将飞行的东南方向渐渐延伸出去;“长廊”四周,星儿闪烁,清光明亮。

9时34分,站在潜望镜前的杨桓庄严地下达命令:

“一分钟准备!”各种地面记录设备开始启动。

倒时计数器上闪现出“0”字时,杨桓立即下达了“点火”的命令。胡世祥的手指对准“点火”电钮有力一按,一级火箭的4个发动机顿时喷出桔红色的火焰,巨大的气流将发射架底部导流槽中的冰块冲出四五百米远。9时35分,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火箭在隆隆的滚动声中徐徐上升。

15分钟后,指挥所的高音嗽叭传出“特大喜讯”:“星箭分离!卫星入轨!”发射场上顿时沸腾起来。

北京。中南海。

毛泽东和周恩来分别守在各自的电话机旁等候着发射场的消息。

10时整,周恩来的电话响了,话筒里传来罗舜初的声音:“总理,运载火箭一二三级工作正常,卫星与火箭分离正常,卫星入轨了!而且已经收到了卫星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声!”周恩来高兴得一下子站了起来,连连说:“好!很好!我马上向毛主席报告!”说完,抓起直通毛泽东的电话:“主席!卫星发射成功啦!”有工作人员后来回忆说,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一下扔掉手中的烟头,高兴得手舞足蹈:

“好,太好了!总理,准备庆祝!准备庆祝!”〖MZ(2H〗蝴蝶苍蝇与航天技术〖MZ)〗人造地球卫星在离地面300公里的高空运行,大约在65%—70%的时间内,受到太阳的强烈照射,致使卫星体温高达100—200℃。卫星按照轨道运行到地球的阴影区时,表体温度又会骤然下降至负100至负200℃。

用什么方法才能对卫星体温采取有效的控制呢?

据说,正当航天专家们为解决这一难题而苦苦探索之时,窗外一对彩蝶从阳光下掠过。当时,正值气温与阳光照射变化较大,而蝴蝶则毫无感觉。原来,彩蝶的身体表面覆盖一层细小的鳞片,形成无数个光镜。当气温升高时,鳞片会自动张开,增加反射太阳光的角度,令其减少太阳光的照射。当气温下降时,鳞片又会紧贴身体表面,让太阳光直射其上,从而吸引更多太阳能,增加体温。于是科学家们茅塞顿开,研究成一种巧妙而灵敏的仿生学装置。这种装置的外形很像气象站的百叶窗,每扇叶片两个表面的辐射散热功能相距甚远。百叶窗的转动部位装有一种对温度极敏感的金属丝。利用金属丝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当卫星飞至地球阳面时,温度超过标准,金属丝就会受热膨胀,使叶片纷纷张开,使辐射散热能力大的那个表面向太空。当温度迅速下降时,也就是卫星飞行至地球阳面时,金属丝会遇冷而收缩,使每个叶片紧紧闭合,让射散热能力小的表面暴露在太空,抑制卫星散热。

一只小小的苍蝇,一口气飞行好几个小时,速度高达每小时20多公里,它还有几手绝招,诸如垂直升降、急速调头、定悬于空中、隐身潜伏、微波信息收发等等,这些都是一般飞机做不到的。经昆虫学家解剖和模拟发现,原来苍蝇的对后翅能变成一对哑铃状的小棒棰——平衡棒。

平衡棒可以调节翅膀的运动方向,保持身体的平衡度,从而使苍蝇起飞不用跑道,一跃而腾空。平衡棒是一种天然导航仪;苍蝇飞行时,平衡棒以一定的频率进行机械振动。当苍蝇倾斜或偏离航向时,平衡棒的振动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并且把这种变化信息及时传递给蝇脑。

苍蝇再按新的指令立即调整身体的姿态和航向。

科学家们根据苍蝇平衡的导航原理,研制成了一代新型导航仪器——振动陀螺仪,大大地改进了飞机的飞行性能。

〖MZ(2H〗蜂窝与太空飞行器〖MZ)〗航天飞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太空飞行器要进入太空持续飞行,就必须摆脱地心引力,这就要求运载它的火箭必须提供强大无比的能量。同时,太空飞行器自身重量越轻,就能大大减轻运载火箭的负担,也就能使太空飞行器飞得更高更远。

为此,为了减轻太空飞行器重量,科学家们绞尽脑汁与太空飞行器“斤斤计较”。可减轻太空飞行器重量,相当困难。科学家们尝试了许多办法都无济于事。最后还是蜜蜂的蜂窝结构给科学家们解决了这个难题。

大家知道,蜂窝是由一些一个挨一个、排列整整齐齐的六角形小蜂房组成的。十八世纪初,法国学者马拉尔琪测量到蜂窝的几个角都有一定的规律,钝角等于109°28′,锐角为70°32′,后来经过法国物理学家列奥缪拉、瑞士数学家克尼格、苏格兰数学家马克洛林先后多次的精确计算,得出一个结论:要消耗最少的材料,而制成最大的菱形容器,它是角度就是109°28′和70°32′,也就是说,蜜蜂蜂窝结构是容积最大且最节省材料的。

但从正面观察蜂窝,它是由一些正六边形组成的,既然如此,那每一个角都应是120°,怎么会有109°28′和70°32′呢?这是因为蜂窝不是六棱柱,而是底部由三个菱形拼成的尖顶构成的“尖顶六棱柱”。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准确地指出:在蜜蜂身长、腰围确定情况下,尖顶六棱柱的蜂房用料最省。

上述蜂房结构不正是太空飞行器结构所要求的吗?于是,在太空飞行器中采用了蜂房结构,先用金属制造成蜂窝,然后,再用两块金属板把它夹起来就成了蜂窝结构。这种结构的太空飞行器容量大、强度高,且大大减轻了自重,也不易传导声音和热。因此,今天我们见到航天飞机、宇宙飞船、人造卫量都采用了这种蜂房结构。

科学发展就是如此,有些看似十分深奥、高不可攀的难题,可只是开动脑筋,善于从日常生活中觅线索,反而迎刃而解。小小的蜂房似乎与伟大的航天航空事业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MZ(2H〗由泰坦尼克号想到声纳〖MZ)〗耗资2亿多美元的好莱坞巨片《泰坦尼克号》轰动全球,它再现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悲剧故事。

1912年4月14日深夜,一艘满载着2000多名乘客的豪华邮轮“泰坦尼克号”,在从英国到纽约的处女航中,由于无法探测到隐没在水中的冰山,结果被冰山撞开6道裂缝,最后沉没在大西洋2.5英里深的水下,除700多人死里逃生外,其他人全部罹难。

相隔3年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战况逼迫下,法国于1915年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水下探测方法和设备的研究。著名物理学家保罗?郎之万在俄国一位工程师的协助下,利用他发明的石英——钢夹心型超声换能器和初露头角的电子管放大器,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将水声技术和电子技术结合的声纳,即早期的“探照灯式”声纳,并立即投入使用,后来它在战争中大显神通。

假如当年有了声纳,泰坦尼克号肯定不会遭受灭顶之灾。

所谓声纳(SONAR),系由声音、导航和测距3个英文单词的缩写组合音译而成,原义为“声音导航与测距”,但实际上声纳已远远超出导航、测距的范围,而成为利用声波传播原理进行工作的水下仪器和技术的统称。

大家知道,对目标的探测,在陆上可以依靠雷达,它利用电磁波遇到物体会反射回来的“回声定位”原理,可以探测到千里以外的物体。但电磁波在水中却跟在空气中大不一样,它的能量很快会被水吸收,无法进行远距离传输。而水对声波(特别是超声波)的吸收很小,所以声波在水中可以传得很远很远。

进一步的研究使科学家发现,在茫茫大海的深处,竟存在着一个特殊“声道”,在此“声道”里,声波能够传播数千公里而无明显减弱,其传播速度大约可达每秒1500米。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在澳洲南部投下一颗深水炸弹,爆炸产生的声波顺着这个“声道”,绕过好望角,又折向赤道,经过3小时43分钟以后,竟被北美洲百慕大群岛的监听站听到了,传导全程共19200公里,在海洋中环绕了地球半圈。于是,声纳很快成为水中探测目标、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

按照工作方式的不同,声纳可分为主动声纳和被动声纳两类。前者本身能发射声波,当声波遇到物体便反射回来,再经过声电转换和放大处理,最后显示在荧光屏上。根据声波发射的方向、往返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被测物体的方位和距离。这种声纳可用来侦察潜艇和海底障碍物。被动声纳本身不能发射声波,只能接收别的物体在水中发出的声波,它可以用来发现舰艇的马达声或探测其他会发声的物体。

近年来崛起的新兴学科海洋生物学,揭示出声纳的基本构造竟与海豚的定位系统相似。在海豚的头顶上有一个复杂的气囊系统,它能够发出超声波,这些超声波经气囊前面的脂肪瘤“聚焦”成束后发射出去,海豚根据接收的回波,可以精确地辨别目标,判断位置。同样,声纳主要是由发射机(振荡器)、换能器。接收机和显示器组成的。发射机产生电脉冲信号,并送往换能器;换能器把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超声波信号发射出去,再把回波还原成电信号送往接收机;接收机则挑选出有用的信号加以放大,并由显示器显示出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声纳系统愈来愈精密准确,分辨能力也愈来愈高,就是在海洋深处的一块小小的铁板,也难逃它的慧眼。当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后,人们就是借助声纳在大西洋30米深的海底寻找到它的乘务舱残骸的。

此外,声纳功能日增,用途日广。英国研制的声纳水雷,能够自动识别敌我舰只,寻找预定目标,控制爆炸的时间和地点。目前,各国在深海远航的潜艇,不仅依靠声纳定向、导航,而且正在工作的潜水员还可用声纳仪器量体温、测心电图。当然,那些有立体画面的水下声全息电视,在水底自由通话的水声电话等等,也都已用上了声纳。

当前,一些国家正在致力于研究大型综合声纳和快速全景扫描声纳,为的是使声纳的作用距离更远,精密度更高,以更有效地运用于军事、通讯、勘探和渔业等诸多领域。

〖MZ(2H〗21世纪将流行哪些电脑〖MZ)〗生物电脑这种电脑借助于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蛋白质分子,制成生物芯片;信息通过生物芯片以波的形式传播,1个蛋白质分子就是一个储存体,且阻抗能耗小,储存空间大。

量子电脑美国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全新的微型电脑——量子电脑。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立实验室的塞特?劳埃德博土已经设计出了这种电脑的“蓝图”,即电脑工作的原理、所用材料及操作技术等,这种电脑将利用一种链状分子聚合物的特征来表示开与关的状态,利用激光脉冲来改变分子的状态,使信息沿着聚合物移动,从而进行运算。

同类推荐
  • 探究式科普丛书-冷兵器时代的终结者:枪

    探究式科普丛书-冷兵器时代的终结者:枪

    本书主要介绍了枪的产生、分类、特征、性能以及各国枪的发展历程等,可以说是一本关于现代狙击之王——枪的小百科全书。
  • 愤怒的地球

    愤怒的地球

    《愤怒的地球》一书将带领广大青少年一起跟着逼真的描述,真实的画面,去真心感受血淋淋的灾难。让我们怀着虔诚的心、带着刻骨铭心的伤痛一起追溯历史的记忆,回顾发生过的惨烈的往事,告诉人们灾难背后的感人故事。本书以精炼的篇幅、准确的文字,从真实的角度向广大青少年阐述了灾难的起源、发展以及危害过程。本书运用了简单易懂、生动详细的科普知识,同时还配有多幅灾难发生时的现场图片加以描述、记录,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更好地认识、了解自然灾难带来的伤痛,并以期给世人留下警策。
  • 海洋变迁:趣话海洋知识

    海洋变迁:趣话海洋知识

    本书用生动流畅的语言,丰富精美的插图,并配以准确、科学的图解文字,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知识世界中神秘、有趣、耐人寻味的各种现象,让学生们在充满趣味的阅读中,轻松愉快地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本书力求做到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身。
  • 天文与地理科技大发现

    天文与地理科技大发现

    本套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图文并茂,体系完整,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深化对于中华文明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优化知识结构,激发创造激情;也有助于培养博大的学术胸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
  • 创造与发明

    创造与发明

    钟表、眼镜、电话、火车、汽车,这些在我们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物,看似平常,但这些发明创造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创造与发明》集中介绍了一些影响世界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发明创造及中外历史上知名的发明家。
热门推荐
  • 烟花帝国

    烟花帝国

    天朝巍巍帝都,耸立在明媚灿烂的阳光下,宫门大开,张灯结彩,玉华殿里洋溢着一片喜气。天朝皇帝刘追坐在金碧辉煌的大殿宝座中,肥胖臃肿的脸上,漾着慈祥的笑容。今天是他的长子,天朝帝国未来的储君刘元玉远征三年,凯旋而归的日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夜上海

    夜上海

    民国,上海滩,风起。租界翘楚秦公馆浪荡公子秦飞,梨园泰斗德云社一品青衣秦妃,一个风流倜傥,一个百转千回,在乱世的上海滩相遇,弄堂曲折,命运交叠,一面是战争的烽火,一面是歌舞的升平,命运的背后有一双沧桑的双手,将十里洋场的悲剧缓缓拉开;一个是夜上海的头牌歌女云英,一个是秦公馆的小家碧玉尚雪,在那个面孔狰狞的老大骆楚华的双手中颠沛,在法租界醉生梦死中消耗自己的青葱岁月,回首间,少年梦华,烟尘繁盛,在光鲜背后的黑暗中倾颓萎靡。。。
  • 从姑获鸟开始

    从姑获鸟开始

    身如鸿毛,命如野草。见过最黑的夜,所以心中炽烈明亮的火焰,从不动摇。企鹅书友群724804514(已满)二群746668840全订群790852436
  • 超维大乱斗

    超维大乱斗

    物质壁垒削弱,超自然力量降临,规则被打破,混乱与秩序的争斗又一次开启…一场超越维度,跨越次元的大乱斗,从此刻开幕。
  • 你是一辈子的事

    你是一辈子的事

    想记录一些生活趣事,比如我们是怎么遇见的,如果不是那局游戏,我们可能仍然是相隔八百里的陌生人。以此见证我们互相陪伴走过的时光,也希望我们可以一直陪着对方。也希望你们,都要找到对的那个人。
  • 最接近神之境界的死鱼眼少年

    最接近神之境界的死鱼眼少年

    神?那是什么,好搞笑的。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神的,有的只是一群自以为有力量的白痴而已。而且,白痴就是白痴,不会因为有力量就改变的。
  • 你好米落

    你好米落

    十年之后的重聚,你我已成陌路那些年的阳光再也照耀不到你的笑容
  • 凤颜倾城:惑世兰香

    凤颜倾城:惑世兰香

    前世,她是特种雇佣兵的首领,冷漠绝情,不懂情爱;他是黑道霸主,心狠手辣,却为了她的自由,甘愿死于她的枪下。今生,他贵为一国之皇,早已忘却了前尘;而她却带着记忆转世,原本只想平平淡淡无所牵挂的了此一生,无奈却遇见了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