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25000000014

第14章 交往篇(3)

医生让他从恐惧度最低的等级开始,进行想象脱敏,与放松训练进行配对练习,逐级通过,直到通过最高恐惧情境。然后医生要求他进行“生活情境练习”,把在咨询室内获得的行为和感受移置到日常生活中去,真正进行实地脱敏,以在与他人的真实交往及他人的友好反馈中获得自我肯定性体验。

经过八次咨询会谈,俞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不再有怕人的心理了,能够主动积极并较从容地与人交往,自信心增强,自卑心理消除,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是别人凶还是自己凶

当张某初次来到门诊室时,他表现得极其焦虑、固执。虽然尚未轮到他的号,他却几次冲进门诊室,打断医生和其他病人的谈话,声称自己是最严重的病人,要求与医生先谈。他一再描述自己的症状,强调自己如何恐惧,表示一分钟也不能再等了,请医生立即教给他一个能马上见效的方法。

医生处理好别的病人后安排他坐下,他便开始倾诉自己的苦衷。原来,这几年来他一直怕见几个样子凶的男人,甚至一到那几个人常呆的地方就极度紧张、恐怖,如果遇到了这些人或者听到了他们讲话,那更是会恐惧得浑身发抖,声音变调,因此总是连门都不敢出,为此感到极其痛苦。他表示自己曾多次就医,可效果都欠佳,后来在人家的建议之下才来到了心理门诊。

在与张某接触的最初阶段,医生感到很不好相处。他一直在谈自己的恐怖症状,并试图通过对病情的申诉以获得医生的格外关心和特殊照顾。由于病人求治心切,医生最初采取了行为疗法,力图通过“系统脱敏疗法”来改善他的害怕心理,但效果并不好。张某在再次来咨询时表示无明显改善。

于是,医生决定了解病人的动态病情。从病因入手治疗其恐惧心理。然而,张某却不愿同医生谈自己的过去,不真正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认为“这与病没有关系!”医生耐心地对他说,害怕凶人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他的问题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改善。医生能够体会病人求治心切的心情,会尽力去帮助他的、但是接受心理治疗要逐步进行,不能急,如果医生无法了解他的病因,那也就无从入手了。所以希望他能够与医生更好地合作,以共同努力改善他的状况。在医生的耐心说服下,张某的态度有所改变,开始讲述了自己的个人背景及与病情有关的各种因素。他今年二十岁,是某厂的工人。父亲也是一名工人,高小文化,性格暴躁,不喜欢交往;母亲则是一位家庭妇女,善良,胆小怕事,多愁善感,不善言词,爱唠叨,父母之间常发生争吵。他父亲脾气不好,对他十分严厉,而母亲则总是护着他。他还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大哥大姐很喜欢他,常照顾帮助他,而二哥二姐则与他年纪相仿,小时候经常欺负他打他。

张某说自己从小就性格固执,四五岁时就敢跟母亲顶嘴吵架,一生气就跑到外面深夜不归,父母越叫越不回来,等不叫了,才自己回来。从小虚荣心就强,好逞能,出风头,敢做一些别人不敢做的危险动作,但与人交往时却胆子小,不敢在人多的场合讲话。上小学后常和淘气的男孩一起玩,甚至逃学,而对厉害的、会打架的男孩他则十分服从,听从他们的指挥。上初中时仍然如此,对几个力气大的同学很顺从,而那几个人却经常欺侮他。有一次课间,他们把他推来推去,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张某动手反击,结果被揍得鼻青脸肿。这次以后,其他同学不敢再轻易地欺侮他,可他自己却怕起了同学,上课一进教室就感到紧张。

初中三年级的体育毕业考试时,老师让他做双杠动作,他说:“我撑不起来。”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大声说:“这么大的小伙子,连个杠子都撑不起来?大肉头一个!”他感到受了强烈的污辱,当时就脸红耳热,觉得全班同学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下课后,他当众骂了体育老师。然而,班上一位特别能打架的男生,因为与体育老师关系好,事后来找他算账,狠狠地揍了他一顿。从此张某很怕这个男生,在路上碰到他,就觉得他用异样的眼光盯着自己,总是吓得全身发抖,赶紧跑开。

初中毕业后,张某在家待业了一段时间,因害怕出门会遇到那位凶的同学,故很少出门,有一天,他忐忑不安地去附近市场买东西,回家时路过一条小巷,遇到两个脸色很凶的青年靠在墙上,用恶狠狠的眼光直直地盯着他。他本来就心情紧张,这时又无法掉头走,更是害怕,头嗡地冲起来,像要爆炸似的,眼前似乎一片漆黑,极度恐慌地甩腿就跑。从此一想到那两个人的眼神,就浑身发抖,路过那地方附近也会心惊肉跳,再不敢随便外出。

十九岁时,张某招工进了厂,原以为换了新环境就不再恐惧了,没想到同时入厂的还有几个过去的同学,每次见到他们,张某也感到紧张。而对其中一位与他同车间的名叫李青的同学尤为害怕。后来听人家说,李青曾公开说:“这家是不是有神经病,坐在咱们跟前就吓得很,咬着牙,握着拳,想和谁打架似的!”

为了躲避李青,张某托人帮忙调到了另一个车间,可听说李青也要到这个车间来,他吓得如坐针毡,终日惶惶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内心感到极为痛苦,甚至都考虑过自杀……讲到这里时,张某不住地挠头,眉头都皱成了结,显得十分的苦恼烦燥。

在听取了张某对自身情况的详细叙述之后,医生判断,他的恐惧,心理与其早期经验及家庭成长环境有很大的联系。很明显,张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家庭当中,面对着两种不同态度的家人:一边是宠爱他的母亲,关心爱护他的大哥大姐,另一边则是令他害怕的严厉的父亲及经常与他发生争斗、欺负他的二哥二姐。因此,他自小就形成了两面的矛盾性格,一方面很依赖任性,争强好胜;另一方面又很胆小,没安全感,怕凶的人,害怕被人欺负或伤害。因此,在上学之后,他采取依赖会打架的“强者”来得逞并保护自己,可一旦失去强者的保护,就特别怕凶的人,出现恐惧、焦虑、回避心理,形成恐怖症。对于这类咨询者,一方面要帮助其建立不与人相斗的内在心理倾向,另一个方面要帮其建立依靠自己保护自己的信心。也就是说关键在于通过改善其人际关系来改善其自身性格,以达到治根的目的。

于是,医生明确告诉张某,他对“凶的人”所发生的恐怖症状,首先是源于他自己对对方抱有攻击性敌意,通过“反射作用”反而认为对方有敌意,并引发出害怕与恐惧的心理反应。

也就是说,他的问题是对他自我本身的攻击欲望未能给以适当处理的结果。

而他之所以会对攻击欲望处理不妥,又是由于他自小以来,一方面被宠坏,被容许随便发脾气,另一方面发了脾气又很怕受到对方的报复,特别是怕遭遇比自己更强对手的攻击。因此出现了一种“想对人凶又怕凶”的心理状态,同时由于自信心与攻击心的相互纠缠,容易发生反射作用,怀疑凶的对象都对他不怀好意,产生随时戒备,随时准备跟人争斗的心境,以至对他人抱有一种攻击性的敌意。医生进一步告诉张某,对凶的对象一直躲藏害怕解决不了问题,要克服他的心理障碍,就必须努力去面对所害怕的对象。

医生运用“角色演习法”,由医生扮演张某所害怕的李青,让张某假想演习与李青的谈话。结果,张某一开口就带着指责的口吻说:“李青,你知不知道,就是因为你说了我的坏话,我才生病,跑了那么多地方,花了那么多治疗……”

这种敌意的口吻明显暴露了张某的毛病,因此,医生向他指出,一味凶啾啾地去怪责对方,只会引发对方的生气,使其变得更凶,也使你自己更怕他,形成进一步的恶性循环。其实只要你自己不怀有跟人对立的心理,对方一般也不会跟你对立,如果你以诚恳、和善、低调的态度与李青接触,请求他帮助你克服恐惧心理的话,那肯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经过一面指点解释,一面不断练习,等到张某的态度与语气均明显友善之后,才让他实际地去尝试。张某按着医生所教的要领去找李青,请他帮助自己,结果李青对他很客气,很友好。这样,医生让他继续练习且纠正如何与李青接触谈话。在连续找了李青三、四次之后,张某对李青已不再感到恐怖,而对其他老同学、周围的同事的害怕也逐渐消失了,人也日益变得快乐开朗起来,并不再害怕外出。在第九次与医生的会谈时,张某表现得十分高兴,表示自己的毛病已消除了,医生通过近一段时间的观察也发现他的确摆脱了心理包袱,同意结束咨询,并愉快地祝贺他的成功。

同类推荐
  • 卫生管理心理学

    卫生管理心理学

    本书包括人性假设与卫生管理、社会知觉与卫生管理、个性与卫生管理、态度与卫生管理、需要与动机、激励理论、群体心理的一般问题、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等十三个章节。
  • 弗洛伊德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弗洛伊德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弗洛伊德是一个离经叛道的精神分析大师。他像一个幽灵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徘徊了很久,像人类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人物一样,他们的出现都没有受到人们的欢迎,不是被视为“异类”,就是被视为“洪水猛兽”。他们的思想也往往被人们误解和歪曲,遭到世人的冷落和唾骂。幸运的是,并非所有人的思想都是那么狭隘那么虚伪和目光短浅,社会的进步给这位精神病理学家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尽管目前人们还没有完全看到其学说的意义,但他创造的心理分析理论,作为现代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因其在治疗神经官能症中的运用和广泛传播,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 健康是想出来的

    健康是想出来的

    养心是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生的核心和关键。保持良好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养心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养生的根本就是养心。不良心境是健康的毒草。所以一定要经常注意调适自己的心境。健康靠自己,良好心境关乎一生的健康与幸福。学会驾驭心境,别让不良心境害了您。好心境是“想”出来的。驾驭心境之道就是“想”就是通过主观努力调适心境。因为心境也会受到主观意志的控制。勿庸置疑,我们能够驾驭心境。人生旅途中,无论您遇到多么烦心的事儿,都应该学会利导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比、较,慢慢地,您就会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了。由此,您的养心就步入了正轨。
  • 非读不可的心理学

    非读不可的心理学

    乘坐电梯,为什么人们往往习惯性地往上看?占小便宜,为什么往往会吃大亏?甜美的初恋,为什么大多登不上婚姻的殿堂?一提上学,为什么孩子就会肚子疼?……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心理学问题。《非读不可的心理学》从学习、交际、自我管理、教育、爱情、事业等诸多方面讲述了心理学的日常应用,结合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将抽象的心理学知识在轻松的氛围中演绎出来,并告诉读者如何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去。
  • 不忧郁的生活

    不忧郁的生活

    这是个一不小心就会令人忧郁的年代!稍不留意,忧郁症就如同阴沉的云朵,悄悄遮盖心中的阳光,让人挥之不去。然而只要努力,忧郁症其实只是心理上的小感冒,绝对可以康复痊愈。严烽彰医师在本书中用专业及经验,深入浅出地带领读者了解自己,打败忧郁,找回心中的艳阳心情,是重视身心健康的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心灵维他命。
热门推荐
  • 道是有缘却无份

    道是有缘却无份

    那日的一瞥,造下了十世的孽缘,明知终无善果,却仍飞蛾扑火。相爱容易相守难,道是有缘却无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再见樱花烂漫时

    再见樱花烂漫时

    两个差别悬殊的人,一场爱恋,距离不断显现,心也越来越累。对不起,我爱你,但,我又不得不离开你。
  • 信白之因为那两块钱

    信白之因为那两块钱

    李白抢劫了韩信两块钱从此韩信记住了他,本以为找不到他却没想到在同一所大学相遇……哼!有你好看的!
  • 快穿:男神,是公敌!

    快穿:男神,是公敌!

    这一觉冷昭月睡了四百年,这一觉,冷昭月被一个名叫零号的系统绑定。对于系统冷昭月并不陌生,然而......“系统你出来,为什么我的任务是烧杀抢掠?!而不是泡男人,撩小哥哥?”零号:“呸,你是个什么人,本统还不清楚?”
  • 真实模样

    真实模样

    一个很简单的小故事,但包含了许多。累了就来这里看看吧,我们本来就是同类人。
  • 除暴抗恶(中华美德)

    除暴抗恶(中华美德)

    我国古代清官继承了这种进步思想,爱民如子,疾恶如仇。他们在任父母官时,能凭借手中的权力,不顾个人安危,除暴抗恶,除暴安民,抑恶扬善。在他们的努力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的矛盾和冲突,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和发展。他们铁面无私,秉公执法,不畏权贵,除恶务尽,大快人心。
  • 童子命阴阳眼

    童子命阴阳眼

    大仙说他是灾星,克父克母克全家,让家人把他送到山上让他自生自灭,可是命不该死的他会有什么奇遇呢?
  • 雷米悬疑神作:心理罪·画像

    雷米悬疑神作:心理罪·画像

    一再模仿世界著名的连环杀手,在C市连续作出令人战栗的杀凶案,是心理扭曲还是痛恨社会?沉默寡言的推理天才方木不愿帮助警方破案,却发现自己还是被卷进其中。最后伏法的凶手枪决之后连环血案仍然出现,而且更加残忍!是错杀好人,还是另有模仿?当无形的凶手将方木身边的人逐个暗害,他是否能挺过这崩溃的边缘,在恶魔终于露出马脚时,方木是否能在紧要关头准确地“画”出魔鬼真容?
  • 摇滚仙人

    摇滚仙人

    许愿池旁站着一位鹤颜白发的老人,望着许愿池的水,水透彻清亮,仿佛看透了世界的繁华。老人身后站着一位年轻人,大约在十五、六岁。老人淡淡地说道:“你想好要回去吗?”年轻人肯定的道:“我想回去。”老人依旧没有回头看年轻人:“你想回到那个年代?”年轻人想着哪个时间更加适合自己,一会才回答:“八十年代。”老人的声音依旧是淡淡的:“我知道了。”老人在许愿池里捧了一掬水,递到年轻人的面前,“喝了它。”年轻人低头将所有的许愿水喝尽,“你可以回去了,但是你要记住,万道皆有终,人力非可挡,到终了时,所了事必有结局。”年轻人似懂非懂的说道:“你可以说的更清楚些吗?”老人望着天的尽头,日出东方,染红了天际,道:“你回去的时间是有限的,现在你回去的时间便是以后你回来的时间。”年轻人懂了,自己回去的时间只有二十四年的时间,也就是二十四年便是一个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