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24300000001

第1章 实用艺术(1)

建筑艺术,实用工艺,装饰艺术和书法艺术,它们既有实用的功能,又有美学价值,人们把它们称为实用艺术。

(一)建筑艺术

建筑的原意是“巨大的工艺”,无论是中国或外国,古代的“艺术”都是指工艺。因此,历代的美学、艺术学,都把建筑列为一项重要的艺术部类。古代埃及、印度、希腊、罗马、阿拉伯,以及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艺术创造成果,很多都表现在建筑上;有些艺术风格,甚至以建筑为典范。所以,德国著名的古典主义美学家黑格尔(1770年—1831年)称建筑为象征艺术的代表,是美的过程的第一阶段。

建筑艺术,是指通过建筑物的形体和结构的方式、内外空间组合、建筑群组织以及色彩、装饰等方面的审美处理所形成的一种实用艺术。建筑艺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显示着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凝聚着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和审美感受,闪耀着人类智慧和技艺的光辉,是人类改造自然,战胜自然,能动地创造生活的重要标志。建筑艺术以其巨大触目的形象,调动着人们的审美心理,不但集中地反映着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而且又强烈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它作为人们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与其他审美对象相比较,有自身的审美特点。

首先,建筑艺术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建筑是一种物质生产,与人们的物质生活息息相关,有着十分明显的实用功能。人们在造房子的时候,无论是打地基,立墙垣,还是上屋盖,真正需要的是这些实体所围护的内部空间,以便用它来遮风避雨,防寒祛暑,荫蔽安全,有一个居住、生活的环境。在人类发展史上,最初的建筑是基于实用的目的,或者说是单单作为实用的物品开始的,它成为人类的审美对象有一个发展过程。大家知道,原始人类为了抵抗残酷无情的自然力,最早是住在洞穴里的。随着狩猎和农业的发展,他们逐渐认识到只有自己造起来的防御物,才可能有一定的安全感。于是,洞穴渐渐地让位于形式简单的茅屋。他们用木头、草和石头筑造房屋,成为人类史上第一次用人工手段去划分空间的活动。人类为了生存而建造起来的茅屋,一旦取代了洞穴,虽然完全是为了实用,但也积淀了人的审美观念。它已经能够适合于人类的某种既定的功能要求,不但注意了内部的空间,而且也注意了外部的形式、以及各部分的比例、和谐等。因此,我们通过人类初期建筑的发展史,可以看到建筑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使自然符合自己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它虽然以实用为主,但已经具有审美因素,如同恩格斯所说的,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已经有了“作为艺术的建筑艺术的萌芽了”,人们从中能观照自己的智慧、力量、才能、意志,从而产生一定程度的美感。作为艺术的建筑,一般说来总有一定的艺术性。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人们的审美要求也不断地提高,建筑的审美特性也越来越突出,在实用的基础上,人们的兴趣越来越注意塑造建筑的形象,推敲它们的外形、轮廓、虚实、起伏、比例、尺度、着重美化厚重的砌筑的实体,给它们加上线脚,雕饰,琢磨它们的凹凸、明暗、分划、走向等等,不断使建筑形象的体积形态、空间结构、装饰形式,环境布置都达到和谐统一。由此看来,建筑艺术一方面要求有实用功能,在适合物质材料的性质和规律的前提下,改变物质材料的自然面貌,使它服从于人类的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求有审美功能,具有一定艺术性,在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型的过程中,积淀着人们的审美感受,体现着社会生活的意义。它是物质生产与艺术创作的统一,是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

当然,建筑艺术在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中,实用功能是起主导作用的。由于建筑同人们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因而它的审美特性往往受到实用功能的制约。实用虽然不是美,但离开实用的目的,追求所谓的奇特的造型,华丽的色彩,堂皇的装饰,是不会成为理想的建筑的。在《吕氏春秋·别类》中,记述了宋国大夫高阳应建造房屋时,由于忽视实用性而导致建筑毁坏的故事。高阳应本来不懂盖房和对材料的使用,更不懂得如何按照美的规律去造型。然而他却要大兴土木,建造房屋。这时,家里的工匠对他说,“还不行啊!

因为木料没有干,再刷上油漆,木料不久会弯曲的。用这种潮湿的木头盖房子,一开始虽然美观,但过些日子一定要坏的。高阳应不听劝告,命令工匠盖起了房子,并在木料上都刷上了油漆。一开始,房子的确十分壮观,美丽。可是不久,房子却倒塌了。我们从美学的角度上看,这故事告诉人们,建筑艺术头等重要大事是它的实用性,只顾外表装饰而违背建筑的规律,其结果不但是破坏了建筑艺术,而且也会对居住的人构成灾难。自然,建筑艺术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在不同建筑中的表现是不同的,它们可以有所侧重。例如,住宅建筑、生产建筑、剧场建筑,往往侧重实用功能;纪念建筑、园林建筑、—宫殿建筑,往往侧重审美功能。但从总体上讲,建筑仍然是一种以实用为主并同审美相结合的艺术。

其次,建筑是属于空间造型艺术,它的审美特性常常表现在随着空间序列的展开所显示的形体结构的造型美。

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作品,它以三度空间、即具有长、宽、高的形体而存在着,通过综合运用建筑艺术语言,如形体、质感、比例、尺度、色彩、空间组合等,来构成可视性的形象直接诉诸视觉,人们对它的美的全面感受必须置身于建筑之中,随着空间序列的展开才能领略其全貌。一个比较复杂的建筑,往往不是只有一个单一的内部空间,而是由一系列空间组合起来的。在欧洲,空间序列在一幢建筑物里展开,例如古希腊、罗马、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以及巴洛克建筑,都是如此。这些建筑,能够在一幢建筑里面组合许多室内空间,而空间的形状、大小、纵横、明暗、开阖等不断地变化着。每一个室内空间都不大一样,但又是连续的。人们依次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一方面可以预料得到,另一方面又有点意外;一方面保留着对前一个空间的记忆,另一方面怀着对下一个空间的期待。它的空间序列有准备,有发展,有高潮。例如一个大剧场,从门廊到门斗、门厅、衣帽厅,休息厅,一直到观众大厅,都同小说的情节发展一样,有逐步趋向高潮的渐进过程,都是按照人们合理的活动安排的。观众厅是剧场的高潮部分,它结构宏大,承担着剧场的主要功能。人们走进剧场,感情上也有一个准备,酝酿,发展,高潮的过程,受到了空间造型艺术的感染。这就是说,在欧洲古代建筑中,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非常注意室内的空间美,它的空间序列是由一个个封闭的空间组成,成为一个变化统一的艺术整体。中国古代建筑是木结构建筑。由于材料的限制,它不能把一系列空间覆盖在一幢建筑物里,所以,中国古建筑的序列,是一连串的院落,沿纵深方向排列,它的院落,半开半闭,同四周建筑物的长宽高低有和谐的比例关系。因此,中国的古代建筑也同样有空间美。它沿着人们活动的合理过程,在中轴线上形成了室内外的交替,不断变化的景色把游者置于涉门成趣,曲径通幽的流动画面中。例如宫殿建筑,现存的北京明清故宫,从正阳门一直到景山,全部建筑沿着一条长达七华里的中轴线布局,十几个院落纵横穿插,有前序,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尾,几百所殿字高低错落,有主体,有陪衬,有烘托。这个空间序列是极其壮观的。可见,中国建筑的艺术形象,不在于单体的造型艺术,而在于群体的序列推移,不在于局部的雕琢趣味,而在于整体的神韵气度。我国古代诗歌中“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庭院深深深几许”,反映了古代建筑的这一审美特点。

建筑作为空间造型的形体美,除了与建筑本身的结构,体积,形状,色调有关外,还与周围环境中的空间,其他建筑群,自然景物等有关。由于建筑受固定的不可移动的地点的限制,因而如何处理好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构成它的审美属性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互相配合,协调一致,融为一体。例如,北京的颐和园,由于把它背后的玉泉山以及远处隐约可见的西山作为环境,纳入到它的空间造型的整体结构之中,所以在观赏者的视野中,给人以更加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我国庭园设计重视“借景”,把建筑物周围的景物“借”来,作为本来不从羼于这一建筑物的环境,由此形成不同的审美特性,使人得到不同的审美享受。

建筑艺术,总是通过一种实体结构美而体现空间美,而实体结构美也只能在一定空间中体现出来。实体和空间是互相依存的,少了哪一个也不行。人固然在室内空间里生活,工作,但这空间是实体围护着的特定的空间。要这个空间,就得要这个实体,这个空间,只因为有了围护它的实体才有使用价值。因此,作为空间造型艺术,只有处理好实体与空间的关系,才能具有审美意义。

再次,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它的材料台乎规律的结合,给人以韵律和节奏的美感。

人们把建筑艺术,常常比作音乐,爱用“凝固的交响乐”来形容。古希腊曾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传说:在古代色雷斯地方,有一个小伙子叫奥尔菲斯,他歌喉嘹亮,声音优美动听,是一个出色的年轻歌手。太阳神阿波罗非常喜爱他,并把自己的七弦竖琴送给他;文艺女神缪司也极其器重他,并亲自教给他弹奏七弦琴。没用多久,他能弹奏各种优美的乐曲。那悠扬婉转的琴声,不但使男女老幼倾倒,而且使动植物入了迷。在他琴声的感染下,山岳会翩翩起舞,流水也停下来屏住了呼吸。奥尔菲斯还会魔法催眠术,能使树木和岩石跟随他走。有一天,他弹起了竖琴,那些跟随他的木,石都踏着琴声组成了各种建筑物,在空地上出现了一个建筑物。一曲终了,旋律和节奏都凝在这些建筑物上。从此,人们在这些建筑物中漫步,就象沉浸在悠美的音乐之中。这个神话传说,告诉我们音乐与建筑的密切联系。那些有代表性的建筑艺术,都具有音乐性,它天然的节奏,例如空间序列,柱子、阳台的匀称、比例、和谐等,都能给人一种韵律感。

建筑虽然是空间艺术,但也有时间艺术的某些特点。建筑艺术的感染力,常常是在人们的运动中逐步铺陈开来的,让人们置于时间的推移序列过程中去领略多变而流动的画面。在这个过程中,酝酿人们的情绪,加强印象,最后达到高潮。人们正是通过空间序列的有比例的安排和组合,认识建筑的审美特征,似乎感受到时间序列的和谐与韵律。有入把建筑空间序列跟同样在时间中进行的交响乐比较,从门廊到大厅,艺术处理就象音乐的序曲、扩张,渐强,高潮,渐弱,休止一样。比如,我们欣赏北京的故宫,从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到太和殿,有前序、有渐强,有高潮,很象一曲交响乐。同样的,当我们漫步在长春斯大林大街时,两旁建筑物的高低,疏密,大小,浓淡、虚实,进退,会使人象感受到激动人心的无声的旋律一样,有一种交响乐的急缓、顿挫、起伏、扬抑的韵律感。

建筑的音乐美,就单体建筑来讲,它的形体结构、组合、安排、比例,都有数的和谐,同音乐的和谐有共同规律。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约前580—约前500)所创立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的和谐进行了探求,发现数的和谐与音乐,建筑的和谐有密切的联系。毕达哥拉斯测定,音乐的和谐是同发声体的体积之间的一定比例有关系,音的高低是同弦的长短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他把这个发现推广到建筑上,认为建筑的和谐,也决定于它的各部分的大小有某种可以用几何方法测定的比例关系。毕达哥拉斯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例如,多立克柱式的柱子的底径、高度、细部、柱子之间的距离,以及台基面的长度与高度,大体都有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以后,一些著名的建筑家也认为,建筑物的长度、宽度、体积,如果象音乐那样有一种量度单位,那么,在视觉领域里就能给人一种音乐的、节奏感。黑格尔曾以古希腊的道芮式,伊俄尼亚和科林特三种柱式的美为例说明,由于台基、柱身和檐部的体积,长短以及间距的比例不同,便会形成庄重、秀美和富丽等性格区别,这就仿佛乐曲中的颂歌,抒情曲和多声部的合唱一样。

建筑同音乐都不是摹写具体的生活中的物象。建筑艺术的美,主要表现在符合几何规律的整体形态,符合力学规律的构画形式,各类材恰料当的使用和配合、以及建筑物各部分的比例,色彩、质感的适当处理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建筑美仅仅是外农形式上的悦目可观。它对现实的反映,是通过各种不同材料的运用,以对称、均衡、多样统一、协调匀称等形式而构成一种空间关系,造成庄穆或轻快,板重或活泼、朴素或华丽、严谨或随意等风格和气息,从而或明或暗、或多或少地透露出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生活的某种本质真实。这就是说,建筑艺术是通过风格、气息、意境地渲染,以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而不是通过具体物景的描摹去反映社会生活。所以,鲁迅先生在谈到各种艺术的分类时,曾转述“近时英人珂尔文”的主张,认为可以有一种艺术分类法,把建筑同音乐一起分在“独造美术”一类里。“此二者虽间亦微涉天物,而繁复腠会,几于脱离”。建筑同音乐一样,都是抽象艺术。当然,也有一些建筑在特定的条件下,使用象征的手法来表现一定的主题。例如在西方,古希腊曾用轮廓刚硬的陶立克柱式象征男性的雄健,用轮廓柔和的爱奥尔柱式象征女性的温柔,后来的天主教堂又用十字形;平面以纪念耶稣基督的受难,在中国的古代,天圆地方这是人们对天体的看法,于是祭天的天坛用圆形建筑,祭地的地坛用方形建筑。但所有这些,都不是建筑的主潮,从总体士看,建筑基本上是几何体型,不大容易用自己的形象直接描摹某种物象,象音乐艺术那样。正因为如此,建筑形象的外延范围非常宽阔,可以引起欣赏者广泛的联想。

以上我们从不同方面说明建筑是一种凝固的音乐的道理。建筑材料的合乎规律的结合,给人以韵律和节奏的感觉,这使建筑与音乐发生内在联系。但是,以音乐拟建筑,只是从二者之间的联系中来认识的,事实上,二者之间还有很大区别的,一个是属于时间艺术范畴,一个是属于空间艺术范畴,我们不应把两者混为一谈。

最后,建筑是用石头(或木)制作的史书,它用自己的形象揭示了社会生活的主题。

同类推荐
  • 救猫咪Ⅲ----反击战!

    救猫咪Ⅲ----反击战!

    本书作者基于在全世界所主持的工作坊和讲座中的灵感,分析讲解了常见剧本写作问题,也分享了关于经纪人、项目经理的个人见解,介绍了如何获取并解读这些代理人对于剧本的建议,以及如何准备推介剧本的会面。同时,书中还收录了工作在一线的专业编辑们的疯狂故事及建议。
  • 王林自选集

    王林自选集

    《王林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之一,《王林自选集》分为四个部分:数像时代艺术何为,当代艺术创造性何在,为什么是威尼斯,艺术家何以独立。本书反映了近20年来当代艺术批评的实况,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无疑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本书对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做了详尽的分析和探讨,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近十年来的趋势和走向,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
  • 生肖物语—民俗图案中的十二生肖

    生肖物语—民俗图案中的十二生肖

    生肖风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典文化中赋比兴文学手法的巧妙应用。了解十二生肖文化,有助于我们进入中国民俗文化的玄妙之门。愿沈泓编著的《生肖物语》这本趣味盎然的书带着你走进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精彩世界。
  • 给初学者的绘画手册

    给初学者的绘画手册

    唯一一本适合所有年龄段绘画初学者的绘画入门读物。精美插图与表述的结合,能使读者更加清晰明确的掌握作者所要讲解的绘画技巧。由易到难的讲解技巧,能够让读者渐渐提高绘画技巧。
热门推荐
  • EXO——诅咒

    EXO——诅咒

    她,前世懵懵懂懂误以看透一切陪他们死亡怎想却是他们圈套,只为夺权。她,后世踏尽繁花看透人世间冷暖,只为躲过这命运,这诅咒循循环环,终究逃不掉。Spoonyalsodieregardlessofthetotal,drankthepoisonforyou(痴情不顾总亦死,喝下此毒只为你)
  • 活着不能没有爱

    活着不能没有爱

    该书从作者近年已刊发的数百篇小小说中精选60篇,特点是都在较高层次报刊原发,有很大一部分先后被各种选刊转载,在省级以上评奖中获奖,入选各年度最佳小小说、年度排行榜,入编各年度全国性重点选本,有的成为大、中学校教材或译介到国外。何百源小说喜欢表现寻常巷陌凡庸小民的家长里短日常琐事,注重对琐屑人生的世俗观照与感性表现,力图在琐碎平凡的市井生活中反映芸芸众生的人情人性、生存状态和生命进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奇幻岛之生命的延续

    奇幻岛之生命的延续

    本小说融科幻伦理为一体,在享受科幻的同时又不乏人情味。
  • 老公你温柔点

    老公你温柔点

    一个女人应该拥有的人生,不止是孩子,老公,父母,还应该是朋友,k歌,喝酒,不是么?一起来看看牛顺心的顺心生活吧。
  • 芊陌花开

    芊陌花开

    两家世代交好,她却不认识他宴席上的一个无意间的微笑,却是他永远驻足在她的心里
  • 神鬼术士

    神鬼术士

    5000年以来,有一类人会招魂、驱鬼、占卜算命,道行浅者能与阴界沟通对话,道行深者能通天请神,他们或是拜师茅山道士,或是偶遇仙师半路出家,或是天生灵性无师自通,还有迫于生计者身无长技骗人钱财,这些人被称为“算命人”“大仙”“阴师”“通灵人”“天师”等等……
  • 卢梭的战争观与尚武精神

    卢梭的战争观与尚武精神

    本书探讨了卢梭的战争观、和平计划和尚武精神,分析了卢梭的思想转变过程,并研究了圣皮埃尔神父对卢梭思想的影响,通过文本分析、发现、假设、梳理、推理、论证的方法和步骤,本书逐步分析了卢梭思想中的战争观和尚武精神及其演变过程,并从历史、政治、哲学、道德等角度,从卢梭思想的表层向深层进行探究。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卢梭文学爱好者、政治哲学研究者等。
  • 我的世界之虚空裁决

    我的世界之虚空裁决

    mc职业联赛,神秘选手成为不速之客。横扫整个赛季,无人能挡。在下顾蓝,不服来干那么,请开始表演。
  • 我从不奢求

    我从不奢求

    悄悄地把眼泪收起,我不想让你担心。在远处静静地看着你。谢谢你曾出现在我生命里。让回忆,轻轻地,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