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17000000006

第6章 “陶冶吾人之感情”(2)

1971年,斯陶布以游戏扮演的方法对儿童进行训练实验。实验分五种情境:一个孩子在隔壁房间里从椅子上摔下来;一个孩子想搬太重的椅子;一个孩子因为积木被另一个孩子拿走而不高兴;一个孩子站在路中间,一辆自行车正飞驰而来;一个孩子因跌倒而受伤。研究者将每两个儿童组成一组,一个扮演需要帮助的不幸者,另一个扮演给予帮助者。实验先向帮助者依次描述各种需要帮助的情境,然后让其用各种自己能够想到的办法帮助“不幸者”。必要时研究者会给予提示。各种助人行动包括实际地进行帮助、口头上进行安慰,以及喊别人来给予帮助等。最后,两个儿童交换扮演的角色,再重复以上程序。斯陶布用三种亲社会行为来检测训练的效果:一是帮助一个隔壁房间里因摔倒而哭喊的女孩;一是帮助一个曲别针散落一地的成人;另一种行为是给被试儿童糖果,然后要求他与别的没有糖果的儿童分享。研究的结果表明,角色扮演的游戏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与控制组相比,实验组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并且效果至少可以保持一个星期。

体谅德育模式

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菲尔和他的同事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麦克菲尔忠实于人本主义德育观,系统深刻地探讨了以道德情感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理论,并淋漓尽致地在具体德育活动中表现出来。这些都集中反映在他们根据《英国学校德育教育课程的方案》,经过若干年研究后编写的德育课程《生命线》系列教科书中,该丛书集中阐述了这一理论主张多关心、少评价的基本德育思想。

《生命线》是为普通学校(中学)编制的德育教材,涉及范围广泛,但体谅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的道德教育宗旨始终贯穿其间。麦克菲尔认为,道德教育应当是人类整体和社会运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社会凝聚力,不应把道德教育降低到仅仅分析规则和禁令上,而应激发每个人作为人类一员所应具有的人性感,培养利他主义精神。

《生命线》丛书由五部分组成,其中第四、五部分各是一本书——《我们的学校——中学生民主实践手册》和《中学的道德教育》,而丛书的一、二、三部分则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常用的教材。因此,这里我们主要介绍《生命线》丛书前三部分的内容及特点。

第一部分: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这部分由三组卡片和一本《教师指导书》组成。三组卡片的主题分别为“敏感性”“后果”“角度”。三组卡片共几十张,每张卡片类似16开纸张大小,上面分别绘有彩色图案,都是儿童常见的生活中的场面。图的下面都有一句发人深省的提问。教师可逐一向学生显示卡片,然后按卡片上的问题问学生,主要是了解学生面对某特定情境时的态度。教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体谅他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道德情感。如,敏感性单元教学有这样的问题:“当你知道最好的朋友正在做给他(她)带来痛苦的事情时,你怎么办?”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断定成熟度,以决定新的教育策略。

第二部分:验证规则。这部分有五本小册子,分为五个单元,探讨了一个叫保罗的少年在不同社会背景中的遭遇,借此向14~16岁少年提出一些他们面对的社会问题,提供机会接触一些成年人的问题和为寻求解决而作好准备。五个单元的题目分别为《规则与个人》、《你期望什么?》、《你认为我是谁?》、《为谁的利益着想?》、《为什么我应该?》。

每个小册子都有图文并茂的故事内容。一般在故事之后还有供学生讨论的思考题或练习题。例如,在《规则与个人》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保罗一直在帮助学校开车,但有一天为了去看电影来不及回家取钱了,就在学校“借”钱(挪用公款),被当场抓获。学校把此事通报家长后,对他作出了停学一星期的处罚。故事之后的思考题有:你认为学校对保罗的处罚公平吗?如果不公平,你认为怎样才公平?如果你是保罗,你会怎样?最后,让学生分配角色扮演校长和保罗,并进行对话。

第三部分:付诸行动。本部分旨在提出“如果是你,会怎样做”的问题。这里共有六本小册子,都把历史上震撼人心的事件作为道德思考的出发点,让学生以当时事件中的人物为角色,以便在道德问题上进行探索。《生日》记载了1904年一名非洲儿童在美洲教会诊所出生的故事;《单独监禁》写1917年英国一个拒服兵役者的遭遇;《逮捕》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儿童遭纳粹追捕的事;《街景》描绘了1965年洛杉矶暴乱中一位酒后驾车者被击毙的事件;《1966年越南悲剧》记述了一位14岁男孩被严重烧伤的惨剧;《医院的微风》披露了1969年伦敦一少女遭受药物副作用住院的痛苦经历。这些故事把历史与现实社会问题联系起来,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总之,麦克菲尔的体谅德育模式倡导从青少年实际答题中评判其成熟度,把促进学生社会成熟度作为教学依据,使情感教育与发展道德认知能力结合起来,收到了引人注目的成效,这对学校德育教育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旁观者,你为何如此冷漠

××年×月×日下午1点多,在某地附近的一个小胡同里,有一个院子起火了。当时,在场围观群众有50多人,可没有一个人伸手帮忙。此时美籍华人×××挺身而出,先救出院子里的小男孩,又用脸盆打水灭火,然后又去报火警。

在这个救人、灭火、报警的全过程中,很多人只是冷眼在旁看着,有些人甚至在一旁讥笑他。邻居失火无人救,美籍华人挺身出,如今的国人何以变得如此冷漠?为什么在几十年后的今天,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现象依然存在?也许好人没好报的现实让人心越来越冷,致使冷漠者越来越多。

社会在进步,历史在发展,但在进步与发展的同时,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也丢弃了许多美好的事物与情感。冷漠似乎变成再寻常不过的事情。都说国家经济落后就会挨打,那么,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落后、情感的失落将会意味着什么呢?

多一份爱,多一份美丽

上海市某中学开展丰富多彩的爱的系列教育活动,收到很好的成效。其中,初一(8)班的“爱父母”教育活动尤为值得一提。首先,班主任进行了调研工作。该班共有46位学生,男女生各半。调查发现该班家长文化层次较低,小学程度及文盲数约占48%;家庭教育靠训斥、棍棒、放任的占58%;家庭教育以父亲为主的有33人,但有35名学生不喜欢父亲的教育。相当一部分家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有30%的学生体会不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对如何爱父母想都未想过。同学A对后父有敌对情绪,多年来还从未喊过一声“爸爸”。于是,班主任和学生干部一起设计了10个“爱父母”系列活动:

1、“幼儿·爱·妈妈”主题班会;

2、“我的成长”系列照片展;

3、计算母亲每天为我、为家花费多少时间;

4、为母亲分忧,代买菜一周;

5、“夸夸我的母亲”主题班会;

6、“父母的汗,儿女的心”演讲会;

7、录像:现场采访学生家长的辛勤工作和对子女的殷殷关切;8、“为周末添道菜”;9、“母爱是伟大的”主题班会;10、“记我的父亲(或母亲)”作文比赛。

开展“爱父母”教育活动之后,学生与父母间关系紧张的状况大为改观。春节,班主任老师先后收到25封家长来信,一方面祝老师节日快乐,另一方面反映自己的子女忽然变得懂事了,会体贴父母了,感谢老师的教育与培养。“三八”妇女节那天,在没有老师事先布置的情况下,全班有7人向母亲送了礼物,28人全包了这天的洗碗洗筷,并祝妈妈节日愉快。系列化的“爱父母”教育活动,教师的耐心启发,也深深地打动了同学A,他在周记中写道:“多一份爱,就多一份美丽。”他还向班主任透露一个消息,准备在他父亲生日时送上一份自制礼物,并写上“爸爸,生日快乐!”

“孝敬父母日”

近年来,在校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孝敬父母的观念十分淡薄。针对这种现象,浙江省宁波市东恩中学专门开设孝敬父母亲的传统美德教育课。开展这项活动以来,全校已有1000多名学生上过了这门课。该校政教处主任介绍说:“我们学校规定每个星期日为‘孝敬父母日’。要求每个学生在这一天尽力帮助父母做一点事情,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到父母平日的辛苦,逐步树立起孝敬父母的观念。”学校在“孝敬父母日”中重点开展了“当一天家”的活动。一位学生说:“开始只是觉得挺有意思的。参加了活动之后真正体会到了当家不容易。”东恩中学副校长表示:“‘孝敬父母日’活动我们已经搞了3年,目的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意识。让他们懂得应该多关心他人,不但是自己的父母,还包括老师和社区中的孤寡老人。我们要长期坚持这个活动,帮助学生们全面成长。”

移情训练系列法

一、操练目的

运用移情训练方法,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德。

二、具体步骤

(一)情绪追忆

要求学生追忆自己在过去生活经验中亲身感受过的情绪体验,包括:悲痛、快乐、烦恼、愤怒、沮丧、惊恐等多种情绪,从中选择印象最深的情绪诉说,并如实地表述引起这一体验的情境、原因和事件。活动主持者一再向学生强调,要自愿抒发,畅所欲言,不要有任何思想顾虑,不要受任何限制,不愿表述者尊重其个人选择的自由。

(二)情感换位

教育者从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出发,编制一些假定的替代性社会情感情境,这些情境要求学生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特定的事件。针对假定情境,让学生展开充分的集体讨论,使他们把握对待情境中他人状态的正确情绪反应和积极性行动。活动主持者不直接参与讨论,只是间接地启发、引导,并在学生讨论完毕后,做总结性的发言。

附:换位训练材料

1.如果你或你的亲人是残疾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有许多不便,有人因此而取笑你,你的心情如何?你觉得该怎样对待残疾人?

2.岁月的流逝会使黑头少年变成白发老翁,如果你是一个行动迟缓、无人照顾的老人,你的心情如何?你觉得该怎样对待老人?

3.如果你获得好成绩或某种奖励,你周围的人不但不高兴反而讽刺你,你的心情如何?你觉得该怎样对待别人的成功?

4.如果你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某种挫折,甚至不幸,你的心情如何?你觉得该怎样对待别人的挫折和不幸?

5.如果你所在的集体,大家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扫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生活在这样的集体中,你的心情如何?你觉得该怎样对待集体?

(三)作品深化

把学生对假定情境的感受和认识引向更深的层次,提出“做人应当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概括性主题,拟定“将心比心”的作文题目,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做到有感而发,说理要由点到面,由具体到抽象,力求情理相融,相得益彰。

(四)作品评价

对学生作文检阅后,从中抽取符合要求、思想内容好、结构紧凑、文字流畅的优秀作文进行讲评、分析,对个别不合要求、偏离主题的作文则指出其缺点。目的在于通过这些移情训练,培养学生助人的道德情感。

同类推荐
  • 了不起的中国人

    了不起的中国人

    本书作者通过对众多案例的梳理,描绘出一群群中国人在海内外奋力拼搏的场景。具体内容包括:了不起的中国人、成功学与儒家思想的影响、温州人的成功等。
  • 最草根生活

    最草根生活

    本书是一部反映中国平民阶层生存状态的纪实力作。以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时期为时代大背景,展示了一些特殊人群的生活经历,他们身处社会底层,历经动荡曲折,遭遇种种不幸,然而他们处惊不乱,依照自己的生活态度坦然面对世态万象,作为“小人物”艰难而韧性地活在这个巨变的大世界。
  •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全面阐述了舆论监督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合理发展在目标、理念和实践意义方面与正义精神的高度一致性;分析了舆论监督作为现代社会的政治观念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论述了舆论监督之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揭示了舆论监督对于完善社会主义社会评价体系以及在价值传播系统中的作用;通过中西方舆论监督比较、舆论监督案例评析,试图解析舆论监督在促进中国法制建设、推进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探索舆论监督方法的规范化、合法化,从而寻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舆论监督模式,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法制体系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是一部全面展现中国民俗民风的百科全书,全书分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俗民风、中华老黄历四个部分。这里有民间诸神那些迷人的传说故事,有中国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历法,有独具特色的婚丧嫁娶仪式,有让人心生畏惧的民间禁忌,也有充满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这些汇成了一个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中华民间世界。
  • 新课程的评价改革(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新课程的评价改革(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新课程教育评价的背景及基本走向、课程评价原理、新课程与教育评价改革、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堂教学评价。
热门推荐
  • 星夜辉煌

    星夜辉煌

    黎星刻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黎星刻说:“无聊。”于是眼前的浩瀚星海如同烟花一般绽放在虚无的宇宙中。(迟早有一天要改了这个简介,暂时没有想好的说)
  • 神子荡苍穹

    神子荡苍穹

    龙铭作为一个神二代,拥有无上资质。修行天赋冠绝天下,读书万卷过目不忘。但却无奈遭遇强敌,虽成功逃命,却又耗尽了所有修为,来到了远离地球的陌生外域。于是,一个神子从外域开始了他的重修生活。
  • 篮球风暴

    篮球风暴

    ~~午后的阳光有些璀璨得刺眼,一如既往投入它那过分的光芒。在这所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伊氏贵族学院”里面一群激情迸发的“灌篮高手”,正在延伸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他们的爱情,亲情,友情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残酷考验。他们在爱情的痛苦中挣扎,也在亲情的选择中迷惑,更在友情的真挚中体味善良与虚伪。
  • 漫威老不死

    漫威老不死

    长得丑,活的久,这是一个长得贼丑的人,在漫威里无限活的故事。主角:雷神想跟我比比谁活的久吗?索尔:你这个可以活到地球毁灭的人没资格说话。主角:其实我想死!死侍:你想死别拖累我好吗?主角:我真不想装逼,可惜实力不允许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发现之旅:杨贵妃生死之谜(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发现之旅:杨贵妃生死之谜(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发现之旅(杨贵妃生死之谜)》包括了《发现之旅》节目的杨贵妃生死之谜、迷失的踪迹——建文皇帝、骆宾王生死之谜、中共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阎宝航、惊魂48小时五个部分。它是一本让你了解12个未解秘密的书。
  • 人间有味

    人间有味

    在汪曾祺的文字里,生活是很有意思,有滋有味的。在他的笔下,简单的一茶一饭,一人一事,都洋溢着情趣。汪曾祺先生说自己是很爱逛菜市场的。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人间有味》前两辑尽写吃食,譬如:《昆明的吃食》中,写到过桥米线·汽锅鸡,干巴菌、牛肝菌、青头菌,护国路白汤羊肉,玉溪街蒸菜,葱油饼、锅贴、片儿汤,火腿月饼、酥皮包子,玉麦粑粑,洋芋粑粑,摩登粑粑;《五味》中说到山西人能吃醋,辽宁人爱酸菜白肉火锅,北京人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南方爱吃甜,四川人口味偏爱麻辣等让人不由在心中勾画起一张美食地图;《故乡的食物》中,写到炒米和焦屑,淌着红油的鸭蛋,咸菜慈姑汤,各种河鲜、野味和田间地头的野菜;《食道旧寻》中写老舍先生的好客、沈从文经常吃米线,陶重华、吴宓、张宗和、孙凤竹、崔芝兰、沈有鼎、吴征镒诸先生在牛肉面馆的定期聚会;写冰西瓜的技巧,写豆腐的各种做法……让人不由觉得垂涎三尺,美味藏在街巷和普通人的厨房里。后两辑写亲情、友情、街巷之情和乡情,充满着浓浓的回忆。那种淡泊、洒脱、释然的心境透过纸被,直抵人心深处。
  • 彼岸之命运裁决

    彼岸之命运裁决

    只是因为一念之差,却造就了所有人的灾难。神魔之子应运而生,看他能否为拯救神魔人三界而崛起。
  • 剑中帝君

    剑中帝君

    他喜欢剑,也很爱剑!剑就是他的生命。这是一个属于剑中帝王的传奇!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二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二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汇集了众多的成语,详细地讲解了其释义及相关出处,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